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七下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随堂练习

科举制的创立习题一、选择题:(18分)1.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始于()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 C.隋炀帝时D.武则天时2.科举制在我国正式形成是在()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C.隋炀帝时D.武则天时3.正式设置进士科是在()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 C.隋炀帝时D.武则天时4.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是()A.500年B.700年 C.900年 D.1300年5.殿试开始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 B.唐太宗 C.隋炀帝 D.武则天6.废除科举制的时间()A.西晋 B.元 C.南北朝D.清末7.明经科举考试的“帖经”类似于今天历史考试中的()A.选择题B.填空题 C.问答题D.作文题8.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政始于()A.东晋B.西晋 C.南北朝D.隋朝9.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二、列举完善科举制度的三位皇帝。
(6分)三、阅读下列材料:(22分)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8分)(1)诗中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什么思想?(2分)(2)实现此理想的途径是什么?(2分)(3)如何评价这一现象?(4分)2、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1)材料一的含义是什么?(4分)(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6分)(3)进士考试中,考中第一名被称为什么?(2分)(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2分)四、如何评价科举制度呢?(14分)参考答案一、1.A 2.C 3.C 4.D 5.D 6.D 7.B 8.D 9.C二、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1.(1)做官的理想。
(2)科举取士。
(3)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基础,巩固封建统治。
课时作业2: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我会填1.用科举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形成于(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明朝2.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科目,始于(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3.殿试开创于( )。
A.隋炀帝 B.武则天 C.唐太宗D.唐玄宗4.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 )。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D.隋炀帝时5.隋唐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C.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抑制作用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6.科举制被废除是在( )。
A.唐朝末年 B.明朝 C.清初 D.清朝末年7.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的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武则天 D.隋文帝8.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这句话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A.科举制 B.科举考试中进士科难考C.科举考试以诗取士D.科举考试科目是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9.创立武举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10.下列史实与科举制度演进有关,正确的顺序是( )。
①创武举、殿试②开设进士科③采取分科考试方法选拔官员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11.不属于科举制的影响的是( )。
A.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C.促进唐诗的繁荣B.促进文学艺术发展 D.促进士族制度发展12.下面史实与唐太宗有关的是( )。
A.扩充国学规模,扩建学舍 B.首创武举和殿试C.始创进士科 D.采取分科考试方法二、材料解析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弟子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材料二:唐朝科举制传播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
外国留学生也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还可做官。
请回答:(1)以上材料反映的这种制度正式诞生于何时?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2)唐朝时期延续并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试举唐太宗、唐玄宗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科举制的创立随堂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A 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的情况有可能出现下列哪个朝代?()A.魏晋南北朝B.唐朝C.明朝D. 清朝2.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
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A 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C.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D.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3.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②④4.在科举考试中的“贴经”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A.选择题B.填空题C.问答题D. 作文题5.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 唐玄宗6.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
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A.唐太宗统治时期B.唐高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7.关于科举制的产生和完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A.①②B.③④C. ②④D. ②③④8.“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A.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B.唐太宗创立进士科,开创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许多有才能的人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C. 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
D. 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二、填空题:9.唐代科举制中最重要的两科是进士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之分,“武状元”最早出现于A.武则天统治时期B.唐高宗统治时期C.唐太宗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时期【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武状元”,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唐朝时,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度安2.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影响有: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出身低微而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科举制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由此可见,C选项明显错误。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3.仔细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6分)材料一下图试卷于2013年5月在河南举办的某文化展中展出。
材料二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留居中国的英国人英格尔斯说:“也许是他们(指中国)所创造出来的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
”另一位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请回答:(1)材料一中试卷与哪一制度有关?这一制度首创于哪一朝代?(2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理解“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含义。
(2分)(写出两点,得2分)(3)英格尔斯说该制度是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然而这一制度却于1905年被废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被废除的原因。
提高作业(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作业导航1.本课需掌握的基础知识:科举制的产生和完善情况;科举制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认识科举制的实质,提高分析能力。
3.认识制度的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1.魏晋到隋之间,选拔官吏的方法是A.直接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B.直接从老百姓的子弟中选拔C.通过考试进行选拔D.由皇帝直接任命2.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唐高祖时D.唐太宗时3.武举制创立于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唐太宗时D.武则天时4.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的是A.武艺B.诗赋C.珠算D.医术5.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A.一千三百多年B.二千年C.二千五百多年D.三千年6.下列帝王中,对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做出重要贡献的是①隋文帝②隋炀帝③唐高祖④唐太宗⑤武则天⑥唐玄宗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⑤C.②③⑤⑥D.①②④⑤⑥7.隋唐时期科举制的主要作用是A.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B.增加了平民参政议政的机会C.丰富了我国考试制度的内容D.严格了考试程序和内容8.下列对科举制的理解,错误的是A.科举制是我国人才选拔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B.科举制的实行使朝廷的集权制进一步加强C.科举制使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D.科举制的实行彻底消弥了封建社会的矛盾9.唐代的科举考试中,“殿试”是指A.皇帝亲自出题面试B.宰相亲自出题面试C.各州县官主持考试D.秀才自行在自己的院落中考试二、材料解析题10.阅读下列材料:“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请回答:(1)材料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三、问答题11.简要总结科举制在我国古代的作用或影响。
★四、创新训练12.你认为我们现在的考试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有什么联系?参考答案一、1.A 2.B 3.D 4.B 5.A 6.D 7.A 8.D 9.A二、10.(1)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才是较完美的途径。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练习01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科举制的创立1、(2010·聊城学业考试)“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金榜”“寒窗”“名字香”“一举成名”与科举制度相符合。
2、(2010·重庆中考)我国的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A.隋朝B.康朝C.明朝D.清朝【答案】选A。
3、(2010·南京学业考试)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创立于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答案】选A。
4、(2010·淮安中考)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密切关系。
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内容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答案】选A。
5、(2010·山西中考)魏晋时期,官员大多数从高门权贵子弟中选拔,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了三分之二。
这种变化说明A.唐政府不任用权贵子弟B. 唐政府力求以才学选官C.唐朝社会文学艺术繁荣D. 唐朝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答案】选A。
6、(2009·湘西中考)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你知道中国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从何时开始的吗()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隋唐时期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科举制,是中国最早的选官制度。
7、(2009·芜湖中考)“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高明的这首《琵琶记》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解析】选C。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

科举制的创立一、单项选择题1.科举制创立于()A.东晋B.南北朝C.隋朝D.唐朝2.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是()A.500年B.700年C.900年D.1300年3.殿试开始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隋炀帝D.武则天4.废除科举制的时间()A.西晋B.元C.南北朝D.清末5.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政始于()A.东晋B.西晋C.南北朝D.隋朝6.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7.“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一首《及第谣》抒写了新科进士们春风得意的情怀。
它与我国古代的那一项制度有关?()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等级制8.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
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
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玄宗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请回答:(1)材料中所涉及的是唐朝的什么制度?(2)将这一制度完善的关键人物有哪些?(3)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1.C2.D3.D4.D5.D6.C7.C8.D9.(1)科举制;(2)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3)巩固统治;选贤用能。
习题1:科举制的创立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选择题1.《新唐书》的选举志提及“唐制取士之科多由隋旧”。
这表明()A.唐朝官员由民主选举产生B.科举制起源于隋朝C.唐朝科举制缺乏创新精神D.隋朝选举制度陈旧2.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
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
”这说明( )A.唐诗影响深远B.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C.唐诗取材广泛D.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3.在唐朝贞观年间,家境虽然贫寒,本人却有学识、有天赋的李四赴京赶考,金榜题名,从而命运改变。
李四能够改变命运主要得益于()A、禅让制度B、宗法制度C、分封制度D、科举制度4.昆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昆明有一条很不起眼的小巷——先生坡。
从图一的路牌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A.禅让制B.分封制C.科举制D.郡县制5.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这是唐玄宗礼部尚书对__▲__的描述( )A.行省制B.科举制C.监察制D.三省六部制6.右图为年画《教子成名》。
代女子王春娥因教育儿子刻苦读书,考取功名,而受到朝廷嘉奖的故事。
与“考取功名”有关的古代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二、非选择题7.“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个朝代?(2)唐朝时期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些?他们分别对科举制的发展做出看什么贡献?(3)唐玄宗时,新科进士主要考什么内容?(4)这种制度对唐朝有什么影响?参考答案一、BBDCB C二、7.(1)科举制度;隋朝。
(2)唐太宗:大大扩充国学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武则天:首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诗赋。
(4)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随堂练习新人教版 (1)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知识讲述】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度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科举考试的形式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
它不仅扩大了唐朝以后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而且促进了社会上努力读书求学的风气。
唐代的科举制尤其是进士科的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朝文化的发展。
它不仅造就了一批诗人,而且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勃兴和传奇小说的发展,使唐代的文学水平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
【能力拓展】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
科举制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
科举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
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
我国科举制在世界文明史上有重要地位。
明朝来华的著名传教士利玛窦赞扬中国科举制说:“他们(指中国)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称为儒生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着整个国家。
”18世纪西方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也都肯定中国科举制,称这个制度防止了权力的世袭化,保证了知识阶层的合法对流。
法国重农学派奎纳,更主张在西方仿行中国的文官考试制度。
因此,1791年起,法国率先实行了文官考试,接着1853年后英国也推广文官考试。
正如《英国大百科全书》所说的,“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
”我国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在《五权宪法·民权初步》里也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题目及答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题目及答案1、隋文帝为什么要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理解)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2、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何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它的诞生起到了什么作用?(记住)(1)隋炀帝时(2)进士科的设置(3)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3、科举制逐渐完善是在什么时期?当时最重要的考试科目有哪些?(记住)(1)唐朝(2)进士、明经4、举出完善科举制的三个关键人物,并说出他们分别对科举制度的完善做出了哪些贡献。
(记住)(1)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2)武则天开创殿试和武举;(3)唐玄宗重视考诗赋,亲自面试应试者。
5、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多少年?有什么影响?(记住)(1)一千三百多年(2)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6、下面三句话分别说明了什么?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理解)“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第二句话说明读书人皆以科举考试考中做官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第三句话说明士人对进士科的看重和推崇。
反映了当时统治者重视人才,重视知识通过科举考试做官比依靠出身门第做官更受尊重。
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成为当时士人的至高追求。
7、对于下面这些说法,你有什么感想?可以结合现在的考试制度,谈谈你的看法。
(理解)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4《科举制的创立》同步练习(含答案).doc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1.科举制的创立2.科举制的完善(1)唐太宗:重视用科举制选拔人才。
(2)武则天:增加进士科的录取人数,开创了—制度和—o(3)唐玄宗:成为进士科考试的重要内容。
3.影响(1)科举制度把读书、—和—三者结合起来,提高了官员的—。
(2) _____________ 推动了的发展。
(3)科举考试重—,对—的繁荣起了促进作用。
(4) ___________ 对亚洲的、、越南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5)对—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也起了积极作用,—借鉴科举制度,创设了—制度。
(6)科举制在我国实行了—多年,影响很大。
二、三省六部制1.目的:为了加强________ O2.创立者:______ o3.影响:的确立,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具有划吋代意义,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
答案:一、1・分科隋朝唐朝门第高低考试成绩的优劣进士贵族考生出身中央2.(2)殿试武举(3)诗赋3.(1)考试任官素质(2)文化教育(3)诗赋唐诗(4)日本朝鲜(5)欧洲英国文官(6) 1 300二、1.中央集权2.隋文帝方式:分科考试【问题1】科举制一创立和完善的过程。
探究:创立: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來选拔官员。
到隋炀帝时设进士科,考 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这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
完善: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1) 唐太宗时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非常注重人才的选拔和 培养。
(2) 继唐太宗后,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她在位时,首创了殿试和武举。
(3) 到唐玄宗时,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使唐朝上下吟诗、作诗蔚然成 风。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科举制度的完善史上起了重要作用。
【问题2】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 1 300多年。
想一想,科举制产生 了哪些影响?探究:(1)积极影响:①科举考试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 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显示出生机勃勃的进步性。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育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一、单项选择题(共17题,题分合计34分)1.魏晋以来,选拔官员时主要依据的是A.学识能力 B.出身门第 C.居住地区 D.年龄限制2.我国古代的科举制正式形成于A. 汉武帝时B. 隋文帝时C. 隋炀帝时D. 唐太宗时3.隋朝开创的用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的办法,史称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C.推荐人才制 D.郡县制4.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开始于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5.科举制逐渐完善是在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6.在位期间,科举应试者多至万人的是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7.首创殿试和武举,不断完善科举制的是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8.严格考试制度,曾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的皇帝是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9.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到A.1/3B.2/3C.1/4D. 3/410.下列制度中,由隋朝开创的是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11.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最确切的是A.为了打击高门权贵子弟而采取的一项措施B.隋朝开始的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C.它使平民百姓都可以凭真才实学参与政权D.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制度12.下列事件中,属于隋文帝时期的是A.确立郡县制 B.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C.开凿大运河 D.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13.科举制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是A.地方举荐 B.分科考试 C.皇帝指定 D.自我推荐14.唐太宗大力提倡科举的举措是A.正式设置进士科B.扩充国学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C.增加殿试和武举D.规定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15.明经考试中的“贴经”题类似于今天考试中的A.选择题B.填空题C.问答题D.填图题16.由隋朝所创立,为以后历朝所沿用的制度有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17.隋唐科举制选拔官员的标准原则是A.才学能力 B.出身门第 C.居住地区 D.年龄限制二、多项选择题(共5题,题分合计10分)1.科举制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是A.秀才科B.明经科C.进士科D.明算科2.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B.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C. 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D.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3.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有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4.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不同在于A. 普通读书人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B.扩大了选拔官员的范围C. 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掌握选拔官吏的实权D.官吏选拔权集中到中央5.隋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是A.利于选拔人才B.利于教育发展C.利于中央集权D.利于社会进步三、填空题(共6题,题分合计12分)1.隋文帝时,开始用 的办法来选拔官员。
历史七下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试题和答案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为改变许多出身地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的弊端,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开始于()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C.隋炀帝时D.武则天时2.科举制在我国正式诞生是在()A.隋朝B.唐朝 C.明朝D.秦朝3.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是在()A.隋文帝时B.唐太宗时C.唐玄宗时D.武则天时4.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正式形成于隋炀帝时 B.唐朝时分为明经科和进士科C.明经科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 D.明朝时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5.科举制度在我国存在的时间和废除的年代是()A.500多年明朝 B.700多年清朝 C.900多年元朝D.1300多年清朝6.下列关联错误的一项是()A。
隋炀帝——分科考试 B。
唐太宗——扩充国学增加学员C.武则天——殿试、武举 D。
唐玄宗——诗赋为进士科主要内容7.自隋朝确立科举制度来选拔官员,其意义在于()①废止过时的选官旧制,将选官、用人权力从地方收回中央。
②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特性。
③开始突破门第的限制,按考试成绩择优选才。
④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获得了施展才能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8.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政始于()A.东汉B.明朝 C.唐朝D.隋朝9.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科举制度从思想上控制了读书人。
C.培养了更多的中华民族的英才。
D.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0.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在于()A.普通读书人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扩大了选官的范围。
B.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要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
C.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不能做高官,选拔官吏的实权也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
D.选拔官吏必须实行世袭制。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课一练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提技能·一课一练一、选择题1.(2014·烟台学业考)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与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科举制D.选举制【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科举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也可以通过真才实学来做官。
故选C。
2.(2014·常德学业考)“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这首《及第谣》中体现的制度正式诞生是在( )A.唐玄宗时B.武则天时C.唐太宗时D.隋炀帝时【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主要表现在( )A.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B.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C.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可凭才学参政D.考试科目增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重要【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科举制在隋朝诞生,到唐朝逐渐完善,其表现之一就是常设的考试科目增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故选D。
4.(2014·苏州模拟)陈白沙,生于明代,广东人。
他19岁应广东乡试,考得第九名举人,21岁参加礼部会试,考中副榜进士,入国子监(即国学,中国古代设立的国家最高学府)读书,后成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
请问陈白沙曾入学的国子监(国学)在隋唐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大大扩充了规模(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唐太宗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5.唐朝是科举制度的完善时期。
下图是《状元曹鸿勋殿试策》,“状元”称号、殿试分别与哪一皇帝有关( )A.唐太宗唐玄宗B.唐太宗武则天C.武则天唐太宗D.唐玄宗武则天【解析】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版七年级历史(下)三维同步训练
第一单元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维度A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4.“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的情况有可能出现下列哪个朝代?()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2.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
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A 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C.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D.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3.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 )
①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
4.在科举考试中的“贴经”类似于今天语文考试中:()
A.选择题
B.填空题
C.问答题
D. 作文题
5.诗赋科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 唐玄宗
6.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
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7.关于科举制的产生和完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举制最早产生于隋炀帝的开科取士
②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是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③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④科举制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A.①②
B.③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8.“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
A.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B.唐太宗创立进士科,开创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许多有才能的人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C. 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
D. 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二、填空题:
9.唐代科举制中最重要的两科是进士科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其中进士科
的第一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维度B 能力提高
三.动脑筋:
11.奴隶社会,官员都是世袭制。
封建社会一直到魏晋都是实行的推举制,结果造成“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的局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后来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
12.唐朝是科举制的完善时期,为了完善科举制唐朝统治者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13.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官制度持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对我国的社会生活影响深远,你能举出受科举制影响的例子吗?
14.材料一: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再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孟郊《再下第》材料二: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注:孟郊(公元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武康县)人。
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一生穷愁潦倒,不苟同流俗,被人称之为“寒酸孟夫子”。
①材料一与材料二反映诗人的心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②科举制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
15一些外国研究者看来,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历史上最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选拔制度,不但对中国的统一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亚洲乃至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官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为什么外国研究者会有这种看法,你能说明理由吗?
维度C 探究应用
16. 凡事都有利有弊,科举制度的好处我们已经说了不少,那么你能给科举制挑些毛病吗?
参考答案:
1A 2B3C 4B 5D 6C 7C 8A;9 明经科、状元;10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11 隋朝以前,官员大都从权贵子弟中选拔,不论优劣,而许多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反而不能当官;隋朝以后,实行科举制,开始以考试来选拔官吏,打破了门阀的限制,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人到中央任职。
12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武则天时开始殿试,并进行武举考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13 略; 14①不一样,材料一反映了诗人科举失败的忧愁、悲伤和对前途的无望;材料二反映了诗人高中之后的得意与兴奋。
②影响: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能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15科举制以前,以出身和门第来选拔官员,造成门阀政治的产生,削弱皇权,也不利于选拔人才;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既改善用人制度,打击门阀势力,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科举制还影响邻国。
1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