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尖子班讲义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材全套教案(K12教育文档)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材全套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材全套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教材全套教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算法初步1。
1 算法与程序框图1。
1。
1 算法的概念授课时间:第周年月日(星期)教学分析算法在中学数学课程中是一个新的概念,但没有一个精确化的定义,教科书只对它作了如下描述:“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有限的步骤。
”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这一概念,教科书先从分析一个具体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过程出发,归纳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步骤,这些步骤就构成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
教学中,应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例子引出算法,再通过例题加以巩固.三维目标1.正确理解算法的概念,掌握算法的基本特点.2.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体会设计算法的基本思路。
3.通过有趣的实例使学生了解算法这一概念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算法的含义及应用.教学难点:写出解决一类问题的算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情境导入)一个人带着三只狼和三只羚羊过河,只有一条船,同船可容纳一个人和两只动物,没有人在的时候,如果狼的数量不少于羚羊的数量狼就会吃羚羊。
该人如何将动物转移过河?请同学们写出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这一问题将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算法。
思路2(情境导入)大家都看过赵本山与宋丹丹演的小品吧,宋丹丹说了一个笑话,把大象装进冰箱总共分几步?答案:分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三册全册WORD讲义《导学案》
8.1.1向量数量积的概念(教师独具内容)课程标准:1.通过物理中功等实例,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会计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通过几何直观,了解平面向量投影的概念以及投影向量的意义.3.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教学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几何意义.教学难点:向量的投影及数量积的几何意义.知识点一两个向量的夹角(1)定义:给定两个01非零向量a,b(如图所示),在平面内任选一点O,作OA→=a,OB→=b,则称02[0,π]内的∠AOB为向量a与向量b的夹角,记作03〈a,b〉.(2)根据向量夹角的定义可知,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是唯一确定的,而且040≤〈a,b〉≤π,〈a,b〉=05〈b,a〉.时,称向量a与向量b垂直,记作07a⊥b.在(3)垂直:当〈a,b〉=06π2讨论垂直问题时,规定08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垂直.知识点二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一般地,当a与b都是非零向量时,称01|a||b|cos〈a,b〉为向量a与b的数量积(也称为内积),记作a·b,即a·b=02|a||b|cos〈a,b〉.由定义可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知识点三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1)当e是单位向量时,因为|e|=1,所以a·e=01|a|·cos〈a,e〉.(2)a⊥b⇔02a·b=0.(3)a·a=03|a|2,即04|a|=a·a.(4)cos〈a,b〉=05a·b(|a||b|≠0).|a||b|(5)|a·b|06≤|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知识点四向量的投影如图1,设非零向量AB→=a,过A,B分别作直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B′,则称向量为向量a在直线l上的01投影向量或投影.类似地,给定平面上的一个非零向量b,设b所在的直线为l,则a在直线l 上的投影称为a在向量b上的02投影.如图2中,向量a在向量b上的投影为03.可以看出,一个向量在一个非零向量上的投影,一定与这个非零向量04共线,但它们的方向既有可能05相同,也有可能06相反.知识点五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如图(1)(2)(3)所示.当〈a ,b 〉<π2时,A ′B ′→的方向与b 的方向01相同,而且||=02|a |cos〈a ,b 〉;当〈a ,b 〉=π2时,为零向量,即||=030;当〈a ,b 〉>π2时,的方向与b 的方向04相反,而且||=05-|a |cos 〈a ,b 〉.一般地,如果a ,b 都是非零向量,则称06|a |cos 〈a ,b 〉为向量a 在向量b 上的投影的数量.投影的数量与投影的长度有关,但是投影的数量既可能是07非负数,也可能是08负数.两个非零向量a ,b 的数量积a ·b ,等于a 在向量b 上的投影的数量与b 的模的乘积.这就是两个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1.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的数量也可以写成a ·b|b |,它的符号取决于角θ的余弦值.2.在运用数量积公式解题时,一定要注意两向量夹角的范围是0°≤θ≤180°.3.a ·b 的符号与a 与b 的夹角θ的关系设两个非零向量a与b的夹角为θ,则(1)若a·b>0⇔θ为锐角或零角.当θ=0°时,a与b共线同向,a·b>0.或a与b中至少有一个为0.(2)a·b=0⇔θ=π2(3)a·b<0⇔θ为钝角或平角,当θ=180°时,a与b共线反向,a·b<0.特别注意a,b共线同向与共线反向的特殊情况,即a·b>0(<0),向量夹角不一定为锐角(钝角).4.向量的数量积a·b=|a||b|cosθ的主要应用(1)利用公式求数量积,应先求向量的模,正确求出向量的夹角(向量的夹角由向量的方向确定).求夹角,应正确求出两个整体:数量积a·b与模(2)利用公式变式cosθ=a·b|a||b|积|a||b|,同时注意θ∈[0,π].(3)利用a·b=0证明垂直问题.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a·b=0,则a⊥b.()(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向量.()(3)当a∥b时,|a·b|=|a||b|.()答案(1)√(2)×(3)√2.做一做(1)已知向量a与向量b的夹角为30°且|a|=3,则a在b上的投影的数量为____.(2)已知|a|=4,|b|=22,且a与b的夹角为135°,则a·b=____.(3)在直角坐标系xOy内,已知向量AB→与x轴和y轴正向的夹角分别为120°和30°,则BA→在x轴、y轴上的投影的数量分别为____和____.答案(1)32(2)-8(3)12|AB→|-32|AB→|题型一两个向量夹角的定义例1已知向量a,b的夹角为60°,试求下列向量的夹角:(1)-a,b;(2)2a,23b.[解]如图,由向量夹角的定义可知:(1)向量-a,b的夹角为120°.(2)向量2a,23b的夹角为60°.(1)向量的夹角是针对非零向量定义的.(2)注意向量的夹角是[0°,180°].(3)按照向量夹角的定义,只有两个向量的起点重合时所对应的角才是两向量的夹角,如图所示,∠BAC不是向量CA→与AB→的夹角,作AD→=CA→,则∠BAD才是向量CA→与AB→的夹角.|a|,求a-b与a的夹角.[跟踪训练1]已知向量a与b的夹角为60°且|b|=12解如图,作OA→=a,OB→=b,则∠BOA=60°,连接BA,则BA→=a-b.取OA的中点D,连接BD,∵|b|=1|a|,∴OD=OB=BD=DA,2∴∠BDO=60°=2∠BAO,∴∠BAO=30°.∴a-b与a的夹角为30°.题型二向量数量积的定义例2(1)已知|a|=5,|b|=2,若①a∥b;②a⊥b;③a与b的夹角为30°,分别求a·b.(2)已知|a|=4,|b|=2,b2-a2=3a·b,求向量a与向量b的夹角.[解](1)①当a∥b时,若a与b同向,则它们的夹角为0°,∴a·b=|a||b|cos0°=5×2×1=10;若a与b反向,则它们的夹角为180°,∴a·b=|a||b|cos180°=5×2×(-1)=-10.②当a⊥b时,则它们的夹角为90°,∴a ·b =|a ||b |cos90°=5×2×0=0.③当a 与b 的夹角为30°时,a ·b =|a ||b |cos30°=5×2×32=53.(2)由题意,得4-16=3a ·b ,∴a ·b =-4,∴cos 〈a ,b 〉=a ·b |a ||b |=-12,向量a 与向量b 的夹角为120°.1.求向量数量积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1)确定向量的模和夹角,根据定义求出数量积.(2)a 与b 垂直当且仅当a ·b =0.(3)非零向量a 与b 共线当且仅当a ·b =±|a ||b |.2.求向量夹角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1)确定向量的模和数量积,根据夹角公式求出向量夹角的余弦值.(2)注意向量夹角的范围为[0,π],从而确定夹角的大小.[跟踪训练2](1)已知|a |=4,|b |=5,向量a 与b 的夹角θ=π3,求a ·b .(2)已知向量a ,b 满足|a |=1,|b |=4,且a ·b =2,求a 与b 的夹角.解(1)a ·b =|a ||b |cos θ=4×5×12=10.(2)设a 与b 的夹角为θ,cos θ=a ·b |a ||b |=21×4=12,又因为θ∈[0,π],所以θ=π3.题型三向量的投影例3已知直线l ,(1)|OA →|=4,〈OA→,l 〉=60°,求OA →在l 上的投影的数量OA 1;(2)|OB →|=4,〈OB →,l 〉=90°,求OB →在l 上的投影的数量OB 1;(3)|OC→|=4,〈OC→,l〉=120°,求OC→在l上的投影的数量OC1.=2.[解](1)OA1=4cos60°=4×12(2)OB1=4cos90°=4×0=0.(3)OC1=4cos120°=4 2.对向量投影的理解从定义上看,向量b在直线(或非零向量)上的投影是一个向量,投影的数量可正、可负、可为零.(1)当θ(2)当θ(3)当θ=0时,该数量为|b|.(4)当θ=π时,该数量为-|b|.注意:此处b为非零向量.时,该数量为0.(5)当θ=π2时,a在e方向[跟踪训练3]已知|a|=8,e为单位向量,当它们的夹角为π3上的投影的数量为()A.43B.4C.42D.8+32答案B解析因为a在e方向上的投影的数量为|a|cosπ=4,故选B.3题型四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及应用例4(1)已知|b |=3,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的数量是32,则a ·b 为()A .3 B.92C .2D.12(2)如图,四边形ABCD 为直角梯形,AB ∥CD ,AB ⊥AD ,且AB =2DC =4.E 为腰BC 上的动点.求AE→·AB →的取值范围.[解析](1)设a 与b 的夹角为θ,a ·b =|a ||b |cos θ=|b ||a |cos θ=3×32=92.(2)如图,过E 作EE ′⊥AB ,垂足为E ′,过C 作CC ′⊥AB ,垂足为C ′.则AE →在AB →上的投影为AE ′→,∴AE →在AB →上的投影的数量为|AE ′→|,由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知AE →·AB →=|AE ′→||AB →|=4|AE ′→|.∵E 在腰BC 上运动,∴点E ′在线段C ′B 上运动,∴|AC ′→|≤|AE ′→|≤|AB→|,∴2≤|AE ′→|≤4,∴8≤4|AE ′→|≤16,∴AE→·AB→的取值范围是[8,16].[答案](1)B(2)见解析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求两向量的数量积需明确两个关键点:相关向量的模和一个向量在另一向量方向上的投影的数量,代入向量数量积的公式即可.利用向量数量积判断几何图形形状或解决最值范围问题时,常结合图形直观分析得到结果.[跟踪训练4](1)若E,F,G,H分别为四边形ABCD所在边的中点,且(AB→+BC→)·(BC→+CD→)=0,则四边形EFGH是()A.梯形B.菱形C.矩形D.正方形(2)已知a·b=16,若a在b方向上的投影的数量为4,则|b|=____.答案(1)C(2)4解析(1)因为(AB→+BC→)·(BC→+CD→)=0,所以AC→·BD→=0,所以AC→⊥BD→.又因为E,F,G,H分别为四边形ABCD所在边的中点,所以四边形EFGH的两组对边分别与AC,BD平行,且EF⊥EH,所以四边形EFGH为矩形.(2)设a与b的夹角为θ,因为a·b=16,所以|a||b|cosθ=16.又a在b方向上的投影的数量为4,所以|a|cosθ=4,所以|b|=4.1.已知|a|=3,|b|=5,且a·b=12,则向量a在向量b上的投影的数量为()A.125B.3C.4D.5答案A解析设a与b的夹角为θ,则向量a在b上的投影的数量为|a|cosθ=a·b|b|=12 5.2.已知|a|=4,|b|=2,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π3时,a·b=() A.43B.4C.83D.8答案B解析根据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得a·b=|a||b|cos〈a,b〉=4×2×cosπ3=4.3.已知|a|=2|b|≠0,且关于x的方程x2+|a|x+a·b=0有实根,则a与b的夹角θ的取值范围是()A.0,π6 B.π3,πC.π3,2π3 D.π6,π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得,Δ=|a|2-4a·b≥0,∵|a|=2|b|,∴cosθ≤12θ∈π3,π.故选B.4.(多选)已知两个单位向量e1,e2的夹角为θ,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e1在e2上的投影的数量为sinθB.e21=e22C.任给θ∈[0,π],(e1+e2)⊥(e1-e2)D.不存在θ,使e1·e2=2答案BCD解析对于A,因为e1,e2为单位向量,所以e1在e2上的投影的数量为|e1|cosθ=cosθ,A错误;对于B,e21=e22=1,B正确;对于C,如图,设AB→=e1,AD→=e2,则易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即(e1+e2)⊥(e1-e2),C正确;对于D,e1·e2=1×1×cosθ=cosθ≤1,所以D正确.5.在△ABC中,已知|AB→|=|AC→|=6,且AB→·AC→=18,则△ABC的形状是____.答案等边三角形解析∵AB→·AC→=|AB→||AC→|cos∠BAC,∴cos∠BAC=12,∴∠BAC=60°.又|AB→|=|AC→|,∴△ABC为等边三角形.一、选择题1.若|a|=2,|b|=12,〈a,b〉=60°,则a·b等于()A.1 2B.1 4C.1D.2答案A解析a·b=|a||b|cos〈a,b〉=2×12×12=12.2.在Rt△ABC中,角C=90°,AC=4,则AB→·AC→等于()A.-16B.-8C.8D.16答案D解析解法一:∵AB→·AC→=|AB→||AC→|cos A,△ACB为直角三角形,∴AB→·AC→=|AB→|·|AC→|·|AC→||AB→|=|AC→|2=16.故选D.解法二:∵△ACB为直角三角形,∴AB→在AC→上的投影为AC→,∴AB→·AC→=AC→2=16.故选D.3.向量a的模为10,它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150°,则它在x轴正方向上的投影的数量为()A.-53B.5C.-5D.53答案A解析a在x轴正方向上的投影的数量为|a|cos150°=-53.4.已知向量a,b满足|a|=4,|a·b|≥10,则|a-2b|的最小值是()A.1B.2C.3D.4答案A解析设a,b的夹角为θ,因为|a·b|=4|b||cosθ|≥10,所以|b|≥104|cosθ|≥52,由向量形式的三角不等式得,|a-2b|≥||a|-|2b||=|2|b|-4|≥|2×52-4|=1.5.(多选)关于菱形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CD→B.(AB→+BC→)⊥(BC→+CD→)C.(AB→-AD→)·(BA→-BC→)=0D.AB→·AD→=BC→·CD→答案ABC解析∵四边形ABCD为菱形,∴AB∥CD,∴AB→∥CD→,A正确;∵对角线AC 与BD互相垂直,且AB→+BC→=AC→,BC→+CD→=BD→,∴AC→⊥BD→,即(AB→+BC→)⊥(BC→+CD→),B正确;∵AB→-AD→=DB→,BA→-BC→=CA→,∵DB→⊥CA→,即DB→·CA→=0,∴(AB→-AD→)·(BA→-BC→)=0,C正确;易知〈AB→,AD→〉=180°-〈BC→,CD→〉,且|AB→|=|AD→|=|BC→|=|CD→|,∴AB→·AD→=-BC→·CD→,D错误.故选ABC.二、填空题6.△ABC中,∠A,∠B,∠C的对边长分别为a,b,c,a=3,b=1,∠C=30°,则BC→·CA→等于____.答案-332解析BC→·CA→=|BC→||CA→|cos(180°-30°)=ab cos150°=-332.7.若|a|=2,b=-2a,则a·b=____.答案-8解析|b|=2|a|=4,且b与a反向,∴〈a,b〉=180°.∴a·b=|a||b|cos180°=2×4×(-1)=-8.8.给出下列命题:①若a=0,则对任一向量b,有a·b=0;②若a≠0,则对任意一个非零向量b,有a·b≠0;③若a≠0,a·b=0,则b=0;④若a·b=0,则a,b至少有一个为0;⑤若a≠0,a·b=a·c,则b=c;⑥若a·b=a·c,且b≠c,当且仅当a=0时成立.其中真命题为____.答案①解析由数量积的定义逐一判断可知,只有①正确.三、解答题9.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分别求:(1)AB→·CD→;(2)AB→·AD→;(3)AC→·DA→.解如图,(1)〈AB→,CD→〉=π,∴AB→·CD→=-1.(2)〈AB →,AD→〉=π2,∴AB →·AD →=0.(3)〈AC →,DA →〉=3π4,∴AC →·DA →=2×1×cos 3π4=-1.10.已知△ABC 的面积S 满足3≤S ≤3,且AB →·BC →=6,AB →与BC →的夹角为θ.求θ的取值范围.解∵AB→·BC →=|AB →||BC →|cos θ=6>0,∴cos θ>0,∴θ为锐角,如图,过C 作CD ⊥AB ,垂足为D ,则|CD |=|BC |sin θ.由题意,知AB→·BC →=|AB →||BC →|cos θ=6,①S =12|AB ||CD |=12|AB →||BC →|sin θ.②由②÷①得S 6=12tan θ,即3tan θ=S .∵3≤S ≤3,∴3≤3tan θ≤3,即33≤tan θ≤1.又θ为AB →与BC →的夹角,θ∈[0,π],∴θ∈π6,π4.1.(多选)已知△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H 为BC 边上的高,给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AH→·(AC→-AB→)=0B.AB→·BC→<0⇒△ABC为钝角三角形C.AC→·AH→|AH→|=c sin BD.BC→·(AC→-AB→)=a2答案ACD解析因为AC→-AB→=BC→,且AH⊥BC,所以AH→·(AC→-AB→)=0,故A正确;在△ABC中,由AB→·BC→<0,只能得出角B为锐角,不能判断出△ABC的形状,故B不正确;AH→|AH→|是AH→的单位向量,依据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可知AC→·AH→|AH→|为AC→在AH→方向上的投影,为b sin C=c sin B,故C正确;因为AC→-AB→=BC→,所以BC→·(AC→-AB→)=|BC→|2=a2,故D正确.2.已知a,b是两个非零向量.(1)若|a|=3,|b|=4,|a·b|=6,求a与b的夹角;(2)若|a|=|b|=|a-b|,求a与a+b的夹角.解(1)∵a·b=|a||b|cos〈a,b〉,∴|a·b|=||a||b|cos〈a,b〉|=|a||b||cos〈a,b〉|=6.又|a|=3,|b|=4,∴|cos〈a,b〉|=6|a||b|=63×4=12,∴cos〈a,b〉=±12.∵〈a ,b 〉∈[0,π],∴a 与b 的夹角为π3或2π3.(2)如图所示,在平面内取一点O ,作OA→=a ,OB →=b ,以OA →,O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CB ,使|OA →|=|OB →|,所以四边形OACB 为菱形,OC 平分∠AOB ,这时OC→=a +b ,BA →=a -b .由于|a |=|b |=|a -b |,即|OA→|=|OB →|=|AB →|,所以∠AOC =π6,即a 与a +b 的夹角为π6.8.1.2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教师独具内容)课程标准:理解掌握数量积的性质和运算律.教学重点:向量数量积的性质与运算律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的证明.知识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已知向量a ,b ,c 与实数λ,则交换律a ·b =01b ·a结合律(λa)·b=02λ(a·b)=03a·(λb)分配律(a+b)·c=04a·c+b·c对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的几点说明(1)向量数量积不满足消去律:设a,b,c均为非零向量且a·c=b·c,不能得到a=b.事实上,如右图所示,OA→=a,OB→=b,OC→=c,AB⊥OC于D,可以看出,a,b在向量c上的投影分别为|a|cos∠AOD,|b|cos∠BOD,此时|b|cos∠BOD=|a|cos∠AOD=OD.即a·c=b·c.但很显然b≠a.(2)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乘法结合律:一般地,向量的数量积(a·b)c≠a(b·c),这是由于a·b,b·c都是实数,(a·b)c表示与c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a(b·c)表示与a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而a与c不一定共线.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对于向量a,b,c等式(a·b)·c=a·(b·c)恒成立.()(2)若a·b=a·c(a≠0),则b=c.()(3)(a+b)·(a-b)=a2-b2.()答案(1)×(2)×(3)√2.做一做(1)已知|a|=2,b在a上的投影的数量为-2,则a·(a-b)=____.(2)已知|a|=3,|b|=4,则(a+b)·(a-b)=____.(3)已知|a|=6,|b|=8,〈a,b〉=120°,则|a2-b2|=____,|a-b|=____,|a2+b2|=____.答案(1)8(2)-7(3)28237100题型一求向量的数量积例1已知|a|=2,|b|=3,a与b的夹角为120°,求:(1)a·b;(2)a2-b2;(3)(2a-b)·(a+3b).[解](1)a·b=|a||b|cos120°=2×3 3.(2)a2-b2=|a|2-|b|2=4-9=-5.(3)(2a-b)·(a+3b)=2a2+5a·b-3b2=2|a|2+5|a||b|cos120°-3|b|2=8-15-27=-34.求向量的数量积的两个关键点求向量的数量积时,需明确两个关键点:相关向量的模和夹角.若相关向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向量的线性运算,则需先利用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及多项式乘法的相关公式进行化简.[跟踪训练1]在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ABC中,设BC→=2BD→,CA→=3CE→,则AD→·BE→=____.答案-14解析由已知得AD→=12(AB→+AC→),AE→=23AC→,BE→=BA→+AE→=23AC→-AB→,所以AD→·BE→=12(AB→+AC→)·-=12×→|2-|AB→|2-13AB→·=1 2×1-13cos60°=-14.题型二求向量的夹角例2已知单位向量e1,e2的夹角为60°,求向量a=e1+e2,b=e2-2e1的夹角.[解]设a,b的夹角为θ,∵单位向量e1,e2的夹角为60°,∴e1·e2=|e1||e2|cos60°=12.∴a·b=(e1+e2)·(e2-2e1)=e1·e2+e22-2e21-2e1·e2=e22-2e21-e1·e2=1-2-12=-32,|a|=a2=(e1+e2)2=|e1|2+|e2|2+2e1·e2=1+1+1=3.|b|=b2=(e2-2e1)2=|e2|2-4e1·e2+4|e1|2=1+4-4×12=3.∴cosθ=a·b|a||b|=-323×3=-12.∵θ∈[0,π],∴θ=120°.求向量a,b夹角θ的思路(1)解题流程求|a|,|b|→计算a·b→计算cosθ=a·b|a||b|→结合θ∈[0,π],求出θ(2)解题思想:由于|a|,|b|及a·b都是实数,因此在涉及有关|a|,|b|及a·b的相应等式中,可用方程的思想求解(或表示)未知量.[跟踪训练2]已知|a|=3,|b|=5,|a+b|=7,求a·b及a与b的夹角.解∵|a+b|=7,∴(a+b)2=a2+2a·b+b2=|a|2+2a·b+|b|2=34+2a·b=49,∴a·b=152.设a与b的夹角为θ,则cosθ=a·b|a||b|=1523×5=12又θ∈[0,π],故a与b的夹角θ=60°.题型三求向量的模例3已知x=1是方程x2+|a|x+a·b=0的根,且a2=4,〈a,b〉=120°.求:(1)向量b的模;(2)向量2b+a的模.[解](1)∵a2=4,∴|a|2=4,即|a|=2.把x=1代入方程x2+|a|x+a·b=0,得1+|a|+a·b=0,∴a·b=-3,则a·b=|a||b|cos〈a,b〉=2|b|cos120°=-3,∴|b|=3.(2)(2b+a)2=4b2+a2+4a·b=4×9+4+4×(-3)=28,∴|2b+a|=27.极化恒等式求模长(1)两个结论①(a+b)2=a2+2a·b+b2;②(a+b)·(a-b)=a2-b2.证明:①(a+b)2=(a+b)·(a+b)=a·a+a·b+b·a+b·b=a2+2a·b+b2.②(a+b)·(a-b)=a·a-a·b+b·a-b·b=a2-b2.说明:下列结论也是成立的:(a-b)2=a2-2a·b+b2,(a+b)·(c+d)=a·c+a·d+b·c+b·d.(2)由上述结论,我们不难得到4a·b=(a+b)2-(a-b)2,即a·b=1[(a+b)2-(a-b)2].4我们把该恒等式称为“极化恒等式”.(3)应用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求向量的模的方法①求模问题一般转化为求模平方,与向量数量积联系,并灵活应用a2=|a|2,勿忘记开方.②一些常见的等式应熟记,如(a±b)2=a2±2a·b+b2,(a+b)(a-b)=a2-b2等.提醒:向量的模是非负实数;一个向量与自身的数量积等于它的模的平方.,求|a-b|,|a+b|.[跟踪训练3]已知|a|=|b|=5,向量a与b的夹角为π3解解法一:|a+b|=(a+b)2=a2+b2+2a·b=|a|2+|b|2+2|a||b|cos〈a,b〉=53.=52+52+2×5×5×cosπ3|a-b|=(a-b)2=a2+b2-2a·b=|a|2+|b|2-2|a||b|cos〈a,b〉=5.=52+52-2×5×5×cosπ3解法二:以a,b为邻边作▱ABCD,设AC,BD相交于点E,如图所示.∵|a|=|b|且∠DAB=π3,∴△ABD为正三角形,∴|a-b|=|DB→|=5,|a+b|=|AC→|=2|AE→|=2|AB→|2-|BE→|2=252-5 2253.题型四用向量数量积解决垂直问题例4已知平面上三个向量a,b,c的模均为1,它们相互之间的夹角为120°,求证:(a-b)⊥c.[证明]证法一:∵|a|=|b|=|c|=1,且a,b,c之间的夹角均为120°,∴(a-b)·c=a·c-b·c=|a||c|·cos120°-|b||c|cos120°=0.∴(a-b)⊥c.证法二:如图,设OA→=a,OB→=b,OC→=c,连接AB,AC,BC,三条线段围成正三角形ABC,O为△ABC的中心,∴OC ⊥AB.又BA→=a-b,∴(a-b)⊥c.要解决的问题是用向量表示,它往往对应一个几何图形;如果是几何的形式表示,它往往对应一个向量关系式.要善于发现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用哪种形式解决问题方便就选用哪种形式.[跟踪训练4]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求证:AF ⊥DE .证明设AD→=a ,AB →=b ,则|a |=|b |,a ·b =0,又DE→=DA →+AE →=-a +b 2,AF →=AB →+BF →=b +a 2,所以AF →·DE →a 12a 2-34a ·b +b 22=-12|a |2+12|b |2=0.故AF →⊥DE→,即AF ⊥DE .1.若向量a 的方向是正北方向,向量b 的方向是西偏南30°方向,且|a |=|b |=1,则(-3a )·(a +b )等于()A.32B .-32C.23D .-23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a 与b 的夹角为120°,∴a ·b =-12.∴(-3a )·(a +b )=-3a 2-3a ·b =-32.2.已知a ,b 均为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60°,那么|a -b |等于()A.1 B.2C.3D.2答案A解析|a-b|=(a-b)2=a2+b2-2a·b=12+12-2·1·cos〈a,b〉=2-2cos60°=1.3.若O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OB→-OC→)·(OB→+OC→-2OA→)=0,则△ABC的形状为()A.正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以上均不正确答案C解析由(OB→-OC→)·(OB→+OC→-2OA→)=0,得CB→·(AB→+AC→)=0,又CB→=AB→-AC→,∴(AB→-AC→)·(AB→+AC→)=0,即|AB→|2-|AC→|2=0.∴|AB→|=|AC→|.∴△ABC为等腰三角形.,则4.已知a,b,c为单位向量,且满足3a+λb+7c=0,a与b的夹角为π3实数λ=____.答案-8或5解析由3a+λb+7c=0,可得7c=-(3a+λb),则49c2=9a2+λ2b2+6λa·b.,即λ2+3λ-40由a,b,c为单位向量,得a2=b2=c2=1,则49=9+λ2+6λcosπ3=0,解得λ=-8或λ=5.5.已知|a|=4,|b|=3,(2a-3b)·(2a+b)=61,(1)求a与b的夹角θ;(2)求|a+b|和|a-b|.解(1)因为(2a-3b)·(2a+b)=61,所以4a2-4a·b-3b2=61,,所以4×42-4×4×3cosθ-3×32=61,cosθ=-12又因为θ∈[0,π],所以θ=120°.(2)因为|a+b|2=a2+2a·b+b2=16+2×4×3cos120°+9=13,所以|a+b|=13,同理可求得|a-b|=37.一、选择题1.已知向量a,b满足|a|=2,|b|=1,(a-b)·b=0,那么向量a与b的夹角为()A.30°B.45°C.60°D.90°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得a·b-b2=0,设a与b的夹角为θ,则2cosθ=1,cosθ=12又θ∈[0,π],∴θ为60°.2.已知平面向量a,b满足|a|=3,|b|=2,a·b=-3,则|a+2b|=()A.1 B.7C.4+3D.27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得|a+2b|=a2+4a·b+4b2=7.3.若AB →·BC →+AB →2=0,则△ABC 为()A .直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A解析∵0=AB→·BC →+AB →2=AB →·(BC →+AB →)=AB →·AC →,∴AB →⊥AC →,∴∠BAC =90°.故选A.4.如图,O ,A ,B 是平面上的三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向量OA→=a ,OB →=b ,设P 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向量OP →=p .若|a |=4,|b |=2,则p ·(a -b )=()A .1B .3C .5D .6答案D解析由题图知CP →⊥BA →,则CP →·BA →=0,p =OP→=OC →+CP →=12(OA →+OB →)+CP →,则p ·(a -b )=12(a +b )+CP →·(a -b )=12(a +b )·(a -b )+CP→·(a -b )=12(a 2-b 2)+CP →·BA →=12(|a |2-|b |2)+0=12×(42-22)=6.5.(多选)设a ,b ,c 是任意的非零向量,且它们相互不共线,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a ·c -b ·c =(a -b )·cB .(b ·c )·a -(c ·a )·b 不与c 垂直C .|a |-|b |<|a -b |D .(3a +2b )·(3a -2b )=9|a |2-4|b |2答案ACD解析因为a ,b ,c 是任意的非零向量,且它们相互不共线,则由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知A ,D 正确;由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知C 正确;因为[(b ·c )·a -(c ·a )·b ]·c =(b ·c )·(a ·c )-(c ·a )·(b ·c )=0.所以(b ·c )·a -(c ·a )·b 与c 垂直,B 错误.故选ACD.二、填空题6.若a ⊥b ,c 与a 及与b 的夹角均为60°,|a |=1,|b |=2,|c |=3,则(a +2b -c )2=____.答案11解析原式展开,得|a |2+4|b |2+|c |2+4|a ||b |cos90°-2|a ||c |cos60°-4|b ||c |cos60°=11.7.若非零向量a ,b 满足|a |=3|b |=|a +2b |,则a 与b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____.答案-13解析由|a |=3|b |,得|b ||a |=13.由|a |=|a +2b |,两边平方得|a |2=|a +2b |2=|a |2+4|b |2+4a ·b ,整理得a ·b =-|b |2.设a ,b 的夹角为θ,则cos θ=a ·b |a ||b |=-|b |2|a ||b |=-|b ||a |=-13.8.已知向量AB→与AC →的夹角为120°,且|AB →|=3,|AC →|=2.若AP →=λAB →+AC →,且AP→⊥BC →,则实数λ的值为____.答案712解析因为向量AB→与AC→的夹角为120°,且|AB→|=3,|AC→|=2,所以AB→·AC→=|AB→||AC→|cos120°=3×2 3.由AP→⊥BC→,得AP→·BC→=0,即AP→·BC→=(λAB→+AC→)·(AC→-AB→)=0,所以AC→2-λAB→2+(λ-1)AB→·AC→=0,即4-9λ-3(λ-1)=0,解得λ=7.12三、解答题9.已知|a|=4,|b|=8,a与b的夹角是120°.(1)计算|4a-2b|;(2)当k为何值时,(a+2b)⊥(k a-b).解由已知,得a·b=4×816.(1)∵(4a-2b)2=16a2-16a·b+4b2=16×16-16×(-16)+4×64=3×162,∴|4a-2b|=16 3.(2)若(a+2b)⊥(k a-b),则(a+2b)·(k a-b)=0.∴k a2+(2k-1)a·b-2b2=0,即16k-16(2k-1)-2×64=0,∴k=-7.10.如图,在△OAB中,点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不包含端点),且满足AP→=λPB→.(1)若λ=12,用向量OA →,OB →表示OP →;(2)若|OA→|=4,|OB →|=3,且∠AOB =60°,求OP →·AB →的取值范围.解(1)∵AP →=12PB →,∴OP →-OA →=12(OB →-OP →).∴32OP →=OA →+12OB →,即OP →=23OA →+13OB →.(2)OA→·OB →=|OA →||OB →|cos60°=6.∵AP→=λPB →,∴OP→-OA →=λ(OB →-OP →),(1+λ)OP →=OA →+λOB →,∴OP →=11+λOA →+λ1+λOB →.∵AB→=OB →-OA →,∴OP →·AB →+λ1+λOB OB →-OA →)=-11+λOA →2+λ1+λOB →2·OB →=-16+9λ+6-6λ1+λ=3λ-101+λ=3-131+λ.∵λ>0,∴3-131+λ∈(-10,3).∴OP→·AB →的取值范围是(-10,3).1.已知向量OA→与OB→的夹角为θ,|OA→|=2,|OB→|=1,OP→=tOA→,OQ→=(1-t)OB→,t∈R,|PQ→|在t=t0时取得最小值,当0<t0<15时,夹角θ的取值范围是()A.0,π3π3,π2C.π2,2π30,2π3答案C解析因为向量OA→与OB→的夹角为θ,|OA→|=2,|OB→|=1,所以OA→·OB→=2cosθ,由PQ→=OQ→-OP→=(1-t)OB→-tOA→,得|PQ→|2=PQ→2=(1-t)2OB→2-2t(1-t)·OA→·OB→+t2OA→2=(5+4cosθ)t2-(2+4cosθ)t+1,所以t0=1+2cosθ5+4cosθ,由0<1+2cosθ5+4cosθ<15,解得-1 2<cosθ<0,因为0≤θ≤π,所以π2<θ<2π3.故选C.2.平面四边形ABCD中,AB→=a,BC→=b,CD→=c,DA→=d,且a·b=b·c=c·d=d·a,试问四边形ABCD的形状.解∵AB→+BC→+CD→+DA→=0,即a+b+c+d=0,∴a+b=-(c+d),由上式可得(a+b)2=(c+d)2,即a2+2a·b+b2=c2+2c·d+d2.又a·b=c·d,故a2+b2=c2+d2.①同理可得a2+d2=b2+c2②由①②,得a2=c2,且b2=d2,即|a|=|c|,且|b|=|d|,也即AB=CD,且BC=DA.∴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故AB→=-CD→,即a=-c,∴a·b=b·c=-a·b,即a·b=0,∴a⊥b,即AB→⊥BC→.综上知,四边形ABCD为矩形.8.1.3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教师独具内容)课程标准:1.能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会表示两个平面向量的夹角.2.能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垂直的条件.教学重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以及模、角度、垂直关系的坐标表示.教学难点:用坐标法处理模、角度、垂直问题.知识点一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已知a=(x1,y1),b=(x2,y2),则a·b=01x1x2+y1y2,即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02它们对应坐标乘积的和.知识点二向量的长度已知a=(x1,y1),则|a|=01x21+y21,即向量的长度等于02它的坐标平方和的算术平方根.知识点三两向量夹角的余弦设a=(x1,y1),b=(x2,y2),则cos〈a,b〉=01x1x2+y1y2x21+y21x22+y22.知识点四两点间的距离如果A(x1,y1),B(x2,y2),则|AB→|=01(x2-x1)2+(y2-y1)2.知识点五用坐标表示两向量垂直设a=(x1,y1),b=(x2,y2),则a⊥b⇔01x1x2+y1y2=0.1.两个向量垂直的条件已知a=(x1,y1),b=(x2,y2),如果a⊥b,则x1x2+y1y2=0;反之,如果x1x2+y1y2=0,则a⊥b.运用向量垂直的条件,既可以判定两向量是否垂直,又可以由垂直关系去求参数.如果a⊥b,则向量(x1,y1)与(-y2,x2)平行.这是因为a⊥b,有x1x2+y1y2=0(*),当x2y2≠0时,(*)式可以表示为x1-y2=y1x2,即向量(x1,y1)与向量(-y2,x2)平行.对任意的实数k,向量k(-y2,x2)与向量(x2,y2)垂直.2.不等式|a·b|≤|a||b|的代数形式若a=(x1,y1),b=(x2,y2),则a·b=x1x2+y1y2,|a |=x 21+y 21,|b |=x 22+y 22.由|a·b |≤|a ||b |得|x 1x 2+y 1y 2|≤x 21+y 21·x 22+y 22,当且仅当a ∥b ,即x 1y 2-x 2y 1=0时取等号,即不等式(x 1x 2+y 1y 2)2≤(x 21+y 21)(x 22+y 22)成立.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若a =(1,1),b =(-2,2),则a·b =0.()(2)若a =(4,2),b =(6,m )且a ⊥b ,则m =-12.()(3)若a·b >0(a ,b 均为非零向量),则〈a ,b 〉为锐角.()答案(1)√(2)√(3)×2.做一做(1)已知向量a =(1,3),b =(3,1),则a 与b 夹角的大小为____.(2)已知a =(1,3),b =(-2,0),则|a +b |=____.(3)设a =(2,0),|b |=1,〈a ,b 〉=60°,则a·b =____.(4)已知a =(3,4),则与a 垂直的单位向量有________,与a 共线的单位向量有________.答案(1)π6(2)2(3)1-45,-35,-题型一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例1已知向量a 与b 同向,b =(1,2),a ·b =10,求:(1)向量a 的坐标;(2)若c=(2,-1),求(a·c)b.[解](1)∵a与b同向,且b=(1,2),∴a=λb=(λ,2λ)(λ>0).又a·b=10,∴λ+4λ=10,∴λ=2,∴a=(2,4).(2)∵a·c=2×2+(-1)×4=0,∴(a·c)b=0.(1)通过向量的坐标表示实现向量问题代数化,应注意与方程、函数等知识的联系.(2)向量问题的处理有两种思路:一种是纯向量式,另一种是坐标式,两者互相补充.[跟踪训练1]已知a=(2,-1),b=(3,-2),求(3a-b)·(a-2b).解解法一:(3a-b)·(a-2b)=3a2-7a·b+2b2.∵a·b=2×3+(-1)×(-2)=8,a2=22+(-1)2=5,b2=32+(-2)2=13,∴(3a-b)·(a-2b)=3×5-7×8+2×13=-15.解法二:∵a=(2,-1),b=(3,-2),∴3a-b=(6,-3)-(3,-2)=(3,-1),a-2b=(2,-1)-(6,-4)=(-4,3),∴(3a-b)·(a-2b)=3×(-4)+(-1)×3=-15.题型二向量的夹角问题例2已知a+b=(2,-8),a-b=(-8,16),求a与b的数量积及a与b的夹角的余弦值.[解]+b =(2,-8),-b =(-8,16),=(-3,4),=(5,-12).∴a ·b =(-3,4)·(5,-12)=(-3)×5+4×(-12)=-63.cos 〈a ,b 〉=a ·b |a ||b |=-63(-3)2+42×52+(-12)2=-635×13=-6365.∴a 与b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6365.利用数量积求两向量夹角的步骤特别提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的坐标,就可以利用该公式求得两个向量的夹角,因为向量的夹角范围为[0,π],故不存在讨论角的终边所在象限的问题.[跟踪训练2]设向量a =(-2sin α,2cos α)(0≤α≤π),b =(-25,0),则a 与b 的夹角为____.答案|π2-α|解析设a 与b 的夹角为θ,则cos θ=x 1x 2+y 1y 2x 21+y 21x 22+y 22=45sin α2×25=sin α,∵α∈[0,π],∴θ=|π2-α|.题型三向量的长度、距离问题例3已知向量a,b满足|a|=|b|=1,且|3a-2b|=3.求|3a+b|的值.[解]设a=(x1,y1),b=(x2,y2).∵|a|=|b|=1,∴x21+y21=1,x22+y22=1,3a-2b=3(x1,y1)-2(x2,y2)=(3x1-2x2,3y1-2y2),∵|3a-2b|=(3x1-2x2)2+(3y1-2y2)2=3,∴9x21-12x1x2+4x22+9y21-12y1y2+4y22=9,∴13-12(x1x2+y1y2)=9.∴x1x2+y1y2=13.∵3a+b=3(x1,y1)+(x2,y2)=(3x1+x2,3y1+y2),∴|3a+b|=(3x1+x2)2+(3y1+y2)2=9x21+6x1x2+x22+9y21+6y1y2+y22=10+6(x1x2+y1y2)=10+6×13=23.(1)在上述解题过程中,根据|a|=|b|=1,可以设a=(cosβ,sinβ),b=(cosα,sinα).(2)利用本题的解法可解决下面的一般性问题:若向量a,b满足|a|=|b|=r1,及|λ1a+μ1b|=r2求|λ2a+μ2b|的值.(3)注意区别m=n与|m|=|n|,其中m=n表示的是向量关系,即(x1,y1)=(x2,y2),而|m|=|n|表示的是数量关系,即x21+y21=x22+y22.[跟踪训练3]若向量OA→=(1,-3),|OA→|=|OB→|,OA→·OB→=0,则|AB→|=____.答案25解析解法一:设OB→=(x,y),由|OA→|=|OB→|,知x2+y2=10.①由题意知OA→·OB→=x-3y=0.②=3,=1=-3,=-1.当x=3,y=1时,AB→=OB→-OA→=(2,4),则|AB→|=25;当x=-3,y=-1时,AB→=(-4,2),则|AB→|=25.故|AB→|=25.解法二:由题意知,|AB→|就是以OA→,OB→对应线段为邻边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因为|OA→|=10,所以|AB→|=2×10=25.题型四两向量垂直条件的应用例4如图所示,以原点O和点A(5,2)为两个顶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OB,使∠B=90°,求点B的坐标.[解]设点B(x,y),则OB→=(x,y),AB→=(x-5,y-2).因为∠B=90°,所以x(x-5)+y(y-2)=0,又|AB→|=|OB→|,所以x2+y2=(x-5)2+(y-2)2,2+y 2-5x -2y =0,x +4y =29,1=72,1=-322=32,2=72.即点B利用向量可以解决与长度、角度、垂直、平行等有关的几何问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把其他语言转化为向量语言,用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常用方法是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借助向量的坐标运算再将向量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决.[跟踪训练4]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 是直角,AC =BC ,D 是BC 的中点,E 是AB 上一点,且AE =2EB .求证:AD ⊥CE .证明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CA =CB =2,则A (2,0),B (0,2),C (0,0),设E (x ,y ).∵D 为BC 的中点,∴D (0,1).∵AE =2EB ,∴AE →=23AB →,∴(x -2,y )=23(-2,2),-2=-43,=43,=23,=43,∴∴AD→·CE→=(-=-43+43=0,∴AD→⊥CE→,∴AD⊥CE.题型五向量数量积的综合应用例5若函数f(x)=-2<x<10)的图像与x轴交于点A,过点A的直线l与函数的图像交于B,C两点,O为坐标原点,则(OB→+OC→)·OA→=() A.-32B.-16C.16D.32[解析]令f(x)=0,得π6x+π3kπ,k∈Z,∴x=6k-2,k∈Z.∵-2<x<10,∴x=4,即A(4,0).设B(x1,y1),C(x2,y2),∵过点A的直线l与函数的图像交于B,C两点,∴B,C两点关于点A对称,即x1+x2=8,y1+y2=0.故(OB→+OC→)·OA→=(x1+x2,y1+y2)·(4,0)=4(x1+x2)=32.[答案]D与三角函数相结合考查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及其应用是高考热点问题.解此类问题,除了要熟练掌握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公式、向量模、夹角的坐标运算公式外,还应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等知识.[跟踪训练5]设O(0,0),A(1,0),B(0,1),点P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AP→=λAB→.若OP→·AB→≥P A→·PB→,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A.12≤λ≤1B.1-22≤λ≤1C.12≤λ≤1+22D.1-22≤λ≤1+22答案B解析设P(x,y),则由AP→=λAB→,得(x-1,y)=λ(-1,1),-1=-λ,=λ,∴x-1+y=0.①又OP→·AB→≥PA→·PB→,∴(x,y)·(-1,1)≥(1-x,-y)·(-x,1-y).整理,得x2+y2-2y≤0,即x2+(y -1)2≤1.②将①整理,得x=1-y,代入②中,得(y-1)2≤12.即-22≤y-1≤22.∴1-22≤y≤1+22.结合题意,得1-22≤y≤1,即1-22≤λ≤1.故选B.1.若a=(2,-3),b=(x,2x),且3a·b=4,则x等于()A.3 B.13C.-13D.-3答案C解析∵3a·b=(6,-9)·(x,2x)=-12x=4,∴x=-13.2.已知A(1,2),B(4,0),C(8,6),D(5,8)四点,则四边形ABCD是() A.梯形B.矩形C.菱形D.正方形答案B解析∵AB→=(3,-2),DC →=(3,-2),∴AB →=DC →,又AD→=(4,6),∴AB →·AD →=0,∴AB →⊥AD →.∵|AB→|≠|AD →|,∴选B.3.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1,设AB →=c ,BC →=a ,CA →=b ,那么a ·b +b ·c +c ·a 的值是____.答案-32解析解法一:如图,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 (0,0),B (1,0),∴a -12,b -12,-c =(1,0),∴a ·b +32×=-12,同理b ·c =c ·a =-12,∴a ·b +b ·c +c ·a =-32.解法二:a·b +b·c +c·a =1×1×cos120°+1×1×cos120°+1×1×cos120°=3=-32.4.设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α,且a =(3,3),2b -a =(-1,1),则cos α=____.答案31010解析∵a =(3,3),由2b -a =(-1,1)可得b =(1,2),∴cos α=a ·b |a ||b |=918×5=31010.5.如图,已知△ABC 的面积为32,AB =2,AB→·BC →=1,求边AC 的长.解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为x 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点C 的坐标为(x ,y )(y >0),因为AB =2,∴点B 的坐标是(2,0),∴AB→=(2,0),BC →=(x -2,y ).∵AB →·BC →=1,∴2(x -2)=1,解得x =52.又S △ABC =32,∴12·|AB |·y =32,∴y =32,∴C AC →∴|AC→|==342,故边AC 的长为342.一、选择题1.已知a=(-3,4),b=(5,2),则a·b=()A.23B.7C.-23D.-7答案D解析a·b=(-3)×5+4×2=-7.2.已知A(1,2),B(2,3),C(-2,5),则△ABC的形状是()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答案A解析∵AB→=(1,1),AC→=(-3,3),∴AB→·AC→=1×(-3)+1×3=0,∴AB→⊥AC→,∴A=90°,故选A.3.已知a=(2,-3),b=(1,-2),且c⊥a,b·c=1,则c的坐标为() A.(3,-2)B.(3,2)C.(-3,-2)D.(-3,2)答案C解析设c=(x,y)2x-3y=0,x-2y=1,x=-3,y=-2.4.与已知向量a 72,12,b12,-72的夹角相等,且模为1的向量是()-45,-223,答案B解析设与向量ab1的向量为(x,y)+y2=1,+12y=12x-72y,=45,=-35=-45,=35,故选B.5.(多选)设A(a,1),B(2,b),C(4,5)为坐标平面上的三点,O为坐标原点.若OA→与OB→在OC→方向上的投影相同,则a,b的取值可能为()A.a=2,b=1B.a=7,b=5C.a=9,b=6D.a=12,b=9答案ABD解析由图知,要使OA→与OB→在OC→方向上的投影相同,只需使AB→⊥OC→,即(2-a,b-1)·(4,5)=0,得4a-5b-3=0,则a,b需满足关系式4a-5b=3,结合选项可知,A,B,D中a,b的取值满足条件.故选ABD.二、填空题6.若a=(x,2),b=(-3,5),且a与b的夹角是钝角,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____.答案103,+∞解析x应满足(x,2)·(-3,5)<0且a,b不共线.解得x>103且x≠-65,∴x>103.7.已知向量a=(1,2),b=(-2,-4),|c|=5,若(a+b)·c=52,则a与c的夹角为____.答案120°解析由已知,得a+b=-a,∴a与c的夹角与c与a+b的夹角互补.又cos〈a+b,c〉=(a+b)·c|a+b||c|=12.∴〈a+b,c〉=60°.∴a与c的夹角是120°.8.已知向量a=(cos2θ,sin2θ),向量b=(2,0),则|2a-b|的最大值是____.答案22解析令t=cos2θ(0≤t≤1),则a=(t,1-t),所以|2a-b|2=(2t-2)2+(2-2t)2=8(t-1)2.所以|2a-b|=22|t-1|=22(1-t),故当t=0时,|2a-b|取得最大值22.三、解答题9.在△ABC中,A(2,-1),B(3,2),C(-3,-1),AD是BC边上的高,求。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讲义 几何概型
3.3几何概型3.3.1几何概型1.理解几何概型的定义及特点.(重点)2.掌握几何概型的计算方法和求解步骤,准确地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问题.(难点)3.与长度、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问题.(易混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几何概型阅读教材P135~P136例1以上的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几何概型的定义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几何概型.2.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3.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P(A)=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几何概型的概率与构成事件的区域形状无关.()(2)在射击中,运动员击中靶心的概率在(0,1)内.()(3)几何概型的基本事件有无数多个.()【答案】(1)√(2)×(3)√2.如图所示,有四个游戏盘,将它们水平放稳后,向上面扔一颗小玻璃球,若小球落在阴影部分,则可中奖,小明要想增加中奖机会,应选择的游戏盘是()【解析】A中奖概率为38,B中奖概率为14,C中奖概率为13,D中奖概率为13,故选A.【答案】 A3.在区间[-1,2]上随机取一个数x,则|x|≤1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区间[-1,2]的长度为3,由|x|≤1得x∈[-1,1],而区间[-1,1]的长度为2,x取每个值为随机的,∴在[-1,2]上取一个数x,|x|≤1的概率P=23.【答案】2 3教材整理2均匀分布阅读教材P136例1及以下的部分,完成下列问题.当X为区间[a,b]上的任意实数,并且是等可能的,我们称X服从[a,b]上的均匀分布,X为[a,b]上的均匀随机数.X服从[3,40]上的均匀分布,则X的值不能等于()A.15B.25C.35 D.45【解析】由于X∈[3,40],则3≤X≤40,则X≠45.故选D.【答案】 D[小组合作型]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某汽车站每隔15 min有一辆汽车到达,乘客到达车站的时刻是任意的,求一位乘客到达车站后等车时间超过10 min的概率.【精彩点拨】乘客在上一辆车发车后的5 min之内到达车站,等车时间会超过10 min.【尝试解答】设上一辆车于时刻T1到达,而下一辆车于时刻T2到达,则线段T1T2的长度为15,设T是线段T1T2上的点,且T1T=5,T2T=10,如图所示.记“等车时间超过10 min”为事件A,则当乘客到达车站的时刻t落在线段T1T上(不含端点)时,事件A发生.∴P(A)=T1T的长度T1T2的长度=515=13,即该乘客等车时间超过10 min的概率是13.在求解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时,首先找到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D,这时区域D可能是一条线段或几条线段或曲线段,然后找到事件A发生对应的区域d,在找d的过程中,确定边界点是问题的关键,但边界点是否取到却不影响事件A的概率.[再练一题]1.一个路口的红灯亮的时间为30秒,黄灯亮的时间为5秒,绿灯亮的时间为40秒,当你到达路口时,看见下列三种情况的概率各是多少?(1)红灯亮;(2)黄灯亮;(3)不是红灯亮.【解】在75秒内,每一时刻到达路口亮灯的时间是等可能的,属于几何概型.(1)P=红灯亮的时间全部时间=3030+40+5=25.(2)P=黄灯亮的时间全部时间=575=115.(3)P=不是红灯亮的时间全部时间=黄灯亮或绿灯亮的时间全部时间=4575=35,或P=1-P(红灯亮)=1-25=35.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设有一个等边三角形网格,其中每个最小等边三角形的边长都是4 3 cm,现用直径等于2 cm的硬币投掷到此网格上,求硬币落下后与格线没有公共点的概率.【精彩点拨】当且仅当硬币中心与格线的距离都大于半径1,硬币落下后与格线没有公共点,在等边三角形内作与正三角形三边距离为1的直线,构成小等边三角形,当硬币中心在小等边三角形内时,硬币与三边都没有公共点,所以硬币与格线没有公共点就转化为硬币中心落在小等边三角形内的问题.【尝试解答】设A={硬币落下后与格线没有公共点},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内作小等边三角形,使其三边与原等边三角形三边距离都为1,则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43-23=23,由几何概率公式得:P(A)=34(23)234(43)2=14.几何概型的特点是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但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即可巧妙解决,即要构造出随机事件对应的几何图形,利用图形的几何量度来求随机事件的概率.[再练一题]2.如图3-3-1,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2,分别以三个顶点为圆心,1为半径在三角形内作圆弧,三段圆弧与斜边围成区域M(图中白色部分).若在此三角形内随机取一点P,则点P落在区域M内的概率为________.图3-3-1【解析】 由题意知题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半径为1的半圆面积,即阴影部分面积为π2,又易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2,所以区域M 的面积为2-π2.故所求概率为2-π22=1-π4.【答案】 1-π4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一只小蜜蜂在一个棱长为3的正方体内自由飞行,若蜜蜂在飞行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正方体6个面的距离均大于1,称其为“安全飞行”,求蜜蜂“安全飞行”的概率.【精彩点拨】 利用体积之比求概率.【尝试解答】 依题意,在棱长为3的正方体内任意取一点,这个点到各面的距离均大于1.则满足题意的点区域为:位于该正方体中心的一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可得满足题意的概率为:P =1333=127.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问题的解决:(1)如果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可用体积来度量,则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A)=构成事件A的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体积.(2)解决此类问题一定要注意几何概型的条件,并且要特别注意所求的概率是与体积有关还是与长度有关,不要将二者混淆.[再练一题]3.本例条件不变,求这个蜜蜂飞到正方体某一顶点A的距离小于13的概率.【解】到A点的距离小于13的点,在以A为球心,半径为13的球内部,而点又必须在已知正方体内,则满足题意的A点的区域体积为43π×⎝⎛⎭⎪⎫133×18.所以P=43π×⎝⎛⎭⎪⎫133×1833=π2×37.[探究共研型]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异同探究1【提示】相同点: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中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不同点:古典概型要求随机试验的基本事件的总数必须是有限多个;几何概型要求随机试验的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无限的,而且几何概型解决的问题一般都与几何知识有关.探究2P(A)=0⇔A是不可能事件,P(A)=1⇔A是必然事件是否成立?【提示】(1)无论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若A是不可能事件,则P(A)=0肯定成立;若A是必然事件,则P(A)=1肯定成立.(2)在古典概型中,若事件A的概率P(A)=0,则A为不可能事件;若事件A的概率P(A)=1,则A为必然事件.(3)在几何概型中,若事件A的概率P(A)=0,则A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如:事件A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则其长度为0,该点出现的概率为0,但A并不是不可能事件;同样地,若事件A的概率P(A)=1,则A也不一定是必然事件.(1)在区间[-2,2]上任取两个整数x,y组成有序数对(x,y),求满足x2+y2≤4的概率;(2)在区间[-2,2]上任取两个实数x,y组成有序数对(x,y),求满足x2+y2≤4的概率.【精彩点拨】(1)在区间[-2,2]上任取两个整数x,y,组成有序数对(x,y)是有限的,应用古典概型求解;(2)在区间[-2,2]上任取两个实数x,y,组成有序数对(x,y)是无限的,应用几何概型求解.【尝试解答】(1)在区间[-2,2]上任取两个整数x,y组成有序数对(x,y),共计25个,其中满足x2+y2≤4的在圆上或圆内共计13个(如图所示),∴P=1325.(2)在区间[-2,2]上任取两个实数x,y组成有序数对(x,y),充满的区域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区域,其中满足x2+y2≤4的是图中阴影区域(如图所示),S阴=π×22=4π,∴P=4π16=π4.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不同之处是古典概型的基本事件总数是有限的,而几何概型的基本事件总数是无限的,解题时要仔细审题,注意区分.[再练一题]4.下列概率模型中,几何概型的个数为()①从区间[-10,10]上任取一个数,求取到1的概率;②从区间[-10,10]上任取一个数,求取到绝对值不大于1的数的概率;③从区间[-10,10]上任取一个整数,求取到大于1而小于2的数的概率;④向一个边长为4 cm的正方形内投一点,求点离中心不超过1 cm的概率.A.1B.2C.3D.4【解析】①中的概率模型不是几何概型,虽然区间[-10,10]上有无数个数,但取到“1”只是一个数字,不能构成区间长度;②中的概率模型是几何概型,因为区间[-10,10]和区间[-1,1]上都有无数个数,且在这两个区间上的每个数被取到的可能性相等;③中的概率模型不是几何概型,因为区间[-10,10]上的整数只有21个,是有限的;④中的概率模型是几何概型,因为在边长为4 cm的正方形和半径为1 cm的圆内均有无数个点,且这两个区域内的任何一个点被投到的可能性相同.【答案】 B1.转动图中各转盘,指针指向红色区域的概率最大的是()【解析】D中红色区域面积是圆面积的一半,其面积比A、B、C中要大,故指针指到的概率最大.【答案】 D2.一只蚂蚁在如图3-3-2所示的地板砖(除颜色不同外,其余全部相同)上爬来爬去,它最后停留在黑色地板砖(阴影部分)上的概率是()图3-3-2A.13 B.23C.14 D.18【解】从题图中可以得到地板砖总数为12,其中黑色地板砖有4个,由此可知最后停留在黑色地板砖上的概率是412=1 3.【答案】 A3.在半径为1的圆中随机地投一个点,则点落在圆内接正方形中的概率是()A.1π B.2πC.2π D.3π【解析】点落在圆内的任意位置是等可能的,而落在圆内接正方形中只与面积有关,与位置无关,符合几何概型特征,圆内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等于2,则正方形的边长为 2.∵圆面积为π,正方形面积为2,∴P=2π.【答案】 B4.函数f(x)=-x2+2x,x∈[-1,3],则任取一点x0∈[-1,3],使得f(x0)≥0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 依题意得,⎩⎪⎨⎪⎧-x 20+2x 0≥0,-1≤x 0≤3,解得0≤x 0≤2,所以任取一点x 0∈[-1,3],使得f (x 0)≥0的概率P =23-(-1)=12. 【答案】 12 5.在长为12 cm 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M ,并以线段AM 为边长作一个正方形,求作出的正方形面积介于36 cm 2与81 cm 2之间的概率.【解】 如图所示,点M 落在线段AB 上的任一点上是等可能的,并且这样的点有无限多个.设事件A 为“所作正方形面积介于36 cm 2与81 cm 2之间”,它等价于“所作正方形边长介于6 cm 与9 cm 之间”.取AC =6 cm ,CD =3 cm ,则当M 点落在线段CD 上时,事件A 发生.所以P (A )=|CD ||AB |=312=14.学业分层测评(二十) 几何概型(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几何概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几何概型是古典概型的一种,基本事件都具有等可能性B .几何概型中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它的位置或形状无关C .几何概型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无限多个D .几何概型中每个结果的发生都具有等可能性【解析】 几何概型和古典概型是两种不同的概率模型,故选A.【答案】 A2.在圆心角为90°的扇形中,以圆心O为起点作射线OC,则使得∠AOC 和∠BOC都不小于30°的概率为()A.13 B.23C.14 D.34【解析】记M=“射线OC使得∠AOC和∠BOC都不小于30°”.如图所示,作射线OD,OE使∠AOD=30°,∠AOE=60°.当OC在∠DOE内时,使得∠AOC和∠BOC都不小于30°,此时的测度为度数30,所有基本事件的测度为直角的度数90.所以P(M)=3090=1 3.【答案】 A3.在400毫升自来水中有一个大肠杆菌,今从中随机取出2毫升水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则发现大肠杆菌的概率为()A.0.008 B.0.004C.0.002 D.0.005【解析】设问题转化为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求解,概率为2400=0.005.【答案】 D4.在面积为S的△ABC的边AB上任取一点P,则△PBC的面积大于S4的概率是()A.14 B.12C.34 D.23【解析】如右图所示,在边AB上任取一点P,因为△ABC 与△PBC是等高的,所以事件“△PBC 的面积大于S 4”等价于事件“|BP ||AB |>14”.即P ⎝ ⎛⎭⎪⎫△PBC 的面积大于S 4=|PA ||BA |=34. 【答案】 C5.如图3-3-3,在圆心角为直角的扇形OAB 中,分别以OA ,OB 为直径作两个半圆.在扇形OAB 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是( )图3-3-3A .1-2πB.12-1πC.2πD.1π【解析】 设OA =OB =r ,则两个以r 2为半径的半圆的公共部分面积为2⎣⎢⎡⎦⎥⎤14π·⎝ ⎛⎭⎪⎫r 22-12×⎝ ⎛⎭⎪⎫r 22=(π-2)r 28,两个半圆外部的阴影部分面积为14πr 2-⎣⎢⎡⎦⎥⎤12π⎝ ⎛⎭⎪⎫r 22×2-(π-2)r 28=(π-2)r 28,所以所求概率为2×(π-2)r 2814πr2=1-2π. 【答案】 A二、填空题6.如图3-3-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射线OT 落在60°角的终边上,任作一条射线OA ,则射线OA 落在∠xOT 内的概率为________.图3-3-4【解析】记“射线OA落在∠xOT内”为事件A.构成事件A的区域最大角度是60°,所有基本事件对应的区域最大角度是360°,所以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A)=60°360°=16.【答案】167.如图3-3-5,长方体ABCD-A1B1C1D1中,有一动点在此长方体内随机运动,则此动点在三棱锥A-A1BD内的概率为________.图3-3-5【解析】设长、宽、高分别为a,b,c,则此点在三棱锥A-A1BD内运动的概率P=16abcabc=16.【答案】168.小波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确定周末活动,他随机地往单位圆内投掷一点,若此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12,则周末去看电影;若此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14,则去打篮球;否则,在家看书.则小波周末不在家看书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记事件A=“打篮球”,则P(A)=π×⎝ ⎛⎭⎪⎫142π×12=116.记事件B=“在家看书”,则P(B)=π×⎝ ⎛⎭⎪⎫122π×12-P(A)=14-116=316.故P(B)=1-P(B)=1-316=1316.【答案】1316三、解答题9.一海豚在水池中自由游弋,水池为长30 m,宽20 m的长方形,求此刻海豚嘴尖离岸边不超过2 m的概率.【解】如图,四边形ABCD是长30 m、宽20 m的长方形.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事件A:“海豚嘴尖离岸边不超过2 m”.问题可化为求海豚嘴尖出现在阴影部分的概率.∵S长方形ABCD=30×20=600(m2),S长方形A′B′C′D′=(30-4)×(20-4)=416(m2),∴S阴影部分=S长方形ABCD-S长方形A′B′C′D′=600-416=184(m2),根据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A)=184600=2375≈0.31.[能力提升]1.面积为S的△ABC,D是BC的中点,向△ABC内部投一点,那么点落在△ABD内的概率为()A.13 B.12C.14 D.16【解析】向△ABC内部投一点的结果有无限个,属于几何概型.设点落在△ABD内为事件M,则P(M)=△ABD的面积△ABC的面积=12.【答案】 B2.假设你在如图3-3-6所示的图形上随机撒一粒黄豆,则它落到阴影部分(等腰三角形)的概率是________.图3-3-6【解析】设A={黄豆落在阴影内},因为黄豆落在图中每一个位置是等可能的,因此P(A)=S△ABCS圆,又△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O的半径为r,则AC=BC=2r,所以S△ABC=12AC·BC=r2,S⊙O=πr2,所以P(A)=r2πr2=1π.【答案】1π3.甲、乙两家商场对同一种商品开展促销活动,对购买该商品的顾客两家商场的奖励方案如下:甲商场:顾客转动如图3-3-7所示圆盘,当指针指向阴影部分(图中四个阴影部分均为扇形,且每个扇形圆心角均为15°,边界忽略不计)即为中奖.图3-3-7乙商场:从装有3个白球3个红球的盒子中一次性摸出2球(球除颜色外不加区分),如果摸到的是2个红球,即为中奖.问:购买该商品的顾客在哪家商场中奖的可能性大?【解】如果顾客去甲商场,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为圆盘的面积πR2(R为圆盘的半径),阴影区域的面积为4×15πR2360=πR26.∴在甲商场中奖的概率为P1=πR26πR2=16.如果顾客去乙商场,记盒子中3个白球为a1,a2,a3,3个红球为b1,b2,b3,记(x,y)为一次摸球的结果,则一切可能的结果有:(a1,a2),(a1,a3),(a1,b1),(a1,b2),(a1,b3),(a2,a3),(a2,b1),(a2,b2),(a2,b3),(a3,b1),(a3,b2),(a3,b3),(b1,b2),(b1,b3),(b2,b3),共15种.摸到的2球都是红球的情况有(b1,b2),(b1,b3),(b2,b3),共3种.∴在乙商场中奖的概率为P2=315=1 5.∵P1<P2,∴顾客在乙商场中奖的可能性大.。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三册(B版)知识精讲+资料
知识点总结三角函数1.正弦函数图像(几何法)2.正切函数图像3.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主要研究方法5.主要内容三角函数解题技巧三角函数是高考数学核心考点之一。
它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高考试题中始终保持"一大一小"甚至是"一大两小"的模式。
一、见“给角求值”问题,运用“新兴”诱导公式一步到位转换到区间(-90o,90o)的公式.1、sin(kπ+α)=(-1)ksinα(k∈Z);2、cos(kπ+α)=(-1)kcosα(k∈Z);3、tan(kπ+α)=(-1)ktanα(k∈Z);4、cot(kπ+α)=(-1)kcotα(k∈Z).二、见“sinα±cosα”问题,运用三角“八卦图”1、sinα+cosα>0(或<0)óα的终边在直线y+x=0的上方(或下方);2、sinα-cosα>0(或<0)óα的终边在直线y-x=0的上方(或下方);3、|sinα|>|cosα|óα的终边在Ⅱ、Ⅲ的区域内;4、|sinα|<|cosα|óα的终边在Ⅰ、Ⅳ区域内.三、见“知1求5”问题,造Rt△,用勾股定理,熟记常用勾股数(3,4,5),(5,12,13),(7,24,25),仍然注意“符号看象限”。
四、见“切割”问题,转换成“弦”的问题。
五、“见齐思弦”=>“化弦为一”:已知tanα,求sinα与cosα的齐次式,有些整式情形还可以视其分母为1,转化为sin2α+cos2α.六、见“正弦值或角的平方差”形式,启用“平方差”公式:1、sin(α+β)sin(α-β)= sin2α-sin2β;2、cos(α+β)cos(α-β)= cos2α-sin2β.七、见“sinα±cosα与sinαcosα”问题,起用平方法则:(sinα±cosα)2=1±2sinαcosα=1±sin2α,故1、若sinα+cosα=t,(且t2≤2),则2sinαcosα=t2-1=sin2α;2、若sinα-cosα=t,(且t2≤2),则2sinαcosα=1-t2=sin2α.八、见“tanα+tanβ与tanαtanβ”问题,启用变形公式:tanα+tanβ=tan(α+β)(1-t anαtanβ).思考:tanα-tanβ=???九、见三角函数“对称”问题,启用图象特征代数关系:(A≠0)1、函数y=Asin(wx+φ)和函数y=Acos(wx+φ)的图象,关于过最值点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分别成轴对称;2、函数y=Asin(wx+φ)和函数y=Ac os(wx+φ)的图象,关于其中间零点分别成中心对称;3、同样,利用图象也可以得到函数y=Atan(wx+φ)和函数y=Acot(wx+φ)的对称性质。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册说课稿
《算法的概念》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周TT,来自YYYYY学。
我说课的题目是《算法的概念》,内容选自于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两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五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发展很快的社会,算法进入高中数学正是反映了时代的需要,它是当今社会必备的基础知识,算法的学习是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前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它可以让学生们知道如何利用现代技术解决问题。
又由于算法的具体实现上可以和信息技术相结合。
因此,算法的学习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初步理解算法的定义,体会算法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具体问题的算法;理解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2.能力目标:让学生感悟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具体到抽象,再有抽象到具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分析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论证、逻辑思维能力。
四、学情分析算法这部分的使用性很强,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虽然是新引入的章节,但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分析1.创设情景:我首先向学生们展示章头图,介绍图中的后景是取自宋朝数学家朱世杰的数学作品《四元玉鉴》,告诉学生们章头图正是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与现代计算机科学的联系,它们的基础都是“算法”。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说课稿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说课稿全套总览本套说课稿涵盖了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的全部内容。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必修三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 掌握必修三中的基本概念和定理,如概率、向量等。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和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本套说课稿按照教材顺序进行编排,并结合了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示范演示。
以下是每个单元的简要介绍:1. 单元一:概率基础- 学生将研究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学生将掌握概率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 示例案例:投掷骰子的概率计算。
2. 单元二:统计与概率- 学生将研究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学生将了解概率与统计的关系和应用。
- 示例案例:统计调查与数据分析。
3. 单元三:向量与坐标- 学生将研究向量的定义和运算法则。
- 学生将掌握向量的坐标表示和几何意义。
- 示例案例:平面向量的运算和应用。
4. 单元四:立体几何- 学生将研究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 学生将了解立体几何的常见图形和关系。
- 示例案例:立体几何的模型构建和计算。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套说课稿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示例案例和练题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研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培养情况,本套说课稿提供了相关的教学评价方法:- 课堂小测验和作业的评价。
- 课堂互动和讨论的评价。
- 实际问题求解能力的评价。
以上简要介绍了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说课稿全套的内容。
希望该套说课稿能够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高三秋季第4讲.三角函数的定义与公式应用.尖子班
一、弧度制与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角的概念: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所成的图形.按其旋转方向分为:正角,零角,负角.2.任一已知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l r α=;180πrad ︒=,1801rad 57.30π︒⎛⎫=≈︒ ⎪⎝⎭;3.三角函数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 x y ,为α终边上原点外的任意一点,22r x y =+,α的正弦:sin y r α=;余弦:cos x r α=;正切:tan yxα=; 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1x x +=,sin tan cos xx x=.二、诱导公式角π2k α⋅±()k ∈Z 与α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k 的奇偶,函数名互变) 三、三角恒等变换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正弦公式:S :sin()sin cos cos sin S :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知识梳理知识结构图第4讲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公式应用余弦公式:()()+C :cos cos cos sin sin C :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 正切公式:tan tan T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αβ+++=-⋅,tan tan T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αβ---=+⋅.2.二倍角公式sin22sin cos ααα=;2222cos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 3.辅助角公式()22sin cos sin a x b x a b x ϕ+=+⋅+,其中tan b aϕ=.(2011北京理15)已知函数()π4cos sin 16f x x x ⎛⎫=+- ⎪⎝⎭.⑴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⑵求()f x 在区间ππ64⎡⎤-⎢⎥⎣⎦,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析】 ⑴()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⑵()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2和1-.1、若角2π3的终边上有一点()4,a -,则a 的值是( ) A .3 B .43 C .433D .3- 【解析】 B ; 2、(2013广东华师中山附中高三第五次月考理1)已知角α的终边在第二象限,则2α的终边所在的象限为( )A .第一或第二象限B .第一或第三象限C .第二或第四象限D .第一或第四象限【解析】 B3、 两个圆心角相同的扇形的面积之比为1:2,则两个扇形周长的比为( )A .1:2B .1:4C .1:2D .1:8【解析】 C 小题热身真题再现4、若tan 3α=,则22sin 2sin cos 3cos αααα-+=( )A .15B .35C .15-D .35-【解析】 B .5、 设3tan 3α=,则sin 2α的值为( )A .32-B .12-C .12D .32 【解析】D 6、23sin 702cos 10-︒=-︒( )A .12B .22C .2D .32【解析】 C ;7、(2012江西文)若sin cos 1sin cos 2αααα+=-,则tan2α=( )A .34-B .34C .43-D .43【解析】 B8、(2012山东理)若ππ42θ⎡⎤∈⎢⎥⎣⎦,,37sin 28θ=,则sin θ=( )A .35B .45C .74D .34【解析】 D9、若4cos 5α=-,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1tan21tan 2αα+=-( ) A .12- B .12C .2D .2-【解析】 A ;10、 (2011北京西城二模文理6)函数sin()(0)y x ϕϕ=π+>的部分图象如右图所示,设P 是图象的最高点,A B ,是图象与x 轴的交点,则tan APB ∠=( )A .10B .8C .87D .47【解析】 ByxPO B A考点1:三角函数符号与象限角【例1】 ⑴若sin 0α<且tan 0α>,则α在第 象限.⑵若sin cos 0θθ<,则角θ在第 象限. ⑶已知sin cos 1θθ->,则角θ在第 象限.⑷若α为第二象限角且coscos22αα=-,则2α在第_______象限. 【解析】 ⑴三;⑵二或四;⑶二;⑷三;考点2:弧长与扇形面积【例2】 ⑴已知长为3,宽为1的长方形木块,在桌面上无滑动地翻滚,翻滚到第四次时被一个小木板档住,如图,使木板底面与桌面成30︒的角,则点A 走过的路程为_______,A 点走过的弧度所在的扇形的总面积为________.︒3A 3A 2A 1DC BA ⑵已知扇形AOB 的周长为l ,求其面积S 与半径r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S r ,并求出其最大值.⑶如图所示,某住宅小区的平面图呈圆心角为120︒的扇形AOB .小区的两个出入口设置在点A 及点C 处,且小区里有一条平行于BO 的小路CD .已知某人从C 沿CD 走到D 用了10分钟,从D 沿DA 走到A 用了6分钟,若此人步行的速度为每分钟50米,求该扇形的半径OA 的长(精确到1米).4.1任意角、弧度制与三角函数的概念经典精讲ODCBA【解析】 ⑴923π6+,7π4; ⑵()(),,22π12l l l S r r r r ⎛⎫⎛⎫=-∈ ⎪ ⎪ ⎪+⎝⎭⎝⎭,最大值为216l . ⑶445米考点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例3】 ⑴21tan sin tan x x x ⎛⎫+= ⎪⎝⎭ .⑵若1cos 5θ=,且θ是第四象限角,那么sin θ= ,tan θ= .⑶1tan 2α=,则sin cos αα= .⑷若cos 2sin 5αα+=-,则tan α= .【解析】 ⑴tan x ;⑵265-,26-;⑶25;⑷2.考点4:诱导公式【例4】 ⑴记cos(80)k -︒=,那么tan100︒=( )A .21k k -B .21k k --C .21k k -D .21k k--⑵已知cos31m ︒=,则sin239tan149︒⋅︒的值是( )A .21m m -B .21m - C .21m m- D .21m --⑶已知π1sin 64x ⎛⎫+= ⎪⎝⎭,则25πsin πsin 63x x ⎛⎫⎛⎫-+-= ⎪ ⎪⎝⎭⎝⎭_______.⑷已知α是第三象限角,()()()()()3πsin πcos 2πtan tan π2sin πf αααααα⎛⎫---+-- ⎪⎝⎭=--,化简4.2诱导公式()f α= ;若3π1cos 25α⎛⎫-= ⎪⎝⎭,则()f α的值为 .【解析】 ⑴B ;⑵B ; ⑶1916; ⑷cos α-,265·考点5:和差角公式【例5】 ⑴ 若4sin 5α=-,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πsin 4α⎛⎫+= ⎪⎝⎭( )A .7210-B .7210C .210-D .210 ⑵ tan 20tan 403tan 20tan 40︒+︒+︒︒的值是____________.⑶若π02α<<,π02β-<<,π1cos 43α⎛⎫+= ⎪⎝⎭,π3cos 423β⎛⎫-= ⎪⎝⎭,则cos 2βα⎛⎫+= ⎪⎝⎭ .⑷某同学在一次研究性学习中发现,以下五个式子的值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① 22sin 13cos 17sin13cos17︒+︒-︒︒ ② 22sin 15cos 15sin15cos15︒+︒-︒︒ ③ 22sin 18cos 12sin18cos12︒+︒-︒︒ ④ ()()22sin 18cos 48sin 18cos 48-︒+︒--︒︒ ⑤ ()()22sin 25cos 55sin 25cos55-︒+︒--︒︒试从上述五个式子中选择一个,求出这个常数;并根据计算结果,将该同学的发现推广三角恒等式: .【解析】 ⑴A ;⑵3; ⑶53⑷34()()22sin cos 30sin cos 30x x x x +︒--︒-34=4.3三角恒等变换考点6:倍角与半角公式 【例6】 ⑴已知角θ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横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2y x =上,则cos2θ= .⑵若3cos 25θ=,4sin 25θ=,则角θ的终边落在直线( )上.A .2470x y -=B .2470x y +=C .7240x y +=D .7240x y -= ⑶已知α为第三象限的角,π5sin 25α⎛⎫-=- ⎪⎝⎭,则πtan 24α⎛⎫+= ⎪⎝⎭.⑷已知π2cos 410x ⎛⎫-= ⎪⎝⎭,π3π24x ⎛⎫∈ ⎪⎝⎭,.则sin x =________,πtan 24x ⎛⎫+= ⎪⎝⎭__________.⑸设α为锐角,若4cos 65απ⎛⎫+= ⎪⎝⎭,则πsin 212α⎛⎫+ ⎪⎝⎭的值为 .【解析】 ⑴35-.⑵B ;⑶17-;⑷45,3117- ⑸ 17250一、选择题 1、 若sin20α>,且cos 0α<,则角α是( )A .第一象限角B .第二象限角C .第三象限角D .第四象限角【解析】 C ;2、(北京东城一模文)已知()2sin 4510α-︒=-,且090α︒<<︒,则cos α的值为( ) A .513 B .1213 C .35D .45【解析】 D课后习题3、 (2011浙江理6)若π02α<<,π02β-<<,π1cos 43α⎛⎫+= ⎪⎝⎭,πcos 42β⎛⎫-= ⎪⎝⎭,则cos 2βα⎛⎫+= ⎪⎝⎭( )AB. CD. 【解析】 C4、(2012上海文)若π2ππsinsin (i)777n n S =+++(n *∈N ),则在12100,,...,S S S 中,正数的个数是( )A .16B .72C .86D .100【解析】 C二、填空题5、 若216α=-︒,7πl =,则r =________(其中扇形的圆心角为α,弧长为l ,半径为r )【解析】 3566、 已知α为钝角,1sin 3α=,则tan α= .【解析】47、(2011年全国卷)已知π,π2α⎛⎫∈ ⎪⎝⎭,sin α=,则tan2α= .【解析】 43-.8、(2010全国I 卷)已知α为第三象限的角,3cos25α=-,则πtan 24α⎛⎫+= ⎪⎝⎭.【解析】 17-9、(2013广东汕头高三上期末文12)已知:πcos 6α⎛⎫-= ⎪⎝⎭2π5πsin cos 66a α⎛⎫⎛⎫--+ ⎪ ⎪⎝⎭⎝⎭的值为________.【解析】.三、解答题10、 (2010上海卷文理19)已知π02x <<,化简:()2πlg cos tan12sin lg lg1sin224xx x x x⎤⎛⎫⎛⎫⋅+-+--+⎪ ⎪⎥⎝⎭⎝⎭⎦.【解析】原式0=.11、(2013北京西城二模理15文1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中,角α的顶点是原点,始边与x轴正半轴重合,终边交单位圆于点A,且ππ62α⎛⎫∈ ⎪⎝⎭,.将角α的终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π3,交单位圆于点B.记()11A x y,,()22B x y,.⑴若113x=,求2x;⑵分别过A B,作x轴的垂线,垂足依次为C D,.记AOC△的面积为1S,BOD△的面积为2S.若122S S=,求角α的值.【解析】⑴2x=.⑵π4α=.。
高中数学必修三讲解
高中数学必修三讲解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数学必修三的内容,主要涵盖函数、数列、概率与统计等核心数学概念和原理。
教学任务是在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深化对函数思想、数列思想、概率与统计思想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基础的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所不同,个体差异较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同时,针对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及其应用;(2)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并能运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概率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概率分布,并能运用概率与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5)提高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数学软件、教具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创新意识;(4)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竞赛、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认识到数学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实用性;(3)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勇于探索的精神;(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数学高一人教B必修3讲义算法的概念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1.1 算法的概念1.通过回顾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了解算法的思想.(重点)2.了解算法的含义和特征.(重点)3.算法特征的使用,及算法的设计.(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算法的概念阅读教材P3~P4,完成下列问题.算法的概念由基本运算及规定的运算顺序所构成的完整的解题步骤,或者看成按照要求设计好的有限的确切的计算序列,并且这样的步骤或序列能够解决一类问题描述算法的方式可以用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加以叙述,也可以借助形式语言(算法语言)给出精确的说明,也可以用框图直观地显示算法的全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一个算法可解决某一类问题.()(2)算法的步骤是有限的,有些步骤可有可无.()(3)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解析】(1)√根据算法的概念可知.(2)×算法的步骤是有限的,也是明确的,不能可有可无.(3)√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可用“加减消元法”,也可用“代入消元法”.【答案】(1)√(2)×(3)√教材整理2算法的要求阅读教材P5“例2”以上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并且能重复使用.2.算法过程要能一步一步执行,每一步执行的操作,必须确切,不能含混不清,而且经过有限步后能得出结果.下列可以看成算法的是()A.学习数学时,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并记好笔记,课下先复习再做作业,之后做适当的练习题B.今天餐厅的饭真好吃C.这道数学题很难做D.方程2x2-x+1=0无实数根【解析】A是学习数学的一个步骤,所以是算法.【答案】 A[小组合作型]算法的概念(1)A.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B.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C.解方程2x2+x-1=0D.利用公式S=πr2计算半径为4的圆的面积,就是计算π×42(2)下列关于算法的说法:①求解某一类问题的算法是唯一的;②算法的每一步操作必须是明确的,不能有歧义或模糊;③算法执行后一定产生明确的结果.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0个【精彩点拨】判断对算法的阐述是否正确,应当以算法的概念为标准,衡量各种阐述是否符合算法特点.【尝试解答】(1)A,B,D都描述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看作算法,而C只描述了一个事实,没说明怎么解决问题,不是算法.(2)根据算法的特征可以知道,算法要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每一步操作都必须是明确而有效的,必须在有限步内得到明确的结果,所以②③正确.而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算法不一定是唯一的,故①错误.【答案】(1)C(2)B1.算法实际上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程序性方法,它通常解决某一个或一类问题,在用算法解决问题时,显然体现了特殊与一般的数学思想.2.算法的特点有:①有限性,②确定性,③顺序性和正确性,④不唯一性,⑤普遍性.解答有关算法的概念判断题应根据算法的这五大特点进行判断.[再练一题]1.下列叙述中,①植树需要运苗、挖坑、栽苗、浇水这些步骤;②按顺序进行下列运算:1+1=2,2+1=3,3+1=4,…,99+1=100;③从青岛乘动车到济南,再从济南乘飞机到南京观看全运会;④3x>x+1;⑤求所有能被3整除的正数,即3,6,9,12,….能称为算法的有________.(填序号)【解析】根据算法的含义和特征:①②③都是算法;④⑤不是算法.其中④,3x>x+1不是一个明确的步骤,不符合确定性;⑤的步骤是无穷的,与算法的有限性矛盾.【答案】①②③算法的设计(1)(2)设计一个算法,判断35是否为质数.【精彩点拨】(1)依次用2~6除7,如果它们中有一个能整除7,则7不是质数,否则7是质数;(2)根据(1)的方法进行判断.【尝试解答】(1)S1用2除7,得到余数1,所以2不能整除7.S2用3除7,得到余数1,所以3不能整除7.S3用4除7,得到余数3,所以4不能整除7.S4用5除7,得到余数2,所以5不能整除7.S5用6除7,得到余数1,所以6不能整除7.因此,7是质数.(2)S1用2除35,得到余数1,所以2不能整除35.S2用3除35,得到余数2,所以3不能整除35.S3用4除35,得到余数3,所以4不能整除35.S4用5除35,得到余数0,所以5能整除35.因此,35不是质数.设计一个具体问题的算法,通常按以下步骤:(1)认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此题的一般数学方法;(2)借助有关变量或参数对算法加以表述;(3)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划分为若干步骤;(4)用简练的语言将这个步骤表示出来.[再练一题]2.两个大人和两个小孩一起渡河,渡口只有一条小船,每次只能渡一个大人或两个小孩,他们四人都会划船,但都不会游泳.同学们现在想一想,他们怎样渡过河去?请写一写你的渡河方案.【导学号:00732000】【解】 因为一次只能渡过一个大人,而船还要回来渡其他 人,所以只能让两个小孩先过河,渡河的方法与步骤为:第一步,两个小孩子同船渡过河;第二步,一个小孩划船回来;第三步,一个大人独自划船渡过河;第四步,对岸的小孩划船回来;第五步,两个小孩再同船划船渡过河去;第六步,一个小孩划船回来;第七步,余下的一个大人独自划船渡过河;第八步,对岸的小孩划船回来;第九步,两个小孩再同船划船渡过河去.算法的应用设计算法,给定任一x 的值,求y 的值,其中y =⎩⎨⎧2x -1,x ≤0,x 2+1,x >0.【精彩点拨】 题目中的函数为分段函数,求函数值时,应对x 进行分类讨论.判断给定的x 的值与0的大小关系,再代入相应关系式求函数值.【尝试解答】 S1 输入x 的值.S2 判断x 是否大于零,若x >0,执行S3;否则,执行S4.S3 计算y =x 2+1的值,转去执行S5.S4 计算y =2x -1的值.S5 输出y 的值.分段函数求函数值的算法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进行设计,一定要对算法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考虑周全,满足与不满足都要有相应的步骤.[再练一题] 3.已知y =⎩⎨⎧ -x +1,x >0,0,x =0,x +1,x <0.写出给定变量x 的值,求函数值y 的算法.【解】算法如下:S1输入x的值.S2若x>0,则y=-x+1,然后执行S4;否则执行S3.S3若x=0,则y=0,然后执行S4;否则y=x+1.S4输出y的值.[探究共研型]算法的概念与特征探究1【提示】是.因为算法的步骤是明确的,有时可能需要大量重复的计算,但只要按部就班地去做,总能得到确定的结果.探究2算法的书写步数等同于算法的执行步数吗?【提示】不同.在算法构造中会出现步骤的重复使用,也就是说算法的执行步数大于等于算法的书写步数,很有可能书写的步数较少而要执行的步数很多,但不可以无限.另外,在算法中有些步骤也可能不被执行.探究3书写算法时,能使用“……”、“同理”、“类似地”等词语吗?【提示】不能.书写算法时,要注意算法的确定性,步骤要清晰、明确,“……”、“同理”、“类似地”等所代表的部分是无法执行的.探究4一个具体问题的算法唯一吗?【提示】一个具体问题的算法不唯一.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就有消元法、代入法两种.由于传统数学问题的解法不唯一,使得求解某一个问题的算法也不唯一.探究5描述算法的方式唯一吗?【提示】描述算法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例如,可以用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加以叙述,后面还会学习用程序设计语言给出精确的说明,或者用框图直观地显示算法的全貌.探究6写算法应该注意什么?【提示】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平时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离不开算法,算法的描述可以用自然语言,也可以用数学语言.写算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如:判断一个整数n (n >1)是否为质数;求任意一个方程的近似解;…),并且能够重复使用.2.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3.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如:让计算机计算1×2×3×4×5是可以做到的.再如:用自然语言描述求y =-x 2-2x +3的最大值的算法.一般同学们会这样写:S1 配方得y =-(x +1)2+4.S2 函数的最大值为4.实际上,作为一个具体问题来说,上述解法没有什么错误,但是我们要描述的是求这一类问题的算法,它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可以用来求这一类问题,则上述解法就欠妥了.应就y =ax 2+bx +c 作一般讨论.本题算法应该这样写:S1 给a ,b ,c 赋值.S2 判断a ≥0是否成立,若成立,则输出“函数无最大值”,结束算法;否则执行S3.S3 计算4ac -b 24a,并将结果赋给max. S4 输出max ,结束算法.(算法执行过程中,依次给a ,b ,c 取值-1、-2、3)已知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a ,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设计一个算法解决这个问题.【精彩点拨】 对于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求面积的题目.同学们已经很熟悉,回顾其中的解题过程不难得到这个问题的算法步骤.【尝试解答】 算法步骤如下:S1,输入a 的值.S2,计算l =a 3的值.S3,计算S =34×l 2的值.S4,输出S 的值.1.写一个算法应遵循由粗到细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先确定大的框架,再根据情况具体化,这是设计算法时普遍采用的方法.2.给出一个问题,设计算法时要注意:(1)认真分析问题,联系解决此问题的一般数学方法;(2)综合考虑此类问题中可能涉及的各种情况;(3)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划分为若干个步骤.[再练一题]4.下面给出了一个问题的算法:S1,输入x .S2,若x ≥4,则执行S3,否则执行S4.S3,输出2x -1.S4,输出x 2-2x +3.这个算法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 这个算法先是输入一个变量x ,当x ≥4时输出2x -1,当x <4时输出x 2-2x +3,不难发现这个算法解决的问题是求分段函数f (x )=⎩⎨⎧2x -1,x ≥4,x 2-2x +3,x <4的函数值.1.算法的每一步都应该是确定的、能有效执行的,并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这里指算法的( )A .有穷性B.确定性 C .逻辑性 D .不唯一性【解析】 算法的过程和每一步的结果都是确定的,即确定性.【答案】 B2.结合下面的算法:S1 输入x .S2 判断x 是否小于0.若是,则输出x +2,否则执行第三步.S3输出x-1.当输入的x的值为-1,0,1时,输出的结果分别为()A.-1,0,1B.-1,1,0C.1,-1,0D.0,-1,1【解析】根据x值与0的关系,选择执行不同的步骤.当x=-1时,输出x+2,即输出1;当x=0时,输出x-1,即输出-1;当x=1时,输出x-1,即输出0.【答案】 C3.输入一个x值,利用y=|x+1|求函数值的算法如下,请将所缺部分补充完整:S1输入x;S2________;S3计算y=-x-1;S4输出y.【导学号:00732001】【解析】含绝对值的函数的函数值的算法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本题中当x≥-1时y=x+1;当x<-1时y=-x-1,由此可完善算法.【答案】当x≥-1时,计算y=x+1,否则执行S34.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写出求对角线长l的算法如下:S1输入长、宽、高即a,b,c的值.S2计算l=a2+b2+c2的值.S3________.将算法补充完整,横线处应填________.【解析】算法要有输出,故第三步应为输出结果l的值.【答案】输出对角线长l的值5.设计一个算法,求表面积为16π的球的体积.【解】法一:S1取S=16π.S2计算R=S4π(由于S=4πR2).S3计算V=43πR3.S4输出运算结果.法二:S1取S=16π.S2计算V=43π⎝⎛⎭⎪⎫S4π3.S3输出运算结果.。
人教版数学高一人教B必修3讲义第3章末分层突破_2
章末分层突破[自我校对]①P(A)+P(B)②P(A)+P(B)=1③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随机事件的概率1.(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简称必然事件.(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简称不可能事件.(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与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简称确定事件.(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简称随机事件.(5)事件的表示方法: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2.对于概率的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1)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2)只有当频率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时,这个常数才叫做事件A的概率.(3)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4)概率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5)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故0≤P(A)≤1.对一批U盘进行抽检,结果如下表:抽出件数a 50100200300400500次品件数b 345589次品频率b a(1)(2)从这批U盘中任抽一个是次品的概率约是多少?(3)为保证买到次品的顾客能够及时更换,要销售2 000个U盘,至少需进货多少个U盘?【精彩点拨】结合频率的定义进行计算填表,并用频率估计概率.【规范解答】(1)表中次品频率从左到右依次为0.06,0.04,0.025, 0.017,0.02,0.018.(2)当抽取件数a越来越大时,出现次品的频率在0.02附近摆动,所以从这批U盘中任抽一个是次品的概率约是0.02.(3)设需要进货x个U盘,为保证其中有2 000个正品U盘,则x(1-0.02)≥2 000,因为x是正整数,所以x≥2 041,即至少需进货2 041个U盘.[再练一题]1.某射击运动员为备战奥运会,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射击训练,结果如下:射击次数n 102050100200500击中靶心次数m 8194492178455(1)(2)假设该射击运动员射击了300次,则击中靶心的次数大约是多少?(3)假如该射击运动员射击了300次,前270次都击中靶心,那么后30次一定都击不中靶心吗?(4)假如该射击运动员射击了10次,前9次中有8次击中靶心,那么第10次一定击中靶心吗?【解】(1)由题意,击中靶心的频率分别为0.8,0.95,0.88,0.92,0.89,0.91,当射击次数越来越大时,击中靶心的频率在0.9附近摆动,故概率约为0.9.(2)击中靶心的次数大约为300×0.9=270(次).(3)由概率的意义,可知概率是个常数,不因试验次数的变化而变化.后30次中,每次击中靶心的概率仍是0.9,所以不一定击中靶心.(4)不一定.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1.(1)互斥事件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对立事件除要求这两个事件不同时发生外,还要求二者必须有一个发生.因此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但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况.(2)利用集合的观点来看,如果事件A∩B=∅,则两事件是互斥的,此时A∪B 的概率就可用加法公式来求,即为P(A∪B)=P(A)+P(B);如果事件A∩B≠∅,则可考虑利用古典概型的定义来解决,不能直接利用概率加法公式.(3)利用集合的观点来看,如果事件A∩B=∅,A∪B=U,则两事件是对立的,此时A∪B就是必然事件,可由P(A∪B)=P(A)+P(B)=1来求解P(A)或P(B).2.互斥事件概率的求法(1)若A1,A2,…,A n两两互斥,则P(A1∪A2∪…∪A n)=P(A1)+P(A2)+…+P(A n).(2)利用这一公式求概率的步骤:①要确定这些事件彼此互斥;②这些事件中有一个发生;③先求出这些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再求和.值得注意的是:①、②两点是公式的使用条件,不符合这两点,是不能运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的.3.对立事件概率的求法P(Ω)=P(A∪A)=P(A)+P(A)=1,由公式可得P(A)=1-P(A)(这里A是A的对立事件,Ω为必然事件).4.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是解决概率问题的重要公式,它能把复杂的概率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概率或转化为其对立事件的概率求解.甲、乙两人参加普法知识竞赛,共有5个不同的题目.其中,选择题3个,判断题2个,甲、乙两人各抽一题.(1)甲、乙两人中有一个抽到选择题,另一个抽到判断题的概率是多少?(2)甲、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抽到选择题的概率是多少?【精彩点拨】用列举法把所有可能的情况列举出来,或考虑互斥及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规范解答】把3个选择题记为x1,x2,x3,2个判断题记为p1,p2.总的事件数为20.“甲抽到选择题,乙抽到判断题”的情况有:(x1,p1),(x1,p2),(x2,p1),(x2,p2),(x3,p1),(x3,p2),共6种;“甲抽到判断题,乙抽到选择题”的情况有:(p1,x1),(p1,x2),(p1,x3),(p2,x1),(p2,x2),(p2,x3),共6种;“甲、乙都抽到选择题”的情况有:(x1,x2),(x1,x3),(x2,x1),(x2,x3),(x3,x1),(x3,x2),共6种;“甲、乙都抽到判断题”的情况有:(p1,p2),(p2,p1),共2种.(1)“甲抽到选择题,乙抽到判断题”的概率为620=310,“甲抽到判断题,乙抽到选择题”的概率为620=310,故“甲、乙两人中有一个抽到选择题,另一个抽到判断题”的概率为310+310=35.(2)“甲、乙两人都抽到判断题”的概率为220=110,故“甲、乙两人至少有一人抽到选择题”的概率为1-110=910.[再练一题]2.某服务电话,打进的电话响第1声时被接的概率是0.1;响第2声时被接的概率是0.2;响第3声时被接的概率是0.3;响第4声时被接的概率是0.35.(1)打进的电话在响5声之前被接的概率是多少? (2)打进的电话响4声而不被接的概率是多少?【解】 (1)设事件“电话响第k 声时被接”为Ak (k ∈N ),那么事件A k 彼此互斥,设“打进的电话在响5声之前被接”为事件A ,根据互斥事件概率加法公式,得P (A )=P (A 1∪A 2∪A 3∪A 4)=P (A 1)+P (A 2)+P (A 3)+P (A 4)=0.1+0.2+0.3+0.35=0.95.(2)事件“打进的电话响4声而不被接”是事件A “打进的电话在响5声之前被接”的对立事件,记为A .根据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得P (A )=1-P (A )=1-0.95=0.05.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在高考题中,经常出现此种概率模型的题目.解题时要紧紧抓住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即有限性和等可能性.在应用公式P (A )=mn 时,关键是正确理解基本事件与事件A 的关系,求出n ,m .但列举时必须按某一顺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几何概型同古典概型一样,是概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试验概型之一,在高考命题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要理解并掌握几何概型试验的两个基本特征,即:每次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无限性和每个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由于其结果的无限性,概率就不能应用P (A )=mn 求解,而需转化为几何度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的比值求解,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甲、乙两艘货轮都要在某个泊位停靠6小时,假定它们在一昼夜的时间段中随机到达,试求两船中有一艘在停泊位时,另一艘船必须等待的概率.【精彩点拨】 甲、乙两艘货轮停靠泊位的时间是6小时,当两船到达泊位的时间差不超过6小时时,两船中一艘停靠,另一艘必须等待.【规范解答】 设甲、乙两船到达泊位的时刻分别为x 、y .则⎩⎨⎧0≤x ≤24,0≤y ≤24,|x -y |≤6.作出如图所示的区域.本题中,区域D 的面积S 1=242,区域d 的面积S 2=242-182. ∴P =d 的面积D 的面积=242-182242=716.即两船中有一艘在停泊位时另一船必须等待的概率为716. [再练一题]3.从{1,2,3,4,5}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a ,从{1,2,3}中随机选取一个数为b ,则b >a 的概率是( )A.45B.35C.25D.15【解析】 ∵当b =1时,没有满足条件的a 值; 当b =2时,a =1;当b =3时,a 可以是1,可以是2,∴共3种情况.而从{1,2,3,4,5}中随机取一个数a ,再从{1,2,3}中随机取一个数b ,共有3×5=15种不同取法,∴b>a的概率为315=15.【答案】 D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此类题很好地结合了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也十分广泛,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在解决综合问题时,要求同学们对图表进行观察、分析、提炼,挖掘出图表所给予的有用信息,排除有关数据的干扰,进而抓住问题的实质,达到求解的目的.随机抽取某中学甲、乙两班各10名同学,测量他们的身高(单位:cm),获得身高数据的茎叶图如图3-1所示.图3-1(1)直接根据茎叶图判断哪个班的平均身高较高;(2)计算甲班的样本方差;(3)现从乙班这10名同学中随机抽取两名身高不低于173 cm的同学,求身高为176 cm的同学被抽中的概率.【导学号:00732104】【精彩点拨】(1)根据“叶”上的数据的集中情况作出判断;(2)代入方差的计算公式求解;(3)列出基本事件和所求事件,用古典概型概率公式求解.【规范解答】(1)由茎叶图可知:甲班身高集中于160 cm~179 cm之间,而乙班身高集中于170 cm~179 cm之间.因此乙班平均身高高于甲班;(2)x=158+162+163+168+168+170+171+179+179+18210=170(cm).甲班的样本方差s2=110[(158-170)2+(162-170)2+(163-170)2+(168-170)2+(168-170)2+(170-170)2+(171-170)2+(179-170)2+(179-170)2+(182-170)2]=57.2(cm2).(3)设“身高为176 cm的同学被抽中”为事件A,从乙班10名同学中抽取两名身高不低于173 cm的同学有:(181,173),(181,176),(181,178),(181,179),(179,173),(179,176),(179,178),(178,173),(178,176),(176,173)共10个基本事件,而事件A含有4个基本事件:(181,176),(179,176),(178,176),(176,173),∴P(A)=410=25.[再练一题]4.某班同学利用国庆节进行社会实践,对[25,55]岁的人群随机抽取n人进行了一次生活习惯是否符合低碳观念的调查,若生活习惯符合低碳观念的称为“低碳族”,否则称为“非低碳族”,得到如下统计表和各年龄段人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组数分组低碳族的人数占本组的频率第一组[25,30)1200.6第二组[30,35)195p第三组[35,40)1000.5第四组[40,45) a 0.4第五组[45,50)300.3第六组[50,55]150.3图3-2(1)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并求n,a,p的值;(2)从年龄段在[40,50)的“低碳族”中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6人参加户外低碳体验活动,其中选取2人作为领队,求选取的2名领队中恰有1人年龄在[40,45)岁的概率.【解】(1)第二组的频率为1-(0.04+0.04+0.03+0.02+0.01)×5=0.3,所以高为0.35=0.06.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第一组的人数为1200.6=200,频率为0.04×5=0.2, 所以n =2000.2=1 000.由题可知,第二组的频率为0.3,所以第二组的人数为1 000×0.3=300,所以p =195300=0.65.第四组的频率为0.03×5=0.15,所以第四组的人数为1 000×0.15=150,所以a =150×0.4=60.(2)因为[40,45)岁年龄段的“低碳族”与[45,50)岁年龄段的“低碳族”的比值为60∶30=2∶1,所以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6人,[40,45)岁中有4人,[45,50)岁中有2人. 设[40,45)岁中的4人为a ,b ,c ,d ,[45,50)岁中的2人为m ,n ,则选取2人作为领队的选法有(a ,b ),(a ,c ),(a ,d ),(a ,m ),(a ,n ),(b ,c ),(b ,d ),(b ,m ),(b ,n ),(c ,d ),(c ,m ),(c ,n ),(d ,m ),(d ,n ),(m ,n ),共15种;其中恰有1人年龄在[40,45)岁的有(a ,m ),(a ,n ),(b ,m ),(b ,n ),(c ,m ),(c ,n ),(d ,m ),(d ,n ),共8种.所以选取的2名领队中恰有1人年龄在[40,45)岁的概率为815.数形结合思想.在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的个数较多且不易列举时,借助于图形会比较直观计数.在几何概型中,把基本事件转化到与长度、面积、体积有关的图形中,结合图形求长度、面积、体积的比.设点(p ,q )在|p |≤3,|q |≤3中按均匀分布出现,试求方程x 2+2px -q 2+1=0的两根都是实数的概率.【精彩点拨】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为正方形的面积,方程有两个实根构成的区域为圆的外部.【规范解答】基本事件总体的区域D的度量为正方形面积,即D的度量为S正方形=62=36,由方程x2+2px-q2+1=0的两根都是实数,得Δ=(2p)2-4(-q2+1)≥0,∴p2+q2≥1.∴当点(p,q)落在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时,方程的两根均为实数,由图可知,构成的区域d的度量为S正方形-S圆=36-π,∴原方程的两根都是实数的概率为P=36-π36.[再练一题]5.三个人玩传球游戏,每个人都等可能地传给另两人(不自传),若从A发球算起,经4次传球又回到A手中的概率是多少?【解】记三人为A、B、C,则4次传球的所有可能可用树状图方式列出,如下图:每一个分支为一种传球方案,则基本事件的总数为16,而又回到A手中的事件个数为6个,根据古典概型概率公式得P=616=38.1.如果3个正整数可作为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边长,则称这3个数为一组勾股数,从1,2,3,4,5中任取3个不同的数,则这3个数构成一组勾股数的概率为()A.310 B.15 C.110 D.120【解析】从1,2,3,4,5中任取3个不同的数共有如下10个不同的结果:(1,2,3),(1,2,4),(1,2,5),(1,3,4),(1,3,5),(1,4,5),(2,3,4),(2,3,5),(2,4,5),(3,4,5),其中勾股数只有(3,4,5),所以概率为110.故选C.【答案】 C2.在区间[0,2]上随机地取一个数x,则事件“-1≤log12⎝⎛⎭⎪⎫x+12≤1”发生的概率为()【导学号:00732105】A.34 B.23 C.13 D.14【解析】不等式-1≤log12⎝⎛⎭⎪⎫x+12≤1可化为log122≤log12⎝⎛⎭⎪⎫x+12≤log1212,即12≤x+12≤2,解得0≤x≤32,故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32-02-0=34.【答案】 A3.某公司的班车在7:30,8:00,8:30发车,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A.13 B.12 C.23 D.34【解析】如图,7:50至8:30之间的时间长度为40分钟,而小明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是指小明在7:50至8:00之间或8:2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此两种情况下的时间长度之和为20分钟,由几何概型概率公式知所求概率为P=2040=12.故选B.【答案】 B4.如图3-3,矩形ABCD中,点A在x轴上,点B的坐标为(1,0),且点C与点D在函数f(x)=⎩⎪⎨⎪⎧x+1,x≥0,-12x+1,x<0的图象上.若在矩形ABCD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等于()图3-3A.16 B.14 C.38 D.12【解析】因为f(x)=⎩⎪⎨⎪⎧x+1,x≥0,-12x+1,x<0,B点坐标为(1,0),所以C点坐标为(1,2),D点坐标为(-2,2),A点坐标为(-2,0),故矩形ABCD的面积为2×3=6,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2×3×1=32,故P=326=14.【答案】 B5.从区间[0,1]随机抽取2n个数x1,x2,…,x n,y1,y2,…,y n,构成n个数对(x1,y1),(x2,y2),…,(x n,y n),其中两数的平方和小于1的数对共有m个,则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得到的圆周率π的近似值为()A.4nm B.2nm C.4mn D.2mn【解析】因为x1,x2,…,x n,y1,y2,…,y n都在区间[0,1]内随机抽取,所以构成的n个数对(x1,y1),(x2,y2),…,(x n,y n)都在正方形OABC内(包括边界),如图所示.若两数的平方和小于1,则对应的数对在扇形OAC 内(不包括扇形圆弧上的点所对应的数对),故在扇形OAC 内的数对有m 个.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可得S 扇形S 正方形=m n ,即π4=m n ,所以π=4m n .【答案】 C6.某校早上8:00开始上课,假设该校学生小张与小王在早上7:30~7:50之间到校,且每人在该时间段的任何时刻到校是等可能的,则小张比小王至少早5分钟到校的概率为________.(用数字作答)【解析】 设小王到校时间为x ,小张到校时间为y ,则小张比小王至少早到5分钟时满足x -y ≥5.如图,原点O 表示7:3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小王和小张到校的时间构成的平面区域(图中正方形区域),该正方形区域的面积为400,小张比小王至少早到5分钟对应的图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2×15×15=2252,故所求概率P =2252400=932.【答案】 9327.某商场举行有奖促销活动,顾客购买一定金额的商品后即可抽奖.抽奖方法是:从装有2个红球A 1,A 2和1个白球B 的甲箱与装有2个红球a 1,a 2和2个白球b 1,b 2的乙箱中,各随机摸出1个球.若摸出的2个球都是红球则中奖,否则不中奖.(1)用球的标号列出所有可能的摸出结果;(2)有人认为:两个箱子中的红球比白球多,所以中奖的概率大于不中奖的概率.你认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导学号:00732106】【解】(1)所有可能的摸出结果是{A1,a1},{A1,a2},{A1,b1},{A1,b2},{A2,a1},{A2,a2},{A2,b1},{A2,b2},{B,a1},{B,a2},{B,b1},{B,b2}.(2)不正确.理由如下:由(1)知,所有可能的摸出结果共12种,其中摸出的2个球都是红球的结果为{A1,a1},{A1,a2},{A2,a1},{A2,a2},共4种,所以中奖的概率为412=13,不中奖的概率为1-13=23>13,故这种说法不正确.8.A,B,C三个班共有100名学生,为调查他们的体育锻炼情况,通过分层抽样获得了部分学生一周的锻炼时间,数据如下表(单位:小时):【导学号:00732107】(2)从A班和C班抽出的学生中,各随机选取一人,A班选出的人记为甲,C班选出的人记为乙,假设所有学生的锻炼时间相互独立,求该周甲的锻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长的概率;(3)再从A,B,C三个班中各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他们该周的锻炼时间分别是7,9,8.25(单位:小时).这3个新数据与表格中的数据构成的新样本的平均数记为μ1,表格中数据的平均数记为μ0,试判断μ0和μ1的大小.(结论不要求证明) 【解】(1)由题意知,抽出的20名学生中,来自C班的学生有8名.根据分层抽样的方法,估计C班的学生人数为100×820=40.(2)设事件A i为“甲是现有样本中A班的第i个人”,i=1,2, (5)事件C j为“乙是现有样本中C班的第j个人”,j=1,2, (8)由题意可知,P(A i)=15,i=1,2, (5)P(C j)=18,j=1,2, (8)P(A i C j)=P(A i)P(C j)=15×18=140,i=1,2,...,5,j=1,2, (8)设事件E为“该周甲的锻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长”.由题意知,E=A1C1∪A1C2∪A2C1∪A2C2∪A2C3∪A3C1∪A3C2∪A3C3∪A4C1∪A4C2∪A4C3∪A5C1∪A5C2∪A5C3∪A5C4.因此P(E)=P(A1C1)+P(A1C2)+P(A2C1)+P(A2C2)+P(A2C3)+P(A3C1)+P(A3C2)+P(A3C3)+P(A4C1)+P(A4C2)+P(A4C3)+P(A5C1)+P(A5C2)+P(A5C3)+P(A5C4)=15×140=3 8.(3)μ1<μ0.。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全册教案,推荐文档
教育精品资料按住Ctrl 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教学视频全册播放1.1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 课时)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一、序言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二、实例分析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例2:给出求1+2+3+4+5 的一个算法.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第一步:计算1+2,得到3;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 与3 相加,得到6;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 与4 相加,得到10;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 与5 相加,得到15.n(n + 1)算法2 可以运用公式1+2+3+…+ n = 直接计算2第一步:取n =5;n(n + 1)第二步:计算;2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说明算法不唯一)例3:(课本第2 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第一步:根据题意,选择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第二步:根据条件列出关于a ,b ,r 或D ,E ,F 的方程组;第三步:解出a ,b ,r 或D ,E ,F ,代入标准方程或一般方程.+ 步骤称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算法三、算法的概念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对算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或可计算的步骤,通过实施这些步骤来解决问题,通常把这些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例 6:(课本第 4 页例 2)练习 2:设计一个计算 1+2+…+100 的值的算法.解:算法 1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第一步:计算 1+2,得到 3;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 3 与 3 相加,得到 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 6 与 4 相加,得到 10;……第九十九步:将第九十八步中的运算结果 4950 与 100 相加,得到 5050.n (n 1)算法 2 可以运用公式 1+2+3+…+ n = 第一步:取 n =100; 2n (n + 1)第二步:计算;2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直接计算 练习 3:(课本第 5 页练习 1)任意给定一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求以这个数为半径的圆的面积.解:第一步:输入任意正实数 r ;第二步:计算 S =r 2 ;第三步:输出圆的面积 S .五、课堂小结1. 算法的特性:①有穷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它应在有限步操作之后停止,而不能是无限的.②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 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③可行性:算法中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须是可执行的,也就是说算法中的每一步都能通过手工和机器在有限时间内完成.④输入:一个算法中有零个或多个输入..⑤输出:一个算法中有一个或多个输出.2. 描述算法的一般步骤:①输入数据.(若数据已知时,应用赋值;若数据为任意未知时,应用输入) ②数据处理. ③输出结果.1.1.2 程序框图(第 2 课时)二、程序框图的有关概念1. 两道回顾练习的算法用程序框图来表达,引入程序框图概念.2. 程序框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3. 构成程序框图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课本第 6 页)4. 规范程序框图的表示: ①使用标准的框图符号.②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流程线要规范. ③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框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 另一种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⑤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 例 1:(课本第 9 页例 3)练习 1:交换两个变量 A 和 B 解:算法如下:程序框图:第一步:输入 A ,B 的值. 第二步:把 A 的值赋给 x. 第三步:把 B 的值赋给 A. 第四步:把 x 的值赋给 B. 第五步:输出 A ,B 的值.根据条件判断,决定不同流向.例2:(课本第10 页例4)练习2:有三个整数a ,b ,c ,由键盘输入,输出其中最大的数.解:算法1第一步:输入a ,b ,c ;第二步:若a >b ,且a >c ;则输出a ;否则,执行第三步;第三步:若b >c ,则输出b ;否则,输出c .算法2第一步:输入a ,b ,c ;第二步:若a >b ,则t =a ;否则,t =b ;第三步:若t >c ,则输出t ;否则,输出c .练习3:已知f (x) =x 2 - 2x - 3 ,求f (3) +f (-5) 的值.设计出解决该问题的一个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解:算法如下:第一步:x = 3 ;第二步:y1=x 2 - 2x - 3 ;第三步:x =-5 ;第四步:y2=x 2 - 2x - 3 ;第五步:y =y1+y2;第六步:输出y .练习4:设计一个求任意数的绝对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解:第一步:输入任意实数x ;第二步:若x ≥ 0 ,则y =x ;否则y =-x ;第三步:输出y .练习5:(课本第18 页例6)设计一个算法,使得任意输入的3 个整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输出,并画出程序框图.练习6:五、课堂小结1.画程序框图的步骤:首先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一个算法,再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程序框图;2.理解条件结构的逻辑以及框图的规范画法,条件结构主要用在判断、分类或分情况的问题解决中.1.1.2 程序框图(第3 课时)一、回顾练习引例:设计一个计算1+2+…+100 的值的算法.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第一步:计算1+2,得到3;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 与3 相加,得到6;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 与4 相加,得到10;……第九十九步:将第九十八步中的运算结果4950 与100 相加,得到5050.简化描述:进一步简化:第一步:sum=0;第一步:sum=0,i=1;第二步:sum=sum+1;第二步:依次i 从1 到100,反复做sum=sum+i;第三步:sum=sum+2;第三步:输出sum.第四步:sum=sum+3;……第一百步:sum=sum+99; 第一百零一步:sum=sum+100 第一百零二步:输出 sum. 根据算法画出程序框图,引入循环结构.二、循环结构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也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种结构称为循环结构.循环体: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称为循环体.计数变量:在循环结构中,通常都有一个起到循环计数作用的变量,这个变量的取值一般都含在执行或终止循环体的条件中.当型循环:在每次执行循环体前对控制循环条件进行判断,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不满足则停止.直到循环:在执行了一次循环体之后,对控制循环体进行判断,当条件不满足时执行循环体,满足则停止. 练习 1:画出引例直到型循环的程序框图.当型循环与直到循环的区别:①当型循环可以不执行循环体,直到循环至少执行一次循环体.②当型循环先判断后执行,直到型循环先执行后判断. ③对同一算法来说,当型循环和直到循环的条件互为反条件.练习 2:1.1.1 节例 1 的算法步骤的程序框图(如图)说明:①为了减少难点,省去 flag 标记;②解释赋值语句“ d = 2 ”与“ d = d + 1”,还有“ d <= n - 1;③简单分析.练习3:画出1⨯ 2 ⨯ 3 ⨯ ⨯100 的程序框图.小结:画循环结构程序框图前:①确定循环变量和初始条件;②确定算法中反复执行的部分,即循环体;③确定循环的转向位置;④确定循环的终止条件.三、条件结构与循环结构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条件结构通过判断分支,只是执行一次;循环结构通过条件判断可以反复执行.联系:循环结构是通过条件结构来实现.例1:(课本第10 页的《探究》)画出用二分法求方程x 2 - 2 = 0 的近似根(精确度为0.005)的程序框图,并指出哪些部分构成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练习4:设计算法,求使1 + 2 + 3 + +n > 2005 成立的最小自然数n 的值,画出程序框图.练习5:输入50 个学生的考试成绩,若60 分及以上的为及格,设计一个统计及格人数的程序框图.练习6:指出下列程序框图的运行结果五、课堂小结1.理解循环结构的逻辑,主要用在反复做某项工作的问题中;2.理解当型循环与直到循环的逻辑以及区别:①当型循环可以不执行循环体,直到循环至少执行一次循环体.②当型循环先判断后执行,直到型循环先执行后判断.③对同一算法来说,当型循环和直到循环的条件互为反条件.3.画循环结构程序框图前:①确定循环变量和初始条件;②确定算法中反复执行的部分,即循环体;③确定循环的转向位置;④确定循环的终止条件.4.条件结构与循环结构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条件结构通过判断分支,只是执行一次;循环结构通过条件判断可以反复执行.联系:循环结构是通过条件结构来实现.1.2.1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第1 课时)一、回顾知识顺序结构及其框图二、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 例 1:(课本第 21 页例 1)分析:首先画出解决该问题算法的程序框图,并解析 BASIC 语言中的数学运算符号表示.如: 2 ⨯ 3 写成 2*3, 53 写成 5^3, 5 ÷ 3写成 5/3,5 除以 3 的余数为“5 MOD 3”,5 除以 3 的商为“5\3”, 1. 输入语句的一般格式写成“SQR (2)”, x 写成“ABS ( x )”等等.说明:①输入语句的作用是实现算法的输入信息功能.②“提示内容”提示用户输入 什么样的信息,用双引号.③提示内容与变量之间用分号“;”隔开,若输入多个变量, 变量与变量之间用逗号“,”隔开,如“INPUT “a=,b=,c=”;a ,b ,c”.④变量是指程序在运行是其值是可以变化的量,如③中的 a ,b ,c 都是变量,通俗把一个变量比喻成一个盒子,盒子内可以存放数据,可随时更新盒子内的数据.⑤如③中当依次输入了1,2,3 程序在运行时把输入的值依次赋给 a ,b ,c ,即 a=1,b=2,c=3. 例如,输入一个学生数学、语文、英语三门课的成绩:INPUT “Maths ,Chines ,English ”;a ,b ,c 输入任意整数 n : INPUT “n=”;n2. 输出语句的一般格式说明:①输出语句的作用是实现算法的输出结果的功能,可以在计算机的屏幕上输出常量、变量的值和系统信息.②“提示内容”提示用户输出什么样的信息,用双引号.③ 提示内容与表达式之间用分号“;”隔开. ④要输出表达式中的字符,需要用双引号“”, 如:PRINT “提示内容:”;“a+2”,这时屏幕上将显示:提示内容:a+2. 例如,下面的语句可以输出斐波那契数列:PRINT“The Fibonacci Progression is:”;1 1 2 3 5 8 13 21 34 55“…”这时屏幕上将显示:The Fibonacci Progression is: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 例 2:(课本第 23 页例 2)分析:补充写出屏幕上显示的结果.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 INPUT “提示内容”;变量 23.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变量=表达式说明:①赋值语句的作用是将表达式所代表的值赋给变量.②赋值语句中的“=”叫做赋值号,它和数学中的等号不完全一样;赋值号的左右两边不能对换,赋值语句是将赋值号右边的表达式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如 a=b 表示用 b 的值代替变量 a 原先的值.③格式中右边“表达式”可以是一个数据、常量和算式,如果“表达式”是一个算式时,赋值语句的作用是先计算出“=”右边表达式的值,然后将该值赋给“=”左边的变量,如若 a=1,b=2,c=a+b 是指先计算 a+b 的值3 赋给c,而不是将 a+b 赋给c.例3:(课本第 25 页例3)分析:先画出程序框图,重点分析“A=A+15”.例4:(课本第 15 页例4)分析:先画出程序框图.4.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之间的区别(1)输入语句和赋值语句的区别:输入语句是外部直接给程序中变量赋值;赋值语句是程序内部运行时给变量赋值,先计算右边的表达式,得到的值赋给左边的变量.(2)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的区别:输入语句是外部直接给程序中变量赋值;输出语句是程序运行的结果输出到外部,先计算表达式,得到结果输出.三、课堂练习1.(课本第24 页练习1)(要求:先画出程序框图)2.(课本第24 页练习2)(要求:先画出程序框图)3.(课本第24 页练习3)4.(课本第24 页练习4)(要求:先画出程序框图)5.(课本第33 页习题1.2A 组第1 题)6.四、课堂小结1.理解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的一般格式,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及数学符号的表示和数学式子的表示;2.赋值语句与数学中等号的区别.3.编写一个程序的步骤:首先用自然语言描述问题的一个算法,然后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程序框图,最后把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4.输入语句和赋值语句的区别:输入语句是外部直接给程序中变量赋值;赋值语句是程序内部运行时给变量赋值,先计算右边的表达式,得到的值赋给左边的变量.5.输入语句和输出语句的区别:输入语句是外部直接给程序中变量赋值;输出语句是IF 条件 THEN语句 1 ELSE 语句 2 程序运行的结果输出到外部,先计算表达式,得到结果输出.1.2 基本算法语句(共 3 课时)(有条件在电脑室上)1.2.2 条件语句(第 2 课时)一、回顾知识1. 什么是条件结构?画出其程序框图.2. 练习:写出解不等式 ax > b (a ≠ 0) 的一个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二、条件语句1. 把回顾练习中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 INPUT “a=”;a INPUT “b=”;b IF a>0 THENPRINT “不等式的解为: x > ”;a/bELSEEND IF ENDPRINT “不等式的解为: x < ”;a/b2. 条件语句的一般格式 (1)IF —THEN —LESE 形式 END IF说明:①当计算机执行上述语句时,首先对 IF 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 就执行 THEN 后的语句,否则执行 ELSE 后的语句.②书写时一个条件语句中的 IF 与 END IF 要对齐.(2)IF —THEN 形式IF 条件 THEN语句END IF说明:当计算机执行上述语句时,首先对 IF 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 后的语句,否则直接结束该条件语句.三、知识应用练习1:已知函数f (x) = x 2 -x + 1(x ≥ 2 )编写一个程序,对每输入的一个x 值,都得到相应的函数值.x + 1 (x < 2 )例1:(课本第25 页例6)编写程序,输入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 +c = 0 的系数,输出它的实数根.分析:首先画出程序框图,再转化为程序语句;解释平方根与绝对值BASIC 语言的表示;注意两重条件的表示方法.例2:(课本第27 页例7)编写程序,使得任意输入的3 个整数按从大小的顺序输出.分析:首先画出程序框图,再转化为程序语句.四、课堂练习1.(课本第29 页练习1)2.(课本第29 页练习2)3.(课本第29 页练习3)(要求:先画出程序框图)4.(课本第29 页练习4)(要求:先画出程序框图)5. 6.五、课堂小结1.理解条件语句的两种表达形式以及何时用格式 1、何时用格式2.2.注意多个条件的语句表达方法:如(a+b>c) AND (b+c>a) AND (a+c>b).3.条件语句的嵌套,注意END IF 是和最接近的匹配,要一层套一层,不能交叉.3.编写一个程序的步骤:首先用自然语言描述问题的一个算法,然后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程序框图,最后把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六、作业1.(课本第23 页习题1.2A 组第3 题)2.(课本第24 页习题1.2B 组第2 题)3.某市电信部门规定:拨打市内电话时,如果通话时间不超过3 分钟,则收取通话费0.2 元;如果通话超过3 分钟,则超过部分以0.1 元/分钟收取通话费.问:设计一个计算通话费用的算法,并且画出程序框图以及编出程序.4. 编写一个程序,任意输入一个整数,判断它是否是 5 的倍数.5. 基本工资大于或等于 600 元,增加工资 10%;若小于 600 元大于等于 400 元,则增加工资 15%;若小于 400 元,则增加工资 20%. 请编一个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基本工资, 计算出增加后的工资.1.2 基本算法语句(共 3 课时)(有条件在电脑室上)1.2.3 循环语句(第 3 课时)【课程标准】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 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循环语句;2. 能运用循环语句表达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3.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算法思想.【教学重点】循环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和用法【教学难点】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当型循环和直到型循环的格式与逻辑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1. 什么是循环结构?画出其程序框图.2. 引例:(课本第 13 页例 6)设计一个计算 1+2+…+100 的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分析:由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引入循环语句.二、循环语句1. 当型(WHILE 型)语句的一般格式:说明:当计算机遇到 WHILE 语句时,先判断条件的真假,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WHILE 与 WEND 之间的循环体;然后再检查上述条件,如果条件仍符合,再次执行循环体,这个过程反复进行,直到某一次条件不符合为止.这时,计算机将不执行循环体,直接跳到 WEND 语句后,接着执行 WEND 之后的语句.测试型”循环.WHILE 条件循环体 WEND2. 直到型(UNTIL 型)语句的一般格式: DO循环体 LOOP UNTIL 条件说明:当计算机遇到 UNTIL 语句时,先执行 DO 和 LOOP UNTIL 之间的循环体,然后判断条件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执行循环体.这个过程反复执行,直到某一次符合条件为止,这时不再执行循环体,跳出循环体执行 LOOP UNTIL 后面的语句. 因此,直到型循环有时也称为“后测试型”循环. 3. 当型循环与直到型循环的区别:①当型循环先判断后执行,直到型循环先执行后判断. ②当型循环用 WHILE 语句,直到型循环用 UNTIL 语句. ③对同一算法来说,当型循环和直到循环的条件互为反条件.三、知识应用练习 1:编写程序,计算函数 f (x ) = x 2 - 3x + 5 当 x = 1,2,3, ,20 时的函数值. 例 1:设计一个算法,求1 + 1 + 1 + + 1 程序框图并编程.的和(其中 n 的值由键盘输入),画出 3 52n -1例 2:把课本第 7 页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练习 2:(课本第 32 页练习 1) 练习 3:(课本第 32 页练习 2)练习 4:某玩具厂 2004 年的生产总值为 200 万元,如果年生产增长率为 5%,试编一个程序,计算最早在哪一年生产总值超过 300 万元.练习 5:练习 6:算法初步复习课(1 课时)【教学目标】1.回顾算法的概念以及三种基本逻辑结构;2. 掌握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的应用;3. 掌握条件结构与循环结构互相嵌套的应用.【教学重点】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的应用【教学难点】条件结构与循环结构互相嵌套的应用【教学过程】一、算法的基本概念1.算法定义描述:在数学中,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2.算法的特性:①有穷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它应在有限步操作之后停止,而不能是无限的.②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③可行性:算法中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须是可执行的,也就是说算法中的每一步都能通过手工和机器在有限时间内完成.④输入:一个算法中有零个或多个输入..⑤输出:一个算法中有一个或多个输出.P3判定.例1: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 的整数n ,试设计一个程序或步骤对n 是否为质数做出解:算法如下:第一步:判断n 是否等于2. 若n = 2 ,则n 是质数;若n > 2 ,则执行第二步.第二步:依次从2~(n - 1)检验是不是n 的因数,即整除n 的数.若有这样的数,则n 不是质数;若没有这样的数,则n 是质数.二、三种基本逻辑结构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输入语句:INPUT “提示内容”;变量输出语句: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赋值语句:变量=表达式P 15 例4:交换两个变量A 和B 的值,并输出交换前后的值.解:算法如下:第一步:输入A,B 的值.第二步:把A 的值赋给x.第三步:把B 的值赋给A.第四步:把x 的值赋给B.第五步:输出A,B 的值.程序如下:INPUT “A=,B=”;A,Bx=AA=BB=xPRINT A,BEND2.条件结构根据条件判断,决定不同流向.(1)IF—THEN—LESE 形式(2)IF—THEN 形式P19例6:编写程序,使得任意输入的3 个整数按大到小的顺序输出.3.循环结构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1)当型(WHILE 型)循环:IF 条件THEN语句END IFIF 条件THEN语句 1LESE语句 2DO循环体LOOP UNTIL 条件(2) 直到型(UNTIL型)循环:P 9 例 5:设计一个计算 1+2+…+100三、基本方法1. 编写一个程序的三个步骤:第一步:算法分析:根据提供的问题,利用数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设计出解决问题的算法;第二步:画出程序框图:依据算法分析,画出对应的程序框图;第三步:写出程序:耕具程序框图中的算法步骤,逐步把算法用相应的程序语句表达出来.P 15 例 4:交换两个变量 A 和 B 的值,并输出交换前后的值.2. 何时应用条件结构?当问题设计到一些判断,进行分类或分情况,或者比较大小时,应用条件结构;分成三种类型以上(包括三种)时,由边界开始逐一分类,应用多重条件结构.注意条件的边界值.如:(题目条件有明显的提示)(1) 编写一个程序,任意输入一个整数,判断它是否是 5 的倍数.(2) 编写求一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的程序,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整数,输出该数的奇偶性.(3) 编写一个程序,输入两个整数 a,b ,判断 a 是否能被 b 整除.(4) 某市电信部门规定:拨打市内电话时,如果通话时间不超过 3 分钟,则收取通话费 0.2 元;如果通话 超过 3 分钟,则超过部分以 0.1 元/分钟收取通话费.问:设计一WHILE 条件循环体WENDs > 2005 否是s = i 2i = i + 1i ≠ 0否是p = p + 1ii = i - 1 个计算通话费用的算法,并且画出程序框图以及编出程序.(5) 基本工资大雨或等于 600 元,增加工资 10%;若小于 600 元大于等于 400 元,则增加工资 15%;若小于 400 元,则增加工资 20%. 请编一个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基本工资,计算出增加后的工资.(6) 闰年是指年份能被 4 整除但不能被 100 整除,或者能被 400 整除的年份.如:(题目隐藏着需要判断、分类或比较大小的过程等)(7)(课本第 11 页例 5)编写程序,输入一元二次方程 ax 2 + bx + c = 0 的系数,输出它的实数根.(8)(课本第 27 页例 7)编写程序,使得任意输入的 3 个整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输出.3. 何时应用循环结构?当反复执行某一步骤或过程时,应用循环结构.当型循环是先判断条件,条件满足十执行循环体,不满足退出循环;直到型循环是先执行循环体,再判断条件,不满足条件时执行循环体,满足时退出循环.当循环体涉及到条件是否有意义时,只能用当型循环 (如图 1);当条件用到循环体初始值时,只能用直到型循环(如图 2).应用循环结构前:①确定循环变量和初始条件;②确定算法中反复执行的部分,即循环体;③确定循环的终止条件.如:(题目条件有明显的提示)(1)设计一个计算1+2+…+100 的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2)设计一个算法,计算函数f (x) =x 2 - 3x + 5 当x = 1,2,3, ,20 时的函数值,并画出程序框图.(3)如果我国工农业产值每年以9%的增长率增长,问几年后我国产值翻一翻,试用程序框图描述其算法.(4)设计一个算法,输出1000 以内(包括1000)能被3 和5 整除的所有正整数,并画出算法的程序框图以及编程.(5)全班一共40 个学生,设计算法流程图,统计班上数学成绩优秀(100 ≥分数≥85)的学生人数,计算出全班同学的平均分.如:(题目隐藏着需要反复执行的过程等)(6)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 的整数n ,试设计一个程序或步骤对n 是否为质数做出判定. (7)画出用二分法求方程x 2 - 2 = 0 的近似根(精确度为0.005)的程序框图,并写出程序.四、几个难点1.条件结构中嵌套着条件结构(1)编写一个程序,对于函数f (x) =输入x 的值,输出相应的函数值. x (x < 1)2x - 1(1 ≤x < 10 )3x - 11 (x ≥ 10)(2)基本工资大于或等于600 元,增加工资10%;若小于600 元大于等于400 元,则增加工资15%;若小于400 元,则增加工资20%. 请编一个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基本工资,计算出增加后的工资.2.循环结构中嵌套着条件结构(1)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 的整数n ,试设计一个程序或步骤对n 是否为质数做出判定.(2)全班一共40 个学生,设计算法流程图,统计班上数学成绩优秀(100 ≥分数≥85)的学生人数,计算出全班同学的平均分.(3)画出用二分法求方程x 2 - 2 = 0 的近似根(精确度为0.005)的程序框图,并写出程序.3.条件结构中嵌套着循环结构(1)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 的整数n ,试设计一个程序或步骤对n 是否为质数做出判定.4.循环结构中嵌套着循环结构。
高中数学必修三讲义 第3章 3.3.1~3.3.2 几何概型
§3.3几何概型3.3.1几何概型3.3.2均匀随机数的产生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感受几何概型的概念,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2.会求一些简单的几何概型的概率.3.会用随机模拟的方法近似计算某事件的概率.知识点一几何概型的概念思考往一个方格中投一粒芝麻,芝麻可能落在方格中的任何一点上.这个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有限个,还是无限个?若没有人为因素,每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否相等?答案出现的结果是无限个;每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梳理(1)几何概型的定义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简称为几何概型.(2)几何概型的特点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知识点二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思考既然几何概型的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难以像古典概型那样计算概率,那么如何度量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与总的基本事件数之比?答案可以用事件A所占有的几何量与总的基本事件所占有的几何量之比来表示.梳理事件发生的概率与构成该事件的区域测度(如长度、面积、体积)成比例,故可用区域的测度代替基本事件数.P(A)=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知识点三均匀随机数1.均匀随机数的定义如果试验的结果是区间[a,b]内的任何一个实数,而且出现任何一个实数是等可能的,则称这些实数为均匀随机数.2.均匀随机数的特征(1)随机数是在一定范围内产生的.(2)在这个范围内的每一个数被取到的可能性相等.3.均匀随机数的产生(1)计算器产生区间[0,1]上的均匀随机数的函数是RAND.(2)Excel软件产生区间[0,1]上的均匀随机数的函数为“rand ( )”.(3)产生方法:①由几何概型产生;②由转盘产生;③由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1.在一个正方形区域内任取一点的概率是零.(√)2.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的概率与几何图形的形状有关.(×)3.随机模拟方法是以事件发生的频率估计概率.(√)类型一几何概型的识别例1下列关于几何概型的说法错误的是()A.几何概型是古典概型的一种,基本事件都要具有等可能性B.几何概型中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它的形状或位置无关C.几何概型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无限多个D.几何概型中每个结果的发生都具有等可能性考点几何概型定义题点几何概型的判断答案 A解析几何概型和古典概型是两种不同的概率模型,几何概型中的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古典概型中的基本事件有有限个.反思与感悟几何概型特点的理解(1)无限性:在每次随机试验中,不同的试验结果有无穷多个,即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等可能性:在每次随机试验中,每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即基本事件的发生是等可能的.跟踪训练1判断下列概率模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1)先后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求出现两个“4点”的概率;(2)如图所示,图中有一个转盘,甲、乙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B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求甲获胜的概率.考点古典、几何概型定义题点古典、几何概型的判断解(1)先后抛掷两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所有可能结果有6×6=36(种),且它们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因此属于古典概型.(2)游戏中指针指向B区域时有无限多个结果,且它们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而且不难发现“指针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可以用阴影部分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来衡量,即与区域面积有关,因此属于几何概型.类型二几何概型的计算命题角度1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例2取一根长为3 m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 m的概率为多少?考点几何概型计算公式题点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解如图,记“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 m”为事件A.把绳子三等分,于是当剪断位置处在中间一段时,事件A发生,因为中间一段的长度为1 m,所以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13.反思与感悟在求解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时,首先找到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D,这时区域D可能是一条线段或几条线段或曲线段,然后找到事件A发生对应的区域d,在找区域d 的过程中,确定边界点是问题的关键,但边界点是否取到却不影响事件A 的概率. 跟踪训练2 平面上画了一些彼此相距2a 的平行线,把一枚半径为r (r <a )的硬币任意掷在这个平面上,求硬币不与任何一条平行线相碰的概率. 考点 几何概型计算公式 题点 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解 记“硬币不与任何一条平行线相碰”为事件A ,如图,由图可知:硬币圆心在线段AB 上的任意一点的出现是等可能的.圆心在线段CD (不含点C ,D )上出现时硬币不与平行线相碰,所以P (A )=线段CD 的长度线段AB 的长度=2a -2r 2a =a -r a .命题角度2 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例3 设点M (x ,y )在区域{(x ,y )||x |≤1,|y |≤1}上均匀分布出现,求: (1)x +y ≥0的概率; (2)x +y <1的概率; (3)x 2+y 2≥1的概率. 考点 几何概型计算公式 题点 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解 如图,满足|x |≤1,|y |≤1的点(x ,y )组成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区域(含边界), S 正方形ABCD =4.(1)x +y =0的图象是直线AC ,满足x +y ≥0的点在AC 的右上方(含AC ),即在△ACD 内(含边界),而S △ACD =12·S 正方形ABCD =2,所以P (x +y ≥0)=24=12.(2)设E (0,1),F (1,0),则x +y =1的图象是EF 所在的直线,满足x +y <1的点在直线EF 的左下方,即在五边形ABCFE 内(不含边界EF ),而S 五边形ABCFE =S 正方形ABCD -S △EDF =4-12=72,所以P (x +y <1)=S 五边形ABCFE S 正方形ABCD =724=78.(3)满足x 2+y 2=1的点是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O ,S ⊙O =π,所以P (x 2+y 2≥1)=S 正方形ABCD -S ⊙OS 正方形ABCD=4-π4. 反思与感悟 如果每个基本事件可以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地取一点,某个随机事件的发生理解为恰好取到上述区域的某个指定区域内的点,且该区域中的每一个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这样的概率模型就可以视为几何概型,并且这里的区域可以用面积表示,利用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求解.跟踪训练3 一只海豚在水池中自由游弋,水池为长30 m ,宽20 m 的长方形,求此刻海豚嘴尖离岸边不超过2 m 的概率. 考点 几何概型计算公式 题点 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解 如图所示,区域Ω是长30 m 、宽20 m 的长方形.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事件A :“海豚嘴尖离岸边不超过2 m ”,问题可以理解为求海豚嘴尖出现在图中阴影部分的概率.由于区域Ω的面积为30×20=600(m 2),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0×20-26×16=184(m 2). 所以P (A )=184600=2375≈0.31.即海豚嘴尖离岸边不超过2 m 的概率约为0.31. 命题角度3 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例4 已知正三棱锥S -ABC 的底面边长为a ,高为h ,在正三棱锥内取点M ,试求点M 到底面的距离小于h2的概率.考点 几何概型计算公式 题点 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解 如图,分别在SA ,SB ,SC 上取点A 1,B 1,C 1,使A 1,B 1,C 1分别为SA ,SB ,SC 的中点,则当点M 位于平面ABC 和平面A 1B 1C 1之间时,点M 到底面的距离小于h2.设△ABC 的面积为S ,由△ABC ∽△A 1B 1C 1,且相似比为2,得△A 1B 1C 1的面积为S4.由题意,知区域D (三棱锥S -ABC )的体积为13Sh ,区域d (三棱台ABC -A 1B 1C 1)的体积为13Sh -13·S 4·h 2=13Sh ·78.所以点M 到底面的距离小于h 2的概率为P =78.反思与感悟 如果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可用体积来度量,我们要结合问题的背景,选择好观察角度,准确找出基本事件所占的区域体积及事件A 所占的区域体积.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P (A )=构成事件A 的区域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体积.跟踪训练4 在一个球内有一棱长为1的内接正方体,一动点在球内运动,则此点落在正方体内部的概率为( ) A.6π B.32π C.3πD.233π考点 几何概型计算公式 题点 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 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可知这是一个几何概型,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体积V 1=1,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故球的半径R =32,球的体积V 2=43π×⎝⎛⎭⎫323=32π,则此点落在正方体内部的概率P =V 1V 2=233π.类型三 均匀随机数及随机模拟方法例5 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中随机撒一把豆子,计算落在圆中的豆子数与落在正方形中的豆子数之比并以此估计圆周率的值.考点 均匀随机数的运用 题点 均匀随机数的运用解 随机撒一把豆子,每个豆子落在正方形内任何一点是等可能的,落在每个区域的豆子数与这个区域的面积近似成正比, 即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落在圆中的豆子数落在正方形中的豆子数.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圆的半径为1,则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π2×2=π4,由于落在每个区域的豆子数是可以数出来的,所以π≈落在圆中的豆子数落在正方形中的豆子数×4.所以就得到了π的近似值.反思与感悟 用随机模拟的关键是把实际问题中事件A 及基本事件总体对应的区域转化为随机数的范围.用转盘产生随机数,这种方法可以亲自动手操作,但费时费力,试验次数不可能很大.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可以产生大量的随机数,又可以自动统计试验的结果,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重复试验,可以对试验结果的随机性和规律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跟踪训练5 利用随机模拟方法计算由y =1和y =x 2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考点 均匀随机数的运用 题点 均匀随机数的运用解 以直线x =1,x =-1,y =0,y =1为边界作矩形,(1)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两组0~1区间的均匀随机数,a 1=RAND ,b =RAND ; (2)进行平移和伸缩变换,a =2(a 1-0.5);(3)数出落在阴影内的样本点数N 1,用几何概型公式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例如做1 000次试验,即N =1 000,模拟得到N 1=698, 所以P =N 1N =阴影面积矩形面积=6981 000,即阴影部分的面积S =矩形面积×6981 000=2×6981 000=1.396.1.在半径为2的球O 内任取一点P ,则|OP |>1的概率为( ) A.78 B.56 C.34 D.12 考点 几何概型计算公式 题点 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型 答案 A解析 问题相当于在以O 为球心,1为半径的球外,且在以O 为球心,2为半径的球内任取一点,所以P =43π×23-43π×1343π×23=78.2.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有一封闭曲线围成的阴影区域.在正方形中随机撒一粒豆子,它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是13,则阴影区域的面积是( )A.13B.23C.43 D.无法计算 考点 几何概型计算公式 题点 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 答案 C解析 在正方形中随机撒一粒豆子,其结果有无限个,属于几何概型.设“落在阴影区域内”为事件A ,则事件A 构成的区域是阴影部分.设阴影区域的面积为S ,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面积是正方形的面积,则有P (A )=S 22=S 4=13,解得S =43.3.当你到一个红绿灯路口时,红灯的时间为30秒,黄灯的时间为5秒,绿灯的时间为45秒,那么你看到黄灯的概率是( ) A.112 B.38 C.116 D.56 考点 几何概型计算公式 题点 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 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可知,在80秒内路口的红、黄、绿灯是随机出现的,可以认为是无限次等可能出现的,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事件“看到黄灯”的时间长度为5秒,而整个灯的变换时间长度为80秒,由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得看到黄灯的概率为P =580=116.4.如图,正方形ABCD 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 .考点 几何概型计算公式 题点 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 答案 π8解析 不妨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则正方形内切圆的半径为1,可得S 正方形=4. 由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得S 黑=S 白=12S 圆=π2,所以由几何概型知,所求概率P =S 黑S 正方形=π24=π8.5.在区间[0,3]内任意取一个数,则此数大于2的概率为 . 答案 13解析 由于区间[0,3]的长度为3,区间(2,3]的长度为1,故所求概率为P =13.1.几何概型适用于试验结果是无穷多且事件是等可能发生的概率模型.2.几何概型主要用于解决与长度、面积、体积有关的问题.3.注意理解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4.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的问题,利用几何概型公式求解,概率公式为 P (A )=构成事件A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一、选择题1.在长为10厘米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G ,用AG 为半径作圆,则圆的面积介于36π平方厘米到64π平方厘米的概率是( ) A.925 B.1625 C.310 D.15 考点 几何概型计算公式 题点 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 答案 D解析 以AG 为半径作圆,面积介于36π平方厘米到64π平方厘米,则AG 的长度应介于6厘米到8厘米之间(如图). ∴所求概率P =210=15.2.如图所示,M 是半径为R 的圆周上一个定点,在圆周上等可能的任取一点N ,连接MN ,则弦MN 的长度超过2R 的概率是( )A.15B.14C.13D.12考点 几何概型计算公式 题点 与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答案 D解析 当MN =2R 时,∠NOM =90°,若MN 的长度超过2R ,则∠NOM 在90°与180°之间,所以概率为180°360°=12.3.在长为12 cm 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C ,现作一矩形,邻边长分别等于线段AC ,CB 的长,则该矩形面积小于32 cm 2的概率为( ) A.16 B.13 C.23 D.45 考点 几何概型计算公式 题点 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 答案 C解析 设AC =x cm ,则BC =(12-x )cm(0<x <12), ∴矩形面积为x (12-x )cm 2,由x (12-x )<32,解得x >8或x <4,∴0<x <4或8<x <12.∴所求概率为4+412=23,故选C.4.如图,在一个边长分别为a ,b (a >b >0)的矩形内画一个梯形,梯形的上、下底边长分别为a 3,a2,且高为b .现向该矩形内随机投一点,则该点落在梯形内部的概率是( )A.710B.57C.512D.58 考点 几何概型计算公式 题点 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 答案 C解析 S 梯形=12⎝⎛⎭⎫a 3+a 2b =512ab ,S 矩形=ab . 所以P =S 梯形S 矩形=512.5.在[0,5]之间随机取一个数作为x 的值,则使1<log 2(x -1)≤2成立的概率是( ) A.15 B.25 C.35 D.45 考点 几何概型计算公式 题点 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 答案 B解析 由1<log 2(x -1)≤2,得2<x -1≤4,即3<x ≤5, 则对应的概率P =5-35-0=25.故选B.6.如图,在矩形区域ABCD 的A ,C 两点处各有一个通信基站,假设其信号的覆盖范围分别是扇形区域ADE 和扇形区域CBF (该矩形区域内无其他信号来源,基站工作正常).若在该矩形区域内随机地选一地点,则该地点无信号的概率是( )A.1-π4B.π2-1C.2-π2D.π4考点 几何概型计算公式 题点 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 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得,无信号的区域面积为2×1-2×14π×12=2-π2,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无信号的概率为P =2-π22=1-π4.7.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CB =120°,DA =DC ,过顶点C 在∠ACB 内部作一条射线CM ,与线段AB 交于点M ,则AM <33AC 的概率为( )A.33B.34C.32 D.14考点 几何概型计算公式 题点 与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 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在等腰△ABC 中,∠ACB =120°,DA =DC ,则AC =3AD ,即AD =33AC ,AB =3AC =3AD ,所以要使过顶点C 在∠ACB 内部作一条射线CM ,与线段AB 交于点M ,则AM <33AC ,只要AM <AD 即可,由DA =DC ,得∠ACD =∠CAD =180°-120°2=30°,所以AM <33AC 的概率为30°120°=14.故选D. 8.函数f (x )=x 2-x -2,x ∈[-5,5],那么任取一点x 0使f (x 0)>0的概率为( ) A.0.5 B.0.6 C.0.7 D.0.8 考点 几何概型计算公式 题点 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 答案 C解析 如图,在[-5,5]上函数的图象和x 轴分别交于两点(-1,0),(2,0),只有x 0∈[-5,-1)∪(2,5]时,f (x 0)>0,由题意,知本题是几何概型问题.记事件A 为“任取一点x 0,使f (x 0)>0”,事件A 的区域长度是区间[-5,-1)与(2,5]的长度和,全体基本事件的长度是[-5,5]的区间长度.由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P (A )=4+310=0.7.故选C.9.在闭区间[-4,6]上随机取出一个数x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x 不小于39的概率为( )A.15B.25C.35D.45考点 概率问题的综合题型 题点 概率与程序框图的综合 答案 A解析 由程序框图知,第一次循环,n =1,满足条件n ≤3,x =2x +1,n =2, 第二次循环,n =2,满足条件n ≤3,x =2(2x +1)+1=4x +3,n =3, 第三次循环,n =3,满足条件n ≤3,x =2(4x +3)+1=8x +7,n =4, 此时不满足条件n ≤3,输出8x +7, 由8x +7≥39得x ≥4,又因为x ∈[-4,6],所以4≤x ≤6,则输出的x 不小于39的概率P =6-46-(-4)=210=15.故选A. 二、填空题10.有一个圆面,圆面内有一个内接正三角形,若随机向圆面上投一镖都中圆面,则镖落在三角形内的概率为 . 考点 几何概型计算公式 题点 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 答案334π解析 设圆面半径为R ,如图所示△ABC 的面积S △ABC =3·S △AOC =3·12AC ·OD =3·CD ·OD=3·R sin 60°·R cos 60°=33R 24,∴P =S △ABC πR 2=33R 24πR 2=334π.11.射箭比赛的箭靶涂有五个彩色的分环,从外向内依次为白色、黑色、蓝色、红色,靶心是金色,金色靶心叫“黄心”.奥运会射箭比赛的靶面直径是122 cm ,黄心直径是12.2 cm ,运动员在距离靶面70 m 外射箭.假设射箭都等可能射中靶面内任何一点,那么射中黄心的概率是 .考点 几何概型计算公式 题点 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 答案 0.01解析 由于中靶点随机地落在面积为14×π×1222 cm 2的大圆内,黄心的面积为14π×(12.2)2 cm 2,所以射中黄心的概率为=14×π×(12.2)214×π×1222=0.01.12.在区间[-2,4]上随机地取一个数x ,若x 满足|x |≤m 的概率为56,则m = .考点 几何概型的综合应用 题点 几何概型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答案 3解析 当m ≤2时,2m 6=56无解.当2<m ≤4时,由m +26=56得m =3,综上m =3.三、解答题13.两人约定在20时到21时之间相见,并且先到者必须等迟到者40分钟方可离去,如果两人出发是各自独立的,且在20时到21时之间各时刻相见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求两人在约定时间内相见的概率. 考点 几何概型的综合应用题点 几何概型与线性规划的综合应用解 设两人分别于(20+x )时和(20+y )时到达约定地点(0≤x ,y ≤1),要使两人能在约定时间范围内相见,则有-23≤x -y ≤23.(x ,y )的各种可能结果可用图中的单位正方形(包括边界)来表示,满足两人在约定的时间范围内相见的(x ,y )的各种可能结果可用图中的阴影部分(包括边界)来表示.因此阴影部分与单位正方形的面积比就是两人在约定时间范围内相见的可能性的大小,也就是所求的概率,即P =S 阴影S 单位正方形=1-⎝⎛⎭⎫13212=89.四、探究与拓展14.分别在区间[1,6]和[1,4]内任取一个实数,依次记为m 和n ,则m >n 的概率为( ) A.0.3 B.0.6 C.0.7 D.0.8 考点 概率问题的综合题型 题点 几何概型与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答案 C解析 画出图形(如图所示),m ,n 所满足的区域为矩形ABCD ,而m >n 所满足的区域为梯形ABCE ,所以m >n 的概率P =S 梯形ABCE S 矩形ABCD=15-9215=0.7.故选C.15.某校早8:00开始上课,假设该校学生小张与小王在早上7:30~7:50之间到校,且每人在该时间段的任何时刻到校是等可能的,则小张比小王至少早5分钟到校的概率为.(用数字作答)考点几何概型的综合应用题点几何概型与线性规划的综合应用答案932解析设小张和小王到校的时间分别为y和x,则⎩⎪⎨⎪⎧30≤x≤50,30≤y≤50,y-x≥5,则满足条件的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故所求概率P=12×15×1520×20=932.。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PPT
D.流程线是带有箭头的线,它可以画成折线
【2】具有判断条件是否成立的程序框是( C )
2021/10/31
画程序框图时应注意:
用框图表示算法比较直观、形象,容易理解,通常说
“一图胜万言”,所以用程序框图能更清楚地展现算法
的逻辑结构,在画程序框图时必须注意:
则,返回第三步.
2021/10/31
当d=0.005时,按照以上算法,可得下面表和图.
a
b
|a-b|
1
2
1
1
1.5
0.5
1.25
1.5
0.25
1.375
1.5
0.125
1.375
1.437 5
0.062 5
1.406 25
1.437 5
0.031 25
1.406 25
1.421 875
0.015 625
- 5)两点连线的方程可
先求MN的斜率,再利用点斜式方程求得。
A.1个
2021/10/31
B.2个
C.3个
D.0个
例题剖析1
设计一个算法判断7是否为质数.
第一步, 用2除7,得到余数1.因为余数不为0,
所以2不能整除7.
第二步, 用3除7,得到余数1.因为余数不为0,
所以3不能整除7.
第三步, 用4除7,得到余数3.因为余数不为0,
算法步骤:
第一步,输入三角形三条边的边长 a,b,c.
a+b+c
第二步,计算 p= 2 .
第三步,计算 S= p(pa)(pb.)(pc)
第四步,输出S.
2021/10/31
新课探究
优质课件精选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总结课件
10. 标准差
s
(x1 x)2 (x2 x)2
n
11. 相关关系
(xn x)2
自变量取值一定时,因变量的取值带
有一定随机性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叫做相关关系.
12. 散点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具有相关
关系的两个变量的一组数据图形,称为 散点图.
累积频率 0.06 0.14 0.38 0.62 0.88 0.96 1.00
(2):频率分布直方图:
0.07 0.06 0.05 0.04 0.03 0.02 0.01
0
频率 组距
156.5 160.5 164.5 168.5 172.5 176.5 180.5 184.5 身高
(3)身高在168.5~176.5以内的概率为0.88-0.38=0.50.
(2)查往年录取的新生高考总分的标准差.若标准 差较大,说明新生的录取分数较分散,最低录 取线可能较低,可以考虑报考.
例3.为了了解某城市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 中学的50名男生抽样测量,其身高记录如下(单 位:cm):
176,175,168,170,167,181,162,173,171,177,157,
于是身高超过178.5的概率为8%.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1】对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x和y,测得 一组数据如下表:
x24568 y 30 40 60 50 70
若已求得它们的回归直线方程的斜率为
6.5,则这条回归直线的方程是 ( A ).
A. yˆ 6.5x 17.5 B. yˆ 6.5x 17
事件的关系和运算:
(1)包含关系: B A(或A B)
高中数学必修三ppt课件
指数函数图像
指数函数的图像是单调递 增或递减的,随着x的增大 ,y的值无限趋近于0或无 穷大。
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定义
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 形式为y=logₐx(a>0且a≠1)。
对数函数性质
对数函数具有连续性、单调性、奇 偶性等性质,其定义域为(0,∞), 值域为R。
对数函数图像
对数函数的图像是单调递增或递减 的,随着x的增大,y的值趋近于正 无穷或负无穷。
学中,概率被用于预测市场行为和制定投资策略;在政治学中,概率被
用于预测选举结果和民意调查。
THANK YOU
总结词
掌握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方法和步骤
详细描述
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需要先明确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 ,然后使用大括号{}将特征和条件括起来。例如,表示所 有偶数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 | x是偶数}。
总结词
能够运用数轴、韦恩图等工具表示集合
详细描述
数轴是一种常用的表示集合的工具,可以将数轴上的任意 一段区间表示为一个集合。韦恩图则是一种更为直观的表 示集合的工具,可以通过圆圈的交、并、补等运算来表示 集合的运算。
象限角和第四象限角。
三角函数的定义
正弦函数
定义为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余弦函数
定义为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正切函数
定义为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
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周期性
三角函数具有周期性,即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值会 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
奇偶性
正弦函数和正切函数是奇函数,余弦函数是偶函数,具有特定的对 称性。
集合的运算
总结词
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全册课件第一章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全册课件三角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全册课件函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主讲老师:陈震一、Fra bibliotek识要点:定义域 值域 周期 奇偶性
y=sinx
增区间
减区间
对称轴 对称中心
y=cosx
一、知识要点:
定义域 值域 周期 奇偶性
y=sinx R
[-1,1] 2
奇函数
增区间
减区间
对称轴 对称中心
y=cosx R
[-1,1] 2
偶函数
二、基础训练:
二、基础训练:
三、典型例题:
例1. 求函数y sin( 3 x ) 1的最值
4 以 及 取 到 最 值 时 的x的 值.
三、典型例题: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1) y 2 sin( x)
(2) y 3 sin( 2 x )
4
三、典型例题:
例3. 确定函数f ( x) log 1 [
2
2 sin( x )]
4
的 定 义 域 、 值 域 、 单 调区 间 、 奇 偶 性 .
四、练习:
求 : y cos2 x sin x( x )的 最 小 值.
4
课后作业
1. 阅读教材P.67-P.68; 2. 《习案》作业十六中7至11题.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算法与程序框图知识讲解一、算法的概念概念:由基本运算及规定的运算顺序所构成的完整的解题步骤,或者看成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的和有限的步骤,称为算法(algorithm).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二、算法的特征1.有穷性:算法必须在执行有限步后结束,通常还理解为实际上能够容忍的合理限度;2.确定性:算法的每一个步骤必须有确定的含义;3.可行性:组成算法的每个步骤和操作必须是相当基本的,原则上都是能精确地执行的;4.输入:有零个或多个输入;5.输出:有一个或多个输出.三、算法的描述描述:自然语言、数学语言、算法语言(程序设计语言)、程序框图(流程图).四、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1.顺序结构: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如下左图,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行B框指定的操作;2.条件(分支)结构:在一个算法中,用来处理需要根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的结构.常见的条件结构的程序框图有下面两种形式:3.循环结构: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的条件反复执行某些步骤的情况,就是循环结构,其中反复执行的步骤称为循环体.常见的循环结构的框图对应为:五、程序框图的概念及常用图形符号1.概念:用一些通用的图形符号构成的一张图来表示算法,称为程序框图(简称框图).2.常用图形符号:典型例题一.选择题(共4小题)1.(2016•沈阳校级模拟)《九章算术》卷5《商功》记载一个问题“今有圆堡瑽,周四丈八尺,高一丈一尺.问积几何?答曰:二千一百一十二尺.术曰:周自相乘,以高乘之,十二而一”.这里所说的圆堡瑽就是圆柱体,它的体积为“周自相乘,以高乘之,十二而一.”就是说:圆堡瑽(圆柱体)的体积为:V=×(底面的圆周长的平方×高).则由此可推得圆周率π的取值为()A.3 B.3.14 C.3.2 D.3.32.阅读如图程序框图,输出的结果的值为()A. B. C. D.3.(2016•河南模拟)右边程序框图的功能是求出的值,则框图中①、②两处应分别填写的是()A.i≥1,a B.i≥1,a﹣6 C.i>1,a D.i>1,a﹣64.(2012秋•莱芜期末)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结果是511,则判断框中应填入()A.A>8 B.A<8 C.A>9 D.A<9二.填空题(共3小题)5.(2015春•临沂校级月考)定义某种运算⊗,S=a⊗b的运算原理如图所示.设f (x)=(0⊗x)x﹣(3⊗x).则f(3)=;f(x)在区间[﹣3,3]上的最小值为.6.(2014•黄山三模)阅读下列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程序,则输出的S值为.7.(2014•龙海市校级模拟)按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算,若输出k=2,则输入x 的取值范围是.三.解答题(共3小题)8.(2014•湖南校级模拟)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的边上有一点P沿着折线BCDA由点B(起点)向点A(终点)运动.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APB的面积为y,且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用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给出.(1)写出框图中①、②、③处应填充的式子;(2)若输出的面积y值为6,则路程x的值为多少?并指出此时点P的在正方形的什么位置上?9.(2014秋•漳浦县校级月考)已知如图的程序框图如图所示(1)写出程序框图所对应的算法语句;(2)将右边的“直到型循环结构”改为“当型循环结构”,并写出当型循环相对应的算法语句.10.(2012春•凤凰县校级期中)请认真阅读下列程序框图:已知程序框图x i=f(x i﹣1)中的函数关系式为,程序框图中的D为函数f(x)的定义域,把此程序框图中所输出的数x i组成一个数列{x n}.(1)若输入,请写出数列{x n}的所有项;(2)若输出的无穷数列{x n}是一个常数列,试求输入的初始值x0的值;,(3)若输入一个正数x0时,产生的数列{x n}满足:任意一项x n,都有x n<x n+1试求正数x0的取值范围.算法与程序框图一、选择题(共12小题;共60分)1.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的值为,则输出的值为A. B. C. D.2. 下列问题的算法适宜用条件结构表示的是A. 求点到的距离B. 由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求斜边C. 解不等式D. 计算个数的平均数3.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分别为,,则输出的A. B. C. D.4. 下列四种叙述,不能称为算法的是A. 解方程的过程是移项和系数化为B. 从济南到温哥华要先乘火车到北京,再转乘飞机C. 解方程D. 利用公式计算半径为的圆的面积应是计算5. 阅读下边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则输出的值为A. B. C. D.6. 某店一个月的收入和支出总共记录了个数据,其中收入记为正数,支出记为负数.该店用如图的程序框图计算月总收入和月净盈利,那么在图中空白的判断框和处理框中,应分别填入下列四个选项中的A. ,B. ,C. ,D. ,7. 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为A. B. C. D.8. 计算下列各式中的的值,能设计算法求解的是①;②;③(且).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9. 阅读如图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则输出的值为A. B. C. D.10. 阅读下面的算法:第一步,输入两个实数,.第二步,若,则交换,的值,否则执行第三步.第三步,输出.这个算法输出的是A. ,中的较大数B. ,中的较小数C. 原来的的值D. 原来的的值11. 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是为了求出满足的最小偶数,那么在和两个空白框中,可以分别填入A. 和B. 和C. 和D. 和12. 算法:输入;判断是否是;若,则满足条件,若,则执行;依次从到检验能否整除,若都不能整除,则满足条件;A. 奇数B. 偶数C. 质数D. 合数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25分)13. 已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写出求两条直角边所对的最大角的余弦值的算法如下:第一步:输入两直角边长,的值;第三步:;第四步:输出.将算法补充完整,横线处应填.14. 给出下面的算法:第一步输入;第二步判断是否小于,若是,则输出,否则执行第三步;第三步输出.当输入的值分别为,,时,输出的结果分别为,,.15. 阅读如图所示的流程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的结果.16. ()图所示的是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已知,输出的结果为,则的值为.()图所示的是某个函数求值的程序框图,则满足该程序的函数解析式为.()图所示的是求某个数列和的程序框图,此程序输出的结果为.17. 已知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则执行该程序后输出的结果是.三、解答题(共5小题;共65分)18. 试设计一个求的值的框图.19. 设计一个算法,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用自然语言描述该算法.20. 一列数,,,,,其规律是:从第项起每个数都是前一个数的平方加,求其前项和,画出流程图.21. 有三个农夫A,B,C 和三只狼D,E,F 一起过河,且只有一艘小船可供他们使用.该船最多可坐两个农夫(或两只狼,或一个农夫一只狼),并且在过河过程中,当河的任一边农夫的个数少于狼的个数时,狼就会把农夫吃掉.请你设计一个算法,使三个农夫和三只狼都安全过河.22. 伦敦获得了2012年第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你知道在申办奥运会的最后阶段,国际奥委会是如何通过投票决定主办权归属地的吗?对已选出的个申办城市进行表决的操作程序如下:首先进行第一轮投票,如果有一个城市得票数超过总票数的一半,那么该城市将获得主办权;如果所有申办城市得票数都不超过总票数的一半,则将得票数最少的城市淘汰,然后重复上述过程,直到选出一个申办城市为止:试绘制出算法的程序框图.算法案例知识讲解一、更相减损术1.概念: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算法.2.步骤:以两个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以差数和较小的数构成一对新的数,对这一对数再用大数减小数,以同样的操作一直做下去,直到产生一对相等的数,此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3.等值算法:用“更相减损术”设计出来的算法求最大公约数的算法称为“等值算法”,用等值算法可以求任意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4.原理:《九章算法》是中国古代的数学专著,其中的“更相减损术”可以用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原理:以求117和182的最大公约数为例:(117182)(11765)(6552)(5213)(1339)(1326)(1313)→→→→→→,,,,,,,, 每次操作后得到的两个数与前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而且逐渐减少,故总能得到相等的两个数,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二、辗转相除法1.概念:辗转相除法又称欧几里得算法,是由欧几里得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首先提出来的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算法.2.步骤:对于给定的两个数,以其中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得到一个余数,将较小的数与余数看成一对新的数,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余数为零为止,此时上一步中较小的数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如:(117182)(11765)(6552)(5213)(130)→→→→,,,,,,故13即为所求.三、秦九韶算法1.用途: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的值2.具体内容:已知一个多项式函数,计算多项式在某点处的函数值的一种算法,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提出的,具体如下: 对任意一个n 元多项式1110()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 改写成如下形式:12110()()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 231210(())n n n n a x a x a x a x a ---=+++++=1210((()))n n n a x a x a x a x a --=+++++,求多项式的值时,先计算最内层括号内的一次多项式的值,即11n n v a x a -=+, 然后由内向外逐层计算一次多项式的值, 即212n v v x a -=+,323n v v x a -=+,,10n n v v x a -=+.这样,求一个n 次多项式的值,就转化为求n 个一次多项式的值. 令1(1)(())k n n n k n k v a x a x a x a ----=++++,则递推公式为01nkk n k v a v v x a --=⎧⎨=+⎩,其中12k n =,,,.到目前为止,此算法仍然是世界上多项式求值的最先进的算法.3.秦九韶算法与其它算法的比较:1110()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1)直接求和法:先计算各个单项式的值,再把它们相加,乘法次数为(1)(1)212n n n n ++-+++=,加法次数n ; (2)逐项求和法:先计算x 的各项幂的值,再分别相乘,计算幂值需要乘法1n -次,将幂值与多项式系数k a 相乘需要乘法n 次,故共需要乘法21n -次,加法n 次. 注:此方法对直接求和法有所改进,但仍然比秦九韶算法计算量大很多. (3)秦九韶算法:计算量仅为乘法n 次,加法n 次.4.秦九韶算法的特点:1)化高次多项式求值为一次多项式求值; 2)减少了运算次数,提高了效率; 3)步骤重复执行,容易用计算机实现.注意:利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的值关键是能正确地将所给多项式改写,然后由内向外逐次计算,由于后项计算用到前项的结果,故应认真、细心,确保中间结果的准确性.若在多项式中有几项不存在时,可将这些项的系数看成0,即把这些项看做0·x n四、进位制内容:K 进制数的基数为K ,K 进制数是由0~1K -之间的数字构成. 将十进制的数转化为K 进制数的方法是除K 取余法.把K 进制数110110(0,0,,)n n n n a a a a a K a a a K --<<≤< 化为十进制数的方法为1110()110n n n n k n n a a a a a k a k a k a ---=++++.典型例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1.(2016春•漳平市期中)把“二进制”数101101(2)化为“八进制”数是()A.40(8)B.45(8)C.50(8)D.55(8)2.(2018•玉溪模拟)南宋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独立发现的计算三角形面积的“三斜求积术”,与著名的海伦公式等价,其求法是:“以小斜幂并大斜幂减中斜幂,余半之,自乘于上,以小斜幂乘大斜幂减小,余四约之,为实.一为从隅,开平方得积.”若把以上这段文字写成公式,即.现有周长为的△ABC满足sinA:sinB:sinC=(﹣1)::(+1),用“三斜求积术”求得△ABC的面积为()A.B.C.D.3.(2016秋•滨州期中)已知函数f(x)=e x+4x﹣3的零点为x0,则x0所在的区间是()A.(0,)B.(,)C.(,)D.(,1)4.(2016秋•湖北期中)下列函数能用二分法求零点的是()A.f(x)=x2B.f(x)=C.f(x)=ln(x+2)2D.f(x)=5.(2009秋•西湖区校级期末)用二分法求方程x3﹣x﹣1=0在区间[1.0,2.0]上的根的所在区间为()A.[1.0,1.25]B.[1.25,1.5]C.[1.5,1.75]D.[1.75,2.0]6.(2017秋•孝感期中)用秦九昭算法计算多项式f(x)=x4+4x3+3x2+x+1当x=2时的值时,则V2=()A.6 B.15 C.31 D.63二.填空题(共4小题)7.(2013•滨海县校级模拟)事实证明:总存在正实数a,b(a<b),使得a b=b a,请你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a的取值范围是.8.(2017春•商丘期末)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f(x)=12+35x﹣8x2+79x3+6x4+5x5+3x6在x=﹣4时的值时,V3的值为.9.(2016•上海校级模拟)若对任意m∈(﹣2,﹣1),f(x)=mx2﹣(5m+n)x+n在x∈(3,5)上存在零点,则实数n的取值范围是.10.(2016秋•朝阳区校级期末)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f(x)=x6﹣5x5+6x4﹣3x3+1.8x2+0.35x+2,在x=﹣1的值时,v2的值是.三.解答题(共4小题)11.(2015春•卢龙县校级期中)用“更相减损术”求(1)中两数的最大公约数;用“辗转相除法”求(2)中两数的最大公约数.用秦九韶算法求函数f(x)=x5+x3+x2+x+1,当x=3时的函数值.(1)72,168;(2)98,280.12.(2017春•皇姑区校级月考)(1)用辗转相除法求2146与1813的最大公约数.(2)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函数f(x)=2x5+3x4+2x3﹣4x+5当x=2时,v4的值.13.(2014•大连学业考试)某公司在统计2012年的经营状况时发现,若不考虑其他因素,该公司每月获得的利润y(万元)与月份之间满足函数关系式:f(x)=(Ⅰ)求该公司5月份获得的利润为多少万元?(Ⅱ)2012年该公司哪个月的月利润最大?最大值是多少万元?14.(2016春•会宁县校级期中)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f(x)=7x7+6x6+5x5+4x4+3x3+2x2+x,当x=3时的值,并将结果化为8进制数.算法案例一、选择题(共12小题;共60分)1. 十进制数化成四进制数的末位数是A. B. C. D.2. 用辗转相除法求和的最大公约数时,需要做除法的次数是A. B. C. D.3. 三位七进制的数表示的最大的十进制的数是A. B. C. D.4. 将二进制转化为十进制为A. B. C. D.5. 二进制数对应的十进制数是A. B. C. D.6. 将八进制数转化为二进制数是A. B. C. D.7. 若INT(x)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如INT(4.3)=4,INT(4)=4),则下列程序的目的是INPUT x,ym=xn=yWHILE m/n<"A∩D">INT(m/n)c=m-INT(m/n)*nm=nn=cWENDPRINT nENDA. 求,的最小公倍数B. 求,的最大公约数C. 求被除的商D. 求除以的余数8. 利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和的最大公约数是B. 和的最大公约数是C. 和的最大公约数是D. 和的最大公约数是9. 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的值,当时,的值为A. B. C. D.10. 用更相减损术求和的最大公约数时,需要做减法的次数为A. B. C. D.11. 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在时的值为A. B. C. D.12. 下面一段程序的目的是x=input(''x='');y=input(''y='');m=x;n=y;while m/n<>int(m/n)c=m-int(m/n)*n;m=n;n=c;endprint(% io(2),n);(说明:表示不超过的整数部分)A. 求,的最小公倍数B. 求,的最大公约数C. 求被整除的商D. 求除以的余数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25分)13.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张邱建算经》中记载百鸡问题:“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雏各几何?”设鸡翁,鸡母,鸡雏个数分别为,,,则当时,,.14. 已知,则的值为.15. 把十进制数化为三进制数,应表示为.16. 用更相减损术求与的最大公约数时,第一步应为.17. 两个数与的最大公约数是.三、解答题(共5小题;共65分)18. 把十进制数化为二进制数.19. 已知,求正整数.20. 古时候,当边境有敌人来犯时,守边的官兵通过在烽火台上点火向境内报告,如图所示,烽火台上点火表示数字,未点火表示数字,约定二进制数对应的十进制数的单位是,请你计算一下,这组烽火台表示有多少敌人入侵?21. 有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为毫升,毫升和毫升,现要将它们分别全部装入小瓶中,每个瓶子装入液体的体积相同.问:要使所有溶液都刚好装满小瓶且所用瓶子最少,则小瓶的容积应为多少毫升?22. (1)用辗转相除法求与的最大公约数.(2)用更相减损术求与的最大公约数.随机抽样一、选择题(共12小题;共60分)1. 为了调查全国人口的寿命,抽查了十一个省(市)的名城镇居民,这名城镇居民的寿命的全体是A. 总体B. 个体C. 样本D. 样本容量2. 总体由编号为,,,,的个个体组成,利用下面的随机数表选取个个体,选取方法是从随机数表第行的第列和第列数字开始由左到右依次选取两个数字,则选出来的第个个体的编号为A. B. C. D.3. 总体由编号为,,,,的个个体组成.利用下面的随机数表选取个个体,选取方法是从随机数表第行的第列和第列数字开始由左到右依次选取两个数字,则选出来的第个个体的编号为A. B. C. D.4. 从名学生中选取名学生参加全国数学联赛,若采用以下方法选取:先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从名学生中剔除名学生,剩下的名学生再按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则每名学生人选的概率A. 不全相等B. 均不相等C. 都相等,且为D. 都相等,且为5. 为了了解某地区的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拟从该地区的中小学生中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事先已了解到该地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学生的视力情况有较大差异,而男女生视力情况差异不大.在下面的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抽样方法是A. 简单随机抽样B. 按性别分层抽样C. 按学段分层抽样D. 系统抽样6. 某单位有老年人人,中年人人,青年人人.为了调查他们的身体状况,需从他们中抽取一个容量为的样本,最适合抽取样本的方法是A. 简单随机抽样B. 系统抽样C. 分层抽样D. 先从老年人中剔除一人,然后分层抽样7. 已知某地区中小学生人数和近视情况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解该地区中小学生的近视形成原因,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的学生进行调查,则样本容量和抽取的高中生近视人数分别为A. ,B. ,C. ,D. ,8. 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含有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的样本,其中某一个体“第一次被抽到”的可能性与“第二次被抽到”的可能性分别是A. ,B. ,C. ,D. ,9. 某工厂甲、乙、丙三个车间生产了同一种产品,数量分别为件,件,件.为了解它们的产品质呈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了一个容量为的样本进行调查,其中从丙车间生产的产品中抽取了件,则A. B. C. D.10. 已知某学校有名学生,现在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人,调查他们对学校食堂的满意程度,将人,按,,,,随机编号,则在抽取的人中,编号落在内的人数为A. B. C. D.11. 某擂子园有平地和山地共公顷,现在要估计平均公顷产量,按一定的比例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共抽取公顷进行调查,如果所抽山地是平地的倍多公顷,则这个擂子园的平地和山地公顷数分别为A. ,B. ,C. ,D. ,12. 用系统抽样法从名学生中抽取容量为的样本,将名学生按编号,按编号顺序平均分成组(号为第组,号为第组,,号为第组).若第组抽出的号码为,则第一组中用抽签法确定的号码是A. B. C. D.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25分)13. 为规范学校办学,省教育厅督察组对某所高中进行了抽样调查.抽到的班级一共有名学生,现将该班学生随机编号,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的样本,已知号、号、号同学在样本中,那么样本中还有一位同学的编号应是.14. 总体由编号为,,,,的个个体组成.利用下面的随机数表选取个个体,选取方法是从随机数表第行的第列和第列数字开始由左到右依次选取两个数字,则选出来的第个个体的编号为.15. 从人中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的样本,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则必须从这人中剔除人.16. 一个总体中的个个体编号为,,,,现需从中抽取一容量为的样本,请从随机数表的倒数第行(下表为随机数表的最后行)第列开始,向右读,每一次读取两位,直到取足样本,则抽取样本的号码是.17. 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学生总数为的年级中抽取名同学,其中女生人数为人,则该年级男生人数为.三、解答题(共5小题;共65分)18. 某车间工人加工一种轴承件,为了了解这种轴承的直径,要从中抽取件轴承在同一条件下测量,如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19. 在电视台工作的小王接到一个任务,去调查一个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他想地铁站人多且杂,去那里调查得到的样本具有代表性,你认为他的想法对吗?20. 在下列问题中,分别采用什么抽样方法抽取样本较为合适?(1)从台彩电中抽取台进行质量检验;(2)科学会堂有排座位,每排各有个座位,座位号为,一次报告会坐满了听众,会后为了听取意见,抽取一个容量为的样本;(3)某学校共有教师人,其中不到岁的人,岁及以上的人,为了了解普通话在该校教师中的推广普及情况,抽取一个容量为的样本.21. 一个总体中有个个体,随机编号为,,,,,,以编号顺序将其平均分成个小组,组号依次为,,,,,,要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一容量为的样本,规定:如果在第小组中随机抽取的号码为,那么依次错位地得到后面各组中的号码,即第小组中抽取的号码的后两位数字与的后两位数字相同.(1)当时,写出所抽取样本的个号码;(2)若所抽取样本的个号码中有一个号码的后两位数字是,求的取值范围.22. 某工厂有工人人,其中高级工程师人.现抽取普通工人人,高级工程师人组成代表队参加某项活动,应怎样抽取?随机抽样知识讲解一、统计中的相关概念总体:所考察对象的某一数值指标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看作总体.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元素作为个体.样本:从总体中抽出若干个体所组成的集合叫做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样本容量.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用样本估计总体,即通常不去直接去研究总体,而是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根据样本的情况去估计总体的相应情况.二、简单随机抽样1.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概念:一般地,从元素个数为N的总体中不放回地抽取容量为n样本,如果每一次抽取时总体中的各个个体有相同的可能性被抽到,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2.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1)被抽取样本的总体的个数有限;2)从总体中逐个地进行抽取,使抽样便于在实践中操作;3)它是不放回抽样,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性;4)它是等可能抽样,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都是nN,保证了抽样方法的公平性.3.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1)抽签法: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张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抽签法的步骤:a.编号,即给总体中的所有个体编号,号码可以从1到N.b.制签,即将1~N这N个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以用小球、卡片、纸条等制作).c搅拌均匀,即将号签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中,搅拌均匀..d逐个不放回抽取,即从容器中每次抽取一个号签,并记录其编号,连续抽取n次.抽签法的优缺点:.a优点:简单易行..b缺点:当总体的容量非常大时,费时、费力又不方便.况且,如果号签搅拌的不均匀,可能导致抽样的不公平.2)随机数表法:随机数表是由0,1,2,,9这10个数字组成的数表,并且表中的每一位置出现各个数字的可能性相同.通过,随机数表,根据实际需要和方便使用的原则,将几个数组合成一组,然后通过随机数表抽取样本.随机数表法的步骤:.a编号,即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进行编号(每个号码位数一致);.b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作为起始号码;.c从选定的数开始按一定的方向读下去,得到的号码若不在编号中,则跳过,若再编号中,则取出,如果得到的号码前面已经取出,也跳过,如此继续下去,直到取满为止;随机数表法的优缺点:.a优点:简单易行,它很好的解决了用抽签法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制签难的问题..b缺点:当总体中的个体数很多,需要的样本容量也很大时,用随机数表法抽取仍不方便.4.简单随机抽样的应用应用: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抽签法一般适用于容量较小的总体,易于操作;随机数表法解决了制签比较麻烦的问题,但在利用“随机数表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时,要严格按照课本中介绍的步骤,否则易出错误.结合具体的问题,我们应灵活使用这两种方法.三、系统抽样1.系统抽样的概念概念:当总体元素个数很大时,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系统抽样.(由于抽样样的间隔相等,因此系统抽样也被称作等距抽样)2.系统抽样的步骤:1)编号,即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为方便起见,也可直接利用个体所带有的号码,如准考证号、门牌号等;2)分段,即为将整个的编号进行分段,要确定分段的间隔k.当Nn是整数时,Nkn=;当Nn不是整数时,则可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剔除一些个体,使剩下的总体中个体个数'N能被n整除,这时'Nkn =.3)确定起始个体编号,即由数字1~k中随机抽取一个数S.4)按照预先确定的规则抽取样本,即通常是将S依次加上间隔k的倍数,这样样本的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