论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例子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ce07fc2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f.png)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例子1. 你看那亚马逊雨林,不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绝佳例子嘛!那里面有着丰富多样的动植物,它们相互依存,共同构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生态系统。
人们懂得尊重这片雨林的规律,不去过度干扰,让它自由地蓬勃发展,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呀!2. 想想那些在海边生活的渔民们,他们与大海和谐共处。
他们依靠大海获取生计,但从不过度捕捞,会给海洋生物留下繁衍的空间,这不就是对自然的敬畏与呵护吗?这就像人和自然跳了一场默契十足的舞蹈啊!3. 咱说一说那些保护候鸟的志愿者们。
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守护着候鸟的迁徙路线,为它们提供安全的环境。
这难道不是人与自然相互关爱的美好体现吗?就如同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一样!4. 你知道那些在山区守护森林的护林员吧!他们终年与山林为伴,用心保护着每一棵树木,防止盗伐和火灾。
他们和山林之间的感情,那可真是深厚无比呀!这不正像是人与自然在谈一场长长久久的恋爱吗?5. 咱再看看那些致力于推广生态农业的人们。
他们采用环保的种植方式,既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又减少了对土地的伤害。
这多棒啊!这就好像我们在精心照顾一个宝贝一样照顾着大地呀!6. 想想那些热爱观鸟的人吧!他们拿着望远镜,静静地观察鸟儿的生活,不去打扰它们。
他们享受着自然的美好,也尊重着自然的秩序。
这像不像是人与自然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交流呢?7. 还有那些努力减少碳排放的人们,他们为了保护地球的气候而行动起来。
通过各种方式来降低能源消耗,这不就是在为我们和自然的未来负责吗?这就如同我们在为自己的家努力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一样!总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行动,从点滴小事做起,共同呵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作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bfe4c8d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69.png)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作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曾几何时,人类自诩为自然的主宰,对自然资源进行无节制的开采和利用。
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我们砍伐森林,将一片片绿洲变成荒漠;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我们肆意排放污水废气,污染了清澈的河流和纯净的空气;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我们过度捕捞、狩猎,使得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我们的行为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自己带来短暂繁荣的同时,也给自然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创伤。
但自然并非沉默的受害者,它以自己的方式向人类发出了警告。
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地震、海啸等,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未来的生存发展。
当我们呼吸着充满雾霾的空气,饮用着被污染的水源,品尝着受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时,我们才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才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味着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尊重自然,就是要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和规律,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
每一种生物、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不能随意破坏和侵犯。
顺应自然,就是要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把握好度,不超越自然的承载能力。
保护自然,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我们转变发展观念,推动绿色发展。
摒弃过去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循环经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研发更加环保、高效的技术和产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
让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
只有当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良好风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才能真正实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为我们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人类未来发展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人类未来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e0e80b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e.png)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人类未来发展人与自然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现在的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
而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否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正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本文旨在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人类未来发展的角度探讨该问题。
一、和谐共生:人类与自然的理想状态谁也不能割断人与自然的血脉,也谁也不应该自认为可以支配大自然的命运。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模式,是全人类共同面临和必须回答的问题。
1.人类的辉煌与付出。
人类作为一种生物,能够拥有和使用语言,设计文化和怀抱未知,又凭借巨大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拥有了强大的探索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技术手段,从而得以在现有的生态环境中,形成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模式。
人类使用火、工具、语言、农业、手写和印刷术等创造性创新,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必经之路,也使得技术和生活方式的更新速度加快,在全球化的时代,人口、资料、信息、社交等都得以获得方便和整合,极大地惠及了大众。
但是,人类文明的巨大发展和稳定的基础,自古以来建立在剥削和掏空自然资源的基础上。
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存在着一种权利平衡和后果承担的问题,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的掠夺性行为造成了自然界的很多破坏和生态恶化,使得数千年的稳定环境被严重打乱,灾难性的污染和物种灭绝加剧了自然界的不平衡,因此,城市化、工业化和消费主义是人类自己发起和面临的挑战和危机,而有些科技创新和发展也存在着一些暴力和不正义的特点,这些都加重了自然资源争夺的难度和危机。
不仅如此,人和自然的分离和矛盾,将人性的美好转化为拒绝人类的无情平衡,人性的焦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成为社会和政治进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2.自然的强大与独立。
相较于人类,自然界的强大和独立性一直是人类不能多加掌控和利用的问题。
自然界有着众多不可控的因素,如天气、海浪、山峰,不可预测的地震、火山、暴雨等等,还有自然生态中特定的支配规则和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3724c6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6.png)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和互动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人类依赖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但过度的开辟和污染会造成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崩溃,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因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基础。
这包括保护森林、水源、土地和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防止过度开辟和滥用。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2. 推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
通过推动绿色经济、低碳发展和循环经济等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推动全社会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3. 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修复:生态系统是维持地球生命的基础,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生态系统已经遭受破坏。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需要采取措施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如植树造林、湿地保护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等。
4.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环境监测和评估是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环境变化的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加强环境数据的采集和共享,提高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 加强国际合作: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全球性的任务,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同时,加强国际环境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确保各国共同遵守环境保护的原则和规定。
总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通过保护自然资源、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系统恢复和修复、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漂亮而可持续的地球家园。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e04b2c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3.png)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努力,包括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资源利用等等。
首先,环境保护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大气、水体和土壤的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此外,还需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其次,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加强生态修复和重建,保护和恢复湿地、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
同时,要加强生态农业的推广,推动绿色种植和养殖方式的发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再次,资源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们需要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耗。
要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此外,教育和宣传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们需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
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生态教育,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成为保护自然、建设美丽家园的生力军。
总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建设好生态系统,合理利用资源,加强教育和宣传,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8d5383e0722192e4536f6d9.png)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摘要: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这种辩证统一关系对我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人与自然,发展观,环境,和谐,可持续,协调发展通过李教授《当代自然辨证法》课程,我对自然辨证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自然辨证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方法训练,对提高能力和开阔视野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学习总结,我明白了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和揭示的内容: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辨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辨证法。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自然发展的现状从人类生活方面,现在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过于旺盛,而一切物质的东西最终都得向大自然索取原料再经过工厂的生产而获得,人类只有从道德上检讨自己,学会过俭朴的生活,才会有自然与人的和谐,但是,目前人类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人与自然不能和谐相处。
资源与环境方面,我国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西部生态系统脆弱,西北干旱少雨,沙漠化严重;西南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土地贫瘠,石漠化严重,必须严加保护。
东部地区固然要加大治理和改善环境的力度,但是首先还是保护现存环境不再遭到大的破坏,不让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造成新的更大的破坏。
人口仍在继续增长,在人口压力不断增强条件下控制环境质量下降趋势,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人口方面,目前,我国现有人口有13亿,13亿是一个忧虑的数字。
13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消费的需求乘以13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
我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本来就稀缺,再除以13亿,就少得可怜。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只有1.4亩,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
1997年到2004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亿亩,人口却增长了6300多万,这一增一减,使得我国人均物质水平更加捉襟见肘,粮食安全、环境资源难以承受人口的增长。
自然辩证法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自然辩证法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e5ad8a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87.png)
自然辩证法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关于自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哲学理论,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在现代社会,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需要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思想,重塑人类与自然的亲善关系。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主张自然界是一个整体,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系统。
自然辩证法追求有机整体的观念,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这意味着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在现代社会,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过度的工业发展导致资源的枯竭,生态系统的破坏。
同时,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对自然环境构成了威胁,如森林砍伐、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过度使用化学农药等。
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确保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而忽视了和谐发展,将会面临灾难性的后果,如气候变化、物种灭绝等。
四、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1. 理念引导:培养人们关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 资源管理:改变过度开发的方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再生和循环利用。
3.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4. 生态恢复: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重建生态平衡。
5. 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五、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实现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体现:1. 环保习惯: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合理使用水资源等。
2. 节能减排:通过节约用电、减少碳排放等行为,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3. 自然教育:加强对自然环境的教育和认知,提高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20f13b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62.png)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是指宇宙万物的总体,包括地球、空气、水、树、花、草、鱼、虫、鸟、兽、人等等生命体。
而人是其中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的变化是紧密相关的。
然而,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因此,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与改善众所周知,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是破坏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原因。
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自然现象,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周期性,但是由于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人为因素,自然现象的频繁发生可能会带来普遍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加、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例如,全球气候的变化已经引起了很多不利的环境与自然现象。
雾霾天气、水体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同时,由于野生动物和森林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滥砍滥伐,野生动物数量极度减少,荒漠化、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地球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
人类对世界各地不同自然资源的破坏, 可以谓是力度之大, 规模之大, 影响之广, 伤害之深远, 前无古人, 今是弗能究。
中国面临的巨大的改善任务,涉及海洋、河流、湖泊、湿地、大气、土地等各个领域。
由于环境污染严重, 化学物质和毒物质大量释放, 导致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消失, 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由于大气、水体、土地的污染, 使土地受损, 水源减少, 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人类社会也随之受到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改善这些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行动。
许多国家发起了一系列的环保活动,人们追求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建立了许多清洁能源发电系统,开展了生态环保、减少污染物排放、宣传环保等各种活动,限制城市和工业化的扩张,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修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活力,增强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de2b460f5335a8102d220d6.png)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摘要:人与自然关系史就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从自然中获取自由的历史。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
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
人与自然之关系不仅应该有认识关系,欲求关系,还应该有情感关系。
因此,人类为了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必须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改变生产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口、自然、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
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
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遇到新的挑战。
同时,人类在自然的“报复”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与自然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不同,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和谐与否, 如何实现和谐, 取决于人类当时的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原始社会,人与自然曾保持了一种原始的和谐关系。
当时, 人类以采集狩猎为生, 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人类屈服于自然,敬畏自然和崇拜自然,为强有力的自然所支配。
这一时期, 人类在畏惧自然情绪的笼罩下曾闪烁出或是萌发过人与自然和谐的愿望。
人类在这一时期对自然的认识仍是以畏惧自然情绪为主导的。
农业社会, 人与自然关系在整体保持和谐的同时出现了阶段性和区域性不和谐。
当人类把第一颗种子种入地下, 辛勤耕耘,期盼丰收时,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便由本能变为自觉, 人类开始由顺应自然到积极干预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内涵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ffd7e7b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b.png)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内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个持久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主张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相互尊重的、相互支撑的。
这一理念提出了从人类利益和自然保护两个维度出发的以和谐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注重人的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平衡。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往往忽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只关注短期经济利益。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又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经济的发展不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其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认为人类要尊重自然的规律和节制自己的行为,以便与自然保持和谐的相互作用。
只有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才能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实现持久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追求的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它要求人们在经济发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绿色发展,降低环境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的实现需要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强化环境意识和生态伦理,建立起爱护动植物、推行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
此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强调的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建设。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环境保护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加强对环境破坏行为的惩治,促进公民参与环境保护,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责任共担的保护自然的氛围。
总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一种科学、可持续、平衡的发展理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它强调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依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加强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建设,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循环关系,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浅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浅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726df42f7ec4afe04a1dff4.png)
浅谈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并重新定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本文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造成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促进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途径三方面展开论述, 为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思考。
关键词: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发展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悠远而又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它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剖析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创新,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
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的疯狂掠夺,人类的生存也出现了严重的态势日益深化的生态危机。
正如在100 多年前,恩格斯曾预见性地提出警告: 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1]。
人类要缓解生态危机,摆脱生存危机,最根本的出路就是正确认识并重新构建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本质上是统一的。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高于自然,但却在自然中生存和发展。
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物质前提。
自然环境可以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提供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料。
正如马克思所说[2]:“实际上,人的万能正是表现在他把整个自然界——首先就它是人类的直接的生活资料而言;其次,就它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而言——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
人靠自然来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形影不离的身体。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限与无限、局部与整体、反作用与决定作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根据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本质的规定,我们必须从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出发,才能真正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解读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0bc67c4376baf1ffd4fad68.png)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解读作者:夏群友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0年第1期“人是一个多维的存在” [1] 306,在人的这种多维存在中,首先涉及的是人在自然中的存在,即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曾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过详尽论述。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重新梳理恩格斯当时的思想,对我们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对于自然界,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广义的自然界指一切存在物的总和,既包括人,也包括社会;狭义的自然界指人和人类社会以外的物质环境。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便是指这种物质自然界对人存在的意义及人在物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类起源问题上,恩格斯指出,“生命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个结果” [2] 307,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命之源,还是人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自然界就根本谈不上人的存在,更谈不上人的发展。
人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与此相反,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2]384,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观点是荒谬的、反自然的。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阐明了同样的思想。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3] 374-375,这便进一步清楚地说明了自然界的本源性和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性,人的存在与发展与自然界存在与发展的一致性。
正是由于自然界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如此息息相关,所以恩格斯多次提醒人类要正确对待自然界,他告诫人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似的” [2] 383-384,相反,我们应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意识到人和自然界的一体性,意识到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30c79c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e.png)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观点,强调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当代社会中,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我们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威胁。
因此,探索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至关重要。
一、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则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追求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它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在自然的规律和限制下进行发展。
同时,自然辩证法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平衡的,而不是人类单方面的掠夺和压迫。
二、自然辩证法指导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 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下,我们应该重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包括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污染。
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自然界的平衡与稳定。
2. 倡导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倡导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我们需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支持和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
此外,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的环境法律和政策,确保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培养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自然辩证法强调个人和社会对于自然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培养生态意识,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这包括提倡低碳生活,减少对环境的负担,鼓励绿色消费和环保行为。
4. 加强自然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
我们应该加强自然科学研究,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同时,还需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与环境领域的结合。
5. 建立全球合作的生态文明体系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互动。
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态危机等重大环境问题。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以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目标。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548cd8484868762caaed53b.png)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摘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
本文从哲学认识史的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并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并结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分析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基本途径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程回顾人和自然关系的产生同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一样久远,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矛盾统一体,依赖自然界,又超越自然界,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受自然界的影响。
在原始社会,人完全处于自然的支配之中,本能地依赖大自然,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周围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生活的价值;在古希腊时期,人类经过无数次的生产实践,逐渐认识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人类可以凭借理性来认识自然规律,把自然界看作人可以认识的实体。
然而,从整体上来说,由于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限,人是自然的奴隶的思想依旧占主导地位。
近代人类通过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加速了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的步伐,人是自然的主人的思想成为近代认识的主流。
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人化自然”,这似乎证明,人类已经征服了自然,成为自然界的真正主人[1]。
然而,人类沉浸在对自然探索改造取得巨大成就的喜悦的同时遭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地震、海啸、温室效应、沙漠化、雾霾等等严重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这一切表明,自然并不是人类温顺的奴隶,我们应把握好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使自然界能更好的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处理与自然关系的主要目标和理想。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浅议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浅议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23aff7df242336c1eb95e24.png)
浅议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041240645 王瑾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走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这是因为,首先,人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人和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对自然界的依赖和自然界对人的反向依赖是同时存在的。
正如恩格斯所告戒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这已为人类发展的历史所反复证明。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既是自在世界的产物,又是人类世界的创造者。
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人与自然从原始和谐到分离、对立、对抗,再到和谐、协调发展的历史。
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和谐,保护自然人类才能生存和发展。
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给予人类警告,也是促进入类不断探求和自我反省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个亘古的话题,它反映着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也影响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
人与自然是辩证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由和谐到失衡、再到新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原始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共处的。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水中的鱼、空中的鸟、森林野地的野菜和野果是维系原始人生存的必要条件。
人类只能生存在自然的怀抱中成为自然之子。
这个时候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被动服从,和谐的主导因素是自然。
进入农耕社会后人与自然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在整体上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出现了阶段性的、区域性的不和谐: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力的逐步提高,人类开始不安于自然的庇护和统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试图改造和改变自然,而这种改造和改变往往伴随着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破坏性。
论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论证
![论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论证](https://img.taocdn.com/s3/m/3663470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9.png)
论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论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
和谐发展是指人类与自然之间实现平衡、相互促进的状态。
它强调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求人类尊重自然,不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依赖自然提供的空气、水源、食物等生存资源。
因此,我们应当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我们应当尽量减少污染排放,推动能源的清洁利用,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共存。
和谐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
自然界的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人类应当尊重自然的规律,与自然相互合作。
通过研究自然科学,人类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规律,从而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推动社会的发展。
例如,人们通过研究气候变化,可以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人们通过研究植物生长规律,可以改善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
这些都是人类与自然合作共进的体现。
和谐发展要求人类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消耗。
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子孙后代才能继续享受良好的生存环境。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我们应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
只有在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未来。
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877ab12a8114431b90dd886.png)
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生态文明是相对于工业文明导致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新的文明观,它要求我们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发展中。
它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文明本身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
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着人类文明进步的程度。
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征服自然的变化,相应地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诸阶段。
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它是人类历经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所要建立的新型的人类文明形态。
反思人类发展史,虽然社会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但是文明的脚步却是以自然为人类工具进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
在远古时期,人是自然的弱者,必须匍匐在苍穹之下,在自然的风雨中寻找最起码的生活条件。
人对自然物的图腾崇拜,是对不可战胜的大自然的顶礼膜拜。
在农耕文明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上是和谐的。
虽然人类也不断向自然索取,但在整个农耕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在总体上还没有超出自然界自我调节和再生的能力,自然的秩序没有发生紊乱,生态环境也没有失去平衡。
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人类步入工业文明时代。
在这个时代,工业文明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但是,工业文明人们所崇尚的世界观与核心理念是培根、笛卡儿提出的“人要驾驭自然作自然的主人”的机械论思想。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de2b460f5335a8102d220d6.png)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摘要:人与自然关系史就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从自然中获取自由的历史。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
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
人与自然之关系不仅应该有认识关系,欲求关系,还应该有情感关系。
因此,人类为了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必须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改变生产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人口、自然、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
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
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断遇到新的挑战。
同时,人类在自然的“报复”中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与自然关系所面临的问题不同,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和谐与否, 如何实现和谐, 取决于人类当时的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原始社会,人与自然曾保持了一种原始的和谐关系。
当时, 人类以采集狩猎为生, 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人类屈服于自然,敬畏自然和崇拜自然,为强有力的自然所支配。
这一时期, 人类在畏惧自然情绪的笼罩下曾闪烁出或是萌发过人与自然和谐的愿望。
人类在这一时期对自然的认识仍是以畏惧自然情绪为主导的。
农业社会, 人与自然关系在整体保持和谐的同时出现了阶段性和区域性不和谐。
当人类把第一颗种子种入地下, 辛勤耕耘,期盼丰收时,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便由本能变为自觉, 人类开始由顺应自然到积极干预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摘要: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问题愈加突出。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个新概念。
无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涉及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问题。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引言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的发展问题,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产生了不同的人类文明。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这是一个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这一演变过程既是辩证法发展逻辑的必然,也是现实的要求。
人类所追求的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不是没有对立的和谐,而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基础上共生共荣共进的和谐,这种和谐需要通过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来实现,是以人为本的和谐。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就是要正确对待地球自然系统,特别是要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自然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正文一、肯定自然的发展阶段几百年前的原始时期,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中对自然的肯定性一面占据了主要地位,以肯定自然的方式肯定自己的存在。
在这一阶段尽管人类已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殊存在,也使自然以适应人的生存和发展,但此时的人类主要依靠血肉之躯同自然环境抗争,其对自然的否定性是极其有限的,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微弱的;“天意”支配着人意,人只能以低等的姿态逆来顺受,而人对自然的影响微乎其微。
进入农业社会后,人类生产力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对自然力的利用大大加强,开始使用各种金属工具,大大加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在对自我认识上,开始把自己同其它万物区别开来,提升了自己在万物中的地位,认为“为天下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但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都比较落后,人类没有也不可能创造更高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对自然界肯定性一面仍然占据支配地位的,农业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顺天和靠天保佑的文明,仍摆脱不了“自然关系站上风”,“人不仅受自然支配并且是自然的奴隶”的受支配、受制约的处境。
总之,在肯定自然阶段,人对自然的影响是极其有限,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能力都处于极低的水平,没有形成系统的发展理论,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和破坏没有超过自然的自我更行和修复能力,人与自然关系处于一种原始的“一自然为中心”低层次的和谐状态,人类屈服于自然。
但正如被统治阶段对统治阶段的反抗一样,人类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大自然的反抗,尽管这多半是徒劳的。
这种反抗源于人类所独有的自觉能动性,人类总是力图改造自然使自然适合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种人化自然的行为始终没有停止过。
一旦人类的力量足够强大,就会冲破这种屈从关系,从而进入对自然的超越和否定阶段。
二、否定自然的发展阶段人类文明发展到近代,人文主义唤醒了人类的主体意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拥有移山倒海的力量,这时的人类已不再是被动和渺小的,而是无比豪迈地喊出了“人定胜天”的口号,正如比尔·迈克基本在《自然的终结》一书中所说的,“我们再也不能认为我们自己是被巨大的力量抛来抛去的物种,现在,我们就是那些巨大的力量。
飓风、雷暴和大雷雨已经不是上帝的行动而是我们的行动”。
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类进入对自然的否定阶段。
特别是传统发展观的兴起,人类力图彻底摆脱自然的束缚,使自然臣服,以此消解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类已经把自己当成征服和驾驭自然的神,对自然肆意掠夺,资源被毫无节制的消耗,大自然成了人类排放废物的垃圾箱,人与自然的矛盾尖锐化。
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敲响了警钟,保护资源和环境迫在眉睫。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18.2万亿元,年增长9.3%,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要看到我们的经济增长还是资源型、粗放型的增长,经济质量不高,长此下去难以为继。
一是资源消耗太大。
从资源消耗总量看,2003年至2004年我国实现的GDP 约占世界的4%,而为此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经折合后粗略估算为50亿吨。
从资源消耗的增幅看,近年来,我国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等主要原材料消耗弹性系数(原材料增速与GDP增速之比)正呈扩大之势。
2004年石油消费已跃居世界第二,发电量消耗占全球消耗的13%,此外,还有钢材消耗占全球的27%,水泥消耗占全球的40%,煤炭消耗占全球的31%。
二是资源利用效率太低。
从资源利用效率看,我国资源产出率大大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2003年我国消费钢材2.6亿吨、煤炭15亿吨,水泥8.2亿吨,分别相当于世界产量的36%、30%和55%;消费原油2.6亿吨,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
我们消耗了这样巨额资源,而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4%。
以单位能源每千克油当量的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计,中国大约是0.7美元,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而日本同样能源使用所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却高达10.5美元,为全球之冠,约相当于中国的15倍。
三是环境污染太重。
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每年大约污染造成选择经济损失占GDP的3%~7%。
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不仅反映出我国是用高能耗、高物耗和对环境的高损害来维系多年的经济高增长,同时,也告诉我们降低资源消耗、减小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大有文章可作,我们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总之,在否定自然阶段,“人类中心主义”取代了肯定自然阶段的“自然中心主义”,随着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观的兴起,出现了以人类为绝对利益中心的“绝对人类中心主义”,这是人类征服自然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自然全终结、人与自然矛盾全面凸显。
虽然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是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无知和妄自尊大必将遭到自然的严厉报复。
因为人是能动性和受能性的统一,“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力量,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是受动的、受限制的存在物。
”这种人和自然辩证法是不能违背的,否则必然要遭到惩罚,威胁到人类发展和生存的全球性、生态失衡和生存环境的恶化昭示了这一切。
三、对自然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在人类对自然的否定阶段,人类盲目的行为结出了文明的“苦果”,从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到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再到比尔·迈克基本的《自然的终结》,都给沉醉在工业文明辉煌成果中的人们敲响了警钟,引起了人们对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人和自然的关系,在对以往的不可持续发展观及其后果进行深刻总结和彻底反思的基础上人类提出了一种全新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它的提出和确定,标志着人类在发展理念上的一次根本性革命。
人类开始寻找一条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共荣共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此开始进入到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即在强调人作为能动性和受动性统一的特殊存在的基础上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谋求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进的新型和谐关系。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这种发展观深刻反映了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是准确把握世界趋势,认真总结我们发展经验,深入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指导思想上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它弥补了可持续发展观理论视野的局限性,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传承、完善和发展,编辑地涵盖着可持续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又包含许多理论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和谐”,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包括他人和自身)三者的和谐统一,为人与自然关系的解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进程表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到来既是辩证法发展逻辑的必然,也是现实的要求。
这种和谐不是对原始的“以自然为中心”的低层次和谐的简单复归,也不是工业文明的“绝对人类中心主义”,这是一个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特征和基础的人和自然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阶段,人和自然的辩证发展历程呈现出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
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完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呈现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并且实践方面通常是滞后于理论的构想,现在人类正处于向这一阶段的过渡时期。
在这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呈现出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趋势。
在人的发展第一个阶段,这时个人没有独立性,直接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人们的联系和发展仅限于共同体内部,在这一阶段只是以肉体与自然相抗战,人类的发展是低层次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屈从自然的阶段,这是一种原始的低层次的和谐状态;在人类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一时期科学技术迅速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人的活动片面化,人与人交往频繁,人类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到征服自然的阶段,人与自然的矛盾激化了,造成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同时,人受物统治而异化成为单向度的片面发展的人,社会关系作为异己的力量支配着人,社会矛盾尖锐化;第三个阶段,社会关系不再是异己的力量支配人,而置于人类共同控制之下,人类将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在这一个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全新的共存共荣共进的和谐关系,进入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之否定阶段。
以人为本的发展就是要通过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通过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
“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自然、人、社会三者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前提和归宿,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就是要正确对待地球自然系统,特别是要珍惜地球母亲赐予我们的自然资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
结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统筹人与自然、人与生态、人与环境、人与资源的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