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治理研究综述
网络治理研究前沿与述评
网络治理研究前沿与述评
网络治理作为国家与社会间交互式管理与协调的新概念陆续浮出水面,其内涵十分模糊,但也提出了一种跨越社会、政治和法律等边界的全新管
理模式,为新形势下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及新的可能性。
它涉及的范
畴极其广泛,同时也受国际伙伴关系。
网络治理及其研究前沿及述评如下:首先,网络治理是一种横向治理模式,其设计并不是来寻求政府作为
一种单一的政策制定者或执行者,而是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横向或多层次
的社会与政治协调体系来实现社会与政治协调。
这种横向的治理模式认为,把解决问题的权力放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各方手中,在共同的协商达成共识
的基础上实施政策措施,促进当前政策的落实与实施,从而更大程度上改
善政策的效率与务实性。
其次,网络治理的研究前沿受现实世界压力的影响也日益增多。
为了
更加有效的解决社会、经济及技术问题,网络治理的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模式,以便更好的实施理想的政策,增强监管体系的灵活性,在海量的信息
中更快的把握政策动态。
此外,网络治理也需要为各种政策框架制定出一个安全、放心的信息
隔离环境。
2023年中国互联网治理研究报告
2023年中国互联网治理研究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与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并解决当前互联网治理面临的困境,我们展开了一项关于中国互联网治理的研究。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的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未来互联网治理的改进提供参考。
一、背景介绍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如信息泄露、网络安全等。
在这个背景下,互联网治理迫在眉睫。
二、互联网治理现状分析1. 互联网信息泄露问题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用户的个人信息越来越容易受到侵犯。
当前,我们面临着信息泄露的风险,需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和个人在信息收集和使用过程中的行为。
2. 网络安全挑战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网络攻击、恶意软件、网络诈骗等问题层出不穷,对个人、企业和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加强技术研究和创新,构建全方位的网络安全体系势在必行。
3. 互联网信息治理互联网上涌现了大量的虚假信息、有害信息等,给用户的心理健康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建立全面有效的信息治理机制,加强对信息发布的监管,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互联网治理的方式与方法1. 多方参与、共同合作互联网治理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共同推动互联网治理的发展,形成多方合力,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监管、提升技术能力等方式来应对互联网治理挑战。
2. 创新技术手段、提升监管能力互联网发展不断创新,治理方式也需要相应地进行创新。
利用新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可以提升监管的效果和效率,更加精准地解决互联网治理中的问题。
3.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网络空间本质上是无国界的,互联网治理问题也需要国际合作来应对。
网络治理研究前沿与述评
网络治理研究前沿与述评网络治理研究前沿与述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治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网络治理涉及到互联网的规范、监管、安全、隐私保护以及信息流通等众多方面,直接关系到个人权益、国家安全以及社会稳定。
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治理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本文将综述当前的研究动态与相关观点,探讨网络治理的意义与挑战。
网络治理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包括法律、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内容。
当前网络治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主要有网络安全、网络隐私、信息流通与审查、网络中立性等。
这些问题在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中愈发显得重要,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寻求解决方案。
网络安全一直是网络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攻击事件频繁发生,给个人与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
网络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网络攻击手段与防御措施、网络安全法律与政策等方面。
研究者提出了各种新型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如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溯源技术、数据加密等,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依然严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完善。
网络隐私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随着个人信息在网络中的大量流通,个人的隐私权也受到了严重威胁。
网络隐私保护研究主要关注如何保护个人的隐私权利,如身份验证、数据保护、隐私政策等。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网络隐私问题愈发复杂,需要更加细致的研究与管理。
信息流通与审查是网络治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的自由流通对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网络上有大量的虚假信息、有害信息泛滥,严重干扰了信息的流通。
因此,信息流通与审查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如何平衡言论自由与网络秩序的关系,如何准确识别与打击虚假信息与有害信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网络中立性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网络中立性是指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应该对待所有的数据平等,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歧视。
然而,随着网络产业的垄断与竞争加剧,网络中立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网络组织治理研究述评
网络组织治理研究述评网络组织治理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来进行组织的管理和决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组织治理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网络组织治理的研究进行述评。
网络组织治理研究的发展历程需要关注。
网络组织治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对网络组织治理的研究逐渐兴起。
最初,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组织的理论模型和网络平台的建设上,关注网络组织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
后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社交网络的普及,研究开始关注网络组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现在,网络组织治理的研究已经涉及到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不同领域。
网络组织治理研究的理论框架需要呈现。
网络组织治理的研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组织理论、治理理论和网络理论。
组织理论主要关注网络组织的内部结构和运作方式,包括网络组织的层级结构、权力关系和决策机制等。
治理理论主要关注网络组织的外部环境和社会影响,包括网络组织的法律法规、社会责任和公众参与等。
网络理论主要关注网络组织的技术特征和网络效应,包括网络组织的信息流动、网络拓扑结构和社交关系等。
网络组织治理研究的方法论需要关注。
网络组织治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网络组织的实际运作和治理效果。
理论研究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探讨网络组织的基本特征和治理机制。
网络组织治理研究的挑战和展望需要展望。
网络组织治理的研究面临着很多挑战,包括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法律法规的约束、权力关系的复杂性和公众参与的困境等。
未来的研究应该关注网络组织治理的创新模式和方法,推动网络组织的法律法规和社会环境的优化,提高网络组织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网络组织治理研究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对网络组织治理的研究和探讨,可以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管理效率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证支持。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关注网络组织治理的创新模式和方法,探索网络组织治理的新理论和实证,为实现网络组织的良好运作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网络组织治理研究述评
网络组织治理研究述评网络组织治理研究是当前社会学、政治学、组织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领域,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网络组织治理涵盖着网络组织的形成、发展、运作、演化以及规范整合等方面的问题。
网络组织治理对于深入理解信息社会和当前社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推进和发展现代社会领域的重要探索。
本文从网络组织治理研究的发展、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发展、关键问题及挑战等方面进行述评。
网络组织治理研究源于网络组织的发展和出现。
网络组织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组织形式得到了变革和突破;另一方面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组织的数量和类型发生了变革。
网络组织治理研究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开端阶段、转型阶段和重构阶段。
开端阶段是网络组织诞生的初期,主要是针对其形成和发展的情况进行探索。
这个阶段主要关注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以及运营策略和发展规律等。
在这个阶段,学者们主要从组织的聚合程度、层次结构、内部结构和动态特性等方面对网络组织进行了研究,奠定了研究的基础。
转型阶段,是网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深入转型和升级的时期。
这个阶段主要关注组织的多元化、复杂化和治理问题等。
在这个阶段,学者们从组织的分化、整合、运作和转型等方面对网络组织进行研究,构建了网络组织治理的基本框架。
重构阶段,是网络组织治理研究进入一个高峰阶段,主要关注在新型经济背景下对网络组织治理方法的重构与创新问题。
在这个阶段,学者们主要研究了网络组织治理的体系和模式,以及网络组织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关系等问题,并呼吁构建一种新的网络组织治理模式。
二、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发展网络组织治理研究在方法和理论方面的发展被认为是其发展的重要动力。
方法包括定量与定性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模拟研究和实验研究等。
理论包括技术决定论、适应与协调理论、制度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现代治理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等。
网络组织治理研究的方法和理论的发展从最初的定性研究逐渐演变为了多元化研究,这同样是网络组织治理研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进展。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网络化”治理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网络化”治理研究在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网络化”治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现代社会的网络化发展已经带来了全新的治理模式和挑战,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互联网普及程度较高且活跃的国家。
本文将探讨信息化背景下中国的网络化治理研究。
网络化治理是指在信息化背景下,利用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治理。
网络化治理突破了传统的行政机构对社会各方面的直接控制,采取了更加开放和民主的治理方式。
在中国,网络化治理已经逐渐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和治理创新的重要手段。
网络化治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化治理的理论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从政治学、社会学和信息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出发,探讨网络化治理的概念、特点和作用等。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网络化治理案例的分析,探讨网络化治理如何提高政府效能、增加公众参与和建立新的治理结构等。
二是网络化治理的实践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网络化治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效果。
研究者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法,了解网络化治理在具体问题上的应用情况和效果评估。
互联网广泛应用在教育、医疗和交通等领域,如何通过网络化治理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是一个重要的实践研究领域。
三是网络化治理的制度设计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网络化治理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推进。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不同国家的比较研究,了解不同网络化治理模式的特点和优缺点,并推动我国网络化治理体制的建设和完善。
网络化治理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网络化治理可能增加了信息不对称和滥用个人信息的风险。
特别是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个人信息的泄露和滥用成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网络化治理可能会加剧数字鸿沟和社会不平等。
互联网的使用和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同,可能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在网络化治理的研究中,也需要关注信息安全和社会公平等问题。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网络化”治理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关注信息技术如何影响社会治理和政策制定,为科学决策和有效治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网络社群及其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网络社群及其治理理论研究综述网络社群是指一个由一群共同愿景和兴趣相似的人们组成的虚拟社区,其成员通过公共平台互动、协作、分享和交流信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社群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社交媒体这一领域,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这些平台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在网络社群中的互动和分享。
然而,随着社群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社群的治理难题也不断加剧。
网络社群治理理论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群治理体系的建立网络社群涉及多样性的文化、价值观和语言,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治理体系。
政府、社区组织或平台管理员通过公共规则和制度来维护秩序和安全。
社群治理体系应该是基于参与性民主原则、多元文化理解、社会责任感和公开透明的原则建立的。
同时,要鼓励平台用户积极参与社群治理,维护平台的良好秩序。
2. 社群治理策略的制定网络社群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挑战,如涉及版权争议、虚假信息、诈骗和隐私泄露等问题。
因此,社群治理策略的制定是必要的。
该策略应该包括明确的目标、策略、程序和监管机制,以帮助平台管理员和社区成员合作,并防止和纠正不良行为。
3. 公共参与与社区参与公共参与是一个积极和平等的过程,允许社群成员参与共同决策和治理过程。
它有助于促进社群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提高社群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然而,公共参与并不是万能的,因此社区参与也是必要的。
社区参与指的是社区成员自愿参与社群治理,以确保社群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方向。
4. 参与创新和改进社群治理参与式治理和创新可以提高治理效率和社会合作。
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内的新技术也可以为社群治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社群治理方面,利用大数据平台可以快速收集、分析和处理社区成员的反馈信息,从而帮助平台管理员了解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网络社群治理涉及多方主体,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治理策略、公共参与机制以及罗技架构等方面。
未来的社群治理必须吸纳庞大的治理经验,并以透明公开、多元、多级治理机制实现社群的长期健康发展。
国内外网络信息治理现状
国内外网络信息治理现状【摘要】本文对国内外网络信息治理现状进行了综述。
首先从国外的角度分析了网络信息治理现状,包括各国的政策法规和实践经验。
接着探讨了国内网络信息治理的具体情况,包括监管机构、监管措施和问题挑战。
在网络信息治理挑战部分,重点分析了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和网络言论自由等方面的困难与挑战。
随后提出了网络信息治理发展趋势,包括技术革新、国际合作和用户参与等方面的趋势。
最后给出了网络信息治理的建议,提出了加强立法、加强监管和促进行业自律等方面的建议。
综合分析国内外网络信息治理现状,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网络信息治理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国内外网络信息治理现状、国外网络信息治理现状、国内网络信息治理现状、网络信息治理挑战、网络信息治理发展趋势、网络信息治理建议、总结国内外网络信息治理现状。
1. 引言1.1 国内外网络信息治理现状网络信息治理是指国家或组织对网络信息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的行为。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开展商务活动的重要平台。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国内外网络信息治理现状反映了各国在网络信息管理方面的做法和成就。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拥有完善的网络信息管理体系,通过立法和监管等手段来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和自由。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网络信息治理存在着较多问题,如网络监管不严、信息泄露等现象较为普遍。
在国内,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信息传播和使用。
中国还注重网络信息安全和网络舆论引导,加强对有害信息的监管和打击。
网络信息治理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国内外网络信息治理现状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网络信息治理面临的挑战,促进网络信息的安全、有序和良性发展。
2. 正文2.1 国外网络信息治理现状在国外,不同国家对于网络信息的治理存在着各自不同的法规和政策。
网络治理研究前沿与述评
网络治理研究前沿与述评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对社会、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网络治理,作为应对网络空间复杂性、多样性挑战的重要手段,逐渐成为了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网络治理研究的前沿不仅关注网络空间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更着眼于如何有效应对网络空间中的风险和挑战,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秩序、促进网络发展。
近年来,网络治理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理论基础方面,网络治理研究不断吸收和融合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资源,形成了包括网络空间主权理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论等在内的理论体系,为网络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在研究方法上,网络治理研究开始注重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研究内容上,网络治理研究不仅关注传统的网络安全、网络犯罪等问题,还逐渐拓展到网络伦理、网络文化、网络经济等新兴领域,显示出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展和深化。
网络治理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创新,网络治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和开放性使得网络治理需要跨越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
未来的网络治理研究需要在理论创新、方法改进和实践应用等方面不断努力,以适应网络空间快速发展的需要。
本文旨在对网络治理研究的前沿进行梳理和述评,分析当前网络治理研究的主要领域、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探讨网络治理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通过深入分析网络治理研究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本文旨在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网络治理研究的深入发展和实践应用。
1. 网络治理的定义与重要性网络治理,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
其核心在于对复杂网络环境中各类行为主体的协调与管理,以实现网络的稳定、高效与安全运行。
盐城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盐城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日益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载体。
网络空间也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和风险,如网络犯罪、违法信息传播等问题频发。
为了有效治理网络空间,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盐城市开展了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研究,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为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研究背景盐城地处江苏省中部,是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水稻生产基地。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盐城的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提高,网络空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与此盐城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网络犯罪、违法信息传播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研究内容1. 网络法律法规研究网络空间的发展需要有效的法律法规来保障。
盐城市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组对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一系列网络空间管理的经验和做法,为盐城市的网络空间治理提供了法律制度的参考。
2.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网络安全技术是网络综合治理的重要保障。
课题组通过调研和实践,总结了一系列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探索了网络安全技术在盐城市的落地应用路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途径。
3. 网络信息监管研究网络信息监管是网络综合治理的重要环节。
研究课题组对网络信息监管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总结了一系列监管实践和方法,为盐城市网络信息监管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4. 公众参与机制研究网络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公众参与机制是网络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课题组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网络治理的新模式和新途径,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为盐城市网络治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5. 网络文化建设研究三、研究成果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工作,盐城市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组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盐城市的网络综合治理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1. 提出了一套完善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框架,包括法律法规建设、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网络信息监管、公众参与机制、网络文化建设等内容。
网络社群及其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网络社群及其治理理论研究综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社群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网络社群,人们可以方便地与他人交流、分享信息和建立社交关系。
网络社群也面临着许多治理挑战,如信息安全、言论自由和个人隐私等问题。
对网络社群及其治理理论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对网络社群及其治理理论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网络社群的概念和特点网络社群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形成的一个虚拟社交圈子,其成员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分享、合作和社交等活动。
网络社群的特点包括:1. 虚拟性:网络社群是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社交圈子,在空间上没有实际的地理位置限制。
2. 开放性:网络社群通常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并参与其中的活动。
3. 多样性:网络社群涵盖了各种不同的兴趣、行业和群体,如社交媒体平台、专业论坛、兴趣小组等。
4. 快速性:网络社群的信息传播速度很快,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和扩散。
二、网络社群治理的挑战和问题网络社群的发展和运行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通过有效的治理手段加以解决。
其中主要包括:1. 信息安全:网络社群中存在着大量的个人和敏感信息,需要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
2. 言论自由:在网络社群中,言论自由是一项重要的权利,然而也需要避免过度自由导致的侵权和虚假信息传播。
3. 网络欺诈和诈骗:网络社群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欺诈和诈骗行为,需要采取措施加以遏制。
4. 网络暴力和欺凌:网络社群也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网络暴力和欺凌行为,需要对此进行有效的打击和预防。
三、网络社群治理的理论模式为了解决网络社群治理中的各种问题,学者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模式和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理论模式:1. 自我规制模式:即网络社群自身成员自行约束和管理社区活动,通过建立规范和约定来维护社区秩序和规范行为。
2. 政府监管模式:政府和相关监管机构对网络社群进行监管和管理,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来规范社区行为。
网络化治理研究综述
网络化治理研究综述孙 牧(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 要:网络化治理指的是为了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政府和社会、公民合作共治的一个过程。
作为治理的一种新模式,网络化治理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关于网络化治理的研究成果,并综合分析了这些相关文献,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的领域。
关键词:网络化治理;政府;社会部门;公民中图分类号:D631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681(2010)04-0080-04作者简介:孙牧(1984-),男,甘肃通渭人,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理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收稿日期:2010-05-15 ① “Governing by Net w ork ”意为“通过网络进行治理”,与“Net w ork Governance ”的含义“网络的治理”相近,两个词都可译为“网络治理”(大部分学者的译法)或“网络化治理”(孙迎春,2008)。
两词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名词。
中文的“网络治理”也可以指对互联网的治理(在我国台湾地区,有时也称为“网路治理”)。
但在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视野中的网络治理指的是通过公私部门合作,非营利部门、营利公司等广泛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一种治理模式,与后者的含义(对于互联网信息的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用“网络化治理”来指称“Governing by Net w ork ”或“Net w ork Governance ”,可以避免歧义的产生。
本文即采用“网络化治理”,引文中出现的“网络治理”含义与之相同。
作为组织人类活动最重要因素之一的政府,在其适应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治理模式和制度选择。
从传统农业社会的权力型社会治理模式到工业社会的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再到后工业时代的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1](P60)政府不断地调整自身与社会的关系,变革其治理模式,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达到有效治理的目标。
互联网时代下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研究在互联网时代,各国治理体系都在面临与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上的信息流通加速,传统的信息控制和管理方式逐渐显得无效。
因此,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互联网时代下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研究。
1.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时代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流通和共享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容易。
这不仅对经济、文化、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网络舆论成为了强有力的力量,公众对于政府的批评和监督也越来越大。
同时,新兴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治理体系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互联网时代下国家治理体系的创新2.1 智慧政府在互联网时代,智慧政府已经成为了各国政府的重要战略。
以我国为例,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提出了“智慧城市”、“智慧政府”等概念。
智慧政府实现了信息的流通和共享,加强了政务服务的效率和透明度。
政府在线化的推进,一方面降低了政府运营的成本,另一方面提升了政府的效能。
同时,智慧政府也能够有效的管理社会和公共资源的使用,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2.2 数据治理数据在互联网时代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以至于各国政府纷纷开始重视数据治理。
数据治理可以帮助政府更好的管理和利用数据资源。
政府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对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预测,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持。
2.3 公众参与在互联网时代,公众参与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政府工作,特别是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
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和新兴的社交媒体渠道,直接向公众征求意见和建议。
公众参与的价值在于民生利益与多元思想的充分表达和维护,公众的反馈可以帮助政府提高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及协调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2.4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I)技术可以为政府和公民提供重要的服务,包括面向公民的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以及面向政府的政策解释和政府机构等工作。
AI 在政府的应用,特别是在智慧城市中,可以加速政府运转的速度、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保证社会治理的稳定;同时也能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网络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综合研究ZONGHEYA NJIU426综合研究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组织形式也发生着变化。
由最初的市场、科层组织向中间组织形态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网络作为一种治理形式已成为研究组织演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战略联盟、企业集团、产业集群这些以网络为基础的组织形式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由此,网络治理理论的研究日益成为全球管理学界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网络治理形式的的定义网络治理(ne twork gove rna nce )是一个组织演化的产物,它是在经济全球化、网络经济兴起、以知识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力量崛起的背景下,依托网络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而形成的新的治理模式。
网络作为一种治理形式,是把网络与市场、科层(企业)等并列,视为一种独立的交易活动的协调方式。
科斯(Co a se .R.H )在其《企业的性质》(1937)一文中,针对新古典经济学把市场看作是唯一的有效的协调机制的观点的局限性提出,作为不同的契约形式,市场和企业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
因此,科层治理与市场治理被认为是两种基本的治理形式。
科层治理是以“股东利益至上”为原则,以层级组织的权威为依托的公司治理形式,属于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主要解决代理成本问题;市场治理以价格机制为基础,主要解决交易成本问题。
按照交易成本理论的观点,企业的产生源于市场的失败。
市场作为一种交易的协调机制,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行为、环境不确定性和参与者的小数目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会产生失灵。
企业组织就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和节约交易成本而产生的。
也就是说,企业是以非市场方式(科层组织)对市场进行的替代。
按照交易成本理论的观点,当涉及到资产专用性或者不确定性的交易时,由于很高的交易成本会导致完全的长期合约的制定变得不可行。
为了减少这些成本,交易需要根据一系列规则、制度和程序而发生,这通常被称为治理结构(玛利亚?莫斯坎瑞斯,2004)。
网络社群及其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网络社群及其治理理论研究综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社群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社群是指通过互联网建立的共同兴趣、目标和互动的社会群体。
这些社群可以是基于特定主题、行业、兴趣爱好,也可以是基于地理位置或社交关系的。
通过网络社群,人们可以分享信息、交流观点、寻求帮助、建立社交关系等。
随着网络社群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其治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综述网络社群及其治理的理论研究,希望能够为网络社群的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网络社群的类型和特点网络社群可以分为许多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包括社交网络、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等。
每种类型的网络社群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目的。
所有的网络社群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参与性、互动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等。
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社群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社交价值,也决定了网络社群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二、网络社群治理的问题与挑战网络社群治理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内容管理、用户管理、利益协调和平台规则。
内容管理是网络社群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随着网络社群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内容的不断增加,如何管理和筛选用户上传的信息成为了一大难题。
用户管理也是网络社群治理的重要问题。
网络社群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良行为,比如造谣、谩骂、发表不当言论等,如何对这些行为进行有效管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社群中的利益协调和平台规则也是治理的难点之一。
不同用户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如何协调各方利益成为了一项挑战。
平台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也是网络社群治理的一大挑战。
这些问题和挑战的存在使得网络社群的治理变得复杂而紧迫。
三、网络社群治理的理论研究针对网络社群治理的问题和挑战,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并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案和思路。
最为重要的理论包括社区治理理论、网络治理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等。
社区治理理论强调了网络社群自我组织和自我治理的重要性,认为网络社群应当依靠用户自身来解决问题。
网络治理研究前沿与述评
网络治理研究前沿与述评“新时代中,出现的网络治理”指的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对社会、组织和企业等进行网络治理。
本文主要是选择从网络治理的概念和内涵、从公司治理向网络治理等角度转变中对现在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相关述评。
以此为研究者们提供一个研究的未来方向。
1引言信息时代来临之后,商业的运作也逐渐依赖于技术网络。
在这个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信息和知识的价值地位备受重视,取代了传统物质、资本资源。
它们不仅挑战企业遗留的旧式治理模式和组织结构,也成为企业赢得竞争的战略关键。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新的世界观也顺势出现。
“双赢”的竞争理念成为经济领域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这得益于新世界观营造的竞合环境,企业下的信息、知识、网络和创新这些基本平台也在此基础上得到有力运作。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如此迅猛,相对应经济环境也随之变化,社会责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信息时代,组织存在的方式、价值和追求也要进行适时调整。
因此,新的组织模式迎来了曙光,孕育已久的网络组织应运而生。
2网络治理的概念和内涵在制度经济学中,网络主要是对市场和一些并列的层次资源进行配置的一种方式。
理论界称其为网络组织模式。
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这个概念,之后不断的由学者们对其进行研究,最终明确和深化了网络治理概念的内涵。
最开始开始选择从组织网络的角度,提出将网络作为一个独立的交易模式存在,并且将市场、企业和网络进行三分的观点是Powell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中间观的混合模式存在着过于静态和不精确的情况,是非常不急于解释不同合作交易模式有效性的。
在他基础上,Larssonl提出了“握手”观点:“看不见的手”(市场)和“看得见的手”(科层),通过网络组织模式中的协调,顺利实现了“握手”。
也因此,网络治理模式被催生。
简而言之,网络治理的内涵指的是通过现在的一些网络手段和工具的运用,有效优化关键资源拥有者,也就是网络节点的结构,在相关制度设计和组织的基础上,顺利实现目标的一个过程。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网络化”治理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网络化”治理研究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渠道。
网络的快速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管理和治理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也面临着网络治理的挑战。
针对中国的网络治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的网络治理研究需要关注网络中的监管机构和相关政策制定。
中国有一系列的监管机构负责网络管理和监督,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等。
这些机构的职责是制定和实施网络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保护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的安全。
研究中国网络治理需要关注这些机构的运作方式和政策制定过程,了解其能够对网络进行有效管理的机制。
中国的网络治理研究需要关注网络中的参与主体和社会组织。
在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交流和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
研究中国的网络治理需要关注不同的参与主体,如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等,了解他们在网络治理中的角色和作用。
社会组织在网络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网络协会和网络社群等,它们对网络治理的影响也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的网络治理研究需要关注网络空间中的安全问题。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了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中国也面临着网络攻击、网络犯罪和网络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
研究中国的网络治理需要关注网络安全的挑战和应对措施,包括技术手段和政策制定等方面,以提高网络空间的安全性。
中国的网络治理研究需要关注网络治理的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
随着互联网的全球化,网络治理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
研究中国的网络治理还需要关注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网络治理模式和做法,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中国的网络治理研究需要关注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参与主体和社会组织、网络空间安全问题以及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等方面。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才能够为中国的网络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网络化”治理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网络化”治理研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网络化”治理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在网络空间中有效地管理和治理,成为了中国政府和学者们需要紧急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中国“网络化”治理的背景、现状和挑战,并探讨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背景随着全球信息网络的普及和涵盖面的扩大,网络空间逐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维度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
而中国也正在积极推进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得中国的网络空间愈发繁荣。
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也越来越关注并重视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性,加大了在这方面的投入和研究力度。
当前,国内外新领域新模式不断涌现,许多新问题新挑战纷至沓来,同时在不断应对这些问题新挑战的过程中,中国“网络化”治理面临很多复杂和困难的挑战。
现状在当前中国“网络化”治理实践中,政府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来管理和治理网络空间,在保障网络安全、防止不良信息传播等方面不断加强力度。
在此基础上,各类机构纷纷填补进来,定位不尽相同:一些机构鼓励创新,对互联网行业“放飞自我”;而另外一些机构则致力于监管网络,限制网络暴力和虚假信息的传播;还有一部分机构致力于打造区块链等较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当前,中国“网络化”治理实践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涉及到信息技术、立法、部门合作和公民教育等多个方面。
挑战当前,中国“网络化”治理面临着一些重大挑战。
首先,网络空间中的虚假信息、网络安全等问题不断涌现,给治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其次,中国的法律和监管机制仍有待完善,并且不同行业之间的政策和法律有所不同,也给治理造成了困扰。
再者,网络治理的参与主体众多,身份和利益不一,如何协调这些主体之间的关系、权力和利益,需要做出进一步努力。
最后,人们的网络利用行为的创新性实在太强大了,所以想要阻止这些不负责任或有害的行为,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未来发展将来,中国“网络化”治理的重点将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 依据法律、政策和战略,制定加强网络空间管理和治理的具体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中心治理或称为合作治理、复合治理。这
种“新的治理”依靠的是以问题为导向而聚集起 来的多种形态的社会网络组织体系,而治理则是 对这种合作网络的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与增进 公共利益,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 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 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 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3](1'82)因此,从这 个意义上可以认为,治理本质上是一种网络化的 治理。 网络化治理(Governing by Network)Ⅲ是斯蒂
芬・格德史密斯(Stephen Goldsmith)和威廉・艾 格斯(William D.Eggers)于2004年提出的一种 新的治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府的核心职责 不再集中于管理人员和项目,而在于组织各种资 源以创造公共价值;政府的角色不再是公共服务 的直接供给者,而应该作为一种公共价值的促动 者,在具有现代政府特质的由多元组织、多级政 府和多种部门组成的关系网中发挥作用。 [4]
・81・
万方数据
孙牧:网络化治理研究综述
广泛运用各种资讯科技,提升网络互动效率。(4) 消费者需求(consumer demand)。公民应基于消费 者立场来决定生活方式,以及政府所应提供的服 务。[4](P9)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关于治理理论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治理的研究是从翻译和介绍国外 学者关于治理的观点开始的,在这方面俞可平先 生及中央编译局的各位学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近年来国内学者出版和发表了大量以治理为主题 的著作和论文,探讨了治理的概念、内涵、意义 以及中国语境下政府的角色变迁、政府治理行为 的选择等,归纳起来,我国学者对治理及其相关 理论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角度: 1、以张康之为代表的学者从哲学的角度分析 了不同社会形态的治理模式,认为现代社会的治 理是伦理治理,伦理关系在公共管理所代表的社 会治理体系中有着主导性的地位。以公共管理为 内容的政府社会治理,仅仅依靠单向度的法律制 度是不够的,能够适应这种社会治理需要的完善 的制度,应当既是一个法律制度又是一个伦理制 度。这属于宏观层面的研究。 2、以俞可平、何增科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 治理的基础在于中国民主思想的发展和公民社会 的兴起。治理的目标是“善治”,“善治”的基础 是公众与政府的合作,它寻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 社会管理过程。民主思想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公民 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和公民参与 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来,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能够 分担治理的压力,并且有助于建构和谐社会。这 是中观层面的研究。 3、以孙柏瑛、徐勇、林尚立、贺雪峰等学者 和官员为代表的地方治理理论研究,认为治理是 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内,依托与政府组织、民营组 织、社会组织和民间公民等各种组织化的网络体 系,应对地方的公共问题,共同完成和实现公共 服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改革和发展过程。地方治 理主要以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为研究对象,通过 大量的访谈和案例观察,描述了我国基层民主的 发展情况,分析了基层治理中的问题。这是微观 层面的研究。 上述学者和专家虽然研究治理的角度不同, 但是从他们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归纳出相同的观 点。即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过程的民主化和 治理方式的多样化,而这三个观点也正是网络化 治理的基本观点,可以说,上述学者和专家关于 治理的研究为进行网络化治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关于网络化治理的研究
系(intergovernmental network)、生产者网络(pro—
ducer
动,而是一个过程;(2)治理的建立不以支配为 基础,而以调和为基础; (3)治理同时涉及公、 私部l'-I;(4)治理并不意味着一种正式制度,但 确实有赖于持续的相互作用。[16](P271) 斯托克和斯莫茨关于治理的论述中有着相同 的地方:从治理的主体来看,政府不是治理模式 的唯一主体,非营利部门、公司部门和公民也参 与到治理的过程中,呈现出跨越层级的多层次网 络治理结构;从治理的行为来看,治理强调的治 理主体间建立在互信、沟通与协调的基础之上的 持续性的互动过程,而非政府片面制定的规则与 僵硬的制度,因此,多元行为者利用权力、权威、 信息和社会资本等多种资源,组织人力财力,进 行平等协商,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力求治理目标 的实现。全钟燮总结到:“随着公民社会能力、网 络化和沟通结构的扩展,科层统治的观念已经逐 渐转变成公共领域内多方面的互动,这种多方面 的互动过程以话语体系为导向,具有非等级、水 平性、合作性的特征。”[2](P165) 治理理论中关于治理方式网络化的观点与格 德史密斯和艾格斯关于网络化治理的特征的论述 是相似的。格德史密斯和艾格斯认为网络化治理 的内涵包括: (1)第三部门政府(third—party government)。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时,除了本身职 责,或是引进企业力量外,也应纳入非营利组织 参与。(2)协同政府(joined—up government)。 政府体系中的上、下,以及平行部门间也应相互 整合。(3)数字化革命(the
273) (P253—
上述学者在研究政策网络时都提出了类似的 观点:即政府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需要社会组 织参与到政策制定的过程当中来,这样,就形成 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科层模式的网络结构,在这个 结构中,政府、社会组织互相依赖彼此拥有的资 源,以协调、沟通的方式,实现各自的目标。
revolution)。即
(fr7)
一、国外研究现状 网络化治理的概念引入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 领域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其内涵在学者对政策网 络和治理的研究中都有所提及。 (一)政策网络研究中关于网络化治理的论述 从政府的角度来研究政策网络,认为政府政 策的形成是政府与社会部门共同协商的结果。例 如研究利益团体的学者本特利(Bentley)认为政 府是一种参与行为者间互动的网络。[5](P261) 佛雷德、鲍威尔和尤赖特(Friend,Power and Yewlett)在对地方政府的研究中指出,网络是一 种政策次级系统,一种专门处理特定政策议题的 组织与行为者间关系的安排;政策行为者间的关 系不仅受制于正式层级体制的约束,也深深受到 行为者间非正式沟通的影响;这种政策系统内行
and
成于政府与社会所形成的依赖型的组织形式当中。 汉克拉和威尔达夫斯基(Heclo and Wildavsky)提 出了政策社群(policy community)的概念,将英 国政府部门视作一个具有互信、理性沟通与特殊 善意风气的亲密型社群。[8]之后,汉克拉的研 究又进一步提出了议题网络(issue networks)的概 念,主张政府的决策与行政责任逐渐的分散于日 益增多的政策中介组织。非正式的决策结构与沟 通协调机制日益重要。 [9] (P87—124)本森 (Benson)认为政策网络是一个复杂但资源相互依 赖的组织集群。 [10] (P137—176)罗兹 (Rhodes)将本森的资源相互依赖的观点应用到府 际关系的研究中,将英国中央与地方政府互动关 系的类型分为政策社群/地域社群(territorial COB— munity)、专业网络(professional network)、府际关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
网络化 治理研究综 述
孙
牧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网络化治理指的是为了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政府和社会、公民合作共治的一个过程。作为治理的一种新模式, 网络化治理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关于网络化治理的研究成果。 并综合分析了这些相关文献,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的领域。 关键词:网络化治理;政府;社会部门;公民 中图分类号:D63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681(2010)04—0080—04 作者简介:孙牧(1984一),男,甘肃通渭人,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理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digital
network)以及议题网络等五种形态。
[1 1]
(1'35—39)
从治理的角度来研究政策网络,认为政策网
络是一种特定形态的治理模式。乔丹和理查德森 (Jordan and Richardson)将政策网络视为现代政治 系统中一个特殊形态的政府形式,其基本假定认 为现代社会的分化、部门化、以及政策需求的成 长,导致政治负载过重与压力下的治理行为。 [12] (P603—615)与上述观点相类似,科曼 (Kooiman)也认为形成政策网络,进行共同治理, 是由于当代社会的复杂性、动态性与多元性,政 府已无法独立承担治理的任务,必须结合次级系 统的能力与资源。[13]波泽尔(Brzel)认为政策 网络不仅仅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多元行动参与者 间可能的互动关系形态,更是一种参与者间动态 的相互依赖的结构关系。在这个结构关系中,政 策行动允许多元参与主体通过资源与利益的相互 依赖于交换,协调彼此的行动。[14]
[16] 指引;而政府的能力和责任均在于此。 (P34)斯莫茨(Smotus)也论述了治理的四种特 征:(1)治理不是一套规章条例,也不是一种活
Scharpf)将政策决定视为政府与社会部门间不 同层级与功能领域的公私行为者间的互动结果, 不同的网络形式,由于行为者间的差异,.形成的 政策决定自会有所不同。[7] 从组织的角度来研究政策网络,认为政策形
作为组织人类活动最重要因素之一的政府, 在其适应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治理模 式和制度选择。从传统农业社会的权力型社会治 理模式到工业社会的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再到 后工业时代的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1](P60) 政府不断地调整自身与社会的关系,变革其治理 模式,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达到有效治理 的目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民主思想的普 及和公民社会的发展,也迫使政府必须接纳这样 一种思想,“即行政管理活动是嵌入在或者渗透在 复杂的社会实践中的,这个过程纳入了公众与个 人的参与。”[2](P12)可以说,“治理的革命” 最关键的内容就是国家、社会及公民的共同治理万方数据孙牧:网络化治理研究综述
为者间非正式的沟通结构便形成了所谓决策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