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问题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合集下载

中国城镇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城镇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城镇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途径。

随着中国人口的逐渐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那么,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一、中国城镇化的现状1.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19年底,中国的城镇人口比重从不到10%上升到了60.6%。

其中,1997年后城镇化进程加速,不仅城镇人口比重快速提高,而且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2.城镇化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尽管城镇化的进程不断推进,但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

一些发达的城市与地区城镇化率接近甚至超过了100%,而一些相对较为欠发达的地区则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

3.户籍制度困扰农村流入城镇人口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户籍制度成为限制农村流入城镇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户籍迁移困难,农村人口往往难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教育、社保等福利,制约了城镇化的进程。

4.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也日益旺盛。

特别是交通运输、电力、居民社区、环境治理等方面,对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城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1.城镇化进程将持续推进未来,中国城镇化的进程将持续加速推进。

特别是在城市化和城市群化的浪潮中,中国城镇化将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加速推进,成为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2.城市化与乡村振兴将同步进行未来,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将同步进行。

随着乡村人口逐渐减少和经济转型,传统农村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未来,城镇化的发展将更注重“城乡融合”,将城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城市化与乡村振兴”的双重战略。

3.城镇化因地制宜发展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将逐步改变。

不再仅仅是以单向“城市化”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而是将更加注重地方发展的特色,实行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推动城乡发展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及其新趋势

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及其新趋势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化历程的回顾,分析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特点。

在分析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重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城市化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是发展以中心城市核心,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为主的模式,指出该发展模式的特点、意义及其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城市化,模式,政策建议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不断的发展进程中,城市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而这种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不仅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因此,我们有必要总结(summary)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特点和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未来城市化发展的新模式、新趋势。

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阶段及其特点在城市化各种各样的定义中有一种较为主要的提法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即为城市化。

城市化发展水平通常通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测算。

通过对我国建国以来城市化所经历的60年历程的测量,我们看到(见表1),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并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基于60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方针的变化,可以将我国建国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发展阶段(1949年-1978年)、体制改革下城市发展拉动型阶段(1979年-1990年)、外部扩张和内部重组的城市发展加速阶段(1991年-1999年)、城乡统筹过程中的城市发展阶段(2000年-)。

表1新中国成立后各年城市化水平(单位:%)(1)城市化水平(单位:%)=城镇人口总数/总人口数(2)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4》、《中国统计年鉴2001》和《中国统计年鉴2009》图1中国城市化进程(1949-2009)资料来源:根据表1数据整理(一)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阶段(1949年-1978年)新中国诞生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提出了“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城市建设的总方针主要是围绕工业化有重点地建设城市”的发展战略,中国城市化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开端。

国内道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国内道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国内道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道路交通在国内的重要性变得愈发突出。

道路网络的发展不仅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国内道路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国内道路发展的现状。

当前,中国道路总里程已经达到了超过5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约为15万公里。

高速公路的发展成为中国道路建设的重点,不仅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还促进了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此外,城市道路也在不断扩张,以满足城市化过程中的交通需求。

然而,尽管在道路总里程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一些问题也在日益凸显。

首先,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尤其是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交通拥堵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还对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

其次,一些地方的道路质量和安全设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在农村和偏远地区,一些道路仍然狭窄、坑洼,交通事故和道路损毁时有发生。

此外,道路安全设施,如护栏、标志、交通信号灯等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然而,随着科技与交通的融合,未来国内道路发展将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智能化将成为国内道路建设的重要方向。

通过引入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道路交通管理和运行将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例如,车辆间的无线通信、智能交通信号灯和智能停车系统的应用,将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和提高道路安全性。

其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推动未来道路建设的发展。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未来的道路建设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

例如,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在道路设计和建设中融入自然生态,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最后,交通一体化将成为未来国内道路发展的重要方向。

改善城乡之间道路的连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未来道路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老城区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老城区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老城区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城区交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老城区交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需要深入分析,以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划和政策,以满足居民出行需求,提高交通效率,改善城市环境。

一、老城区交通发展现状1.基础设施老化:老城区交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基础设施老化。

由于年代久远,老城区的道路、桥梁、交通信号等基础设施存在磨损、缺陷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交通的流畅性和安全性。

2.交通拥堵:老城区由于历史原因,道路狭窄、布局复杂,交通拥堵问题突出。

大量车辆的涌入导致道路拥堵,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也延误了交通的时间效率。

3.公共交通不完善:老城区的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公交线路覆盖不全面,公交站点较远。

这使得居民更多地依赖私家车出行,加大了道路拥堵问题。

4.停车难题:由于老城区较为密集的人口和商业区域,停车需求量大,但停车位却有限。

老城区缺乏合理的停车管理政策,导致停车难题日益突出。

二、老城区交通发展的未来趋势1.基础设施改善:为了解决老城区交通发展面临的问题,应该加大基础设施的改善力度。

对老化的道路、桥梁进行修缮或重建,使用智能化交通管理技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的安全性。

2.发展公共交通:为了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老城区应加强公共交通的发展。

增加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和频次,提供更多的公交站点。

同时,引入轻轨、地铁等新兴交通工具,提高老城区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3.鼓励绿色出行:老城区应鼓励居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和电动车出行。

建设更多步行街和自行车道,并设置相应的停车设施,方便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机动车的需求,改善交通环境。

4.智能交通管理:借助现代科技,老城区可以引入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现道路交通流量的动态调整。

通过智能信号灯、交通监控和导航系统,优化交通信号配时,提高交通的效率和流畅性。

5.停车管理优化:老城区应加强停车管理,建设多层停车场或地下停车场,提供更多的停车位。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引言:城市化是当今时代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人口爆炸式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本文将分析当前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城市化的趋势。

我们将深入研究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发展现状:1. 城市化加速: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和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城市化进程迅速。

然而,发达国家也面临城市化问题,尤其是老龄化社会导致的需求变化。

2. 城市人口增长: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是城市化进程的标志。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球约有五分之三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特别是亚洲和非洲等地区,城市化速度更是惊人。

3. 社会改变:城市化对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的人口密集、资源集中和社会流动性增加,催生了社会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城市也成为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集中地。

4. 经济发展:城市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引擎。

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造更大的经济增长,城市化促进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繁荣。

城市还成为产业集聚和创新的中心。

二、未来趋势:1. 智慧城市:未来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是智慧城市的兴起。

智慧城市以信息技术为驱动力,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手段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智慧城市将实现人员、物品和信息的高效流动,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2. 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应当注重可持续发展。

未来的城市化将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城市规划将引入生态概念,建设绿色的城市空间和低碳的交通系统。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将成为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区域协同发展:未来城市化的趋势是区域协同发展。

为了避免城市的过度扩张和资源的浪费,城市将逐渐与周边地区形成联动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协同。

通过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将实现良性互动。

4. 人口流动:未来城市化的趋势是人口流动的进一步加剧。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我国走向经济大国的必经之路,不仅加大了城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农村地域发展,平衡了城乡发展的节奏,拉动了国内消费,也带动了城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但随着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例如城市人口拥挤、交通问题、住房紧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公共安全管理问题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健康化、有序化、科学化。

关键词:城市化问题对策一、城市化概述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都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社会才能有更大的创新和进步。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可谓“追梦改革万里春,农民潮涌作工人。

荒滩野岭高楼起,立体网联城市群。

”但是,正在进行中的城市化也给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

因此,单纯、刻意、过激地进行城市化,并不适宜中国的国情及稳健发展的需要。

当务之急是将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总结出来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正确认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现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善同指出:在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时,应当优先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整体竞争力。

2.有助于缩小区域差距、优先区域布局。

3.有利于资源节约与利用。

4.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

李研究员提出的标准将对我们找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提供坐标,指明方向。

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1.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人口问题普遍意义上的城市化主要就是指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虽然一方面缓解了农村区域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拥挤的问题。

城市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城市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城市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化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普遍趋势。

在中国,城市化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城市化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其现状和未来趋势。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61.91%,比2010年提高了3.68个百分点。

同时,中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8亿,其中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地位愈发稳固。

大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繁荣,形成了城市群和城市带,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增长。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城市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资源都面临紧张局势。

同时,城市的工业化和机动化进程导致了严重的空气和水污染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威胁。

其次,城市化也引发了社会问题。

城市人口的流动和扩张使得城市社会面临着就业、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的困境。

同时,城市的不平等和社会福利问题也亟待解决。

针对城市化发展现状和问题,未来的趋势将展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市化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城市将加大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生态环境效益。

其次,城市化将推动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

城市发展将更加注重完善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推动城乡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此外,城市化还将加强社会公平和民生保障,提供更好的就业、教育、医疗和住房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城市化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应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大城市规划和管理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企业应注重生态环境和社会责任,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和绿色供应链建设。

同时,社会各界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素养,共同营造良好的城市发展氛围。

中国城市形态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城市形态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城市形态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也在飞速地扩张和演变。

从早期的旧城区到现在的新兴城镇,中国城市的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产生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形态的演变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城市形态的演变1.传统城市传统城市的特点是城市中心的商业街和市场都集中在一起,并且街道都是呈网格状。

城市的布局和建筑完全按照传统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建造。

传统城市的建筑大多是木质或者砖瓦结构,大都呈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

2.工业城市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中国工业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的城市布局主要由生产设施和工厂构成,城市中心的商业街和市场因此下沉到了城市的边缘。

由于工业发展迅速,城市化的规模也随之扩大。

3.社区城市21世纪初期,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社区城市逐渐成为新兴的城市模式。

在社区城市中,城市空间被打破,由单一的中心变为了多元分布的结构。

社区城市的建设注重的是社区环境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同时也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4.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城市是西方城市体系的一种模仿。

这种城市体系的发展特别注重人类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也强调城市中心的功能。

在现代化城市中,城市习俗和文化被部分遗忘,城市中的形式和设计也更多的强调经济效益和实用性。

二、未来发展趋势1.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了中国城市化的必要趋势。

目前全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但还有大量的人口在乡村生活。

因此,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要把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优化的产业结构来推进城市化进程。

2.智慧城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被提出。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整合城市管理和城市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信息技术来提高城市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普遍性。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中国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3.环保城市环保城市是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主题。

环保城市需要全面考虑人与自然的平衡,追求生态经济和绿色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也要注重城市的管理和规划。

城市环境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城市环境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城市环境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摘要:城市环境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城市环境发展的现状及挑战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旨在提供有关城市环境发展的深入了解。

一、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然而,城市化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首先,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工业和交通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导致空气、水质和土壤污染。

其次,城市土地的开发和城市建设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破坏,使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此外,高密度的建筑和人口密集使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的影响。

二、城市环境发展的现状及挑战当前,全球大多数城市都面临着环境问题,城市环境发展的现状和挑战严峻。

首先,空气污染已成为城市环境的一个突出问题。

大多数城市的空气质量低下,PM2.5等有害颗粒物的排放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

其次,城市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也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此外,垃圾处理和废水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滞后也限制了城市环境的改善。

最后,气候变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城市需要适应更加极端的天气和自然风险。

三、未来趋势未来,城市环境发展将朝着更加智能、绿色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首先,技术的创新将在城市环境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等将被应用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环境质量。

其次,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将成为未来城市环境发展的重要方向。

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系统建设,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空气质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此外,改善环境基础设施,提高垃圾处理和废水处理能力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后,低碳、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能源将逐渐取代传统能源,降低城市碳排放,推动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结论:城市环境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议题。

浅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浅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浅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及特点吴坤摘要:我国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小城镇作为连接大中城市和广大农村的桥梁,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构筑起生产要素流到的通道,是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契合点,它既是广大农村通往城市的桥头堡,也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大厦”基石。

小城镇不但是支撑大中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所在,而且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意义重大,在全国城镇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本文为今后的城镇规划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城镇化;现状;特点1.引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我国已由传统农业国逐步演变为工业化(中期阶段)国家,城乡建设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城镇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60年来,小城镇发展既有波折更有辉煌。

小城镇发展正在进入持续飞跃发展的新时期。

但是,应该看到,小城镇发展绝非完美无缺,它还存在着城镇生产要素聚集效率低、人口吸纳能力弱、投资发展环境竞争力不强、政策不配套,以及本身规模小、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很值得认真分析研究。

2.什么叫城镇化所谓小城镇是,农村地区一定区域内工商业比较发达,具有一定的市政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研和生活服务中心。

3为什么要发展城镇化3.1城镇化是城镇建设和管理的龙头。

3.2城镇划是国家对其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

3.3城镇化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3.4城镇划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加强规划的整体调控。

3.5城镇化是政府部门管理的法例性文件4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就有了小城镇的萌芽,到了奴隶社会小城镇随之出现并兴起。

尽管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到了近代小城镇仍然基本上还是依附着农业,是一种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形态模式,绝大多数没有现代工业,手工业和商业也不发达。

20世纪中叶,由于受战争等的影响,许多小城镇经济萎靡、发展停止。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小城镇获得了新的生机,按其历程可分为五个不同的发展时期:4.1、恢复调整时期(1949-1961)这一时期,我国小城镇得到了初步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全球城市化进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成为当代社会的一大特征。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环境和人口等方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城市化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城市化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经济发展。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和年轻人涌入城市。

这些人口的流入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劳动力,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城市化还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为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举个例子,中国的经济发展就与城市化密不可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国内消费的增长,催生了庞大的中产阶级市场。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速,城市的土地、水和能源等资源变得更加紧张。

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扩张导致了土地和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污染。

此外,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也成为城市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其次,城市化导致了城乡差距的加大。

由于城市的各种资源和机会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会引发社会问题,如城市贫困和社会不稳定等。

未来,城市化趋势仍将继续,并且会呈现出几个特点。

首先,城市化将更加智能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智慧城市的概念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智慧城市通过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提高城市的管理和运行效率,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其次,城市化将更加可持续发展。

在资源环境的压力下,城市将加大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力度。

通过推广清洁能源、促进循环经济和优化城市规划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此外,城市化将更加人本化。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城市将更加注重人的需求和福祉。

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和娱乐等公共服务,创造更适合人居住的城市环境。

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都需要共同努力,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并推动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及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城市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及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城市化

6、城市化与犯罪率的问题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与此同时,城市犯罪率也迅速增长。据统计,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增长至3倍左右。而刑事犯罪立 案数增长至10倍左右,刑事案件立案率增长了7.48倍。城 市化率平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意味着刑事犯罪立案数 增加17.7万起。
• 我国人口众多这一国情决定了大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容量 是有限的,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势必要面向广大的小城镇分流, 这也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进程。但从目前小城镇发展的态势 上看,存在许多问题。如何从合理布局小城镇空间结构,适度调 整行政区划,加快小城镇的人口及经济聚集,加强城乡联系,采 取创新的小城镇规划实施措施等提高小城镇规模,从完善基础设 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入手提高小城镇质量,增强小城镇功能。这是 我国城市化发 2015
71182 73111 74916 77116
52.60% 53.73% 54.77% 56.10%
2.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 80年代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我国城市化是由政府推动 的,利用国家计划拨款的资金,发展工业、建设城镇。这种由政 府发动的城市化被称为“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在重工业优先发 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一方面通过工农业产品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压制了农业的发展,使大量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另一方面 由于重工业对劳动力的排斥作用,城市有限的就业机会只能被城 市新增人口占用,不能有效地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此外,为 了保证工业化的顺利推进,政府通过强有力的制度构筑起各种限 制城乡人口流动的屏障,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是导致我 国城市化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
住房紧张
3、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 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了很多破坏, 带来了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有:水污染、空气污染、

城镇化的我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城镇化的我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城镇化的我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化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

城市化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条件,而且也加快了产业转型和升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对城镇化的我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一、城镇化的现状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我国城镇化率较低,只有不到20%,此后,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我国城镇化率得到了快速提高,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突破了50%。

但是,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并不平衡。

在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70%,而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则不到40%。

此外,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城市居民收入远高于农村居民,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远高于农村。

二、城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1、加快推进农村转型和现代化建设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我国政府需要加快推进农村转型和现代化建设。

通过加强农村的经济产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

同时,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待遇,促进城乡人口的流动和城市化的发展。

2、加快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我国城市治理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安全管理不足等。

因此,需要加强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

同时,加强城市文化和社区建设,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建立多元化的城市发展模式目前,我国的城市化主要是以城市扩张为主。

然而,这种发展方式会面临很多问题,例如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和城市的空洞化。

因此,建立多元化的城市发展模式非常重要,包括重点发展中小城市、提高旧城改造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城市群的发展等。

4、发挥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不仅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而且能够推进城市智能化、绿色化和社会化。

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城镇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地域空间系统。

它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对当前的城镇体系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前的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当前城镇体系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 一线城市持续吸引力增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一直是人口和经济发展的热点。

这些城市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和就业机会等吸引力,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

2. 区域发展不平衡:尽管一线城市的发展迅速,但同样也存在许多中小城市发展乏力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城市仍然面临人口流失、经济发展困难等挑战,需要进一步发展战略来推动城镇化进程。

3. 城市扩张与城市更新并存: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城市面临土地资源有限、城市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

这导致城市必须通过城市扩张和城市更新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城市发展需求。

未来城镇体系的发展趋势未来城镇体系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1. 区域协调发展:为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未来城镇体系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推动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可以实现区域发展的均衡和协同效应。

2. 二三线城市崛起:随着一线城市的发展趋于饱和,二三线城市将成为未来城镇体系发展的新焦点。

这些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储备和发展潜力,在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的推动下,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

3. 农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农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未来城镇体系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城乡融合,通过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措施,促进农村人口和资源的有序流动。

4. 绿色可持续发展:未来城镇体系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和建设将更加注重生态和环境,推动建设低碳、智能和绿色的城镇体系,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5. 创新科技驱动:未来城镇体系的发展将受到创新科技的驱动。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将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和服务,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化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明生改善、民主进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诚然,我们无法忽视城镇化对国家对人民所起的积极作用!但我们同样不能回避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确实引起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一、自然环境恶化改革开发三十年来,我国多数地区的发展并不具备“可持续发展” [1]的理念,在城镇化不断推进和人口压力不断增大的条件下,社会自然资源供给总量已接近潜在的最大值。

在现有条件下,社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已出现瓶颈效应。

从最基本的耕地资源和水资源来看,形势均不容乐观。

而在社会再发展资源方面,同样面临根本性的制约因素。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资源消耗剧增,人口规模、地域规模急剧扩大,对原有的城镇功能和结构产生巨大冲击,一些诸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外部性问题突显。

(一)资源耗竭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可以认为是国家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改造自然能力增强的标志。

但随着城市的扩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系统逐步被人类改变,在改善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资源危机。

1.土地资源从土地资源看,中国目前的人均耕地面积拥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1%,人均草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9.3%。

而且,这些有限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正在进一步减少。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480.5万亩。

在中国现有的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0.053 公顷的生存警戒线的有666个,占总数的23.7%o止匕外,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也十分严重。

历时近三年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9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6.8%;荒漠化土地高达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耕地的非农化速度将加速进行,中国有限的耕地面积还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2.大气污染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能源消耗量近十年来稳步增长,同时,机动车保有量和城市人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增加,这就使得我国城市大1页脚内容气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中国城市化进程

中国城市化进程

中国城市化进程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二、中国城市化进程存在的问题三、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措施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城市化进程的连续性和不稳定性(超经济政治层面,基于战争考虑,大多高于经济政治层面)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总体上看城市化发展速度迟缓、过程曲折。

(经济因素仍未能代替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仍未能代替政治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动力因素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导致中国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动力因素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导致中国城我国城市化的动力因素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市化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市化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国家超经济强制因素的减少及市场因素的增加,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机械迁移)增加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机械迁移)2.城市化进程中规划城市的建立和发展由政府主导,功能结构以重工业和工业城市化为主,多为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相结合的城市网络。

政府强制措施(城市化的主体)限制农村人口盲目转移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初期积累农业资金。

3、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低数据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发展速度缓慢,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仍然是自然增长,严格控制人口流动的政策虽然防止了城市的过度膨胀,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城市化的进程。

4.二元城市化结构,大中城市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形成大中城市优先发展的城市化格局。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未建成城镇也在增加,农业人口的非农占用与住区的城镇化不同步(农村城镇化和隐性城镇化)5、城市构成不协调,城市分布地域差异显著大城市比重过高,中小城市发展不足,出现了头重脚轻的现象。

我国城市的空间分布不平衡,无论是城市数量还是城市人口,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呈现东密西疏的格局。

二、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1。

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增长与城镇能力有限的矛盾农村人口的增加,耕地面积的减少,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化;此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集约型);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企业下岗人员增多。

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问题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问题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问题与未来发展的趋势【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我国城市化发展特点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虽然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遭遇了这样那样的阻碍,但是由于我国的整体目标明确,所以前景一片大好。

【关键词】城市化城镇人口增长率城市化问题发展趋势【论点】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与地域空间的变化。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发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提高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达到和谐发展。

【正文分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我国的城市化逐渐走出了自身的特色。

但是我国城市化的滞后给中国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

我国城市化发展特点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城市化稳步持续发展,速度加快。

在1950~1980年间,我国城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平均增长速度只有0.13%,远低于同期的世界平均速度0.36%,而近十年我国的城市化速度远远快于世界。

不过,与国外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人口数量却很大。

2.城市化发展的区域重点发生了转移。

解放以后,我国沿海地区的城镇人口在全国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八十年代,则成上升趋势,增长的重点转移到了沿海省和一些内地重点建设省份。

3.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率大幅度回升。

在六七十年代我国大城市的人口实际增长率很低,低于全部城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和全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到了八十年代,全国各地城市人口增加均加快,而大城市尤为明显,虽增长率仍低于平均水平,但是增长指数较六七十年代相比是最高的。

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的问题及未来走向

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的问题及未来走向

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的问题及未来走向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张。

人类社会从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逐步走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

这个逐渐转变的过程也就是城市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我们所能做的只是不断完善这个城市化所带来的产物,让人们的生活得到充分的保障。

城市化应该体现四个方面特征:第一是人口和非农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第二是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第三是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的扩散;第四是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城市价值观念的扩散。

回顾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历程,从政府的态度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0年以前,基本上就是抑制,当时我国走的是一条非城市化的工业化道路,建国以后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政府努力推动工业化,但是我们的工业化不是和城市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工业虽然发展了,但是城市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到1980年代,学界在积极探讨、推动,而政府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当时的红头文件中基本没有出现城市化这样的术语;1990年代,转变为推进和积极的支持。

目前我们国内的基本状况是,从1978年以来到现在,城市化水平从17.9%提高到2001年的36.1%,到去年是39%。

而今城市化进程趋势更不可阻挡。

在这种飞速发展的情况下逐步的突现了一系列问题。

发展问题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阶段;城市体系的宏观布局、规模、结构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缺乏在全球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性大都市;城镇密集地区各类城市功能分工不明确,结构趋同;广大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不足,现有城镇的要素聚集、辐射和带动能力弱;城镇质量和管理水平不高,小城镇数量偏多、规模偏小。

资源问题资源短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瓶颈”。

按照近十几年来城市化率达到的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预测,至2020年全国将新增3.3亿城镇人口(现为5.03亿),新增的资源需求量将相当于现有消费量的近三分之二。

城市化对能源,包括电、煤、石油、燃气等需求都将有巨大的增长,对生态环境必将产生强大的压力。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畅通与安全。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现状1.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压力不断增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交通压力也随之增大。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需要兼顾城市发展与交通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道路网络,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和确保城市交通的畅通。

2. 安全性和便捷性成为设计重点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安全性和便捷性成为设计的重点。

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道路的安全性,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并且提高道路的便捷性,以满足居民出行的需求。

3.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也开始引入智能化技术,通过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灯控系统等技术手段来优化城市道路交通,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环境,提升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水平。

4. 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也成为趋势。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环保因素,倡导绿色出行,推广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5. 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科学规划公共交通线路,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减少城市交通拥堵。

1. 多元化的交通方式未来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将更加注重多元化的交通方式。

除了传统的汽车交通外,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将更加注重非机动车、步行、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通过多元化的交通方式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改善交通环境。

2. 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发展4. 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推进未来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将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特点、问题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我国城市化发展特点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虽然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遭遇了这样那样的阻碍,但是由于我国的整体目标明确,所以前景一片大好。

【关键词】城市化城镇人口增长率城市化问题发展趋势【论点】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发展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提高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使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达到和谐发展。

【正文分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我国的城市化逐渐走出了自身的特色。

但是我国城市化的滞后给中国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

我国城市化发展特点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城市化稳步持续发展,速度加快。

在1950~1980年间,我国城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平均增长速度只有0.13%,远低于同期的世界平均速度0.36%,而近十年我国的城市化速度远远快于世界。

不过,与国外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人口数量却很大。

2.城市化发展的区域重点发生了转移。

解放以后,我国沿海地区的城镇人口在全国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八十年代,则成上升趋势,增长的重点转移到了沿海省和一些内地重点建设省份。

3.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率大幅度回升。

在六七十年代我国大城市的人口实际增长率很低,低于全部城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和全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到了八十年代,全国各地城市人口增加均加快,而大城市尤为明显,虽增长率仍低于平均水平,但是增长指数较六七十年代相比是最高的。

4.城市化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力量和两种形式并行发展的格局日趋明显。

从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来看,由中央获胜时地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建设新城镇或扩建发展原有城镇、吸引人口积聚所导致的城市化过程是自上而下的一条发展道路;以乡村集体或个人行为为投资主体,主要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而带来的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业、从乡村向城镇转移的城市化过程是自下而上的一条发展道路。

5.中国生产力布局的不均衡性。

城市多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地带。

6.中国城市化是建立在城乡共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

通过积极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是中国城市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乡镇企业发展了,小城镇就可以得到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就可以提高。

7.中国城市化强调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注重对城市个性特点的保护和发展,注重市民都市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包括提高市民的道德意识、搞好环境卫生和城市绿化等,逐步提高城市化的质量。

①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有:集中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旧地型城市化。

在我国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区,各种形式的城市化发挥着它们各自的作用。

在对三种形式的城市化的分析过程中,通过以上我们对城市化含义的了解,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各种形式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②所谓集中型城市化就是农村人口和非农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

在这种城市化的过程中,暴露出原有的很多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旧的户籍制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所实行的户籍制度在特定时期确实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扩展,这一制度已经成了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几十年前,划出的“农村人”和“城里人”的这个鸿沟已经成了我国农村经济、城镇经济发展的障碍。

所谓分散型城市化是指城市经济活动、人口向外扩散。

它意味着大城市城郊及其周围非城市地域的迅速发展。

分散型城市化在城市的中级乃至高级阶段占主导地位。

而在当今中国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日益暴露出许多分散城市化的问题: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当今中国的大城市病已经相当严重。

交通拥挤、资源紧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在困扰着城市的进步。

今年来我国大城市的建设和改造步伐加快,城市圈开始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而许多特大城市也开始着手兴建“卫星城”希望能解决大城市病的诸多问题。

所谓旧地型城市化是指原来的农村地区,在并无城市直接作用和影响的情况下;由于某种资源的发现和开发或者由于对外交通地位的建立,或者由于生产结构的变化,使得农民脱离土地从事非农业生产、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的过程,也就是农村城镇化的过程。

而其中的问题也尤为明显:农村地区区域城镇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合理发展问题——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初见成果,在进行新一轮深化改革成果的过程中,我们仍需要摸索前进。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面临着新一轮城镇建设的高潮。

我们知道,城镇作为连接城市和农村的中介,应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资源,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同时也应注意经济的协调发展。

现在很多地区仍存在盲目上项目、造成重复投资的情况;不仅造成了很多浪费,更重要的是贻误了时机,使城镇化现代化过程滞后。

虽然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遭遇了这样那样的阻碍,但是由于我国的整体目标明确,所以前景一片大好。

在未来,我们可以相信,城市等级规模结构更加合理,城市空间分布将逐渐均衡,西部地带城市稀少的局面将有所改变,八大城市带将加速形成。

此外,从我国的现实出发,安排好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是城市化道路的首要任务。

而就业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的问题等等也有待解决。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功能作用将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对城市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因此,未来中国城市将向国际化、连绵化、生态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国际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城市与世界交往日渐频繁,城市发展的国际性因素逐年增多,中国的一些特大城市将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国际化大都市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产物,早在19世纪初,伦敦已成为国际性的城市,近30年来,由于生产力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国际性城市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城市发展的趋势。

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也迅速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一些大的跨国公司纷纷在各国设立分支机构;国际金融业务不断扩大,促进了各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现代化交通和通讯使空间概念大大改变,为国际化都市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连绵化:城市连绵化是指一个区域内中心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从而形成城市密集区的过程。

近40年来,城市带和城市群的发展已从发达国家的北美、西欧等地区扩展到一些发展中国家,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城市密集地区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

我国的主要城市集聚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辽中南地区等已形成了城市连绵化的基本框架,其内部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城市间密切的经济联系、优越的地理区位、集中的智力资源、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使这些地区将迅速实现连绵化。

生态化城市自身发展孕育了城市现代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并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观念;与此同时,也造成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交通拥挤、用地用水短缺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20世纪中后期,发达国家开始重视城市环境问题,遏止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环境日趋恶化的势头。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势必吸取发达国家的教训,防止“大城市病”的出现,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自然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城市生态化将是未来大中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化城市化本身意味着现代化。

产业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和人民生活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将迅速取代第二产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

科技进步将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超越其经济、技术鸿沟,追赶发达国家城市的动力与源泉,依靠科技进步来改造城市,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推动城市转型与升级,是我国城市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关键。

科技的进步、信息产业的发展,将改变传统的产业模式与管理模式,使城市经济从倚重自然资源和制造业转向倚重高新技术、信息资源和服务业。

人民生活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本质,通过生态城市建设,人民将生活在舒适的环境里,城市将充实各种文化体育医疗设施,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激发人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过而且还将要出现很多问题。

我们要坚持城市化本身从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改善人们的生产方式、提升人们价值观念的出发,以此来监督和指导我们的工作;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城市化的长久之路。

相信,在把这些问题解决后,我国能够步入成功城市化的行列。

【结论】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

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只有经过城市化的洗礼之后,人类才能迈向更为辉煌的时代。

然而,仅仅看到城市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而赞叹不已、振臂高呼是远远不够的,城市化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像很多进步一样,城市化过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

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①百度知道②东北财经大学【课程收获】通过一学期的社会学课程的学习,我了解了解社会的基本形态和其发展方向,这样我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而不是抱怨。

每个人都脱离不了社会,因此我知道掌握社会基础学是每个人的必备课。

我还了解到,做为人的群体社会,每个人都是社会一员,人与人交往,为人处世就是学问. 社会学是一门人文科学,它以人类的社会生活及其发展为研究对象,用科学的态度、实际社会调查的各种方法对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社会关系和各种社会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出人类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种社会形态、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为人们积累认识社会和安排社会生活的科学知识,为有关社会部门正确处理社会问题提供参考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