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将广泛分布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使其能够互相传送数据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有哪些?计算机网络可以根据规模分为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根据拓扑结构分为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和网状型等;根据传输介质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3. 计算机网络的优缺点是什么?计算机网络的优点包括提高工作效率、资源共享、信息传递迅速等;缺点包括网络安全隐患、传输速度受限、依赖性较强等。
4. OSI七层模型是什么?OSI七层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通信协议参考模型,按照功能从下到上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5. TCP/IP四层模型是什么?TCP/IP四层模型是互联网上的通信协议参考模型,按照功能从下到上依次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第二章:物理层1. 物理层的作用是什么?物理层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通过物理介质将比特流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
2. 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有什么区别?串行传输是指按照位的顺序将比特一个接一个地传输,而并行传输是指同时传输多个比特。
3. 常见的物理层传输介质有哪些?常见的物理层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电波等。
4. 什么是调制和解调?调制是指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解调是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5. 什么是编码和解码?编码是指将比特流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解码是指将电信号转换为比特流的过程。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 数据链路层的作用是什么?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将数据报传输到相邻节点,以及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功能。
2. 什么是帧?帧是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传输单位,包括字段和控制信息。
3. 什么是差错检测?差错检测是指在传输过程中检测到传输错误的方法,常见的差错检测方法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检验(CRC)等。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
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50年代初 ,美国建立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将不同 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中期, 美国国防部ARPANET实验,标志计算机网 络的兴起。
数据传输过程
总结词
数据传输过程是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的过程。
详细描述
数据传输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数据源将数据封装在一个数据包中,然后通过网络发送出去。数据包在网 络中经过一系列的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转发,最终到达目的地。在传输过程中,数据包可能会经过多次 封装和解封装的过程,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国际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年代 末至80年代初,出现了一系列标准化的网 络体系结构。
高速计算机网络,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网络技术向高速、宽带、智能化发展。
计算机网络分类
按覆盖范围分类:局 域网、城域网、广域 网。
按拓扑结构分类:总 线型、星型、环型、 网状型。
按传输介质分类:有 线网、无线网。
TCP/IP模型
总结词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模型是互联网协议的核心,它定义了数 据如何在网络中传输。
详细描述
TCP/IP模型将网络系统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链路层。其中,应用层对 应于OSI参考模型的应用层和表示层,传输层对应于OSI的传输层,网络层对应于OSI的网络层,而链 路层对应于OSI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局域网基础
2.1.5 局域网类型
3.异步传输模式(ATM) ATM是目前网络发展的最新技术,它采用基于信元的异 步传输模式和虚电路结构,根本上解决了多媒体的实时性 及带宽问题。实现面向虚链路的点到点传输,它通常提供 155Mbit/s的带宽。它既汲取了话务通讯中电路交换的“有连 接”服务和服务质量保证,又保持了以太、FDDI等传统网络 中带宽可变、适于突发性传输的灵活性,从而成为迄今为 止适用范围最广、技术最先进、传输效果最理想的网络互 联手段。
2.1.5 局域网类型
1.以太网(Ethernet) 早期局域网技术的关键是如何解决连接在同一总线上的 多个网络节点有秩序地共享一个信道的问题,而以太网络 正是利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CSMA/CD)技术成 功地提高了局域网络共享信道的传输利用率,从而得以发 展和流行的。交换式快速以太网及千兆以太网是近几年发 展起来的先进的网络技术,使以太网络成为当今局域网应 用较为广泛的主流技术之一。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大多为广域网,局域网是在20世纪70 年代个人计算机(PC)在市场推出以后出现并发展起来的。 20世纪80年代,由于PC机性能不断提高、PC 机和小型机的 价格不断降低,计算机从“专家”群里走进“大众”之中,网 络应用也从科学计算走入事务处理,使得 PC 机大量地进入 各行各业的办公室和百姓的家中。
学习情境引入:
东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计划投资组建新型网络,以优化企业的网络,提 高企业的网速,实现企业办公的网络自动化和信息化,该工程由其单位 的网络工程师王某和技术员张某负责。为了按期完成网络的规划,两人 准备去科技市场考察网络的硬件设备。
当前,网络设备种类繁多,工程师王某和技术员张某在科技市场考察后, 难以判断他们各自的优势,现将他们调查过的品牌列举如下,请同学们 学完本章内容后,帮助工程师王某和技术员张某做出合适的选择。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2章精品PPT课件
第三阶段:1995年以后,是开始商业应用阶段。 1995年1月邮电部开通ChinaNet,通过电话网、 DDN专线以及X.25等方式正式向社会提供接入 Internet服务。
1996年9月第二个商业网ChinaGBN开通。
各地ISP纷纷开办。
3.中国互联网的主干网
1、中国科学技术网络(CSTNet)—由中科院主管 2、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由中国电信主管 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由国家教育委员
国际出口带宽8M256K
2.2、对互联网基本认识
2.2.1 进一步认识Internet Internet上的资源 Internet的工作方式
2.2.1 认识TCP/IP协议及IP地址 2.2.3 认识WWW
Internet上的资源
1. 信息资源——包含了人类知识的方方面面
2. 服务资源——可主要归纳如下:
电子邮件(E-mail) 远程登录(Telnet) 文件传输(FTP) 新闻(Usenet) 电子公告栏(BBS) 信息查找(Brows)
万维网WWW 菜单式信息查询服务(Gopher) 档案查询 服务(Archie) 广域信息服务系统(WAIS)
Internet的工作方式
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系统(Client/Server System)。提供资源的计算机叫作服务器,使用资源 的计算机叫作客户机。
国际出口带宽4M。
(2)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中国邮电部组建,包括8个地区网络中心和31省 市网络分中心,是主干线覆盖全国的商业网之 一。目前在北京、上海分别有两条专线作为国 际出口。
国际出口带宽123M(99年)
(3)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
• 应用层: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比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访问、远 程登录等。远程登录TELNET使用TELNET协议提供在网络其它主机上注册的 接口。TELNET会话提供了基于字符的虚拟终端。文件传输访问FTP使用FTP 协议来提供网络内机器间的文件拷贝功能。
•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在发送数据时 ,网络层把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在 TCP/IP体系中,由于网络层使用IP协议,因此分组也叫IP数据报 ,或简称为 数据报。网络层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 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
TCP/IP四层模型
• 网络接口层: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网络发送之,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 ,抽出IP数据报,交给IP层。
• 互联网层: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三方面。一、处理来自传 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收到请求后,将分组装入IP数据报,填充报头,选择去 往信宿机的路径,然后将数据报发往适当的网络接口。二、处理输入数据报: 首先检查其合法性,然后进行寻径--假如该数据报已到达信宿机,则去掉报头 ,将剩下部分交给适当的传输协议;假如该数据报尚未到达信宿,则转发该数 据报。三、处理路径、流控、拥塞等问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PP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用于点对点链路 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提供多协 议封装、链路配置、身份认证
等功能。
HDLC协议(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面向比特的同 步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具有帧 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 功能。
计算机网络基础(段标第6版) 第2章 习题参考答案
填空1计算机间的通信合作层次接口服务2语法语义同步3结构格式4OSI参考模型国际标准化5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表示层数据链路层6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路传输数据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7数据终端设备数据通信设备8链路管理、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透明传输、寻址9帧10面向字符面向比特11通信子网层、路径选择、流量控制、数据传输与中继、清除子网的质量差异12虚电路服务、数据报服务13数据传输层、表示层14网络接口层、网络互联层、传输层、应用层15简单文件传输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远程登录协议、文件传输协议16服务17会话层18ARP协议19远程登录20网络互连层判断:1对2错3错4错5错6对7错8对9对10错1.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层次化的优点是什么?(1)各层之间相互独立,高层不必关心低层的实现细节,只要知道低层所提供的服务,经及本层向上层所提供的服务即可,能真正做到各司其职。
(2)有利于实现和维护,某个层次实现细节的变化不会对其他层次产生影响。
(3)易于实现标准化。
2.0SI模型和TCP/IP模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共同点: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思想、在传输层中定义了相似的功能。
不同点:二者在层次划分上、使用协议上有很大的区别;TCP/IP为工业标准模型,而OSI 是理论标准模型。
3.简述OS1网络层的主要功能?物理层具体解决了以下问题:使用什么类型的传输介质,使用什么样的连接器件和连接设备。
使用什么拓扑结构。
使用什么样的物理信号表示二进制的。
和1以及该物理信号与传输相关的特性如何。
数据链路层具体解决了以下问题:将bit信息加以组织封装成帧。
确定了数据帧的结构。
通过使用硬件地址及物理地址来寻址。
实现差错校验信息的组织。
对共享的介质实现访问控制。
网络层具体解决了以下问题:提供了网络层的地址(IP地址),并进行不同网络系统间的路径选择。
数据包的分割和重新组合。
差错校险和恢复。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篇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1.三网是指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
2.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络:阿帕网(aRPa)阿帕网把网络划分为通信子网(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资源子网(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标准协议:TcP/iP3.iSP又常译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4.制定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一下的四个阶段:因特网草案、建议标准、草案标准、因特网标准5.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6.按范围划分的几类网络: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区域网7.1B=8bit千字节2的10次幂8.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处理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发生在设备中)9.oSi的体系结构:由下到上: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运输层5会话层6表示层7应用层10.TcP/iP的体系结构:由下到上: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运输层(TcP或UdP)、应用层(各种应用层协议如果TELnET、FTP)11.其中网络层对应(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际层iP对应(网络层)、运输层对于(运输层)、应用层对于(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12.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由下到上: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运输层5应用层13.在物理层中数据的形式为比特流;在数据链路层中数据的形式为数据帧、在网络层中数据的形式为数据包14.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15.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通常成为服务访问点。
16.信号可以分为两类:数字信号、模拟信号17.通信的三种方式: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18.导向传输媒体(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单模光纤:传输距离远,造价高,激光二极管;多模光纤:传输距离近,造价低,发光二极管);非导向传输媒体(无线传输介质):短波通信、无线电微波、19.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码分复用(cmd)常用名次码分多址(cdma)20.adSL调制解调器;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为调制,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为解调。
计算机网络基础说课_图文
课 时
总 学 时:60学时 理论学时:30学时 实验学时:30学时
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计算机网络基础
“懂”--理解网络原理、主要协议和标准。
目 “建”--初步掌握局域网的组建。 标 “管”--学会初步管理、配置和维护网络,
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课程设计的理念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课程内容与国际全面接轨 通过与Cisco等世界级龙头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消化和吸收他们的职业 培训课程,并且结合高职教育特点,融入到我们课程体系中,确保教学内 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本课程大胆进行教考分离改革探索。 2)推行e_learning学习 对每一项网络技术,任何学生(Anyone)在任何时候(Anytime)、任何 地方(Anywhere)都能远程登录到功能强大的实验台来完成实验。大幅度 的提高学习效率。 3)注重多层次人才培养,引导尖子学生冲击顶级认证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分层次培养,并吸收尖子学生成立网络技术学习 小组“Cisco Team”,全方位辅导、支持他们冲击思科认证。
计算机网络基础
1、传统的教学模式
按知识体系结构层次组织教学 理论(网络基础知识——》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传输层——》应用层) ——》综合实训
高职 学生 特点
思想比较活跃 动手能力 专业技能 适应性比较强
开设实验
任务1:观看 “Warriors of the Net”
任务2:使用 WireShark查看数据包
课程内容选取及组织
计算机网络基础
模块
工作任务
开设实验
(1)局域网的参考模型
任务1:使用Packet
计
(2)局域网的类型
算
机 网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课件完整版
功能
包括帧同步、差错控制、 流量控制等,确保数据的 可靠传输。
数据链路层设备
包括网卡、网桥等,用于 实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常见数据链路层协议及工作原理
以太网协议
以太网是一种常用的局域网技术, 采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 问/冲突检测)机制解决多节点同 时发送数据的冲突问题。
PPP协议
PPP(Point-to-Point Protocol) 是一种点对点通信协议,用于建立 直接连接的两个节点之间的数据链 路。
06
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
无线网络基本概念与技术标准
无线网络定义
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和通 信的网络。
无线网络分类
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 城域网(WMAN)、无线广域网 (WWAN)等。
技术标准
包括IEEE 802.11系列标准、蓝牙( Bluetooth)、ZigBee等。
移动计算基本概念与技术发展
常见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原理
防火墙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
防火墙是位于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 安全屏障,通过控制网络访问和过滤网络 数据来保护内部网络免受外部攻击。
入侵检测是指通过监控网络系统和应用程 序的运行状态,发现潜在的入侵行为和异 常活动,并及时报警和响应。
加密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
加密技术是通过将敏感信息转换为密文形 式进行传输和存储,确保信息在传输和存 储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HTTP、FTP、SMTP、DNS等,用于 实现不同网络应用之间的通信。
应用层功能
提供用户与网络应用之间的交互界面 ,处理数据表示、会话管理、安全保 密等任务。
常见应用层协议及工作原理
HTTP协议
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Web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支持请求/响应模型,传输层使用TCP协议。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二章第一节《计算机网络》
目 录
• 计算机网络概述 • 计算机网络组成 •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 网络安全与防护
01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定义
计算机网络
由若干个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通过通信线路互联,按照一定的 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
源共享的系统。
05 网络安全与防护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01
02
03
信息保密
保护个人和企业敏感信息 不被非法获取和利用。
系统可用性
确保网络服务的正常运行, 避免因攻击导致的服务中 断。
维护声誉
保障个人和企业的声誉不 受网络攻击的损害。
常见的网络威胁
病毒与恶意软件
通过电子邮件、下载等 方式传播,破坏系统文
件、窃取信息。
设置复杂且独特的密码,定期更换。
数据备份与恢复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确保在遭受攻击后能迅 速恢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硬件组成
01
02
03
04
计算机
包括服务器、个人电脑、工作 站等,是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
。
网络设备
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 等,用于连接计算机和传输数
据。
传输介质
包括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 等,用于传输数据。
接口设备
包括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用 于连接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软件组成
网络操作系统
如Windows Server、Linux等 ,用于管理网络资源、提供网
议)接收邮件。
电子邮件已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重 要通信工具,人们可以使用电子邮件进 行工作交流、商务联系、亲友联系等活
计算机网络基础段标第二章课后习题
一、选择题1.在网络协议中,涉及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的内容属于网络协议的()要素。
A.语法 B.语义 C.定时 D.语用2.OSI体系结构定义了一个()层的模型。
A.8 B.9 C.6 D.73.在OSI的模型中,主要功能是在通信子网中实现路由选择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数据连接层 D.传输层4.在OSI的模型中,主要功能是组织和同步不同主机上各自进程间通信的层次是()。
A.会话层 B.网络层 C.表示层 D.传输层5.在OIS的模型中,主要功能是为上层用户提供共同数据或信息语法表示转换,也可用进行数据压缩和加密的层次是()。
A.会话层 B.网络层 C.表示层 D.传输层6.在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中,把传输的比特流划分为帧的层次是()。
A.网络层 B.数据连接层 C.传输层 D.分组层7.在计算机网络中,允许计算机相互通信的语言被称为()。
A.协议 B.寻址 C.轮询 D.对话8.在OSI模型中,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的特性层次是()。
A.网络层 B.数据链路层 C.物理层 D.传输层9.物理层的基本作用是()。
A.规定具体的物理设备 B.规定传输信号的物理媒体 C.在物理媒体上提供传输信息帧的逻辑链路 D.在物理媒体上提供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10.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块常被称为()。
A.信息 B.分组 C.比特流 D.帧11.HDLC是()。
A.面向字符型的同步协议 B.异步协议 C.面向字节的技术同步协议 D.面向比特型的同步协议12.Internet采用的信息协议是()。
A.FTP B.SPX/IPX C.TCP/IP D.WWW13.以下协议中不属于TCP/IP的网络层的协议是()。
A.ICMP B.ARP C.PPPD.RARP14.在TCP/IP协议簇中,负责将计算机的互联网地址变换为物理地址的协议是()。
计算机网络基础ppt精选全文
总线型
计
算 机
星状
网
络
环状
拓
扑 结
树状
构
网状
1.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OSI / 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 为了实现不同制造商的计算机产品之间进行相互通信, 20 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 委员会CCITT共同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 也就是七层网络通信模型,通常称为OSI七层模型,它的颁 布促使所有的计算机网络走向标准化,从而具备了开放和互 联的条件,即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与位于世 界上任何地方、遵循同样标准的其他系统进行通信。
1.4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2.数据通信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 信号传输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也称码元 速率、调制速率或波特率,单位是波特(Baud)。信号传输速率的计 算公式是B=1/ T(Baud),其中T为信号码元的宽度,单位为秒。波 特率与比特率的关系为:
S=Blog2N (bps)或B=S/log2N (Baud)
资源共享,消除资源孤岛 协同工作 通用开放标准 动态功能,高度可扩展性
1.5 计算机网络新技术
5、IPv6
•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其中Internet Protocol译为“互联 网协议”。目前IP协议的版本号是4(简称为IPv4),IPv6正处在不断发 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它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目前被广泛使用的IPv4。与 IPv4相比,IPv6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60024 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总学时: 60 理论学时: 26 实践学时: 34 学分: 3.5 制订人: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基础》属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的课程。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计算机文化基础》,后续课程为路由、交换、广域网和无线安全等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
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组成多个教学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结合实际,目的明确。
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理实一体”的模式。
理论知识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各教学单元中。
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任务与教学目标(一)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的网络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将来更深入的学习。
本课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和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2.掌握七层结构的划分、每一层的具体作用。
3.掌握IP编址技术。
4.初步掌握通信网络基础知识。
5.初步掌握网络规划和布线。
6.掌握Cisco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调试;(2)能力目标1.掌握网络的七层结构,初步学会网络分析工具的使用,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网络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掌握网络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网络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网络的构建能力3.掌握路由器的使用,培养学生使用网络互联设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1.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2.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攻克难关,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3.使学生热爱所学专业,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
Cisco思科核心知识点吐血总结
第一章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硬件、线缆、网络设备和让计算机能相互通信的计算机软件的集合。
2.将地理位置不同并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之为计算机网络.二.网络适配器*别名网络接口卡,网卡,一块印刷电路板,为PC提供网络通信能力*需要一个输入/输出(I/O)地址、供操作系统使用的一块内存空间和执行其功能所需的驱动程序*需要一个中断请求IRQ来向CPU请求服务三.局域网和局域网设备LAN由计算机、网络接口卡、外围设备、网络介质以及网络通信控制设备组成;工作: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运作;允许多个用户同时接入高带宽介质;提供全时的本地服务的连接;互连物理上相邻的设备。
目的:在受限的区域内工作;对高带宽介质的多路访问;对本地管理的私有网络控制;对本地服务提供全天候的连接性;与邻接设备物理的连接常用技术:以太网,令牌环,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中继器:物理层设备,作用是放大数据信号,扩展通信距离。
特点是简单,不能隔离广播*集线器(HUB):物理层设备,又称多口中继器*网桥:数据链路层设备,将多个网段/子网互连构成新的局域网,不可隔离广播。
*交换机:多端口网桥的作用,交换机使用硬件处理数据帧,具有较高的智能性。
直通式(cut through)、存贮转发式(store-and-forward)、自由分段式。
交换机的两个基本任务:快速交换数据;建立交换表检测环路基本功能:转发数据帧和建立维护表。
四.协议规定网络设备如何交换信息的规则和约定集合的正式表述五.ISO/OSI,TCP/IP协议模型TCP/IP: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协议Ping 127.0.0.1,内部回环测试:检测TCP/IP栈的操作、NIC的收发功能(网卡驱动).Ping 网关IP:检测本地数据是否可被路由出去应用层:下载网页HTTP;文件传输TFTP,FTP,NFS;E-mail:SMTP;远程登录:Telnet,rlogin 网络管理SNMP;名称管理DNS第二章一.交换机三种转发方式:(帧交换)1.直通转发:交换机检测到目的地址后即转发帧;(无错误检验)2.存贮转发:完整地收到帧并检查无错后才转发;3.片段转发:交换机检测到帧的前64字节后转发二.网络拓扑物理拓扑:指物理结构上各种设备和传输介质的布局(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网状)逻辑拓扑:定义了发送数据的主机访问传输介质的方式(广播拓扑,令牌传递)广播拓扑:每台主机把所要发送的数据的目标地址设为某个特定的NIC或多播地址,广播地址,然后把数据发送到传输介质中令牌传递:通过向各个节点顺序传递一个电子令牌来控制网络介质的访问三.带宽定义:在某给定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连接的信息量56Kbps拨号极限下载速度是56Kbps/8=7Kbps,每秒下载7K字节。
第二单元 第四课 认识计算机网络课件 2023—2024学年教科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知识检测: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2.资源共享中的“资源”,指的是网络中所有的 硬件、 软件和数据等资源。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网络覆盖的地 理范围大小,一般将计算机网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通常被分割为4个“8位二进制数” (也就是4个字节)。IP地址通常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成(a.b.c.d) 的形式,其中,a,b,c,d都是0~255之间的十进制整数。例:点分十进IP 地址(100.4.5.6),实际上是32位二进制数 (01100100.00000100.00000101.00000110)由四段三个点构成; • (2)每位上的数字在0—255之间。
课堂练习
1、利用计算机网络功能中数据通信功能与同学或老 师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传递。
2、利用计算机网络中资源共享功能共享自己的信息 资源。
知识检测:选择题
•1.以下为无线传输介质的是:(D) 。 •A 电话线 •B 双绞线 •C 光纤 •D 微波
3 学以致用,利用计算机网络功能中信息传递功能
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利用计算
机网络中资源共享功能共享自己的信息资源。
三、网络连接结构
四、计算机网络分类
网络 分类
1
按照网络覆盖地理范围的 大小,一般将网络划分为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3
局域网: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单位自己组建的 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比较小,大约在几千米 之内。例如学校、公司、工厂等等。
计算机网 络功能
二、计算机网络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和资源
1 共享。
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哪些。
思科第2学期第2章答案
下列哪两种网络设计功能需要生成树协议(STP) 来确保正确的网络操作?(请选择两项。
)静态默认路由实施 VLAN 以包含广播1第 2 层交换机之间的冗余链路提供冗余路由的链路状态动态路由消除多个第 2 层交换机的单点故障答案说明最高分值correctness of response Option 3 and Option 5 are correct.2第 2 层环路有什么特征?广播帧转发回发送方交换机。
帧的生存时间属性设置为无限。
2路由器连续向其他路由器转发数据包。
交换机连续转发相同的单播帧。
答案说明最高分值correctness of response Option 12第 2 层广播风暴的结果是什么?交换机拥塞时,路由器将接管转发帧的角色。
新的流量将会被交换机因无法处理而丢弃。
3CSMA/CD将使每台主机继续传输帧。
答案说明最高分值correctness of response Option 22哪种信息包含 BPDU 中的 12位扩展系统ID?MAC地址VLAN ID4IP 地址端口 ID答案说明最高分值correctness of response Option 22下列哪三个部分可以组合形成网桥ID ?端口 IDIP 地址扩展系统 ID5MAC地址网桥优先级开销答案说明最高分值correctness of Option 3, Option 4, and Option 5 are3 response correct.哪个 STP 优先级配置可以确保交换机始终是根交换机?spanning-tree vlan 10 priority 0spanning-tree vlan 10 priority 614406spanning-tree vlan 10 root primaryspanning-tree vlan 10 priority 4096答案说明最高分值correctness of response Option 12下列哪种协议提供多达 16 个 RSTP 实例,能将具有相同物理和逻辑拓扑的多个 VLAN 结合为实例,并为 PortFast 、BPDU防护和 BPDU 过滤、根防护和环路防护提供支持?STP快速 PVST+7PVST+MST答案说明最高分值correctness of response Option 42由于假设整个桥接网络中只有一个生成树实例,哪两种生成树协议可能导致不理想的数据流?项。
计算机网络基础钱峰第二版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钱峰第二版答案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信息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原理,进行网络设计与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钱峰第二版》的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
第一章概述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和功能等。
此外,还介绍了网络的分类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物理层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底层,它负责将比特流转化为适合在传输介质中传输的信号。
本章的答案内容主要包括数据通信基础、传输媒体、调制解调器等内容。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处理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确保可靠的传输。
本章的答案内容包括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错误检测与纠正、介质访问控制等内容。
第四章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网络互连,实现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本章的答案内容包括网络层的基本概念、路由算法、IP协议等内容。
第五章传输层传输层主要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本章的答案内容包括传输层的基本概念、可靠传输协议、UDP协议等内容。
第六章应用层应用层为用户提供网络应用服务。
本章的答案内容包括应用层的基本概念、常用应用层协议(HTTP、SMTP、FTP等)、网络安全等内容。
第七章网络管理与安全本章主要介绍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答案内容包括网络管理的基本任务、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防火墙技术等。
第八章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章的答案内容包括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移动计算的基本概念、移动IP等内容。
第九章多媒体网络多媒体网络是实现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数据传输的网络。
本章的答案内容包括多媒体数据的特点、流媒体技术、多媒体网络的QoS保障等内容。
第十章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是对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和改进。
本章的答案内容包括下一代互联网的需求、IPv6协议、云计算等内容。
结语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基础钱峰第二版》的答案进行介绍,希望读者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原理,为网络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和帮助。
CCNA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第2章_网络技术基础
ICND—2-3
2.1 网络术语
LAN, 局域网 WAN, 广域网 MAN, 城域网 VPN,虚拟专用网 Intranet,企业内部互联网, Extranet SAN, 存储区域网 Data center, 数据中心
开发和网络集成。
ICND—2-11
1、OSI 参考模型
应用层(上层)
Application Presentation
Session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Transport Layer Network Layer
Data Link Physical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数据流层
ICND—2-12
PDU
/
/
/
数据段 segment
数据包 packet
帧 frame
位 bit
举例
Telnet FTP ASCⅡ JPEG,AVI,MPEG
NFS, RPC SQL
TCP UDP SPX
IP IPX
802.3/802.2 HDLC
EIA/TIA-232
V.35
ICND—2-13
2、DoD(TCP/IP)模型
• Security
• Possible point for remote access
ICND—2-27
Core Layer Characteristics
Core Layer
• Fast transport to enterprise services • No packet manipulation
思科CCNA认证网络工程师学习指南
思科CCNA认证网络工程师学习指南一、书籍简介《思科CCNA认证详解与实验指南(200-120)》以描述思科CA/CCDA的认证知识为重点,以思科公司最新发布的考试大纲为前提,全面涵盖了认证领域的相关内容,其中包括网络基础知识、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思科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配置、路由技术、交换技术、远程接入技术、思科IOS特性、思科网络设备的硬件组成与IOS镜像管理、IPv6技术、认证试题分析等。
《思科CCNA认证详解与实验指南(200-120)》突破了传统的写作方式,采用“浅入深出、取证原理、演示应用”的原则体现整本书的逻辑,并配置开发了相关的教学资源,开发的教学录像与本书的知识点成“一对一”的关系,可以说是将思科CA的教学课堂放到了书上,为CA的学员节省了上千元的培训费。
另外,考虑到读者在学习CA认证时,没有实验设备的问题,本书提供了一套“网络仿真学”方案,为CA学员解决因为实验设备不足造成的实验限制和实验困难。
在本书的最后一个章节中,将CA认证的技术知识与实际的网络工程岗位集成,引导学员如何使用CA认证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故障,彻底告别了“Paper”的认证方式。
《思科CCNA认证详解与实验指南(200-120)》的写作方法就是读者的学习方法,本书的实验方法就是读者的工作岗位,本书对网络原理技术的取证方法就是将理论的瞬间变成永恒的经典!二、书籍信息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ISBN:版次:1开本:16开出版时间:2022-07-01页数:736正文语种:中文三、书籍目录第1章简介思科CCNA认证的体系结构1.1 简介思科的认证体系等级CCNA/CCNP/CCIE1.2 关于思科认证体系的考试过程1.3 关于思科认证体系结构的学习方式1.4 CCNA与面向实战工作的关联和认证者的行业后续发展建议 1.5 建立一个必需的学习原则:没被取证的理论就不是真理1.6 没有专业的网络实验室的解决方案1.7 用正确的心态来完成认证的学习、感受分享、寄语本章小结第2章计算机网络基础2.1 理解计算机网络2.1.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1.2 理解计算机网络服务结构2.1.3 理解计算机网络拓扑2.1.4 理解IEEE 802的各个标准2.1.5 理解以太网的介质访问协议(CSMA/CD)2.1.6 CCNA认证中CSMA/CD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2.2 理解计算机的MAC地址2.2.1 理解MAC地址的构成2.2.2 理解MAC地址的I/G位2.2.3 CCNA认证中MAC部分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2.3 理解IP地址的作用与意义2.3.1 IP地址的定义与分类2.3.2 理解子网掩码与IP子网的划分2.3.3 计算一个IP子网内的主机数2.3.4 理解默认网关2.3.5 理解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与无类域间的路由(CIDR)2.3.6 演示:区分网络ID、主机ID、子网掩码与网关2.3.7 演示:VLSM的基本应用与特性2.3.8 实战:IP地址规划的经典案例2.3.9 深入分析IP通信过程中的两组特殊地址2.3.10 CCNA认证中IP地址规划与设计部分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 2.4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2.4.1 理解OSI开放式七层模型2.4.2 联动分析:OSI七层模型传输数据的过程2.4.3 演示:取证OSI七层模型传输数据的原理过程2.4.4 CCNA认证中OSI七层模型的试题分析(随书光盘)本章小结第3章理解网络设备工作原理3.1 中继器工作原理3.2 集线器工作原理3.3 网桥工作原理3.4 二层交换机工作原理3.4.1 通过区别集线器、二层交换机理解冲突域3.4.2 CCNA认证中网桥与二层交换机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3.5 路由器工作原理3.5.1 理解路由器工作原理必须扩展到数据链路层的问题3.5.2 CCNA认证中路由器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3.6 三层交换机工作原理本章小结第4章详解并取证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4.1 理解数据链路层协议4.1.1 理解ARP的工作原理4.1.2 关于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4.1.3 理解免费ARP4.1.4 演示:取证ARP协议的工作过程4.1.5 演示:取证计算机和思科路由器上的免费ARP工作过程 4.1.6 CCNA认证中ARP协议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4.2 理解网络层部分协议4.2.1 理解IP报文的结构4.2.2 演示:取证IP报文的结构4.2.3 理解ICMP协议的工作原理4.2.4 演示:取证ICMP报文的结构4.2.5 CCNA认证中ICMP协议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4.3 理解传输层部分协议4.3.1 理解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4.3.2 演示:取证TCP/IP协议的三次握手过程4.3.3 CCNA认证中TCP协议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4.3.4 理解UDP协议的工作原理4.3.5 演示:取证UDP报文的结构4.3.6 CCNA认证中UDP协议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4.4 理解应用层协议4.4.1 理解HTTP协议4.4.2 理解FTP协议4.4.3 理解FTP的主动模式4.4.4 理解FTP的被动模式4.4.5 关于FTP两种模式引发防火墙与ACL过滤时故障4.4.6 CCNA认证中FTP协议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4.4.7 简述应用层的其他协议POP3、SMTP4.5 关于知名协议端口号本章小结第5章入门思科的网络设备5.1 简介思科的数据通信产品5.1.1 认识思科路由器5.1.2 认识思科交换机5.1.3 认识思科设备上的模块及编号原则5.2 理解如何配置思科网络设备5.2.1 简介思科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5.2.2 演示:通过控制线配置与管理思科网络设备5.3 完成思科设备上的基本配置5.3.1 理解思科网络设备的配置模式5.3.2 演示:配置时间、重命名思科网络设备、接口IP地址、查看运行状态5.3.3 演示:保存、备份与删除设备配置5.3.4 演示:设置enable用户的密码5.3.5 关于配置指令缩写与帮助提示功能5.4 CCNA认证中路由器入门配置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本章小结第6章理解并实施路由技术6.1 路由技术的理论知识6.1.1 路由技术的概念6.1.2 路由技术的分类6.1.3 演示:在思科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6.1.4 演示:在思科路由器上配置默认路由6.1.5 关于配置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的注意事项6.1.6 CCNA认证中静态路由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6.2 理解并配置动态路由协议RIP6.2.1 理解RIP路由更新报文的结构6.2.2 理解并取证:动态路由协议RIP的工作原理6.2.3 概述RIP两个版本的区别6.2.4 理解 RIPv1使用广播更新路由和RIPv2使用组播更新路由的区别 6.2.5 理解为什么RIPv2支持VLSM,而RIPv1不支持6.2.6 理解关于RIP的路由度量值6.2.7 演示:动态路由协议RIPv1的配置6.2.8 演示:动态路由协议RIPv2的配置6.2.9 理解RIPv1对连续的VLSM子网支持的一个特殊实例6.2.10 演示:RIP的路由归纳与默认路由公告6.2.11 演示:RIP的等价负载均衡6.2.12 理解并配置:RIP的安全认证过程6.2.13 理解关于动态路由协议产生的环路与收敛问题6.2.14 什么是路由环路与收敛时间6.2.15 关于水平分割、计数到无穷大、触发更新6.2.16 理解和配置RIP的定时器6.2.17 CCNA认证中动态路由协议RIP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6.3 理解基于链路状态的动态路由协议OSPF6.3.1 链路状态路由与矢量路由的区别6.3.2 从人类生活的角度类比并理解RIP与OSPF的区别6.3.3 理解并取证:动态路由协议OSPF的工作原理6.3.4 当OSPF工作在不同的网络类型时是不是所有网络都必须选举DR 6.3.5 关于OSPF路由器中链路状态特性的取证6.3.6 理解OSPF的度量值6.3.7 为什么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收敛较快6.3.8 演示:动态路由协议OSPF的配置6.3.9 演示:取证在以太网上OSPF的DR与BDR选举原理6.3.10 演示:OSPF自动公告默认路由6.3.11 理解并取证:OSPF协议的安全认证过程6.3.12 CCNA认证中动态路由协议OSPF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6.4 理解动态路由协议EIGRP6.4.1 关于EIGRP的特性6.4.2 理解EIGRP的功能组件6.4.3 理解EIGRP的消息类型6.4.4 理解并取证:动态路由协议EIGRP的工作原理6.4.5 理解并取证:EIGRP的邻居表、拓扑表、路由表6.4.6 理解:弥散更新算法(DUAL)6.4.7 演示:动态路由协议EIGRP的配置6.4.8 理解关于EIGRP的路由度量值6.4.9 演示:基于EIGRP的非等价负载均衡6.4.10 演示:EIGRP的路由归纳与默认路由公告6.4.11 理解并配置:EIGRP的安全认证过程6.4.12 CCNA认证中EIGRP部分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 6.5 理解路由协议的管理特性6.5.1 理解路由协议的本地管理距离6.5.2 演示:使用本地管理距离完成动态路由协议的管理 6.5.3 理解浮动路由的基本原理6.5.4 演示:浮动路由的配置6.5.5 CCNA认证中管理距离部分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 6.5.6 理解简单的路由再发布6.5.7 演示:静态路由、RIP、OSPF、EIGRP的路由再发布 6.5.8 理解并配置:被动接口(Passive-interface)本章小结第7章理解并实施交换技术7.1 理解园区交换技术的基本知识7.1.1 理解园区交换网络的模型7.1.2 理解园区交换网络的连接介质7.1.3 交换机接口的双工模式与协商过程7.1.4 关于网络连接中的直通线、交叉线、反转线7.1.5 CCNA部分双工、线缆介质类型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7.1.6 理解园区交换网络的流量规划原则7.1.7 理解堆叠交换机与常规交换机的区别7.2 理解虚拟局域网(VLAN)7.2.1 理解传统局域网规划的局限性7.2.2 理解虚拟局域网(VLAN)7.2.3 理解:VLAN的通信原理、VLAN干道、VLAN的标记与VTP协议7.2.4 VTP干道协议及其工作模式7.2.5 理解VTP裁剪模式(VTP Pruning)7.2.6 理解并取证:802.1Q、ISL、VTP的报文结构7.2.7 理解802.1Q的Native VLAN(本地VLAN)7.2.8 理解:静态VLAN与动态VLAN7.2.9 演示:虚拟局域网(VLAN)的基本配置(VLAN划分、Trunk、VTP) 7.2.10 CCNA认证中VLAN、VTP、Trunk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7.3 理解园区交换网络的生成树(STP)技术7.3.1 理解生成树(STP)技术的工作原理7.3.2 演示:人工如何干预STP计算的默认状态7.3.3 演示:两台交换机成环后的STP计算原则7.3.4 演示并取证:BPDU报文结构7.3.5 理解:生成树收敛过程中的端口状态7.3.6 理解:CST(公共生成树)7.3.7 理解:PVST(基于每个VLAN的生成树)7.3.8 理解:PVST+(基于每个VLAN的增强型生成树)7.3.9 理解:RSTP(快速生成树)7.3.10 理解:MST(多生成树)7.3.11 CCNA认证中生成树(STP)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7.4 理解VLAN间的路由7.4.1 实现VLAN间路由的基本架构7.4.2 演示:使用外部路由器架构完成VLAN间的单臂路由7.4.3 演示:配置三层交换机完成VLAN间的路由7.4.4 演示:配置三层交换机的物理接口完成路由7.4.5 CCNA认证中VLAN间路由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本章小结第8章理解并实施远程接入技术8.1 简述思科远程接入的方案8.1.1 概述电路交换网络(PSTN/ISDN)8.1.2 概述分组交换网络―帧中继与某.258.1.3 概述分组交换网络―ATM8.1.4 概述租用线路―专线8.1.5 概述数字用户线路(DSL)8.1.6 概述虚拟专用网(VPN)8.1.7 CCNA认证中远程接入方案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8.2 思科设备上点对点专线的配置8.2.1 理解DTE和DCE8.2.2 CCNA中DTE和DCE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8.2.3 理解广域网上数据的封装形式8.2.4 最初的SLIP协议8.2.5 理解PPP协议的组件8.2.6 理解并取证:PPP协议中LCP的工作原理8.2.7 理解并取证:PPP协议中NCP的工作原理8.2.8 演示:思科路由器上PPP链路的配置8.2.9 理解与配置: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8.2.10 CCNA认证中点对点接入(PPP、HDLC)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 8.3 理解PPP的安全认证8.3.1 理解并取证:PPP的PAP认证的工作原理8.3.2 演示:PPP的PAP认证配置8.3.3 理解并取证:PPP的CHAP认证的工作原理8.3.4 演示:PPP的CHAP认证配置8.3.5 关于CCNA认证中PPP安全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8.4 思科设备上帧中继(Frame-Relay)网络的配置8.4.1 理解并取证:帧中继的工作原理8.4.2 演示:思科设备基于物理接口帧中继(Frame-Relay)的配置8.4.3 演示:思科设备子接口类型帧中继的配置8.4.4 理解帧中继的逆向解析功能(Frame-Relay Inverse-ARP)8.4.5 演示:区别帧中继动态解析与静态映射的差异8.4.6 关于CCNA认证中帧中继(Frame-Relay)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 8.5 解决路由协议运行在帧中继远程接入环境中的常见问题8.5.1 演示:关于RIP运行在半网状帧中继环境中的水平分割管理方案8.5.2 演示:关于EIGRP运行在半网状帧中继环境中的水平分割管理方案 8.5.3 理解OSPF运行在NBMA中的各种解决方案的配置8.5.4 演示:在半网状的NBMA中静态指定OSPF邻居,中心路由器永远为DR的方案8.5.5 演示:在半网状的NBMA中使用ip ospf network point-to-multipoint的方案8.5.6 演示:在全网状的NBMA中使用ip ospf network broadcast的方案 8.5.7 总结:OSPF部署到NBMA网络的建议思想与注意事项8.6 思科设备上DSL网络的配置8.6.1 理解DSL的基本分类8.6.2 以ADSL为例理解DSL网络的物理架构8.6.3 关于在ADSL网络中使用PPPoE协议8.6.4 理解并取证PPPoE的工作原理8.6.5 演示:PPPoE服务端、拨号计算机、拨号路由器的配置8.7 思科设备上VPN的配置8.7.1 理解:VPN的类型与VPN设备8.7.2 简述VPN协议PPTP、L2TP、IPSec8.7.3 理解:VPN网络的数据机密性、完整性、认证、密钥交换 8.7.4 初识IPSec协议8.7.5 IPSec的AH(认证头部)与ESP(封装安全性载荷)8.7.6 关于IPSec的安全关联8.7.7 理解IKE (Internet Key E某change)的作用8.7.8 简述IPSec的工作过程8.7.9 演示:基于思科IOS路由器场对场的IPSec-VPN的配置8.7.10 关于CCNA认证中VPN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本章小结第9章实施网络管理与应用功能9.1 配置思科IOS的管理功能特性9.1.1 理解并取证:Telnet远程管理协议的工作原理9.1.2 演示:思科路由器的Telnet远程管理9.1.3 理解并取证:SSH远程管理协议的工作原理9.1.4 演示:思科路由器SSH的远程管理9.1.5 演示:思科交换机的Telnet与SSH管理9.1.6 演示:使用SDM软件管理思科路由器9.1.7 关于CCNA认证中Telnet/SSH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9.2 配置思科设备上的应用功能特性9.2.1 理解并取证:DHCP的.工作原理9.2.2 演示:思科路由器上DHCP服务的配置9.2.3 理解自动专用寻址地址(APIPA)9.2.4 关于DHCP服务器的冲突检测9.2.5 演示:思科路由器上DHCP帮助地址的配置9.2.6 理解:思科DHCP如何将多个地址池分配给不同接口的子网 9.2.7 理解并取证:理解思科的邻居发现协议(CDP)9.2.8 演示:思科网络设备上CDP的配置9.2.9 理解并配置:建立主机名与DNS名称解析9.2.10 关于 CCNA认证中DHCP、CDP、DNS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 9.3 配置思科设备的网络地址翻译(NAT)功能9.3.1 理解并取证:网络地址翻译(NAT)――静态NAT的工作原理9.3.2 理解并取证:网络地址翻译(NAT)――动态NAT的工作原理9.3.3 理解并取证:网络地址翻译(NAT)――PAT的工作原理9.3.4 理解NAT的地址类型9.3.5 演示:NAT-PAT代理内部网络访问Internet9.3.6 演示:动态NAT完成网络地址翻译9.3.7 演示:使用静态NAT配置内部网络服务器提供对外服务能力9.3.8 演示:外部全局地址与外部局部地址的使用案例9.3.9 关于CCNA认证中NAT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9.3.10 理解并实施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9.3.11 理解并实施思科的NetFlow功能9.4 思科的高可用性服务9.4.1 理解并实施HSRP9.4.2 理解并实施VRRP9.4.3 理解并实施GLBP本章小结第10章实施网络安全10.1 简述网络安全的概念10.1.1 认识常见的网络威胁10.1.2 理解网络安全区域10.1.3 理解思科的IOS防火墙10.1.4 理解基于思科IOS的IDS/IPS10.1.5 关于CCNA认证中网络安全概念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10.2 配置思科设备上的访问控制功能10.2.1 理解基础的访问控制列表(ACL)10.2.2 演示:标准ACL的配置10.2.3 演示:扩展ACL的配置10.2.4 关于ACL的其他书写形式与应用注意事项10.2.5 演示:命名ACL的配置10.3 配置思科设备上的高级访问控制功能10.3.1 演示:带时间ACL的配置10.3.2 演示:动态ACL的配置10.3.3 演示:自反ACL的配置10.3.4 演示:基于上下文的访问控制(IOS防火墙的配置) 10.3.5 关于CCNA认证中ACL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10.4 配置设备访问的安全10.4.1 演示:限制VTY(Telnet)的访问10.4.2 演示:限制Console线的访问10.4.3 演示:设置密码长度限制、密码加强10.4.4 演示:交换机端口安全的配置10.4.5 关于CCNA认证中设备访问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 10.5 配置思科的日志系统10.5.1 演示:配置控制台日志并保存到Buffered区域10.5.2 演示:配置日志发送到VTY虚拟终端10.5.3 演示:配置日志发送到Syslog日志服务器本章小结第11章理解思科网络设备的硬件构造与IOS镜像管理11.1 理解思科路由器的硬件组成11.1.1 认识路由器的中央处理器(CPU)11.1.2 认识路由器的主存储器――内存11.1.3 认识路由器的ROM11.1.4 认识路由器的启动Flash11.1.5 认识路由器的Flash存储器11.1.6 认识路由器的非易失性内存(NVRAM)11.1.7 关于思科路由器的寄存器11.1.8 关于思科路由器的启动过程11.2 配置思科IOS镜像管理11.2.1 演示:为思科2500/2600系列的路由器升级IOS镜像11.2.2 演示:为思科2950系列的交换机升级IOS镜像11.2.3 演示:思科路由器到路由器的IOS镜像管理11.2.4 演示:配置思科设备的启动顺序11.3 理解并区别思科不同版本的IOS11.4 忘记密码后恢复思科设备密码的方案11.5 关于CCNA认证中硬件组成与IOS镜像管理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本章小结第12章理解下一代IP地址――IPv612.1 初识下一代IP地址12.1.1 理解并取证:IPv6与IPv4在报文结构上的区别12.1.2 关于IPv6的扩展首部与数据分片的问题12.1.3 演示:一个最简单的IPv6实验12.1.4 演示:使用协议分析器取证IPv6的报文结构12.1.5 理解IPv6的地址表达形式12.1.6 理解IPv6的地址分类12.1.7 演示:在Windows不同版本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上安装IPv6协议与基本配置12.1.8 演示:关于在思科路由器上IPv6本地链路地址的配置12.1.9 演示:IPv6本地站点地址的配置12.1.10 演示:IPv6全球单播地址的配置12.2 IPv6的组播地址12.2.1 理解IPv6的组播地址12.2.2 理解请求节点的组播地址12.2.3 理解IPv6的组播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12.2.4 演示:取证分析IPv6组播地址的构成原理12.2.5 演示:取证分析IPv6组播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12.3 理解IPv6的通信过程12.3.1 理解IPv6通信过程中ICMPv6的重要作用12.3.2 理解IPv6主机使用ICMPv6替代IPv4环境中的ARP协议12.3.3 演示:取证IPv6主机使用ICMPv6的邻居请求与邻居公告消息原理 12.3.4 理解ICMPv6前缀请求与前缀公告消息12.3.5 演示:取证ICMPv6前缀请求与前缀公告消息原理12.4 关于IPv6的路由协议12.4.1 理解并配置:IPv6的静态路由与默认路由12.4.2 理解并配置:IPv6的RIPng12.4.3 理解并配置:IPv6的OSPFv312.5 概述IPv4过渡到IPv6的方案12.5.1 简述使用双协议栈过渡方案12.5.2 简述使用IPv4兼容地址12.5.3 简述使用IPv6to4隧道技术的过渡方案12.5.4 简述使用NAT-PT将IPv4过渡到IPv6的方案12.5.5 简述使用Teredo技术的过渡方案12.5.6 简述使用ISATAP 技术的过渡方案12.5.7 简述使用GRE技术的过渡方案12.6 关于CCNA认证中IPv6的试题分析(见随书光盘)本章小结第13章思科CCNA故障与实战项目测试13.1 故障排除13.1.1 演示:网络掩码长度引发的次优路径故障分析与排除13.1.2 演示:RIP路由更新的故障分析与排除13.1.3 演示:OSPF的邻居关系故障分析与排除13.1.4 演示:EIGRP非等价负载均衡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13.1.5 关于交换机网络通信故障排除13.2 将CCNA的知识应用到综合实战项目中。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填空题(1)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可分为_局域网_、城域网和__广域网__。
(2)从计算机网络组成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通信子网和__资源__子网。
(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星型、树型、总线型、环型和网状型。
2.简答题(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过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单机系统:在单处理机联机网络中,由单用户独占一个系统发展到分时多用户系统,被称为第一代网络。
多机系统:将多个单处理机联机终端网络互相连接起来,以多处理机为中心的网络,并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主机连接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形成了以通信子网为核心的第二代网络,随着分组交换技术的使用,逐渐形成了以遵守网络体系结构的第三代网络。
Internet是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典型的实例,该网络的发展也促使新的高速网络技术的不断出现,又提高了网络的发展。
(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分布在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主要功能:1. 数据交换和通信:在计算机之间快速可靠地相互传递数据、程序或文件;2. 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中提供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3.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备份技术可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4. 分布式网络处理和负载均衡:将任务分散到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上进行,减轻任务负荷过重的单台主机。
(3)计算机网络分为哪些子网?各个子网都包括哪些设备,各有什么特点?答:从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的角度看,典型的计算机网络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连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
主机是资源子网的主要组成单元,为本地用户和网络中远程用户访问网络其他主机设备与资源提供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 质 转 换 器
2012-4-13
网络体系结构分类( 网络体系结构分类(续)
2、DECnet(美国数字设备公司) DECnet 是由数字设备公司(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推出并支持的 一组协议集合。 在1975年推出自己的网 络体系结构DNA( 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最初的 DECnet 支持两 台直接相连的小型机之间的通信。 DEC -> Compaq -> HP
拓扑结构:总线、星型、环形、树形、 拓扑结构:总线、星型、环形、树形、网状 地域范围:局域网、城域网、 地域范围: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传输介质:有线网络、 传输介质:有线网络、无线网络 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 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报文分组
2012-4-13
3
计算机网络分类-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分类 拓扑结构
发送端
标准格式 ASCII/标准转换器 标准转换器 标准转换器/EBCDIC 标准转换器
间接方法 哪个更优? 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 哪个更优?
2012-4-13 25
OSI模型概述-表示层(续) 模型概述-表示层( 模型概述
加密/解密 为了传送敏感信息,如军事或者金融数据, 系统必须能够保证保密性。 任何系统都不可能完全防止对传输介质未经 授权的访问,一个更实际的保护信息的方法 是对它加以改变,使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 能理解它。
大多数操作系统(Windows、UNIX……)都集成TCP/IP协议
2012-4-13 11
协议与标准
标准:能够给设备厂商创建和维护一个开 放和竞争的市场并确保数据和电信的技术 和处理方面在国内和国际上的互操作性。
事实上的标准:并未被某个组织批准, 却被广泛采用的(快、新、不稳定,很多 IBM的产品就已成为事实标准) 合法上的标准:已被正式的组织通过并确 定的(慢、旧、稳定)
1
2
3 l
4 l
5 o
Ke=1 Ke=2 K3=3 Ke=4 Ke=5 I g o p t
29
H e
2012-4-13
OSI模型概述-表示层(续) 模型概述-表示层( 模型概述
变位:另一个更安全的方法就是变位加密,字符 将保持它们在明文的格式,但它们的位置将被改 变。将文本编排成一个二维的表格,并根据密钥 来互相换列。 明文 例如:明文和密钥如下,试求密文?
2012-4-协议进行通信 应用
每一层执行功 能并将信息送 往下一层
每一层执行功 能并将信息送 往上一层
2012-4-13
20
OSI模型概述-应用层 模型概述- 模型概述
最高层,即应用层(Aplication Layer),负责 与用户和应用程序进行通信。之所以称它为应用 层,是因为它包含网络应用。网络应用不同于用 户的各种应用,例如工资册或会计程序、图像设 计工具包、语言翻译工具或数据库程序等。典型 的网络应用包括万维网应用、电子邮件、文件传 输、远程登陆等。 WWW SMTP&POP3 FTP TELNET
网 络
发送端 Ke 明文 加密算法
2012-4-13
接收端 Kd 明文 密文 解密算法
26
OSI模型概述-表示层(续) 模型概述-表示层( 模型概述
加密和解密的方法分为两种类型:传统的 和公开密钥的 1、传统方法:加密密钥(Ke)和解密密 钥(Kd)使相同的,并且保密。方法可分 为替代(单字母替代和多字母替代)和变 位。 单字母替代中,加密只是简单地给字符的 ASCII码加一个数,解密只是简单地将 ASCII码减去相同的数。
2012-4-13 27
OSI模型概述-表示层(续) 模型概述-表示层( 模型概述
例如:密钥值是3,每个字符被位于其后 相隔三个字符的另一个字符代替(D取代 A,G取代D)。 例题:已知密钥值是3,下面明文加密之 后的密文是什么?
网 络
发送端 明文 Hello Ke=3 = 加密算法 密文= 密文=Khoor
2012-4-13 9
网络体系结构分类( 网络体系结构分类(续)
3、AppleTalk AppleTalk网络体系结构是在苹果计算机 公司在20世纪八十年代开发并不断完善的 局域网络协议簇,这种网络利用Apple计 算机的打印机端口相连接。 AppleTalk的目标是允许多用户共享资源, 因此AppleTalk是C/S(分布式客户/服务 器)网络系统的一个早期实现版本。
2012-4-13 13
OSI模型和 OSI模型和TCP/IP 协议族 模型和TCP/IP
2012-4-13
14
OSI模型 模型
ISO是个组织 是个组织
OSI 是个 模型
OSI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创立的。 ISO是由许多国家的标准化组织成员组成 的,其中包括美国首要的非政府标准化组 织机构-美国国家标准化学会(ANSI)。 OSI标准是以IBM的一种称为系统网络架 构(SNA)的分层网络方案为模式设计的, 形式上也很类似。但是,OSI模型比起 SNA来要更精简和雅致些。
2012-4-13
10
网络体系结构分类( 网络体系结构分类(续)
4、TCP/IP 与其他体系结构不同,TCP/IP协议组的发 展目标是,允许在许多独立的厂商系统间 进行通信。在1983年,TCP/IP成为美国 国防部Internet的官方运输机制,它融进 了一个跨越全球的互联网络的系统。它具 有很强的网络互联能力,并且正在不断地 变得更加流行,这是因为它的开发是开放 的,并且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这种协议 经过很好的测试,并具有很好的文档。
1、IBM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早在1974年首次公布的SNA是IBM为了 连接他的3270系列产品而推出的方案。 SNA包括一套联网协议。SNA这个体系 结构中,包括大型计算机系统(主机)、 中型机计算机系统、3270终端和台式计 算机,并有一个使这些系统与主机系统通 信或系统间相互对等通信的策略。 世界上第一个按分层方式制定的体系结构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2012-4-13
1
第2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本章知识要点: 本章知识要点: 2.1 计算机网络分类 2.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3 IP地址及其分配方式 IP地址及其分配方式
2012-4-13
2
1.1 计算机网络分类
计算机网络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可分 为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 为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
2012-4-13 6
网际互连的动机( 网际互连的动机(续) “体系结构”(Architecture)是 指一个对象的设计和构建为特定 目的而设计的传输控制协议/网际 协议(TCP/IP)如何通过网络在 两个端口之间可靠而有效地路由 数据。 (当时共有4种体系结构)
2012-4-13 7
网络体系结构分类
2012-4-13 28
接收端 Kd=3 = 解密算法 明文 Hello
OSI模型概述-表示层(续) 模型概述-表示层( 模型概述
多字母加密技术是找出字符在文本中的位 置并将该值作为密钥(空格算一位,但不 用参与加密)。
网 络
发送端 明文 Hello Ke=位置 = 加密算法 密文= 密文=Igopt Kd=位置 = 解密算法 明文 Hello 接收端
2012-4-13 22
OSI模型概述-表示层(续) 模型概述-表示层( 模型概述
翻译:一条信息的内部表示在不同的机器 之间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比如有 一个在两台计算机间传输数据的网络。其 中一台计算机使用ASCII编码存储信息, 另一台使用EBCDIC编码,它们代表了存 储数据的两种不同方式。
2012-4-13 21
OSI模型概述-表示层 模型概述- 模型概述
以用户可理解的格式为上层用户提供必要 的数据。举例来说,有两台计算机使用不 同的数字和字符格式。表示层负责在这两 种不同的数据格式之间进行转换,用户将 感觉不到这种差别。数据与信息之间的差 异是表示层需要解决的问题。功能如下:
翻译 加密/解密(公元前100-44年,Caesar提出) 认证 压缩
2012-4-13 12
请求评论( 请求评论(RFC) )
IETF网站: 获取RFC文档:/rfc.html 当前最实用的RFC文档目录: RFC ftp:///innotes/std/std1.txt 中国协议分析网: --下载RFC
Internet通信目前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 个基本部分。WWW(万维网)可以把诸 如气象条件、股票价格和飞机航班等多样 化的信息包含在内…… 然而在若干年前,网络的运用并非如此广 泛,当时的网络都是为一些特殊行业建立 的,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互相之间很 难通信,所以迫切需要一个统一“体系结 构”来完成网际互连。
明 文 说明:明文中的第一列对应密 文中的第四列,明文中的第二 列对应密文中的第三列…… 所以将明文中的第一列变位到 密文中的第四列……
2012-4-13 17
两个领导人之间的对话协议
2012-4-13 18
OSI模型工作原理 模型工作原理
两个不相兼容的站点,只要都支持OSI模 型,就能互相通信。从逻辑上讲,两个站 点的对等层直接通信。而实际上,每一层 都只与相邻的上下两层直接通信。当程序 需要发送信息时,它把数据交给应用层。 应用层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后,传给表示 层。再经过一次加工后,数据被送到会话 层。这一过程一直继续到物理层接收数据 后进行实际的传输。 在另一端,顺序刚好相反。
Hello 网 络 ASCII码 码 PC
2012-4-13
<<! EBCDIC码 码 PC
23
OSI模型概述-表示层(续) 模型概述-表示层( 模型概述
翻译可以使用直接或者间接方法解决: 直接方法:在接收端ASCII码被翻译成 使用编码1 使用编码 EBCDIC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