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夏》同步练习(七上)

合集下载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分层作业)-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分层作业)-

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第二课时《爱莲说》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yū泥( )不màn不枝( )xiè玩( )濯.清涟( )隐yì( )鲜.有闻( )蕃.( )噫.( )【答案】淤蔓亵zhuó逸xiǎn fán yī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B.自.李唐来/怡然自.得C.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D.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答案】C【详解】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从/自己;C.都是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D.值得/可以;故选C。

3.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莲,花之君子者也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答案】D【详解】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D项中的“之”没有实在意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故选D。

4.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C.不蔓不枝.(长枝)D.亭亭净植.(种植)【答案】D【详解】D.句意: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植:立。

故选D。

5.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答案】A【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衬托,就是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别的东西来陪衬和对照的手法。

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

故选A。

6.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A.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7 课《动物笑谈》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7 课《动物笑谈》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 课动物笑谈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要敢于打破传统的禁gù( ),不能因胆怯.( )而失去绽放光彩的机会。

(2)黄昏时分,夕阳一点点地敛.( )没余晖.( )中,不一会儿,黑暗降临大地。

(3)演习临刚开始,便有一架敌机fǔ( )冲而来,战士们纷纷卧倒,púfú( )在地。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张老师讲课时,那张牙舞爪....的样子,令人啼笑皆非。

B.对于这件事情,他们的看法大相径庭....,没有太大的差别。

C.夕阳洒在她满头银发上,使她显得神采奕奕....。

D.金秋的乌兰布统大草原就像一幅油画,金色的芦苇映衬在蓝天白云下。

啊!真令人恋恋不舍....!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B.通过对古代陶瓷艺术的研究,让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崇尚简朴、崇尚道德的礼仪之邦。

C.在数字化阅读流行的时代,纸质阅读对于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阅读水平,具有数字化阅读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D.由于受疫情影响的原因,自贡灯会创新性开启“云观灯”,实现了就地过年、足不出户看自贡灯会的新体验。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让适当的人处在适当的位置上,承担适当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

大雁这种团队性强的动物,总是能给人以无限的启发。

①雁群会挑选一只最强壮的大雁担任头雁,掌控方向,带领所有的大雁飞翔。

②雁阵中也蕴含了这个道理。

③爱护、关怀、鼓舞每一只大雁,防止它们掉队。

④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团队的飞行效率,又保护了新生力量的成长。

⑤然后挑选另外两只强壮的大雁断后,让它们照顾年幼体弱的大雁。

A.①⑤④③②B.②①⑤③④C.①②④③⑤D.②①④③⑤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过了好几个礼拜,这个可怜的家伙才渐渐从它因长期被禁锢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动物笑谈》同步练习(一)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动物笑谈》同步练习(一)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七课《动物笑谈》同步练习(一)及答案17 动物笑谈一、积累运用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羞怯.( ) 小凫.( ) 麝.香( )驯.养( ) 禁锢.( ) 虐.待( )咒.骂( ) 匍匐..(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早晨一放它出来,它总是迫不急待地来找我。

( )(2)小鸭子对母亲需索不体。

( )(3)我花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买下这只漂亮而温训的鸟。

( )(4)它总是窜得高高的,然后就绕着我们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

( )3.解释下面的词语。

(1)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怪诞不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相径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神采奕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它为人类奉献的蜂蜜、蜂胶、蜂王浆……________①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做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③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

④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A.①④②③B.③①④②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5.动物的世界五彩斑斓,它们在我们尚未深知的家园里演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幸去拜访它们,和它们成为朋友的。

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

(2)读了这幅漫画,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呢?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蟋蟀出世记法布尔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夏》乡村一树红寂寞阅读训练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夏》乡村一树红寂寞阅读训练苏教版

夏天汪曾祺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

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

”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

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牵牛花短命。

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秋葵也命薄。

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

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

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

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

很小的孩子就会唱:“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

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

其臭无比,很难除净。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

“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虾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虾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我的家乡叫做“叫蚰子”。

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聒聒聒聒”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更吵得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

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

于是它叫了“丁铃铃铃”……乘凉。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

看月华。

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

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猫》(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猫》(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第17课猫【基础积累】1.(2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怂.恿(cóng)凝望惩.戒(chéng)叮嘱B.消耗.(hào)预警冤枉.(wang)逃避C.懒惰.(duò)辨护怅.然(zhàng)乞丐D.一缕.(lǚ)优郁蜷.伏(juǎn)芙蓉鸟2.(2分)(22-23七年级上·辽宁沈阳·期末)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经典戏曲剧目告诉我们,民族还是个人,在行进的路上,都不可能。

遭遇天灾人祸是常态,要让民族强盛、自己幸福,只有敢于迎接,与困难做坚决的。

胜利永远属于奋斗者。

A.无论一帆风顺挑战斗争B.即使一路顺风挑战搏斗C.无论一帆风顺挑衅斗争D.即使一路顺风挑衅搏斗3.(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作者郑振铎,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B.本文通过对三只猫的不同结局的叙述,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表达了“我”对三只猫亡失的内疚、痛苦之情。

C.本文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虐待动物的批评之情,从而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

D.本文还表达了这样一个人生哲理:做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不但会冤枉别人,还会给自己留下痛苦。

4.(2分)(22-23七年级上·湖南湘西·期末)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教材向学生推荐了一些自主阅读的书籍,如《世说新语》、《泰戈尔诗选》、《唐诗三百首》、《聊斋志异》等。

B.“唉!”作家叹道,“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C.这次文艺演出,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学习不努力,不团结同学,不尊重老师等等……真应该好好教育。

5.(2分)(22-23七年级上·湖南湘西·期末)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虽然刚转到这个班,也很快适应了。

名校 题库 中考 试卷---七上同步训练 第4单元 第17课

名校 题库 中考 试卷---七上同步训练 第4单元 第17课

第四单元第17课同步练习一、双基积累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耸.立(sǒnɡ) 攀.爬(pān) 颤.抖(zhàn)B.峭.壁(qiào) 凸.出(tū) 闷.热(mèn)C.嶙.峋(lén) 屡.次(lǚ) 悬.崖(xuán)D.迂.回(yū) 训诫.(jiè) 安慰.(wèi)2.找出下面词段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往涯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徒,更险。

我听见有人辍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应改为,应改为,应改为。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遇到困难、挫折就灰心丧气....,从来都不是我们的最好选择。

B.尽管我们举手投足都那么小心翼翼....,但还是惊动了正在弹琴的蟋蟀。

C.演唱会太精彩了,变化的背景,华美的服饰令人头晕目眩....。

D.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小山道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下面那块岩石吗?”( )(2)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 )(3)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 )5.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课文,班级开展以“微笑面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发表看法】有同学认为,父亲用梯子、绳索帮助“我”走下悬崖会更安全,冒险是没必要的,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答:(2)【劝慰同学】你的一位同学在多次考试中,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

通过本次活动,你打算怎样劝说他?答:(3)【提出建议】生活中我们该怎样面对困难呢?请提一条建议。

答: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从“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至结尾,回答6~8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7课《动物笑谈》同步练习【word版含答案】

第17课《动物笑谈》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一、字词书写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嗔.怪( )孵.卵( )小凫.( )虐.待( )柠.檬( )禁锢.( )温驯.( )蹒.跚( )2.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羞怯.( )小凫.( )麝.香( )xùn( )养禁锢.( )虐.待( )咒.骂( )嗔.怪( )pú fú( )余huī( )哺.乳( )蹒跚..( )二、选择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部美剧让人感到愉悦的原因是它与刻板的现代职场生活大相径庭....。

B.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再次见到小张同学时,她已是神采奕奕....,满面红光。

C.他是一个极其严谨的人,生活中不苟言笑,工作认真负责,其怪诞不经....的作风令人心生敬意。

D.每当我遇到困难,他总能够在第一时间帮助我,就像及时雨...一样。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看到这只骄傲的大鸟坐在树枝上想飞却又不敢飞的模样,真叫人觉得可怜。

②最初它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不受脚链的约束,可以随意行动。

③那年复活节前几天,我花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买下这只漂亮而温驯的鸟。

④过了好几个礼拜,这个可怜的家伙才渐渐从它因长期被禁锢所受的精神虐待中恢复过来。

⑤另一次我差点儿被送进疯人院里,这得怪我养的那只黄冠大鹦鹉“可可”了。

A.③⑤④②①B.⑤③④②①C.③①⑤④②D.④③①②⑤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兴奋地坐在教室里,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新来的语文老师。

B.86版《西游记》中“白骨精”的扮演者杨春霞近照曝光:虽然已经70多岁了,但是依然神采奕奕....,气质非凡。

C.郑州一号线开通首日,东西两边的客流量大相径庭....,两边都很热闹。

D.科学家的有些行为在大众看来怪诞不经....,无法理解。

2016秋苏教版语文七上第17课《夏》练习题

2016秋苏教版语文七上第17课《夏》练习题

《夏》随堂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不但要会写会读,还要学会使用)芊芊细草( )主宰( )黛色( )磅礴( )贮满( )春日融融( ) 匍匐()迸发( ) 绷紧( )挥镰(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漩律沸腾哄烤春华秋实喇叭高梁积蓄峰蝶遗憾细滋慢长蒸腾承前启后错别字纠正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芊芊:(2)黛色:(3)磅礴:(4)春华秋实:(5)春日融融:4、填空。

《夏》的作者就是__________,课文第一段就是全文的__________,第二、三段写夏天就是__________的,第四段写夏天__________的旋律,第五段写___________。

5、体会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词义要放在语境中理解)二、阅读。

夏天的色彩就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就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您瞧,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她们已不就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就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6、写夏天,作者为什么要写到春色与秋色?(体会常用写作手法的作用)7、作者在文章中曾有”她们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这样的话,上面的语段中也有表达差不多意思的句子,它们就是8、文段中加黑的句子就是什么意思?9、文段最后一句”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该怎样理解?10、仿照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以”夏"或者"冬"为话题,再造一个句子.一、1、qiānzǎidàipánɡzhùrónɡpúbènɡbēnɡlián2、漩→旋哄→烘梁→粱峰→蜂3、(1)草木茂盛(2)青黑色(3)(气势)盛大(4)开花(5)形容暖与4、梁衡总领热烈紧张、急促作者赞美夏季的原因5、(1)突出了夏天的炎热。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动物笑谈》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动物笑谈》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动物笑谈》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那泓清澈的湖水,折射着柔和的光芒,波光潋滟的暗示里,有几许嗔.()怪几许羞qiè()几许热望。

风正静谥水亦安详,我瞬间成鱼自由徜徉。

婆娑迷离的芳草,轻轻掩映着湖岸迷人的曲线。

幽蓝的天空漂荡着洁白的云裳,穿过翠绿的芦苇和缠绵的水草,游向湖心的岛屿。

那一颗镶嵌着真诚与善良的瞳仁,熠熠生辉,璀璨明亮,让我恋恋不舍。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3.“恋”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①恋爱;②想念不忘,不忍分离。

“恋恋不舍”的“恋”是第种解释。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动物笑谈》一文后,完成下列小题4.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可被“我”收养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表达7.下面是两幅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公益海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西晋的建立、统一全国及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西晋的历史背景、成立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西晋的历史仍然较为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西晋的成立背景,理解西晋统一全国的过程,以及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晋的成立背景、统一全国的过程,掌握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晋的成立背景、统一全国的过程,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2.教学难点:北方各族的内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资料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西晋的成立背景、统一全国的过程;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北方各族的内迁情况,分析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如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5.知识拓展:介绍西晋时期的著名人物,如司马炎、羊祜等;6.总结归纳:对本课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记忆;7.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加深对西晋历史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课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西晋的成立背景–司马炎篡位–魏晋南北朝更替2.西晋统一全国–司马炎称帝3.北方各族的内迁4.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八. 说教学评价本课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速度;3.心得体会:通过学生撰写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西晋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夏》夏日赏荷寂寞阅读训练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夏》夏日赏荷寂寞阅读训练 苏教版

夏.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节选自张岱《夏日赏荷》)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每至夏日至:
(2)余以为妙绝绝: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译文:
3.作者通过描写手法来表达自己对荷花的感情,根据文章试着从描写方法与表达情感上进行赏析。

1.(1)到(2)极,非常
2.(当我看得)兴致正浓时,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似的)降下来,湖中荷花全部显现出飘动摇摆的姿态。

3.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通过外貌描写,写出了荷花在雨后的形态,而前文又写“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则表现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至极的感情。

1。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练习卷(无答案)新人教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练习卷(无答案)新人教版

广东省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看云识天气》练习卷新人教版《看云识天气》阅读练习(一)⑴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⑵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

⑶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⑷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⑸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⑹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温和的阳光,云块四周围散发出金黄的光辉。

⑺积云都在上午开始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

⑻在晴天,我们还会遇见一种高积云。

⑼这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⑽卷云、卷积云、积云和卷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1.下列语段的第一层(用“/”表示)第二层(用“//”表示)划分准确的一项是()A.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B.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C.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D.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2.四个小层的说明对象分别是: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5.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A.总分式 B.分总式 C.总分总式6.这段文字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说明是现象,说明是本质。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新)试卷17夏精品同步测试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新)试卷17夏精品同步测试

夏夏天的旋律是__________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1.阅读文段,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A.热烈B.紧张C.慌忙D.急促2.第一句在这段话中的作用是什么?3.第(2)句如果改成“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

”中“可是”的意思是__________,请用“可是”再造一个句子,这个“可是”的意思要与文中的意思不同。

5.“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选自__________的《_________ _》,文中引用的作用是。

6.为什么说“他们肩上挑着夏秋两季”?【答案】1.B(和下句中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衔接最恰当)2.这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总领下文。

3.原文“快割、快割”“快打、快打”短句重复,读起来节奏快,确实使人感到夏天的旋律是急促的。

这里语言形式与所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

4.“可是”是加强疑问语气,意思是“是否”“是不是”。

例:大家虽然很累,可是都很愉快。

5.白居易《观刈麦》,说明在夏季处处体现紧张、急促的旋律。

6.因为在整个夏天里人们不但忙夏收,还要忙着管理秋收的作物。

这也与前文所说的“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照应。

【知识拓展】拓展阅读秋思梁衡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

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

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

这山,原该是披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铺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夏)练习 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夏)练习  试题

乏公仓州月氏勿市运河学校<夏>同步训练【学海泛舟风向标】1、感情饱满地大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积累运用芳草地】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贮满〔〕澹澹〔〕芊芊〔〕磅礴〔〕〔〕黛色〔〕匍匐〔〕〔〕2.解释以下词语。

(1)芊芊:(2)主宰:(3)春华秋实:(4)闲情逸致: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的旋律。

A.急迫 B.剧烈 C.急促 D.急忙(2)火红的太阳〔〕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B.晒C.沐浴D.烘烤(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B.滚动C.劳动D.飘动4.细读这样的优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两句吗?答:5.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表达和议论,但本文有点特别,以描写居多。

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

请问:“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这是第二段末尾的句子,应该怎样朗读?“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答:【阅读理解逐鹿场】★课内阅读训练营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夏感梁衡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似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

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拥着一艘艘的舰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主zǎi____zhù____藏bèng____发
遗hàn____闲情逸zhì____磅bó____
2.填空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这里的“前”指“________”,“后”指“________”,“生命交替”指________________。

课文最后一节中的“苦涩的汗水”的真正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作者将“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进行________,强调了写夏天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粗字词的含义
轻飞曼舞细滋慢长
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4.读课文三、四两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这里的希望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原文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什么说秋“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四小节是扣住夏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在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
《________》一诗中的诗句。

5.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

(4分)(北京市东城区2002年)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我的四季》回答①-⑤题。

(13分)
我的四季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

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

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

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

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

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

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

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

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

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

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

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

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

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

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

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

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

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

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

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尽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有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

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敷衍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

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切。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①作者以“生命如四季”领起全文,层次分明,寓意深刻,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填写,以完整地显示全文的脉络和内容。

(4分)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青年时期,浇灌人生;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晚年时期,品味人生。

②在生命的春天里,作者面对自己的“不毛之地”是怎样做的?(2分)
③如何理解“我”收获的欢乐是“又酸又苦”的?(2分)
④为什么“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2分)
⑤作者把生命比作四季,想一想,还可以把生命比作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

(3分)参考答案
1.宰、贮、迸、憾、致、礴
2.秋季有的农作物成熟,有的则刚刚发芽,正在生长。

农民的辛勤劳动比较赞美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
3.曼:柔美滋:滋长可是:是不是
4.①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②到了秋季很多农作物都成熟了,收割了。

它们将走完一个生命的轮回。

③扣住紧张急促的特点来写的。

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肩负着两个季节的收成。

④唐白居易观刈麦
5.此题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答题时注意句式应跟例句相同。

也要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案略。

6.①少年时期,耕种人生;中年时期,收获人生.此题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

必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完成。

②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

③经过春夏的艰辛和磨难,收获得却很微少。

④晚年回想一生,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现在仍在努力做事。

⑤比喻新颖贴切,表述清楚。

有比喻,表述较清楚。

此题锻炼学生想象力,我们能见到、听到的毕竟有限,只有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的生活才会精彩,我们的语言才会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