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不足与完善

合集下载

当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当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当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然而,尽管我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1、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但在某些领域仍存在法律空白或规定不够明确的情况。

例如,对于新兴的网络消费、金融消费等领域,相关法律的跟进相对滞后,导致消费者在遭遇问题时难以有效维权。

2、监管执法力度不足部分监管部门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格的现象。

一些违法行为未能得到及时查处,违法成本较低,使得一些不良商家敢于铤而走险,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消费者维权渠道不畅消费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面临维权渠道复杂、繁琐的问题。

例如,投诉处理流程冗长,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些调解机构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不足,导致调解结果难以令消费者满意。

4、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许多消费者对自身的权益缺乏足够的了解,在消费过程中不注意保留相关证据,也不清楚如何正确维权。

这使得他们在遭遇侵权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5、消费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交易中,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经营者往往掌握更多的产品或服务信息,而消费者难以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消费决策。

6、经营者诚信缺失一些经营者为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虚假宣传、欺诈等手段误导消费者。

例如,夸大产品功效、隐瞒产品缺陷等,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优化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策1、完善法律法规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填补法律空白,使消费者权益保护有更明确、更完善的法律依据。

特别是针对新兴消费领域,应及时出台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

2、加强监管执法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慑。

浅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现状和完善

浅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现状和完善

浅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现状和完善摘要:消费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消费者是指为了满足个人生活的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人。

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及行使该权利、该权利受到保护时而给消费者带来的应有的利益,其核心是消费者的权利。

由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起步较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保护上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消费者权益的内容进一步扩张,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体将来也会进一步扩大,对此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要逐步完善。

关键词: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完善改革开放后,我们经历了从短缺经济到买方市场再到消费社会、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转折;我们经历了从无法可依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出台,以及之后一系列相关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

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在十几年的时间发生过如此巨大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我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而这种变化同时也将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行为的差距迅速拉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3.15”宣传活动的深入人心,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日益增强。

但我们同样不得不承认消费者依然没有完全享有其应该享有的所有权利。

消费者权益仍旧屡屡受损的现实,表明必须加强消费者维权研究,以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历史与现状所谓的消费者权益,是指在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在某种商品经济关系和社会制度下,消费者在进行具体消费行为和完成具体消费过程时所享受的权利和利益的总和。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起步较晚。

1983年国际消费者组织联盟将每年的3月15日确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984年9月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作为中国第一个消费者组织率先成立,1984年1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由国务院批准成立。

之后,各省市县等各级消费者协会相继成立。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987年9月被国际消费者组织联盟接纳为正式会员。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不仅可以提高市场经济的效率,也可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

然而,在实践中,消费者权益保护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1、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目前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保护了消费者的各项权益。

2、消费者保护组织不断壮大我国的消费者保护组织不断壮大,如中国消费者协会、各地消费者协会等。

这些组织通过开展消费指导、维权代理、咨询服务等活动,为消费者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3、消费者意识逐步增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消费者的意识逐步增强,消费者更加注重自我保护。

消费者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1、立法不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虽然逐步完善,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例如,针对电商平台、共享经济等新型业态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需要进一步完善。

2、消费者保护组织不足尽管我国的消费者保护组织在不断壮大,但还是存在数量不足、规模不够大等问题。

一些地区的消费者保护组织基础薄弱,难以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有力的保护。

3、消费者维权成本高由于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需要承担诉讼费、律师费等高昂的成本,许多消费者因此选择放弃维权。

此外,消费者维权的过程也存在诸多难度和不公。

4、有效执行难度大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消费者投诉、维权、仲裁等机制,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执行难度大、效果不佳等问题。

一些行业缺乏监管,不少消费者因此受到侵害。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对策和建议1、加强立法、完善法规我国应加强立法,完善法规,尤其需要针对新型业态的消费者权益进行规范和保护。

此外,应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加强消费者保护组织建设我国需要加强消费者保护组织的建设,提高其影响力和服务水平。

电商平台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足与改进建议

电商平台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足与改进建议

电商平台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足与改进建议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购物的一种重要方式。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电商平台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当前电商平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和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建议。

一、电商平台缺乏完善的售后服务机制在传统实体店购物中,消费者可以通过退货、换货等方式解决商品质量问题。

而在电商平台上购物,则往往需要面对繁琐的退货和售后流程,为消费者带来了不便。

此外,一些平台对于假货问题处理不当,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电商平台应加强售后服务团队建设,并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退换货流程,以降低消费者因购物而带来的风险和成本;其次,在假货问题上,应加大打击力度并加强与品牌方合作,确保正品销售。

二、信息泄露与个人隐私安全风险存在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消费者在线上购物时需要提供个人信息。

然而,一些电商平台存在信息泄露风险,导致个人隐私安全受到威胁。

为加强消费者个人隐私保护,电商平台应加强用户信息收集和管理,合规使用用户数据,并加大对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防范力度。

同时,鼓励并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与执行。

三、虚假宣传与广告欺诈问题频发一些电商平台在商品销售中经常使用虚假宣传手段、夸大产品优点等方式误导消费者购买。

此外,在广告投放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欺诈行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商平台应加强对商家和广告主的审查力度,建立严格的违规处理制度,并提高处罚力度以起到震慑作用。

四、售后维权渠道不畅通当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交易遭遇纠纷时,他们需要有明确清晰且高效的维权渠道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然而目前许多电商平台在这方面工作不尽如人意,导致消费者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为改善售后维权渠道不畅通的问题,电商平台应增加投诉举报机制,并在处理纠纷方面提供更加快速、公正和透明的方式。

同时,建立独立于电商平台的第三方维权机构,加强对消费者投诉和纠纷的解决。

五、缺乏有效监管与法律法规支持当前,对于电商平台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监管还比较薄弱。

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

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

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完善消费者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主体,他们的消费选择和消费满意度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的质量。

在市场中,消费者常常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

本文将从制度的必要性、现行制度的不足和制度完善方面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

一、制度的必要性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建立是保障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的需要。

首先,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容易遭受欺诈和误导,例如商家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质量、规格、性能等信息。

其次,商品和服务的质量难以保证,存在质量问题、短信维修保障期等问题。

第三,退换货、维修、保证、包装等问题也会影响消费者的想象力和信任。

因此,保障消费者权益,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有必要。

二、现行制度的不足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但仍存在着不足之处。

首先,法制化程度不够,部分地区和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相对薄弱。

其次,监管和处罚力度不足,存在执法标准不一、执法效率低等问题。

第三,仅考虑了单个消费者的权益,却忽略了消费者团体的权益。

最后,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还存在壁垒,消费者维权并不容易,许多消费者面临着高额的成本、艰难的维权过程等问题。

三、制度完善方面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立法,强化创新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水平和精度,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相结合,形成对消费者权益的全面保护。

同时推进立法智慧化,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科技创新。

2.增强监管,加强处罚力度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并确保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同时加强支持消费者维权的法律与政策措施,并加大违法者的惩罚力度,打击消费者权益侵害行为。

3.完善机制,鼓励群体维权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实现全面实时监测、防范、处理消费者投诉。

支持消费者组织,鼓励群体维权,并通过诉讼和非诉讼解决机制来维护消费者权益。

4.提高透明度,保护消费者利益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扩大消费者对市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保证信息真实性。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改进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改进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改进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购买力的不断增加,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它涉及到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和利益,对于推动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改进。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目前,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其中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体系仍有不完善之处,比如在消费纠纷的仲裁和诉讼程序、消费者信息公开制度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2.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施还有待提高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体系,但是在实施方面仍有一些问题。

比如,部分企业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在维权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

另外,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方面,还有待加强,许多消费者并不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利益。

3.公共监督力度亟需加强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持市场秩序,公共监督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目前我国的公共监督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包括监管部门的人员数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需要提高,才能更好地发挥监管职能,保护消费者权益。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需要改进的方向1.加强消费者权益维权对于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应该加大打击力度,并加强消费者权益维权的渠道和方式。

这包括建立更为高效的维权机制和渠道,提高消费者维权的成功率,让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受到有效制约。

2.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体系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应加快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法律保障。

同时,在标准制定和宣传教育方面,加强对企业和消费者的约束和引导作用,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3.加强公共监督力度公共监督是保持市场秩序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必要手段。

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情况、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情况、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情况、存在的困难和建议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的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和满意度,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近年来,我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出台,为消费者提供了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自身权益,通过各种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同时,维权途径也更加多元化,消费者可以通过投诉、诉讼、仲裁等方式解决消费纠纷。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困难(一)法律法规不完善1. 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和漏洞。

例如,对于一些新兴的消费领域,如互联网消费、金融消费等,法律法规的制定相对滞后,无法及时有效地规范市场行为。

2. 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也有待加强。

一些不法商家往往会钻法律的空子,逃避法律责任,导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此外,一些地方的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也影响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二)监管力度不足1. 消费市场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明确,协调配合不够顺畅,导致监管存在盲区和漏洞。

2. 监管手段相对单一,主要依靠行政执法和事后处罚,缺乏事前预防和事中监管的有效措施。

此外,监管资源的不足也限制了监管的覆盖面和效果。

(三)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1. 部分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认识不足,不了解自己在消费过程中享有哪些权利,以及如何维护这些权利。

例如,很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不注重查看合同条款、保留相关证据,导致在维权时处于被动地位。

2. 消费者维权的成本较高也是一个问题。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整改报告范文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整改报告范文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整改报告范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整改报告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市场不断扩大,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加。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对商家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并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保护。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行整改和改进。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 缺乏有效监管。

一些商家为了谋取暴利,采取欺诈手段,误导消费者购买低质量商品或服务,而监管部门的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不法商家逍遥法外。

2. 售后服务不到位。

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后,如果出现质量问题或者需要售后服务,有些商家推诿责任,甚至不提供售后服务,给消费者造成了困扰。

3. 消费者权益意识不强。

一些消费者对自己的权益不够重视,对商家的不良行为未能及时举报,导致一些商家仍然可以继续违法违规经营。

二、整改措施1. 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商家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市场的监控,发现一些不法行为及时进行处理,起到震慑作用。

2. 完善法律法规。

政府应该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商家的处罚措施,提高违法违规成本,从而减少违法情况的发生。

3. 提高消费者权益意识。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消费者对自己权益的重视程度,鼓励消费者勇于维护自己的权益,形成良好的消费环境。

三、整改效果通过上述整改措施的实施,我相信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将会取得明显效果。

一方面,可以减少不法商家的存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干净、有保障的消费环境;可以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权益,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维护自己权益的过程中。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整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希望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可以为我国的消费者创造一个更加清朗、公正的消费环墶。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与建议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与建议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与建议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项重要的法律保障措施,旨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平交易和消费者满意度。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因此,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和建议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条款,确保法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目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程度不一,还存在一些空白的地方。

因此,应当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修订,明确规定各行各业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责任和义务,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全面的保护。

其次,建立完善的消费者维权机制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途径。

消费者面临的维权难题是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存在的一大问题。

很多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找到合适的途径进行维权,导致自己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因此,应当建立健全的消费者维权机制,设立消费者维权专门部门,提供给消费者一个方便快捷的维权途径,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此外,应当加强对商家的监管,建立更加严格的制度和措施,确保商家合规经营,杜绝虚假宣传、欺诈等行为的发生。

目前,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依然存在,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损失。

因此,应当对商家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加大处罚力度,从根本上减少这类违法行为的发生。

另外, 应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

许多消费者对于自身的权益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了解也不够充分。

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内容,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他们对于虚假宣传、欺诈行为等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最后,应加强与其他相关法律的衔接,形成法律体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相关法律的配套性和衔接性不足,导致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应当加强与其他相关法律的协调,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最大程度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总之,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个重要的法律保障措施,对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消保工作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消保工作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消保工作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消费保护工作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消保工作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也给消保工作者带来了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以推动消费保护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一、困难和存在的问题:1.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在消费市场中,消费者通常处于信息不对等的地位。

一方面,大多数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信息掌握不足,难以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

商家通过广告宣传、虚假宣传等手段往往会误导消费者,导致消费者受损失。

2.维权渠道不畅通:消费者遇到消费纠纷时,往往面临维权渠道不畅通的问题。

一些消费者不清楚应该向哪个部门投诉,不知道如何维权;另一些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遇到部门之间协调不及时、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无法及时解决问题。

3.消费者维权意识不强:一些消费者在遇到消费纠纷时,凭借自己的力量去维权,但由于维权成本高、维权难度大等原因,导致消费者放弃维权,从而损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4.虚假宣传、欺诈销售等违法行为频发: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采取虚假宣传、欺诈销售等手段,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这种情况在一些行业尤为突出,对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意见建议:1.加强消费者教育:通过开展消费者权益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认识和维权意识,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增强消费者对虚假宣传的警惕性,从而降低消费者遭受不公平交易的风险。

2.建立健全的维权机制:完善消费者维权渠道,建立起多部门联动、协调高效的维权机制,提高维权效率,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维权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其维权能力和水平。

3.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虚假宣传、欺诈销售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者,维护消费市场的正常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不足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不足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不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不足,并提出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首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实践中存在执行不力的问题。

一方面是法律意识薄弱,很多消费者并不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应尽义务,对于违法行为难以及时举证维权;另一方面,监管机构的执法力度不够,对于违法经营者的制裁力度较小,难以有效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

对此,建议加强消费者权益教育宣传,提高消费者对法律的认知和维权意识。

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监管机构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效果,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

其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适用范围上存在局限。

目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要着眼于商品交易领域,而对于服务行业和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保护还不够完善,导致消费者在这些领域的维权难度较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及时修订现行法律,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适用范围,给予相应维权机制和相关法律支持。

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新兴领域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再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不完善之处。

一方面,消费者维权成本高,法律程序繁琐,使得一些消费者因为权益维护的难度而望而却步;另一方面,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补偿机制还不够健全,导致受害消费者难以获得合理的赔偿。

对此,我们需要建立更加简便快捷的维权程序和机制,提高维权的便捷性和效率。

同时,加强对经济赔偿和惩罚性赔偿的规定,明确权益受损消费者获得合理补偿的依据,使违法行为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最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与其他相关法律的衔接。

消费者权益保护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多个利益主体,与其他相关法律如合同法、产品质量法等存在重叠和衔接问题,需要加强协调和统一,确保各项法律的有效配合。

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现状及建议

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现状及建议

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现状及建议1.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职责。

然而,在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2. 现状分析2.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不完善目前,中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然而,在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仍然存在不完善之处。

缺乏具体细化的条款和操作细则,导致对于违规行为的制裁力度不够明确和有力。

2.2 银行产品信息透明度有待提高在银行产品销售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普遍存在。

银行在推销产品时常常强调收益和优势,但对于风险和费用却往往不够明确。

另消费者对于银行产品的了解不足,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导致在购买过程中容易受到误导。

2.3 投诉处理机制不完善目前,银行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存在一些问题。

消费者在投诉过程中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困扰,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

投诉渠道单一,缺乏多样化的选择。

对于违规行为的处理力度不够明确和有力。

2.4 银行消费者教育工作亟待加强在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消费者的主动性和自我保护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消费者对于金融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不足,容易受到误导和欺骗。

银行消费者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3. 建议3.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应加大对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力度,明确违规行为的界定和相应的处罚措施。

建立健全操作细则,提高对于违规行为的监管和制裁力度。

3.2 提高银行产品信息透明度银行应加强产品信息披露,将风险和费用等相关信息清晰、准确地告知消费者。

通过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对于金融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增强其辨别产品真伪和风险的能力。

3.3 完善投诉处理机制银行应建立多样化的投诉渠道,并加大投诉处理力度。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与对策一、引言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仍然存在着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问题分析1.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卖方通常对产品信息了解更多,而消费者往往因为对产品或市场知之甚少,容易被误导或受到不公平待遇。

2.产品质量不过关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产品质量。

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会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严重的损害。

例如,一些食品、药品的质量问题会直接危害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3.售后服务不到位售后服务是评价一个企业是否重视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指标。

然而,一些企业在售后服务环节存在不完善、不负责任的现象。

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出现问题后,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对消费者的权益构成了威胁。

4.虚假宣传虚假宣传是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常见情况之一。

一些企业为了促销产品,常常夸大产品的功能和效果,让消费者产生虚假的期望值。

当消费者购买后发现实际效果与所宣传不符时,权益就受到了损害。

三、对策建议1.加强信息公开与透明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产品信息的公开与透明,通过各种途径向消费者提供真实、全面、准确的产品信息。

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消费者投诉平台,让消费者能够方便地获得各种消费信息。

2.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政府要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

加强监管则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提高监管的效力。

3.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举措。

政府可以加强对消费者组织的培养和支持,促进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发展。

同时,应建立起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援助和纠纷解决机构,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法律救济。

4.加强企业自律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该承担起对消费者权益的责任。

消费者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消费者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消费者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消费者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引言:消费者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任务,旨在确保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中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受到保护。

然而,尽管有各种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存在,消费者保护工作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本文将对消费者保护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以期提升消费者保护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问题一:信息不对称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消费者保护领域也不例外。

供应商往往掌握更多关于产品或服务的信息,而消费者则面临不完全的信息。

这导致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处于弱势地位,容易受到虚假宣传、误导性信息和欺诈行为的影响。

解决方案:首先,加强对广告宣传的监管,严禁虚假宣传和误导性信息的传播。

监管机构应建立更加严格的审查机制,对广告内容进行全面审查,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其次,提供消费者教育和信息公开平台,以增加消费者的信息和知识。

政府可以投资建设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站和热线,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产品信息、抱怨渠道和法律援助。

问题二:法律保护不足尽管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用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常常面临诉讼成本高昂、时间漫长的问题。

其次,一些违法行为难以被定性和追究责任,使得相关法律法规不够有效。

解决方案:首先,加强消费者维权机构的建设和培养专业维权人才,为消费者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法律援助。

此外,建立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例如设立独立的消费者仲裁机构,以便消费者能够通过简便、快速、低成本的方式解决争议。

同时,加强对商家和供应商的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问题三:跨境消费困难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跨境消费变得越来越普遍。

然而,跨境消费往往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在质量监管、售后服务、争议解决等方面缺乏有效的保护。

解决方案:为了提供有效的跨境消费者保护,国际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协调,建立跨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框架和机制。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不足与其完善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不足与其完善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一部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最密切联系的法律,该法自1994年实施以来,在完善社会维权机制,解决消费权益纠纷,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提高消费者依法维权意识以及促进消费维权运动蓬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起草时理论和实践不足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存在着理论上的误区和实践上的缺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已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问题,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法律修订已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消费者权益保护维权立法完善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不足与其完善一、消费者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消费者的定义与分类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消费者泛指从事一切消费活动的人,这里的消费即包括生活消费者也包括生产消费。

而狭义上的消费者即法学意义上的消费者则专指从事生活消费活动的人。

因此,法学意义上的消费者的概念可表述为为满足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和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

从定义可以看出:1、消费者的消费是指个人的生活消费,而不包括生产资料的消费。

2、消费者即消费主体是自然人或家庭而不包括法人或非法人团体及其他社会团体。

3、消费者不仅是接受商品的对象,也是接受服务的对象。

4、与消费者相对的义务主体是生产经营者(包括提供劳务者),但并不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而是指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和自产自销的个体户以及专门从事商品和服务的经营者。

就消费者而言,现实生活中又有多种分类。

如有的按从事的职业分类,将消费者分为农民消费者、工人消费者、知识分子消费者等等;有的按地域分类,分为沿海地区消费者、内地消费者、南方消费者与北方消费者等等;有的按民族分类,分为汉族、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壮族、藏族等等消费者;有的按性别不同分类,分为男性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

消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消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消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一、引言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消保工作旨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从监管不到位、处罚力度不够、信息不对等角度分析现阶段消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二、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职责十分重大,但当前部分地方监管力度不够,对企业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查处力度不足。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跨部门协同配合:消费者投诉无明确归属部门处理时,政府部门之间没有及时协调配合的机制。

导致投诉处理效率低下,消费者维权难度增加。

2. 监管执法不严格:一些地方监管人员执法态度敷衍,缺乏对企业违规行为严肃查处的决心和勇气。

导致企业对违法成本计算失真,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屡禁不止。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1. 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政府部门应加强协调,建立消保工作的联动机制。

明确各部门在消保工作中的职责和协作方式,提高效率。

2. 加大监管力度:监管部门要加强执法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予以坚决打击。

三、处罚力度不够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处罚力度相对不够,使得一些企业存在触碰底线的念头。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处罚金额过低:对于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而言,目前处罚金额过低,无法起到有效震慑作用。

一些企业索性将处罚当成成本计算,并将侵权行为视为损失降低收入策略。

2. 处罚手段单一:处罚手段主要集中在行政执法层面,缺乏其他更有力的手段。

这导致了企业对于行政处罚并不十分畏惧,进一步推卸其责任。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处罚金额:对于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应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和影响程度,适当提高处罚金额。

确保对违法行为处以足够严厉的惩罚,发挥有效震慑作用。

2. 探索多元化处罚手段: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与法律、司法部门合作。

统筹使用经济处罚、刑事打击等手段,让违法成本立即显现。

消费者权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消费者权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消费者权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消费者权益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在实际的消费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和改进。

首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不够完善。

现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相对较为简单,对于一些复杂的消费纠纷难以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来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更好的保护。

其次,消费者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

许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存在知识不足或技能不足的情况,容易被一些不良商家欺骗或误导。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素质和能力,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商品和服务的品质和价格。

最后,消费者维权渠道不畅。

很多消费者在遇到商品或服务问题时,往往面临着缺乏有效维权渠道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消费者维权机制,加强对消费者维权的支持和保护,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有效的维权途径。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规建设,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素质和能力,建立健全的消费者维权机制,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更加有效的途径。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消费者信心的增强,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 1 -。

消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消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消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一、引言消费者权益保护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消保工作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消保工作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问题分析1. 法律意识不足对于消费者来说,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维护自身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部分消费者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

这导致他们在遇到纠纷时无法有效维权,也给消保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2. 维权渠道不通畅当消费者受到侵害时,寻求维权是权益保护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消费者发现维权渠道并不顺畅。

某些地区缺乏专门的维权机构或人员;即使有相应机构存在,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提供满意的服务。

这使得消费者无法便捷地解决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困扰。

3. 消费纠纷处理周期长在消保工作中,消费纠纷处理流程繁琐,周期长,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等待和困扰。

特别是对于那些较为严重的案件,由于证据收集和调查取证等环节耗时较长,导致消费者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

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整体流程的优化和提速,从而缩短处理周期,提升效率。

4. 信息不对称现象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不对称往往成为造成消费者受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产者、经销商等商业主体拥有更多关于产品或服务信息的优势,并可能夸大自身优势以吸引消费者。

这使得消费者难以获得真实、准确的产品或服务信息,其购买行为受到限制和干扰。

而消保工作需要应对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三、解决方案1. 加强法律教育通过加强消费者法律意识的教育,使消费者能够熟悉和运用相关法律法规。

可以将法律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开展专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并提供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的法律咨询服务,为消费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2. 健全维权机制建立健全有效的消费维权机构,提供便捷高效的维权渠道。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不足与完善」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不足与完善」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不足与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

然而,在现实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加以完善。

首先,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依据,虽然有很多条款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法律条款具有模糊性,导致在实施中难以理解和操作。

其次,消费者仍然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很难获得商品和服务的相关信息,无法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

此外,消费者保护法在执行上也存在一些难题,监管力度不够,一些违法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制止。

其次,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不足。

虽然我国有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和其他一些监管机构来保护消费者权益,但是由于一些原因,监管力度和效果并不理想。

首先,一些监管部门在人员和资金上缺乏支持,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的执法行动。

其次,一些监管部门可能存在不作为或者敷衍了事的问题,对于一些违法行为不予追究或者只是给予轻微的处罚。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

再次,消费者自身的维权意识不足。

在我国,一些消费者对于自己的权益保护并不了解或者不关注,导致不少违法行为得以进行。

一方面,一些消费者对于自己权益的损失和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忍气吞声,缺乏维权意识。

另一方面,一些消费者由于不了解相关的法律条款和维权途径,无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难以得到有效地实现。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进行完善。

首先,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具体权利和义务。

各级政府要加大力度,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宣传和普及,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

同时,相关的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执法力度,建立有效的违法行为打击机制,严厉打击各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消费者投诉调解机构,提供更加便利的维权服务,解决消费者维权难的问题。

总之,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以及消费者自身维权意识不足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不足与完善一、关于消费者的概念美国权威的《布莱克法律词典》对消费者的定义是:“所谓消费者,是指从事消费之人,亦即购买、使用、持有以及处理物品或服务之人”,“消费者是指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使用人。

因此,其地位有别于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

”“任何商品或服务的购买者( 有别于为再贩卖为目的的购买者),在默示或明示的担保期间(或服务契约),适应受让该商品或服务者,均该当为消费者”。

《牛津法律辞典》也认为:消费者是指“那些购买、获得、使用各种商品和服务(包括住房)的人”。

所以,笔者认为,在市场中,所谓消费者是指非以盈利为目的的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

对于该定义具体陈述如下:1.消费者是指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消费者是在市场上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人。

这就是说,消费者既可能是亲自购买商品的个人,也可能是使用和消费他人购买的商品的人;既可能是有关服务合同中接受服务(如旅馆、运输、酒店、食品、劳务等各种服务)的一方当事人,也可能是接受服务的非合同当事人。

但必须指出的是,消费者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买受人。

所谓买受人,是指买卖合同中,给付价款并受领买卖的标的物的一方当事人。

消费者,是指以消费为目的而进行交易,取得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人。

消费者的范围显然比买受人的范围更为宽泛,因为,一方面,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30条的规定,买卖合同只限于对实物的买卖,因此买受人只是商品买卖中购买商品的合同一方当事人,而并不包括提供服务合同中接受服务的一方当事人。

而消费者显然包括了提供服务合同中的接受服务者。

另一方面,买受人都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即亲自缔约购买商品的人,而消费者则不限于亲自缔约购买商品的人,还包括他人购买商品后,实际使用该商品的人。

当然,这两个概念之间有一定的交叉。

如商品买卖合同中的买受人如果是单个的个人,一般都是消费者。

从主体要素来看,显然,我国消法没有给“消费者”规定明确的定义。

因此,个人和单位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产生和立法宗旨来看,其是为了保护现代消费社会中的弱者而产生的。

将消费者的范围局限于个体社会成员是基于对个体社会成员弱者地位的认识。

《消法》之所以要对消费者给予特殊保护,主要就是因为消费者是弱者。

单位作为一个有组织的团体,无论从信息获取还是交涉能力方面都远胜于个人。

尤其是在交涉能力上,由于其通常所需商品的数量或采购次数较多,且富有交涉经验,因而其综合交涉能力非个人能及,基本上可以与一般经营者处于对等的他们,在这种情形下将其作为消费者加以保护,违背了消法制定的本意,对一般经营者来说有失公平,也有害于对个人消费者提供更有力、更明确的保护。

因此,笔者认为不应当把单位列入消费者之内。

单位因消费而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应当受合同法调整,只能依据《合同法》来主张接受服务一方当事人的权利,并不适用消法特殊保护。

2.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非以盈利为目的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并不是为了将这些商品转让给他人从而盈利,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目的主要是用于个人与家庭的消费。

这就是说,一方面,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是为了个人的消费,个人消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物质资料的消费,另一部分是劳务消费,即接受各种形式的服务。

当然,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目的也不完全限于个人的直接消费,也可能是用于储存、欣赏,或作为赠品赠送给他人等等。

另一方面,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也可能是用于家庭的或单位的消费,这些直接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个人虽然不是合同的当事人,但也是消费者。

如果不是用于个人消费,而是用于生产和经营,则不是法律上所说的消费者。

二、如何界定“生活消费”消费包括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两大类,两者都要消耗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但不同之处在于,生产性消费的直接目的是延续和发展生产,生活性消费的直接目的是延续和发展人类自身;生产性消费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的耗费,生活性消费是指在人们生存发展过程中的生活资料的消耗;生产性消费是在生产领域进行的,而包含在生产之中的,而生活消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个人与单位维持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活动。

一般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的是生活消费关系,保护的是生活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产品质量法调整的是生产消费,《消法》第54条为强化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而作出的例外性规定。

保护的是生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由于依据《消法》第2条前段的规定,消费者只有在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其权益才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因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调整的范围就是指因消费者主要为生活消费的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而与经营者所形成的关系,也可以简称为“生活消费关系”。

三、当前消费者维权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权利保护范围过窄。

由于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地位不均衡,消费者处于弱势的地位,为实现双方的地位平等,交易公平,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于其权利规范,并对消费者的权利的实施给予保障。

权利是保护消费者的基本依据。

我国1994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了消费者的九项权利,具体包括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知权、受尊重和监督权。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销方式的变化,特别是网络经济的出现,仅仅九项权利已经不足以保护消费者,或者说,消费者受到损害的权利已经超出了九项权利的范围,当前象充分尊重消费者的安全权,建立产品的召回制度;明确规定消费者的隐私权,经营者不得要求消费者提供与消费无关的个人信息,未经消费者本人同意,也不得将已悉知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向第三人披露,对确需知晓、接触消费者隐私的经营者,《消法》应从制度上制定相关的禁止性规定以及各不同行业对消费者隐私保护的标准和要求等就亟待加以规定。

(二)行政执法主体多元,行政保护体制失衡。

行政保护是履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

特别是在我国,国情决定了通过行政救济途径较司法等方式更为方便且易于广大消费者接受。

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体现行政保护的制度主要涉及第28条“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采取措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规定;第34条关于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的规定;第50条对经营者发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执行;未规定的,由工商部门进行处罚。

这些规定明确了在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调解解决消费纠纷和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三个主要方面的行政作用,体现了政府领导下,以一个部门为主,多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行政保护构架。

但是,实际操作中矛盾很多:一是在制定消费者保护措施方面,由于各部门分工不够明确,在一些方面主次难分,一个部门如果制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规章有可能因涉及其他部门的权限而裹足不前,造成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严重滞后;二是在受理消费者申诉方面,也由于各部门分工不够明确,造成各部门受理范围不清,而在强调依法行政的趋势下,各部门只好谨慎从事,出现了踢皮球现象。

(三)维权途径问题不畅。

维权途经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关键问题,现行《消法》第三十四条为消费提供了协商和解、调解、申诉、仲裁和诉讼五种维权途径,但是实践中往往是协商不欢而散、调解难见分晓、申诉久拖不决、仲裁没有依据、起诉筋疲力尽,最后弄得消费者懒得奉陪,自认倒霉,这严重地影响到消费者权益的落实。

(四)举证责任和商品质量鉴证费问题存在瓶颈。

目前《消法》中对于发生消费纠纷时的举证责任没有做专门规定、消费者在消费纠纷中处于弱者的地位,但为了举证,往往是消费者因商品标的额小不愿出几百、几千元的质量鉴证费,而经营者则借口“谁主张谁举证”不出鉴证费,致使责任无法划分,而高额的商品检测费用往往超过纠纷商品本身的价值,使消费者望而却步。

(五)是消费者协会无强制措施。

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起到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实际效果,却没有能采用借助于工商行政管理、技术监督、卫生等部门的力量,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支持消费者进行消费诉讼等方式加大为消费者维权的力度,实际上,在大部分的消费纠纷中,经营者都知道自己的商品质量如何,邀请工商、卫生、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参与调解消费纠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或者帮助指导消费者收据调取证据做到有理、有据,打赢官司都是提高消协地位和权威的重要举措。

作为消协自身还应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对调解成功的消费纠纷案件,要在各种媒体上予以曝光,对经营者的名称、经营的商品品牌不能掐头去尾,消费者根本不知道哪家商家经营的哪种商品质量有问题,起不到警示和告诫作用,对经营者也起不到诫勉作用,还是我行我素,继续经营有问题商品,侵害消费者权益。

长此以往,经营者认为消协是在和稀泥,权威尽失。

四、完善消费者保护的相关立法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十年前颁布实施的,当时正值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制定该法的时候,有很多问题考虑得不甚周详,规定得也不很具体,因此今天适用起来在许多场合已是不太适应,甚至是无能为力。

建议:(一)从立法上明确保护消费者弱势地位的立法宗旨。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是国家对基于消费者弱势地位而给予的特别保护,是维护真正的公平交易市场秩序的法律。

之所以说是基于消费者的弱势地位而给予的特别保护,是由于消费者的弱势性而决定的。

基于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制订过程中必然是以消费者利益为第一位的,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精神。

因此立法上必须进一步完善,使之真正落到实处。

(二)完善相关立法,尤其是服务领域的相关立法力度。

消费者权益不是一项权益,而是一束权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消费者权益的内容进一步扩张,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体将来也会进一步扩大。

入世以后像电信、互联网、金融、保险、医疗、交通、教育、旅游、购房装饰装修等新兴领域的消费者群体将会进一步扩大,随之而来的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就不限于《消法》一部法律,而是应在法律制度上构建一个成龙配套的法律体系。

在实体法方面,我国虽然已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如《商标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广告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但是涉及服务领域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却很少。

而且有些法规和条例在实践中缺乏一定的协调力,法律效力也不高,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件处理和打击的力度不够,威慑力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