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2024版化工原理教案

传热过程分析
分析传热过程中的热量传递、温 度分布及热阻等概念,讨论影响 传热效率的因素。
换热器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换热器类型
介绍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如管壳式换 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 等,阐述各类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和适 用场合。
换热器结构
工作原理
阐述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热量传 递过程、流体流动状态及传热强化措 施等。
干燥过程基本原理及计算
干燥过程的传质传热原理
阐述干燥过程中水分蒸发的传质原理和热量传 递的传热原理,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干燥过程的计算
介绍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方法,包括干燥 速率、干燥时间、热量消耗等关键参数的计算公式和 求解方法。
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绘制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 线,以及如何根据曲线分析干燥过程的特性和 影响因素。
性能评价 阐述换热器性能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如传热效率、压力降、 泄漏量等,讨论提高换热器性能的途径和措施。
04
蒸馏过程与设备
蒸馏原理及分类
蒸馏原理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 异,通过加热使部分组分汽化,再经 冷凝使汽、液两相分离,从而实现液 体混合物分离的过程。
蒸馏分类
简单蒸馏、平衡蒸馏、精馏和特殊精馏。
常见干燥设备类型、结构及工作原理
常见干燥设备类型
介绍常见的干燥设备类型,如厢式干燥器、转筒干燥器、 流化床干燥器、喷雾干燥器等,以及各种设备的适用范围 和特点。
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
详细讲解每种干燥设备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加热 方式、物料输送方式、排风方式等,以及设备操作和维护 的注意事项。
设备性能评价
课程安排与考核方式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化工原理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工原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掌握实验中常用的化学试剂的性质和用途;3.学会正确使用化学实验器材和安全操作方法;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实验一:确定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方法1.实验目的:了解酸碱滴定反应的基本原理;2.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酸碱溶液,使用酸碱指示剂滴加至颜色变化为终点;(2)记录滴定液的用量,计算出酸碱溶液的浓度。
实验二:测定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动势1.实验目的: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2.实验步骤:(1)将阳极和阴极分别插入溶液中;(2)测定电流强度和电动势的变化;(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反应的方向和性质。
实验三: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的萃取方法1.实验目的: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和分配系数及其在萃取中的应用;2.实验步骤:(1)将混合有机溶剂和水的溶液进行摇匀;(2)放置一段时间,待溶液分层后,分离有机层;(3)通过蒸馏分离萃取溶剂。
三、教学方法:1.实验指导:通过实验指导书和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2.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和仪器器材的使用;3.实验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和原理。
四、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撰写实验报告;2.互评:学生相互评价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报告的质量;3.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报告进行总结和评价。
五、实施条件:1.实验室设备:滴定管、电动势计、萃取装置等;2.实验材料:酸碱溶液、化学试剂等;3.安全措施:学生需佩戴实验室服装和防护眼镜,并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六、教学参考资料:1.《化工实验技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3.《化工实验指导与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工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掌握化工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如过滤、蒸发、蒸馏等。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化工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实验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1. 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化工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四、教学难点1. 复杂化工实验的操作技巧。
2. 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提出实验课题,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
(二)实验操作1. 演示实验操作过程,讲解操作要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实验观察与分析1.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
(四)实验总结与讨论1. 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提出实验结论。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经验。
六、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2. 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3. 实验数据分析的正确性。
4.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团队协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化工原理实验》2. 教学课件3. 实验设备:过滤装置、蒸发装置、蒸馏装置等4. 实验材料:实验试剂、实验用品等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掌握化工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如过滤、蒸发、蒸馏等。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化工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实验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1. 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化工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四、教学难点1. 复杂化工实验的操作技巧。
2. 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精选全文

思考题
(1)请分析比较萃取实验装置与吸收、精馏实验装置的异同点?
(2)说说本萃取实验装置的转盘转速是如何调节和测量的?从实验结果分析转盘转速变化对萃取传质系数与萃取率的影响。
(3)测定原料液、萃取相、萃余相的组成可用哪些方法?采用中和滴定法时,标准碱为什么选用KOH-CH3OH溶液,而不选用KOH-H2O溶液?
实验原理的讲解要结合教材;
超临界萃取装置的流程及构造和操作
难点
设备结构与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仪表的指示,防止出现过压问题。
注意按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实验报告要求
(1)记录原理数据。
(2)进行数据处理并在坐纸上绘制液-固及气-固系统的△P~u关系曲线。
思考题
(1)什么是超临界状态?
(2)实验过程中应如何调节阀门,使每个釜内压力维持所需状态?
(3)该装置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授课内容
实验六膜分离实验
授课对象
应用化学专业
学时安排
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膜的结构和影响膜分离效果的因素,包括膜材质、压力和流量等。
(2)了解膜分离的主要工艺参数,掌握膜组件性能的表征方法。
(3)掌握膜分离流程,比较各膜分离过程的异同。
(4)掌握电导率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检测方法。
(2)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图表示二氧化碳解吸时体积传质系数、传质单元高度与液体流量的关系。
(3)列出实验计算结果与计算示例。
思考题
1.本实验中,为什么塔底要有液封?液封高度如何计算?
2.能否用自来水代替高位槽水?为什么?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化工原理课教案模板范文(2篇)

第1篇课程名称:化工原理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时间:[具体日期]授课地点:[具体教室]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掌握流体力学、传热、传质等基本理论。
- 熟悉化工过程中的常见设备和操作。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工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
-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教学内容:一、绪论1. 化工原理课程简介2. 化工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3. 课程学习方法和要求二、流体力学1. 流体的基本性质2. 流体静力学3. 流体动力学4. 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三、传热1. 传热的基本原理2. 对流传热3. 辐射传热4. 传热设备四、传质1. 传质的基本原理2. 对流传质3. 质量传递设备4. 双膜理论五、化工过程计算1. 化工过程设计的基本方法2. 流体流动的计算3. 传热和传质的计算4. 化工设备的设计六、化工过程模拟1. 化工过程模拟的基本方法2. 常用化工过程模拟软件3. 化工过程模拟实例七、化工设备1. 化工设备的分类和特点2. 常用化工设备的工作原理3. 化工设备的选型和计算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1. 讲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分析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
3. 讲解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的原理。
4. 介绍传质的基本原理和质量传递设备。
三、案例分析1. 分析流体流动的实际案例。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六、实验要求
1、根据实验内容的、原理和实验流程,拟定实验步骤。 2、根据滤液体积的大小,大致确定实验点的分布。 3、经教师同意后,可以开始按拟定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注 4、获取必要数据后,经指导教师检查同意后可停止操作。 将装置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研究室
七 数据处理
1、由恒压过滤实验数据求过滤常数K、qe、τe。 2、比较几种压差下的K、qe、τe值,讨论压差变化对 以上参数数值的影响。 3、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制lgK~lg△p关系曲线,求出s。 4、实验结果分析与与讨论。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研究室
三、实验原理
测定圆形直管阻力,确定摩擦系数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 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稳定流动时,阻力损失为: 范宁公式
hf =
Δp f
ρ
=
p1 − p 2
ρ
l u2 =λ d 2
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稳定流动时 Δp f = Δp ,L、d给 定,取不同流量测定∆ p,根据上式可以计算出λ 。然后 根据流型来确定摩擦系数λ与雷诺准数Re的关系。 层流流动 湍流流动
四、实验装置
1.料液罐 2.滤液出口阀 3.反清洗液进口阀 4.压力变送器 5.板框 6.安全阀 7.反清洗罐, 8.压力罐, 9.滤液进口阀 10.空气进口阀 11.电磁阀 12.球阀 13.电子天平 14.空气压缩机, 15.料液进口阀。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研究室
五、注意事项
1、要检查压缩机是否能正常运行。 2、开始实验前,一定要检查安全阀是否完好。 3、铺滤布时一定要注意让滤布封闭所有的凹槽和孔道。 4、实验时弄清过滤板和洗涤板的区别,切记反装流体通道。 5、在过滤时,要注意过滤通道和洗涤通道阀门的转换。
综合性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化工原理实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化工实验装置的构造、操作流程及安全规范;3. 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能正确使用相关化工软件进行数据处理;4. 了解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初步的化工流程设计。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完成化工原理实验,熟练操作实验装置;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3. 能够运用化工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处理,提高数据处理能力;4. 能够结合课程设计要求,运用所学原理和方法完成化工流程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严谨、细致的实验态度;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4. 引导学生关注化工领域的发展,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化工原理实验及课程设计的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化工原理实验基本知识:介绍化工原理实验的目的、意义、实验方法及安全规范,对应教材第一章。
2. 化工实验装置与操作:学习各种化工实验装置的构造、原理及操作流程,涵盖教材第二章。
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教授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方法,介绍相关化工软件的使用,对应教材第三章。
4. 化工流程设计方法:讲解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方法和要求,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对应教材第四章。
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周:化工原理实验基本知识学习,了解实验目的、意义及安全规范。
第二周:学习化工实验装置的构造与操作流程,进行实验装置实操练习。
大学化工原理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流体流动的类型和分类;(3)了解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技能。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工原理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2)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流体流动的类型和分类3. 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计算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性质、类型和分类;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流体流动中的问题;3. 实验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流体流动实验,验证理论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流体流动在化工过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流体、流线、流速、流量等。
3. 讲解流体流动的类型和分类,如层流、湍流、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等。
4. 讲解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计算方法,如达西-韦斯巴赫公式、摩擦系数等。
5.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流体流动中的问题,如管道输送、泵送等。
6.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流体流动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如测量流量、计算阻力损失等。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基本掌握了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性质、类型和分类;(2)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案例中的问题;(3)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2. 教学不足:(1)在讲解流体流动的阻力损失计算方法时,部分学生反映公式较多,理解起来较为困难;(2)实验教学中,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
3. 改进措施:(1)在讲解阻力损失计算方法时,适当减少公式数量,加强图示和实例说明;(2)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高实验操作技能;(3)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化工原理实验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熟悉常用化工实验设备的使用和操作。
3. 掌握化工原理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4. 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二、实验内容1. 流体流动实验了解流体流动的原理和流量计的使用。
测定流体的流速和流量。
2. 压力测量实验学习使用压力计测量压力。
了解压力与流体速度、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3. 传质实验掌握传质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测定不同条件下的传质速率。
4. 传热实验了解传热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测定不同条件下的传热系数。
5. 沸腾实验学习沸腾的原理和条件。
测定沸腾时的温度和压力。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流体流动实验设备:流量计、流量计接头、管道、阀门等。
2. 压力测量实验设备:压力计、压力计接头、管道、阀门等。
3. 传质实验设备:传质装置、液体容器、搅拌器等。
4. 传热实验设备:热电偶、温度计、加热器、冷却器等。
5. 沸腾实验设备:沸腾装置、温度计、压力计等。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1. 流体流动实验:连接流量计和管道,确保密封。
调节阀门,使流体流动。
记录不同流速下的流量数据。
计算流体的平均流速和流量。
2. 压力测量实验:连接压力计和管道,确保密封。
调节阀门,改变流体速度。
记录不同流速下的压力数据。
分析压力与流体速度的关系。
3. 传质实验:准备传质装置,加入液体。
调节搅拌器速度,保持恒定。
记录不间下的传质速率。
分析传质速率与搅拌速度、液体浓度等因素的关系。
连接热电偶和温度计,确保密封。
加热或冷却实验物体。
记录不间下的温度变化。
计算传热系数。
5. 沸腾实验:连接沸腾装置,加入液体。
加热至沸腾,记录温度和压力。
分析沸腾条件与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关系。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流体流动实验:绘制流量-流速曲线。
分析流体流动特性。
2. 压力测量实验:绘制压力-流速曲线。
分析压力与流体速度的关系。
3. 传质实验:绘制传质速率-时间曲线。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一、引言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教学形式,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能。
本实验讲义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工原理实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并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
二、实验一:物质的密度测定实验原理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密度(ρ)= 质量(m)/ 体积(V)本实验将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质的密度。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空容器,并称重记录容器的质量(m1);2.将容器装满待测物质,并再次称重记录质量(m2);3.计算物质的质量(m)= m2 - m1;4.测量容器的体积(V),可以通过测量容器的长宽高,并计算体积;5.计算物质的密度(ρ)= m / V。
实验注意事项1.在称重过程中,应注意零点的调整,确保准确度;2.测量容器体积时,应尽量减少误差,可以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三、实验二:化学反应速率测定实验原理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产物浓度的变化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速率(v)= ΔC / Δt本实验将通过测量酶催化反应中产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实验步骤1.准备酶的溶液和底物的溶液,并将它们混合在一起;2.将混合溶液倒入试管中,并立即开始计时;3.每隔一段时间,取出试管,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产物的浓度;4.将测得的产物浓度与时间绘制曲线图;5.根据曲线图上某一时间点的斜率,计算该时间点的反应速率。
实验注意事项1.在混合溶液时,要快速并彻底地混合,保证反应能够迅速发生;2.测量产物浓度时,要注意校正光度计,以消除干扰;3.绘制曲线图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刻度和线条粗细。
四、实验三:蒸馏分离混合物实验原理蒸馏是利用液体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的常用方法。
蒸馏通常包括加热液体混合物,将产生的蒸汽冷凝并收集成为纯净的液体。
实验步骤1.将混合物加入蒸馏瓶中,并安装冷凝管;2.加热混合物,使其中沸点较低的成分先蒸发,然后冷凝成液体;3.收集冷凝液体,即得到分离的成分。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实验一 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管内流体质点的运动方式,认识不同流动形态的特点,掌握判别流型的准则。
2. 观察圆直管内流体作层流、过渡流、湍流的流动型态。
观察流体层流流动的速度分布。
二、实验内容1. 以红墨水为示踪剂,观察圆直玻璃管内水为工作流体时,流体作层流、过渡流、湍流时的各种流动型态。
2. 观察流体在圆直玻璃管内作层流流动的速度分布。
3. 观察孔板前后压差与流量的关系,计算不同雷诺准数时的孔板系数C 0原理: 以秒表和1000mL 量筒测体积流量,计算雷诺准数,观察相应的流型;记录孔板前后压差,计算孔板系数C 0 ;改变流量,重复操作。
计算公式如下:q v = uA = u 0A 0 , Re =μρ⋅⋅u d ,R :孔板前后液柱差。
要求:从层流到湍流测8组数据。
三、实验装置实验装置流程如图7-1所示。
图7-1 雷诺实验装置1 溢流管;2 墨水瓶;3 进水阀;4示踪剂注入管5水箱;6 水平玻璃管;7 流量调节阀实验管道有效长度: L =600 mm 外径: Do =30 mm 内径: Di =24.5 mm孔板流量计孔板内径: do =9.0 mm00u c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 实验前应仔细调整示踪剂注入管4的位置,使其处于实验管道6的中心线上。
(2) 向红墨水储瓶 2 中加入适量稀释过的红墨水,作为实验用的示踪剂。
(3) 关闭流量调节阀7,打开进水阀3,使水充满水槽并有一定的溢流,以保证水槽内的液位恒定。
(4) 排除红墨水注入管4中的气泡,使红墨水全部充满细管道中。
2. 雷诺实验过程(1) 调节进水阀,维持尽可能小的溢流量。
轻轻打开阀门7,让水缓慢流过实验管道。
(2) 缓慢且适量地打开红墨水流量调节阀,即可看到当前水流量下实验管内水的流动状况(层流流动如图7-2所示)。
用体积法(秒表计量时间、量筒测量出水体积)可测得水的流量并计算出雷诺准数。
因进水和溢流造成的震动,有时会使实验管道中的红墨水流束偏离管的中心线或发生不同程度的摆动;此时, 可暂时关闭进水阀3,过一会儿,即可看到红墨水流束会重新回到实验管道的中心线。
化工原理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95110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实验实验总学时数: 56适用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承担实验室: 化学与化工系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1.目的: 化工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化工原理实验则是学习、掌握和运用这门课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在实验中的操作和观察,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处理一般工程技术问题和进行科研的初步能力;同时, 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严肃认真,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要求:验证有关的化工单元操作理论, 巩固并加强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实验装置的结构、性能和流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及关联, 编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三、单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一)伯努利实验1. 实验目的: 熟悉流动流体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加深对伯努利方程、连续性方程的理解与认识;掌握测量动压头和静压头的方法。
2. 实验内容:(1) 观察流体流动时各种形式的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现象;(2) 验证不可压缩流体机械能衡算方程式和静力学方程式。
(二)雷诺实验1. 实验目的: 了解雷诺实验装置的构造, 熟悉雷诺准数的测定方法, 掌握雷诺准数Re 与流体不同流型的关系。
2. 实验内容:(1) 观察流体在管内流动的两种不同形态;(2) 确定临界雷诺数。
(三)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1. 实验目的: 了解离心泵的构造和性能;掌握离心泵开、停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测定离心泵在恒定转速下的特性曲线并确定其最佳工作范围的方法。
2. 实验内容:(1) 测定并计算一定转速下, 流体的流量、泵的扬程、有效功率、轴功率和效率等参数;(2) 标绘离心泵的H-Q、N-Q和η-Q曲线。
(四)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1. 实验目的: 了解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方法, 测定流体流过圆形直管时的摩擦阻力, 并确定摩擦系数λ与雷诺准数Re的关系, 测定流体流过管件、阀门时的局部阻力, 并求出阻力系数。
化工原理及实验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及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如反应器设计、物料平衡、能量平衡等;2. 学会运用化学工程原理分析实际化工过程中的问题,如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等;3. 掌握化工实验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实验数据进行有效分析。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科学原理解决化工领域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技能;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化工原理及实验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化学工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化工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化学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化工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对化工原理的了解相对有限。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化工原理及其应用;2. 注重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二、教学内容1. 化工原理基本概念:反应器设计原理、物料平衡、能量平衡、化学动力学等;教材章节:第一章化工基础原理;进度安排:2课时。
2. 化学工程应用:流体流动、传热、传质等现象的原理及其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教材章节:第二章流体力学与传热传质;进度安排:4课时。
3. 化工实验方法: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实验结果分析等;教材章节:第三章化工实验技术;进度安排:4课时。
4.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讨解决方案;教材章节:第四章化工案例分析;进度安排:2课时。
5. 化工与环保:介绍化工生产过程中环保措施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教材章节:第五章化工与环境保护;进度安排:2课时。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化工原理实验》讲稿王承敏二0一二年九月1. 能量转换(伯努利)实验—、实验目的1.演示流体在管内流动时静压能、动能、位能相互之间的转换关系,加深对伯努利方程的理解。
2.通过能量之间变化了解流体在管内流动时其流体阻力的表现形式。
3.可直接观测到当流体经过扩大、收缩管段时,各截面上静压头的变化过程,形象直观,说服力强。
二、实验内容1.测量几种情况下的压头,并作分析比较。
2.测定管中水的平均流速和点C 、D 处的点流速,并做比较。
三、实验原理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
运用不可压缩流体的定常流动的总流Bernoulli 方程,可以列出进口附近断面(1)至另一缓变流断面(i )的伯努利方程:i w i i ii h gv p z gv p z -+++=++122111122αγαγ其中i=2,3,4……,n ; 取121====n ααα 。
选好基准面,从断面处已设置的静压测管中读出测管水头γpz +的值;通过测量管路的流量,计算出各断面的平均流速v 和gv 22α的值,最后即可得到各断面的总水头gv pz 22αγ++的值。
四、实验装置基本情况1.实验设备流程图(如图一、图二所示):图一 能量转换实验流程示意图图二实验测试导管管路图2.实验设备主要技术参数表一设备主要技术参数1.将水箱灌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关闭离心泵出口上水阀及实验测试导管出口流量调节阀、排气阀、排水阀,打开回水阀和循环水阀后启动离心泵。
2.逐步开大离心泵出口上水阀,当高位槽溢流管有液体溢流后,利用流量调节阀调节出水流量。
稳定一段时间。
3.待流体稳定后读取并记录各点数据。
4.逐步关小流量调节阀,重复以上步骤继续测定多组数据。
5.分析讨论流体流过不同位置处的能量转换关系并得出结论。
6.关闭离心泵,结束实验。
六、实验注意事项1.离心泵出口上水阀不要开得过大,以免水流冲击到高位槽外面,导致高位槽液面不稳定。
2.调节水流量时,注意观察高位槽内水面是否稳定,随时补充水量保持稳定。
化工原理实训课的教案

化工原理实训课的教案一、页化工原理实训课教案二、目录1.页2.目录3.摘要4.背景和现状分析4.1工业发展与化工原理实训的重要性4.2当前化工教育面临的挑战4.3实训课程在化工教育中的作用5.项目目标5.1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5.2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5.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6.教学方法与策略7.课程内容安排8.实训项目设计9.评估与反馈机制三、摘要本教案旨在设计一门化工原理实训课程,通过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案详细分析了当前化工教育的背景和现状,并设定了明确的项目目标。
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训项目,本课程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工原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四、背景和现状分析4.1工业发展与化工原理实训的重要性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化工原理作为化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训课程作为化工原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2当前化工教育面临的挑战当前,化工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化工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现有的实训课程在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上仍有待改进,以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
4.3实训课程在化工教育中的作用实训课程在化工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实训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化工行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流程,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实训课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五、项目目标5.1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具体包括:掌握化工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使用化工实验设备和仪器;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化工原理实验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掌握化工原理实验的常用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4.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能力的培养。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化工原理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
2.化工实验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化工实验常用试剂的特性和用途。
4.化工实验常用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技巧。
5.化工原理实验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1.介绍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包括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急救常识等。
2.介绍实验室常用的操作规程,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后的清理工作等。
第二课时:化工实验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介绍常用的化工实验仪器设备,包括天平、酸度计、pH计、离心机等。
2.演示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如何正确使用天平进行称量、如何使用pH计测量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三课时:化工实验常用试剂的特性和用途1.介绍常用的化工实验试剂,包括酸、碱、盐等。
2.讲解试剂的特性和用途,如酸的酸度和中和作用、碱的碱度和中和作用等。
第四课时:化工实验常用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技巧1.介绍化工实验常用的实验操作方法,如溶液配制、过滤、浓缩等。
2.演示实验操作方法和实验技巧,如如何进行溶液配制、如何进行过滤操作等。
第五课时:化工原理实验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1.讲解化工原理实验的实验设计方法和实验报告撰写要求。
2.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化工原理实验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讲授、演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
1.讲授:通过讲解化工原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演示:通过演示化工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操作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锻炼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1.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化工原理的实际操作,探索化工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数据分析能力。
2.实验材料和仪器材料:硫酸铜(CuSO4)、氢氧化钠(NaOH)、玻璃棒、试管、试管架、移液管等。
仪器:电子天平、热力学计算仪等。
3.实验步骤步骤一:制备硫酸铜溶液a.在一个容量为100mL的烧杯中,取适量的硫酸铜晶体。
b.用天平称取出硫酸铜晶体的质量,记录下来。
c.将烧杯放到电子天平上,用水慢慢加热烧杯底部,使其溶解。
d.待硫酸铜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e.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步骤二:制备氢氧化钠溶液a.在一个容量为100mL的烧杯中,取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
b.用天平称取出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记录下来。
c.用蒸馏水慢慢加热烧杯,使氢氧化钠溶解。
d.待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e.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步骤三:制备氢氧化铜沉淀a.取两个试管,分别标记为“试管1”和“试管2”。
b.在试管1中取适量的硫酸铜溶液。
c.在试管2中取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将试管1和试管2并置,用试管架固定。
e.缓慢地将试管2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1中的硫酸铜溶液中。
f.观察试管1中的溶液的变化。
步骤四:观察、记录与分析a.观察试管1中的溶液是否发生颜色变化。
b.记录试管2中氢氧化钠溶液滴加进试管1中的滴数。
c.观察试管1中是否出现沉淀。
d.记录试管1中颜色变化的次数。
e.分析试管1中的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若没有达到平衡,需要继续添加氢氧化钠溶液。
4.结果与分析根据观察和实验记录,试验结果如下:a.试管1中的溶液从蓝色逐渐变为绿色,最后出现蓝色沉淀。
b.在添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试管1中的溶液发生了颜色变化。
c.经过多次添加氢氧化钠溶液后,试管1中出现了蓝色沉淀。
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反应过程为:硫酸铜(aq) + 氢氧化钠(aq) → 氢氧化铜(s) + 硫酸钠(aq)由此可见,试管1中的反应为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化工原理实验》
授课内容 实验二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授课对象 应用化学专业 学时安排 4 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离心泵结构与特性,学会离心泵的操作。 (2)测定恒定转速条件下离心泵的有效扬程(H)、轴功率(N)、以及 总效率(η)与有效流量(V)之间的曲线关系。 (3)掌握离心泵流量调节的方法(阀门、转速和泵组合方式)和涡 轮流量传感器及智能流量积算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授课内容 授课内容 (1)讲解实验原理;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 及方式 (2)实验操作演示;授课方式:现场操作; (3)学生自己实验;授课方式:现场指导; (4)学生实验数据处理的讲解;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 重点 离心泵工作原理的讲解要结合教材; 学生对离心泵结构与操作要熟悉,对涡轮流量计、传感器构造与原理 要了解 难点 离心泵的结构与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 开启、关闭管道上的各阀门及倒 U 型差压计上的阀门时,一定要缓慢 开关, 切忌用力过猛过大, 防止测量仪表因突然受压、 减压而受损 (如 玻璃管断裂,阀门滑丝等) ! 实验报告 (1)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出光滑管、粗糙管的λ~Re 曲线,对照 要求 化工原理教材上有关公式,即可确定该管的相对粗糙度和绝对粗糙 度。 根据光滑管实验结果,并对照柏拉修斯方程,计算其误差。 (2)根据局部阻力实验结果,求出闸阀全开时的平均ξ值。 (3)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思考题 (1)在对装置做排气工作时,是否一定要关闭流程尾部的流量调节 阀?为什么? (2)如何检验测试系统内的空气是否已经被排除干净?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化工原理实验》
授课内容 实验三 恒压过滤实验 授课对象 应用化学专业 学时安排 4 学时 目的要求 (1)熟悉板框压滤机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2)通过恒压过滤实验,验证过滤基本原理; (3)学会测定过滤常数 K、qe、τe 及压缩性指数 S 的方法; (4)了解操作压力对过滤速率的影响; 授课内容 授课内容 (1)讲解实验原理;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 及方式 (2)实验操作演示;授课方式:现场操作; (3)学生自己实验;授课方式:现场指导; (4)学生实验数据处理的讲解;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 重点 过滤原理; 恒压过滤设备的结构与操作 难点 恒压过滤设备的结构与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 (1) 滤饼、滤液要全部回收到配料桶 。 (2)电磁阀、压力定值调节阀的顺序不能搞错。压力设定顺序为 1 #(低压) ,3#(中压) ,2#(高压) 。否则压力定值调节阀会漏气。 实验报告 (1)由恒压过滤实验数据求过滤常数 K,qe,τe 要求 (2)比较几种压差下的 K,qe,τe 值,讨论压差变化对以上参数数 值的影响。 (3)在直角坐标纸上绘制 lg K ~ lg(∆p ) 关系曲线,求出 S 及 k (4)写出完整的过滤方程式,弄清其中各个参数的符号及意义。 思考题 (1) 通过实验你认为过滤的一维模型是否适用? (2)当操作压强增加一倍,其 K 值是否也增加一倍?要得到同样的 过滤液,其过滤时间是否缩短了一半? (3)影响过滤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滤浆浓度和操作压强对过滤常数 K 值有何影响? (5) 为什么过滤开始时, 滤液常常有点浑浊, 而过段时间后才变清? (6)若要做滤饼洗涤,管线应怎样安排?需增加什么设备?
注意事项 注意转速的调整不能过快;以防将玻璃打碎; 实验报告 (1)测定不同转速下的萃取效率,传质单元高度。 要求 思考题 (2)以煤油为分散相,水为连续相,进行萃取过程的操作。 (1)请分析比较萃取实验装置与吸收、精馏实验装置的异同点? (2)说说本萃取实验装置的转盘转速是如何调节和测量的?从实验 结果分析转盘转速变化对萃取传质系数与萃取率的影响。 (3)测定原料液、萃取相、萃余相的组成可用哪些方法?采用中和 滴定法时,标准碱为什么选用 KOH-CH3OH 溶液,而不选用 KOH -H2O 溶液?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化工原理实验》
授课内容 实验八 吸收实验 授课对象 应用化学专业 学时安排 4 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填料塔吸收装置的基本结构及流程。 (2)了解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测定干填料及一定喷淋量的湿填 料下填料塔压降 ∆p 与气速 u 的关系曲线,确定载点及泛点。 (3)学习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测定方法,测定不同填料 下传质单元数 N OG 和吸收率 η ,传质单元高度 H OG 和体积吸收系数 K Ya ;测定气体空塔速度和液体喷淋密度对传质系数的影响。 (4)了解气相色谱仪和六通阀的使用方法; 授课内容 (1)讲解实验原理;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 及方式 (2)实验操作演示;授课方式:现场操作; (3)学生自己实验;授课方式:现场指导; (4)学生实验数据处理的讲解;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 重点 塔吸收装置的基本结构及流程。 填料吸收塔传质能力和传质效率测定方法, 测定不同填料下传质单元 数 N OG 和吸收率 η ,传质单元高度 H OG 和体积吸收系数 K Ya ;测定气 体空塔速度和液体喷淋密度对传质系数的影响。 难点 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化工原理实验》
授课内容 实验四 洞道干燥实验 授课对象 应用化学专业 学时安排 4 学时 目的要求 (1)熟悉常压洞道式(厢式)干燥器的构造和操作; (2)测定在恒定干燥条件(即热空气温度、湿度、流速不变、物料 与气流的接触方式不变)下的湿物料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 (3)测定该物料的临界湿含量 X0; (4)学会有关测量和控制仪器的使用方法。 授课内容 授课内容 (1)讲解实验原理;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 及方式 (2)实验操作演示;授课方式:现场操作; (3)学生自己实验;授课方式:现场指导; (4)学生实验数据处理的讲解;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 重点 实验原理的讲解要结合教材; 厢式干燥器的构造和操作构造与操作 难点 设备结构与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仪表的指示,防止出现过压问题。 注意按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实验报告 (1)记录原理数据。 要求 (2)进行数据处理并在坐纸上绘制液-固及气-固系统的△P~u 关 系曲线。 思考题 (1)什么是超临界状态? (2)实验过程中应如何调节阀门,使每个釜内压力维持所需状态? (3) 该装置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注意事项 (1)每个单元分离过程前,均应用清水彻底清洗该段回路,方可进 行料液实验。清水清洗管路可仍旧按实验单元回路,对于微滤组件则 可拆开膜外壳,直接清洗滤芯,对于另三个膜组件则不可打开,否则 膜组件和管路重新连接后可能造成漏水情况发生。 (2)单元操作结束后,先用清水洗完管路,之后用 0.5-1%浓度的甲 醛溶液做保护液打入各膜组件中,使膜组件浸泡在保护液中。 (3)对于长期使用的膜组件,其吸附杂质较多,或者浓差极化明显, 则膜分离性能显著下降。对于预滤和微滤组件 ,采取更换新内芯的 手段;对于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组件,一般先采取反清洗手段,即将 低浓度的料液溶液从透过液侧进入膜组件,同时关闭浓缩液侧出口 阀,使料液反向通过膜内芯而从物料进口侧出液,若反清洗后膜组件 仍无法回复分离性能,则表面膜组件使用寿命已到,需更换新内芯。 、透过液通量(J)和溶质浓缩倍数(N)来表示膜组件 实验报告 用截留率(R) 要求 思考题 的性能。 (1)每种膜组件的原理是什么? (2)如何膜组件维护中注意哪些问题?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化工原理实验》
授课内容 实验六 膜分离实验 授课对象 应用化学专业 学时安排 4 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膜的结构和影响膜分离效果的因素,包括膜材质、压力和 流量等。 (2)了解膜分离的主要工艺参数,掌握膜组件性能的表征方法。 (3)掌握膜分离流程,比较各膜分离过程的异同。 (4)掌握电导率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检测方法。 授课内容 (1)讲解实验原理;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 及方式 (2)实验操作演示;授课方式:现场操作; (3)学生自己实验;授课方式:现场指导; (4)学生实验数据处理的讲解;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 重点 难点 不同膜组件的实验原理;膜实验装置的构造和操作构造与操作 设备结构与实验操作;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化工原理实验》
授课内容 实验七 液液萃取实验 授课对象 应用化学专业 学时安排 4 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转盘萃取塔的基本结构、操作方法及萃取的工艺流程。 (2)观察转盘转速变化时,萃取塔内轻、重两相流动状况,了解萃 取操作的主要影响因素。 (3)掌握每米萃取高度的传质单元数 NOR 、传质单元高度 H OR 和萃 取率 η 的实验测法。 (4)研究萃取操作条件对萃取过程的影响。 。 授课内容 (1)讲解实验原理;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 及方式 (2)实验操作演示;授课方式:现场操作; (3)学生自己实验;授课方式:现场指导; (4)学生实验数据处理的讲解;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 重点 转盘萃取塔的基本结构、操作方法及萃取的工艺流程; 掌握每米萃取高度的传质单元数 NOR 、传质单元高度 H OR 和萃取率 η 的实验测法。 难点 转盘萃取塔的基本结构、操作方法及萃取的工艺流程。
注意事项 (1)实验开始时,灌泵用的进水阀门开度要小,以防进水压力过大 损坏真空表。 (2)在实验开始时扭矩传感仪钩子要取下,在测数据时再装上,每 测量一组数据后立刻取下,当测下一组数据时再装上。 实验报告 (1)在同一张坐标纸上描绘一定转速下的 H~V、N~V、η~V 曲线 要求 思考题 (2)分析实验结果,判断泵较为适宜的工作范围。 (1) 从所测实验数据分析,离心泵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 (2)启动离心泵之前为什么要引水灌泵?如果灌泵后依然启动不起 来,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用泵的出口阀门调节流量?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缺点?还 有其他方法调节流量? (4)正常工作的离心泵,在其进口管路上安装阀门是否合理?为什 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化工原理实验》
授课内容 实验五 超临界 CO2 萃取实验 授课对象 应用化学专业 学时安排 4 学时 目的要求 (1)让学生了解超临界萃取装置的结构,掌握超临界萃取操作方法, 熟悉基本工作原理; (2)通过与传统提取方法所得产物在质量上的比较,近一步掌握超 临界萃取的优点,从而加深科技进步对化工的影响。 授课内容 (1)讲解实验原理;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 及方式 (2)实验操作演示;授课方式:现场操作; (3)学生自己实验;授课方式:现场指导; (4)学生实验数据处理的讲解;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 重点 实验原理的讲解要结合教材; 超临界萃取装置的流程及构造和操作 难点 设备结构与实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