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登泰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登泰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登泰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登泰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上文作者(人名),是(朝代)桐城派古文家。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_ (3分)A.上文加点的“其”和“之”所指代的对象一样。
B.作者登山没有经过东谷,而是沿中谷直走到山顶。
C.“磴几不可登”的“几”读“ji”,意思是“石阶”D.作者艰难登山是为饱览雪后泰山的雄浑瑰丽奇观。
参考答案8. 姚鼐清朝(2分,各1分)9. 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天门。
(3分)10. D (3 分)翻译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中溪).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黄岘xiàn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峰).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赏析:《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登泰山记》阅读答案
《登泰山记》阅读答案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也。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历:经过B.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停留C.崖限当道者当:挡住D.其远古刻尽漫失漫:弥漫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②余之力尚足以入B.①古谓之天门溪水②蚓无爪牙之利C.①其级七千有余②其孰能讥之乎D.①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
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
《登泰山记》选择、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选择、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高考阅读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③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稍微) ④世皆谓之天门云(句末语气助词)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 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⑤⑥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望晚日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
”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B.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C.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D.是日,观道中石刻6.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及既上,苍山负雪②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④其远古刻尽漫失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A.郦道元所谓环水也B.而半山居雾若带然C.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D.石苍黑色,多平方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此东海也C.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D.(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余始循以入(开始)B.遂至其巅(因此)C.崖限当道者(阻挡)D.及既上(等到)10.下列句中“是”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是月丁未B.是吾剑之所从坠C.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D.吾祖死于是二、重点句子翻译: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登泰山记》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高一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姚鼐精品习题及答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高考阅读训练】一、重点注释默写:①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姚鼐(1732-1815),字姬传,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
④【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⑤【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⑦【以】在。
⑨【乘】这里是“冒”的意思。
⑩【齐河、长清】齐河县、长清县,都在山东省。
⑪【限】界限。
⑫【是月丁未】这个月的丁未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⑬【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
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
⑭【磴】石阶。
⑮【环水】水名,又名“梳洗河”。
郦道元《水经注·汶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
”⑯【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山。
⑰【道少半】路不到一半。
⑱【中岭】山名,又名“中溪山”。
⑲【崖限当道者】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
限,门槛。
⑳【云】助词,无实义。
㉑【几】几乎。
㉒【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负,背。
烛,照。
㉓【城郭】指城市。
㉔【徂徕】山名,在泰安城东南。
㉕【居】停留。
㉖【戊申晦】戊申日月底这一天。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㉗【五鼓】五更。
㉘【日观亭】享名,在日观峰上。
㉙【漫】弥漫。
㉚【稍】逐渐。
㉛【樗蒲】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蒲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
㉜【极天】天边。
㉝【采】同“彩”。
㉞【丹】朱砂。
㉟【东海】泛指东面的海。
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并不能看见东海。
㊱【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
㊲【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绛,大红。
皓,白。
驳,杂。
㊳【偻】脊背弯曲的样子。
引申为鞠躬的样子。
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说“若偻”。
㊴【岱祠】东岳大帝庙。
㊵【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登泰山记》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高考阅读训练】一、重点注释默写:①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姚鼐(1732-1815),字姬传,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
④【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⑤【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⑦【以】在。
⑨【乘】这里是“冒”的意思。
⑩【齐河、长清】齐河县、长清县,都在山东省。
⑪【限】界限。
⑫【是月丁未】这个月的丁未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⑬【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
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
⑭【磴】石阶。
⑮【环水】水名,又名“梳洗河”。
郦道元《水经注·汶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
”⑯【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山。
⑰【道少半】路不到一半。
⑱【中岭】山名,又名“中溪山”。
⑲【崖限当道者】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
限,门槛。
⑳【云】助词,无实义。
㉑【几】几乎。
㉒【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负,背。
烛,照。
㉓【城郭】指城市。
㉔【徂徕】山名,在泰安城东南。
㉕【居】停留。
㉖【戊申晦】戊申日月底这一天。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㉗【五鼓】五更。
㉘【日观亭】享名,在日观峰上。
㉙【漫】弥漫。
㉚【稍】逐渐。
㉛【樗蒲】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蒲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
㉜【极天】天边。
㉝【采】同“彩”。
㉞【丹】朱砂。
㉟【东海】泛指东面的海。
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并不能看见东海。
㊱【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
㊲【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绛,大红。
皓,白。
驳,杂。
㊳【偻】脊背弯曲的样子。
引申为鞠躬的样子。
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说“若偻”。
㊴【岱祠】东岳大帝庙。
㊵【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㊶【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
㊷【显庆】唐高宗的年号(656-661)。
姚鼐《登泰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姚鼐《登泰山记》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上文作者(人名),是(朝代)桐城派古文家。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3分)A.上文加点的“其”和“之”所指代的对象一样。
B.作者登山没有经过东谷,而是沿中谷直走到山顶。
C.“磴几不可登”的“几”读“ji”,意思是“石阶”D.作者艰难登山是为饱览雪后泰山的雄浑瑰丽奇观。
参考答案8.姚鼐清朝(2分,各1分)9.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天门。
(3分)10.D (3 分)翻译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中溪).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道路不到一半,翻过中岭(黄岘xiàn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峰).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赏析:《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对照翻译【优秀10篇】
《登泰山记》原文翻译及对照翻译【优秀10篇】篇一:原文篇一登泰山记【朝代】清代【作者】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篇二:注释篇二选自《惜宝轩诗文集》(《四部丛刊》影音原刊本)。
姚鼐(nài),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清代代桐城(今安徽桐城)人。
桐城派古文家。
阳:山的南面。
汶(Wèn)水:也叫汶河。
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
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
后来下游被黄河冲没。
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
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在通称山涧。
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古长城:指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
姚鼐《登泰山记》马第伯《封禅仪记》(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材料二:是朝上山,骑行,往往道峻峭,下骑,步牵马,乍步乍骑且相半。
至中观,留马。
南向极望无不睹,仰望天关,如从谷底仰观抗峰。
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窗窱,如无道径通,遥望其人,端如行朽兀,或以为白石,或以为冰雪。
久之,白者移过树,乃知是人也。
殊不可上,四布僵卧石上,有顷复苏,亦赖赍酒脯,处处有泉水。
复勉强相将行,到天关,自以已至也,问道中人,言尚十余里。
其道旁山胁,大者广八九尺,狭者五六尺。
仰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若在云中。
俯视溪谷,碌碌不可见丈尺。
遂至天门之下。
直上七里,赖其羊肠逶迤,名曰环道,往往有絙索,可得而登也。
两从者扶挟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人顶,如画。
初上此道,行十余步一休,稍疲,咽唇燋,五六步一休。
牒牒据顿地,不避湿暗,前有燥地,目视而两脚不随。
(节选自马第伯《封禅仪记》)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两从者[A]扶挟[B]前人[C]相牵[D]后人[E]见前人[F]履底[G]前人[H]见后人顶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指横在,与《木兰诗》“木兰当户织”的“当”意思不相同。
登泰山记挖空及句子翻译原文及答案
《登泰山记》挖空及翻译训练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翻译),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 ),五鼓..(),与子颖坐(省“于”,在)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 )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判断句)。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
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皆不及往。
..()。
僻不当道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2、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4、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登泰山记》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题【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①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十四。
姚鼐(1732-1815),字姬传,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
④【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⑤【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⑦【以】在。
⑨【乘】这里是“冒”的意思。
⑩【齐河、长清】齐河县、长清县,都在山东省。
⑪【限】界限。
⑫【是月丁未】这个月的丁未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⑬【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
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
⑭【磴】石阶。
⑮【环水】水名,又名“梳洗河”。
郦道元《水经注·汶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
”⑯【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山。
⑰【道少半】路不到一半。
⑱【中岭】山名,又名“中溪山”。
⑲【崖限当道者】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
限,门槛。
⑳【云】助词,无实义。
㉑【几】几乎。
㉒【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负,背。
烛,照。
㉓【城郭】指城市。
㉔【徂徕】山名,在泰安城东南。
㉕【居】停留。
㉖【戊申晦】戊申日月底这一天。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㉗【五鼓】五更。
㉘【日观亭】享名,在日观峰上。
㉙【漫】弥漫。
㉚【稍】逐渐。
㉛【樗蒲】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蒲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
㉜【极天】天边。
㉝【采】同“彩”。
㉞【丹】朱砂。
㉟【东海】泛指东面的海。
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并不能看见东海。
㊱【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
㊲【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绛,大红。
皓,白。
驳,杂。
㊳【偻】脊背弯曲的样子。
引申为鞠躬的样子。
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说“若偻”。
㊴【岱祠】东岳大帝庙。
㊵【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㊶【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
㊷【显庆】唐高宗的年号(656-661)。
㊸【漫失】模糊或缺失。
㊹【圈】同“圆”。
二、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至于..泰安:古今异义,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②是.月丁未:古今异义,是,古义:这,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③复.循西谷:古今异义,复,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④戊申晦.:古今异义,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⑤多平方..:古今异义,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⑥其级七千有.余:通假字,“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⑦少圜.:通假字,“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⑧汶水西.流: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向西⑨济水东.流: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向东⑩崖限.当道者: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⑪道.少半: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走,走路2、一词多义当:当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词崖限当道者:挡住,动词僻不当道者:面对,动词余: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词其级七千有余:几,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数词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在……的时候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顺承,连词回视日观以西峰:连接方位名词,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道:道皆砌石为磴:路,名词道少半:走,走路,动词有:其级七千有余: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有,与“无”相对,动词及: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和,连词及既上:等到,介词皆不及往:赶得上,动词云:世皆谓之天门云:语气助词,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雾,名词日: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太阳,名词或得日,或否:阳光,名词是日:天,名词3、判断文言句式: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登泰山记》文言现象、翻译、阅读【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姚鼐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班级:姓名:一、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至于..泰安:古今异义,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②是.月丁未:古今异义,是,古义:这,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③复.循西谷:古今异义,复,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④戊申晦.:古今异义,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⑤多平方..:古今异义,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⑥其级七千有.余:通假字,“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⑦少圜.:通假字,“圜”通“圆”,圆形的,指山石⑧汶水西.流: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向西⑨济水东.流: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向东⑩崖限.当道者: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2、一词多义当:当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词崖限当道者:挡住,动词僻不当道者:面对,动词余: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词其级七千有余:几,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数词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在……的时候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顺承,连词回视日观以西峰:连接方位名词,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限:越长城之限:界限,名词崖限当道者:门槛,名词道:道皆砌石为磴:路,名词道少半:走,走路,动词有:其级七千有余: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有,与“无”相对,动词及: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和,连词及既上:等到,介词皆不及往:赶得上,动词云:世皆谓之天门云:语气助词,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雾,名词日: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太阳,名词或得日,或否:阳光,名词是日:天,名词3、判断文言句式: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判断句,以上两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示判断。
2.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所不至也。
:判断句,以上两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主语“此”省略。
3.此东海也。
:判断句,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
登泰山记姚鼐原文及翻译
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登泰山记翻译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这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
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登泰山记》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登泰山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张说为封禅使。
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明皇封禅泰山..转一级,惟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
因大脯①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
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节选自段成式《酉阳杂俎》)乙,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②幕府事于徐州。
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同治四年....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
越南天门,折而东行。
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
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
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
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
屏息释虑,鼓勇复前。
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
乃趋岱顶,极目四眺。
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
汶水东来,蜿蜒似带。
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遥睇穹碧,渺若无外。
俯视云烟,瞬息变灭。
是夕宿碧霞宫。
四更..候日出。
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
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
俄而璀璨耀目,日轮晃漾,若自地面涌出。
体不甚圆,色正赤,可逼视。
其上明霞五色,如数百匹锦。
顾视女墙,..日景甚微,忽又不见。
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阅历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
”(节选自薛福成《登泰山记》)丙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注①大脯:皇帝诏赐大臣聚饮。
②曾公:曾国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B.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C.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D.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答案D解析“以巡阅河防”,“河防”是“巡阅”的宾语,“河防”后面停顿;“纡道”是“泰安”的谓语,“泰安”后面停顿,排除A、C两项;“乘山轿”,“山轿”是“乘”的宾语,后面停顿,排除B项。
《登泰山记》阅读习题及答案
《登泰⼭记》阅读习题及答案
《登泰⼭记》阅读习题及答案
泰⼭之阳,⾃顶⾄⾜,有⽯⽽⽆⼟。
其⽑有松若柏,⽆它⽊。
⽯之窦往往有泉,⼩者滴沥,⼤者迸泻,湊①赴诸峰之间以为涧。
此泰⼭之奇,⽽⾮泰⼭之所独也。
凡⼭之奇,以⽯若泉若⽊之奇⽽奇。
泰⼭之所独者,有极天之天门,⼴丈余、矗七千余级之蹬道以⾄也。
余以⾟亥六⽉⼗三⽇将午⾄泰安城外,遂命肩舆②。
不数⾥,⾄泰⼭之麓,已见所谓天门者,在数千刃之上,夹持两峰之巅,峰若仰攒③
之竖,上见其穿贯之孔。
更上⽆所有,则苍苍之天⽽已。
巨齿,微缺其中⼼;天门若古货布④
1.解释⽂中句中的加点词语。
(1)⾃顶⾄⾜()
(2)有极天之天门()
2.⽤现代汉语解释⽂中的画线句。
⾄泰⼭之麓,已见所谓天门者,在数千刃之上
3.这段选⽂和我们学过的(⼈名)写的《登泰⼭记》内容相似。
4.这段选⽂写出了泰⼭的和。
(各⽤⽂中的.⼀个字回答)
【参考答案】
1、(1)⼭脚(2)尽头
2、到了泰⼭的脚下,已经看见所说的天门,在⼏千丈以上
3、姚鼐
4、奇独。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在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
文章描述了作者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的雄奇形势,并考察纠正了泰山记载的错误,文字简洁生动,写景尤为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
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登泰山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登泰山记文言文原文登泰山记作者:姚鼐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lù)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lì)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xún)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dèng)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chū)蒱(pú),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jiàng hào)驳色,而皆若偻(loǚ)。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
《登泰山记》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①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十四。
姚鼐(1732-1815),字姬传,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
④【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⑤【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⑦【以】在。
⑨【乘】这里是“冒”的意思。
⑩【齐河、长清】齐河县、长清县,都在山东省。
⑪【限】界限。
⑫【是月丁未】这个月的丁未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⑬【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
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
⑭【磴】石阶。
⑮【环水】水名,又名“梳洗河”。
郦道元《水经注·汶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
”⑯【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山。
⑰【道少半】路不到一半。
⑱【中岭】山名,又名“中溪山”。
⑲【崖限当道者】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
限,门槛。
⑳【云】助词,无实义。
㉑【几】几乎。
㉒【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负,背。
烛,照。
㉓【城郭】指城市。
㉔【徂徕】山名,在泰安城东南。
㉕【居】停留。
㉖【戊申晦】戊申日月底这一天。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㉗【五鼓】五更。
㉘【日观亭】享名,在日观峰上。
㉙【漫】弥漫。
㉚【稍】逐渐。
㉛【樗蒲】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蒲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
㉜【极天】天边。
㉝【采】同“彩”。
㉞【丹】朱砂。
㉟【东海】泛指东面的海。
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并不能看见东海。
㊱【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
㊲【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
绛,大红。
皓,白。
驳,杂。
㊳【偻】脊背弯曲的样子。
引申为鞠躬的样子。
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说“若偻”。
㊴【岱祠】东岳大帝庙。
㊵【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㊶【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
㊷【显庆】唐高宗的年号(656-661)。
㊸【漫失】模糊或缺失。
㊹【圈】同“圆”。
二、重点句子翻译: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登泰山记》选择、翻译、阅读题【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高一必修上册】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A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③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稍微) ④世皆谓之天门云(句末语气助词)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 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⑤⑥【解析】 A 解析:③稍:渐渐;⑤及:等到。
2.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C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C。
A.“采”通“彩”;B.“圜”通“圆”;D.“受”能“授”。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望晚日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
”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解析】D。
D.“桐城”为籍贯。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B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B.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C.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D.是日,观道中石刻【解析】B。
B.“道”是动词,A、C、D三项均为是名词。
5.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①及既上,苍山负雪②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④其远古刻尽漫失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B。
①等到,②到达,③弥漫,④磨灭。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D )A.郦道元所谓环水也B.而半山居雾若带然C.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D.石苍黑色,多平方【解析】 D。
登泰山记 阅读答案
登泰山记阅读答案
登泰山记阅读答案
[登泰山记]阅读答案
泰山之阳,自顶至肢,有石而无土。
其毛存有松若柏,并无它木。
石之窦往往存有泉,大者滴沥,大者迸泻,湊①前往诸峰之间以为涧。
此泰山之雷,而非泰山之所独也。
凡山
之雷,以石若泉若木之奇而奇。
泰山之所独者,存有极天之天门,广丈余、斯图杰七千余
级之拖道以至也。
余以辛亥六月十三日将午至泰安城外,遂命肩舆②。
不数里,至泰山之麓,已见到所谓天门者,在数千刃之上,滚轮两峰之巅,峰若仰攒③巨齿,毛蓬其中心;
天门若古货布④之斜,上作其穿着贯之孔。
更上并无所有,则苍苍之天而已。
[注释]①湊,回合。
②肩舆,轿子。
③仰攒,向上排列。
④货布,古代铲形钱币,有
小孔。
1.表述文中句中的加点词语。
(1)自顶至足()
(2)存有极天之天门()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至泰山之麓,已见到所谓天门者,在数千刃之上
3.这段选文和我们学过的(人名)写的《登泰山记》内容相似。
4.这段选文写下了泰山的和。
(各用文中的一个字提问)
1、(1)山脚(2)尽头
2、至了泰山的脚下,已经看到所说的天门,在几千丈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泰山记》阅读答案附翻译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也。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历:经过
B.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停留
C.崖限当道者当:挡住
D.其远古刻尽漫失漫:弥漫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②余之力尚足以入
B.①古谓之天门溪水②蚓无爪牙之利
C.①其级七千有余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
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
B.文章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
C.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
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时“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
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12.将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答:
⑵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答:
⑶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答:
参考答案:
9、D
10、D
11、B。
12、
⑴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不到一半路,翻过中岭,再顺着西边的山谷,就到了泰山的顶峰。
⑵等到已经登山泰山,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⑶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照不到。
参考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这月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
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
泰山正南面有三条山谷,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中溪)。
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不到一半路,翻过中岭(黄岘xiàn岭),再沿着西边的那条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顶巅。
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山谷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峰)。
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
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
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板石阶几乎无法攀登。
等到已经登上泰山,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和子颖坐日观亭里,等待日出。
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山。
天边云彩形成一条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
太阳升起来了,纯正的红色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
有人说,这东海。
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照不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好像脊背弯曲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的女儿)庙.皇帝的行宫(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
这一天,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
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
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
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
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
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姚鼐写了这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