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生命意识的调查研究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https://img.taocdn.com/s3/m/c25baca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5.png)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状况并寻找有效的教育对策,我们对上海市10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生命意识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生命现象已形成基本认识,但对于死亡现象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偏差;大学生大部分对自己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具有比较明晰的学习动机,对生命价值有所体验与感知,但层次较浅,视野较窄,缺乏自觉和主动意识;大学生基本具备了承受生活压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和耐力,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但生命质量有待提高。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主张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
”[1]的确,教育以育人为根本,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这是教育的初衷,也是其最本质和最高的价值与目标。
大学生是否有明确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
所谓生命意识,就是让个体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意识到他人生命的存在,意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关系。
生命意识是生命认识、生命情感和生命行为的统一。
当人们具有生命意识时,他们才会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珍惜生命、保护生命。
因此,培养、发展、提升生命意识乃是生命教育的目的。
一、研究设计1.研究方法本研究属于基于定量研究基础上的解释性和探索性相结合的研究。
研究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的定量方法来实现客观描述与宏观预测;同时,考虑到研究事实的丰富灵活性,辅之自由访谈,以实现对于社会事实的深入细致理解。
2.样本的抽取与资料的收集处理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XX年10月进行的“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
该调查的问卷发放、回收及访谈在上海市10所高校进行。
调查的抽样方式是先选取10所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学,然后再在这10所高校内随机抽取学生。
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收回。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调查研究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80eeda1a417866fb84a8efd.png)
当代大学生生命观调查研究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校园暴力事件呈上升趨势。
部分大学生轻视生命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
我校组织的实践小组,对武汉部分高校大学生生命观状况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有健康的生命观,少数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存在偏差。
为深入认识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命观教育,大学生自身、家庭和学校应当三位一体,重塑生命观教育的价值,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
标签:大学生;生命观;生命教育随着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社会竞争日益增大,因不能承受挫折,大学生轻视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观状况,我校组织的实践小组专门对武汉部分高校大学生生命观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抽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其中回收有效585份,回收率为97.5%,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区分不同性别、专业结构,使得本次抽样调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其中男生336份,女生249份,理工257份,文史185份,体艺105份,其他38份。
一、问卷结果分析从统计结果分析,在对待你对生命的理解这一问题时,有52.14%的大学生认为生命是短暂美好的,应好好珍惜;42.88%的大学生认为生命是自然过程,应顺其自然;有3.43%的大学生认为生命是痛苦的,得过且过;而1.55%的大学生却从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这说明在生命理解方面,绝大多数学生能形成对生命的正确理解,是一种积极的生命观,少数学生的认识存在偏差。
而脑中经常有自杀念头的大学生,大部分都认为死亡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对死亡看得很坦然。
调查显示,有45.78%的大学生认为死亡是生命循环的自然现象;34.42%大学生由死想到应该珍惜生命;10.50%的大学生对死亡充满恐惧;9.30%的大学生没有考虑过死亡这个问题。
一个人对死亡的认知最终会影响他对待生命的方式,所以加强大学生的死亡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利于帮助他树立健康的生命观。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2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2](https://img.taocdn.com/s3/m/40c2d1ccccbff121dc368349.png)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2)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1)“你喜欢自己吗?”是否喜欢自己,是自信的基础。
调查显示,67.1%的大学生喜欢自己,23.1%的大学生不置可否,还有9.8%的大学生称“不喜欢自己”。
交叉分析发现,在这个问题上男女生存在性别差异,其中喜欢自己的女生占68.8%,男生占65.6%,相比较而言,女生更为“自恋”,高出男生近3个百分点。
(2)“当你把一件事情做得很糟糕时,你会如何?”是否自信,还体现在遭遇挫折时,是否仍能相信自己并愿意努力克服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64.60%的大学生的态度较为积极,认为“没关系,下次会努力做好”,其中男生占65.90%,女生占63.30%;27.80%的大学生因此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无用”,其中男生占28.40%,女生占27.20%,性别差异不显著。
年级比较来看,76.90%的大学一、二年级学生态度较为积极,大学三年级以上对待挫折的态度较为积极的学生为52.30%,年级差异明显,低年级态度更为积极,高年级则趋向消极对待挫折和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3)“你有几个好朋友?”人际交往,尤其是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体现自身存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有好朋友,并且好朋友的数量较多,拥有超过10个好朋友的人数百分比最高,占34.80%,其次是有3~6位好朋友的,占34.40%。
交叉分析表明,具有较多好朋友的大学生经常产生自杀念头的比率为1.80%,而没有好朋友的学生经常产生自杀念头的比率却高达26.10%。
因此,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压力,减少大学生自杀几率。
(4)“你自己能做主吗?”生活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也是体现自身生命价值的重要方面,“自主”指的是自己有决定权,而“主动”则反映积极的生活态度。
大学生身心已基本发育成熟,有60.10%的大学生认为“有自己的主见”,但同时也有28.60%的大学生“容易被别人的看法左右”,甚至还有2.80%的大学生“一切听父母的”。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322d94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f.png)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一部分,正处在人生道路上的关键阶段。
他们既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着种种生活压力和思想困惑,其生命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的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之道。
1. 存在的问题目前,在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方面存在着多种问题。
大学生在校园中普遍缺乏生命价值观念的培养。
他们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学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而这些压力可能导致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不够。
大学生的生命观念容易受到消极影响。
在当今社会,一些不良的媒体和网络信息泛滥,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扭曲。
大学生在校园中的人际关系也对其生命意识产生影响。
一些不良的人际关系可能会使他们产生消极情绪和生活观念,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生命选择和行为。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社会的竞争压力大、信息泛滥、道德沦丧等问题严重,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是教育体系的不足。
当前的大学教育以考试为导向,注重知识的传授,但在生命意识教育方面缺乏系统的培养和引导,使得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认识和实践相对薄弱。
二、改进的建议针对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改进方法,以提高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水平和素养。
1. 强化教育培养作为大学生的教育者,应当注重生命意识教育的培养。
可以通过课程设置、讲座、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和生活态度。
学校还可以建立相应的生命意识教育平台,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帮助学生在这方面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引导。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意识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工作,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和矛盾,增强其生活抵抗力和应对能力。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可以加入生命意识方面的内容,使大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和生命的意义。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e71ca60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f.png)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生命意识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提出有效的教育对策。
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三个方面对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进行研究。
一、现状分析1.教育内容单一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存在着教育内容的单一性。
大学生只关注自身的学业和成长,对于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认识不够深刻,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2.教育资源匮乏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资源匮乏,学校缺乏专门的教育机构和师资力量,难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生命意识教育培训和指导。
3.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当今社会,物质追求导致了社会对生命的轻视和漠视,大学生受到了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缺乏正确的生命观念和态度。
二、存在问题1.缺乏生命观念和态度大学生对于生命的理解仍停留在物质层面,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珍惜认识不够,缺乏正确的生命观念和态度。
2.缺乏生命规划和意义追寻大学生缺乏对于生命的规划和意义追寻,对于自己的生命目标和人生价值缺乏清晰的认识和定位。
3.社会环境影响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导致大学生的生命认识出现偏差,对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够清晰,缺乏正确的生命观念和态度。
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强教育内容、建立教育机构和加强社会正能量的输出等对策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和态度,使其在面对未来社会和工作生活时,能够有着更清晰的生命目标和意义追寻,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c88c59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d.png)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了解大学生的生命观对于推动其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通过对大学生生命观的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和态度。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1. 探究大学生对自身生命的认知和重视程度;2. 了解大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看法;3. 分析大学生对生命的态度和应对困难时的心理素质。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发放1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00份。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对生命的认知程度、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的态度以及应对困难时的心理素质等方面。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4.1 对生命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自身生命的认知程度相对较高。
超过80%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对自己的生命有清晰的认知,并且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
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生命的价值有一定的认知并予以重视。
4.2 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看法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看法不一。
约有60%的大学生认为生命是宝贵的礼物,应该珍惜和充分利用;而约有30%的大学生认为生命无论长短都不会影响什么。
此外,还有少部分受访者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抱有消极的态度。
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于生命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存在着差异。
4.3 生命的态度大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也存在差异。
约有70%的受访者表示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对于困难和挫折能够勇敢面对并寻找解决办法。
然而,也有约20%的受访者表示在面对困难时倾向于消极和退缩。
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受访者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缺乏坚持和积极应对的能力。
这一结果说明,大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存在着不同的态度和心理素质。
五、讨论与建议通过对大学生生命观的调查,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讨论与建议:5.1 教育引导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引导,培养其正确的生命观念和价值观。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bc6234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6b.png)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引言: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是当前大学教育中一个重要而又被忽视的方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生命的重视,生命意识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生命意识教育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提升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现状分析1.1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现状目前,国内外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多以理论知识宣传为主,实践教育相对薄弱。
大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对于生命意识教育的认知相对较低,缺乏系统的教育和培训。
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生命和健康问题并不重视,长期以来忽略了生命意识教育的重要性。
1.2 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现状大学生在面对生命和健康问题时,普遍存在缺乏应对能力、主动意识薄弱、依赖性强的现象。
在面对生活压力和心理问题时,缺乏调节情绪的能力和处理方法,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特别是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大多数大学生不知如何处理,缺乏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
1.3 影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因素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薄弱,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首先是教育体制问题,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缺乏专门的生命意识教育课程。
其次是社会环境问题,社会对于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关注度不高,相关教育资源匮乏。
再者是学生自身问题,大部分学生对于生命意识教育缺乏认识和重视,心理素质有待加强。
二、问题分析2.1 教育内容单一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缺乏全面的生命意识教育内容。
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很少涉及到生命意识教育的相关内容,使得大学生缺乏对于生命意识的全面了解和认识。
2.2 实践教育不足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多以理论知识宣传为主,缺乏实践教育。
临床实践教学相对薄弱,使得大学生缺乏对于生命意识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2.3 学生自身问题大学生对于生命意识教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高,对于自身的生命和健康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也是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社会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577cab765ce05087632130a.png)
关于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社会调查报告前言:今年来,大学生轻视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自杀和杀人的事件常有发生,并不断地见之于媒体。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基本状况并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笔者于2010年5月10—15日对**大学中文系中的50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50份,回收45份,回收率为90%。
一.对问卷基本情况的分析大学生是否有明确的生命意识及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关系到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和未来。
从对自杀和杀人的新闻关注度来看,80%的大学生是“如果看到就看一下,没不到就不看”,11%的同学是经常浏览相关的新闻,可见大学生大部分都有一定的生命意识,对生命价值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但对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生命意识缺乏关注的自主性。
大学生已经成年,随着阅历及知识的增加,对生命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大部分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热爱珍惜生命。
而经济和社会地迅猛发展是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顺息万变的社会使大学生情绪变化比较大,遇到压力和挫折时,容易气馁和颓废,有的甚至会走上不归路。
调查显示:16%的同学偶尔有自杀的念头,3%的同学经常有自杀的念头,仅有八成的同学从来没有这个念头,说明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和心理素质还有待提高。
关于大学生的抗压和抗挫折能力,21.8%人能坦然面对压力和挫折,53.3%的同学是对有些大的压力和挫折难以面对,而有相当部分的同学抗压力和抗挫折能力是比较弱的。
说明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参差不齐,整体还需加强。
二.大学生子自杀和杀人现象时有发生的原因分析大学生是处于成熟与不成熟,独立于不独立之间的特殊群体,特别的时代造就了独具个性的新型大学生。
然而大学生背负着国家及父母的期望,自觉本身的社会责任和家庭压力大,心理压力比较大。
而且他们在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面临的挑战增加。
他们深知必须努力完成学业,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术,加强自身修养,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7998dc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c.png)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学生们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首先,大学生对生命意识的认知存在偏差。
一些大学生认为,生命意识仅仅是指注意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没有意识到生命观念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这种认知偏差使得他们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往往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其次,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方法还不够多样化。
目前,许多院校的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多以课堂讲解的形式进行,缺少趣味性和互动性,容易变得单调和枯燥。
这种教学方式难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更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最后,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不足。
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许多院校仍然将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置于次要地位,缺乏长期、系统和深入的教育,容易被学生忽视。
此外,有些学校的教育内容过于注重对生命的简单认知和保护技能的培养,缺乏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
因此,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
首先,应该加强对生命意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针对学生生命意识认知偏差,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如实地教育、案例教学等,引导学生对生命有更完整的认知。
其次,应该加强教育形式的多样性,采用小组讨论、课堂演示、实验演示等更富有趣味和互动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最后,应该优化生命意识教育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深入地思考生命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对生命做出更深层次的思考。
总之,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教育者重视。
只有通过持续和有效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生命的文化氛围。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7bd7316ed630b1c59eeb597.png)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调查调研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生命观大学生【一】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重庆部分高校为样本,从对当前大学生的生命认知现状、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本文主要根据调查问卷分析数据结果,以当前大学生在生命认知和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思考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大学生;生命认知;生命教育;珍爱生命据统计,在我国,15―34岁的这一年轻人群体的死亡原因中,自杀竟成为了第一原因,其中大学生自杀更为突出。
大学生自杀率是同龄人口的2―4倍,且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当前,大学生自杀或投毒等伤人害己的恶性现象常见于网络报端,这些都反映了部分大学生漠视生命、否定生命的不正确的生命认知和生命态度。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问卷的形式重点研究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和生命教育情况。
根据了解到的大学生生命认知和生命教育的基本情况,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笔者给出自己的建议。
一、调查时间201X年11月――12月二、调查地点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科技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三、调查对象以上8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以及少部分研究生四、调查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生命认知现状,发现大学生生命认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了解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情况。
在了解问题之后找出加强生命观教育的对策,让大学生学会珍爱生命。
五、调查方试问卷调查六、调查数据分析本次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20.0,本次调查一共发放1600份问卷,回收1558份,回收率为97%。
生命认知的现状1.对自己生命的认识对生命的认识是从认识自己的生命开始的,所以,笔者在调查的时候首先调查了大学生对自己生命的认知。
笔者认为,在大学里,对自己的大学有明确的规划非常重要,规划可以给大学生奋进的力量和前进的方向,如果没有规划就有可能导致在大学中一事无成,笔者认为,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过一个有意义的大学生活,这是珍爱生命,对生命负责的一种表现。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fea7b9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2.png)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些年,大学生自杀、他杀、残害动物、校园暴力、颓废消极等事件频繁发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
大学生是否具有科学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建设过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亟待提升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上来。
对大学生生命意识进行研究,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形成积极健康、乐观进取的生命态度,与他人、社会、自然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二、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师范学院生命观状况调查”。
该调查的问卷发放及回收在校内进行。
调查的抽样方式是在校内随机抽取学生。
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收回。
本次调查在校内发放问卷8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三、调查结果分析(一)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但对生命现象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偏差生命认识,就是让个体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他人的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间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生命认识是树立科学生命观的基础。
要深刻认识生命,必然要对生命起源进行探讨。
只有对生命有深刻的了解,知道生命的奥妙才能珍惜生命,这是生命认识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学生感觉不到生命的宝贵,生命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表 1 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调查显示,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100%的大学生认为自我与他人、社会是平等的;对“你对大学生自杀和自残的行为的看法”时,受调查大学生一致认为这是怯懦、无法承受。
生活压力的表现。
这些调查数据表明:进入成年的大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已对生命有了初步的理解,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
对于生命观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36%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父母教育影响最大,而37%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在于学校教育,还有16%的学生认为生命观形成于自己的个人经历,另有11%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主要是同伴的感染。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dbbf14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9.png)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也日益增加。
然而,人们发现有很多大学生缺乏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是指一种人们对自身价值和生命不可替代性的认识和感受。
在大学生活中,生命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增强生命的主观性和自我肯定感,使个体更加珍惜和关注自身生命,更加珍视生命。
然而,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存在一些瓶颈。
首先,许多大学生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
许多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常常迷失在消费、玩乐和娱乐中,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缺乏实践性和情境性。
许多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往往缺乏应对困难的能力,缺乏生命价值观念的指导和支持,导致在面对困境时缺乏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
最后,传统的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方式比较单一、抽象化,难以引起大学生的浓厚兴趣和投入。
学生在无趣、乏味的知识讲解中很难有效地吸收知识和理念,进而形成有效的动力和影响。
针对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面临的种种问题,应该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
其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生应该具备自主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学生自我管理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建立完善的自我监控机制,调动学生的自我激励和行动力,进而让大学生能够适应自身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展开有效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其次,大学应该强化学生生命意识实践教育。
大学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生命意识的核心理念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具备更加实践性、丰富性和情景性的知识和技能。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应该注重实际行动,并自觉承担有关生命价值观念的个人和社会责任。
最后,在大学生命意识教育中,应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
大学生命意识教育需要以互动、辩论、案例分析、游戏等形式进行。
学生应该在实践教育中加强理论学习,在小组研究中加强自我反思和交流,从而进一步加强生命意识教育的效果和影响。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c44b08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3e.png)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命意识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他们的生命意识教育不仅影响着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亟待加强和改进。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物质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这样一个繁荣的背景下,人们的生命意识却有所淡化。
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一些学生没有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和脆弱,对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加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素养,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研究背景结束】【正文】中的内容正在整理中,稍后为您呈现。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现状,探讨影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因素,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提高措施。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其生命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
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案例的分析,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工作,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具有责任感、使命感和社会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做出积极的贡献。
1.3 研究意义生命意识教育是大学生终身受益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它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诱惑,他们的生命态度和行为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走向极端或迷失方向。
加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生活、珍惜生命、珍爱生活,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42ec54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9.png)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为了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我们就需要好好地展开调查,调查完毕后,通常还需要完成调查报告。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调查报告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1一、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生命观现状,加强和谐理念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工作机制研究,XX年3月份我们作了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
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形式。
本问卷选取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一年级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为95份。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男生75人,占78.95%,女生20人,占21.05%;机电专业56人,占58.95%,电子商务专业39人,占41.05%。
由以上可见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并区分了不同性别和专业结构,使本问卷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的生命观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被试的基本资料,包括被试的年龄、性别、年级和专业。
第二部分是问卷的基本内容。
在问卷编制之前笔者先进行了一定的访谈,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此问卷。
本问卷共有20个涉及有关生命的问题,包括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是否具有生存技能,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对暴力伤人的态度,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标准等等,能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大学生的生命观现状。
其中第9题和第20题为多选题,其余为单选题,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回答。
问卷回收后,由笔者逐一对问卷检查,剔出了无效问卷。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由于本问卷的选取被试较少,可能不能很好的反映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的总体情况,但从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通过本次的问卷调查,笔者了解到目前被试大学生的生命观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被试承认在大学实施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有76.84%的被试认为在大学中有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6.32%的被试认为无所谓,16.84%的被试认为没有必要,可见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93fcf5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b.png)
分析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为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3
通过调查结果,提出针对大学生生命观的干预 措施和建议,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珍 惜生命、热爱生命。
02
调查方法与样本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设计问卷 ,以收集大学生对生命的看法和 态度。
线上与线下结合
VS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承受着 学业、就业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 容易导致大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产生 怀疑和困惑。因此,调查大学生的 生命观现状,有助于了解其心理状 况,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调查目的
1
通过对大学生生命观的调查,了解其生命观现 状,包括对生命的意义、价值、责任等方面的 认知和态度。
2
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要点一
个人价值
要点二
社会价值
大学生普遍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并努 力实现个人价值,以获得自我认同和 社会认可。
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 色和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 会进步做出贡献。
要点三
人生目标
大学生普遍具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 以此为导向,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 价值。
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建立心理辅导机制,及时解决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 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预防和减少对生命的负面影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丰富的校园活动,营造良好 的生命文化氛围,增强大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05
附录与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及统计数据
提供详细的调查问卷内容和统计 数据,包括问题列表和受访者的 回答情况。
04
结论与建议
结论概述
01
大学生生命观总体积极向上,对生命有较高的认知和理解。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60e0025240c844768eaee67.png)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随着社会的稳步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部分大学生却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中迷失了自己。
本文从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现状着手,初步了解了他们的生命意识现状以及对生命价值意义的思考,并且对如何提高生命意识水平和生命价值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标签:生命存在;生命意识;生命价值一.研究背景(一)问题的提出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
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一句话,我们大家都不陌生。
珍爱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然而长期以来,大学生不珍惜生命、摧残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自杀。
有资料显示:2002年,大学生自杀案是27起,2004年是68起,2005年是116起,2006年是130起。
[1]2008年10月份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我国15-34岁人群中,自杀是第一位死亡原因,占18.9%。
二、伤害他人生命。
大学中,残害他人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
2004年,马加爵成为将四名同学杀害的疑犯;2007年1月15日某媒体报道,南京某名牌大学研究生因感情纠葛,被人围殴时持刀捅伤6人,更令人不解的是,当这一消息传开后,他居然被人推为“校园英雄”。
[2]三、虐待小动物。
2002年清华大学生硫酸泼熊的事件,2005年复旦大学研究生虐猫事件等等,这些案例都曾轰动一时,举国震惊。
然而,在事件告一段落之后,我们不禁开始思考,是什么样的价值观让这些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做出如此极端的事来?很明显,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生命意识淡薄,不懂得珍惜生命,不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这些无不呼唤着生命意识教育的到来。
(二)生命意识的内涵孔庆蓉认为生命意识是个体对生命的理解与态度,是人的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对于生存和生存价值的体认和感悟。
[3]连淑芳认为生命意识就是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存在,并且认识到生命之间的联系。
关于大学生对生命观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
![关于大学生对生命观的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https://img.taocdn.com/s3/m/528173a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b.png)
关于大学生对生命观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5月份调查地点:南华工商学院清远校区调查对象:南华学生和qq好友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调查人:组长:组员:、报告前言:什么是生命意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生命意识是作为一切事物的来源和基质的生命本体的外在化和客体化,是一种对于生存和生存价值的提升和感悟。
一般来说,包括浅层次的生存意识和深层次的生命价值意识。
就生命本体而言,是指生命的物质形式和感情欲望;就生命价值而言,是指为了追求生命的存在意义与永恒而达到的生命理想境界。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和领域从而生活质量提高了,但同时也使“自我”在知识的汲取、技术的运用面前被忽视了。
当他们在追求物质财富、技术力量、科学知识的同时,这些东西作为追求的目标,会象征着生活的目的和生命的意义。
但是,获得了这些,是否就意味着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呢?答案是否定的,随着物质的日益丰富,他们对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等生命本身带有实质的东西缺乏深刻了解和认识。
面对这些生存环境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大学生难以对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予以正确把握和选择......同时经过我们的调查,我们发现了大学生由于青春期的迷茫而出现的心理危机和个体意义感消失。
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使他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亦使大学生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命困境。
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事实,凸现了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缺失。
我们感到无限惋惜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与关注。
在今天,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寻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学会热爱与尊重生命尤显重要且迫切。
报告主体:所以经过我组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总结等。
得出大学生们的生命观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
大学生是否觉得活着有意义?大多数大学生都为自己活着而倍感珍惜生命, 同时觉得人活着没有太大意义和没有意义只占到16.1%和0.7%。
还有少数人对活着的意义没有信心,也认为死亡是对人生的一种解脱。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bcefde58e9951e79a892754.png)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1一、调查背景近些年,大学生自杀、他杀、残害动物、校园暴力、颓废消极等事件频繁发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
大学生是否具有科学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建设过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亟待提升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上来。
对大学生生命意识进行研究,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形成积极健康、乐观进取的生命态度,与他人、社会、自然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二、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师范学院生命观状况调查”。
该调查的问卷发放及回收在校内进行。
调查的抽样方式是在校内随机抽取学生。
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收回。
本次调查在校内发放问卷8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三、调查结果分析(一)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但对生命现象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偏差生命认识,就是让个体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他人的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间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生命认识是树立科学生命观的基础。
要深刻认识生命,必然要对生命起源进行探讨。
只有对生命有深刻的了解,知道生命的奥妙才能珍惜生命,这是生命认识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学生感觉不到生命的宝贵,生命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调查显示,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100%的大学生认为自我与他人、社会是平等的;对“你对大学生自杀和自残的行为的看法”时,受调查大学生一致认为这是怯懦、无法承受。
生活压力的表现。
这些调查数据表明:进入成年的大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已对生命有了初步的理解,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
对于生命观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36%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父母教育影响最大,而37%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在于学校教育,还有16%的学生认为生命观形成于自己的个人经历,另有11%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主要是同伴的感染。
相关在校大学生生命观现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相关在校大学生生命观现况的调查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3a361a033687e21ae45a9d1.png)
相关在校大学生生命观现况的调查研究报告文中从在校大学生生命观现况的调研设计方案与组织实施考虑,根据对调查报告的统计分析与剖析,并为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合理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给予一定的参照和启发。
一、在校大学生生命观现况的调研设计方案与组织实施为了更好地能够更好地掌握在校大学生的生命观现况,提升和睦核心理念下的高等院校生命安全教育工作方案科学研究,XX年3月份大家作了在校大学生生命观现况的调研。
调研关键选用问卷调查方式。
本问卷调查选择湖南机电岗位技术学校的大学一年级在校大学生做为调查对象,共派发问卷调查100份,收购合理问卷调查为95份。
在被调研的目标中,男孩子75人,占78.95%,女孩20人,占21.05%;机电专业56人,占58.95%,网络技术技术专业39人,占41.05%。
由之上由此可见调查对象具备一定的象征性和对比性,并区别了不一样性別和技术专业构造,使本问卷调查更具有合理性、合理化。
本科学研究选用自创问卷调查对在校大学生的生命观开展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共有二一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被试的基本信息,包含被试的年纪、性別、班级和技术专业。
第二一部分是问卷调查的基本上內容。
在问卷调查定编以前小编先开展了一定的采访,在这个基础上定编了此问卷调查。
本问卷调查一共有20个涉及到相关性命的难题,包含在校大学生对性命的了解,是不是具备生存能力,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在校大学生对自尽的心态、对暴力行为致伤的心态,在校大学生的人生理想规范这些,能较为真正客观性地体现出在校大学生的生命观现况。
在其中第9题和第20名为多选,其他为单项选择题,规定被试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对难题开展回应。
问卷调查收购后,由小编逐一对问卷调查查验,取出了失效问卷调查。
二、调查报告统计分析与剖析因为本问卷调查的选择被试较少,很有可能不可以非常好的体现青年一代生命观的整体状况,但从这当中大家仍然能够看得出一些难题。
根据此次的调查问卷,小编掌握到现阶段被试在校大学生的生命观具备下列特性:最先,被试认可在高校执行生命安全教育是十分必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 它放 弃 了为何 而生 的教 育 . 荒废 了它 在意 义世 界 中导 行 的职责 , 能让 人们 从人 生 的意 义 、 存 不 生
的价值 等 根本 问题 上去认 识 和改 变 自己 :也必 然前 提性 地要 抛弃 塑造人 自由心灵 的那把 神圣 的尺度 ; 把
一
切教 育 的无 限 目的都 化解 为谋 取生 存适 应 的有 限 目的 。教 育也 就失却 了它本 真的 意蕴 。”1 1 3 生命 质量 即生 活质量 或 生存 质 量 , 是个 体对 身体 、 心理 、 会各 方 面适 应 状态 的一 种感 受 , 用幸 福 社 常
24 压 力 感高 而幸 福感低 .
感 、 意感 或满 足感 来表 示 。 满 生命 质量 的高低直 接影 响个 体对 待生命 的态 度 。 调查 发 现 :61 6. %的人感 到生 活是 幸 福 快乐 的 ,34 的人喜 欢 并 接 纳 自我 , 5 . 6. % 而 86 %的人 认 为大 学 生 活是 平 淡 、 抑 、 聊 、 茫 的 , 压 无 迷 9 .%的人感 到有 压 力 。 中 5 . 8 7 其 57 %的人感 到压 力 比较 大 , 这些 压力 中未 来 就业 形 势严 峻造 成 的压 力最 而
生命 价值 即人 活着 的意 义 。虽说 生命 是一 种 主体存 在 , 总 是把 自己的存 在和 发展 当作 一个 自明 的 人
前提 , 如何 生存 ” 理 所 当然 成 为个体 的本能 属性 , “ 是不 会 满足 于 生命 支 配 的本 能 的生 活 的 , “ 也 但 人 总要 利用 这种 自然 的生命 去 创造 生 活 的价值 和意 义 。人之 为人 的本质 , 该 说是 一 种 意义 性存 在 、 值性 实 应 价 体 。”l 者 是辩证 统 一 的。但 实 际调查 发现 , 学生认 为 生命 的意义 和价 值在 于挑 战 自我 、 越 自我 ( i l 两 大 超 占
第 2 4卷 第 6期
2 年 1 月 01 1 1
浙 江 万里 学 院 学报
J u a o h ja g W a l Unv ri o r l fZ ein ni iest n y
Vo 2 . 1.4 No6 No e v mbe 2O1 r 1
关 于大学 生生命意识 的调查研究
出现 这种 现象 与 当前社 会 和教育 中工 具理 性上 升 、 价值理 性 缺失有 关 系 。 马克斯 ・ 韦伯 认为 :工具 理 “
性 已经变 成 当代 社会 的组织 原 则 , 它渗 透 到社会 的总体 结 构 和社 会生 活 的各 个 方 面 , 成为 社会 对 个人 进 行 全 面统 治 、 制 和操纵 的深层 基础 与工 具 , 而把 人置 于边 缘状 态 , 控 从 至于人 生活 的 目的 、 义 、 文精 神 意 人 和终极 价 值则 被弃 之不 理 。 [ ”1 2 同样 ,当今 教育 成 为一种 在工具 理性 操作 下 的功利 主义 教育 … …主要 宗 旨 “ 是教 人 去追 逐 、 应 , 认识 、 适 去 掌握 、 展这 个 外 部 物质 世 界 , 力 于教 会 人 的是 何 以为 生 的知 识 与本 领 发 着
2 大 学 生 生命 意 识 的现 状
21 “ ” 死 ” 知 不 协 调 . 生 “ 认
生命 认 知是 对 生命 的认识 和理 解 , 包括 生 、 死两 方面 , 它是 生命 意识 的核 心 和基础 。 查发 现 : 调 大学生 对“ ” 生 的认 知 比较 正确 ,95 8 .%的学 生认 为生 命最 珍 贵 , 1 %认 为生 命不 完全 属 于 自己 , 9 . 8. 2 有 1 %的学生 3
而 是采 取 隐瞒 的态 度 , 让人 知 晓。 些 事例正 是传 统 生死 观念 的反 映 。 不 这 长期 以来 , 国教 育 中规 范 、 我 科学
收 稿 日期 : 0 1 7—2 2 1 —0 0
基 金 项 目 : 0 1 浙 江 省教 育 科 学 规 划研 究 课 题 ( 号 :C 1 9 。 21年 编 S G 8 ) 作者简介 : 郑小 方 ( 9 9 )女 , 徽宿 松 县 人 , 江 万里 学 院 学 生 事务 与 发 展 中心 讲 师 , 究 方 向 : 17 一 , 安 浙 研 心理 健 康 教 育 。
大 , 次是 人 际关 系紧张 和学 习压 力 。可见 , 学生体 验 到 的压 力感 远远 高 于幸福 感 , 其 大 生命质 量不 高 。 这 种 特点 与 目前 我 国处 于 高压社 会 密切 联 系 。社会 急 剧转 型 , 争 日益 剧烈 , 竞 大学 生 为 了更好 地 生
活, 需要 不 断奋 力拼 搏赢 得更 好 的机 遇 , 竞争 中忙 的没 有片刻 的 喘息 , 在 而达 到一 定 的成 功之 后还 没有 来 得 及享 受 内心 的喜悦 , 不得 不迎 接更 大 的机 遇与挑 战 。于是 大学 生就始 终 生活 在 紧张 、 又 焦虑 、 惫不 堪 疲 的状态 下 , 感受 不 到心灵 的满 足 、 乐 与幸 福 , 至要 问 :忙碌 到底 为 了什 么 ” “ 活 的意义 在哪里 ” “ 快 甚 “ .生 ?自
4 .%的人 在他人 谈 及死 亡时会 出现恐 惧 、 64 回避 、 悲伤 情绪 。
大 学 生对 生 与死 的认 知不 协 调 , 与我 国重生 不重 死 的传 统 观念 分 不 开 。在人 们 头脑 中 , 生 ” 美好 “ 是 的, “ 而 死亡 ” 是不 吉利 的 , 对死 有 意或 无 意进 行 排 斥 。《 国青 年报 ) 9 9年 5月 6 1 难 忘去 年 高 考 阅 中 ) 9 1 3《 卷 》 文 曾描 述 , 一 一位 高 考学 生 因为 真实 写 出生命 时 间的短 暂 与有 限 , 亡是 必 然 的 , 后 被 阅卷 老 师评 死 最 判 为灰 暗 的人生 观 而得 了零 分 。一 些 学校对 发 生 的 自杀 事件 , 不积 极 主动地 趁机 进行 正 面 、 理性 的引导 ,
表 示关 心 自己的身 心健康 ,68 8. %能保护 自身 的生命 安全 ; 比而 言 , 学生对 “ ” 相 大 死 的认 知 不尽 正确 , 存在 死亡“ 美化 与 焦虑 ” 理 , 4 .%的学 生 认 为死 亡 不 是生 命 结束 ,74 心 有 57 2. %认 为死 亡可 以解决 一 切烦 恼 , 有
公共 卫生 问题 。了解 大学 生对 自杀 的态 度 , 了解 大学 生生命 意 识 的一个 重要 方面 。调 查发 现 : 是 一方 面 , 6 .%的学 生对 自杀持 反 对 态度 , 为 是 不负 责 任 、 67 认 逃避 现 实 的 , 冲 动 、 可惜 , 1 %的人 认 为 人 没有 太 太 2. 2 结束 自己生 命 的权 利 : 一方 面 , 3 .%的学生 对 自杀 持 肯定 态 度 , 为是 一种 勇气 、 另 有 3 3 认 一种 解 脱 ,01 6 .%
的人 赞 同人有 结束 自己生命 的权 利 。 见 , 学生 对待 自杀 的态度 是矛 盾 的 , 自由与权 利 的呼声 明显较 可 大 但 高。 自杀 态度 与心 理特 点 密切相 关 。 学生处 于 “ 大 自我 同一性 ” 机 时期 , 们不 断地 问 “ 危 他 我是谁 ” 反省着 , 自我 和人 生 , 思索 自我 与社 会 、 他人 的关 系 。 时期 , 此 他们 心 理会 经历种 种 的矛盾 和迷 惘 , 正在形 成 的价值 观 和人生 观也 显得 充满 矛盾 。 是 , 但 随着 自我 意识 的发 展 , 们渴 望独 立 , 望证 明 自己 的成熟 , 他 渴 热衷 于追
4 .%)平 坦从 容生 活 ( 2 .%) 追求 自己的信 仰 ( 1 . 57 、 占 1 0 、 占 26 , %) 而选 择奉 献 的 比例很 小 , 占 99 ; 仅 . 同样 %
在 职业 选 择 上 , 大部 分 学 生 看 重 的 是 适合 自己 的发 展 ( 3 .%) 经 济 收 入 ( 3 .%) 单 位 发展 前 景 占 55 、 占 22 、 ( 1 .%) 工 作稳 定性 和 轻松 度 ( 1 . ) 占 42 、 占 04 。可 以看 出 , % 大学 生 更关 心个 体 自身 “ 如何 生存 ” 实 现 自我 , 价值 , 忽视生 命存 在本 身 的社 会意 义 。 而
l ・ 0
・
郑 小方 : 于大学 生生命 意识 的调 查研 究 关
的死 亡教 育几 乎是 空 白. 致 大学生 不 能科学 对待 死亡 。 导 22 追 求生命 自 由而淡 化 生命 责任 .
第 6期
自杀 是个 体 蓄意 或 自愿 采 取各 种手 段结束 自己生命 的行 为 。 目前 , 自杀 已成 为一个 日益 严 重 的社会
关 键 词 :生命 意识 :大学 生 :幸 福 感
中 图分 类 号 :G 4 61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号 :1 7 一 2 0( 0 1 0 — 0 0 0 6 l 25 2 1 )6 0 1— 3
1 引 言
近 年来 , 个体 忽 视和放 弃 自己生命 的现 象时 有发 生 。2 0 0 7年 5月 2 3日中 国青年报 报 道 : 近几 年 , “ 自 杀 的 大学 生逐 渐增 多 , 体报 道 的资 料显 示 ,0 2年 , 媒 20 大学 生 自杀 案例 是 2 7起 ,0 4年是 6 20 8起 ,0 5年 20 是 1 6起 .0 6年 是 10起 。 2 1 1 20 3 ”0 0年 1 月 2 1 2日新华 网报 道 :据 不 完全统计 2 0 “ 0 8年 教育 部直 属 高校共 发生 6 3宗 大学 生 自杀事件 ” 。网络搜 索也 显示 : 不完 全统计 ,0 1 已经 发生 了近 6 据 21年 0起 大学 生 自杀事
件 。这 一 系列 的数据 让人 触 目惊 心 , 腕 叹息 , 扼 也引 发人 们 叩问 : 华 正茂 的天之 骄 子 为什 么会 轻易 结束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