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

合集下载

天然矿泉水检测标准

天然矿泉水检测标准
总β放射性:<1.
50 Bq/L
以上是天然矿泉水中矿物质含量的指标以及污染物的含量指标
饮用矿泉水国家GB8537-1995水质标准(杨‘R0)方法。
天然矿泉水、矿泉水的基本特征是:
a.矿泉水是一种矿产资源,是来自地下深部循环的天然露头或经人工揭露的深部循环的地下水。
b.以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或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为特征。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份、流量、温度等动态应相对稳定。
c.应在保证水源卫生细菌学指标安全的条件下开采和瓶装。在不改变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特性和主要成份的条件下,允许暴气,倾析,过滤和除去超标而影响感观性能的铁和锰,或加入二氧化碳。
天然矿泉水检测标准
天然矿泉水、山泉水、湖泊水检测标准方法
天然矿泉水是指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并赋存在特定地质构造岩层中的地下矿水,其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或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是一种珍稀的矿产资源。
矿物质
碘化物:≤锂≤
偏硅酸:≥(水温必须在25℃以上)
硒:≤锂≤
游离二氧化碳:≥250mg
溶解性总固体:≥1000mg
锌:<
铜:<
钡:<
镉:<
铬(Cr6+)<
铅:<
汞:<
银:<
硼(以H3BO3):<
砷:<
污染物
指标mg/L:
氟化物:<
耗氧量:<
硝酸盐:<
226镭放射性,Bq/L:<
挥发性酚:<
氰化物:<亚硝酸盐:<

饮用天然泉水标准

饮用天然泉水标准

饮用天然泉水标准
饮用天然泉水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pH值:天然泉水的pH值应介于6.5至8.5之间,符合人体生理范围。

2. 微生物指标:天然泉水应符合国家卫生行业标准中规定的饮用水微生物指标,如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微生物指标应达到合格标准。

3. 重金属含量:天然泉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应低于国家卫生行业标准中规定的限量值,如铅、砷、汞等。

4. 其他物质含量:天然泉水中其他物质的含量应符合国家卫生行业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如硫酸盐、氯酸盐、硝酸盐等。

5. 天然泉水的来源应该是地下水或者山泉水,不含任何人工添加物。

以上是一般饮用天然泉水的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所以具体标准还需根据当地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确认。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

2 术语和定义
2.1 饮用天然矿泉水
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3 技术要求
3.1原料要求
3.1.1 水源地勘查评价和水源地的监测按GB/T 13727相关规定执行。

3.1.2 水源的卫生防护和水质监测按照GB 19304执行。

3.1.3 源水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1和表2的要求。

3.1.4 理化指标和污染物限量应符合3.3-3.4的规定(锰、耗氧量除外)。

表1 微生物指标
表2 第二次检验
3.2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3.3
理化指标
3.3.1 界限指标
界限指标应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指标符合表4的规定。

表4界限指标
3.3.2限量指标
限量指标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限量指标
3.4污染物限量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中矿泉水的规定。

3.5微生物限量
微生物限量应符合表6的规定。

天然矿泉水检测标准(GB8537-2008)

天然矿泉水检测标准(GB8537-2008)

天然矿泉水、山泉水、湖泊水检测标准方法天然矿泉水是指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并赋存在特定地质构造岩层中的地下矿水,其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或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

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是一种珍稀的矿产资源。

天然矿泉水、矿泉水的基本特征是:a. 矿泉水是一种矿产资源,是来自地下深部循环的天然露头或经人工揭露的深部循环的地下水。

b. 以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或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为特征。

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份、流量、温度等动态应相对稳定。

c. 应在保证水源卫生细菌学指标安全的条件下开采和瓶装。

在不改变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特性和主要成份的条件下,允许暴气,倾析,过滤和除去超标而影响感观性能的铁和锰,或加入二氧化碳。

d. 禁止用容器将原水运至异地进行灌装。

饮用标准天然矿泉水在我国来说是比较缺少的,市面上所销售的矿泉水大多是由自来水、地下水等水质进行处理或者人工添加矿物元素的水质。

在与天然的矿泉水水质对比中,所含有的矿物质相差比较大,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天然矿泉水的饮用标准:水质常规天然的矿泉水是流经岩层的自然水,水质与经处理的矿泉水水质颜色稍微有些差别。

以色度≤15为正常范围内,浑浊度(ntu)≤5为范围,并且没有异常的味道,不能含有浑浊物质和肉眼可见的沉淀矿物质盐。

矿物质碘化物:0.20≤锂≤5.0偏硅酸:≥25.0(水温必须在25℃以上)硒:0.010≤锂≤0.050游离二氧化碳:≥250mg溶解性总固体:≥1000mg锌:<5.0铜:<1.0钡:<0.70镉:<0.010铬(Cr6+)<0.050铅:<0.010汞:<0.0010银:<0.050硼(以H3BO3):<30.0砷:<0.050污染物指标mg/L:氟化物:<2.00耗氧量:<3.0硝酸盐:<45.0226镭放射性,Bq/L:<1.10挥发性酚:<0.002氰化物:<0.010亚硝酸盐:<0.0050总β放射性:<1.50 Bq/L以上是天然矿泉水中矿物质含量的指标以及污染物的含量指标饮用矿泉水国家GB8537-1995水质标准(杨‘R180-287-193-70)方法。

什么是“饮用天然矿泉水”

什么是“饮用天然矿泉水”

什么是"饮用天然矿泉水"一、什么是"饮用天然矿泉水"(以下简称矿泉水)国家标准GB8537-1995 中概念“矿泉水”是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必然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形下,其化学成份、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固。

"二、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简介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进展,全世界性环境污染日趋加重。

在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域,大气、土壤、植被、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严峻地阻碍了人们的生活和生活活动,危害人体健康。

许多国家和地域的城镇供水水质已超出饮用水标准,人们急切期望饮用优质地下水。

而天然矿泉水属深循环优质水源,富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微量元素,其有害成份、微生物含量较低。

因此,长期饮用天然矿泉水,能增进人体发育,避免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

实践证明,在一些地址病(大骨节、甲状腺肿、氟斑牙等)流行的多发地域,长饮矿泉水,可防病抗衰,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作用。

众所周知,人体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

其中碳、氢、氧、氮、钙、磷、钾、钠、氯和硫等占人体总重量的%,微量元素共有41种,它们只占人体总重量%。

经医学研究证明铁、铜、锌、钴、锰、铬、碘、硒、镍、氟、锂、钡、锶等十几种微量元素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必需元素,它们在人体内的丰度尽管很低,但又不可少。

大多数必需微量元素与氨基酸、蛋白质结合成各类酶、激素或维生素B12和细胞色素的重要组成。

这些物质在人体内产生许多独特的生理功能和生化效应。

(1)协助输送一般元素,例如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能将氧输送到全身每一个细胞中去。

(2)是酶的活性不可缺少的因子,亦是酶的激活剂,例如锌离子能激活肠磷酶及肝、肾过氧化氢酶,是胰岛素合成的必需组分,锰离子能起到激活精氨酸酶、磷酸酶、羧酶及胆碱脂酶等作用。

(3)参与激素,促使激素发挥调剂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

天然矿泉水标准

天然矿泉水标准

天然矿泉水标准
天然矿泉水是指自然产生于地下水层,含有丰富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的水。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饮用安全和健康,天然矿泉水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以下是关于天然矿泉水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水源保护。

天然矿泉水的水源地应当远离工业和生活污染源,周围环境应当干净整洁,空气清新,土壤无污染。

水源地应当有完善的保护措施,保证水质的纯净和稳定。

二、矿物质含量。

天然矿泉水应当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钙、镁、钠、钾等,这些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

同时,水中矿物质含量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能含有超标的有害物质。

三、微生物指标。

天然矿泉水中的微生物指标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不能含有致病菌和病原微生物。

水质应当清澈透明,无异味,无色素和悬浮物。

四、包装和储存。

天然矿泉水的包装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能使用污染或有毒的包装材料。

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应当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保持水质的稳定和纯净。

五、标签和说明。

天然矿泉水的包装上应当清晰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水源地和相关的营养成分含量。

同时,还应当有详细的饮用说明,提示消费者正确的饮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总之,天然矿泉水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消费者的饮用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要求,才能生产出高质量、安全可靠的天然矿泉水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饮用水资源。

同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天然矿泉水生产企业的监管和检测,确保天然矿泉水的质量和安全达到国家标准,让消费者放心饮用。

饮用天然水知识

饮用天然水知识

饮用天然水知识
饮用天然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
1.偏硅酸饮用天然矿泉水:是指偏硅酸含量≥25.0mg/L(含量在25.0mg/L-30.0mg/L时,水源水水温应在25℃以上)的矿泉水。

偏硅酸主要来源于地层中铝硅酸盐(如长石)的风化与水解,与二氧化硅含量多少无关,偏硅酸型矿泉水是我国开发最多的一种饮用天然矿泉水;
2.锶饮用天然矿泉水:是指锶含量≥0.20mg/L(含量在0.20mg/L-0.40mg/L时,水源水水温应在25℃以上)的矿泉水。

主要产于岩浆岩和石灰岩地区;。

饮用天然泉水(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饮用天然泉水(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饮用天然泉水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饮用天然泉水的术语和定义、水源及其产品的指标要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饮用天然泉水的水源水及其产品的生产、检验与销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50.4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GB/T 5750.7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有机物综合指标GB/T 5750.8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有机物指标GB/T 5750.10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副产物指标GB/T 5750.1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剂指标GB/T 5750.1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放射性指标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GB/T 8538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T 10789 饮料通则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929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304 定型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卫生规范QB 2460 聚碳酸酯(PC)饮用水罐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5) 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饮用天然泉水采用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或经钻井采集的地下泉水,且未经过公共供水系统的自然来源的水为水源,经过滤、灭菌等工艺处理制成的密封于容器中可直接饮用的包装饮用水。

3.2 技术要求3.2.1 原料要求3.2.1.1 采用地下水为水源的,水质卫生要求应符合GB/T14848的要求。

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标准天然矿泉水是一种天然的饮用水,其水质标准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根据国家标准《天然矿泉水》(GB8537-2008)的相关规定,天然矿泉水应符合以下水质标准:一、外观和感官要求。

1. 外观,天然矿泉水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不得有悬浮物、沉淀物和异物。

2. 气味,不得有异味和臭味。

3. 味道,不得有异味和异味。

二、物理和化学指标。

1. pH值,天然矿泉水的pH值应在6.5-8.5之间。

2. 溶解氧,不低于5mg/L。

3. 电导率,不超过2000μS/cm。

4. 铅,不得超过0.01mg/L。

5. 镉,不得超过0.005mg/L。

6. 汞,不得超过0.001mg/L。

7. 砷,不得超过0.01mg/L。

8. 铬,不得超过0.05mg/L。

9. 其他重金属,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三、微生物指标。

1. 总菌落总数,不得超过100CFU/mL。

2. 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3. 产气荚膜梭菌,不得检出。

4. 霉菌和酵母菌,不得超过100CFU/mL。

四、放射性指标。

1. 放射性核素,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五、其他指标。

1. 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2. 包装和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包装应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标识应清晰、准确。

综上所述,天然矿泉水的水质标准是非常严格的,保障了人们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因此,在选择饮用水时,消费者应当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天然矿泉水,以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同时,生产企业也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选择符合水质标准的天然矿泉水,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天然矿泉水的监管,确保市场上销售的矿泉水符合国家标准,为民众提供安全、健康的饮用水。

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质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质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质标准项目指标
感官要求色度色度不超过15度,并不得呈现其他异色
浑浊度不超过5度
臭和味不得有异臭、异味,应具有本矿泉水的特征性口味
肉眼可见物不得含有异物,允许有极少量的天然矿物盐沉淀
某些元素和组分指标钾 <5 mg/L
锶 <5 mg/L
碘 <1 mg/L
锌 <5 mg/L
铜 <1 mg/L
钡 <5 mg/L
镉 <0.01 mg/L
铬(VI) <0.05 mg/L
铅 <0.05 mg/L
汞 <0.001 mg/L
银 <0.05 mg/L
硼(以H3Bo3计) <30 mg/L
硒 <0.05 mg/L
砷 <0.05 mg/L
氟化物(以F- 计) <2.5 mg/L
耗氧量(以O2 计) <3 mg/L
硝酸盐(以NO3- 计) <45 mg/L
镭226放射性 <1.1 Bq/L
污染物指标酚类化合物(以苯酚计) <0.002 mg/L
氰化物(以CN-计) <0.01 mg/L
亚硝酸盐(以NO2-计) <0.005 mg/L
总β活性 <1.5 Bq/L
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 <100个/mL
大肠菌数 <3个/mL。

天然矿泉水检测标准(GB85372008)

天然矿泉水检测标准(GB85372008)

天然矿泉水、山泉水、湖泊水检测标准方法天然矿泉水是指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并赋存在特定地质构造岩层中的地下矿水,其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或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

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是一种珍稀的矿产资源。

天然矿泉水、矿泉水的基本特征是:a. 矿泉水是一种矿产资源,是来自地下深部循环的天然露头或经人工揭露的深部循环的地下水。

b. 以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或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为特征。

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份、流量、温度等动态应相对稳定。

c. 应在保证水源卫生细菌学指标安全的条件下开采和瓶装。

在不改变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特性和主要成份的条件下,允许暴气,倾析,过滤和除去超标而影响感观性能的铁和锰,或加入二氧化碳。

d. 禁止用容器将原水运至异地进行灌装。

饮用标准天然矿泉水在我国来说是比较缺少的,市面上所销售的矿泉水大多是由自来水、地下水等水质进行处理或者人工添加矿物元素的水质。

在与天然的矿泉水水质对比中,所含有的矿物质相差比较大,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天然矿泉水的饮用标准:水质常规天然的矿泉水是流经岩层的自然水,水质与经处理的矿泉水水质颜色稍微有些差别。

以色度≤15为正常范围内,浑浊度(ntu)≤5为范围,并且没有异常的味道,不能含有浑浊物质和肉眼可见的沉淀矿物质盐。

矿物质碘化物:0.20≤锂≤5.0偏硅酸:≥25.0(水温必须在25℃以上)硒:0.010≤锂≤0.050游离二氧化碳:≥250mg溶解性总固体:≥1000mg锌:<5.0铜:<1.0钡:<0.70镉:<0.010铬(Cr6+)<0.050铅:<0.010汞:<0.0010银:<0.050硼(以H3BO3):<30.0砷:<0.050污染物指标mg/L:氟化物:<2.00耗氧量:<3.0硝酸盐:<45.0226镭放射性,Bq/L:<1.10挥发性酚:<0.002氰化物:<0.010亚硝酸盐:<0.0050总β放射性:<1.50 Bq/L以上是天然矿泉水中矿物质含量的指标以及污染物的含量指标饮用矿泉水国家GB8537-1995水质标准(杨‘R180-287-193-70)方法。

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8537—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代替GB 8537—87Drinking natural mineral water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源及产品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源水及其灌装产品。

2 引用标准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T 8583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3.1 饮用天然矿泉水drinking natural mineral water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4 技术要求4.1 水源评价4.1.1 水源地4.1.1.1 须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比例尺1:50 000~1:200 000)和水源地综合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比例尺1:5000~1:25000)。

4.1.1.2 要有矿泉水生产井(孔)结构柱状图(比例尺1:200~1:1000)或泉点实测地质剖面图(比例尺1:10000)。

4.1.1.3 必须有一个水文年以上的水温、水量、水位(压力)的动态监测资料。

水温小于25℃的水源,每半月观测一次;水温等于或大于25℃有水源,每月观测一次。

4.1.1.4 抽吸矿泉水时,其水量、水位应保持稳定,水位不得出现不可逆下降。

水温变化范围不超过±1℃。

4.1.1.5 经丰、下、枯水期(采样间隔为四个月)的水质检验,其主要组分(溶解性总固体、K++Na+、Ca2+、Mg2+、HCO3-、SO42-、Cl-)的含量变化范围不应超过20%,所有水质检测结果,其物质征性界限指标(实测值)均需符合表2 要求。

4.1.1.6 以枯水期的水量作为水源的允许开采量,每日允许开采量应大于50t。

4.1.1.7 水源开发后,必须进行水质、水量、水位、水温的长期监测。

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GB8537-1995)Drinking natural mineral water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饮用天然矿水的水源及产品的技术要求、检验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源及其灌装产品。

2、引用标准GB77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T8538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检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3.1饮用天然矿泉水drinking natural mineral water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4、技术要求4.1水源评价4.1.1水源地4.1.1.1须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比例尺1:50000-1:200000)和水源地综合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比例尺1:5000-1:25000)。

4.1.1.2要有矿泉水生产井(孔)结构柱状图(比例尺1:200-1:1000)或泉点实测地质剖面图(比例尺1:1000)。

4.1.1.3必须有一个水文年以上的水温、水量、水位(压力)的地动态监测资料。

水温小于25℃的水源,每月观测一次。

4.1.1.4抽吸矿泉水时其水量、水量、水位应保持稳定,水位不得出现不可逆下降。

水温变化范围不超过±1℃。

4.1.1.5经丰、平、枯水期(采样间隔为四个月)的水质检验,其主要组分(溶解性总固体、K+、Ca+、Mg2+、HCO3-、SO42-、CL-)的含量变化范围不应超过20%,所有水质检测结果,其牲性界限指标(实测值)均需符合表2要求。

4.1.1.6以枯水期的水量水源的允许开采量,每日允许开采量应大于50t.4.1.1.7水源开发后,必须进行水质、水量、水位、水温的长期监测。

4.1.1.8水源评价报告资料应符合附录A(参考件)要求。

4.1.2水源卫生防护4.1.2.1水源地必须设立卫生防护区,在防护区设置固定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饮用水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饮用水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饮用水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饮用水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检查:检查水是否清澈透明,有无杂质或悬浮物。

2. pH值检测:pH值是衡量水酸碱性的指标,天然矿泉水pH值应在6.5-8.5之间。

3. 细菌检测:检测水中是否存在肠道致病菌和其他细菌,例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4. 矿物质检测:检测水中钙、镁、钠、钾、铁等矿物质含量,保证其符合国家规定。

5. 放射性物质检测:检测水中放射性同位素是否超标。

检测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通过国家认可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检测机构需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严格按照相关准则进行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厂卫生规范标准

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厂卫生规范标准

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厂卫生规范标准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厂卫生规范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饮用天然矿泉水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健康饮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青睐。

然而,在生产和销售矿泉水的过程中,受到感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国家制定了饮用天然矿泉水厂卫生规范标准,以确保消费者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安全和健康。

一、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定义“饮用天然矿泉水”是指自然涌出或开采的含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或经物理或化学处理过滤和消毒等处理而直接供人类直接饮用的水。

二、饮用天然矿泉水厂的可行性研究国家要求生产饮用天然矿泉水的企业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评估天然水源和矿泉水地下水资源的水质,以确认其是否具有天然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条件。

三、饮用天然矿泉水厂的建设要求国家要求,生产饮用天然矿泉水的企业必须在政府批准的区域内建设,按照相关建筑规范建设厂房和设备,保证厂房、设备和管道等清洁、卫生、整洁,保持厂区环境卫生和人员健康。

四、饮用天然矿泉水厂的生产管理要求生产饮用天然矿泉水的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1) 原材料管理:要对天然水源和矿泉水地下水进行定期监测、测试和评估,并按照规定的限值和要求对水质进行分级分类。

对原材料的收集、运输、储存建立专用的设施和管理制度,确保原水符合规范标准。

(2) 生产管理:建立科学的生产计划和流程,并采用适当的设备和工艺,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严禁任何不合规范的操作。

(3) 质量管理:质量控制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检测方法,准确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严密把控产品的质量。

五、饮用天然矿泉水厂的卫生要求(1) 厂区规划:饮用天然矿泉水厂的周边环境应符合卫生要求,污染源和产业废气、废水等需要得到科学治理和控制。

厂区内不允许存放垃圾、杂物,保证厂区清洁、无尘、无异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Drinking natural mineral waterGB 8537-1995 代替GB 8537-87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源及产品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源水及其灌装产品。

2 引用标准GB 77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T 8538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3.1 饮用天然矿泉水drinking natural mineral water 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末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4 技术要求水源评价4.1.1 水源地4.1.1.1 须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比例尺1:5000~1:25000)和水源地综合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比例尺1:5000~1:25000)。

4.1.1.2 要有矿泉水生产井(孔)结构柱状图(比例尺1:200~1:1000)或泉点实测地质剖面图(比例尺1:10000)。

4.1.1.3 必须有一个水文年以上的水温、水量、水位(压力)的动态监测资料。

水温小于25℃的水源,每半月观测一次;水温等于或大于25℃的水源,每月观测一次。

4.1.1.4 抽吸矿泉水时,其水温、水量、水位应保持稳定,水位不可出现不可逆下降。

水温变化范围不超过土1℃。

4.1.1.5 经丰、平、枯水期(采样间隔为四个月)的水质检验,其主要组分(溶解性总固体、K++NA+、 Ca+、Mg2+、HCO3-、SO24-、CI-)的变化范围不应超过20%,所有水质检测结果,其特征性界限指标 (实测值)均需符合表2要求。

4.1.1.6 以枯水期的水量作为水源的允许开采量,每日允许开采量应大于50T。

水源开发后,必须进行水质、水温、水量、水位的长期监测。

4.1.1.8 水源评价报告资料应符合附录A(参考件)要求。

4.1.2水源卫生防护4.1.2.1水源地必须设立卫生防护区,在防护区界设置固定标志。

4.1.2.2卫生防护区须符合下述要求,并有卫生防护区图(比例尺1:5000-1:10000)。

4.1.2.2.1第一区为严格保护区。

在泉(井)外围半径15m的范围内,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不得放置与取水设备无关的其他物品。

4.1.2.2.2第二区为限制区。

在矿泉水水源、生产区外围不小于30m范围内,不得设置居住区和工厂、厕所、水坑,不得堆放垃圾、废渣或铺设污水管道。

严禁使用农药、化肥,并不得有破坏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的活动。

4.1.2. 第三区为监察区。

其范围应根据水源的补给与分布而定,是水源免受污染。

4.2 水质4.2.1 感官要求感官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4.2.2 理化要求4.2.2.1界限指标必须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指标符合表2的规定。

表24.2.2.2 限量指标各项限量指标均必须符合表3的规定。

表34.2.2.3 污染物指标各项污染物指标均必须符合表4的规定。

表44.2.2.4微生物指标各项微生物指标均必须符合表5的规定。

表54.3 其他要求4.3.1应在保证原水卫生安全的条件下开采和灌装。

在不改变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特性和主要成分条件下,允许曝气、倾析、过滤和除去或加入二氧化碳。

4.3.2禁止用容器将原水运至异地进行灌装。

4.3.3灌装产品净含量的允许公差为:600mL以下(含600mL),土3.0%;600mL以上至1500mL (含1500mL),±2.0%;1500mL以上,土1.5%。

5 检验方法按GB/T 8538检验,按本标准附录B(参考件)填写矿泉水水质检验报告6 检验规则6.1 组批同一班次、同一品种、同一台灌装机灌装的产品为一批。

6.2抽样6.2.1按表6抽取样本,样品总量不足6.0L时,应适当按比例加取,并将l/3样品原封不动地进行封存保留三个月备查。

表6注:1)"箱"指运输包装的纸箱;"个"指销售包装净含量大于10L的瓶或罐。

2)"样本数量"指从运输包装的每箱中抽取1个销售包装(瓶或罐)。

6.2.2 感官、微生物、包装和净含量按表6抽样检查。

其他项目充分混匀后分析。

6.3 检验6.3.1 出厂检验6.3.1.1 产品出厂前,须经生产厂的质量检验部门按本标准规定逐批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并签发质量证明书的产品方可出厂。

6.3.1.2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感官、微生物、包装和净含量。

包装检查按7.2条进行。

6.3.2 型式检验6.3.2.1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亦须进行:a.更换设备或长期停产再恢复生产时;b.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c.特征性界限指标有较大波动时;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进行抽查时。

6.3.2.2 型式检验项目为感官要求和理化要求中全部指标。

6.4 判定6.4.1 出厂检验a.微生物指标如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即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b.感官、包装和净含量按表6判定。

6.4.2 型式检验a.微生物、感官、包装和净含量的判定同出厂检验。

b.其他指标逐项判定。

如有一项以上(含一项)不合格,应重新自同批产品中抽取两倍量样品进行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

若仍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7.1 标志7.1.1 产品标签上必须标明矿泉水水源地的名称及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认可的批准号。

.2产品标签上必须按GB 7718的有关规定,标注:产品名称、净含量、制造者(或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标准号。

产品名称与净含量须排在同一展示面。

7.1.3产品标签上必须标明:特征性界限指标、pH值、溶解性总固体物、主要阳离子(K+、Na+、Ca2+ Mg2+)、阴离子(HC03-、S024-、C1-)的含量范围,同时标明含或者不含二氧化碳,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加入的。

7.1.4包装箱上除应标明产品名称、制造者(或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外,还须标出单位包装的净含量和总数量。

7.2 包装7.2.1包装必须封装严密.7.2.2灌装产品,包装物体必须端正,体外清洁,标签封贴紧密。

7.2.3包装箱必须牢固.与所装内容物尺寸要匹配,胶封,捆扎结实。

7.3 运输7.3.1 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

产品不待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挥发或有异味的物品混装运输7.3.2 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严禁扔摔、撞击、挤压。

7.3.3 运输过程中不得曝晒、雨淋、受潮。

7.4 贮存7.4.1产品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挥发或有异味的物品同库贮存。

7.4.2产品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中;严禁露天堆放、日晒、雨淋或靠近热源;包装箱底部必须垫有100mm以上的材料。

7.5 在摄氏零度以下运输与贮存时,必须有防冻措施。

7.6 产品的保质期不少于一年;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标明不少于一年的具体保质期。

附录A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评价报告资料要求(参考件)水源地位置、坐标、交通状况和自然地理条件,附交通位置图。

区域地质特征,附地质特征图。

矿泉水赋存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附综合水文地质图和水源地全景照片。

水源动态特征,附动态监测数据和图表。

水质评价,附水质检验报告。

允许开采量论证,附枯水期抽水试验图表。

附录B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检验报告(参考件)泉点名称采样日期泉点编号送样日期采样地点检验日期水温报告日期分析单位盖章审核人签字分析者签字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地质矿产部、轻工总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地质矿产部地质环境管理司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钟、徐方、安可士、谢长芳、许延聪、田西静。

关于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GB 8537-1995)的说明一、总则1、为发展饮用天然矿泉水(以下简称矿泉水)事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地质矿产部、轻工总会制定了《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GB 8537-1995](以下简称国标)。

2、国标规定了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技术要求,适用于所有矿泉水及其灌装产品。

3、当其他规程、规范、标准内容中出现与本标准内容中的规定不一致时,以本标准为准。

4、矿泉水是矿产资源,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调整,作为食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调整。

5、根据国务院三定方案,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对矿泉水开发管理的职责分工为: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矿泉水资源勘查评价管理,对水源地地质环境、资源开发和保护实行监督管理。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矿泉水水源地环境卫生防护、矿泉水水源水质及产品实施卫生监督。

轻工主管部门负责矿泉水行业管理,对产品实施质量监督。

二、矿泉水的认可与批准6、矿泉水必须经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饮用天然矿泉水技术评审组认可、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开发。

7、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技术评审组由卫生、轻工和地矿主管部门派员组成。

挂靠单位为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负责办理批准发证工作。

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8、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技术评审组负责跨省销售和出口矿泉水的技术鉴定。

9、凡报请国家矿泉水技术评审组的矿泉水,必须提交饮用天然矿泉水开发评价报告16份,省级鉴定证书和省级矿泉水技术评审委员会(组)或挂靠单位的公函。

没有成立矿泉水机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必须提交省地质矿产局(厅)地质环境管理处推荐函。

10、省(自治区、直辖市)矿泉水技术评审鉴定机构由省政府批准、或由同级地矿、卫生、轻工等主管部门派员联合组成、挂靠单位在省地质矿产局(厅)地质环境管理处。

11、省级矿泉水技术评审机构对所审查的矿泉水,除审查报告外,还应派专家对矿泉水水源地的地质环境、卫生环境、生产条件等情况进行现场考察。

国家矿泉水技术评审组必要时,派专家进行现场调查。

三、矿泉水开发评价要求12、凡申请开发评价矿泉水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根据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第四款的要求开展调查研究,提交包括附录A全部内容的矿泉水水源评价报告。

以供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饮用天然矿泉水技术评审机构审查鉴定。

13、矿泉水水源评价报告对下述规定必须予以详细说明:在查明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说明矿泉水是否与地表水体、其他含水层有否水力联系,开发后是否会受到影响,是否有潜在污染的可能性。

矿泉水的允许开采量是在水质、水温、水位、水量稳定的前提下确定。

允许开采量的确定,除利用抽水试验结果外,还必须用动态资料予以说明。

水质主要成分含量变化范围不应超过20%,以下限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