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29:创新与探究题地解答策略与限时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29:创新与探究题的解答策略及限时训练教学文案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29:创新与探究题的解答策略及限时训练教学文案

2012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29:创新与探究题的解答策略及限时训练专题二十九:创新与探究题的解答策略【走进高考】1. (09·江西) 设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定义域为D ,若所有点(,())(,)s f t s t D ∈构成一个正方形区域,则a 的值为( B )A .2-B .4-C .8-D .不能确定2.(09·广东) 已知甲、乙两车由同一起点同时出发,并沿同一路线(假定为直线)行驶.甲车、乙车的速度曲线分别为v v 乙甲和(如图2所示).那么对于图中给定的01t t 和,下列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A )A. 在1t 时刻,甲车在乙车前面B. 1t 时刻后,甲车在乙车后面C. 在0t 时刻,两车的位置相同D. 0t 时刻后,乙车在甲车前面 3.(09·湖南) 对于数列{}n u ,若存在常数M >0,对任意的*n N ∈,恒有1121n n n n u u u u u u M +--+-++-≤,则称数列{}n u 为B -数列.(Ⅰ)首项为1,公比为(1)q q <的等比数列是否为B-数列?请说明理由; (Ⅱ)设n S 是数列{}n x 的前n 项和,给出下列两组论断; A 组:①数列{}n x 是B-数列,②数列{}n x 不是B-数列; B 组:③数列{}n S 是B-数列,④数列{}n S 不是B-数列.请以其中一组中的一个论断为条件,另一组中的一个论断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

判断所给命题的真假,并证明你的结论;(Ⅲ)若数列{}{},n n a b 都是B -数列,证明:数列{}n n a b 也是B -数列. 【解析】(Ⅰ)设满足题设的等比数列为{}n a ,则1n n a q -=. 于是21211,2n n n n n a a q q q q n -----=-=-≥.因此1121||||||n n n n a a a a a a +--+-++-=211(1...).n q q q q--++++因为1,q <所以21111,11nn qq q qqq--++++=<--即112111n n n n q a a a a a a q+---+-++-<-. 故首项为1公比为q (1)q <的等比数列是B-数列.(Ⅱ)命题1:若数列{}n x 是B-数列,则数列{}n S 是B-数列.此命题为假命题. 事实上,设1,n x n N •=∈,易知数列{}n x 是B-数列; 但n S n =,1121n n n n S S S S S S n +--+-++-=.由n 的任意性知数列{}n S 不是B-数列.命题2:若数列{}n S 是B-数列,则数列{}n x 是B-数列.此命题为真命题. 事实上,因为数列{}n S 是B-数列,所以存在正数M ,对任意的,n N •∈ 有1121n n n n S S S S S S M +--+-++-≤,即12n n x x x M ++++≤.于是1121n n n n x x x x x x +--+-++-1121122...22n n n x x x x x M x +-≤+++++≤+.所以数列{}n x 是B-数列.(注:按题中要求组成其它命题解答时,仿上述解法)(III )若数列{}{},n n a b 是B -数列,则存在正数12,M M ,对任意的,n N •∈ 有11211n n n n a a a a a a M +--+-++-≤;11212n n n n b b b a b b M +--+-++-≤.注意到11221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11221111n n n n a a a a a a a M a ---≤-+-++-+≤+.同理,21n b M b ≤+.记111K M a =+,222K M b =+,则有111111n n n n n n n n n n n na b a b a b a b a b a b ++++++-=-+-1112111n n n n n n n n n n b a a a b b K a a K b b +++++≤-+-≤-+-.因此11112211n n n n n n n n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21121()n n n n K a a a a a a +-≤-+-++-111212112()n n n n K b b b b b b k M k M +-+-+-++-≤+.故数列{}n n a b 是B -数列.【考点聚焦】 一、创新型问题 1.开放型创新题开放型创新题是指问题的条件、结论、解答策略是不唯一的,或需要探索的一种题型,这类题型结构新颖、解题方法灵活、知识覆盖面广、问题结论开放,打破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解题套路,给解题者很大的思考空间和多种分析思路.2.定义信息型创新题命题特点是一个新的定义、新的关系、新的性质、新的定理等新情境新知识,然后在这个新情境下,综合所学知识并利用新知识作为解题工具使问题得到解决,求解此类问题通常分为三人步骤:(1)对新知识进行信息提取,确定化归方向;(2)对从新知识中所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探究解题方法; (3)对提取的知识加以转换,进行有效组合,进而求解. 3.类比归纳型创新题(1)类比是将式子结构、运算法则、解题方法、问题结论等或引申、或推广、或迁移,由已知探索未知,由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2)归纳是从个别特殊事例、若干特殊现象中递推出同一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总结出同一种现象的一般性规律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二、探究型问题1.探求结论型问题给出了条件,结论不明确或开放性的问题,需要解题者探索出结论并加验证或证明. 2.探求条件型问题给出了结论,要寻求使其成立的相应的条件,解题者通过分析倒推、逆向思维探求结论成立的条件.3.探求存在型问题即结论是否成立的问题,一般有肯定型、否定型和讨论型三种.关于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是:先假设结论存在,若推证合理且无矛盾,则结论成立;若推证有矛盾,则可否定结论.4.探求规律型问题认真观察分析问题情境,运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探究问题的本质特征的一般规律.【经典例解】题型一:定义信息型创新题【例1】点P 在直线:1l y x =-上,若存在过P 的直线交抛物线2y x =于,A B 两点,且|||PA AB =,则称点P 为“点”,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直线l 上的所有点都是“点”B .直线l 上仅有有限个点是“点”C .直线l 上的所有点都不是“点”D .直线l 上有无穷多个点(不是所有的点)是“点”【解析】如图,设()(),,,1A m n P x x -,则()2,22B m x n x ---.∵2,A B y x =在上,∴2221(2)n m n x m x ⎧=⎨-+=-⎩. 消去n ,得关于x 的方程22(41)210x m x m --+-= (1) ∵222(41)4(21)8850m m m m ∆=---=-+>恒成立, ∴方程(1)恒有实数解. 选A .【点拨】本题考查考生的阅读与理解、信息迁移的能力及学习潜力,同时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道定义信息型创新题型.求解本题的突破口是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将B 点的坐标用A 、P 两点的坐标表示,再利用判别式类别直线AB 与抛物线的交点个数即可.【变式】对于任意的两个实数对(,)a b 和(,)c d ,规定:(,)(,)a b c d =,当且仅当,a c b d ==;运算“⊗”为:(,)(,)(,)a b c d ac bd bc ad ⊗=-+; 运算“⊕”为:(,)(,)(,)a b c d a c b d ⊕=++.设,p q R ∈,若(1,2)(,)(5,0)p q ⊗=,则(1,2)(,)p q ⊕=( ) A .(4,0) B . (2,0) C . (0,2) D . (0,4)- 【解析】选B .题型二:类比归纳型创新题 【例2】观察下列等式:1535522C C +=-, 1597399922C C C ++=+, 159131151313131322C C C C +++=-, 1591317157171717171722C C C C C ++++=+,…,…由以上等式推测到一个一般的结论:对于*n N ∈,1594141414141n n n n n C C C C +++++++++= .【解析】观察各个结论由二项构成,第二项前有()1n-,二项指数分别为41212,2n n --,因此对于*n N ∈,1594141414141n n n n n C C C C +++++++++=()4121212nn n --+-.【点拨】这是一道类比归纳型创新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到各式的左右两边的项数、各项符号、各项指数的变化规律.【变式】五位同学围成一圈依序循环报数,规定:①第一位同学首次报出的数为1,第二位同学首次报出的数也为1,之后每位同学所报出的数都是前两位同学所报出的数之和;②若报出的数为3的倍数,则报该数的同学需拍手一次.已知甲同学第一个报数,当五位同学依序循环报到第100个数时,甲同学拍手的总次数为______.【解析】 5 .题型三:开放型创新题【例3】对任意函数()f x ,x D ∈,可按如图示构造一个数列发生器,其工作原理如下:①输入数据0x D ∈,经数列发生器输出()10x f x =;②若1x D ∉,则数列发生器结束工作;若1x D ∈,则将1x 反馈回输入端,再输出()21x f x =,并依此规律继续下去.现定义()421x f x x -=+.(1)若输入04965x =,则由数列发生器产生数列{}n x .请写出数列{}n x 的所有项;(2)若要数列发生器产生一个无穷的常数数列{}n x ,试求输入的初始数据0x 的值;(3)若输入0x 时,产生的无穷数列{}n x 满足:对任意正整数n ,均有1n n x x +<,求0x 的取值范围;(4)是否存在0x ,当输入数据0x 时,该数列发生器产生一个各项均为负数的的无穷数列.【解析】(1)由数列发生器工作原理知04965x =,辗转代入()421x f x x -=+,得到数列{}n x 的前三项:11119x =,215x =,31x =-.函数()421x f x x -=+的定义域为{|1}D x x =≠-,31x D =-∉,结故由04965x =产生的数列{}n x 只有11119x =,215x =,31x =-三项. (2)由数列发生器原理可知()1421n n n n x x f x x +-==+.∵要使数列发生器产生一个无穷常数列,即1n n x x +=,∴只需求解方程421x x x -=+, 解之得 1 2x x ==或.故输入01x =(或02x =)即可产生常数列1n x =(或2n x =).(3)由数列发生器原理可知1421n n n x x x +-=+.∵得到的数列{}n x 满足:任意正整数n 均有1421n n n n x x x x +-<=+成立,∴只需求解不等式421x x x -<+,解之得1x <-,或12x <<.①当1x <-,令1n =,则有11x <-.∵1421n n n x x x +-=+ ∴12114264411x x x x -==->++,23224264411x x x x -==-<++. ∴32x x < ∴当1x <-不合题意,应舍去.②当12x <<时,令1n =,则有112x <<. 由上可知12x x <,求得212x <<.以此类推,可知必有对任意正整数n ,均有1n n x x +<成立. 由()10x f x =不难得知0x 的取值范围为12x <<.(4)由数列发生器原理可知()111421n n n n x x f x x ----==+.令0n x <,则114201n n x x ---<+,∴1112n x --<<. 同理由()21224201n n n n x x f x x -----==<+,得21557n x -<<. 由此可知,如果0n x <,则必有21557n x -<<,即n x 与2n x -不可能同时小于0.故在本数列发生器运作下,不可能产生各项均为负数的数列{}n x .【点拨】本题是一道条件开放型创新题,求解本题的关键是透彻理解数列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注解第(1)问只需将04965x =代入()421x f x x -=+的计算结果再次代入,依次下去,直至出现1i x D =-∉为止;将第(2)问转化为方程()1n n x f x +=的求解问题;将第(3)问转化为不等式421x x x -<+的求解问题; 将第(4)问转化为方程()1n n x f x -=的负数解的求解问题.【变式】三角形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 有下列两个条件:①a 、b 、c 成等差数列;②a 、b 、c 成等比数列. 现给出三个结论:①30π≤<B ;②232cos 2cos 22b A C a =+;③2sin cos 2sin 11≤++<BB B.请你选取给定的两个条件中的一个条件为条件,三个结论中的两个为结论,构造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命题,并证明之.【解析】由于题目要求:“从给定两个条件中的一个条件为条件,三个结论中的两个结论为结论的一个真命题”,所以本题的答案不唯一,不必全写出,只需任选一个作答,并给出相应的证明即可.题型四:探究型创新题【例4】已知函数 ()ln f x x =,()g x x =.(1)若1x >,求证1()2()1x f x g x ->+; (2)是否存在实数k ,使方程221()(1)2g x f x k -+=有四个不同的实根?若存在,求出k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1)令()F x =1()2()1x f x g x --+=2(1)ln 1x x x --+, 则()F x '=212(1)2(1)(1)x x x x +---+=22(1)(1)x x x -+.∵1x >,∴()0F x '>.故函数()F x =1()2()1x f x g x --+在(1,)+∞上是增函数. 又∵函数()F x =1()2()1x f x g x --+在1x =上是连续的, ∴函数()F x =1()2()1x f x g x --+在[1,)+∞上是增函数,∴当1x >时,()F x (1)F >=0,即1()2()1x f x g x ->+. (2)令()h x =221()(1)2g x f x -+=221ln (1)2x x -+,y k =,则()h x '=221x x x -+=321x xx -+=2(1)(1)1x x x x +-+.令()h x '=0,得0x =,-1,1.当x 变化时,()h x ',()h x 的变化关系如下表如图所求,函数()h x 的图象故存在1(ln 2,0)2k ∈-,使方程221()(1)2g x f x k -+=有四个不同的实根. 【点拨】本题第(II )问是一个存在型探究型创新题.求解的突破口是将问题转化为曲线()h x =221()(1)2g x f x -+=221ln (1)2x x -+与直线y k =有四个不同的交点,只需用导数法研究出()h x 的值域,再让直线y k =穿过其值域,观察在何范围内时有四个交点即可.【变式】过椭圆22221x y a b+=(0a b >>)的左焦点F 任作一条与两坐标轴都不垂直的弦AB ,若点M 在x 轴上,且使得MF 为AMB △的一条内角平分线,则称点M 为该椭圆的“左特征点” .①求椭圆1522=+y x 的“左特征点”M 的坐标; ②试根据①中的结论猜测:椭圆22221x y a b+=(0a b >>)的“左特征点”M 是一个怎样的【解析】(1)5,02M ⎛⎫- ⎪⎝⎭.(2)椭圆12222=+b y a x 的“左特征点”是椭圆的左准线与x 轴的交点.证明:设椭圆的左准线l 与x 轴相交于M 点,过A 、B 分别作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D ,则据椭圆的第二定义有||||||||BD BF AC AF =,即||||||||BD AC BF AF =. ∵////AC FM BD ,∴||||||||AF CM BF DM =,即||||||||DM CM BD AC =,∴||||||||DM BD CM AC =. ∵2ACM BDM π∠=∠=,∴△ACM ∽△BDM ,即AMC BMD ∠=∠.∴AMF BMF ∠=∠,∴MF 为AMB ∠的平分线. 故M 为椭圆的“左特征点”.【规律总结】求解创新型和探究型问题要求学生:1.能从题目的条件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从题目睥求解(或证)过程中考虑所需要的信息;2.能从记忆系统储存的数学信息中提取有关的信息作为解题的依据,推动信息的延伸;3.将上述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联系起来,通过分析与综合,从已知到未知、从未知到已知两方面入手寻找正反两个方向的知识“衔接点”,建立一个固有的或确定的数学关系;4.整合上述思维过程,形成一个从条件到结论的行动程序,完成题目提出的问题.【45分钟限时训练】 一、选择题1.R上定义运算⊗:)1(y x y x -=⊗.若不等式1)()(<+⊗-a x a x 对任意实数x 成立,则( )A.11<<-a B.20<<a C.2321<<-a D.2123<<-a 2. 给出30个数:1,2,4,7,11,…,其规律是: 第一个数是1,第二数比第一个数大1, 第三个数比第二个数大2, 第四个数比第三个数大3,…, …以此类推,要计算这30个数的和,现已给出了该问题的程序框图如右图所示,那么框图中判断框①处和执行框②处应分别填入( )A .i ≤30?;p = p + i -1B .i ≤29?;p = p + i + 1C .i ≤31?;p = p + ID .i ≤30?;p = p + i 3.在网络游戏《变形》中,主人公每过一关都以32的概率变形(即从“大象”变为“老鼠”,或从“老鼠”变为“大象”),若将主人公过n 关不变形的概率计为P n ,则( )A .P 5>P 4B .P 8<P 7C .P 11<P 12D .P 15>P 164.已知f (x )=x +1,g (x )=2x +1,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f (a n ) (n 为奇数),g (a n ) (n 为偶数),则数列{a n }的前2007项的和为( ) A .5×22008-2008 B .3×22007-5020 C .6×22006-5020 D .6×21003-5020二、填空题5. 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砖按如图2所示产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n 个图案中有白色地砖________块. 6.将杨辉三角中的每一个数rn C 都换成分数()rnC n 11+, 就得到一个如右图所示的分数三角形,称为莱布尼茨三角形.从莱布尼茨三角形可以看出()()r n x n r n nC C n C n 111111-=+++,其中x =____.令()22111160130112131n n nC n nC a +++⋅⋅⋅++++=-,则n n a ∞→lim =______.7.知集合A={(x ,y )||x|+|y|=2,x,y ∈R},B={(x ,y )||xy|=a ,x,y ∈R},若B A 中的元素所对应的点恰好是一个正八边形的顶点,则正数a 的值__________.三、解答题8.已知函数1)(2-=x x f (x ≥1)的图象是C 1,函数y = g (x )的图象C 2与C 1关于直线y = x 对称.(1) 求函数y = g (x ) 的解析式及定义域M ;(2) 对于函数y = h (x ),如果存在一个正的常数a ,使得定义域A 内的任意两个不等的值x 1,x 2都有:|h (x 1)-h (x 2)|≤a |x 1-x 2|成立,则称函数y = h (x ) 为A 上的利普希兹Ⅰ类函数.试证明:y =g (x )是M 上的利普希兹Ⅰ类函数;(3)设A、B是曲线C2上任意不同两点,证明:直线AB与直线y=x必相交.9.已知△ABC中满足(→AB)2=→AB·→AC+→BA·→BC+→CA·→CB,a、b、c分别是△ABC的三边.(Ⅰ)试判断△ABC的形状并求sin A+sin B的取值范围;(Ⅱ)若不等式a2(b+c)+b2(c+a)+c2(a+b)≥kabc,对任意的a、b、c都成立,求k 的取值范围.10.如图,F是定直线l外的一个定点,C是l上的动点,有下列结论:若以C为圆心,CF为半径的圆与l交于A、B两点,过A、B分别作l的垂线与圆C过F的切线交于点P 和点Q,则P、Q必在以F为焦点,l为准线的同一条抛物线上.(Ⅰ)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出该抛物线的方程;(Ⅱ)对以上结论的反向思考可以得到另一个命题:“若过抛物线焦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P、Q两点,则以PQ为直径的圆一定与抛物线的准线l相切”请问:此命题是否正确?试证明你的判断;(Ⅲ)请选择椭圆或双曲线之一类比(Ⅱ)写出相应的命题并证明其真假(只选择一种曲线解答即可,若两种都选,则以第一选择为评分依据).注:椭圆和双曲线的准线所满足的条件为:曲线上任意一点到一个焦点的距离和到这个焦点所对应的准线的距离的比等于曲线的离心率.【限时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C2. D3. C4. D二、填空题5. 4n+2 .6. r+1 ,21. 7. 222-三、解答题8.【解析】(1) 由12-=x y (x ≥1),得 y ≥0且1+=y x ,∴ 1)(1+=-x x f (x ≥0), 即1)(+=x x g ,M ={x |x ≥0}. (2)对任意x 1,x 2∈M ,且x 1≠x 2,则||2111|||11||)()(|2121212121x x x x x x x x x g x g -<+++-=+-+=-,∴g (x )是M 上的利普希兹Ⅰ类函数,其中21=a . (3)设A (x 1,y 1),B (x 2,y 2)是曲线C 2上不同两点,则x 1,x 2∈M ,且x 1≠x 2. 由(2)知121|||)()(|||||21212121<≤--=--=x x x g x g x x y y k AB ,∴直线AB 的斜率k AB ≠1,∴直线AB 与直线y =x 必相交.9.【解析】(Ⅰ)∵(→AB )2=→AB ·→AC +→BA ·→BC +→CA ·→CB , (→AB )2=→AB ·(→AC +→CB )+→CA ·→CB ,即(→AB )2=→AB ·→AB +→CA ·→CB ,即→CA ·→CB =0.△ABC 是以C 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sin A +sin B =sin A +cos A =2sin(A +π4),A ∈(0,π2).∴sin A +sin B的取值范围为.(Ⅱ)在直角△ABC 中, a =c sin A ,b =c cos A .若a 2(b +c )+b 2(c +a )+c 2(a +b )≥kabc ,对任意的a 、b 、c 都成立, 则有a 2(b +c )+b 2(c +a )+c 2(a +b ) abc≥k ,对任意的a 、b 、c 都成立.∵ a 2(b +c )+b 2(c +a )+c 2(a +b ) abc=1c 3sin A cos A [c 2sin 2A (c cos A +c )+c 2cos 2A (c sin A +c )+c 2(c sin A +c cos A )]=1sin A cos A [ sin 2A cos A +cos 2A sin A +1+cos A +sin A ]=cos A +sin A +1+cos A +sin Asin A cos A . 令t =sin A +cos A ,t∈.设f (t )=a 2(b +c )+b 2(c +a )+c 2(a +b ) abc =t +1+t t 2-12=t +2t -1=t -1+2t -1+1,f (t )=t -1+2t -1+1. 当t -1∈1]上时,f (t )为单调递减函数.∴当t =2时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2+32,即k ≤2+3 2.所以k 的取值范围为(-∞,2+32].10.【解析】(Ⅰ)过F 作l 的垂线交l 于K ,以KF 的中点为原点,KF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1.设|KF|=p ,则可得该该抛物线的方程为)0(22>=p px y .(Ⅱ)该命题为真命题,证明如下: 如图2,设PQ 中点为M ,P 、Q 、M 在抛物线准线l 上的射影分别为∵PQ 是抛物线过焦点F 的弦,∴ |PF|=|PA|,|QF|=|QB|.又|MD|是梯形APQB 的中位线,2||)||||(21)||||(21||PQ QF PF QB PA MD =+=+= .∵M 是以PQ 为直径的圆的圆心,∴圆M 与l 相切.(Ⅲ)选择椭圆类比(Ⅱ)所写出的命题为:“过椭圆一焦点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P 、Q 两点,则以PQ的准线l 相离”. 此命题为真命题,证明如下:证明:设PQ 中点为M ,椭圆的离心率为e ,则0<e <1,P 、Q 、M 在相应准线l 上的射影分别为A 、B 、D.∵e PA PF =||||,∴e PF PA ||||=; 同理得 e QF QB ||||=. ∵|MD|是梯形APQB 的中位线,∴2||2||)||||(212||||||PQ e PQ e QF e PF QB PA MD >=+=+=.∴圆M 与准线l 相离.选择双曲线类比(Ⅱ)所写出的命题为:“过双曲线一焦点F 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P 、Q 两点,则以PQ 为直径的圆一定与双曲线相应的准线l 相交”. 此命题为真命题,证明如下:证明:设PQ 中点为M ,双曲线的离心率为e ,则e >1,P 、Q 、M 在相应准线l 上的 射影分别为A 、B 、D. ∵e PA PF =||||,∴e PF PA ||||=; 同理得 e QF QB ||||=. ∵|MD|是梯形APQB 的中位线,∴2||2||)||||(212||||||PQ e PQ e QF e PF QB PA MD <=+=+=.∴圆M 与准线l 相交.。

2012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解答题答题策略

2012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解答题答题策略

2012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解答题答题策略D函数与导数及不等式.2.解答策略:(1)审题要慢,解答要快.审题时,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形成整体认识;(2)确保运算准确,立足一次成功;(3)讲究书写规范,力争既对又全,这就要求考生在面对试题时, 要会而对,对而全,全而规范.(4)面对难题,讲究策略,争取多得分.解题过程在其中某一环节上卡住时,可以承接这一结论,往下推,或直接利用前面的结论做下面的(2)(3)问.总之,对高三学子来说:准确、规范、速度,高考必胜;刻苦、坚韧、自信,势必成功!【考点在线】考点一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的解答题是每年的必考题目,主要通过三角恒等变换考查三角函数的求值、三角函数的性质及解三角形,可能与平面向量结合在一起命题。

试题呈现以下特点:(1)利用三角函数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等)求值;(2)通过升、降幂等恒等变形,将所给三角函数化为只含一种函数名的三角函数,然后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最值等;(3)利用正、余弦定理及恒等变换解三角形; (4)与平面向量结合,利用向量的运算,将向量式转化为代数式,再进行有关的三角恒等变换。

例 1. (2011年高考安徽卷文科16)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a=3212cos()0B C ++=,求边BC 上的高.【解析】∵A+B +C =180°,所以B +C =A , 又12cos()0B C ++=,∴12cos(180)0A +-=,即12cos 0A -=,1cos 2A =,又0°<A<180°,所以A =60°.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sin sin a bA B=得sin 22sin 23b A B a ===,又∵b a <,所以B <A ,B =45°,C =75°, ∴BC 边上的高AD =AC ·sinC 2752sin(4530)=+2(sin 45cos30cos 45sin 30)=+2321312()22222=+=.【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利用内角和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三角形边与角之间的大小对应关系解三角形的能力,考察综合运算求解能力。

创新设计2012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2-2(新课标版理科)

创新设计2012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2-2(新课标版理科)

数列综合题 * 策略2 高考中解答题的解题方法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一、解答题的地位及考查的范围数学解答题是高考数学试卷中的一类重要题型,这些题涵盖了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具有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多、能力要求高、突显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以及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特点,解答题综合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问题、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值占70~80分,主要分六块:三角函数或与平面向量交汇、函数与导数或与不等式交汇、概率与统计、解析几何或与平面向量交汇、立体几何、数列或与不等式交汇.从历年高考题看综合题这些题型的命制都呈现出显著的特点和解题规律,从阅卷中发现考生“会而得不全分”的现象大有人在,针对以上情况,在高考数学备考中认真分析这些解题特点及时总结出来,这样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训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解答题的解答技巧解答题是高考数学试卷的重头戏,占整个试卷分数的半壁江山,考生在解答解答题时,应注意正确运用解题技巧.1 对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的问题,要特别注意表达准确,考虑周密,书写规范,关键步骤清晰,防止分段扣分.解题步骤一定要按教科书要求,避免因“对而不全”失分.2 对不会做的题目: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从拿不下来的题目中分段得分.有什么样的解题策略,就有什么样的得分策略.对这些不会做的题目可以采取以下策略:①缺步解答:如遇到一个不会做的问题,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每一步演算到得分点时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可以得到一半以上.跳步解答: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若题目有两问,第 1 问想不出来,可把第 1 问的结论当作“已知”,先做第 2 问,跳一步再解答.③辅助解答: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骤.实质性的步骤未找到之前,找辅助性的步骤是明智之举.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根据题目的意思列出要用的公式等.罗列这些小步骤都是有分的,这些全是解题思路的重要体现,切不可以不写,对计算能力要求高的,实行解到哪里算哪里的策略.书写也是辅助解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是说第一印象好会在阅卷老师的心理上产生光环效应.逆向解答: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发生思维受阻时,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往往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顺向推有困难就逆推,直接证有困难就反证.三、怎样解答高考数学题1.解题思维的理论依据针对备考学习过程中,考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放就忘,做了大量的数学习题,成绩仍然难以提高的现象,我们很有必要对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进行反思,解决好“学什么,如何学,学的怎么样”的问题.要解决这里的“如何学”就需要改进学习方式,<a name=baidusnap0></a>学会</B>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自觉地分析问题,弄清题意,善于转化,能够将面对的新问题拉入自己的知识网络里,在最短的时间内拟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实现学习效率的最优化.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名著《怎样解题》里,把数学解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划分为: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这是数学解题的有力武器,对怎样解答高考数学题有直接的指导意义.2.求解解答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弄清题目的条件是什么,解题目标是什么?这是解题的开始,一定要全面审视题目的所有条件和答题要求,以求正确、全面理解题意,在整体上把握试题的特点、结构,多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不能机械地套用模式,而应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角度来识别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以及图形的几何特征与数学式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利于解题方法的选择和解题步骤的设计.第二步:探究问题已知与未知、条件与目标之间的联系,构思解题过程.根据审题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得到的信息,全面地确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第三步:形成书面的解题程序,书写规范的解题过程.解题过程其实是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以及运算转化等能力.评分标准是按步给分,也就是说考生写到哪步,分数就给到哪步,所以卷面上讲究规范书写.第四步:反思解题思维过程的入手点、关键点、易错点,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考查的知识、技能、基本活动经验等.1 回头检验――即直接检查已经写好的解答过程,一般来讲解答题到最后得到结果时有一种感觉,若觉得运算挺顺利则好,若觉得解答别扭则十有八九错了,这就要认真查看演算过程.2 特殊检验――即取特殊情形验证,如最值问题总是在特殊状态下取得的,于是可以计算特殊情形的数据,看与答案是否吻合.主要题型: 1 三角函数式的求值与化简问题; 2 单纯三角函数知识的综合;3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交汇;4 三角函数与解斜三角形的交汇;5 单纯解斜三角形;6 解斜三角形与平面向量的交汇.解题策略: 1 观察三角函数中函数名称、角与结构上的差异,确定三角化简的方向; 2 利用数量积公式、垂直与平行的主要条件转化向量关系为三角问题来解决; 3 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三角形边与角的互化.【例题1】 2011??浙江理,18 满分14分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sin A+sin C=psin B pR ,且ac =b2.1 当p=,b=1时,求a,c的值;2 若角B为锐角,求p的取值范围.思维过程第一步:探究问题已知与未知,条件与目标之间的联系,构思解题过程.1 根据条件结合正弦定理可求a与c;2 由余弦定理将p用cos B表示,根据cos B的有界性求p的取值范围.[规范解答] 第二步:形成书面的解题程序,书写规范的解题过程1 解由题设和正弦定理,得a+c=.又ac=, 4分解得或 7分2 解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 B= a+c 2-2ac -2accos B=p2b2-b2-b2cos B,即p2=+cos B. 11分因为0<cos B<1 ,所以p2.由题设知p>0,所以<p<. 14分[反思与回顾] 第三步:反思解题思维过程的入手点、关键点、易错点,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考查的知识、技能、基本活动经验等.本题考查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灵活应用,隐含地考查了转化与化归的思想以及三角函数性质的知识,该题第 1 问入手简单,较容易得出结论;第 2 问思考建立p与cos B的关系式时,应选用余弦定理的哪一个表达式,如何利用a+c=,ac=这一条件等都需要慎重思考.此题失分的原因还包括没有考虑到角B为锐角这一条件.主要题型: 1 求等可能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独立重复事件.一些由简单事件构成的复杂事件的概率; 2 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与方差; 3 求特殊分布的分布列、期望与方差; 4 求统计与概率的综合问题.解题策略: 1 搞清各类事件类型,并沟通所求事件与已知事件的联系; 2 涉及“至多”、“至少”问题时要考虑是否可通过计算对立事件的概率; 3 注意识别特殊的二项公布; 4 在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中,能利用统计的知识提取相关信息用于解题.【例题2】 2011??天津卷理,16 满分13分学校游园活动有这样一个游戏项目:甲箱子里装有3个白球、2个黑球,乙箱子里装有1个白球、2个黑球,这些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每次游戏从这两个箱子里各随机摸出2个球,若摸出的白球不少于2个,则获奖每次游戏结束后将球放回原箱.1 求在1次游戏中,摸出3个白球的概率;获奖的概率.2 求在2次游戏中获奖次数X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E X .思维过程第一步: 1 在1次游戏中,摸出3个白球只能是在甲箱里摸2个白球,在乙箱中摸1个白球,“获奖”这一事件包括摸出2个白球和3个白球.2 利用独立重复试验模型求解.[规范解答] 第二步: 1 解设“在1次游戏中摸出i个白球”为事件Ai i=0,1,2,3 ,则P A3 =??=. 3分设“在1次游戏中获奖”为事件B,则B=A2A3,又P A2 =??+??=,且A2,A3互斥,所以P B =P A2 +P A3 =+=. 6分2 解由题意可知X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 8分P X=0 =2=,P X=1 =C××=,P X=2 =2=.所以X的分布列是X 0 1 2 P 11分X的数学期望E X =0×+1×+2×=. 13分[反思与回顾] 第三步:本题以考生比较熟悉的实际问题为背景考查了考生利用概率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 1 问是将一个要求的事件分成若干个基本事件的“积”或“和”,再用概率加法或乘法公式即可解决问题;第 2 问是以独立重复试验为背景的分布列问题,利用特殊分布的知识求解.主要题型: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题目是很成熟的一种类型,常常考查“平行”、“垂直”两大证明及“空间角”的计算问题,解题方法上表现为传统方法与向量方法:传统方法优势表现为计算简单,过程简洁,但是对概念的理解要求深刻、透彻;向量方法更多的体现是作为一种工具,且有固定的“解题套路”,但是要有准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及较强的运算能力.解题策略: 1 利用“线线线面面面”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证明有关位置关系问题:由已知想未知,由求证想判定,即分析法与综合法相结合来找证题思路;利用题设条件的性质适当添加辅助线或面是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2 空间角的计算,主要步骤:一作,二证,三算.若用向量,那就是一证、二算; 3 点到平面的距离:直接能作点到面的垂线求距离;利用“三棱锥体积法”求距离;利用向量求解,点P到平面α的距离为||= N为P在面α内的射影,Mα,n是α的法向量.【例题3】 2011??湖北理,18 满分13分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棱长都是4,E是BC的中点,动点F在侧棱CC1上,且不与点C重合.1 当CF=1时,求证:EFA1C;2 设二面角CAFE的大小为θ,求tan θ的最小值.思维过程第一步: 1 要证线线垂直,先证线面垂直; 2 先过E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再利用已知条件计算.3 可以以点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方法求解.[规范解答] 第二步:法一过E作ENAC于N,连接EF.1 证明如图1,连接NF、AC1,由直棱柱的性质知,底面ABC 侧面A1C,图1又底面ABC∩侧面A1C=AC,且EN底面ABC,所以EN 侧面A1C,又A1C平面A1C1,EN⊥A1C 3分NF为EF在侧面A1C内的射影,在RtCNE中,CN=CEcos 60°=1.则由==得NFAC1,又AC1A1C,故NFA1C,又NF∩NE=N.A1C⊥平面NEF,又EF平面NEF.EF⊥A1C. 6分2 解如图2,连接AF,过N作NMAF于M,连接ME.图2由 1 知ENAF,又MN∩EN=N,AF⊥面MNE,AF⊥ME.所以EMN是二面角CAFE的平面角,即EMN=θ.设FAC=α,则0°α≤45°.在RtCNE中,NE=EC??sin 60°=,在RtAMN中,MN=AN??sin α=3sin α,故tan θ==. 11分又0°α≤45°,0 sin α≤.故当sin α=,即当α=45°时,tan θ达到最小值,tan θ=×=,此时F与C1重合. 13分法二 1 证明建立如图3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连接EF,AF,则由已知可得A 0,0,0 ,B 2,2,0 ,C 0,4,0 ,A1 0,0,4 ,E ,3,0 ,F 0,4,1 ,图3于是= 0,-4,4 ,E=-,1,1 .则??E = 0,-4,4 ?? -,1,1 =0-4+4=0,故EFA1C. 6分2 解设CF=λ 0 λ≤4 ,平面AEF的一个法向量为m= x,y,z ,则由 1 得F 0,4,λ.A=,3,0 ,A= 0,4,λ,于是由mA,mA可得即取m=λ,-λ,4 . 8分又由直三棱柱的性质可取侧面A1C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0 ,于是由θ为锐角可得cos θ==,sin θ=,所以tan θ== . 11分由0 λ≤4,得≥,即tan θ≥=.故当λ=4,即点F与点C1重合时,tan θ取得最小值. 13分[反思与回顾] 第三步:本题是一道较好的立体几何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是难度却不是很大.主要考查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和二面角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主要题型: 1 考查纯解析几何知识; 2 向量渗透于圆锥曲线中;3 求曲线方程;4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涉及弦长、中点、轨迹、范围、定值、最值等问题.解题策略: 1 利用向量的知识转化平行、垂直、数量积等条件;2 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曲线方程;3 利用“设而不求”结合韦达定理求交点问题;4 利用函数与不等式处理范围与最值问题.【例题4】 2011??北京,19 满分14分已知椭圆G:+y2=1.过点 m,0 作圆x2+y2=1的切线l交椭圆G于A,B两点.1 求椭圆G的焦点坐标和离心率;2 将|AB|表示为m的函数,并求|AB|的最大值.思维过程第一步: 1 焦点坐标和离心率由椭圆方程容易求出;2 设切线l的方程,将其与椭圆联立,根据弦长公式求|AB|,再结合基本不等式求|AB|的最大值.[规范解答] 第二步: 1 解由椭圆方程得a=2,b=1,所以c==.所以椭圆G的焦点坐标为-,0 ,,0 . 2分离心率为e==. 4分2 解由题意知|m|≥1.当m=1时,切线l的方程为x=1,点A、B的坐标分别为、.此时|AB|=.当m=-1时,同理可得|AB|=. 6分当|m|>1时,设切线l的方程为y=k x-m .由得 1+4k2 x2-8k2mx+4k2m2-4=0. 7分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x1,y1 , x2,y2 ,则x1+x2=,x1x2=. 8分又由l与圆x2+y2=1相切,得=1,即m2k2=k2+1.所以|AB|====. 11分由于当m=±1时,|AB|=,所以|AB|=,m -∞,-1][1,+∞.因为|AB|==≤2,且当m=±时,|AB|=2,所以|AB|的最大值为2. 14分[反思与回顾] 第三步: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两点间距离公式、基本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运算能力、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一般方法是联立方程,解方程组.【例题5】 2011??江苏,18 满分16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M,N分别是椭圆+=1的顶点,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于P,A两点,其中点P在第一象限,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连接AC,并延长交椭圆于点B.设直线PA的斜率为k. 1 当直线PA 平分线段MN时,求k的值;2 当k=2时,求点P到直线AB的距离d;3 对任意的k>0,求证:PAPB.思维过程第一步: 1 求线段MN的中点即可求出k; 2 由直线AP的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求出点P、点A的坐标,从而求出直线AB的方程,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d; 3 采用“设而不求”的方法.[规范解答] 第二步: 1 解由椭圆方程可知,a=2,b=,故M -2,0 ,N 0,-,所以线段MN中点的坐标为.由于直线PA平分线段MN,故直线PA过线段MN的中点,又直线PA过坐标原点,所以k==. 4分2 解直线PA的方程为y=2x,代入椭圆方程得+=1,解得x=±,因此P,A. 6分于是C,直线AC的斜率为=1,故直线AB的方程为x-y-=0. 8分因此,d==. 10分3 证明设P x1,y1 ,B x2,y2 ,则x1>0,x2>0,x1≠x2,A -x1,-y1 ,C x1,0 .设直线PB,AB的斜率分别为k1,k2.因为C在直线AB上,所以k2===. 12分从而k1k+1=2k1k2+1=2????+1=+1===0. 15分因此k1k=-1,所以PAPB. 16分[反思与回顾] 第三步: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直线方程、直线的垂直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本题大多数考生能得到10分,<a name=baidusnap1></a><B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放弃</B>了第 3 问.认真思考一下,只要设出直线PB的斜率为k1,设出P、B两点的坐标,采用“设而不求”的方法推导,k1k=-1或k1k+1=0即可.主要题型:数列解答题一般设两到三问,前面两问一般为容易题,主要考查数列的基本运算,最后一问为中等题或较难题,一般考查数列的通项和前n项和的求法、最值等问题.如果涉及递推数列,且与不等式证明相结合,那么试题难度大大加强,一般表现为压轴题.解题策略: 1 利用数列的有关概念求特殊数列的通项与前n项和; 2 利用转化与化归思想配凑、变形将一般数列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主要解决递推数列问题; 3 利用错位相减、列项相消等方法解决数列求和; 4 利用函数与不等式处理范围和最值问题.【例题6】 2011??课标全国,17 满分12分等比数列 an 的各项均为正数,且2a1+3a2=1,a=9a2a6.1 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2 设bn=log3a1+log3a2+…+log3an,求数列的前n项和.思维过程第一步:利用基本量法求出首项和公比,求出通项公式;通过对数运算求出bn,再利用裂项法求和.[规范解答] 第二步: 1 解设数列 an 的公比为q, 1分由a=9a2a6,得a=9a,所以q2=.由条件可知q>0,故q=, 3分由2a1+3a2=1得2a1+3a1q=1,所以a1=. 5分故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为an=. 6分2 解bn=log3a1+log3a2+…+log3an=- 1+2+…+n=. 9分故=-=-2, 10分++…+=-2=-,所以数列的前n项和为-. 12分[反思与回顾] 第三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和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年年在考,年年有变,变的是试题的外壳,即在题设条件上有变革,有创新,但在变中有不变性,即问题的解答常用的方法可以归纳为几种.因此,考生有效地化归问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合理地构建方法是成功解题的关键,正确的处理过程是制胜的法宝.【例题7】 2011??湖北卷理,19 满分13分已知数列 an 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a1=a a≠0 ,an+1=rSn nN*,rR,r≠-1 .1 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2 若存在kN*,使得Sk+1,Sk,Sk+2成等差数列,试判断:对于任意的mN*,且m≥2,am+1,am,am+2是否成等差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思维过程第一步: 1 求出数列 an 的递推关系,由递推关系求通项; 2 分r=0与r≠0讨论,当r≠0时,结合Sk+1+Sk+2=2Sk推出ak+1与ak+2的关系式再转化为am与am+1的关系式,从而得到证明.[规范解答] 第二步: 1 解由已知an+1=rSn,可得an+2=rSn+1,两式相减,得an+2-an+1=r Sn+1-Sn =ran+1,即an+2= r+1 an +1. 2分又a2=ra1=ra,所以,当r=0时,数列 an 为:a,0,...,0, (3)当r≠0,r≠-1时,由已知a≠0,所以an≠0 nN* ,于是由an+2= r+1 an+1,可得=r+1 nN* ,a2,a3,…,an,…成等比数列,当n≥2时,an=r r+1 n-2a. 5分综上,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为an= 6分2 解对于任意的mN*,且m≥2,am+1,am,am+2成等差数列,证明如下:当r=0时,由 1 知,an=对于任意的mN*,且m≥2,am+1,am,am+2成等差数列. 8分当r≠0,r≠-1时,Sk+2=Sk+ak+1+ak+2,Sk+1=Sk+ak+1,若存在kN*,使得Sk+1,Sk,Sk+2成等差数列,则Sk+1+Sk+2=2Sk,2Sk+2ak+1+ak+2=2Sk,即ak+2=-2ak+1. 10分由 1 知,a2,a3,…,am,…的公比r+1=-2,于是对于任意的mN *,且m≥2,am+1=-2am,从而am+2=4am,am+1+am+2=2am,即am+1,am,am+2成等差数列. 12分综上,对于任意的mN*,且m≥2,am+1,am,am+2成等差数列. 13分[反思与回顾] 第三步:本题是以an和Sn为先导的综合问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以及处理递推关系式的一般方法.失分的原因有:第 1 问中漏掉r=0的情况,导致结论写为an =r r+1 n-2a;第 2 问中有的考生也漏掉r=0的情况,很多考生不知将Sk+1+Sk+2=2Sk转化为ak+1与ak+2的关系式,从而证明受阻.【例题8】 2011??天津,20 满分14分已知数列 an 与 bn 满足bn+1an+bnan+1=-2 n+1,bn=,nN*,且a1=2.1 求a2,a3的值;2 设cn=a2n+1-a2n-1,nN*,证明: cn 是等比数列;3 设Sn为 an 的前n项和,证明:++…++≤n- nN* .思维过程第一步: 1 首先破解bn=,即bn=再结合bn+1an +bnan+1=-2 n+1就可解出a2,a3;2 对bn+1an+bnan+1=-2 n+1关系式进行处理,n分别取奇数、偶数可得两个关系式,再抓住cn=a2n+1-a2n-1,nN*,即可证明 cn 是等比数列;3 首先利用cn=a2n+1-a2n-1及累加法求a2n-1,从而可求得a2n,然后求出关系式+的表达式,最后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规范解答] 第二步: 1 解由bn=,nN*,可得bn=又bn+1an+bnan+1=-2 n+1,当n=1时,a1+2a2=-1,由a1=2,可得a2=-;当n=2时,2a2+a3=5,可得a3=8. 4分2 证明对任意nN*,a2n-1+2a2n=-22n-1+1,2a2n+a2n+1=22n+1.②-,得a2n+1-a2n-1=3×22n-1,即cn=3×22n-1,于是=4.所以 cn 是等比数列. 8分3 证明a1=2,由 2 知,当kN*且k≥2时,a2k-1=a1+ a3-a1 + a5-a3 + a7-a5 +…+ a2k-1-a2k-3 =2+3 2+23+25+…+22k-3 =2+3×=22k-1,故对任意kN*,a2k-1=22k-1.由得22k-1+2a2k=-22k-1+1,所以a2k=-22k-1,kN*. 10分因此,S2k= a1+a2 + a3+a4 +…+ a2k-1+a2k =.于是S2k-1=S2k-a2k=+22k-1. 12分故+=+=-=1--.所以,对任意nN*,++…++=++…+=++…+=n---…-≤n-=n-. 14分[反思与回顾] 第三步: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定义、数列求和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难度较大.第 2 问与第 1 问相比,难度有所加大,难点就在归纳出一般的式子及递推关系式,第 3 问难度更大.在阅卷中发现,几乎没有考生得满分,少数考生得前两问的分数,部分考生得第 1 问的分数.主要题型: 1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最值问题; 2 利用导数研究不等式恒成立与证明等问题; 3 以函数为载体的建模问题.解题策略: 1 研究导函数f′ x 的符号,处理单调性、极值点与最值问题; 2 实际应用题一般先建立目标函数,再利用导数求解;3 解证不等式问题一般要构造函数,再利用导数求解.【例题9】 2011??江西卷理,19 满分12分设f x =-x3+x2+2ax.1 若f x 在上存在单调递增区间,求a的取值范围;2 当0<a<2时,f x 在[1,4]上的最小值为-,求f x 在该区间上的最大值.思维过程第一步: 1 函数f x 的导数是二次函数,对称轴为x=,要使f x 在上存在单调递增区间,必需满足f′>0;2 令f′ x =0得x1,x2,确定x1,x2所在的单调区间,根据单调性求f x 的最值.[规范解答] 第二步: 1 解由f′ x =-x2+x+2a=-2++2a, 2分当x时,f′ x 的最大值为f′=+2a.令+2a>0,得a>-. 5分所以,当a>-时,f x 在上存在单调递增区间. 6分2 解令f′ x =0,得两根x1=,x2=.所以f x 在-∞,x1 , x2,+∞上单调递减,在 x1,x2 上单调递增. 8分当0<a<2时,有x1<1<x2<4,所以f x 在[1,4]上的最大值为f x2 ,又f 4 -f 1 =-+6a<0,即f 4 <f 1 . 10分所以f x 在[1,4]上的最小值为f 4 =8a-=-.得a=1,x2=2,从而f x 在[1,4]上的最大值为f 2 =. 12分[反思与回顾] 第三步:用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极值与最值是历年必考内容,尤其是含参数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近几年新课标高考卷中发现:若该内容的题目放在试卷压轴题的位置上,试题难度较大;若放在试卷前几题的位置上,难度不大.【例题10】 2011??陕西卷理,21 满分14分设函数f x 定义在 0,+∞上,f 1 =0,导函数f′ x =,g x =f x +f′ x .1 求g x 的单调区间和最小值;2 讨论g x 与g的大小关系;3 是否存在x0>0,使得|g x -g x0 |<对任意x>0成立?若存在,求出x0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维过程第一步:第 2 问重新构造函数h x =g x -g,利用导数研究这个函数的单调性.第 3 问采用反证法,可先把|g x -g x0 |<等价变形为ln x <g x0 <ln x+,x>0,再在x 0,+∞上任取一个值验证矛盾.[规范解答] 第二步: 1 解由题设易知 f x =ln x,g x =ln x+,所以g′ x =,令g′ x =0,得x=1,当x 0,1 时,g′ x <0,故 0,1 是g x 的单调减区间;当x 1,+∞时,g′ x >0,故 1,+∞是g x 的单调增区间,因此,x=1是g x 的唯一极值点,且为极小值点,从而是最小值点,所以最小值为g 1 =1. 4分2 解g=-ln x+x,设h x =g x -g=2ln x-x+,则h′ x =-,当x=1时,h 1 =0,即g x =g,当x 0,1 ∪ 1,+∞时,h′ x <0,h′ 1 =0,因此,h x 在 0,+∞内单调递减,当0<x<1时,h x >h 1 =0,即g x >g,当x>1时,h x <h 1 =0,即g x <g. 9分3 解满足条件的x0不存在.证明如下:假设存在x0>0,使|g x -g x0 |<对任意x>0成立,即对任意x>0,有ln x<g x0 <ln x+, *但对上述x0,取x1=eg x0 时,有ln x1=g x0 ,这与 * 左边不等式矛盾,因此,不存在x0>0,使|g x -g x0 |<对任意x>0成立. 14分[反思与回顾] 第三步:本题有机地将函数、导数和不等式结合到一块,试题难度较大.本题分三小问,第 1 问较容易;第 2 问也可以用平时练习常用的方法解决:首先使用构造函数法构造函数,再用导数求出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且这个最大值小于零,最小值大于零;第 3 问采用反证法,难度较大,难点在于不容易找到与题设矛盾的特例.第 3 问还有一种证法如下:假设存在x0>0,使|g x -g x0 |<对任意的x>0成立.由 1 知,g x 的最小值为g 1 =1,又g x =ln x+>ln x,而x>1时,ln x的值域为 0,+∞,x≥1时g x 的值域为[1,+∞从而可取一个x1>1,使g x1 ≥g x0 +1.即g x1 -g x0 ≥1,故|g x1 -g x0 |≥1>,与假设矛盾.不存在x0>0,使|g x -g x0 |<对任意x>0成立.。

2012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二轮综合验收评估复习题有参考答案

2012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二轮综合验收评估复习题有参考答案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2012 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二轮综合查收评估复习题(有参照答案)一、选择题 1 .f(x) =x(2 011 +ln x),若f′(x0)= 2 012,则x0等于 A .e2 B .1 C.ln 2 D.e 分析 f ′(x)=2 011 +ln x +x×1x= 2 012 +ln x ,故由 f ′(x0) = 2 012,得 2 012+ln x0=2 012,因此 ln x0=0,解得 x0=1,应选 B. 答案B 2.(2011?湖南 ) 曲线 y=sin xsin x+cos x-12在点Mπ4,0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A .- 12 B.12 C .- 22 D.22 分析y′=x+--+=+,∴曲线在点 Mπ4, 0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12. 答案 B 3.设函数 f(x)=xm+ax 的导函数 f ′(x) = 2x+1,则 12f( -x)dx的值等于 A.56 B.12 C.23 D.16 分析 f ′(x) = mxm-1+a=2x+1,∴m=2,a=1,∴ f(x) =x2+x, f(-x) =x2-x,∴ 12f( -x)dx =12(x2 -x)dx =13x3-12x221=56,应选 A. 答案 A 4.(2011?海淀模拟 ) 已知点 P2 012π3,- 1 在函数 f(x) =acos x 的图象上,则该函数图象在 x=3π4 处的切线方程是 A .2x+2y+4-3π2=0 B.2x-2y+4-3π2=0 C.2x-2y-4-3π2=0 D.2x+2y-4-3π2=0分析由点 P 在函数 f(x) 的图象上,可得 f2 012π3=- 1,即 acos2 012 π3=acos 670 π+2π3=- a2=- 1,解得 a=2. 故 f(x) =2cos x.因此f3π4=2cos 3π4=-2,f′(x)=-2sin x.由导数的几何意义,可知该函数图象在 x=3π4 处的切线斜率 k=f ′3π4 =- 2sin 3 π4=- 2. 因此切线方程为 y-( -2) =- 2x-3π4,即2x+y+2-32π4=0,也就是 2x+2y+4-3π2=0,应选 A. 答案 A 5.(2011?浙江模拟 ) 设函数 f(x) =ax2+bx+c(a ,b,c∈R),若 x =- 1 为函数 f(x)ex 的一个极值点,则以下图象不行能为 y=f(x)图象的是分析设 h(x) =f(x)ex ,则 h′(x) = (2ax +b)ex +(ax2 +bx+c)ex=(ax2 +2ax+bx+b+c)ex. 由 x=- 1 为函数 f(x)ex 的一个极值点,适合 x=- 1 时, ax2+2ax+bx+b+c=c-a=0,∴ c=a. ∴f(x) =ax2+bx+a. 若方程 ax2+bx+a= 0 有两根 x1,x2,则 x1x2=aa=1,D中图象必定不满足该条件.答案 D 6.(2011?湖南 ) 设直线 x=t与函数 f(x) =x2,g(x) =ln x 的图象分别交于点 M,N,则当 |MN|达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到最小时 t 的值为 A .1 B.12 C.52 D.22 分析由题意画出函数图象以以下图,由图可以看出 |MN|=y=t2 -ln t(t >0) . y′= 2t-1t =2t2 -1t =2t +22t -22t. 当 0<t <22 时,y′< 0,可知 y 在此区间内单调递减;当 t >22 时, y′> 0,可知 y 在此区间内单调递加.故当 t =22 时,|MN|有最小值.答案 D 二、填空题 7 .如图,直线 y=1 与曲线 y=- x2+2 所围图形的面积是 ________.解析令- x2+2=1,得 x=± 1,答案 43 8.已知函数 f(x) =12mx2+ln x -2x 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则实数 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分析当x>0时,f′(x)=mx+1x-2≥0恒成立,即m≥- 1x2+2x 恒成立,又∵- 1x2+2x=- 1x-12+1≤1,∴ m≥1.答案 m≥1 9 .函数 f(x) =excos x 的图象在点 (0 ,f(0)) 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 ________.分析 f ′(x) = excos x +ex( -sin x),设切线的倾斜角为α,则 k= tan α=f ′(0) = 1,又α∈(0 ,π) ,∴α=π4. 答案π4 三、解答题 10 .(2011?江苏 ) 请你设计一个包装盒,以以下图, ABCD是边长为 60 cm 的正方形硬纸片,切去阴影部分所示的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沿虚线折起,使得A,B,C,D四个点重合于图中的点P,正好形成一个正四棱柱形状的包装盒, E,F 在 AB上,是被切去的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两个端点,设 AE=FB=x(cm) . (1) 某广告商要求包装盒的侧面积S(cm2)最大,试问 x 应取何值? (2) 某厂商要求包装盒的容积V(cm3)最大,试问 x 应取何值?并求出此时包装盒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值.分析设包装盒的高为 h cm,底面边长为 a cm. 由已知得 a=2x,h=60-2x2=2(30-x) ,0<x<30. (1)S =4ah=8x(30 -x) =- 8(x -15)2+1 800 ,因此当 x=15 时, S获得最大值. (2)V =a2h=22( -x3+30x2) ,V′= 62x(20 -x) .由 V′= 0,得 x=0( 舍) 或 x=20. 当x∈(0,20) 时, V′> 0;当 x∈(20,30) 时, V′< 0. 因此当 x=20时,V获得极大值,也是最大值.此时 ha=12. 即包装盒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值为 12. 11 .已知函数 f(x) =12x2-3x+2ln x. (1) 求函数 f(x) 在[1 ,e]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求证:在区间 [1 ,+∞) 上,函数 f(x) 的图象在函数 g(x) =x3-3x 图象的下方.分析 (1) 由 f(x) =12x2-3x+2ln x ,知 f ′(x) = x+2x-3=x2-3x+2x=--当x∈(1,2)时,f′(x)<0,∴ f(x)在[1,2]上是减函数;当x∈(2,e)时,f′(x)>0,∴ f(x)在[2,e]上是增函数.∴当 x=2 时,f(x)min =f(2) =2ln 2-4. 又 f(1) =- 52,f(e)=12e2-3e+2, f(e) -f(1) =12e2-3e+2-- 52 =12(e2 -6e+9) =12(e -3)2 >0,∴f(e) >f(1) ,∴ f(x)max = f(e) =12e2-3e+2. 综上,函数 f(x) 在[1 ,e] 上的最大值为 12e2-3e+2,最小值为2ln 2 -4.(2) 证明设F(x)=12x2-3x+2ln x-x3+3x,则F′(x)=-3x2+x+2x=- 3x3+x2+2x=--+2x+当x∈(1,+∞ ) 时, F′(x) < 0,∴ F(x) 在[1 ,+∞ ) 上是减函数,且F(1)=-12<0,故当 x∈[1 ,+∞ ) 时, F(x) <0,∴12x2-3x+2ln x <x3-3x. ∴在区间 [1 ,+∞ ) 上,函数 f(x) 的图象在函数 g(x) =x3-3x 图象的下方. 12 .设 f(x) =ex-1. (1) 当 x>- 1 时,证明: f(x)>2x2+x-1x+1; (2) 当 a>ln 2 -1 且 x>0 时,证明: f(x)>x2-2ax. 证明 (1) 当 x>-1 时,f(x) >2x2+x-1x+1,即 ex-1>2x2+x-1x+1=2x-1,故结论成立当且仅当 ex>2x,即 ex-2x>0. 令 g(x) =ex-2x,则 g′(x) =ex-2. 令 g′(x) = 0,即ex-2=0,解得 x=ln 2. 当 x∈( - 1,ln 2) 时,g′(x) = ex-2<0,故函数 g(x) 在( -1,ln 2] 上单调递减;当 x∈(ln 2,+∞ ) 时,g′(x)=ex-2>0,故函数 g(x) 在[ln 2 ,+∞ ) 上单调递加.因此 g(x)在( -1,+∞ ) 上的最小值为 g(ln 2)=eln 2-2ln 2=2(1-ln 2)>0,因此在 ( -1,+∞ ) 上有 g(x) ≥g(ln 2) > 0,即 ex>2x. 故当x∈( - 1,+∞ ) 时,有 f(x) >2x2+x-1x+1. (2)f(x)>x2-2ax,即 ex-1>x2-2ax,也就是 ex-x2+2ax-1>0. 令 g(x) =ex-x2+2ax-1,则 g′(x) = ex-2x+2a. 令 h(x) =ex-2x+2a,则 h′(x)=e x-2. 由(1) ,可知当 x∈( -∞, ln 2) 时,h′(x) < 0,函数 h(x)单调递减;当 x∈(ln2,+∞ ) 时,h′(x) > 0,函数 h(x) 单调递加.所以 h(x) 的最小值为 h(ln 2) =eln 2 -2ln 2 + 2a=2-2ln 2 +2a. 因为 a>ln 2 -1,因此 h(ln 2) >2-2ln 2 +2(ln 2 -1) =0,即 h(x)≥h(ln 2) > 0. 因此 g′(x) = h(x) >0,即 g(x) 在 R 上为增函数.故g(x) 在(0 ,+∞ ) 上为增函数,因此 g(x) >g(0) .而 g(0)=0,因此 g(x) =ex-x2+2ax-1>0,即当 a>ln 2-1 且 x>0 时,f(x) >x2-2ax.。

2012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的建议

2012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的建议

2 对字母a讨论
o
a ≤ 0时
f ( x )小 = a − 2不成立
2 1 a > 0时 f ′ ( x ) = 3a x − a a < 1时 f ( x )min = a − 2不成立 f a ≥ 1时 f 1 ≥0 a ( −1) ≥ 0 a ≥ 4 a ≤ 4
r r (3)若 (3)若 tan α tan β = 16, 求证 a // b .
1 在 ABC中,C − A = ,sin B = 2 3 (1)求 sin A的值; (2)设AC = 6, 求 ABC的面积. (09安徽16)
.
(08年第9题) 08年第9 年第
F
y A
P O
E
B
C x
满足条件AB=2, 满足条件AB=2,AC= AB=2 大值是 2 2.
b = 2a, c=2
2 BC的三角形ABC的面积的最 BC的三角形ABC的面积的最 的三角形ABC
(08年13题) 08年13题
c 2 = a 2 + b 2 − 2ab cos C = 3a 2 − 2 2a cos C 3a 2 − 4 cos C = 2 2a 1 2 2 S = ab sin C = a 1 − cos 2 C 2 2 A 2 1 2 = − ( a − 12 ) + 128 4 S max = 2 2
2
3x − 1 3x − 1 −1 ≤ x < 0时 a ≤ 3 =4 a≤4 3 x x x =−1
设函数 f ( x ) = ax3 − 3x + 1( x ∈ R ) ,若对于任意 x ∈[ −1,1] 成立, 都有 f ( x ) > 0 成立,则实数 a 的值为 4 (08 年 13) )

广东省2012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5 第29课时 解析几何的综合问题课件 理 新人教版

广东省2012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5 第29课时 解析几何的综合问题课件 理 新人教版

x
a .
联立方程组
y
1 a2
x
x2
y2
1
a
, 得 yT
2a a2 1.
a 2
于 是 STAB
1 2
2a 2a a2 1
2a2 a2 1
4, 3
解 得1 a 2 2.
所以椭圆的离心率e 1 1 2 .
a2
2
故 椭 圆 的 离 心 率 的 取 值 范 围 是 (0, 2 ]. 2
1.本题主要联系圆和三角形的有关知 识.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图形特征,确 定解题方法.
c 即 x cy c 0,
由 直 线 A F 与 圆 M 相 切 , 得 3 c c 3, c2 1
得 c 2或 c 2 (舍 去 ). 当 c 2时 , a 2 c 2 1 3, 故 椭 圆 C的 方 程 为 C:x 2 y 2 1.
3
2设P(x1,y1)、Q(x2,y2 ),则
F2 (0, 2
2 ), 离 心 率 e
2. 2
1 求 椭 圆 C的 方 程 ;
2 经 过 椭 圆 C的 左 顶 点 A
和 焦 点 F1 (0, 2 2 )、 F2 (0, 2 2 )作 圆 , 一 条 不 与 坐 标 轴平行的直线l与圆交于不同的点M 、N,且线段MN
的中点的横坐标为 1 ,求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 2
y1 x1
y2 x2
3. 6
即直线l的斜率k 3 ,从而直线l的方程为y 2 3 (x 3 ),
6
56 5
即y 3 x 1. 62
将其 代入 x2 y 2 1,并 整理得5x2 2 3x 9 0. 3
解 得 x1
3, x2

2012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策略

2012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策略

2012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策略一. 高考复习备考是一个系统工程第一轮复习(对高中数学知识--高考知识认知的第一次飞跃) 关键词基础知识过关目标:构建知识网络,掌握通性通法,夯实基础,构建体系,关注综合,提高运算能力,完成对50%的选择填空题(一般指选择题的前8道、填空题的前2道)的正确快速解答,50%的基础解答题(一般指前两道解答题)的正确解答(通过一轮复习,一般要平均达到高考卷面成绩的50%,即75分).第二轮复习(对高中数学知识--高考知识认知的第二次飞跃) 关键词综合能力突破目标:完善模块知识联系,关注题型,提高解题技巧;关注解题模式,提高解题效益;关注数学思想方法,增强数学能力;关注试题特征分析,实现从知识到分数的转变.完成对剩余选择填空题的基本正确解答、中档解答题的正确解答(通过二轮复习,一般要平均达到高考卷面成绩的80%,即120分).做法:分专题分题型进行复习,对基础题型(如理科的三角、立几、概率,文科的三角、立几、概率、数列等)注重从题设出发的特性法,要求做到准、快、全,对综合题型注重通性解法与模式,要求在完成通性解法的基础上,分析特性解法.训练解题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运算能力、作图能力等).有机整合专题考试、模拟考试、重点题型考试等.利用《错解本》提高得分能力.临场指导关键词心态调整抓分策略目标: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调整心态,最后题型(高考信息题)、增分技巧点拨(注意:点拨时不能说是最后题型或信息题,否则,一旦不是十分正确,将造成学生心态失常,导致高考失利).做法:讲座式、谈话式或学生自我训练(要看学生情况而定).二. 二轮复习的方法与手段理念:解考纲高屋建瓴明高考方向,抓题型实事求是练应试能力.第二轮复习是高考复习备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它最基本的目的是把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转化成试卷上的分数,这是现阶段高考模式下的关键所在.整个二轮复习阶段要扣准考纲要求,抓住高考必考的主干知识与主要题型,有计划地进行专项训练,实现知识向分数的转化,要做一定数量的综合训练题以熟练掌握解题方法及技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研究高考大纲与试题,明确高考方向,有的放矢要特别关注例题示范,深挖考纲内涵.对照《考试大纲》理清考点:《考试大纲》中有哪些考点;每个考点的要求属于哪个层次;如何运用这些考点解题.对照《考试大纲》理清联系:为了理清联系,可以画出知识网络图表. 对照《考试大纲》理清方法:熟练掌握常用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意识地对基本思想和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掌握科学的方法.2.完善模块知识网络,重视主干知识,构建题型结构,关注解题模式技巧中学数学的主干知识:“两数”(函数、数列)、“两式”(三角式、不等式)、“两直线”(直线与平面的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两率”(概率、变化率即导数)、“两量”(平面向量、空间向量)、“两空间”(空间角、空间距离)工具性知识:函数、导数、向量、不等式、线性规划等3.关注数学思想方法,增强数学能力数学思想与数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一个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因此,对数学思想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高考复习备考之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可分为三类:一是具体操作方法,如配方法、消元法、换元法、迭代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特值法、待定系数法等;二是逻辑推理方法,如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类比法、探索法、解析法、归纳法等;三是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等4.精选试题、放大功能、提高效益注重能力培养、突出数学思想、训练运算能力(1)精选试题,提高效率,明确方向.复习选题要更新,要多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和考纲的题型示例,特别是这些题所体现出来的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功夫花在如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问题出来后,不是想着套用什么模型,方法,而是怎么思考,要变解题教学为思维训练,变最后的模拟练习为找感觉、练灵活、训悟性、求准确,忌好高骛远,宜扎扎实实.(2)放大考试题的复习功能:小题大做,一题多解,多题一法,一题多问等.(3)加强规范要求,提高解题效益(4)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5.优化记忆系统,提高运算能力,获得真正突破在影响水平发挥的诸多因素中,不能忽视提取记忆和运算这两个基本环节.无法正确地求解数学问题,常常不是所需的知识不具备,而是记忆系统中的相关知识没有被准确地提取,解答高考题更是如此.尽管高考命题控制了运算难度,但运算能力上的不足导致失分仍然是影响发挥的主要原因.运算基本要求:运算能力是运算技能与思维能力的结合.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实施运算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运算能力的考查包括数.的运算和图形..的运算以及估算...数的运算包括数值..的运算与式子..的运算,高考以后者为主.从形式上看,代数变形包括恒等变形和不等变形(放缩).从能力要求上看,代数恒等变形包括两个层次:化简整理;分解组合.运算能力差主要表现为:1.基本代数运算容易出错,2.对较复杂的代数式,只会用逐步抄写来变形,因此需要有意识地安排运算能力的训练,总结运算规律,提高熟练程度;养成对代数式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推理、联想等的习惯,提高运算能力;要求学生规范答题,规范书写等.09级高三数学备课组2012年2月运算失分是高考失分的一个重要部分09级高三下学期教学进度表综合训练(每周一练)月考命题安排09级高三数学备课组2012年2月。

2012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 专题(10)创新型问题解题策略

2012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 专题(10)创新型问题解题策略

专题十:新型问题解题策略专题辅导【考情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新颖的信息、情景和设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和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高考的改革使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推出了一批新颖而又别致,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新题。

从最近几年来高考中探索性问题和创新题型比重逐年攀升,对探索性问题和创新型问题的预测研究应该是我们备考的重点。

预测12年高考探索性问题重点出在函数、数列、不等式、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等方面,估计新课标省市试题中此类题目分值10分左右(某某、某某、某某较为典型),并且主观题、客观题设置较为灵活。

今年高考多会结合合情推理知识点出探索性问题(特别是解答题),应加强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创新题型多出现与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像概率、线性规划等)的数学问题相关的问题有关,题目新颖,数学知识并不复杂。

关注以下两种类型:1、类比归纳型类比归纳型创新题给出了一个数学情景或一个数学命题,要求用发散思维去联想、类比、推广、转化,找出类似的命题,或者根据一些特殊的数据、特殊的情况去归纳出一般的规律.这是新课程较为重视的类比推理、归纳推理.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能力,从不变中找规律,从不变中找变化。

2、信息迁移型创新题是指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并给出一定容量的新信息,通过阅读,从中获取有关信息,捕捉解题资料,发现问题的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应用于新问题的解答.它既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潜力,又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交汇】1.探索型问题常见的探索性问题,就其命题特点考虑,可分为归纳型、题设开放型、结论开放型、题设和结论均开放型以及解题方法的开放型几类问题;(1)结论开放型探索性问题的特点是给出一定的条件而未给出结论,要求在给定的前提条件下,探索结论的多样性,然后通过推理证明确定结论;(2)题设开放型探索性问题的特点是给出结论,不给出条件或条件残缺,需在给定结论的前提下,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但满足结论成立的条件往往不唯一,答案与已知条件对整个问题而言只要是充分的、相容的、独立的,就视为正确的;(3)全开放型,题设、结论都不确定或不太明确的开放型探索性问题,与此同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具有开放型的探索性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探索,才能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2012新课标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策略

2012新课标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策略

2012新课标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策略李亚军二轮复习在三月中旬即将开始,那么复习什么才能高效?怎么复习才高效?现谈一下自己参加北京利德智达组织的2012新课标高考研讨会后的一点心得体会:1、一定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

2、认真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考题,挖掘高考热点、突出重点知识复习、突破难点。

并制定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

3、学情分析: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在那些方面有短板,二轮复习及时补救。

包括知识方面和能力方面。

4、二轮复习中,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要让学生把该拿的分必须拿到手,不该丢的分绝对不能丢;(2)、二轮复习不是再过一遍,而是对一轮复习的总体提升与,并对于在一轮复习中遗漏的,或是复习的不够扎实的及时补救。

(3)、二轮复习应帮助学生理清各章节内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造网络。

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提高对综合问题的分析及解决能力。

(4)、题目是我们复习知识,提炼方法,培养能力的载体,所以要做到精讲精炼,提高复习效率,必须认真选题;(5)、为了避免让学生只停留在“懂”这个层面,要敢于给学生留有反思总结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展其思维能力,让他去“悟”。

5、继续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抓住重点知识抓住薄弱的环节和知识的缺陷,全面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抓好基础的同时必须让学生知道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是什么。

(1)函数与导数。

此专题函数和导数、应用导数知识解决函数问题是重点,特别要注重交汇问题的训练。

在用导数知识求参数范围时特别要熟练掌握分离参数法。

(2)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解三角形。

此专题中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恒等变换,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是重点。

(3)数列。

此专题中数列是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数列与其他知识交汇问题的训练。

(4)立体几何。

理科:以三视图、空间坐标系、空间向量为代表的新课标标志,兼顾传统方法。

理科立体几何问题的解答题一般都能用空间向量来解。

但是对运算能力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平面的法向量的正确计算是整个问题的关键。

2012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9)解答题解题策略

2012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9)解答题解题策略

题九:解答题解题策略专题辅导【考情分析】高考数学解答题是在高考试卷中的第二部分(或第Ⅱ卷),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其题量已基本稳定在6题,分值占总分的49.3%,几乎占总分一半的数学解答题(通常6大题,74分)汇集了把关题和压轴题,在高考中举足轻重,高考的区分层次和选拔使命主要靠这类题型来完成预设目标。

像圆锥曲线综合题、函数方程不等式的交汇题、三角向量的结合问题等仍将是12年高考的重点;预计12年高考的热点:1、三角函数解答题多集中在以下几个类型上:①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②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问题;③涉及解三角形的三角函数问题;④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导数、数列等的交汇问题。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特别是正余弦定理,它是三角形本身内在的一种确定关系。

近几年高考考查三角问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求较为复杂的三角函数表达式的某些性质、图像的变换、值域或者最值;二是三角形中有关边角的问题。

高考试卷中将这两种形式合二为一,这很可能会是今后命题的趋势。

对于第一种形式的问题,一般要根据角、次、名、结构等方面,进行三角公式变换,然后运用整体代换思想或者结合函数思想进行处理。

对于第二种形式的问题,一般要结合正余弦定理和三角形的边角知识进行处理。

备考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三角恒等式的等价变形、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正余弦定理的使用、三角形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以及三角函数常用基本思想、技能、方法方面。

2、立体几何:①多角度训练证明平行、垂直问题;②注重数量关系中空间角、距离的计算与转化;③继续关注作图,识图,空间想象能力。

学会两种法解题,侧重于传统解法。

立体几何解答题的考查近几年基本形成一定规律,就是以棱柱、棱锥等简单几何体为载体考查平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角和距离的计算、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试题的设置一般两问或者三问,近几年大多是两问。

若设置两问,则第一问往往考查平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尤其垂直是重点);第二问考查空间角的计算(尤其二面角是重点);出现第三问,则一般考查空间距离的计算(尤其是点面距离)或者体积的计算,体积经常也是以求空间距离为核心。

2012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 高考热点问题针对训练 理

2012届高考数学二轮专题 高考热点问题针对训练 理

高考热点问题1.已知函数f (x )=x 2-2ax +2,当x ∈[-1,+∞)时,f (x )≥a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解:∵f (x )=(x -a )2+2-a 2, ∴此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轴为x =a .(1)当a ∈(-∞,-1)时,f (x )在[-1,+∞)上单调递增,∴f (x )min =f (-1)=2a +3. 要使f (x )≥a 恒成立,只需f (x )min ≥a , 即2a +3≥a ,解得a ≥-3,即-3≤a <-1. (2)当a ∈[-1,+∞)时,f (x )min =f (a )=2-a 2.要使f (x )≥a 恒成立,只需f (x )min ≥a ,即2-a 2≥a ,解得-2≤a ≤1,即-1≤a ≤1. 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3,1]. 2.如图所示,已知圆O :x 2+y 2=4,直线m :kx -y +1=0. (1)求证:直线m 与圆O 有两个相异交点;(2)设直线m 与圆O 的两个交点为A 、B ,求△AOB 面积S 的最大值. 解:(1)证明:直线m :kx -y +1=0可化为y -1=kx , 故该直线恒过点(0,1),而(0,1)在圆O :x 2+y 2=4内部, 所以直线m 与圆O 恒有两个不同交点. (2)圆心O 到直线m 的距离为d =11+k2,而圆O 的半径r =2,故弦AB 的长为|AB |=2r 2-d 2=24-d 2, 故△AOB 面积S =12|AB |×d =12×24-d 2×d=4d 2-d 4=-d 2-2+4.而d 2=11+k 2,因为1+k 2≥1,所以d 2=11+k2∈(0,1], 显然当d 2∈(0,1]时,S 单调递增,所以当d 2=1,即k =0时,S 取得最大值3,此时直线m 的方程为y -1=0. 3.四棱锥P -ABCD 的三视图如图所示.(1)在四棱锥中,E 为线段PD 的中点,求证:PB ∥平面AEC ;(2)在四棱锥中,F 为线段PA 上的点,且PF FA=λ,则λ为何值时,PA ⊥平面DBF ?并求此时几何体F -BDC 的体积.解:(1)证明:四棱锥P -ABCD 的直观图如图所示. 连接AC 、BD ,设交点为O ,连接OE , ∵OE 为△DPB 的中位线, ∴OE ∥PB.∵EO ⊂平面EAC ,PB ⊄平面EAC ,∴PB ∥平面AEC . (2)过O 作OF ⊥PA ,垂足为F . 在Rt △POA 中,PO =1,AO =3,PA =2,∵PO 2=PF ·PA,1=2PF , ∴PF =12,FA =32,λ=PF FA =13.又∵PA ⊥BD ,∴PA ⊥平面BDF . 当PF FA =13时,在△PAO 中,过F 作FH ∥PO , 则FH ⊥平面BCD ,FH =34PO =34.S △BCD =12×2×3= 3.∴V =13S △BCD ·FH =13×3×34=34.4.已知函数f (x )=2cos ⎝ ⎛⎭⎪⎫x +π3⎣⎢⎡⎦⎥⎤sin ⎝ ⎛⎭⎪⎫x +π3-3cos ⎝⎛⎭⎪⎫x +π3.(1)求f (x )的值域和最小正周期;(2)若对任意x ∈⎣⎢⎡⎦⎥⎤0,π6,使得m []f x +3+2=0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1)f (x )=2sin ⎝ ⎛⎭⎪⎫x +π3cos(x +π3)-23cos 2⎝ ⎛⎭⎪⎫x +π3 =sin ⎝ ⎛⎭⎪⎫2x +2π3-3⎣⎢⎡⎦⎥⎤cos ⎝ ⎛⎭⎪⎫2x +2π3+1=sin ⎝ ⎛⎭⎪⎫2x +2π3-3cos ⎝ ⎛⎭⎪⎫2x +2π3- 3 =2sin ⎝ ⎛⎭⎪⎫2x +π3- 3. ∵-1≤sin ⎝⎛⎭⎪⎫2x +π3≤1.∴-2-3≤2sin ⎝ ⎛⎭⎪⎫2x +π3-3≤2-3,T =2π2=π.即f (x )的值域为[]-2-3,2-3,最小正周期为π. (2)当x ∈⎣⎢⎡⎦⎥⎤0,π6时,2x +π3∈⎣⎢⎡⎦⎥⎤π3,2π3,故sin ⎝ ⎛⎭⎪⎫2x +π3∈⎣⎢⎡⎦⎥⎤32,1, 此时f (x )+3=2sin ⎝⎛⎭⎪⎫2x +π3∈[]3,2.由m [f (x )+3]+2=0知,m ≠0,且f (x )+3=-2m,∴3≤-2m ≤2,即⎩⎪⎨⎪⎧2m +3≤02m +2≥0,解得-233≤m ≤-1.即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233,-1.5.某网站对一商品进行促销,该商品每件成本9元,售价30元,每星期卖出432件.如果降低价格,销售量可以增加,且每星期多卖出的商品件数与商品单价的降低值x (单位:元,0≤x ≤30)的平方成正比.已知商品单价降低2元时,一星期多卖出24件.(1)将一个星期的商品销售利润表示成x 的函数; (2)如何定价才能使一个星期的商品销售利润最大?解:(1)设商品降低x 元,则多卖的商品数为kx 2,若记商品在一个星期的销售利润为f (x ),则依题意有f (x )=(30-x -9)(432+kx 2)=(21-x )(432+kx 2).由已知条件,24=k ·22,于是有k =6,所以f (x )=-6x 3+126x 2-432x +9072,x ∈[0,30]. (2)根据(1),我们有f ′(x )=-18x 2+252x -432 =-18(x -2)(x -12).因为f (0)=9072,f (12)=11664,所以定价为30-12=18元时,能使一个星期的商品销售利润最大.6.设F 1、F 2分别是椭圆C :x 2a 2+y 2b2=1(a >b >0)的左、右焦点.(1)设椭圆C 上点(3,32)到两点F 1、F 2的距离之和等于4,写出椭圆C 的方程和焦点坐标;(2)设点P 是椭圆C 上的任意一点,过原点的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M ,N 两点,当直线PM ,PN 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k PM ,k PN ,试探究k PM ·k PN 的值是否与点P 及直线l 有关,并证明你的结论.解:(1)由于点⎝ ⎛⎭⎪⎫3,32在椭圆上,得32a 2+⎝ ⎛⎭⎪⎫322b 2=1,又2a =4,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3=1,焦点坐标分别为(-1,0),(1,0).(2)无关.证明如下:过原点的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M 、N 两点,则点M 、N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设M (x 0,y 0),N (-x 0,-y 0),P (x ,y ). 因为M 、N 、P 在椭圆上,应满足椭圆方程,即x 20a 2+y 20b 2=1,x 2a 2+y 2b2=1, 所以k PM ·k PN =y -y 0x -x 0·y +y 0x +x 0=y 2-y 20x 2-x 20=-b 2a 2,故k PM ·k PN 的值与点P 的位置无关,同时与直线l 无关.。

2012届高三数学第二学期复习计划

2012届高三数学第二学期复习计划

2012届高三数学第二学期复习计划高三数学备课组一、复习内容与进度安排1、完成第二轮专题复习,巩固第一轮复习知识,抓住重点,突出专题;2、完成第三轮综合巩固复习,全面提升学生各种能力.二、第二轮复习及第三轮复习内容与要求1、第二轮复习,抓重点、促提高,实行重点知识专题讲授,题组训练。

时间安排:2月—5月中,共8周.题组训练:题组和专题配套训练①训练重点题和热点题②训练本校主要得分题③训练意外题与创新题○4训练查漏补缺题训练要求: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限时训练,及时讲评.2、第三轮复习:回归基础,巩固提高时间安排:5月18日—6月5日(1)主干知识一:函数与导数(2)主干知识二:数列递推,综合应用(3)主干知识三:三角函数图象与解三角形(4)主干知识四:立体几何(5)主干知识五:解析几何(6)主干知识六:向量、不等式、概率统计注意事项:(1)加强套题整体训练. (2)加强对临界生的贴身辅导,个性化辅导.(3)加强对考生的心理疏导. (4)加强考试技能的辅导.(5)加强对基础的回归与巩固.三、备课组活动安排每周定时定点开展一次备课组活动.活动地点:后东二;每次安排一位老师作为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对下一周复习内容的重点、难点、进度、难度、深度、方法及要使用的例题作分析发言,然后其它老师深入讨论,备课组长、学科带头人把关决定.中心发言人同时要准备本周的周练.中心发言人按教学进度与时间安排表发言.2012届高三数学备课组2011年2月制订高三第二轮复习建议与计划作者:高三数学备课组来源:高新一中网站录入:Admin更新时间:2009-1-22点击数:555【字体:】【编辑寄语】高三年级第二轮复习是提高高考数学成绩的关键,怎样安排,怎样才能事半功倍.现将数学第二轮复习计划和建议整理出版,仅供读者参考.---王凤进高三第二轮复习建议与计划高三数学备课组一.高三数学复习时间安排:第二轮:从本学期3月15日开始到4月15日结束;第三轮::从本学期4月16日开始到5月11日结束1.每周安排7课时,分专题进行主干知识的整理,查漏补缺.2.利用2课时的时间,做填空题的专项训练,提高学生解填空题的速度与正确率,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谨性;3.利用2课时进行作业讲评,学习交流.4.每周训练至少一份综合试卷二、二轮复习的定位1.第二轮复习——“方法篇”以综合性专题形式,强调方法、技巧,主要研究数学思想方法,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2.第三轮复习——“策略篇”以仿真训练为主,同时强调冲刺和应试技巧,提高同学们的解题速度和应对策略,为学生排忧解难,及时剔除学生复习中暴露出来的各种不利因素,调整心态,加强补漏,提高实战能力.三、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的教学建议突出方法,提升能力,学会思考,关注高考,重在体验1.吃透“说明”抓重点;2.重组内容抓专题;3.有效操作抓落实;4.师生和谐抓效益;5.查漏补缺抓到人.四.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的关键1、一看教师对《教材》、《教学要求》与《考试说明》理解是否透彻,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2、二看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3、三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科学性、针对性是否强,能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立的联系起来.练习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4、四看学生教师关系协调是否融洽,是否能形成合力.五.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的方法1、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突出解法的发现和运用;2、变“全面覆盖”为“重点讲练”,突出高考的“热点”问题;3、变“以量为主”为“以质取胜”,突出讲练落实,严控练习检测量;4、变“以…补弱‟为主”为“扬长补弱”,突出因材施教.六.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的处理好八个方面的问题:1、《考纲》解读问题;2、基础与专题问题;3、规范与速度问题;4、课堂容量问题;5、信息反馈问题;6、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问题;7、信息反馈有效即时的问题;8、讲解方式问题.七.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的克服六种倾向:1、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2、克服速度过快,内容过多;3、克服只练不讲;4、克服照抄照搬;5、克服集体备课不到位,会诊不力;6、克服高原现象.八.知识重组专题安排:第一单元集合、函数与导数第一讲集合与逻辑的工具作用第二讲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三讲几个重要的初等函数第四讲函数的综合第五讲导数及其应用第二单元空间几何体第一讲线面位置关系第二讲空间几何体第三讲空间向量的应用第三单元直线、圆、圆锥曲线第一讲直线和圆、线性规划第二讲圆锥曲线基本问题第三讲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第四单元三角函数、平面向量、解三角形第一讲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二讲三角恒等变换第三讲解三角形第四讲平面向量第五单元数列第一讲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第二讲数列的综合应用第六单元不等式不等式的应用第七单元排列、组合与概率、统计第一讲概率与统计第二讲排列组合与概率第八单元应用与创新专题复习第九单元高考中常用数学的方法第十单元第一讲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策略第二讲高考填空题的常用方法第三讲怎样解高考数学压轴题。

2012届江苏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教案+学案+课后训练(含完整答案)整套word稿-课时答案

2012届江苏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教案+学案+课后训练(含完整答案)整套word稿-课时答案

专题一 集合、简单逻辑用语、函数、不等式、导数及应用第1讲 集合与简单逻辑用语1. x <0,有x 2≤02. (2,3) 解析:M =(-∞,3),N =(2,+∞),∴ M ∩N =(2,3).3. (-∞,-1)∪(3,+∞) 解析:不等式对应的二次函数开口向上,则Δ=(a -1)2-4>0.4. [-1,1] 解析:集合A =[-1,1],B =(-∞,1],∴ A ∩B =A.5. 215解析:⎩⎪⎨⎪⎧0≤a ,a +45≤10≤a ≤15,⎩⎪⎨⎪⎧b -13≥0,b ≤113≤b ≤1,利用数轴,分类讨论可得集合A ∩B 的“长度”的最小值为13-15=215.6. ⎣⎡⎦⎤-12,13 解析:p :x 2+x -6<0为真,则不等式的解集为A =(-3,2),由q :mx +1>0得m =0时,解集为B =R ,m >0时,解集为B =⎝⎛⎭⎫-1m ,+∞,m <0时,解集为B =⎝⎛⎭⎫-∞,-1m ,m =0时,A B 成立;m >0时,-1m ≤-3,0<m ≤13;m <0时,-1m ≥2,-12≤m <0,综上m ∈⎣⎡⎦⎤-12,13. 7. 12 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用韦恩图来求解的问题,如图.设两者都喜欢的人数为x ,则只喜爱篮球的有15-x ,只喜爱乒乓球的有10-x ,由此可得(15-x)+(10-x)+x +8=30,解得x =3,所以15-x =12,即所求人数为12.8. (-∞,-4)∪(42,+∞) 解析:两集合分别表示半圆和直线,画图利用几何性质可得答案.9. 解:(1) 2-x +3x +1≥02x +2-(x +3)x +1≥0x -1x +1≥0(x -1)(x +1)≥0且x ≠-1x ≥1或x <-1.∴ 集合A ={x|x ≥1或x <-1}.(2) (x -a -1)(2a -x)>0(a<1)(x -a -1)(x -2a)<0.∵ a <1,∴ 2a <a +1.∴ 2a <x <a+1.∴ 不等式的解为2a <x <a +1.∴ 集合B ={x|2a <x <a +1}.∵ B A ,∴ 2a ≥1或a +1≤-1,∴ a ≥12或a ≤-2.又a<1,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12,1. 10. 解:若命题p 为真,则⎩⎪⎨⎪⎧m 2-4>0,-m <0m >2.若命题q 为真,Δ=16(m -2)2-16<0,1<m <3.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所以若命题p 为真,命题q 为假,则m ≥3;若命题p为假,命题q 为真,则1<m ≤2,综上,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m|1<m ≤2或m ≥3}.第2讲 函数、图象及性质1. f(x)=(x -2)2 解析:函数满足f(x)=f(x +2),函数周期为2.则x ∈[2,3],x -2∈[0,1],f(x)=f(x -2)=(x -2)2.2. (0,1] 解析:y =x x -m =1+m x -m,由反比例函数性质可得到0<m ≤1;也可以用导数求得.3. 12 解析:f(-x)=12-x -1+a =2x 1-2x+a ,f(-x)=-f(x) 2x 1-2x +a =-⎝⎛⎭⎫12x -1+a 2a =11-2x -2x 1-2x =1,故a =12;也可用特殊值代入,但要检验.4. 1<a <2 解析:函数为奇函数,在(-1,1)上单调递减,f(1-a)+f(1-a 2)>0,得f(1-a)>f(a 2-1).∴ ⎩⎪⎨⎪⎧-1<1-a <1,-1<1-a 2<11-a <a 2-1,1<a < 2.5. [3,+∞) 解析:⎩⎪⎨⎪⎧|x -2|-1≥0,x -1>0,x -1≠1⎩⎪⎨⎪⎧x -2≥1或x -2≤-1,x >1,x ≠2x ≥3.6. 2 解析:函数满足f(x +2)=1f (x ),故f(x +4)=1f (x +2)=f(x),函数周期为4,f(2 012)=f(0),又f(2)=1f (0),∴ f(0)=2.7. 3 解析:画图可知a +(-1)2=1,a =3,也可利用f(0)=f(2)求得,但要检验.8. 1 解析:由y =|x 2-2x -t|得y =|(x -1)2-1-t|,函数最大值只能在y(0),y(1),y(3)中取得,讨论可得只有t =1时成立.9. 解:(1) ∵ f(a +2)=18,f(x)=3x ,∴ 3a +2=183a =2, ∴ g(x)=(3a )x -4x =2x -4x ,x ∈[-1,1].(2) g(x)=-(2x )2+2x =-⎝⎛⎭⎫2x -122+14,当x ∈[-1,1]时,2x ∈⎣⎡⎦⎤12,2,令t =2x ,∴ y =-t 2+t =-⎝⎛⎭⎫t -122+14,由二次函数单调性知当t ∈⎣⎡⎦⎤12,2时y 是减函数,又t =2x 在[-1,1]上是增函数,∴ 函数g(x)在[-1,1]上是减函数.(也可用导数的方法证明)(3) 由(2)知t =2x,2x ∈⎣⎡⎦⎤12,2,则方程g(x)=m 有解m =2x -4x在[-1,1]内有解m =t -t 2=-⎝⎛⎭⎫t -122+14,t ∈⎣⎡⎦⎤12,2, ∴ m 的取值范围是⎣⎡⎦⎤-2,14. 10. (1) 证明:取x =y =0,f(0)=f(0)+f(0),∴ f(0)=0,取y =-x ,则f(0)=f(x)+f(-x),∴ f(-x)=-f(x),故f(x)是奇函数.(2)解: 任取x 2>x 1,则x 2-x 1>0,∴ f(x 2-x 1)<0,又f(x 2-x 1)=f(x 2)+f(-x 1)=f(x 2)-f(x 1)<0,∴ f(x 2)<f(x 1),f(x)在[-3,3]上单调递减,f(-3)=-f(3)=-3f(1)=6,∴ f(x)在[-3,3]上的最大值f(-3)=6,最小值f(3)=-6.第3讲 基本初等函数1. 2 解析:lg 22+lg2lg5+lg50=lg2(lg2+lg5)+lg5+lg10=lg2lg(2·5)+lg5+1=2.2. a ∈(1,2) 解析:y =log a (2-ax)是[0,1]上关于x 的减函数,∴ ⎩⎪⎨⎪⎧a >1,2-a >01<a <2.3. [-3,1] 解析:2x 2+2x -4≤122x 2+2x -4≤2-1x 2+2x -4≤-1x 2+2x -3≤0-3≤x ≤-1.4. (2,2)5. a ≥2 解析: 二次函数f(x)=-x 2+2ax -1+a 2开口向下,对称轴x =-2a-2=a ,则a ≥2.6. ⎣⎡⎦⎤1,3127 解析:f(x)为偶函数,则b =0,又a -1+2a =0,∴ a =13,f(x)=13x 2+1在⎣⎡⎦⎤-23,23上的值域为⎣⎡⎦⎤1,3127.7. f(-25)<f(80)<f(11) 解析:∵ f(x -4)=-f(x),∴ f(x -4)=f(x +4),∴ 函数周期T =8.∵ f(x)为奇函数,在区间[0,2]上是增函数,∴ f(x)在[-2,2]上是增函数.则f(-25)=f(-1),f(11)=f(3)=-f(-1)=f(1),f(80)=f(0).∵ f(-1)<f(0)<f(1),∴ f(-25)<f(80)<f(11).8. 4 解析:函数图象恒过定点(1,1),从而m +n =1,又mn >0,∴ 1m +1n =m +n m +m +nn=2+n m +m n ≥4,当且仅当m =n 时取等号,1m +1n的最小值为4.9. 解:f(x)=12p x 2-x +3=12p (x -p)2+3-p 2.① p ≤-1时,f(x)在[-1,2]上递减,M =f(-1)=12p +4,m =f(2)=2p +1,由2M +m =3,得p =-12(舍).② -1<p <0,M =f(p)=3-p 2,m =f(2)=2p +1,由2M +m =3,得p =2-6,p =2+6(舍).③ 0<p <12,M =f(2),m =f(p),由2M +m =3,得p =2±23(舍).④ 12≤p ≤2,M =f(-1),m =f(p)由2M +m =3,得p =8±66(舍). ⑤ p >2,M =f(-1),m =f(2)由2M +m =3,得p =-12(舍).综上,当p =2-6时,2M +m =3成立.10. 解:(1) 设P(x 0,y 0)是y =f(x)图象上的点,Q(x ,y)是y =g(x)图象上的点,则⎩⎪⎨⎪⎧ x =x 0-2a ,y =-y 0.∴ ⎩⎪⎨⎪⎧x 0=x +2a ,y 0=-y.又y 0=log a (x 0-3a),∴ -y =log a (x +2a -3a ), ∴ y =log a1x -a (x >a),即y =g(x)=log a 1x -a(x >a). (2) ∵ ⎩⎪⎨⎪⎧x -3a >0,x -a >0,∴ x >3a ,∵ f(x)与g(x)在x ∈[a +2,a +3]上有意义,∴ 3a <a +2,0<a <1,∵ |f(x)-g(x)|≤1恒成立,∴ |log a (x -3a)(x -a)|≤1恒成立.∴⎩⎪⎨⎪⎧-1≤log a [(x -2a )2-a 2]≤1,0<a <1a ≤(x -2a)2-a 2≤1a.对x ∈[a +2,a +3]时恒成立,令h(x)=(x -2a)2-a 2,其对称轴x =2a,2a <2,而2<a +2,∴ 当x ∈[a +2,a +3]时,h(x)min =h(a +2),h(x)max =h(a +3).∴ ⎩⎪⎨⎪⎧a ≤h (x )min ,1a ≥h (x )max⎩⎪⎨⎪⎧a ≤4-4a ,1a ≥9-6a0<a ≤9-5712.第4讲 函数的实际应用1. log 3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和简单的已知函数值求x 的值.由⎩⎪⎨⎪⎧x ≤1,3x=2x =log 32或⎩⎪⎨⎪⎧x >1,-x =2无解,故应填log 32.2. 20% 解析:设该产品初始成本为a ,每年平均降低百分比为p ,则a(1-p)2=0.64a ,∴ p =0.2.3. m ∈(1,2) 解析:令f(x)=x 2-2mx +m 2-1,则⎩⎪⎨⎪⎧f (0)>0,f (1)<0,f (2)<0,f (3)>0.解得1<m <2.4. a >1 解析:设函数y =a x (a >0,且a ≠1)和函数y =x +a ,则函数f(x)=a x -x -a(a>0且a ≠1)有两个零点, 就是函数y =a x (a >0且a ≠1)与函数y =x +a 有两个交点,由图象可知当0<a <1时两函数只有一个交点,不符合要求,当a >1时,因为函数y =a x (a >1)的图象过点(0,1),而直线y =x +a 所过的点一定在点(0,1)的上方,所以一定有两个交点.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5. 14 解析:设每个销售定价为x 元,此时销售量为100-10(x -10),则利润y =(x -8)[100-10(x -10)]=10(x -8)(20-x)≤10⎝⎛⎭⎫x -8+20-x 22=360,当且仅当x =14时取等号.6. ⎝⎛⎭⎫-1,-13 解析:由题意得f(1)·f(-1)<0,即(3a +1)(a +1)<0,-1<a <-13. 7. 6 解析:⎩⎨⎧-a +22=1,a +b2=1b =6.8. ①③④ 解析:函数f(x)=-|x|x 2+bx 2+c 为偶函数,当x ≥0时,f(x)=-x 3+bx 2+c ,b <0,∴ f ′(x)=-3x ⎝⎛⎭⎫x -2b3≤0对x ∈[0,+∞)恒成立,∴ x =0时,f(x)在R 上有最大值,f(0)=c ;由于f(x)为偶函数,②不正确;取b =3,c =-2③正确;若b <0,取a =0,若b ≥0,取a =2b3,故一定存在实数a ,使f(x)在[a ,+∞)上单调减.9. (1)证明:由条件知f(2)=4a +2b +c ≥2恒成立.又∵ x =2时,f(2)=4a +2b +c ≤18(2+2)2=2恒成立,∴ f(2)=2.(2)解: ∵ ⎩⎪⎨⎪⎧4a +2b +c =2,4a -2b +c =0,∴ 4a +c =2b =1,∴ b =12,c =1-4a.又f(x)≥x 恒成立,即ax 2+(b -1)x +c ≥0恒成立. ∴ a >0,Δ=⎝⎛⎭⎫12-12-4a(1-4a)≤0,∴(8a -1)2≤0. 解得:a =18,b =12,c =12,∴ f(x)=18x 2+12x +12.(3)解:(解法1) 由分析条件知道,只要f(x)图象(在y 轴右侧部分,包含与y 轴交点)总在直线y =m 2x +14上方即可,也就是直线的斜率m2小于直线与抛物线相切时的斜率,∴⎩⎨⎧y =18x 2+12x +12,y =m 2x +14,解得 m ∈⎝⎛⎭⎫-∞,1+22. (解法2)g(x)=18x 2+⎝⎛⎭⎫12-m 2x +12>14在x ∈[0,+∞)必须恒成立, 即x 2+4(1-m)x +2>0在x ∈[0,+∞)恒成立. ① Δ<0,即[4(1-m)]2-8<0,解得:1-22<m <1+22; ② ⎩⎪⎨⎪⎧Δ≥0,-2(1-m )≤0,f (0)=2>0,解得:m ≤1-22. 综上,m ∈⎝⎛⎭⎫-∞,1+22. 10. (1)证明: 当x ≥7时,f(x +1)-f(x)=0.4(x -3)(x -4),而当x ≥7时,函数y =(x -3)(x -4)单调递增,且(x -3)(x -4)>0, 故f(x +1)-f(x)单调递减,∴ 当x ≥7时,掌握程度的增长量f(x +1)-f(x)总是下降.(2)解: 由题意可知0.1+15ln a a -6=0.85,整理得aa -6=e 0.05,解得a =e 0.05e 0.05-1·6=20.50×6=123.0,123.0∈(121,127],由此可知,该学科是乙学科.第5讲 不等式及其应用1. (-∞,-2)∪(3,+∞)2. (-1,2) 解析:由已知得a <0,b =-a ,ax -b x -2>0即为ax +a x -2>0,得x +1x -2<0,得-1<x <2.3. -6 解析:作出可行域,求出凸点坐标分别为(3,-3),(4,-5),(5,-1),(6,-3),则最优解为(4,-5);或让直线t =x +2y 平行移动,当直线过点(4,-5)时,目标函数取最小值.4.116 解析:∵ x ,y ∈R +,∴ 1=x +4y ≥2x·4y ,∴ xy ≤116,当且仅当x =4y ,即x =12,y =18时取等号. 5. 9 解析:∵ x >0,y >0,1x +4y =1,∴ x +y =(x +y)⎝⎛⎭⎫1x +4y =5+y x +4xy ≥5+2y x ·4x y=9,当且仅当y x =4xy,即x =3,y =6时取等号.6. m ≤-5 解析:x 2+mx +4<0,x ∈(1,2)可得m <-⎝⎛⎭⎫x +4x ,而函数y =-⎝⎛⎭⎫x +4x 在(1,2)上单调增,∴ m ≤-5.7. ⎣⎡⎦⎤95,6 解析: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构成的区域是以(1,3),(1,6),⎝⎛⎭⎫52,92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区域(含边界),y x 表示区域内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y x ∈⎣⎡⎦⎤95,6 8. x ≥1 解析:n n +1=1-1n +1<1,当n 无限变大时,nn +1的值趋近于1,不等式要恒成立,显然x >12,2x -1|x|>n n +1等价于2x -1x ≥1且x >12,故x ≥1.9. 解:(1) y =2 150+10×55+⎝⎛⎭⎫a 6x 2+13x (55-1)x =2 700x +9ax +18.(0<x ≤20,12≤a ≤1).(2) 当34≤a ≤1时,y ≥22 700x·9ax +18=1803a +18. 当且仅当2 700x =9ax ,即x =300a时取等号. 即当x =300a时,y min =1803a +18; 当12≤a <34时,y ′=-2 700x 2+9a <0,故y =f(x)在(0,20]上是减函数, 故当x =20时,y min =2 70020+180a +18=153+180a. 答:若12≤a <34,则当车队速度为20 m/s 时,通过隧道所用时间最少;若34≤a ≤1时,则当车队速度为300am/s 时,通过隧道所用时间最少.10. 解:(1) ⎩⎪⎨⎪⎧f (0)=0,f (-2)=0⎩⎪⎨⎪⎧b =6,c =0,∴ f(x)=3x 2+6x ; (2) g(x)=3⎣⎡⎦⎤x +⎝⎛⎭⎫1+m 62-2-3×⎝⎛⎭⎫1+m 62,-⎝⎛⎭⎫1+m 6≤2,m ≥-18; (3) f(x)+n ≤3即n ≤-3x 2-6x +3,而x ∈[-2,2]时,函数y =-3x 2-6x +3的最小值为-21,∴ n ≤-21,实数n 的最大值为-21.第6讲 导数及其应用1. f(x)=x 2+2x +12. 98 解析:f ′(2)=4.5-4=-98,切线方程为y =-98x +92,∴ f(2)=94. 3. y =x -1 解析:y ′=3x 2-2,k =y ′x =1=1,则切线方程y -0=1·(x -1), ∴ x -y -1=0.4. ⎣⎡⎭⎫0,π2∪⎣⎡⎭⎫2π3,π 解析:y ′=3x 2-3≥-3,∴ tanα≥-3,0≤α<π且α≠π2,结合正切函数图象可得答案.5. a ≥-4 解析:x ∈(0,+∞),f ′(x)=1x +4x +a ≥0恒成立,由基本不等式1x +4x+a ≥4+a ,当且仅当x =12时取等号,∴ a +4≥0,∴ a ≥-4.6. 32 解析:f(x)=x 3-12x +8,f ′(x)=3(x -2)(x +2),则f(x)的单调增区间是[-3,-2]∪[2,3],减区间是[-2,2],f(-3)=17,f(2)=-8,f(3)=-1,f(-2)=24,∴ M =24,m =-8.7. (-2,2) 解析:设f(x)=x 3-3x +a ,f ′(x)=3(x +1)(x -1),f(x)在x =-1取极大值,在x =1时取极小值,⎩⎪⎨⎪⎧f (-1)>0,f (1)<0⎩⎪⎨⎪⎧a +2>0,a -2<0-2<a <2.8. 4 解析:若x =0,则不论a 取何值,f(x)≥0显然成立;当x >0即x ∈(0,1]时,f(x)=ax 3-3x +1≥0可化为,a ≥3x 2-1x3,设g(x)=3x 2-1x 3,则g ′(x)=3(1-2x )x 4,所以g(x)在区间⎝⎛⎦⎤0,12上单调递增,在区间⎣⎡⎭⎫12,1上单调递减,因此g(x)max =g ⎝⎛⎭⎫12=4,从而a ≥4;当x <0即x ∈[-1,0)时,f(x)=ax 3-3x +1≥0可化为a ≤3x 2-1x 3,设g(x)=3x 2-1x 3,则g ′(x)=3(1-2x )x 4>0,显然g(x)在区间[-1,0)上单调递增,因此g(x)min =g(-1)=4,从而a ≤4,综上,a =4.9. 解:(1) 因为函数f(x),g(x)的图象都过点(t,0),所以f(t)=0,即t 3+at =0.因为t ≠0,所以a =-t 2.g(t)=0,即bt 2+c =0,所以c =ab.又因为f(x),g(x)在点(t,0)处有相同的切线,所以f ′(t)=g ′(t)而f ′(x)=3x 2+a ,g ′(x)=2bx ,所以3t 2+a =2bt.将a =-t 2代入上式得b =t.因此c =ab =-t 3.故a =-t 2,b =t ,c =-t 3.(2) y =f(x)-g(x)=x 3-t 2x -tx 2+t 3,y ′=3x 2-2tx -t 2=(3x +t)(x -t),因为函数y =f(x)-g(x)在(-1,3)上单调递减,所以⎩⎪⎨⎪⎧ y ′x =-1≤0,y ′x =3≤0.即⎩⎪⎨⎪⎧(-3+t )(-1-t )≤0,(9+t )(3-t )≤0,解得t ≤-9或t ≥3.所以t 的取值范围为(-∞,-9]∪[3,+∞).10. 解:(1) ∵ f(x)=x 3+ax ,g(x)=x 2+bx ,∴ f ′(x)=3x 2+a ,g ′(x)=2x +b.x ∈[-1,+∞),f ′(x)g ′(x)≥0,即x ∈[-1,+∞),(3x 2+a)(2x +b)≥0,∵ a >0,∴3x 2+a >0,∴ x ∈[-1,+∞),2x +b ≥0,即∴ x ∈[-1,+∞),b ≥-2x ,∴ b ≥2,则所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2,+∞).(2) b 的最小值为2,h(x)=x 3-x 2+ax -2x ,h ′(x)=3x 2-2x +a -2=3⎝⎛⎭⎫x -132+a -73.当a ≥73时,h ′(x)=3x 2-2x +a -2≥0对x ∈[-1,+∞)恒成立,h(x)在[-1,+∞)上单调增,当0<a <73时,由h ′(x)=3x 2-2x +a -2=0得,x =1±7-3a 3>-1,∴h(x)在⎣⎢⎡⎦⎥⎤-1,1-7-3a 3上单调增,在⎣⎢⎡⎦⎥⎤1-7-3a 3,1+7-3a 3上单调减,在⎣⎢⎡⎭⎪⎫1+7-3a 3,+∞上单调增.滚动练习(一)1.24 解析:f(x)=x α,f(4)=12,α=-12,f(x)=x -12,f(8)=24. 2. x ∈R ,都有x 2+2x +5≠03. (-∞,0] 解析:x <-1时,不等式可化为x +(x +1)(-x -1+1)≤1,-x 2≤1,∴ x <-1;x ≥-1时,不等式可化为x +x +1≤1,x ≤0,∴ -1≤x ≤0,综上x ≤0.4. 12 解析:考虑x >0时,f(x)=x x +1=1x +1x ≤12,当且仅当x =1时取等号. 5. [-4,0)∪(0,1) 解析:⎩⎪⎨⎪⎧x 2-3x +2≥0,-x 2-3x +4≥0,x ≠0.上面式中等号不能同时成立.6. 2 解析: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 =⎝⎛⎭⎫12x,y =3-x 2的图象,两个函数图象有两个交点.7. (-∞,-1)∪(3,+∞) 解析:x 2+ax >4x +a -3可化为(x -1)a +x 2-4x +3>0对a ∈[0,4]恒成立,设f(a)=(x -1)a +x 2-4x +3,∴ ⎩⎪⎨⎪⎧f (0)>0,f (4)>0.解得x <-1或x >3.8. -1或-2564 解析: 设过(1,0)的直线与y =x 3相切于点(x 0,x 30),所以切线方程为y -x 30=3x 20(x -x 0),即y =3x 20x -2x 30,又(1,0)在切线上,则x 0=0或x 0=32,当x 0=0时,由直线y =0与抛物线y =ax 2+154x -9相切可得a =-2564,当x 0=32时,由直线y =274x -274与曲线y =ax 2+154x -9相切可得a =-1.9. 2 008 解析:令3x =t ,则x =log 3t ,则f(2)+f(4)+f(8)+…+f(28)=4log 23(log 321+2+…+8)+233×8=2 008.10. a ≥2 解析:由log a x +log a y =3,得y =a 3x ,函数y =a 3x 在x ∈[a,2a]上单调递减,得其值域为⎣⎡⎦⎤a 32a ,a 3a ,由题知⎣⎡⎦⎤a 32a ,a3a [a ,a 2],∴ a ≥2. 11. 解:p 为真,则|x -4|≤6的解集为A =[-2,10],q 为真,x 2-2x +1-m 2≤0(m >0)的解集为B =[1-m,1+m],∵ 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p 是q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A =[-2,10]B =[1-m,1+m],∴⎩⎪⎨⎪⎧1+m ≥10,1-m ≤-2.两式中等号不能同时成立,又m >0,∴ m ≥9. 12. 解:(1) 令g(x)=f(x)-x =x 2+(a -1)x +a ,则由题意可得⎩⎪⎨⎪⎧Δ>0,<1-a 2<1,g (1)>0,g (0)>0⎩⎪⎨⎪⎧a >0,-1<a <1,a <3-22或a >3+220<a <3-2 2.故所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0,3-22).(2) f(0)·f(1)-f(0)=2a 2,令h(a)=2a 2.∵ 当a >0时h(a)单调递增,∴ 当0<a <3-22时,0<h(a)<h(3-22)=2(3-22)2=2(17-122)=217+122<116,即f(0)·f(1)-f(0)<116.13. 解:(1) ① 当0<t ≤10时,V(t)=(-t 2+14t -40)e 14t +50<50,化简得t 2-14t +40>0,解得t <4或t >10,又0<t ≤10,故0<t <4.② 当10<t ≤12时,V(t)=4(t -10)(3t -41)+50<50,化简得(t -10)(3t -41)<0,解得10<t <413,又10<t ≤12,故10<t ≤12.综合得0<t <4或10<t ≤12;故知枯水期为1月,2月,3月,11月,12月共5个月.(2)由(1)知:V(t)的最大值只能在(4,10)内达到.由V ′(t)=e 14t ⎝⎛⎭⎫-14t 2+32t +4=-14e 14t(t +2)(t -8),令V ′(t)=0,解得t =8(t =-2舍去). 当t 变化时,V ′(t) 与V (t)的变化情况如下表:t (4,8) 8 (8,10) V ′(t) + 0 - V(t)极大值由上表,V(t)在t =8时取得最大值V(8)=8e +50=108.32(亿立方米).故知一年内该水库的最大蓄水量是108.32亿立方米.14. 解:(1) 当x ∈[-2,-1)时,f(x)=x +1x 在[-2,-1)上是增函数(用导数判断),此时f(x)∈⎣⎡⎭⎫-52,-2,当x ∈⎣⎡⎭⎫-1,12时,f(x)=-2,当x ∈⎣⎡⎦⎤12,2时,f(x)=x -1x 在⎣⎡⎦⎤12,2上是增函数,此时f(x)∈⎣⎡⎦⎤-32,32,∴ f(x)的值域为⎣⎡⎦⎤-52,-2∪⎣⎡⎦⎤-32,32. (2) ① 若a =0,g(x)=-2,对于任意x 1∈[-2,2],f(x 1)∈⎣⎡⎦⎤-52,-2∪⎣⎡⎦⎤-32,32,不存在x 0∈[-2,2]使得g(x 0)=f(x 1)都成立.② 若当a >0时,g(x)=ax -2在[-2,2]是增函数,g(x)∈[-2a -2,2a -2],任给x 1∈[-2,2],f(x 1)∈⎣⎡⎦⎤-52,-2∪⎣⎡⎦⎤-32,32,若存在x 0∈[-2,2],使得g(x 0)=f(x 1)成立,则⎣⎡⎦⎤-52,-2∪⎣⎡⎦⎤-32,32[-2a -2,2a -2],∴有⎩⎨⎧-2a -2≤-52,2a -2≥32,解得 a ≥74.③ 若a <0,g(x)=ax -2在[-2,2]上是减函数,g(x)∈[2a -2, -2a -2],任给x 1∈[-2,2],f(x 1)∈⎣⎡⎦⎤-52,-2∪⎣⎡⎦⎤-32,32, 若存在x 0∈[-2,2]使得g(x 0)=f(x 1)成立, 则⎣⎡⎦⎤-52,-2∪⎣⎡⎦⎤-32,32[2a -2,-2a -2]⎩⎨⎧2a -2≤-52,-2a -2≥32,解得 a ≤-74.综上,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74∪⎣⎡⎭⎫74,+∞.专题二 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第7讲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 y =sin ⎝⎛⎭⎫2x +π3,x ∈R 2. 103. 1 解析:f(x)=f ⎝⎛⎭⎫π4cosx +sinx ,f ′(x)=-f ′⎝⎛⎭⎫π4sinx +cosx ,f ′⎝⎛⎭⎫π4=-22f ′⎝⎛⎭⎫π4+22,f ′⎝⎛⎭⎫π4=2-1,f(x)=(2-1)cosx +sinx ,f ⎝⎛⎭⎫π4=(2-1)×22+22=1. 4. 6 解析:平移后f(x)=cos ⎝⎛⎭⎫ωx -ωπ3,与原来函数图象重合,则ωπ3=2kπ,k ∈Z ,∵ ω>0,∴ ωmin =6.5. ⎣⎡⎦⎤-54,1 解析:a =cos 2x -cosx -1=⎝⎛⎭⎫cosx -122-54,转化为函数的值域问题. 6. 2+22 解析:f(x)=2sin πx4,周期为8,f(1)+f(2)+f(3)+…+f(2 012)=f(1)+f(2)+f(3)+f(4)=2+2 2.7. 2 解析:T =2ππ2=4,对任意x ∈R ,都有f(x 1)≤f(x)≤f(x 2)成立,f(x)min =f(x 1),f(x)max=f(x 2),于是|x 1-x 2|min =T2=2.8. 23 解析: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数形结合思想.线段P 1P 2的长即为sinx 的值,且其中的x 满足6cosx =5tanx ,解得sinx =23.线段P 1P 2的长为23.9. 解:f(x)=-2asin ⎝⎛⎭⎫2x +π6+2a +b ,sin ⎝⎛⎭⎫2x +π6∈⎣⎡⎦⎤-12,1, 当a >0时,-2a +2a +b =-5,-2a ×⎝⎛⎭⎫-12+2a +b =1,∴ a =2,b =-5; 当a <0时,-2a +2a +b =1,-2a ×⎝⎛⎭⎫-12+2a +b =-5,∴ a =-2,b =1; a =0,不存在.综上,a =2,b =-5或a =-2,b =1.10. 解:(1) 由最低点为M ⎝⎛⎭⎫2π3,-2得A =2,由T =π得ω=2πT =2ππ=2, 由点M ⎝⎛⎭⎫2π3,-2在图象上得2sin ⎝⎛⎭⎫4π3+φ=-2,即sin ⎝⎛⎭⎫4π3+φ=-1, 所以4π3+φ=2kπ-π2,故φ=2kπ-11π6(k ∈Z ).又φ∈⎝⎛⎭⎫0,π2,所以φ=π6,所以f(x)=2sin ⎝⎛⎭⎫2x +π6. (2) 因为x ∈⎣⎡⎦⎤0,π12,2x +π6∈⎣⎡⎦⎤π6,π3,所以当2x +π6=π6时,即x =0时,f(x)取得最小值1;当2x +π6=π3,即x =π12时,f(x)取得最大值 3.第8讲 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1. 3 解析:∵ sin 2α+cos2α=14,∴ sin 2α+1-2sin 2α=14,∴ sin 2α=34,∵ α∈⎝⎛⎭⎫0,π2,∴ sinα=32,∴ α=π3,tanα= 3. 2. 523 解析:由正弦定理a sinA =b sinB ,得 a =bsinAsinB =5·1322=523.3. 5 解析:12arcsinB =2,c =42,由余弦定理可求得b.4. 1 解析:由sin 2α+sinαcosα-2cos 2α=0,得tan 2α+tanα-2=0,tanα=1或tanα=-2(舍),sin2α=2sinαcosα=2tanα1+tan 2α=21+1=1. 5. 4 解析:由余弦定理得b a +ab =6cosC ,a 2+b 2ab =6×a 2+b 2-c 22ab ,a 2+b 2=32c 2,tanC tanA +tanC tanB =sinC cosC ⎝⎛⎭⎫cosA sinA +cosB sinB =1cosC ⎝⎛⎭⎫sin 2C sinAsinB =2ab a 2+b 2-c 2⎝⎛⎭⎫c 2ab =2c 2a 2+b 2-c 2,将a2+b 2=32c 2代入上式即可.注:(1) 在用正、余弦定理处理三角形中的问题时,要么把所有关系转化为边的关系,要么把所有的关系都转化为角的关系;(2) 本题也可以转化为角的关系来处理.6.724 解析:tanα=-34,tanβ=-12,tan2β=-43. 7. -17 解析:由余弦定理得c =a 2+b 2-2abcosC =3,故最大角为角B.8.817 解析:12bcsinA =-(b 2+c 2-a 2)+2bc ,12bcsinA =-2bccosA +2bc , 2-12sinA =2cosA ,⎝⎛⎭⎫2-12sinA 2=(2cosA)2=4(1-sin 2A),sinA =817. 9. 解:(1) ∵ c 2=a 2+b 2-2abcosC =1+4-4×14=4,∴ c =2,∴ △ABC 的周长为a +b +c =1+2+2=5. (2) ∵ cosC =14,∴ sinC =1-cos 2C =1-⎝⎛⎭⎫142=154, ∴ sinA =asinC c =1542=158.∵ a <c ,∴ A <C ,故A 为锐角,∴ cosA =1-sin 2A =1-⎝⎛⎭⎫1582=78,∴ cos(A -C)=cosAcosC +sinAsinC =78×14+158×154=1116.10. 解:(1) sin 2B +C 2+cos2A =1-cos (B +C )2+cos2A =1+cosA 2+2cos 2A -1=5950.(2) ∵ cosA =45,∴ sinA =35,∴ S △ABC =12bcsinA =310bc ,∵ a =2,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cosA =4,∴ 85bc +4=b 2+c 2≥2bc ,bc ≤10,∴ S △ABC =12×bcsinA =310bc ≤3,当且仅当b =c 时,取得最大值,所以当b =c 时,△ABC 的面积S 的最大值为3.第9讲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1. ⎝⎛⎭⎫45,-35或⎝⎛⎭⎫-45,352.10 解析:|α|=1,|β|=2,α⊥(α-2β),得α·(α-2β)=0,α·β=12,|2α+β|=4α2+4α·β+β2=10.3. π3 解析:∵ (a +2b )·(a -b )=-6,∴ |a|2-2|b|2+a·b =-6,∴ a·b =1,cos 〈a ,b 〉=a·b |a|·|b|=12. 4. 4 解析:设BC 边中点为D ,则AO →=23AD →,AD →=12(AB →+AC →),∴ AO →·AC →=13(AB →+AC →)·AC →=13(3×2×cos60°+32)=4.5. (-3,1)或(-1,1) 解析:设a =(x ,y),∴ a +b =(x +2,y -1),∴ ⎩⎪⎨⎪⎧ y -1=0,(x +2)2+(y -1)2=1,∴ ⎩⎪⎨⎪⎧ x =-1,y =1或⎩⎪⎨⎪⎧x =-3,y =1. 6. -14 解析:AD →·BE →=12(AB →+AC →)·⎝⎛⎭⎫23AC →-AB → =12⎝⎛⎭⎫-1+23-13×12=-14. 7. 1-2 解析:设a +b =2d ,则d 为单位向量. (a -c )·(b -c )=1-(a +b )·c =1-2d·c =1-2cos 〈d ,c 〉.8. 2 解析:取O 为坐标原点,OA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1,0),B ⎝⎛⎭⎫-12,32,设∠COA =θ,则θ∈⎣⎡⎦⎤0,2π3,C(cosθ,sinθ),∴ (cosθ,sinθ)=x(1,0)+y ⎝⎛⎭⎫-12,32,x +y =3sinθ+cosθ=2sin ⎝⎛⎭⎫θ+π6,θ=π3时取最大值2. 9. 解:(1) 由m·n =0得-cosA +3sinA =0,tanA =33,A ∈(0,π), ∴ A =π6.(2)1+sin2B cos 2B -sin 2B =-3,∴ sinB +cosBcosB -sinB=-3,∴ tanB =2,∴ tanC =tan ⎝⎛⎭⎫π-π6-B =-tan π6+tanB 1-tan π6tanB=8+5 3. 10. 解:(1) 在Rt △ADC 中,AD =8,CD =6, 则AC =10,cos ∠CAD =45,sin ∠CAD =35.又∵ AB →·AC →=50,AB =13,∴ cos ∠BAC =AB →·AC →|AB →||AC →|=513.∵ 0<∠BAC <π,∴ sin ∠BAC =1213.∴ sin ∠BAD =sin(∠BAC +∠CAD)=6365.(2) S △BAD =12AB·AD·sin ∠BAD =2525,S △BAC =12AB·AC·sin ∠BAC =60,S △ACD =24,则S △BCD =S △ABC +S △ACD -S △BAD =1685,∴ S △ABD S △BCD =32.滚动练习(二)1. {-1,0,1} 解析:M ={-2,-1,0,1},N ={-1,0,1,2,3},则M ∩N ={-1,0,1}.2. 0 解析:f(1)=-f(-1)=-(-3+2+1)=0.3. 2 解析:cos10°+3sin10°1-cos80°=2sin40°2sin 240°= 2.4. (-3,2) 解析:6-x -x 2>0,∴ x 2+x -6<0,∴ -3<x <2.5. 2 解析:f ′(x)=3x 2-6x =3x(x -2),则函数的增区间是(-∞,0)∪(2,+∞),减区间是(0,2),所以函数在x =2处取极小值.6. 1 解析:a -2b =(3,3)与c 共线,则3·3=3k ,∴ k =1.7. 6 解析:A*B ={0,2,4}.8. 充要 解析:f(x)=x 2+mx +1的图象关于直线x =1对称-m2=1m =-2.9. (-∞,2ln2-2] 解析:f ′(x)=e x -2,x ∈(-∞,ln2),f ′(x)<0,x ∈(ln2,+∞),f ′(x)>0,x =ln2时,f(x)取极小值即为最小值2-2ln2+a ≤0,a ≤2ln2-2;本题也可转化为a =-e x +2x ,求函数g(x)=-e x +2x 值域即可.10. ②④ 解析:函数为偶函数,在⎣⎡⎦⎤0,π2上单调增,画图即可. 11. 点拨:本题考查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对分段函数在讨论其性质时要整体考虑.对二次函数要能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研究它的单调性与最值等问题.解:(1) 函数f(x)为奇函数,f(-x)+f(x)=0对x ∈R 恒成立,m =2;(2) 由f(x)=⎩⎪⎨⎪⎧-x 2+2x ,x >00,x =0,x 2+2x ,x <0,知f(x)在[-1,1]上单调递增,∴ ⎩⎪⎨⎪⎧a -2>-1,a -2≤1,得1<a ≤3,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3]. 12. 点拨:本小题主要考察综合运用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函数的性质进行运算、变形、转换和求解的能力.解:(1)∵ f(x)=sin(π-ωx)cosωx +cos 2ωx ,∴ f(x)=sinωxcosωx +1+cos2ωx 2=12sin2ωx +12cos2ωx +12=22sin ⎝⎛⎭⎫2ωx +π4+12,由ω>0得2π2ω=π,∴ ω=1. (2) 由(1)知f(x)=22sin ⎝⎛⎭⎫2x +π4+12, ∴ g(x)=f(2x)=22sin ⎝⎛⎭⎫4x +π4+12,当0≤x ≤π16时,π4≤4x +π4≤π2,∴ 22≤sin ⎝⎛⎭⎫4x +π4≤1. 因此1≤g(x)≤1+22,故x =0时,g(x)在此区间内取最小值为1.13. 点拨:本题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三角形面积公式,向量的数量积,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以及运算求解能力.解:由cosA =1213,得sinA =1-⎝⎛⎭⎫12132=513.又12bcsinA =30,∴ bc =156. (1) AB →·AC →=bccosA =156×1213=144.(2) a 2=b 2+c 2-2bccosA =(c -b)2+2bc(1-cosA)=1+2×156×⎝⎛⎭⎫1-1213=25,∴ a =5. 14. 点拨:应用题是高考必考题型,解决应用题的关键要学会审题,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变量,建立数学模型,选择适当的方法解题,结论要符合题意.解:∵ △ABC 是直角三角形,AB =2,BC =1,∴ ∠A =30°.设∠FEC =α,则α∈⎝⎛⎭⎫0,π2,∠EFC =90°-α,∠AFD =180°-60°-(90°-α)=30°+α,∴ ∠ADF =180°-30°-(30°+α)=120°-α,再设CF =x ,则AF =3-x ,在△ADF 中有DFsin30°=3-x sin (120°-α),由于x =EF·sinα=DF·sinα, ∴DF sin30°=3-DF·sinαsin (120°-α),化简得DF =32sinα+3cosα≥37=217, ∴ △DEF 边长的最小值为217.专题三 数 列第10讲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1. 13 解析:a 3=7,a 5=a 2+6,∴ 3d =6,∴ a 6=a 3+3d =13.2. 13 解析:6S 5-5S 3=5,∴ 6(5a 1+10d)-5(3a 1+3d)=5,得a 1+3d =13. 3. 20 解析:a n =41-2n ,a 20>0,a 21<0.4.152 解析:a 2=1,a n +2+a n +1=6a n ,∴ q 2+q =6(q >0),∴ q =2,则S 4=152. 5. 15 解析:S 4a 4=a 1(1-q 4)1-q a 1q 3=1-q 4(1-q )q 3=15.6. 4 解析:设公差为d ,则⎩⎨⎧4a 1+4×32d ≥10,5a 1+5×42d ≤15.即⎩⎪⎨⎪⎧2a 1+3d ≥5,a 1+2d ≤3.又a 4=a 1+3d ,由线性规划可知a 1=1,d =1时,a 4取最大值4.7.212解析:a n =(a n -a n -1)+(a n -1-a n -2)+…+(a 2-a 1)+a 1=33+2(1+2+…+(n -1))=n 2-n +33,a n n =n +33n -1,数列⎩⎨⎧⎭⎬⎫a n n 在1≤n ≤6,n ∈N *时单调减,在n ≥7,n ∈N *时单调增,∴ n =6时,a nn取最小值.8. 4 解析:⎩⎨⎧k (k +4)⎝⎛⎭⎫23k≥(k -1)(k +3)⎝⎛⎭⎫23k -1,k (k +4)⎝⎛⎭⎫23k≥(k +1)(k +5)⎝⎛⎭⎫23k +1,10≤k ≤1+10,k ∈N *,∴ k =4.9. 解:(1) 设公差为d ,则⎩⎪⎨⎪⎧(a 1+2d )(a 1+5d )=55,2a 1+7d =16,解得⎩⎪⎨⎪⎧ a 1=1,d =2.或⎩⎪⎨⎪⎧a 1=15,d =-2.(舍去) ∴ a n =2n -1(n ∈N *).(2) n =1时,a 1=b 12,a 1=1,∴ b 1=2,n ≥2时,a n -1=b 12+b 222+…+b n -12n -1,2=a n -a n -1=b n 2n (n ≥2),b n =2n +1(n ≥2),∴ b n =⎩⎪⎨⎪⎧2(n =1),2n +1(n ≥2,n ∈N *),S n =2n +2-6(n ∈N *). 10. (解法1)(1)证明:由b n +1b n =q ,有a n +1a n +2a n a n +1=a n +2a n=q ,∴ a n +2=a n q 2(n ∈N *). (2)证明:∵ a n =a n -2q 2(n ≥3,n ∈N *),∴ a 2n -1=a 2n -3q 2=…=a 1q 2n -2,a 2n =a 2n -2q 2=…=a 2q 2n -2,∴ c n =a 2n -1+2a 2n =a 1q 2n -2+2a 2q 2n -2=(a 1+2a 2)q 2n -2=5q 2n -2. ∴ {c n }是首项为5,以q 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3) 解:由(2)得1a 2n -1=1a 1q 2-2n ,1a 2n =1a 2q 2-2n ,于是1a 1+1a 2+…+1a 2n =⎝⎛⎭⎫1a 1+1a 3+…+1a 2n -1+⎝⎛⎭⎫1a 2+1a 4+…+1a 2n =1a 1⎝⎛⎭⎫1+1q 2+1q 4+…+1q 2n -2+1a 2⎝⎛⎭⎫1+1q 2+1q 4+…+1q 2n -2=32⎝⎛⎭⎫1+1q 2+1q 4+…+1q 2n -2. 当q =1时,1a 1+1a 2+…+1a 2n =32⎝⎛⎭⎫1+1q 2+1q 4+…+1q 2n -2=32n.当q ≠1时,1a 1+1a 2+…+1a 2n =32⎝⎛⎭⎫1+1q 2+1q 4+…+1q 2n -2=32⎝ ⎛⎭⎪⎫1-q -2n 1-q -2=32⎣⎢⎡⎦⎥⎤q 2n -1q 2n -2(q 2-1). 故1a 1+1a 2+…+1a 2n=⎩⎨⎧32n ,q =1,32⎣⎢⎡⎦⎥⎤q 2n -1q 2n -2(q 2-1),q ≠1.(解法2)(1) 证明:同解法1(1).(2) 证明:c n +1c n =a 2n +1+2a 2n +2a 2n -1+2a 2n =q 2a 2n -1+2q 2a 2na 2n -1+2a 2n=q 2(n ∈N *),又c 1=a 1+2a 2=5,∴ {c n }是首项为5,以q 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3) 解:由(2)的类似方法得a 2n -1+a 2n =(a 1+a 2)q 2n -2=3q 2n -2,1a 1+1a 2+…+1a 2n =a 1+a 2a 1a 2+a 3+a 4a 3a 4+…+a 2n -1+a 2n a 2n -1a 2n ,∵ a 2k -1+a 2k a 2k -1a 2k =3q 2k -22q 4k -4=32q -2k +2,k =1,2,…,n.∴1a 1+1a 2+…+1a 2k =32(1+q 2+…+q -2n +2).下同解法1.第11讲 数列求和及其综合应用1. 2n +1-n -2 解析:a n =2n -1,1+(1+2)+(1+2+4)+…+(1+2+…+2n -1)=(2+22+23+…+2n )-n =2(2n -1)-n =2n +1-n -22. 2+lnn 解析:累加可得.3. T 8T 4 T 12T 84. -p -q 解析:由求和公式知q =pa 1+p (p -1)2d ,p =qa 1+q (q -1)2d ,因为p ≠q ,两式相减得到-1=a 1+p +q -12d ,两边同时乘以p +q ,则-(p +q)=(p +q)a 1+(p +q )(p +q -1)2d ,即S p +q =-(p +q).5. 2n +1 解析:由条件得b n +1=a n +1+2a n +1-1=2a n +1+22a n +1-1=2a n +2a n -1=2b n 且b 1=4,所以数列{b n }是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b n =4·2n -1=2n +1.6. 11 解析:(a 1+1)2+(a 2+1)2+…+(a 50+1)2=107,则(a 21+a 22+…+a 250)+2(a 1+a 2+…+a 50)+50=107,∴ a 21+a 22+…+a 250=39,故a 1,a 2,…,a 50中数字0的个数为50-39=11.7. [24,36] 解析:a n =6n -(9+a),由题知5.5≤9+a6≤7.5,∴ 24≤a ≤36.8. 470 解析:由于⎩⎨⎧⎭⎬⎫cos 2nπ3-sin 2nπ3以3 为周期,故S 30=⎝⎛⎭⎫-12+222+32+⎝⎛⎭⎫-42+522+62+…+⎝⎛⎭⎫-282+2922+302 =∑k =110⎣⎡⎦⎤-(3k -2)2+(3k -1)22+(3k )2=∑k =110 ⎣⎡⎦⎤9k -52=9×10×112-25=470,分组求和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 解:(1) 由S n =(1+λ)-λa n S n -1=(1+λ)-λa n -1(n ≥2).相减得:a n =-λa n +λa n -1,∴ a n a n -1=λ1+λ(n ≥2),∴ 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2) f(λ)=λ1+λ,∴ b n =b n -11+b n -11b n =1b n -1+1,∴ ⎩⎨⎧⎭⎬⎫1b n 是首项为1b 1=2,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1b n =2+(n -1)=n +1.∴ b n =1n +1.(n ∈N *) (3) λ=1时,a n =⎝⎛⎭⎫12n -1,∴ c n =a n⎝⎛⎭⎫1b n-1=⎝⎛⎭⎫12n -1n , ∴ T n =1+2⎝⎛⎭⎫12+3⎝⎛⎭⎫122+…+n ⎝⎛⎭⎫12n -1, ①12T n =⎝⎛⎭⎫12+2⎝⎛⎭⎫122+3⎝⎛⎭⎫123+…+n ⎝⎛⎭⎫12n , ② ①-②得:12T n =1+⎝⎛⎭⎫12+⎝⎛⎭⎫122+⎝⎛⎭⎫123+…+⎝⎛⎭⎫12n -1-n ⎝⎛⎭⎫12n ∴ 12T n =1+⎝⎛⎭⎫12+⎝⎛⎭⎫122+⎝⎛⎭⎫123+…+⎝⎛⎭⎫12n -1-n ⎝⎛⎭⎫12n = 2⎣⎡⎦⎤1-⎝⎛⎭⎫12n -n ⎝⎛⎭⎫12n , 所以:T n =4-⎝⎛⎭⎫12n -2-2n ⎝⎛⎭⎫12n =4-n +22n -1. 10. 解:(1) n =1时,由S 2=tS 1+a ,解得a 2=at ,当n ≥2时,S n =tS n -1+a ,所以S n +1-S n =t(S n -S n -1),即a n +1=a n t , 当n =1时,由S 2=tS 1+a 得a 2=ta 1,又因为a 1=a ≠0,综上,有a n +1a n=t(n ∈N *),所以{a n }是首项为a ,公比为t 的等比数列,所以a n =at n -1.(2) 当t =1时,S n =na ,b n =na +1,b n +1-b n =[(n +1)a +1]-[na +1]=a , 此时{b n }为等差数列;当a >0时,{b n }为单调递增数列,且对任意n ∈N *,a n >0恒成立,不合题意;当a <0时,{b n }为单调递减数列,由题意知b 4>0,b 6<0,且有⎩⎪⎨⎪⎧b 4≥|b 5|,-b 6≥|b 5|,即⎩⎪⎨⎪⎧|5a +1|≤4a +1,|5a +1|≤-6a -1,解得-29≤a ≤-211.综上,a 的取值范围是⎣⎡⎦⎤-29,-211. (3) 因为t ≠1,b n =1+a 1-t -at n 1-t ,所以c n =2+⎝⎛⎭⎫1+a 1-t n -a 1-t (t +t 2+…+t n)=2+⎝⎛⎭⎫1+a 1-t n -a (t -t n +1)(1-t )2=2-at (1-t )2+1-t +a 1-t ·n +at n +1(1-t )2,由题设知{c n }是等比数列,所以有⎩⎪⎨⎪⎧2-at (1-t )2=0,1-t +a 1-t =0,解得⎩⎪⎨⎪⎧a =1,t =2,即满足条件的数对是(1,2).(或通过{c n }的前3项成等比数列先求出数对(a ,t),再进行证明)滚动练习(三)1. {4,5} 解析:A ∪B ={1,2,3}.2. π4 解析:由正弦定理a sinA =c sinC ,∴ sinA =cosA ,∴ tanA =1,∵ 0<A <π, ∴ A =π4.3. 12 解析:由a 1+3a 8+a 15=60得5a 1+35d =60,a 8=12,2a 9-a 10=a 8=12.4. 12 解析:周期是4π,∴ ω=2π4π=12. 5. [0,4) 解析:mx 2+mx +1≠0对x ∈R 恒成立.当m =0时,成立;当m ≠0时,Δ=m 2-4m <0,∴ 0<m <4.综上,0≤m <4.6. 6 解析:本题考查线性规划内容.7. ⎝⎛⎭⎫7π6,11π6 解析:y ′=1+2sinx <0,∴ sinx <-12,∴ 7π6<x <11π6. 8. π3 解析:∵ m ⊥n ,∴ (a +c)(a -c)+b(b -a)=0,∴ a 2+b 2-c 22ab =12, ∴ cosC =12,∴ C =π3.9. (-∞,-1)∪(2,+∞) 解析:画出符合题意的草图,则x -2<-3或x -2>0.10. 4 解析:本题其实是关于最小正周期问题.a 2=a 1-t ,a 3=t +2-a 1+t =2t +2-a 1,a 4=a 3-t =t +2-a 1,a 5=t +2-a 4=a 1,故实数k 的最小值是4.11. 解:(1) f(x)=12sin2x +3cos 2x =12sin2x +32(1+cos2x)=sin ⎝⎛⎭⎫2x +π3+32,∴ f(x)的最小正周期为T =2π2=π. (2) 依题意得g(x)=f ⎝⎛⎭⎫x -π4+32=sin ⎣⎡⎦⎤2⎝⎛⎭⎫x -π4+π3+32+32=sin ⎝⎛⎭⎫2x -π6+3,当x ∈⎣⎡⎦⎤0,π4时,2x -π6∈⎣⎡⎦⎤-π6,π3,∴ -12≤sin ⎝⎛⎭⎫2x -π6≤32,∴ 23-12≤g(x)≤332,∴ g(x)在⎣⎡⎦⎤0,π4的最大值为332. 12. 解:(1) 当n ≤6时,数列{a n }是首项为120,公差为-10的等差数列.a n =120-10(n -1)=130-10n ;当n ≥7时,数列{a n }是以a 6为首项,公比为34的等比数列,又a 6=70,所以a n =70×⎝⎛⎭⎫34n-6,因此,第n 年初,M 的价值a n 的表达式为a n =⎩⎪⎨⎪⎧130-10n ,n ≤6,n ∈N *,70×⎝⎛⎭⎫34n -6,n ≥7,n ∈N *. (2) 设S n 表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由等差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当1≤n ≤6时,S n =120n -5n(n -1),A n =120-5(n -1)=125-5n >80;当n ≥7时,S n =S 6+(a 7+a 8+…+a n )=570+70×34×4×⎣⎡⎦⎤1-⎝⎛⎭⎫34n -6=780-210×⎝⎛⎭⎫34n-6,A n =780-210×⎝⎛⎭⎫34n -6n.因为{a n }是递减数列,所以{A n }是递减数列,又A 8=780-210×⎝⎛⎭⎫348-68=824764>80,A 9=780-210×⎝⎛⎭⎫349-69=767996<80,所以须在第9年初对M进行更新.13. 解:(1) f ′(x)=3x 2+2ax +b.由题意得⎩⎪⎨⎪⎧f ′⎝⎛⎭⎫23=3×⎝⎛⎭⎫232+2a ×23+b =0,f ′(1)=3×12+2a ×1+b =3.解得⎩⎪⎨⎪⎧a =2,b =-4.设切线l 的方程为y =3x +m(m>0),由原点到切线l 的距离为1010, 有|m|32+1=1010,解得m =1.∵ 切线l 不过第四象限,∴ m =1,m =-1(舍),∴ 切线l 的方程为y =3x +1,由于切点的横坐标为x =1,∴ 切点坐标为(1,4),∵ f(1)=1+a +b +c =4,∴ c =5.(2) 由(1)知f(x)=x 3+2x 2-4x +5,所以f ′(x)=3x 2+4x -4=(x +2)(3x -2),令f ′(x)=0,得x 1=-2,x 2=23.x -4 (-4,-2)-2 ⎝⎛⎭⎫-2,2323 ⎝⎛⎭⎫23,1 1 f ′(x) +0 -0 +f(x)极大值 极小值函数值-11139527414. 解:(1) ∵ -1,S n ,a n +1成等差数列,∴ 2S n =a n +1-1, ① 当n ≥2时,2S n -1=a n -1, ②①-②得:2(S n -S n -1)=a n +1-a n ,∴ 3a n =a n +1,∵ a 1=1≠0,∴ a n ≠0, ∴ a n +1a n=3.当n =1时,由①得∴ 2S 1=2a 1=a 2-1,又a 1=1,∴ a 2=3, ∴a 2a 1=3,∴ {a n }是以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a n =3n -1. (2) ∵ f(x)=log 3x ,∴ f(a n )=log 33n -1=n -1,b n =1(n +3)[f (a n )+2]=1(n +1)(n +3)=12⎝⎛⎭⎫1n +1-1n +3,∴ T n =1212-14+13-15+14-16+15-17+…+1n -1n +2+1n +1-1n +3=1212+13-1n +2-1n +3=512-2n +52(n +2)(n +3),比较T n 与512-2n +5312的大小,只需比较2(n +2)(n +3)与312的大小即可.又2(n +2)(n +3)-312=2(n 2+5n +6-156)=2(n 2+5n -150)=2(n +15)(n -10),∵ n ∈N *,∴ 当1≤n ≤9时n ∈N *,2(n +2)(n +3)<312,即T n <512-2n +5312;∴ 当n=10时,2(n +2)(n +3)=312,即T n =512-2n +5312;当n >10且n ∈N *时,2(n +2)(n +3)>312,即T n >512-2n +5312;当n =10时,2(n +2)(n +3)=312,即T n =512-2n +5312;当n>10且n ∈N *时,2(n +2)(n +3)>312,即T n >512-2n +5312.。

2012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29:创新与探究题的解答策略及限时训练

2012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29:创新与探究题的解答策略及限时训练

专题二十九:创新与探究题的解答策略【走进高考】1. (09·江西)设函数()0)f x a =<的定义域为D ,若所有点(,())(,)s f t s t D ∈构成一个正方形区域,则a 的值为( B )A .2-B .4-C .8-D .不能确定2.(09·广东) 已知甲、乙两车由同一起点同时出发,并沿同一路线(假定为直线)行驶.甲车、乙车的速度曲线分别为v v 乙甲和(如图2所示).那么对于图中给定的01t t 和,下列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A ) A. 在1t 时刻,甲车在乙车前面 B. 1t 时刻后,甲车在乙车后面 C. 在0t 时刻,两车的位置相同 D. 0t 时刻后,乙车在甲车前面3.(09·湖南) 对于数列{}n u ,若存在常数M >0,对任意的*n N ∈,恒有1121n n n n u u u u u u M+--+-++-≤ ,则称数列{}n u 为B -数列. (Ⅰ)首项为1,公比为(1)q q <的等比数列是否为B-数列?请说明理由; (Ⅱ)设n S 是数列{}n x 的前n 项和,给出下列两组论断; A 组:①数列{}n x 是B-数列,②数列{}n x 不是B-数列; B 组:③数列{}n S 是B-数列,④数列{}n S 不是B-数列.请以其中一组中的一个论断为条件,另一组中的一个论断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

判断所给命题的真假,并证明你的结论;(Ⅲ)若数列{}{},n n a b 都是B -数列,证明:数列{}n n a b 也是B -数列. 【解析】(Ⅰ)设满足题设的等比数列为{}n a ,则1n n a q -=. 于是21211,2n n n n n a a qq qq n -----=-=-≥.因此1121||||||n n n n a a a a a a +--+-++- =211(1...).n q q q q --++++因为1,q <所以21111,11nn q q q qq q--++++=<--即112111n n n n q a a a a a a q+---+-++-<- .故首项为1公比为q (1)q <的等比数列是B-数列.(Ⅱ)命题1:若数列{}n x 是B-数列,则数列{}n S 是B-数列.此命题为假命题. 事实上,设1,n x n N ∙=∈,易知数列{}n x 是B-数列; 但n S n =,1121n n n n S S S S S S n +--+-++-= . 由n 的任意性知数列{}n S 不是B-数列.命题2:若数列{}n S 是B-数列,则数列{}n x 是B-数列.此命题为真命题. 事实上,因为数列{}n S 是B-数列,所以存在正数M ,对任意的,n N ∙∈ 有1121n n n n S S S S S S M +--+-++-≤ ,即12n n x x x M ++++≤ .于是1121n n n n x x x x x x +--+-++- 1121122...22n n n x x x x x M x +-≤+++++≤+. 所以数列{}n x 是B-数列.(注:按题中要求组成其它命题解答时,仿上述解法)(III )若数列{}{},n n a b 是B -数列,则存在正数12,M M ,对任意的,n N ∙∈有11211n n n n a a a a a a M +--+-++-≤ ;11212n n n n b b b a b b M +--+-++-≤ . 注意到112211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11221111n n n n a a a a a a a M a ---≤-+-++-+≤+ . 同理,21n b M b ≤+.记111K M a =+,222K M b =+,则有111111n n n n n n n n n n n na b a b a b a b a b a b ++++++-=-+-1112111n n n n n n n n n n b a a a b b K a a K b b +++++≤-+-≤-+-.因此11112211n n n n n n n n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21121()n n n n K a a a a a a +-≤-+-++-111212112()n n n n K b b b b b b k M k M +-+-+-++-≤+ .故数列{}n n a b 是B -数列.【考点聚焦】一、创新型问题 1.开放型创新题开放型创新题是指问题的条件、结论、解答策略是不唯一的,或需要探索的一种题型,这类题型结构新颖、解题方法灵活、知识覆盖面广、问题结论开放,打破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解题套路,给解题者很大的思考空间和多种分析思路.2.定义信息型创新题命题特点是一个新的定义、新的关系、新的性质、新的定理等新情境新知识,然后在这个新情境下,综合所学知识并利用新知识作为解题工具使问题得到解决,求解此类问题通常分为三人步骤:(1)对新知识进行信息提取,确定化归方向;(2)对从新知识中所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探究解题方法; (3)对提取的知识加以转换,进行有效组合,进而求解. 3.类比归纳型创新题(1)类比是将式子结构、运算法则、解题方法、问题结论等或引申、或推广、或迁移,由已知探索未知,由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2)归纳是从个别特殊事例、若干特殊现象中递推出同一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总结出同一种现象的一般性规律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二、探究型问题 1.探求结论型问题给出了条件,结论不明确或开放性的问题,需要解题者探索出结论并加验证或证明. 2.探求条件型问题给出了结论,要寻求使其成立的相应的条件,解题者通过分析倒推、逆向思维探求结论成立的条件. 3.探求存在型问题即结论是否成立的问题,一般有肯定型、否定型和讨论型三种.关于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是:先假设结论存在,若推证合理且无矛盾,则结论成立;若推证有矛盾,则可否定结论.4.探求规律型问题认真观察分析问题情境,运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探究问题的本质特征的一般规律.【经典例解】题型一:定义信息型创新题【例1】点P 在直线:1l y x =-上,若存在过P 的直线交抛物线2y x =于,A B 两点,且|||PA AB =,则称点P 为“点”,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直线l 上的所有点都是“点”B .直线l 上仅有有限个点是“点”C .直线l 上的所有点都不是“点”D .直线l 上有无穷多个点(不是所有的点)是“点”【解析】如图,设()(),,,1A m n P x x -,则()2,22B m x n x ---.∵2,A B y x =在上,∴2221(2)n m n x m x ⎧=⎨-+=-⎩. 消去n ,得关于x 的方程22(41)210x m x m --+-= (1) ∵222(41)4(21)8850m m m m ∆=---=-+>恒成立,∴方程(1)恒有实数解. 选A .【点拨】本题考查考生的阅读与理解、信息迁移的能力及学习潜力,同时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道定义信息型创新题型.求解本题的突破口是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将B 点的坐标用A 、P 两点的坐标表示,再利用判别式类别直线AB 与抛物线的交点个数即可.【变式】对于任意的两个实数对(,)a b 和(,)c d ,规定:(,)(,)a b c d =,当且仅当,a c b d ==; 运算“⊗”为:(,)(,)(,)a b c d ac bd bc ad ⊗=-+; 运算“⊕”为:(,)(,)(,)a b c d a c b d ⊕=++.设,p q R ∈,若(1,2)(,)(5,0)p q ⊗=,则(1,2)(,)p q ⊕=( )A .(4,0)B . (2,0)C . (0,2)D . (0,4)-【解析】选B .题型二:类比归纳型创新题 【例2】观察下列等式:1535522C C +=-, 1597399922C C C ++=+, 159131151313131322C C C C +++=-, 1591317157171717171722C C C C C ++++=+,…,…由以上等式推测到一个一般的结论:对于*n N ∈,1594141414141n n n n n C C C C +++++++++= . 【解析】观察各个结论由二项构成,第二项前有()1n-,二项指数分别为41212,2n n --,因此对于*n N ∈,1594141414141n n n n n C C C C +++++++++= ()4121212nn n --+-. 【点拨】这是一道类比归纳型创新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到各式的左右两边的项数、各项符号、各项指数的变化规律.【变式】五位同学围成一圈依序循环报数,规定:①第一位同学首次报出的数为1,第二位同学首次报出的数也为1,之后每位同学所报出的数都是前两位同学所报出的数之和;②若报出的数为3的倍数,则报该数的同学需拍手一次.已知甲同学第一个报数,当五位同学依序循环报到第100个数时,甲同学拍手的总次数为______. 【解析】 5 .题型三:开放型创新题【例3】对任意函数()f x ,x D ∈,可按如图示构造一个数列发生器,其工作原理如下: ①输入数据0x D ∈,经数列发生器输出()10x f x =;②若1x D ∉,则数列发生器结束工作;若1x D ∈,则将1x 反馈回输入端,再输出()21x f x =,并依此规律继续下去.现定义()421x f x x -=+.(1)若输入04965x =,则由数列发生器产生数列{}n x .请写出数列{}n x 的所有项;(2)若要数列发生器产生一个无穷的常数数列{}n x ,试求输入的初始数据0x 的值;(3)若输入0x 时,产生的无穷数列{}n x 满足:对任意正整数n ,均有1n n x x +<,求0x 的取值范围;(4)是否存在0x ,当输入数据0x 时,该数列发生器产生一个各项均为负数的的无穷数列.【解析】(1)由数列发生器工作原理知04965x =, 辗转代入()421x f x x -=+,得到数列{}n x 的前三项:11119x =,215x =,31x =-.函数()421x f x x -=+的定义域为{|1}D x x =≠-,31x D =-∉,故由04965x =产生的数列{}n x 只有11119x =,215x =,31x =-三项.(2)由数列发生器原理可知()1421n n n n x x f x x +-==+.∵要使数列发生器产生一个无穷常数列,即1n n x x +=,∴只需求解方程421x x x -=+, 解之得 1 2x x ==或.故输入01x =(或02x =)即可产生常数列1n x =(或2n x =).(3)由数列发生器原理可知1421n n n x x x +-=+.∵得到的数列{}n x 满足:任意正整数n 均有1421n n n n x x x x +-<=+成立,∴只需求解不等式421x x x -<+,解之得1x <-,或12x <<.①当1x <-,令1n =,则有11x <-.结束∵1421n n n x x x +-=+ ∴12114264411x x x x -==->++,23224264411x x x x -==-<++.∴32x x < ∴当1x <-不合题意,应舍去. ②当12x <<时,令1n =,则有112x <<.由上可知12x x <,求得212x <<.以此类推,可知必有对任意正整数n ,均有1n n x x +<成立. 由()10x f x =不难得知0x 的取值范围为12x <<.(4)由数列发生器原理可知()111421n n n n x x f x x ----==+.令0n x <,则114201n n x x ---<+,∴1112n x --<<.同理由()21224201n n n n x x f x x -----==<+,得21557n x -<<.由此可知,如果0n x <,则必有21557n x -<<,即n x 与2n x -不可能同时小于0.故在本数列发生器运作下,不可能产生各项均为负数的数列{}n x .【点拨】本题是一道条件开放型创新题,求解本题的关键是透彻理解数列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注解第(1)问只需将04965x =代入()421x f x x -=+的计算结果再次代入,依次下去,直至出现1i x D =-∉为止;将第(2)问转化为方程()1n n x f x +=的求解问题; 将第(3)问转化为不等式421x x x -<+的求解问题; 将第(4)问转化为方程()1n n x f x -=的负数解的求解问题.【变式】三角形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 有下列两个条件:①a 、b 、c 成等差数列;②a 、b 、c 成等比数列. 现给出三个结论:①30π≤<B ;②232cos 2cos22b A C a =+;③2sin cos 2sin 11≤++<BB B . 请你选取给定的两个条件中的一个条件为条件,三个结论中的两个为结论,构造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命题,并证明之.【解析】由于题目要求:“从给定两个条件中的一个条件为条件,三个结论中的两个结论为结论的一个真命题”,所以本题的答案不唯一,不必全写出,只需任选一个作答,并给出相应的证明即可.题型四:探究型创新题【例4】已知函数 ()ln f x x =,()g x x =.(1)若1x >,求证1()2()1x f x g x ->+; (2)是否存在实数k ,使方程221()(1)2g x f x k -+=有四个不同的实根?若存在,求出k 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1)令()F x =1()2()1x f x g x --+=2(1)ln 1x x x --+, 则()F x '=212(1)2(1)(1)x x x x +---+=22(1)(1)x x x -+. ∵1x >,∴()0F x '>.故函数()F x =1()2()1x f x g x --+在(1,)+∞上是增函数. 又∵函数()F x =1()2()1x f x g x --+在1x =上是连续的, ∴函数()F x =1()2()1x f x g x --+在[1,)+∞上是增函数, ∴当1x >时,()F x (1)F >=0,即1()2()1x f x g x ->+. (2)令()h x =221()(1)2g x f x -+=221ln (1)2x x -+,y k =,则()h x '=221x x x -+=321x x x -+=2(1)(1)1x x x x +-+.令()h x '=0,得0x =,-1,1.当x 变化时,()h x ',()h x 的变化关系如下表函数()h x 的图象如图所求, 故存在1(ln 2,0)2k ∈-,使方程221()(1)2g x f x k -+=有四个不同的实根.【点拨】本题第(II )问是一个存在型探究型创新题. 求解的突破口是将问题转化为曲线()h x =221()(1)2g x f x -+=221ln (1)2x x -+与直线y k =有四个不同的交点,只需用导数法研究出()h x 的值域,再让直线y k =穿过其值域,观察在何范围内时有四个交点即可.【变式】过椭圆22221x y a b+=(0a b >>)的左焦点F 任作一条与两坐标轴都不垂直的弦AB ,若点M在x 轴上,且使得MF 为AMB △的一条内角平分线,则称点M 为该椭圆的“左特征点” .①求椭圆1522=+y x 的“左特征点”M 的坐标; ②试根据①中的结论猜测:椭圆22221x y a b+=(0a b >>)的“左特征点”M 是一个怎样的点?并证明你的结论【解析】(1)5,02M ⎛⎫- ⎪⎝⎭.(2)椭圆12222=+b y a x 的“左特征点”是椭圆的左准线与x 轴的交点.证明:设椭圆的左准线l 与x 轴相交于M 点,过A 、B 分别作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D ,则据椭圆的第二定义有||||||||BD BF AC AF =,即||||||||BD AC BF AF =.∵////AC FM BD ,∴||||||||AF CM BF DM =,即||||||||DM CM BD AC =,∴||||||||DM BD CM AC =. ∵2ACM BDM π∠=∠=,∴△ACM ∽△BDM ,即AMC BMD ∠=∠.∴AMF BMF ∠=∠,∴MF 为AMB ∠的平分线.故M 为椭圆的“左特征点”.【规律总结】求解创新型和探究型问题要求学生:1.能从题目的条件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从题目睥求解(或证)过程中考虑所需要的信息;2.能从记忆系统储存的数学信息中提取有关的信息作为解题的依据,推动信息的延伸;3.将上述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联系起来,通过分析与综合,从已知到未知、从未知到已知两方面入手寻找正反两个方向的知识“衔接点”,建立一个固有的或确定的数学关系;4.整合上述思维过程,形成一个从条件到结论的行动程序,完成题目提出的问题.【45分钟限时训练】 一、选择题1.R上定义运算⊗:)1(y x y x -=⊗.若不等式1)()(<+⊗-a x a x 对任意实数x 成立,则( )A.11<<-a B.20<<a C.2321<<-a D.2123<<-a 2. 给出30个数:1,2,4,7,11,…,其规律是:第一个数是1,第二数比第一个数大1, 第三个数比第二个数大2, 第四个数比第三个数大3, …, …以此类推,要计算这30个数的和,现已给出了该问题的程序框图如右图所示,那么框图中判断框①处和执行框②处应分别填入( )A .i ≤30?;p = p + i -1B .i ≤29?;p = p + i + 1C .i ≤31?;p = p + ID .i ≤30?;p = p + i3.在网络游戏《变形》中,主人公每过一关都以32的概率变形(即从“大象”变为“老鼠”,或从“老鼠”变为“大象”),若将主人公过n 关不变形的概率计为P n ,则( )A .P 5>P 4B .P 8<P 7C .P 11<P 12D .P 15>P 164.已知f (x )=x +1,g (x )=2x +1,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f (a n ) (n 为奇数),g (a n ) (n 为偶数),则数列{a n }的前2007项的和为( )A .5×22008-2008B .3×22007-5020C .6×22006-5020D .6×21003-5020二、填空题5. 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砖按如图2所示产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则第n 个图案中有白色地砖________块.6.将杨辉三角中的每一个数rn C 都换成分数()rn C n 11+,就得到一个如右图所示的分数三角形,称为莱布尼茨三角形.从莱布尼茨三角形可以看出()()r n x n r n nC C n C n 111111-=+++,其中x =____.令()22111160130112131n n nC n nC a +++⋅⋅⋅++++=-,则n n a ∞→lim =______. 7.知集合A={(x ,y )||x|+|y|=2,x,y ∈R},B={(x ,y )||xy|=a ,x,y ∈R},若B A中的元素所对应的点恰好是一个正八边形的顶点,则正数a 的值__________.三、解答题8.已知函数1)(2-=x x f (x ≥1)的图象是C 1,函数y = g (x )的图象C 2与C 1关于直线y = x 对称. (1) 求函数y = g (x ) 的解析式及定义域M ;(2) 对于函数y = h (x ),如果存在一个正的常数a ,使得定义域A 内的任意两个不等的值x 1,x 2都有: |h (x 1)-h (x 2)|≤a |x 1-x 2|成立,则称函数y = h (x ) 为A 上的利普希兹Ⅰ类函数.试证明:y =g (x )是M 上的利普希兹Ⅰ类函数;(3) 设A 、B 是曲线C 2上任意不同两点,证明:直线AB 与直线y =x 必相交.9.已知△ABC 中满足(→AB )2=→AB ·→AC +→BA ·→BC +→CA ·→CB ,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边.(Ⅰ)试判断△ABC 的形状并求sin A +sin B 的取值范围;(Ⅱ)若不等式a 2(b +c )+b 2(c +a )+c 2(a +b )≥kabc ,对任意的a 、b 、c 都成立,求k 的取值范围.10.如图,F 是定直线l 外的一个定点,C 是l 上的动点,有下列结论:若以C 为圆心,CF 为半径的圆与l 交于A 、B 两点,过A 、B 分别作l 的垂线与圆C 过F 的切线交于点P 和点Q ,则P 、Q 必在以F 为焦点,l 为准线的同一条抛物线上.(Ⅰ)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出该抛物线的方程; (Ⅱ)对以上结论的反向思考可以得到另一个命题:“若过抛物线焦点F 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P 、Q 两点,则以PQ 为直径的圆一定与抛物线的准线l 相切”请问:此命题是否正确?试证明你的判断;(Ⅲ)请选择椭圆或双曲线之一类比(Ⅱ)写出相应的命题并证明其真假(只选择一种曲线解答即可,若两种都选,则以第一选择为评分依据).注:椭圆和双曲线的准线所满足的条件为:曲线上任意一点到一个焦点的距离和到这个焦点所对应的准线的距离的比等于曲线的离心率.【限时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C2. D3. C4. D二、填空题5. 4n+2 .6. r+1 ,21. 7. 222-三、解答题8.【解析】(1) 由12-=x y (x ≥1),得 y ≥0且1+=y x ,∴ 1)(1+=-x x f (x ≥0), 即1)(+=x x g ,M ={x |x ≥0}.(2)对任意x 1,x 2∈M ,且x 1≠x 2,则||2111|||11||)()(|2121212121x x x x x x x x x g x g -<+++-=+-+=-,∴g (x )是M 上的利普希兹Ⅰ类函数,其中21=a . (3)设A (x 1,y 1),B (x 2,y 2)是曲线C 2上不同两点,则x 1,x 2∈M ,且x 1≠x 2.由(2)知121|||)()(|||||21212121<≤--=--=x x x g x g x x y y k AB ,∴直线AB 的斜率k AB ≠1,∴直线AB 与直线y =x 必相交.9.【解析】(Ⅰ)∵(→AB )2=→AB ·→AC +→BA ·→BC +→CA ·→CB , (→AB )2=→AB ·(→AC +→CB )+→CA ·→CB , 即(→AB )2=→AB ·→AB +→CA ·→CB ,即→CA ·→CB =0.△ABC 是以C 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sin A +sin B =sin A +cos A =2sin(A +π4),A ∈(0,π2).∴sin A +sin B 的取值范围为.(Ⅱ)在直角△ABC 中, a =c sin A ,b =c cos A .若a 2(b +c )+b 2(c +a )+c 2(a +b )≥kabc ,对任意的a 、b 、c 都成立, 则有a 2(b +c )+b 2(c +a )+c 2(a +b ) abc ≥k ,对任意的a 、b 、c 都成立.∵ a 2(b +c )+b 2(c +a )+c 2(a +b ) abc=1c 3sin A cos A[c 2sin 2A (c cos A +c )+c 2cos 2A (c sin A +c )+c 2(c sin A +c cos A )]=1 sin A cos A[ sin 2A cos A +cos 2A sin A +1+cos A +sin A ] =cos A +sin A +1+cos A +sin Asin A cos A .令t =sin A +cos A ,t∈.设f (t )=a 2(b +c )+b 2(c +a )+c 2(a +b ) abc =t +1+t t 2-12=t +2t -1=t -1+2t -1+1,f (t )=t -1+2t -1+1.当t -1∈1]上时,f (t )为单调递减函数. ∴当t =2时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2+32,即k ≤2+3 2. 所以k 的取值范围为(-∞,2+32].10.【解析】(Ⅰ)过F 作l 的垂线交l 于K ,以KF 的中点为原点,KF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1.设|KF|=p ,则可得该该抛物线的方程为)0(22>=p px y .(Ⅱ)该命题为真命题,证明如下:如图2,设PQ 中点为M ,P 、Q 、M 在抛物线准线l 上的射影分别为A 、B 、∵PQ 是抛物线过焦点F 的弦,∴ |PF|=|PA|,|QF|=|QB|. 又|MD|是梯形APQB 的中位线,2||)||||(21)||||(21||PQ QF PF QB PA MD =+=+= .∵M 是以PQ 为直径的圆的圆心,∴圆M 与l 相切.(Ⅲ)选择椭圆类比(Ⅱ)所写出的命题为:“过椭圆一焦点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P 、Q 两点,则以PQ 为直径的圆一定与椭圆相应的准线l 相离”. 此命题为真命题,证明如下:证明:设PQ 中点为M ,椭圆的离心率为e ,则0<e <1,P 、Q 、M 在相应准线l 上的射影分别为A 、B 、D. ∵e PA PF =||||,∴e PF PA ||||=; 同理得 e QF QB ||||=. ∵|MD|是梯形APQB 的中位线,∴2||2||)||||(212||||||PQ e PQ e QF e PF QB PA MD >=+=+=. ∴圆M 与准线l 相离.选择双曲线类比(Ⅱ)所写出的命题为:“过双曲线一焦点F 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P 、Q 两点,则以PQ 为直径的圆一定与双曲线相应的准线l 相交”. 此命题为真命题,证明如下:证明:设PQ 中点为M ,双曲线的离心率为e ,则e >1,P 、Q 、M 在相应准线l 上的 射影分别为A 、B 、D.∵e PA PF =||||,∴e PF PA ||||=; 同理得 e QF QB ||||=. ∵|MD|是梯形APQB 的中位线,∴2||2||)||||(212||||||PQ e PQ e QF e PF QB PA MD <=+=+=.∴圆M 与准线l 相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十九:创新与探究题的解答策略【走进高考】1. (09 江·西 )设函数 f ( x)ax2bx c (a0) 的定义域为D,若所有点( s, f (t ))( s, t D )构成一个正方形区域,则 a 的值为(B)A .2B.4C.8D.不能确定2.(09 广·东 )已知甲、乙两车由同一起点同时出发,并沿同一路线(假定为直线)行驶.甲车、乙车的速度曲线分别为v甲和v乙(如图 2 所示).那么对于图中给定的t0和t1,下列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 A )A. 在t1时刻,甲车在乙车前面B.t1时刻后,甲车在乙车后面C. 在t0时刻,两车的位置相同D.t0时刻后,乙车在甲车前面3.(09 湖·南 )对于数列{ u n}, 若存在常数M > 0,对任意的n N*,恒有un 1un u nun 1u2u1M,则称数列 { u n } 为B数列.(Ⅰ)首项为1,公比为q( q 1)的等比数列是否为 B-数列?请说明理由;(Ⅱ)设 S n是数列x n的前 n 项和,给出下列两组论断;A 组:①数列x n是 B- 数列,②数列x n不是 B-数列;B 组:③数列S n是 B-数列,④数列S n不是 B-数列 .请以其中一组中的一个论断为条件,另一组中的一个论断为结论组成一个命题。

判断所给命题的真假,并证明你的结论;(Ⅲ )若数列a n, b n都是B数列,证明:数列 a n b n也是 B数列 .【解析】(Ⅰ)设满足题设的等比数列为a n,则 a n q n1.于是 a n an 1q n 1q n 2n2q q 1 ,n 2 .因此 | a n 1a n | | a n a n1 || a2a1 |=q 1 (1q2n1 q... q).1q n 因为 q1,所以 1q q2n 11,q1q1q即 a n 1a n a n an 1a2 a1q11.q故首项为 1 公比为q( q1) 的等比数列是B-数列 .(Ⅱ)命题 1:若数列x n是 B-数列,则数列S n是B-数列.此命题为假命题.事实上,设 x n1, n N,易知数列x n是 B- 数列;但S n n , S n 1 S n Sn S n 1S2S1n.由 n 的任意性知数列S n不是 B-数列 .命题 2:若数列S n是 B- 数列,则数列x n是 B- 数列 .此命题为真命题 .事实上,因为数列S n是 B- 数列,所以存在正数M ,对任意的n N ,有 S n 1S n S n Sn 1S2S1M ,即 x n 1x n x2M .于是x n 1x n x n xn 1x2x1x n 1 2 x n 2 x n 1...2 x2 x1 2M x1.所以数列x n是B-数列.(注:按题中要求组成其它命题解答时,仿上述解法)( III )若数列a n, b n是 B数列,则存在正数M1 , M 2,对任意的 n N ,有 a n 1a n a n an 1a2a1M 1; b n 1b n b nan 1b2b1 M 2.注意到 a n a n an 1an 1an2a2a1a1a n an 1an 1an 2a2a1a1M 1a1.同理, b n M 2b1.记 K1M1a , K2M2b ,则有a n 1b n 1a n b n a n1bn 1anbn 1anbn 1a n b n 12bn 1 an 1a nanbn 1bnK2an 1a n K1 b n 1 b n.因此 a n 1 b n 1a n b n a n b n a1nb1n2a2b1a1bK2( an 1an a nan 1 a 2 a )1K1 ( b n 1b n b n bn 1b2b1 ) k2M 1k1M 2.故数列a n b n是B数列.【考点聚焦】一、创新型问题1.开放型创新题开放型创新题是指问题的条件、结论、解答策略是不唯一的,或需要探索的一种题型,这类题型结构新颖、解题方法灵活、知识覆盖面广、问题结论开放,打破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解题套路,给解题者很大的思考空间和多种分析思路 .2.定义信息型创新题命题特点是一个新的定义、新的关系、新的性质、新的定理等新情境新知识,然后在这个新情境下,综合所学知识并利用新知识作为解题工具使问题得到解决,求解此类问题通常分为三人步骤:(1)对新知识进行信息提取,确定化归方向;(2)对从新知识中所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探究解题方法;(3)对提取的知识加以转换,进行有效组合,进而求解.3.类比归纳型创新题(1)类比是将式子结构、运算法则、解题方法、问题结论等或引申、或推广、或迁移,由已知探索未知,由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2)归纳是从个别特殊事例、若干特殊现象中递推出同一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总结出同一种现象的一般性规律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二、探究型问题1.探求结论型问题给出了条件,结论不明确或开放性的问题,需要解题者探索出结论并加验证或证明.2.探求条件型问题给出了结论,要寻求使其成立的相应的条件,解题者通过分析倒推、逆向思维探求结论成立的条件.3.探求存在型问题即结论是否成立的问题,一般有肯定型、否定型和讨论型三种.关于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是:先假设结论存在,若推证合理且无矛盾,则结论成立;若推证有矛盾,则可否定结论.4.探求规律型问题认真观察分析问题情境,运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探究问题的本质特征的一般规律.【经典例解】题型一:定义信息型创新题【例 1】点P在直线l : y x 1上,若存在过 P 的直线交抛物线y x2于A, B两点,且| PA| AB | ,则称点 P 为“点”,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直线l上的所有点都是“点”B .直线l上仅有有限个点是“点”C.直线l上的所有点都不是“点”D .直线l上有无穷多个点(不是所有的点)是“点”【解析】如图,设 A m, n, P x, x1,则 B2m x,2 n x 2 .∵ A, B在 y x2上,∴n m2 2.2n x1(2 m x)消去 n,得关于 x 的方程x2(4m1)x2m2 1 0( 1)∵(4 m 1)2 4(2m2 1) 8m2 8m 5 0恒成立,∴方程( 1)恒有实数解. 选 A .【点拨】本题考查考生的阅读与理解、信息迁移的能力及学习潜力,同时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道定义信息型创新题型.求解本题的突破口是利用中点坐标公式将 B 点的坐标用 A 、P 两点的坐标表示,再利用判别式类别直线 AB 与抛物线的交点个数即可.【变式】对于任意的两个实数对( a,b) 和 ( c, d) ,规定: (a,b) ( c, d ) ,当且仅当 a c,b d ;运算“ ”为: (a,b) (c,d) (ac bd,bc ad) ;运算“ ”为: (a,b) (c,d) (a c,b d) .设 p,q R ,若 (1,2) ( p,q) (5,0) ,则 (1,2) ( p,q)()A .(4,0)B.(2,0)C.(0,2) D .(0,4)【解析】选 B.题型二:类比归纳型创新题【例 2】观察下列等式:C51C5523 2 ,C91C95C992723,C131C135C139C131321125,C171C175C179C1713C171721527,, ,,n *159 4 n 1.由以上等式推测到一个一般的结论:对于N ,C4n 1C4 n 1C4n 1C4n 1【解析】观察各个结论由二项构成,第二项前有 1 n,二项指数分别为24 n 1,2 2 n 1 ,因此对于 n N *159 4 n 124n 1n22n 1., C4n1C4 n1C4n1C4n 11【点拨】这是一道类比归纳型创新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到各式的左右两边的项数、各项符号、各项指数的变化规律.【变式】五位同学围成一圈依序循环报数,规定:①第一位同学首次报出的数为1,第二位同学首次报出的数也为1,之后每位同学所报出的数都是前两位同学所报出的数之和;②若报出的数为 3 的倍数,则报该数的同学需拍手一次.已知甲同学第一个报数,当五位同学依序循环报到第 100 个数时,甲同学拍手的总次数为______.【解析】 5 .题型三:开放型创新题【例 3】对任意函数 f x , xD ,可按如图示构造一个数列发生器,其工作原理如下:①输入数据 x 0D ,经数列发生器输出x f x 0 ;1②若 x 1 D ,则数列发生器结束工作;若x 1 D ,则将 x 1 反馈回输入端,再输出x2f x ,并依1此规律继续下去.输入4x 2 . 现定义 f xx 1f49( 1)若输入 x 0x n .请写出数列 x n 的所有项;,则由数列发生器产生数列输出65( 2)若要数列发生器产生一个无穷的常数数列x n ,试求输入的初始数据 x 0 的值;打印( 3)若输入 x 0 时,产生的无穷数列 x n 满足:对任意正整数 n ,均有 x nx n 1,求 x 0 的取值范围;( 4)是否存在 x 0 ,当输入数据 x 0 时,该数列发生器产生一个各项均为负数的的无穷数列.【解析】( 1)由数列发生器工作原理知x 049,654x 2,得到数列11 1辗转代入 fxx n 的前三项: x 1, x 2, x 3 1 .x119 5函数 f x4x 2的定义域为 D { x | x1} , x 3 1 D ,x 1故由 x 049产生的数列x n 只有 x 111, x 21, x 31三项 .65195 ( 2)由数列发生器原理可知xn 1fx n4x n2.x n 1∵要使数列发生器产生一个无穷常数列,即xn 1 x n ,∴只需求解方程4x 2xx ,解之得 x 1 或 x 2 . 1故输入x 01 (或 x 02 )即可产生常数列 x n 1 (或 x n2 ) .( 3)由数列发生器原理可知x n 14 x n 2 .x n 1∵得到的数列x n 满足:任意正整数 n 均有 x nx n4x n21x n 成立,1∴只需求解不等式x4x2,解之得 x 1,或 1x 2 .x 1 ①当 x1,令 n1 ,则有 x 1 1.x i Dyesno结束∵x n 1 4x n 24x 1264 ,x 34x 22 6x n 1∴x 2x 1 1 4x 244 .x 1 11x 2 1∴ x 3 x 2 ∴当 x1不合题意,应舍去 .②当 1x 2 时,令 n1,则有 1x 1 2 .由上可知 x 1 x 2 ,求得 1 x 2 2 .以此类推,可知必有对任意正整数n ,均有 x n x n 1 成立. 由x 1 f x 0 不难得知 x 0 的取值范围为 1 x 2 .( 4)由数列发生器原理可知x nfxn 14x n 12 .xn 11令x n 0 ,则4 x n 12 0 ,∴1 x n 11.xn 112同理由 x n 1f x n24 x n 2 20,得1xn 25 .x n 2 15 7由此可知,如果x n 0 ,则必有1xn 25 5 ,7即 x n 与 x n 2 不可能同时小于 0.故在本数列发生器运作下,不可能产生各项均为负数的数列x n .【点拨 】本题是一道条件开放型创新题,求解本题的关键是透彻理解数列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注解第( 1 )问只需将x 049 代入 f x 4x 2的计算结果再次代入,依次下去,直至出现65x 1x i 1 D 为止;将第( 2)问转化为方程 xn 1f x n 的求解问题;将第( 3)问转化为不等式x4x 2的求解问题;x1将第( 4)问转化为方程x n f x n 1 的负数解的求解问题 .【变式】三角形 ABC 的三个内角 A 、 B 、 C 的对边的长分别为 a 、 b 、 c .有下列两个条件:① a 、 b 、 c 成等差数列;②a 、b 、c 成等比数列 .现给出三个结论:①B3 ;② a cos 2Ccos 2A3b ;③ 1 1 sin 2B2 .22 2cos B sin B请你选取给定的两个条件中的一个条件为条件,三个结论中的两个为结论,构造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命题,并证明之 .【解析 】由于题目要求: “从给定两个条件中的一个条件为条件,三个结论中的两个结论为结论的一个真命题”,所以本题的答案不唯一,不必全写出,只需任选一个作答,并给出相应的证明即可.题型四:探究型创新题(1) 若 x1,求证 f ( x) 2 g((2) 是否存在实数 k ,使方程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x 1) ; x 11g(x 2 ) f (1 x 2 ) k 有四个不同的实根?若存在,求出k 的取值范2【解析】( 1)令 F ( x) = f ( x)则 F(x) =12( x 1) 2( xx ( x 1)22g(x1) = ln x 2( x 1) , x 1 x 121) = (x1)2 .x( x 1)∵ x 1 ,∴ F ( x) 0 .故函数 F (x) = 又∵函数 F ( x)∴函数 F (x) =f (x)2g (x1) 在 (1,) 上是增函数 .x 1= f (x)2g (x1) 在 x 1 上是连续的,x 1f (x)2g (x1 )在 [1,) 上是增函数,x 1∴当 x 1 时, F ( x)F (1) = 0,即 f ( x)2g(x1) .x 1( 2)令 h( x) = 1g (x 2) f (1x 2) = 1x 2 ln (1 x 2 ) , yk ,22则 h ( x) = x2x= x3x = x( x 1)( x 1) .1 x 21 x 21 x 2令 h ( x) = 0,得 x0 ,- 1,1.当 x 变化时, h ( x) , h( x) 的变化关系如下表x(,1)1( 1,0)(0,1)1(1,)h (x)-0 +0 -0 +极小值极大值极小值h( x)11ln 2ln 222y- 1 O1 x(1) 若 x1,求证 f ( x) 2 g((2) 是否存在实数 k ,使方程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x 1) ; x 11g(x 2 ) f (1 x 2 ) k 有四个不同的实根?若存在,求出k 的取值范2【解析】( 1)令 F ( x) = f ( x)则 F(x) =12( x 1) 2( xx ( x 1)22g(x1) = ln x 2( x 1) , x 1 x 121) = (x1)2 .x( x 1)∵ x 1 ,∴ F ( x) 0 .故函数 F (x) = f (x)2g (x1) 在 (1,) 上是增函数 .x 1又∵函数 F ( x) = f (x)2g (x1) 在 x 1 上是连续的,x 1∴函数 F (x) = f (x)2g (x1 )在 [1,) 上是增函数,x 12g( x 1) . ∴当 x 1 时, F ( x)F (1) = 0,即 f ( x)x 1( 2)令 h( x) = 1g (x 2) f (1x 2) = 1x 2 ln (1 x 2 ) , yk ,22则 h ( x) = x2x = x3x = x( x 1)( x 1) .1 x 21 x 21 x 2令 h ( x) = 0,得 x0 ,- 1,1.当 x 变化时, h ( x) , h( x) 的变化关系如下表x(,1)1( 1,0)(0,1)1(1,)h (x)-0 +0 -0 +极小值极大值极小值h( x)11ln 2ln 222y- 1 O1 x(1) 若 x1,求证 f ( x) 2 g((2) 是否存在实数 k ,使方程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x 1) ; x 11g(x 2 ) f (1 x 2 ) k 有四个不同的实根?若存在,求出k 的取值范2【解析】( 1)令 F ( x) = f ( x)则 F(x) =12( x 1) 2( xx ( x 1)22g(x1) = ln x 2( x 1) , x 1 x 121) = (x1)2 .x( x 1)∵ x 1 ,∴ F ( x) 0 .故函数 F (x) = f (x)2g (x1) 在 (1,) 上是增函数 .x 1又∵函数 F ( x) = f (x)2g (x1) 在 x 1 上是连续的,x 1∴函数 F (x) = f (x)2g (x1 )在 [1,) 上是增函数,x 12g( x 1) . ∴当 x 1 时, F ( x)F (1) = 0,即 f ( x)x 1( 2)令 h( x) = 1g (x 2) f (1x 2) = 1x 2 ln (1 x 2 ) , yk ,22则 h ( x) = x2x = x3x = x( x 1)( x 1) .1 x 21 x 21 x 2令 h ( x) = 0,得 x0 ,- 1,1.当 x 变化时, h ( x) , h( x) 的变化关系如下表x(,1)1( 1,0)(0,1)1(1,)h (x)-0 +0 -0 +极小值极大值极小值h( x)11ln 2ln 222y- 1 O1 x(1) 若 x1,求证 f ( x) 2 g((2) 是否存在实数 k ,使方程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x 1) ; x 11g(x 2 ) f (1 x 2 ) k 有四个不同的实根?若存在,求出k 的取值范2【解析】( 1)令 F ( x) = f ( x)则 F(x) =12( x 1) 2( xx ( x 1)22g(x1) = ln x 2( x 1) , x 1 x 121) = (x1)2 .x( x 1)∵ x 1 ,∴ F ( x) 0 .故函数 F (x) = f (x)2g (x1) 在 (1,) 上是增函数 .x 1又∵函数 F ( x) = f (x)2g (x1) 在 x 1 上是连续的,x 1∴函数 F (x) = f (x)2g (x1 )在 [1,) 上是增函数,x 12g( x 1) . ∴当 x 1 时, F ( x)F (1) = 0,即 f ( x)x 1( 2)令 h( x) = 1g (x 2) f (1x 2) = 1x 2 ln (1 x 2 ) , yk ,22则 h ( x) = x2x = x3x = x( x 1)( x 1) .1 x 21 x 21 x 2令 h ( x) = 0,得 x0 ,- 1,1.当 x 变化时, h ( x) , h( x) 的变化关系如下表x(,1)1( 1,0)(0,1)1(1,)h (x)-0 +0 -0 +极小值极大值极小值h( x)11ln 2ln 222y- 1 O1 x(1) 若 x1,求证 f ( x) 2 g((2) 是否存在实数 k ,使方程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x 1) ; x 11g(x 2 ) f (1 x 2 ) k 有四个不同的实根?若存在,求出k 的取值范2【解析】( 1)令 F ( x) = f ( x)则 F(x) =12( x 1) 2( xx ( x 1)22g(x1) = ln x 2( x 1) , x 1 x 121) = (x1)2 .x( x 1)∵ x 1 ,∴ F ( x) 0 .故函数 F (x) = f (x)2g (x1) 在 (1,) 上是增函数 .x 1又∵函数 F ( x) = f (x)2g (x1) 在 x 1 上是连续的,x 1∴函数 F (x) = f (x)2g (x1 )在 [1,) 上是增函数,x 12g( x 1) . ∴当 x 1 时, F ( x)F (1) = 0,即 f ( x)x 1( 2)令 h( x) = 1g (x 2) f (1x 2) = 1x 2 ln (1 x 2 ) , yk ,22则 h ( x) = x2x = x3x = x( x 1)( x 1) .1 x 21 x 21 x 2令 h ( x) = 0,得 x0 ,- 1,1.当 x 变化时, h ( x) , h( x) 的变化关系如下表x(,1)1( 1,0)(0,1)1(1,)h (x)-0 +0 -0 +极小值极大值极小值h( x)11ln 2ln 222y- 1 O1 x(1) 若 x1,求证 f ( x) 2 g((2) 是否存在实数 k ,使方程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x 1) ; x 11g(x 2 ) f (1 x 2 ) k 有四个不同的实根?若存在,求出k 的取值范2【解析】( 1)令 F ( x) = f ( x)则 F(x) =12( x 1) 2( xx ( x 1)22g(x1) = ln x 2( x 1) , x 1 x 121) = (x1)2 .x( x 1)∵ x 1 ,∴ F ( x) 0 .故函数 F (x) = f (x)2g (x1) 在 (1,) 上是增函数 .x 1又∵函数 F ( x) = f (x)2g (x1) 在 x 1 上是连续的,x 1∴函数 F (x) = f (x)2g (x1 )在 [1,) 上是增函数,x 12g( x 1) . ∴当 x 1 时, F ( x)F (1) = 0,即 f ( x)x 1( 2)令 h( x) = 1g (x 2) f (1x 2) = 1x 2 ln (1 x 2 ) , yk ,22则 h ( x) = x2x = x3x = x( x 1)( x 1) .1 x 21 x 21 x 2令 h ( x) = 0,得 x0 ,- 1,1.当 x 变化时, h ( x) , h( x) 的变化关系如下表x(,1)1( 1,0)(0,1)1(1,)h (x)-0 +0 -0 +极小值极大值极小值h( x)11ln 2ln 222y- 1 O1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