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与原因

只想借助三个故事来加以说明。

(一)《非子外储说》:“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象吾故裤。妻子因毁新如故裤。”

这个故事很可笑,是因为卜子未讲清楚意图而其妻又非常机械,本意是讽刺泥古不化,不知变通。给我们的启示是:历史与时代永远也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现实情况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任何制度观念都需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过分的拘泥于传统会造成僵化导致落后,教育观念的更新,学习方式的变革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更是事关重大,意义深远。日本人强大靠的就是会变、善变、会学、善学,在教育上可以说是深谋远虑。

(二)《庄子至乐》:“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县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鲁侯不顾人与鸟的区别,以养己之法养鸟,鸟的死是必然的。这形象说明传统的教学中只考虑教师怎么教,而不考虑学生怎么学能不能接受的教育思想是有严重问题的。

(三)《雅虐》:“有客语马肝有毒,能杀人,故汉武帝云:文成食马肝而死。迂公适闻之,发笑曰:客诳语耳,肝在马腹中,马何以不死?课戏曰:马无百年之寿,以有马肝故也。公大悟,家有蓄马,便剜其肝,马立毙。公掷刀叹曰:信哉,毒也。去之尚不可活,况留肝乎?”

只信别人传授的知识,忽略自己的实践和独立思考,从而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成为机械接收者角色。这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将会贻害无穷!

新课程与教师发展

王楠

一、新课程的理念

1、新课程中教学理念的变革

新课程的理念与以往是完全不同的,在教学理念当中发生的变革可用四句话做这样一个分析:从“教本”到“文本”——旧课程是让学生记住教材、掌握教材,新课程则把教材转换了,教材不再是唯一的,它转换成了“文本”,既有文字的也有图像的,也有现实世界中活生生的。第二个转变是从“分等”到“平等”——老师居高临下,学生则被居高临下的分等,老师的目光会逗留在优等生身上。如果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是大写的人的话,那学生就是平等的,这需要老师创造一种良好的交往环境。第三个转变是从“设计”到“涌现”——过去整个课堂就是一场教案剧的演示,从头到尾都已经事先设计了,老师往往会忽视在课堂中涌现出来的“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恰恰是鲜活的课堂的写照,是新课程中出现的一种涌现的、动态的、生成的课堂。第四个转变是从“授受”到“对话”——是教学理念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什么要对以往课程进行根本性变革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幕菊在论述我国基础教育时指出:现行基础教育是一种精英主义,大部分学生就是陪考,遭到淘汰,成为教育的失败者;现行教材存在文化歧视;教学过程以学生接受性学习为主,只有老师问没有学生问,学生只是答,而且学生的答也是合乎规的答,缺乏对学生批判意识的培养。教育最大的悲哀就在于所培养的人有智商没有智慧,有前途没有壮志,有文化没有教养,有知识没有思想,有青春没有热血,有个性没有品行,有理想没有实践。2、新课程的特点

新课程具有综合性,这种综合性是学科的综合、科学与人文的统一;新课程具有研究性,包括研究性课程的开设和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新课程具有体验性,是五官感觉的参与和心灵感受的领悟,这可能也是新课程相对于以往课程最大的改变。

3、新课程中教学策略的变化

在新课程的推行中,教学策略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强调统一向注重差异转变。

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发生的转变

1、由维持型向创造型转变

这种转变对于教师可能也是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过程:维持型教师只是维持固有的、已知的经验和原则,而创造型教师是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不断超越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从以往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转向创造性的教学;从只热衷于操作技术的训练转向理论思维的提升。如果教师只把自己变为一种操作人员,那他就把自己变为一个教书匠了,“匠”是最没有灵性的,缺少思想和独创精神,而“家”才是教师应该追求的。

2、由本体型向指导型转变

本体型教师是指强调以传授知识为本,尤其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而指导型教师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强调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对学生的成长中困惑的指导。曾有学者提出,我们过去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三基”或者是“双基”,但是这样的一些要求恰恰忽视了基本方法,唯有教给学生方法才能让他们举一反三,不断获得一种终身有益的源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才是真正的“渔”,甚至让他们找到广阔的渔场,教师就应该成为师生学习团体中平等中的首席。

3、由再现型向研究型转变

再现型教师只是再现知识,教学以课堂与书本为中心,强调灌输式和注入式教学;研究型教师关注现实和学科教学发展前沿,把教学和研究结合在一起。研究和反思是教师成长和成熟的捷径,是教师由“教书匠”转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

4、由单一型向全面型转变

单一型教师只教一两门课,只能适应“应试教育”的要求;全面型教师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和谐发展,既是学者和教学者,又是交往者和决策者。现在新课改提出了要开设大量研究性课和大量选修课的要求。这样一来,教师仅能教一门课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由传统角色向现代角色的转化是新课程提出的要求,更是教师与学生发展的要求。

三、新课程与教师职业的新的定位

1、教师是学习促进者

教师不再是过去那种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新课改要求更多的创设质疑的环境,课改以前是学生学着去答,是迎合老师心意的答,在新课改下,老师要鼓励学生去质疑。恰恰是学生的质疑给老师带来一个研究的契机。作为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心智发展、人格完善。

2、教师是课程发展者

过去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而现在课堂教学不再是预先设定,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创的。课程教学不仅是增进知识,更是作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课程教学不是固定和划一的,而是使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潜能,教师则是课程的发展者。

3、教师是研究者

在新课改中,教师给自己的定位应当是一个研究者:研究自己的教育思想,研究自己的教育容和教育方法,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艺术和风格。研究存在于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活动当中,这种研究不是纯书本理论的研究,其大致过程是:确定研究问题,收集相关资料,研究分析资料,形成行动策略,检验行动策略。

四、新课程与教师专业的发展

1、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

教师要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文理知识的渗透、对现代新兴学科的了解、文学和美学的修养;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深的专业理论基础、坚实的专业发展史知识、专业研究方法论;教师要有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学科教学论的知识。

2、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

新课改提出的专业技能的发展有一些变化,专业技能的发展特别表现为教师要有开发课程资源、利用课程资源、统整课程资源、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要有选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组织教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机制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能力;要有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建立良好习惯、促进身心发展的运用新课标评价的能力。我们过去评价一堂好课,要目的明确、容正确、方法恰当,而这个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