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人的酒文化
百家宴的美丽传说
![百家宴的美丽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93e6b6513b3567ec102d8abc.png)
百家宴的美丽传说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人有个传统的习俗延续至今,即每逢佳节,除了侗哥侗妹载歌载舞欢庆节日外,还要在鼓楼前摆起百家宴。
在百家宴开席前,两排长长的桌子上摆满了侗家的特色菜,族长带领大家唱着祝福歌围着桌子转上一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席间,侗家姑娘小伙子唱着敬酒歌走到客人面前,一个个地拉着耳朵敬酒,以此表示对贵客到来的欢迎和祝福。
侗家的百家宴,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
古时候,一个侗寨遭到洪魔的袭击。
眼看稻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侗民就要被洪魔吞食,这时,从天上下来一位英雄,用他有力的翅膀,斩断了洪魔的脊梁,侗民得救了。
为了表示对英雄的敬意,家家户户都想请英雄到家中吃顿饭,但英雄第二天一大早就要离去,不可能一一到侗民家里做客。
这时,一位漂亮的侗族姑娘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每家做几道最好的菜,在鼓楼前摆开百家宴热情款待英雄。
因此这个习俗一直沿袭到现在。
百家宴上,不管客人从哪里来,都会被热情的侗家人拉入席,以侗家特有的香醇的糯米酒溶入酒中倒进客人的嘴里。
席后,全寨的男子吹起芦笙,姑娘们跳起踩堂舞,一直到月亮高挂。
正是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才成就了五粮液的百家宴酒。
“百家宴”是五粮液股份公司旗下重磅推出的自销品牌,为五粮液旗下的嫡系精品,是五粮液的“亲孩子”。
品牌——百家宴酒,系出名门。
自2009年下半年投放市场以来,百家宴肩负着为五粮液进攻大众消费市场的重任,普通老百姓低消费就能喝到真正的五粮液酒。
百家宴酒自面市之后,五粮液高层领导非常关注与支持这一品牌,并且确保百家宴酒的每瓶酒都流淌着五粮液的血液,代表五粮液的品质。
因此,五粮液也构成了百家宴酒这个增值价值链中的最关键一个环节。
品质——健康白酒,宴请百家。
百家宴系列产品是五粮液股份公司精心规划的一款自销优势产品,喝过的人有80%反映,百家宴酒和其他品牌高价位的酒相比,口感甚好,性价比高。
百家宴酒源自五粮液的酿造工艺,和五粮液一样为纯粮酿造产品,不含任何香精,含醇量极低,属于健康型白酒,喝着顺畅,不口干,不头晕。
侗族风俗习惯及特点有哪些
![侗族风俗习惯及特点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1ccd3a8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8.png)
侗族风俗习惯及特点有哪些侗族风俗习惯及特点有哪些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是先秦百越支系之一。
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的侗族居住。
那么你知道侗族的风俗习惯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侗族的风俗习惯及特点资料,希望能帮到大家。
侗族民族的饮食侗族分布在中国南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处。
侗族种植水稻,稻田养鱼,鱼粮兼营。
出产木耳、香菇、竹笋(玉兰片)、柑橘等。
侗族地区大多日食四餐,两饭两茶。
饭以米饭为主体。
平坝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糯米种类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秃壳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
他们将各种米制成白米饭、花米饭、光粥、花粥、粽子、糍粑等,吃时不用筷子,用手将饭捏成团食用,称为“吃抟饭”。
侗族一般习惯于清晨做好一天的饭菜,带上山去食用。
其中香禾稻做成的“抟饭”尤为甘美,有“一家蒸饭,全寨飘香”之说。
侗族人喝的茶专指油茶,它是用茶叶、米花、炒花生、酥黄豆、糯米饭、肉、猪下水、盐、葱花、茶油等混合制成的稠浓汤羹,既能解渴,又可充饥。
与饭、茶配套的,还有蔬菜、鱼鲜、肉品、瓜果、野味、菌耳和饮料,食源广博而异杂。
蔬菜大多制成酸莱。
制作酸菜有坛制和筒制两种,坛制是指将淘米水装入坛内,置于火塘边加温,使其发酵,制成酸汤,然后用酸汤煮鱼虾、蔬菜,作为日常最常见的菜肴。
鱼鲜包括鲤鱼、鲫鱼、草鱼、鳝鱼、泥鳅、小虾、螃蟹、螺蛳、蚌之类,可制成火烤稻花鲤、草鱼羹、鲜炒鲫鱼、吮棱螺、酸小虾、酸螃蟹等风味名肴。
民间经常食用的虾酱也多以坛制作。
腌鱼、腌猪排、牛排及腌鸡鸭则以筒制为主。
筒有木桶和楠竹筒两种。
制作腌鱼以入冬最佳,腌渍时间越长,其味越醇。
鱼虾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
肉品主要是猪、牛、鸡、鸭肉,吃法与汉族差别不大。
瓜果有刺梅、猕猴桃、乌柿、野杨梅、野梨、藤梨、饱饭果、刺栗、大王泡,以及松村嫩皮、桑树嫩皮、香草根等。
其中,栎木的果实可做成豆腐,“香树”的皮可洁白牙齿,油茶树上长的“茶泡”是天然的酸甜汁。
侗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侗族有什么风俗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da74980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4.png)
侗族有什么风俗习惯侗族有什么风俗习惯侗族有很多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因此,也会有一些风俗习惯,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侗族有风俗习惯,希望能帮到你。
侗族有什么风俗习惯“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
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
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
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
“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的通称。
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
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
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3月3日或2月2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侗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
姑舅表婚较为流行,姨表兄妹和辈分不同的不能通婚。
女子婚后有“坐家”(即“不落夫家”)的习俗。
解放前,侗族的社会基本单位是封建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
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子,妇女禁触铜鼓;男人或长辈在楼下,不准上楼。
侗族姑娘在婚后才能享受父母和自己积累的“私房”以及分得少量的“姑娘田”、“姑娘地”。
男子继承家业,无继承人的可招赘养子。
丧葬一般同汉族,行土葬。
个别地区还有停葬习俗,人死入殡后将棺材停放在郊外,等本族与死者同年同辈的都死亡以后,才一同择日安葬。
侗族的民族饮食侗族人民的饮食以大米为主要食物,平坝地区以粳米为主,山区则多食糯米。
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
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
用油茶待客,是侗族人民的一种好客习惯。
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以南部地区最富有特色。
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桥”,寨中鱼塘四布。
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
谈侗族酒歌文化
![谈侗族酒歌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c65a87959eef8c75fbfb369.png)
谈侗族酒歌文化摘要侗族音乐是我国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总结出来的,是侗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而其中侗族酒歌又精彩纷呈独具特色,有“拦路歌”“三朝酒”“周岁酒”“求亲歌”“伴嫁歌”上桃园的“哭歌”以及“祝寿歌”等多种形式。
关键词侗族酒歌民族音乐文化文化传承一、侗族的历史、人文、文化侗族是由“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成的,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讲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侗族是一个依山傍水居住的民族,那里不仅山美,水也美。
曾有人这样形容:“每当清晨,披着薄雾走在侗寨之中,踏着湿湿漉漉、轻轻窄窄的石板,穿梭在一座一座干栏式吊脚楼之间时,偶尔会突然听过身边的一个角落中传出哼哧的喘气声,或是‘哞’的一声,定神一看,才发现一只肥硕的水牛似乎带着一双“脉脉含情”的大眼睛看着你。
而这时,也许会自嘲的笑笑自己的胆小与牛儿的调皮。
抬头一看,一位漂亮的侗家姑娘在吊脚楼上轻梳秀发。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男的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有的头留顶发。
女的装束则各地互有差别,一般都喜欢带银饰。
侗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古树、巨石、水井、桥梁均属崇拜对象,而以女姓神“萨岁”为至高无上之神。
二、侗族音乐侗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喜爱唱歌的民族,他们以歌传情,以歌为媒,以歌传播真理,表达真善美,以歌来叙述对生活对大自然的感受。
在侗乡,凡是会开口说话的人,都会唱侗歌。
侗族音乐之所以有这样高度的繁荣与发展,与侗族民歌有广泛的功能和用途有关。
其一,侗族没有文字,他们以歌代言,以歌记事。
其二,侗族的各种节日莫不与侗歌有关,过节成为了音乐竞争大会。
其三,侗歌与日常生活的礼俗也有密切的关系。
三、侗族酒歌侗族音乐丰富多彩,侗族歌曲种类繁多,有叙述万物起源,人类繁衍,祖先迁徙等内容的古歌,有两寨之间进行集体交往活动时唱的礼俗歌,有各种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叙事歌,有男女青年“行歌坐夜”时唱的作业歌,还有多声部无指挥的复调音乐以及在酒桌上敬酒唱的侗族酒歌。
文化习俗介绍侗乡酒文化
![文化习俗介绍侗乡酒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6c6031b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6.png)
文化习俗介绍侗乡酒文化文化习俗介绍侗乡酒文化侗家好酒,更好客。
侗家人以酒待客是传统的风情民俗。
侗家在待客时,常挂在嘴上的一句俗语叫“吃酒不论菜”。
以示自己饭菜不丰,但情意真挚,请客人不要在意。
说起侗家饮酒习俗,从人生的生、老、病、死,到婚嫁迎送;从建造亭、楼、桥、宅,到门、牌、碑、寺;从团体村寨之间的友谊,到亲戚、朋友之间的走访;从生产中的耕、种、管、收,以节、令、时、尚等等活动,无不以酒设宴待客。
有三朝酒、节日酒、庆典酒等等。
侗家以酒待客,以酒交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酒文化。
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酒宴,有不同的形式。
简单说来有以下几种:敬酒:敬酒表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和欢迎。
侗家的获杯酒,不是和客人一起喝,而端起自己的酒杯敬客人喝,表示对客人的敬意。
一般情况下,主人对满桌客人,每人要敬一杯,特殊情况下也只敬为首的客人。
反之,客人敬主人的酒也是如此。
换杯酒:换杯酒是宴席上主人与客人,亲戚与朋友通过饮酒谈心,增进了解,增进感情的一种喝酒形式。
宾主之间喝换杯酒以示敬意。
宾主双方同时饮干对方的敬酒后,退回各自的酒杯,然后再干一杯,如此换了又退,退了又换,几道反复下来,直到双方满意为止。
反之,客人也可主动约主人换酒。
交杯酒:交杯酒是宴席上主客之间感情交流进一步加深的一种敬酒形式。
俗语说:交酒如交心。
交杯形式是主人与客人各自端起自己的酒杯,主客手腕相交各自饮干自己杯中的酒。
反之,客人也可主动约主人喝交杯酒。
撑杯酒:撑杯酒是侗家宴席上较热闹动人的场面。
它体现了主客之间主帮主,客帮客,客帮主,互相帮助的精神。
在敬酒中,无论是主人向任何一位客人敬酒,还是客人向主方的任何一位亲戚敬酒,主客双方少则一人、二人,多则十人、八人,总之人数不限,都要来帮助自己一方向对方敬酒,帮敬的人叫“帮撑”,又叫“撑酒”。
如果形成撑酒的局面,主客双方的发起人,先不能喝对方的敬酒,而要先喝对方的“撑酒”,“撑酒”喝完,再喝敬酒。
三江侗族文化之美
![三江侗族文化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7d97cef19e314332396893eb.png)
三江侗族文化之美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有1000余年历史;文化以侗族文化为核心——全县36万人口中,侗族人口占了57%。
获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并不让人意外,因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农民文化活动遍地开花,生机勃勃;农民画获得青睐也在意料当中,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今年国庆八天长假,我回到我美丽的家乡——三江。
家乡在国庆长假也举办了很多民族活动。
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们三江县在国庆中里面的娱乐吧。
10月1号,9点钟左右,在程阳桥中,出现一些侗族女站在桥头,准备拦截到来的游客。
因为拦截游客的时候,她们会边唱侗歌边敬游客们喝自己酿的米酒。
这就是侗家有名的——侗家拦酒歌在民族广场中,举办的打油茶,吸引了不少游客。
打油茶,是我们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习俗。
一天之中,不分早晚,随时都可以制作。
油茶待客一更是侗族的重要礼俗。
侗乡人独创的油茶,具有浓香、甘甜的美味,常饮能提神醒脑,治病补身。
侗族老人喝不上油茶,责怪儿孙不孝。
侗乡人外出串村走寨喝不上油茶,身子感到发痧一样不舒服,赶紧回家打油茶。
广西打油茶是广西侗族同胞的饮茶方式,也是他们招待宾客的必用之品。
饮用油茶,既可品尝这一独特风味,又能领略一番侗族的待客风情。
在程阳八寨举办的“百家宴”,更加吸引了不少人来品尝。
“百家宴”是侗族一种特殊的饮食习俗,又名“合拢饭”“长桌宴”,是侗家集体待客的宴席,是侗族待客的最高礼仪。
侗族人海逢寨子里来了贵客,有喜事或族人聚会时,都会设“百家寡”。
捶粑粑,可能很多人没有看到过,也没有品尝过。
粑粑是用我们侗族人自己种植的稻米,经过脱壳,煮熟,再用特制锤子锤制而成的。
在国庆举办这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参与到,粑粑的制作。
好玩又可以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粑粑。
在侗家,民俗表演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他体现了侗家人的能歌善舞,又体现了侗家人的热情好客。
在程阳八寨之内,可以看到很多侗家小女孩的葫芦丝表演,可爱的样子,动听的旋律,也为程阳八寨增添了不少亮点。
三江的这些文化,是你必须了解的!
![三江的这些文化,是你必须了解的!](https://img.taocdn.com/s3/m/e9c3351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e.png)
三江的这些文化,是你必须了解的!侗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侗族人民创造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文化。
这些文化,是随着侗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侗文化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灵活的开放性。
自秦汉以来,特别是明代以后,侗文化受到外来文化(主要是汉文化)的一定影响,但经过吸收和融合,侗族文化仍然闪耀着自己独特色彩,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侗族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是大文化的概念。
侗文化13个方面最富有其民族特色。
具有15个声调的美妙的语言文化是世界上声调最多的语言之一。
一是在语音方面声韵母的简化和声调的分化。
二是侗语的系统比较简单。
三是在词汇方面,有大量的侗语特有的语词。
四是侗语词的结构以单音节词根占多数。
五是在语法方面有独特之处。
如侗语的形容词后面可以带宾语。
以糯谷种植为主的历史悠久的稻作文化以糯谷种植为主的历史悠久的稻作文化。
侗族祖先,是中国稻作文化的创始者之一。
以木构建筑为主的居住文化三江侗族以栽培杉木和桐茶林为主的山地多种经营文化。
以吊脚楼、鼓楼、风雨桥为代表的干栏建筑文化。
侗族风雨桥,是中国廊桥最壮丽的杰作。
以“合款”和《约法款》为核心的制度文化。
以多声部侗族大歌为代表的歌谣文化。
以“多耶”和“芦笙舞”为代表的歌舞文化。
艳丽多彩的服饰文化。
以《洪水滔天》、《起源之歌》为代表的神话文化;以《杏尼的传说》;《吴勉王》为代表的传说故事文化。
;以侗戏《秦娘梅》为代表的戏曲文化。
以“万物有灵”和“萨神崇拜”为主要内容的宗教信仰文化。
关于侗族文化的特点,还有一种更为通俗简洁的概括,那就是“十无十不”:无桥不成人,无楼不成寨,无酸不成宴,无茶不成礼,无“萨”(祖母)不成神,无“耶”不成节,无“款”不成族,无竹不成音,无木不成屋,无银不成妆。
因此,侗族文化,是一朵奇葩实至名归!。
三江民俗
![三江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c1ad8f1d79563c1ec5da7128.png)
拦路歌是侗族的最高迎宾礼节,当客人来到 侗寨门口时,男女老少身着盛装拦在路口, 姑娘们拿起酒杯在最前排现场编拦路歌。 如果客人能唱的话,要跟姑娘们 对上几首,至于是几首,那就看 姑娘们的心情了,如果觉得客人 对得不好,连续唱上十几首都不 放人的情况也有哦! 如果不能唱的话,就只能喝酒 才能过去了,喝酒要一杯干完 才算遵守礼节。
1 学做芦笙、侗笛
芦笙和侗笛是侗族的常用乐器,根据竹筒的大小可以做出不同的芦笙,一 般用来做普通芦笙的竹子叫做“芦笙竹”,通常长在离村寨较远的山上。 明星任务:明星要上山砍竹子,并辅助芦笙师傅为孩子制作一把芦笙(或 者侗笛),同时还要学习一些做芦笙的工艺,如打孔、剪簧等等。
油茶是侗族生活里不可缺少的饮食,用油茶招待客人是重要礼俗。 油茶的做法是先用茶油把糯米团子、米花、花生、黄豆等食物炸好, 放入茶叶炒一下,添温水入锅,加少许盐煮沸后即成。 明星任务:在孩子家学习打油茶,并亲自制作一锅油茶供孩子家人品尝。
2 百家宴
百家宴是侗族招待宾客的最高礼遇, 通常设在鼓楼坪上或风雨桥上, 一字排开几十张桌子,家家户户都 端出一竹篮菜和一大壶米酒,每家 一桌,客人轮流到各桌夹菜。 各桌轮流敬酒,直到客人尽兴为止。
3 多耶舞
客人酒足饭饱之后,侗家人就会跳起 多耶舞。这是以边唱边舞形式唱侗歌的文 化娱乐活动,一般是男女携手围圈,面向 圈心表演。 舞蹈有规范步法,动作为双臂向前后 摇摆,同时脚下沿着圈左或右踏步横移, 尽兴时跳跃扬手。 客人以右手搭在前边舞者的肩部,左 手随身躯前后摇摆,松垮猫腰,上下颠动 ,踏歌而舞。有时会以芦笙伴奏,大多数 为无伴奏舞蹈。
侗族的‘三朝酒’
![侗族的‘三朝酒’](https://img.taocdn.com/s3/m/d238f61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c.png)
作者: 和龑
出版物刊名: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78-78页
主题词: 侗族;民族盛装;习俗;广西;自治县;公社;三江;不落夫家;男子;婴儿
摘要: <正> 广西三江的侗族有做“三朝酒”的习俗,即为庆贺头胎儿女诞生做酒席。
顾名思义,“三朝”即三日,但并非拘于三日,五、七、九日均可,一般不超出十日,取单不取双。
做酒只请族人亲戚而不邀故旧友朋,若至交者未请自来亦表欢迎。
去年夏天,笔者有幸参加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公社?埔大队侗族社员杨秀连为长孙所做的三朝酒,颇开眼界。
做酒当天上午,穿着民族盛装的客人纷。
铜族酒规·酒礼
![铜族酒规·酒礼](https://img.taocdn.com/s3/m/4be8ec701711cc7930b7160d.png)
薹思 趣
酒 礼
太 白 醉 洒 圈 秦强 秀
一 。
侗族 同胞 喜 欢 喝酒 , 作之 后 , 劳 日常生 活都 要 喝上 几杯 , 以达 到强 身健 体 , 除疲 劳 消 的 目的 ; 人来 客 和节 日喜 庆更 是 离不 开酒 , 来 常常通 过 畅饮 高 歌来 表达 深厚 情 谊 。侗族
化。
一
、
自烤 自酿 的侗 酒
侗 家 人 平 常 自饮 和待 客 的水 酒 , 乎 是 由家庭 主妇 自烤 自酿 , 少 到 市 场 去购 买 。 几 极 侗酒 按 照 加工 原 料 和药 材 , 为籼 米 酒 、 米酒 、 分 糯 高粱 酒 、 谷酒 、 麦酒 、 薯酒 、 包 小 红 蜂糖
祠祭祀祖先 )“ 、龙灯酒” 以及各种各样 的“ 平伙酒”
( 多是 公益 事业 竣 工后集 体 聚餐 ) 。若 以 民族 节 E 1 分 , 有 “ 酒 ” “ 宵 酒 ” “ 夏 酒 ” “ 月六 祭 则 年 、元 、立 、六
谷穗酒 ”“ 月半烧包 祭祖酒”“ 、七 、 中秋 月 饼 酒 ” 、
照生 产 生 活分 , 则有 “ 梁酒 ” 立 屋 酒 ) “ 大 门 上 ( 、开 酒 ” “ 迁 酒 ” “ 庚 酒 ”“ 房 ( 崽 过继 ) ” 、乔 、老 、过 分 酒 、
侗 酒 按 照 加工 方 法 和 饮 用 方 式有 “ 酒 ” 烧 和
“ 甜酒 ” 两种 , 属于 E常生活饮 料 。各种酒 类 的烤 均 l 制过 程与工 艺 基本相 同 , 而酿 制方 法看 似 简单 , 然
灌酒 、 枸杞 酒 、 酒 ( 叫泡酒 ) 各类 保 健 药 酒 。 甜 亦 和 由于侗 族地 区处 处绿 水青 山 , 生态 环境 良好 , 水质 优 良 , 柴 丰 富 , 以烤 出来 的 酒其 味特 别 纯 和 、 薪 所
关于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途径的研究
![关于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途径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4e9d65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73.png)
关于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及发展途径的研究三江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非物质遗产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本文将围绕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途径展开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一、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丰富多彩,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手工艺、民俗、口述文学等方面。
侗族歌舞以传统的侗族广场舞为主要形式,富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三江侗族的手工艺制作也非常精湛,如侗族织锦、竹编等技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民俗文化方面,侗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也颇具特色,例如侗族芦笙节、板凳舞等活动。
二、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挑战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在当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承人口减少。
随着现代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去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了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人口的减少。
2. 传承环境恶劣。
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的技艺需要长期的传承和练习,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制作环境受到了许多的不利影响,如嘈杂的生活环境和缺乏传统的学习场所等。
3. 传承载体缺失。
由于新媒体和流行文化的影响,一些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载体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如传统乐器的使用和传唱的曲目减少等。
三、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要想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三江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包括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和传统文化创新等方面。
1. 政府支持。
政府应当注重加强对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大对侗族文化艺术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各种资金和场地支持。
2. 社会参与。
社会各界应积极关注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问题,通过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举办文化节庆等方式,增强侗族非物质遗产文化的公众意识,激励更多年轻人积极参与传承活动。
侗族饮食文化
![侗族饮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e316e6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73.png)
高山流水
侗族“高水流水”的敬酒方式是由侗族姑娘一边唱敬酒歌,一边轻轻扯住客人耳朵,一女孩用酒壶从 高处将侗家香禾糯米酒线形倒下,其他女孩用碗依次高低接住送入游客嘴里。在敬酒过程中,歌不止, 酒不断,以体现侗家人对客人的热情和尊敬。
这样的吃饭方式
Do you know?
侗族是一个民风古朴、热情好客的民族, 一直以来就流传着“抢客”的习俗。
合拢宴
• 有抢不到的,那么就只 好到客人多的家里去商 量,要求分客人,客人 多的家里不同意,则提 出建议:没有客人或客 人很少的家里可将自家 的食物搬过来一起吃, 桌子不够就架板子拼起 来,这就是后来的合拢 宴。 喝酒一般要喝“转 转酒”表示亲热,吃菜 要吃“转转菜”。
打油茶是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饮食 方式
一天之中,不分早晚,随时都可以制作.油茶待客一更是侗族的重要礼 俗。
侗族好饮自酿米酒。米酒制法与周边各族
相同,以糯米酿制。制成后冲上清凉的井 水或泉水饮用,消疲劳,解干渴。
还喜欢用糯米甜酒酿 成的“重阳酒”,即 在农历九月用新糯米 酿成 甜酒酿 密封于 坛内, 置火塘边慢慢
谢谢!
结语
谢谢大家!
侗族地区大多日食四餐,两饭两茶。饭以米饭为主体。他们吃时
不用筷子,用手将饭捏成团食用,称为“吃抟饭”。侗族人民一
般习惯于清晨做好一天的饭菜,带上山去食用。其中香禾稻做成 的“抟饭”尤为甘美,有“一家蒸饭,全寨剽香”之说。
有这么一句话叫
侗不离酸
三天不吃酸,走保打倒窜
在侗族食品中,酸食冠于菜肴之首,每天用菜肴50%都是
侗族饮食文化
• 侗族是分布于贵州、湖南、 广西三省毗邻地区的南方少 数民族,古代文献中称“骆 越”、“僚”、“侗蛮”。
侗族文化
![侗族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2827a5db307e87101f696b9.png)
侗族文化、习俗1:长桌宴“长桌宴”是侗族最为隆重的待客礼俗。
受举寨尊敬的客人来到侗寨,有的因逗留时间苦短,无法到各家各户就餐,各家便会摆上长条桌,端出米酒、腌鱼、腌肉,摆在一起,拼菜成席,共同款待客人。
席上,主客混合对坐,且歌且饮,让客人一次性领受全寨各家各户的盛情。
这就是著名的“长桌宴”,又称为“合拢宴”。
吃“长桌宴”,男女均可入席。
“长桌宴”的席位安排一般是一宾一主间隔而坐,也可宾主面对面地坐,宾主坐定,先由寨老致祝酒词,而后领头高呼“尽情地饮呀”,宾主随声附和“饮呀,饮呀”,满桌举杯,一饮而尽。
然后,宾主正式餐饮,一边相互敬酒,一边交流谈心。
宴席上,专事敬酒的姑娘们两人一对或三人一群,既展示她们的热情,更展示她们的妩媚,一边敬酒,一边唱敬酒歌,欢歌笑语,让人欲罢不能,常常欢饮达旦,再善饮的客人都会“酒不醉人人自醉”。
2:月也“月也”,是这一村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
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
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
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
“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
北部侗族地区称为“玩山”,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
南部侗族地区称“走寨”,或称“走姑娘”,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
三江县富禄等地侗族群众常于夏历三月三日或二月二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3:侗年“侗年”,是流行于南部侗族地区部分侗族社区或姓氏(家族)的岁时节日,侗语称“记凝”(jil nginc )、“达凝”(dah nginc),都是过年的意思;或者称“达凝更”(dan nginc gemgl),即过侗年,以与汉族年(nginc gac,春节)相区别。
三江侗族文化
![三江侗族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057b2f4fe4733687f21aa06.png)
侗族文化侗族就是我国少数民族中重要得一员,据历史考证,形成于唐宋时期。
迄今已有1300多年得历史,侗族在这一千多年得发展中,通过民族自身得实践、创造与提高与来自汉等兄弟民族文化得交流、感染、融合而形成了独具特色得侗族文化。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剑河、三穗、镇远、铜仁、江口等县(市)与玉屏侗族自治县,湖南省得通道、新晃、芷江、靖州等侗族自治县及绥宁、会同、黔阳等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得三江、龙胜、融水、罗城、环江等自治县。
此外湖北省得恩施、宣恩、咸丰等县(市)还有数万人。
侗族有自己得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侗水语支。
原无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侗文。
现在大部分通用汉文。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
以生产鱼粳稻为主,善用稻田养鱼。
林业以产杉木著称。
侗族有自己得语言,多通汉语。
原无文字,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形式得拼音文字。
有自己得民间戏曲——侗戏。
侗族得箫与笛就是中国传统得乐器之一。
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
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得木楼。
这种不用一钉一铆得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得部分精髓。
侗族----历史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得“骆越”(“百越”中得一支)。
古代侗族先民原来居住在广西梧州一带,后来一部分向东移动到贵州、湖南一带;另一部分移至广西定居下来。
12-13世纪,江南一些汉族人因战乱而迁到侗族地区;14世纪,从江西迁移来大批得汉族农民;14世纪末,又在侗族地区屯军,军人多为江西籍得汉族人。
以上这些移民与屯军,以后有大部分融合到侗族中。
侗族----习俗侗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得苦酒与腌制多年得酸鱼、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有“苦酒酸茶”待贵客之说。
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
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得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
侗族酒文化研究
![侗族酒文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bbb05aea1c7aa00b42acb23.png)
侗族酒文化研究在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酒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从人类酿造出了酒之后,酒就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也就成了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又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酒在每个民族文化生成、运行和功能当中各不相同。
酿酒是一项重大的技术发明,这项技术发明遵循的是自然规律。
侗族在认识、掌控、消化、吸收、承接、换代这一系列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酿酒工艺。
而侗族在长期制酒、饮酒和用酒的过程当中,就形成了具有侗族特色的酿酒技术和富有趣味的酒俗、酒礼,创造出了具有侗族特色功能的“酒文化”,也为我国民族的文化宝库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文以贵州省州黎平县黄岗村,这一侗族社区的酒文化作为研究对象。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的方法,对黄岗侗族地区关于当地酒文化的传说、酿酒过程、制酒原料等方面进行了描述,还查阅了一些与本课题相关的论文、著作中相关资料。
以便与增强田野调查资料的可信度和真实性,更好地了解侗族源远流长的酒文化。
本课题认为侗族的酒文化既蕴含着侗族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又对研究侗族的生活面貌和文化变迁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章是导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缘由,回顾了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再说明所运用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主要对黄岗侗族社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村落布局的状况进行介绍。
第三章分析制酒材料与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以及黄岗社区独特的酿酒过程。
第四章从人生礼仪和社会交往这两方面来说明侗族酒文化的内涵。
第五章主要从身体、心理、社会、精神这四个方面说明侗酒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宗教信仰等方面重要的社会功能。
第六章结语部分主要是对本文进行总结以及归纳笔者的一些主要观点。
三江侗族百家宴流程
![三江侗族百家宴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906675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a.png)
三江侗族百家宴流程稿子一嘿,朋友!今天来跟您唠唠三江侗族百家宴的流程,可有意思啦!一开始呢,当百家宴要开始的时候,那场面可热闹啦!村里的人们早早地就开始准备,到处都是忙碌又欢快的身影。
然后呀,大家会把自家精心准备的美食都端出来,摆放在长长的桌子上。
那桌子一眼都望不到头,各种各样的美味,看得人直流口水。
接着,就会有穿着漂亮民族服装的姑娘和小伙子们,他们唱着歌,跳着舞,欢迎远方来的客人。
这时候,您就会感觉到那种浓浓的欢乐氛围,自己也忍不住想跟着一起蹦跶起来。
吃着吃着,还有敬酒的环节呢!侗族的朋友们会端着酒,热情地向您敬酒,那可不能拒绝哦,不然就是不礼貌啦。
怎么样,是不是很想来体验一下这独特的百家宴?稿子二亲,来跟您讲讲三江侗族百家宴的流程哟!一听说百家宴要办起来,整个村子都像炸开了锅一样热闹。
大人们忙着做菜,小孩们在旁边跑来跑去,那叫一个欢腾。
很快,美味就开始上桌啦!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摆得满满当当。
那香味儿,飘得老远老远,把人的魂儿都勾过去了。
这时候,主人们会热情地招呼客人们入座。
大家坐在一起,就像久违的朋友。
开吃的时候,那场面才壮观呢!大家你一筷子我一勺子,吃得可香了。
边吃还能边听着侗族的歌谣,感觉自己都融入到他们的生活里了。
中途还有好玩的互动呢,比如猜谜语、讲笑话,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等到吃得差不多了,重头戏来啦,就是跳舞环节!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大的圈,欢快地跳着,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结束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心里都想着,下次一定还要来参加这么棒的百家宴。
亲爱的,听我说完,您是不是也心动啦?。
第九章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
![第九章中国少数民族酒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79a4e97a45177232e60a2b5.png)
火塘酒的拘谨与严肃: 1)饮酒(yǐn jiǔ)人的座次排列 2)饮酒(yǐn jiǔ)礼节 3)饮酒(yǐn jiǔ)时的语言行为
精品资料
2、咂酒
1)咂酒法饮用的都是水酒(shuǐjiǔ) ,有冷咂、热咂之分
2)直接吸饮咂酒,缺乏卫生保障, 现大多已改进
不是酒,而是一种饮酒习俗
“咂酒”即吮吸,就是借助竹 管、藤管、芦苇杆等管状物把 酒从容器中吸人杯、碗中饮用 或直接吸入口中
哈尼族古歌唱道:喝酒要拿大碗,倒酒要倒满。吃菜 要拿大碗,挟肉要挟最肥的一片。喝酒要喝出好音, 喝酒的声音要像溪水流淌一样好听;挟菜要挟出好样 ,挟菜的筷子要像蝴蝶采花一样好看
精品资料
3、敬酒禁忌(jìnjì)
鄂伦春族主人敬酒时,必须(bìxū)饮干前两盅,客人回敬主 人也是饮干两盅酒。此后主人和客人才能边谈边饮
精品资料
5、盟誓(méng shì)血 酒
历史上基于维护自身利益或共同发展的目的,民族、氏族、 宗族、村寨之间常以盟誓的方式,或使仇视双方平息争端, 或使弱小者屈从,或凝聚群体强化协作。饮血酒是少数民族 自古以来最重要的诅盟手段
这种基于万物有灵原始宗教形态下出现的仪式,在加强民族 团结、解决争端、消除心理隔阂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许多重大的军事行动、政治斗争中也产生过不可估量的作 用
火塘是少数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塘边展示了生育婚 丧的生命历程;演绎了人间的悲欢离合;记录了家庭的喜怒 哀乐
数千年绵延不绝的火塘火,孕育了独特的火塘文化。在少数 民族地区,居家饮酒,几乎都离不开火塘,火塘文化和酒文 化在少数民族文化中是两种相伴共生的重要文化质点,展示 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tèsè)和迷人的民族文化光彩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大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一些边远山区直到20世纪50年代仍然保持着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酒常成 为交换的主体,有时其至被外地商人当作一般等价物换取少数民族土特产品, 以牟取高额利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到三江进入侗族寨给我的第一印象,侗族人民淳朴好客,能哥歌善酒,酒文化别具一格,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爱饮酒,所饮酒类大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度数不高,淡而醇香。
而女子也不赖,特别是年轻靓丽,就看他们的“拦路酒”,呵呵,使不沾酒的客人望而却步。
“拦路酒”是侗族人最有特色的客人进寨时特殊的迎宾仪式,侗家人在进入寨子的在门楼边设置“路障”,挡住客人,饮酒对歌,你唱我答,其歌词诙谐逗趣,令人捧腹,唱好了喝好了,再撤除障碍物,恭迎客人进门。
想进寨酒是不能免的。
午饭入座后新一轮喝酒大战在寨主和侗族美女热情接待下慢慢拉起,每一个客人被逐一劝酒,大家不能幸免,美女一人用双手拿着你两耳,另一个把一满杯酒倒尽的口中,胜任酒量的你会是一种享受,不然就。
这样敬酒我还是第一次遇到,是侗族的风俗习惯吧。
在这热烈气氛下终于敬完每一个客人。
接下来又是换酒“交杯”,能饮的可以邀请侗族美女和你共饮交杯酒,干杯---回敬---又干杯---又回敬........
饭后大家还留恋这美好的时刻,不想离去。
继续欣赏侗族寨的美人与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