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人类为何必须接续中华道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一世纪的人类为何必须接续中华道统
作者:崔玉忠
这里我们所说的道统,不是唐代韩愈(768~824年)以后中国诸多学人构建的狭隘儒家道统,而是不离名相,又超越名相,不离百家,又超越百家的大道。从内圣到外王,中华道统囊括儒、释、道,是中国文化一以贯之的内在精神,黄老之学是其典型代表。
说它不离名相,是因为心物不二,色空不二——若心无所住,则名相自然超越。
说它不离百家,是因为百家皆言大道(心术)——若心通大道,自然超越百家。
二十一世纪,人类在科学技术,物质文明领域已经高度发达,为何我们还要接续中华文化的大本大源——道统?
一、过去五百年伪人文主义盛行
这是因为,自文艺复兴迄今五百年来,一种背离基督教及一切文明基本精神,违反人类清静本性的新蒙昧主义像病毒一样在世界上漫延,它打着人性解放的旗帜,走向中世纪禁欲主义的另一个极端,放纵人欲,名为人文主义,实为兽性主义,这是一种反道德的“伪人文主义”。具体体现为:将德性在一切领域内最大程度地抽离——从学校知识传授
到政治经济原则都是这样。
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接续中华道统,就是要用中华文化符合人性的人文主义取代西方文艺复兴以来伪人文主义,用新的启蒙取代近世的新蒙昧主义。
要现实这一伟大的,惊天动地的目标,需要我们认清楚过去五百年世界历史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这种历史路径会将人类推向自我毁灭的深渊——不仅毁灭人的灵魂,亦将毁灭人的肉体?
文艺复兴是近代史的母体。
这个由意大利佛罗伦萨金融业巨头,美第奇家族长期支持的事业改变了整个世界史。面对中世纪基督教对商业金融的鄙视和相当不稳定的市场环境,萨美第奇家族努力创造一种同情商业的文化,努力创造一种可控制的市场环境。前者要求物欲取代道德,后者要求资本控制政治,二者锁定了过去五百年来人类历史发展路径……
今天,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已经风靡世界,军工企业联合体已经主导世界。其结果是人类精神上的空虚与混乱,资源的紧张和为掠夺资源进行的残酷战争。二者加和,加剧了人类文明毁灭的危险——这已经成为世界上诸多有识之士
的共识!
二、教育中圣贤之学被精心屏蔽掉了
教育是改变社会的基础。为了实现物欲取代道德的目的,近代大学教育应运而生。它以讲授实用知识、技艺为目的,
而一切知识、技艺至精微处,维系清静中正心智的道德却被剔除了——圣贤之学被精心屏蔽掉了!
事实上,有术而无道是极其危险的,哪怕一个人再多才多艺。用《管子·戒第二十六》中的话说就是:“博学而不自反,心有邪。”
诸子百家皆言道、言德。大体是内篇言道、言理、外篇言术、言事。黄老学传世经典《管子》一书不分内、外篇,言道主要集中在《内业》、《白心》、《心术》上、下四篇中,其他篇亦有言道者,只不过显得零散。比如《管子·戒第二十六》,言圣贤大道极为精妙,值得我们反复研读。
想象一下:两千六百多年前,齐国宫庭幽暗的灯光下,两位改变了中国命运的伟大政治家,齐桓公、管子君臣在倾心谈论大道。他们将修行作为人生的基础,目标是为了身心的现实成就,为了天下黎民百姓的福祉。他们谈到了圣、德、道这些心法的核心观念,谈到一个人有术而无道的危险——将如童子操刀,其伤必多。
什么是圣贤境界呢?在管子看来,只要正确地调节身体、情欲,自然会“静然定生”,由定生慧,成圣成贤。我们在生活日用中当孜孜行善,好好修行。《管子·戒第二十六》写道:“合理的饮食作息,目的是为保养生命;好恶、喜怒、哀乐,是生命的变化;聪明中正地处事,是生命本有的德能。因此,圣人总是调节饮食安排作息,控制好恶、喜怒、哀乐
的情感变化,不让声色物欲侵害自己,身上没有邪僻的行为,口中没有背理的言论,心清静了自然就会生定,这就是圣人。”(原文:滋味动静,生之养也;好恶、喜怒、哀乐,生之变也;聪明当物,生之德也。是故圣人齐滋味而时动静,御正六气之变,禁止声色之淫,邪行亡乎体,违言不存口,静然定生,圣也。)
什么是德呢?具体体现为仁、义二字,行为中要做到不为物欲迷惑,重德轻利,这样就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动心,无为无不为,赞天地之化育了。《管子·戒第二十六》写道:“仁是从心里发出的,义是在外面实行的。仁,所以不利用天下人谋私利;义,所以不利用天下人猎取私名。仁,所以不肯取代他人而自立为王;义,所以年到七十而交出政务。因此,圣人总是以德为上而功业在下,重视道德而轻视物欲。道德在身,所以不被物欲所诱惑。因此,即使身在茅舍之中,也毫无惧色;治理天下,也没有骄傲之态。这然后才可以成为天下之王者。其所以叫作有德,就是不必鼓动,人们也知有所努力;不用言语,人们也能够理解;不自为,事情也能做成;不召唤,人们也能到来。这都是德的自然作用。”(原文:仁从中出,义从外作。仁,故不以天下为利,义,故不以天下为名。仁故不代王,义故七十而致政。是故圣人上德而下功,尊道而贱物。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是故身在草茅之中,而无慑意;南面听天下,而无骄色。如此,而后可
以为天下王。所以谓德者,不动而疾,不相告而知,不为而成,不召而至,是德也。)
现实社会中一个人德性充实,才会体用兼备,证道之体,得道之用,知人、知用、知道——自在无事矣!《管子·戒第二十六》写道:“天不用动,四时自然运行,万物自然化育;君无为而治,政令自然发布,万事自然成功;心不用动,使用四肢耳目,万事万物都能正确感知。交游少而亲者却多的,叫作知人。用力少而成效却好的,叫作会办事。听一言就能够贯通万物的,叫作懂得大道,因为道无所不在。”(原文:故天不动,四时云下而万物化:君不动,政令陈下而万功成;心不动,使四肢耳目而万物情。寡交多亲,谓之知人。寡事成功,谓之知用。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紧接着,《管子》论证了德不配位,光有知识,道德缺失的危害。道德是本,知识是末,这是中国文化最基础的观念之一。《管子·戒第二十六》写道:“言语很多而不得当,不如少言;学问广博而不会反省自身,一定产生邪恶。孝、悌是仁的根本,忠、信是交游的凭借。内不思考孝悌,外不直行忠信,离开这四点而空谈学问,这样的人简直是自取灭亡。”(原文: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博学而不自反,必有邪。孝、弟者,仁之祖也;忠、信者,交之庆也。内不考孝弟,外不正忠信,泽[通“释”]其四经而诵学者,是亡其身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