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解酒方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具/原料

•高良

•草豆蔻

•茯苓

•青皮

•橘皮

•檀香

•花

•人参

•绿豆花

•白蔻仁等多位中草药

方法/步骤

1.豆蔻良汤:高良12克,草豆蔻15克,茯苓30克,人参30克,青皮12克。理气

除胀,降逆止呕,解酒。用于饮酒过度,呕逆不止,心腹胀满。

2.橘皮醒酒散:桔皮(去白)500克,橘皮500克,檀香200克,花250克,绿豆花25

0克,人参100克,白蔻仁100克,盐300克。健脾醒酒。用于酒醉不醒,呕吐吞酸。

3.橘皮汤:皮(去白,浸炒)30克,根30克,甘草30克,石膏(打碎)30克。治饮酒过

度,酒毒积于肠胃,呕吐,不食汤水。

4.解酒散:根15克,薄荷15克,砂仁15克,甘草15克,盆硝8克。解酒。适用于

饮酒过度。

5.人参汤:人参60克,白芍30克,瓜蒌30克,枳实30克,生地30克,茯神30克,

根30克,甘草30克,酸枣仁30克。益气安神,清热除烦,解酒。用于饮酒过多,大热烦躁,言语错谬及房劳。

6.百杯丸:沉香15克,红豆15克,根15克,皮15克,甘草15克,丁香18克,砂

仁45克,白豆蔻60克,干30克。理气,和胃,解酒。用于钦酒过多,胸膈滞闷,呕吐酸水,胃腹疼痛。

7.百杯散:甘遂30克,花30克,橘皮30克。理肠胃,解酒毒。适用于饮酒过多,

停酒,胸膈痞闷,饮食不快及一切酒病。

注意事项

•切勿盲目乱搭配中草药

•酒后请勿驾车

酒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饮料之一,每逢聚会,亲戚朋友畅谈举杯,既增添许多喜庆气氛,也促进彼此之间的友情交流。但是一高兴,难免饮酒过量,引起呕吐、胃痛、头痛等不适反应,甚至导致身体健康的严重损害。

因此,饮酒时应当尽量避免过量,一旦过量则应当尽快解酒。

据有介绍说,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许多中药本身就是食品,许多食物也都有治病的作用,因此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食物和中药都可以用来帮助解酒。

中药解酒

可用酸枣、花根各10~15克,一同煎服,具有很好的醒酒、清凉、利尿作用。还可用花10克,水煎服,解酒效果也甚佳。取绿豆适量,用温开水洗净,捣栏,开水冲服或煮汤服,或将柑橘皮焙干、研末,加食盐1.5克,煮汤服,也有解酒的效用。

食醋解酒

可用食醋烧1碗酸汤,或用食醋50克,红糖25克,生3片,煎水服下。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有机酸在人体胃肠相遇可起反应,降低乙醇浓度,从而减轻酒精的毒性。

豆腐解酒

饮酒时宜多以豆腐类菜肴作下酒菜。因为豆腐中的半胱氨酸是一种主要的氨基酸,它能解乙醇代物乙醛的毒性,食后能使之迅速排出。

水果蔬菜解酒

鲜橙、甘蔗、生梨、西瓜等鲜果榨汁饮服,可以解酒;另外,蔬菜里面,可将鲜藕捣成藕泥,取汁饮服。还可用白萝卜汁加红塘,每次饮用一杯。酒精中毒轻者,可生吃荸荠50~100克,若中毒严重,将荸荠捣烂滤汁200毫升,加少量冰糖水1次灌服。

糖水盐水解酒

中医认为,白糖润肺生津,可解口干燥渴,能治中虚脘痛。服用适量的白糖水,能稀释胃中酒精浓度,减少酒的吸收。糖分吸收后使血糖浓度增加,酒在血液中的浓度降低,使酒精在体代和排出加快,达到醒酒解酒的目的。此外,口服淡盐水,也可达到稀释胃中的酒精和降低血中酒精浓度的作用。

解酒中药偏方

酒可入药,《黄帝经》早有记载。少量饮之,能通经络,活血脉,解疲乏,对身体有益;多饮则会“酒醉”、“中酒毒”,现代医学称为酒精中毒,对身体十分有害。中医学浩瀚的药海中,能治疗酒精中毒的方药不胜枚举。今将常用药物中,具有解酒毒作用的部分中药简介如下:

花别名条花,系藤的花,始载于《名医别录》。其性凉味甘,入脾、胃经,能解酒止渴。治酒醉,烦渴,取本品l0~15克,煎服;若预防酒醉,可煎汤代茶。治饮酒太过,呕吐痰逆,头痛心烦,胸膈痞塞,手足颤摇,小便不利,大便泄泻。以花解酲汤(《兰室秘藏》)治之。木香1.5克,人参4.5克,猪苓4.5克,茯苓4.5克,橘皮4.5克,白术6克,干6克,神曲6克,泽泻6克,青皮9克,砂仁15克,白豆蔻15克,花15克。煎服。

高良别名风、良、始载于《名医别录》。味辛性温,入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的功效。《大明本草》有治转筋泻痢、反胃呕食,解酒毒,消宿食的记载。治饮酒太过,身寒呕逆,取本品10~15克,煎服。若寒甚,可与法夏、生、香附同用。

白茅根别名茅根、茅草根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寒味甘,入肺、胃、膀胱经。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本草纲目》有止吐衄诸血及解酒毒的记载。本品可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逆、肺热咳嗽、吐血、衄血、急性肾炎水肿、黄疸等症。若解洒,可用本品15~30克,煎服,鲜品倍用。若治饮酒太过,伤及胃络所致胃出血,可与仙鹤草、地榆、蒲黄同用,或单用。以鲜品效果为佳。

丁香别名公丁香,始载于《药性本草》。温味辛,入脾、胃、肾经。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之功效。常用于胃寒所致呕吐、呃逆及肾虚阳萎等证。《大明本草》有治冷气、杀酒毒的记载。治饮酒所致呕吐、身寒等证,可单用,或与人参、生、法夏、柿蒂配用。预防酒精中毒,可用本品3~5克,泡茶饮。

桑葚别名桑果、桑枣、桑葚子等,始载于《新修本草》。其性寒味甘,入心、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润肠通便,以及解酒的作用。《本草纲目》谓其捣汁饮,能解酒中毒。本品可治眩晕、失眠、消渴、便秘,及风湿关节炎。解酒可取鲜品100克,捣汁或煎服;若烦渴甚,可与麦冬、玉竹、天花粉等配合。

芦根别名苇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寒味甘,入肺、胃经,具有清热生津、止呕、利尿的功效。治热病烦渴、胃热呕秽、肺热咳嗽等证。酒热烦渴、呕秽,可用本品30~60克,煎服。或用芦根饮:芦根15克,竹茹9克,粳米50克,生5片,水煎,当茶饮。《新修本草》谓其能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等证。

淡竹叶别名碎骨子、山鸡米等,始载于《本草纲目》。其性寒味甘淡,入心、胃、小肠经,有清热除烦、利尿的作用。可治热病烦渴、口舌生疮等证。治酒热烦渴,小便不利,可用本品30~50克,煎服;或与菊花、薄荷同煎,当茶饮可预防酒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