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礼,无以立——中学生礼仪教育之我见
中学礼仪校本教材《不学礼-无以立》

目录
• 中学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 中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礼仪 • 《不学礼-无以立》教材内容介绍 • 如何有效实施中学礼仪教育 • 中学礼仪教育的未来发展
01
中学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礼仪教育对中学生个人成长的影响
01
02
03
塑造良好形象
通过礼仪教育,中学生可 以学会如何得体地待人接 物,塑造出良好的个人形 象。
02
中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礼仪
课堂礼仪
课堂秩序
中学生应遵守课堂秩序,按时到 校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保持
安静,不随意打断老师讲话。
认真听讲
在课堂上,中学生应认真听讲,集 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不私下交流。
回答问题
在老师提问时,中学生应积极回答 问题,态度自信、声音洪亮。
校园礼仪
尊重师长
中学生应尊重师长,见面问好, 态度谦恭。
提升学校形象
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能够 提升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声 誉。
礼仪教育对社会文明进步的贡献
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培养具有良好礼仪素养的公民, 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促进人际关系 的和谐。
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传承中华美德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礼仪教育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美 德。
礼仪教育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 度,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内容形式
除了文字描述,教材还配以插图、图表和实际案例,使得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每个章节都设计了练习题和思考题,帮助 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中的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
案例分析
教材中穿插了许多真实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引 导学生理解礼仪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这些案例不 仅具有代表性,而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更 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青少年礼仪教育之我见

青少年礼仪教育之我见
文明礼仪是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
青少年担负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任,因此加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待人接物和立身处世,具有乐观、豁达、健康的心理素质,学会尊重别人。
培养善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能够更好地发挥才能,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奠定基础。
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的看法

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的看法礼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在人类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没有学会和遵守礼仪,一个人无法在社会中立足;一个没有礼仪的人,会给他人带来困扰和伤害;没有礼仪的事务往往无法顺利进行;一个没有礼仪的国家,将缺乏秩序和稳定。
因此,学习和遵守礼仪是每个人,每个组织,甚至每个国家所应该重视的重要问题。
首先,个人学习和遵守礼仪是为了能够在社会中立足。
礼仪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规范,它规定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应该如何行动、如何表现。
学习和遵守礼仪,可以使人们在社交场合中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和素养,获得他人的认同和尊重。
例如,在商务场合中,一个懂得商务礼仪的人会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利益。
而一个不懂礼仪或者没有礼貌的人,则可能被他人视为无知或者不可信赖。
因此,学习和遵守礼仪是个人在社会中立足的基础。
其次,没有礼仪的人会给他人带来困扰和伤害。
礼仪是人们相互交往的准则,它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一个没有礼仪的人,可能会在行为上给他人带来困扰和伤害。
例如,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吃东西不注意卫生、不尊重他人的隐私等,这些行为都会对他人造成不适和困扰。
而一个懂得礼仪的人,会在行为上更加注意他人的感受,尽量不给他人带来困扰和伤害。
因此,学习和遵守礼仪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发展。
再次,没有礼仪的事务往往无法顺利进行。
礼仪是一种规范和约束,它可以使事务的进行更加有序和高效。
在商业交易中,遵守商务礼仪可以增加交易双方的互信和合作意愿,从而促成交易的顺利进行。
而如果一方不遵守礼仪,例如不守时、不尊重合作方的意见等,很可能导致交易破裂或者产生纠纷。
同样,在公共事务中,礼仪的遵守也是事务顺利进行的基础。
因此,学习和遵守礼仪是为了事务的成功完成。
最后,一个没有礼仪的国家将缺乏秩序和稳定。
礼仪不仅仅是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整个国家的道德准则和社会约束。
一个国家如果缺乏礼仪,将难以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
高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之我见

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之我见在校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追求分数,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很多孩子都不知礼仪为何物,甚至偶尔会听到孩子骂人的话语,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那么,到底什么是礼仪教育呢?它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做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
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
加强礼仪教育,对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明礼仪是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如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
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因此,学校必须抓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我们学校一直比较注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德育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首先,我们要规范校园教育阵地。
净化校园环境,用优美的氛围陶冶人。
我们把校园环境的净化、美化、绿化作为礼仪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
要求学校对校园要整体规划,做到安排有科学性、布臵有教育性、整体上有陶冶性。
抓绿化,抓美化,抓净化,抓育人化。
加大宣传力度。
发挥广播站、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现代公民教育内容。
升旗发言稿《不学礼,无以立》

升旗发言稿《不学礼,无以立》升旗发言稿《不学礼,无以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高二(8)班的张辰,本次国旗下发言,我发言的主题是:不学礼,无以立。
“礼者,乃做人之本,人无礼,不知其可”。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诚信知礼、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作为新时代的南菁学子,更应将文明礼仪修养作为自身综合素养提升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不学礼,无以立言。
子曰:“非礼勿言”。
一个人的谈吐,展现的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而其中的核心便是礼。
礼就好比一座桥梁,架设在野蛮与文明之间,引导人们走向高雅。
与人交谈,好比是一个搭建沟通心灵桥梁的过程。
懂礼的人,他的言辞中处处透露出一种温文尔雅,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人们会自发的靠近他,乐于了解他;而无礼之人,他的话语中充斥着挑衅,尖酸刻薄,人们唯恐避之不及,更何况了解他。
人与人的交往,只有让对方感受到了舒适与被尊重,你才有可能得到广泛的认同,从而也能获得更多的帮助。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中,文明礼仪的学问,实际上就是获得人生成功的学问。
不学礼,无以立行。
荀子曾说:“礼者,养也。
”礼,就是一种修养,它体现在我们的为人处世中。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对于即将步入社会我们而言,礼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学问,甚至可以说是一项技能。
它不仅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敬人者,人恒敬之”,增进人与人的交往,把人际关系的矛盾大而化小,小而化无,还能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使内外兼修,成就自我。
不学礼,无以立国。
无论是对个人或者整个国家来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礼,是国家的立国之基,是民族的根。
中华上下五千年,依托着礼的滋养,我们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精神。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直是国民的道德追求;孔融让梨、程门立雪,是千百年来传颂的文明礼仪,是维系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
国民素质体现在每一个公民的道德修养、文明礼仪、文化素质,只有每个人将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才能屹立于民族之林,向世界展示大国风范。
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无以立”是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意味着如果我们不懂得礼仪,那么我们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无法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学习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它。
第一节:学习礼仪的重要性1. 社交能力的提升懂得礼仪可以提高我们的社交能力,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往,更容易融入社交场合。
因此,无论我们是在求职面试、社交活动、家庭聚会还是商业会议中,都需要学习和运用礼仪。
2. 打造个人品牌学习礼仪是我们树立个人品牌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我们能够在公共场合中展现自己的礼仪、知识和价值观时,人们会更加尊重我们,并且容易成为社交圈子中具有影响力的人。
3. 增强自信心懂得礼仪还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
当我们了解如何在不同场合下正确地表现自己,我们会更加自信地与人交往,同时也会感到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第二节:如何学习和运用礼仪1. 学习礼仪书籍通过阅读礼仪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各种不同的社交场合下的规矩和习惯,从而了解如何在不同场合下表现得得体、得体和自信。
2. 参加社交活动参加社交活动是锻炼我们礼仪技巧的好机会。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搭建人际关系和如何在不同场合表现自己。
3. 观察他人行为在观察他人的行为时,我们可以了解社交场合中的隐藏规则,并且了解如何做出得体和自信的反应。
在运用礼仪时,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遵守。
首先,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意见。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保持得体和自信的状态。
最后,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个人素养,以确保在各种场合下表现得得体和自信。
第三节:总结最后,学习礼仪是我们在社会上发展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它可以提高我们的社交能力、打造个人品牌和增强自信心。
当我们在各种场合下运用得体的礼仪技巧时,我们会获得尊重和信任,成为社交圈子中成功的人士。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礼仪素养,以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功。
文明礼仪演讲稿范文:不学礼,无以立

文明礼仪演讲稿范文:不学礼,无以立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有关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文明礼仪,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础,是我们与他人交往的必备素养。
它不仅展现了一个人的教养和修养,也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品质。
首先,我们来看看文明礼仪对于个人的影响。
有句古话说:“不学礼,无以立”。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学会了文明礼仪,我们才能在社会中立足。
一个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不仅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也能够使他人不受伤害。
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在求职和工作中,懂得如何与人沟通并展现自己的礼貌,也能够让他人对你产生好感。
因此,学会文明礼仪对于个人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其次,文明礼仪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的权益,那么整个社会将变得更加有序、和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社会的繁荣与否,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的文明程度。
像素质教育,要从小处着手,从个人做起,从我做起。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懂得尊重他人、友善待人,才能够汇聚成一股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我们每个人都要做文明礼仪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遵循公共秩序。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中,我们都要尽量争做像孔子所说的“君子”那样的人,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温文尔雅的风度。
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不随意伤害他人的自尊和尊严。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地践行文明礼仪,才能够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文明的社会。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文明礼仪是我们与他人交往的媒介,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文明礼仪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作出贡献!谢谢大家!。
中学生礼仪教育之我见

中学生礼仪教育之我见摘要礼仪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它是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和获得美好人生的基本条件,然而近年来一些学生礼仪素养缺失,这一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中学生礼仪教育方法礼仪是指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和仪式的总称。
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
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让学生从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身边的小事做起,讲礼貌、懂礼仪,成为一名具有文明习惯和行为、表里如一的品质优良的人,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任。
我是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学生礼仪教育有水一般的温柔,也有火一般的热情;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现谈谈我本人的一点粗浅认识和做法。
善于发现分析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然而一些学生遇见老师,总是视而不见或绕道回避,连打招呼、问好这些一般的礼仪也很做到。
对老师的基本礼仪的漠视到令人吃惊,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吃东西、看言情、听耳机、化妆、吵闹等。
古往今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十分重要,非同一般,我们清楚地看到,有相当多的学生家长为了“搞活经济”,置孩子教育于不顾,长年外出务工。
孩子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性格孤僻,不善于人际交往,有的学生相互见面常以脏话代替打招呼。
有的学生一味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但不知道学会尊重别人,很难与别人建立良好友谊。
有的学生很少与父母沟通情感。
一些学生荣辱不分,美丑不分,把一些不文明、陈腐的东西视为“潇洒”,尊为偶像。
出口脏话,抽烟汹酒,穿怪装,染黄发,穿拖鞋,戴金银首饰,公共场合勾肩搭背等现象在许多学生学习生活中已屡见不鲜。
教师的身教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说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的言传身教必然影响、感化、震憾学生,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努力做到:1.举止优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眼神、身姿、手势无不体现着教师的内在修养,所以,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举手投足力争优雅大方,给学生一种含蓄、彬彬有礼的感觉。
“ 不学礼,无以立”有感-杨安

“不学礼,无以立”有感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
做什么事情,先学会做人! 《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
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所以今天我向大家推荐的是:“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
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真实教诲,以礼待人才能以理服人!请和我一起朗诵一遍——不学礼,无以立!“孔融让梨”——一个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故事。
四岁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为他懂得谦让,懂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懂得使别人快乐,懂得别人的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如果一个文化程度很高,但不懂得礼仪的人,那他也是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人。
因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真诚、文明、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
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
我们学生应互相理解、宽容待人。
培养协作精神,这样使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
我们将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无负于未来,无负于这教育我们的美丽校园。
文明礼仪,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
让我们一起记住“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礼,无以立”只有简单的六个字,却含义深刻。
孔子说:“做人要有礼,没有礼,怎么来做人啊!”夫子的确是夫子,两千五百年前的老师就是这样教书育人,很是敬佩不已。
礼是作为一个健全人所必须的素质,一个人如果连这一点也不能做好,尽管道貌岸然,也只是个有缺陷的人。
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无以立”,这是一句古代格言,意思是没有学习礼仪和规矩,就无法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被视为一种品德和人格的表现,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不学习礼仪的人,常常会在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难以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提醒着我们,要注重学习和遵循礼仪规范,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展现出优秀的品质和修养。
在古代中国,“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被视为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协调的重要基础。
《周礼》中有“礼者,正也”,意思是礼仪就是一种规范的要求和要求人们遵守规则的准则。
《孟子》中也有“由礼安生”,意思是礼仪是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
这些古代经典作品都反映了礼仪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礼仪规范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和演变。
“不学礼无以立”的道理却依然适用。
在当今社会,“礼”依然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协调的重要基础。
尊敬长辈、尊重他人、有礼貌的行为举止,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品质。
在职场和商业社会中,尊重和遵循相关的职场礼仪规范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商务场合中,握手、微笑、注重仪容仪表,谈吐得体,都是体现自己职业素养和尊重他人的表现。
如果在这些基本的礼仪上不重视或是忽略,就会影响到自己的职业形象和人际关系。
除了个人方面的礼仪规范,社会中的公共礼仪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方面。
比如在公共场所要注意排队、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对环境卫生和他人的舒适都应该有所顾忌。
这些行为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遵守公共礼仪规范,整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有序。
“不学礼无以立”也启示着我们要从小就培养良好的礼仪意识。
孩子的成长教育,礼仪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家长和老师要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让他们懂得尊重长辈,友善待人,注重公共秩序。
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不学礼无以立优秀范文

不学礼无以立优秀范文不学礼无以立优秀。
礼,是一种文明的象征,是一种社会行为的规范,更是一种修养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表现,是一种处世的态度,更是一种修身的方式。
因此,不学礼无以立优秀,礼仪之道,乃是成就卓越的基石。
首先,学习礼仪可以培养人的修养和气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而学习礼仪可以使我们在与人相处时更加得体、更加得体、更加得体。
比如,当我们在公共场合遇到陌生人时,如果我们能够主动问候对方,微笑面对,那么我们就能够展现出自己的修养和气质。
而这种修养和气质,正是礼仪教育的重要作用所在。
其次,学习礼仪可以提高人的社交能力。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与人交往,而学习礼仪可以使我们更加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沟通。
比如,当我们在与他人交谈时,如果我们能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对方的感受,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而这种社交能力,正是礼仪教育的又一重要作用所在。
再次,学习礼仪可以提升人的形象和品味。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展现自己的形象和品味,而学习礼仪可以使我们更加懂得如何展现自己的形象和品味。
比如,当我们在参加重要场合时,如果我们能够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注意自己的着装打扮,那么我们就能够展现出自己的形象和品味。
而这种形象和品味,正是礼仪教育的又一重要作用所在。
综上所述,不学礼无以立优秀,礼仪之道,乃是成就卓越的基石。
因此,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不断学习礼仪,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气质,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形象和品味,从而成就卓越的自己。
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更加得体、更加得体、更加得体,才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更加得体、更加得体、更加得体,才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更加得体、更加得体、更加得体。
不学礼,无以立——用礼仪教育助力孩子美好人生

不学礼,无以立——用礼仪教育助力孩子美好人生摘要: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
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
未成年人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的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
而如今,不少未成年人遵守礼仪的意识淡薄:在学校不讲文明、不懂尊重别人,甚至打架斗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家里,唯我独尊、为所欲为,顶撞父母;在社会,缺乏起码的公民意识。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从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和家庭礼仪三方面对初中学生的礼仪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家庭礼仪在学生初中阶段加强礼仪教育很有必要。
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它的形成到完善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并且根据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我们的礼仪教育也要适时进行革新。
下面我们就从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和家庭礼仪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从个人礼仪,培养学生美学素质我们中学生的个人礼仪主要包括:仪容仪表整洁端庄,服饰配搭得体,言谈举止真挚大方,表情自然舒展。
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个人礼仪: 1.让学生懂得守礼之前,应当先教会他们知礼。
特别是初一新入学的学生,可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华中学学生行为规范》等,并充分利用好班会,让学生懂得什么是适合我们中学的着装、什么是我们中学得体的言行举止,学会一些谈话的技巧等。
同时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弟子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读本》等,学校方面可以充分利宣传板报、校园广播站传播文明礼仪知识,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的文明礼仪知识和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观念,使学生坚定做一名文明学生的信念。
2.多开展礼仪相关的比赛、评奖,以奖励形式鼓励学生重视礼仪学习。
例如举行“你心目中最美校服”设计大赛,礼仪操的比赛,评选“文明礼仪之星”,《弟子规》演讲比赛,“让我感到的身边小雷锋”作文比赛等等,与其说教,不如多让学生参与到这些比赛当中,从中教会学生什么才是“美”、如何欣赏我们身边的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文明礼仪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美学素质。
不学礼无以立——中学生励志报告

◆尊敬长辈,有事多和父母沟通,听取长辈 意见,在家多做力所能的事;在家中吃饭 请长辈先入座,离家或归家向父母打招呼
◆邻里之间,互助互爱,尽力帮助遇困难或 遇危机的邻居。 ◆学校宿舍内,遵守作息制度;不因个人行 为打扰同学休息,注意卫生,互相体谅或 照顾。
◆升国旗时,衣着整洁,队列整齐,行注目 礼,唱国歌要严肃、准确、声音哄亮。 ◆参加集会时要肃静,观看演出或比赛要做 文明观众,不私自离开会场。 ◆领导、嘉宾到场要用短暂的起立及掌声以 示敬意。
◆在路上和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问好; 进出门口、上下楼梯,遇到老师,要让老 师先走;在校外遇到老师时,应主动和老 师打招呼,不得故意回避。 ◆预备铃响后,坐在位置上作好课前准备, 静候老师上课。迟到了要喊报告,经老师 允许后,才能进教室。
◆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醒和批评,不得顶撞。 如有意见,可在课后与老师交换。
就连我们的一母同胞台湾人民,也对 此连连摇头。2005年8月11日,《参考消 息》以《台湾人担心大陆游客不拘小节》 为标题,转载‚台北中央社‛的报道: ‚香港迪斯尼乐园9月中旬热闹开园,第 二天登上媒体的不只是欢欣的画面,还有 大陆游客随便插队、蹲踞路边,小孩随处 便溺等负面消息‛,甚至连‚‘大陆赴台 旅游考察团’的官员,也有在饭店禁烟区 里抽烟的情况。‛
1.仪容仪表
3.同学间的礼仪 5.居家礼仪
2.尊师礼仪
4.就餐礼仪 6.参加活动礼仪
◆衣着整洁、得体、协调、朴素、大方,不 得穿奇装异服,不得穿不符合中学生身份 的时装,提倡平时穿衣服,参加升旗仪式 和重要集体活动,一律穿校服。一律佩戴 校徽。 ◆男生不留长发(两侧头发不遮住耳朵) (前额的头发不超过眉毛),不烫发、染 发,不得佩戴任何饰件。
而除了加塞、随地吐痰等常见‚症状‛外地走在一起, 有说有笑,休息的时候连躺带卧,占去一溜长椅。 一般的国外餐馆,即使宾客满座也非常安静,人 们交谈的音量会控制在对方可以听见的范围内。 而国内即使很高档的饭店,里面也吵嚷不休。 对 中国人的大嗓门,台湾学者柏杨在〈丑陋的中国 人〉一书中讲过一个笑话:两个广东人在美国讲 悄悄话,美国人认为他们就要打架,急拨电话报 案。警察来了,问两人在干什么,他们说:‚我 们正耳语。‛
不学礼,无以立的理解

不学礼,无以立的理解“不学礼,无以立”是一句出自《论语》的名言,意为“没有学习礼仪就无法立足于社会”。
这句话强调了礼仪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在个人层面,礼仪是一种基本的社交规范,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内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礼仪,如尊重他人、尊重场合、礼貌用语等等。
这些礼仪不仅可以让我们与他人相处更加融洽,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社交能力,增加个人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在社会层面,礼仪也是维持社会秩序和和谐的重要因素。
在外交场合、商务场合、政治场合等等,礼仪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遵守礼仪,我们可以展现出一个文明、开放、和谐的社会形象,也可以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除了个人和社会层面外,礼仪还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礼仪是一种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精髓和历史传承。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团体的礼仪水平可以反映出其文化底蕴和文明程度,也可以影响其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
因此,学习礼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个人和社会行为。
学习礼仪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内涵,还可以增强我们的社交能力、协调能力和竞争力。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社会发展中,学习礼仪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企业形象。
拓展:除了《论语》中这句话外,还有许多其他文化名人也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
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没有礼仪,那么他只是一个有权势的人,而不是一个有品德的人。
”又如,中国儒家经典《礼记》中也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认为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是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礼仪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在商务交流、国际交往、网络社交等领域,遵守礼仪规范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技能。
通过学习礼仪,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工作环境,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文明礼仪演讲稿:不学礼,无以立

文明礼仪演讲稿:不学礼,无以立尊敬的评委、尊敬的观众,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文明礼仪”。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我们自豪地传承了各种高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而文明礼仪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正如经典所言:“不学礼,无以立”。
首先,文明礼仪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
当我们内化了崇高的礼仪准则,我们的言行举止就会更加谦和、有序。
在各种场合中,我们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将会更加明显。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在工作场所,文明礼仪都能够起到化解矛盾、增强凝聚力的作用,进而推动社会和谐的发展。
其次,文明礼仪是个人形象的展示。
一个人的文明礼仪不仅代表着自己的素养和修养,更体现了个人的品格和价值观。
在社交场合中,有良好文明礼仪的人往往获得更多的认同和尊重,也更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一个文明的个人形象也能够为我们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我们的发展和成功增添更多的信心和机遇。
最后,文明礼仪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一个有良好文明礼仪的社会,能够减少冲突和矛盾,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更加关注公共利益,自觉遵守各种行为规范,推动社会的公平、公正和进步。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成为外界评判这个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当今社会,我们不禁会发现,有些人对文明礼仪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
公共场所的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讲话时大声喧哗等等行为的存在,都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不少困扰和矛盾。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传递和倡导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为了实现文明的社会,我们应该从小处做起。
从家庭、学校开始,教育孩子尊重他人、懂礼貌。
同时,社会大众也应该自觉遵循各种行为规范,尊重他人的感受,注重公共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才能达到社会和谐、文明的目标。
在文明礼仪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个注重仪表的形象代言人,一个尊重规则的守诚使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学礼,无以立
——浅谈城镇初中生礼仪教育
一、礼仪教育的现实需求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礼仪,是个道德范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一个团体、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中,多数人个人的礼仪修养,经过时间的积淀,就会形成这个团体、民族、社会的文化品质,反过来,这个文化品质又在无形中影响着约束着集体中每个人的言与行。
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政治思想建设而忽略传统道德建设,中小学生的礼仪常识教育成了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一些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把社会普遍提倡的道德规范,具体地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
在中学生中基础文明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
把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从最基本的礼仪规范入手,引导学生在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可以有效地加强德育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解决知与行不统一,学与做两张皮的问题。
学校,是一个育人单位,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基点。
学生在这里形成什么样的言行习惯,就会以什么样的言行作用于社会。
初中阶段学生身心成长迅速、社会意识初步萌发,正是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由于受到阅历和知识储备的限制,他们言行规范又缺乏必要的识别判断能力,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为此,对他们加强礼仪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显得刻不容缓。
二、礼仪教育的历史传承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
《孝经》上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管子也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范,更是治国安邦的准则。
礼仪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源远流长,早在周朝时期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制度。
后经历代的不断传承创新,礼仪已深深地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之中。
身为礼仪之邦的华夏子孙,礼仪修养理应成为每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1年颁布施行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把礼仪教育的内容明确地融进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系统工程。
如今,随着社会进步,礼仪已成为社会文明的标志,讲究礼仪不仅是自尊的表现,而且是对他人的尊重。
礼仪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高低、有无教养的尺度,也是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
荀子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礼仪的重要性。
要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礼仪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礼仪教育的落地生根
1、礼仪教育需立足于学生的自尊自重
首先,学习“礼仪”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
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人际交往中的行为规范。
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
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是不分长幼尊卑的。
校园内,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尊重他人都是互动的前提。
其次,学习“礼仪”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
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侮辱、歧视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
正确的自尊心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
青少年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时,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很多问题处一半懂不懂阶段,特别是待人、交往方面。
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
礼仪教育可以作为动力和导向,在青少年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再次,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
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无“礼仪”。
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
一些学生平时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公共场合或遭遇到不很熟悉的人时,其“礼仪”规范就无法发挥,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
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信心,懂得在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
2、礼仪教育需立足于教师的自觉主动
首先,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要有意识地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进行安排。
比如,根据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把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采取形式多样的形式,如召开主题班会、演讲朗诵会、座谈会、专题讲话等,加深“礼仪”观念。
其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意识到“礼仪”在传统与现实中的重要价值。
用《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识等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落在指导学生敢于实践与养成的实处。
提高学生对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再次,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接待家长时,能注意礼仪规范,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作榜样。
3、礼仪教育需立足于校园文化的熏陶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具有对学生情感陶冶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为的制约作用。
整洁优美、生机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着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整个群体生活的规范力量,使在校园的每一个学生养成自觉规范自己言行的良好习惯。
4、礼仪教育需立足于家庭社会的配合。
家庭是永远的教育基地,社会是孩子的终生老师。
再好的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庭与社会的正面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也会消失于无形。
只有整个社会都营造出浓浓的文明礼仪的氛围,都形成崇尚礼仪的风气,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才能应时而生。
总之,成才先成人。
荀子云:“礼者,人道之极也。
”良好的礼仪教育,于个人于社会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