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分类及其质量标准

合集下载

小麦质量标准

小麦质量标准

小麦质量标准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补充资料:小麦的等级及质量标准我国小麦国家标准( GB1351-1999)按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水分、色泽、气味分为5个等级:小麦质量指标一、容重 test weight:小麦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二、不完善粒 unsound kerne: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小麦颗粒。

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和生霉粒。

1.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2.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其中:3.黑胚粒:籽粒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4.赤霉病粒:籽粒皱缩,呆白,有的粒面呈紫色,或有明显的粉红色霉状物,间有黑色子囊壳。

5.破损粒:压扁、破碎,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6.生芽粒:芽或幼根虽未突破种皮但胚部种皮已破裂或明显隆起且与胚分离的颗粒,或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不超过本颗粒长度的颗粒。

7.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颗粒。

三、杂质 foreign material:除小麦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1.筛下物:通过直径圆孔筛的物质。

2.无机杂质:砂石、煤渣、砖瓦块、泥土等矿物质及其他无机类物质。

3.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小麦,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类物质。

说明:1.本表是指原粮与油料。

成品粮不许有虫,粉类成品粮含螨类不得超过30头/kg,若超过此标准,即为严重虫粮;带有对外检疫对象害虫的作为危险虫粮。

2.主要害虫系指玉米象,米象、谷蠹、大谷盗、绿豆象、豌豆象、蚕豆象、咖啡豆象、麦娥和印度谷蛾。

(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是:玉米象、麦娥、印度谷蛾等)3.表中害虫头数系指活虫。

4.表中两项指标中有一项突破的即算作更严重一级的虫粮。

《小麦质量标准》PPT课件

《小麦质量标准》PPT课件
时的零点。如不平衡,则捻动平衡调整至平衡。
• 3.4 取下容量筒,倒出排气砣,将容量筒安装在铁板底座上,插上插片,放上 排气砣,套上中间筒。
• 3.5 将制备的试样倒入谷物筒内,装满刮平。再将谷物筒套在中间筒上,打开 漏斗开关,待试样全部落入中间筒后关闭漏斗开关。握住谷物筒于中间筒结 合处,平稳地抽出插片,使试样于排气砣一同落入容量筒内,再将插片准确 地插入豁口槽中,依次取下谷物筒,倒净插片上多余的试样,抽出插片,将 容量筒挂在吊环上称重。
取净片粉碎,细度同粒状粮 取净丝、条粉碎,细度同粒状粮
精选ppt
5
• 1.3 操作方法 • 1.3.1 定温:使烘箱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距离烘网2.5cm左右,调节烘箱温度定在105±2℃。 • 1. 3. 2 烘干铝盒:取干净的空铝盒,放在烘箱内温度计水银球下方烘网上,烘30min至1h取出,
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重,再烘30min,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5g,即为恒 重。
• 2.不完善粒检验
• 2.1 操作方法:在检验小样杂质的同时,按质量标准的规定减出不完善粒,称重 (W1)。
• 2.2 结果计算
• 不完善粒含量按公式(9)计算:
• 不完善粒(%)=(100-M)×(W1/W)…………………………(9)
• 式中:W1—不完善粒重量,g;

W—试样重量,g;

M—大样杂质百分率,%。
• 4、小麦硬度:小麦籽粒抵抗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和破碎的能力。
• 5、小麦硬度指数:在规定条件下粉碎小麦样品,留存在筛网上的样品占试样的质量分 数,用表示HI。硬度指数越大,表明小麦硬度越高,反之硬度越低。
• (三)物理检验操作
• A容重

小麦的分类及其质量标准

小麦的分类及其质量标准

⼩麦的分类及其质量标准⼩麦的分类及其质量标准⼀、⼩麦的分类⼩麦属于单⼦叶植物纲,⽲本科,⼩麦属。

世界各地种植的⼩麦产要是普通⼩麦,普通⼩麦分布极⼴,其播种⾯积占世界⼩麦播种⾯积的90%以上,普通⼩麦的得类很多,其分类⽅法不⼀,⼀般采⽤下述的分类⽅法。

(⼀)按照⼩麦籽粒的⽪⾊划分按照⼩麦籽粒⽪⾊的不同,可将⼩麦分为红⽪⼩麦和⽩⽪⼩麦简称为红麦和⽩麦。

红⽪⼩麦(也称为红粒⼩麦)籽粒的表⽪为深红⾊或红褐⾊;⽩⽪⼩麦(也称为⽩粒⼩麦)籽粒的表⽪为黄⽩⾊或乳⽩⾊。

红⽩⼩麦混在⼀起的叫做混合⼩麦。

(⼆)按照⼩麦籽粒的粒质划分按照籽粒粒质的不同,⼩麦可以分为硬质⼩麦和软质⼩麦,简称为硬麦和软麦。

硬麦的胚乳结构为紧密,呈半透明状,亦称为⾓质或玻璃质;软麦的胚乳结构疏松,呈⽯膏状,亦称为粉质。

就⼩麦籽粒⽽⾔,当其⾓质占其中部横截⾯1/2以上时,称其为⾓质粒,为硬麦;⽽当其⾓质不⾜1/2时,称其为粉质粒,为软麦。

对⼀批⼩麦⽽⾔,按我国的标准,硬质⼩麦是指⾓质率不低于70%的⼩麦;软质⼩麦是指粉质率不低于70%的⼩麦。

(三)按照播种季节分类按照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将⼩麦分为春⼩麦和冬⼩麦。

春⼩麦是指春季播种,当年夏或秋两季收割的⼩麦;冬、麦是指秋、冬两季播种,第⼆年夏季收割的⼩麦。

⼆、中国商品⼩麦的分类及等级标准(⼀)分类中国根据⼩麦的⽪⾊、粒质和播种季节将商品⼩麦分为9类,见GB⼀1351⼀1999。

具体如下:1.⽩⾊硬质冬⼩麦:种⽪为⽩⾊或黄⽩⾊的麦粒不低于90%,⾓质率不低于70%的冬⼩麦。

2.⽩⾊硬质春⼩麦:种⽪为⽩⾊或黄⽩⾊的麦粒不低于90%,⾓质率不低于74%的春⼩麦。

3.⽩⾊软质冬⼩麦:种⽪为⽩⾊或黄⽩⾊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麦。

4.⽩⾊软质春⼩麦:种⽪为⽩⾊或黄⽩⾊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麦。

5.红⾊硬质冬⼩麦:种⽪为深红⾊或红褐⾊的麦粒不低于90%.⾓质率不低于70%的冬⼩麦。

国家小麦标准

国家小麦标准

国家小麦标准一、品种分类与命名根据小麦的生态类型、形态特征、生理特性、遗传关系等因素,将小麦划分为不同的品种类型。

品种分类应符合品种多样性保护和品种分类管理的原则。

小麦品种的命名应符合相关规定,避免出现重名或近似名称。

二、种子质量要求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指标。

种子质量应保证小麦生产的正常进行,提高产量和品质。

种子质量检验和监管应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三、栽培技术规程栽培技术规程应包括耕作、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应根据小麦品种特性和生长环境制定合理的栽培方案,确保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应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四、收获与贮藏收获与贮藏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环节。

收获时应掌握适宜的收获期,采用合理的收获方式,避免损失和混杂。

贮藏时应根据小麦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贮藏方式和设施,保持干燥、通风、防虫防霉,确保小麦品质。

五、面粉质量标准面粉质量标准应包括色泽、气味、粒度、含砂量、水分等指标。

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要求制定合理的面粉质量标准,确保面粉的品质和安全性。

面粉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防止污染和掺杂。

六、食品加工要求食品加工要求应根据小麦面粉的特点和用途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加工过程中应控制添加剂的使用量,遵循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

七、农药残留与重金属限量为确保小麦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农药残留与重金属限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在生产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农药和施肥,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

加强小麦产品的质量检测和监管,保证食品安全。

八、检验方法与规程检验方法与规程是小麦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质量检验、卫生检验、安全检验等方面。

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提高检验精度和可靠性。

加强检验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升级,提高检验水平。

九、包装标识规定包装标识是小麦产品流通中的重要环节,标识内容应真实、准确、清晰,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小麦等级划分标准

小麦等级划分标准

小麦等级划分标准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等级划分标准对于小麦的
质量评定和市场交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麦的等级划分主要包
括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等方面的评定。

下面将对小麦等
级划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外观品质。

1.籽粒形态,小麦籽粒应呈椭圆形,大小均匀,无破损、变形
等情况。

2.色泽,小麦籽粒应呈金黄色,有光泽,无霉斑、变色等。

3.杂质,小麦籽粒中不应含有糠秕、瘦糠、糠麸、糠皮等杂质。

4.水分,小麦籽粒的水分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不超过14%。

二、加工品质。

1.面筋品质,小麦面筋应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弹性,能够制作出柔韧性好的面食制品。

2.面粉色泽,小麦加工后的面粉应呈白色、洁净,无杂质、异味等。

3.面粉筛分,小麦面粉的筛分应符合国家标准,一般为粗筛面粉和细筛面粉的比例。

三、营养品质。

1.蛋白质含量,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是评定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要求在11%以上。

2.淀粉含量,小麦的淀粉含量应适中,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面粉的加工性能和食品的口感。

3.品质指数,小麦的品质指数是综合评定小麦品质的指标,包括面筋品质、面粉色泽、营养成分等多个方面。

综上所述,小麦的等级划分标准涉及到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等多个方面的评定。

只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小麦才能被划分
为优质小麦,得到更高的市场认可和价格。

因此,种植者在种植、收获和销售小麦时,都需要严格按照小麦等级划分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小麦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国标三等小麦标准

国标三等小麦标准

国标三等小麦标准
国家标准GB1351-2009《小麦》规定了小麦的三个等级标准,分别是一等、二等和三等。

其中,国标三等小麦标准的主要指标包括:品质指标、外观指标、营养指标和加工特性指标。

1.品质指标
国标三等小麦的品质指标主要包括蛋白质含量、品种、冷泡面筋伸长度、色泽、气味和加工指数。

其中,蛋白质含量为10.5%~11.5%,品种要求为不低于标准规定的品种纯度。

冷泡面筋伸长度为100%~110%。

色泽应为浅黄色,气味无异味。

加工指数应满足标准规定的要求。

2.外观指标
国标三等小麦的外观指标主要包括杂质、不完整颗粒、矮小颗粒、黑粒、霉变粒和异物等。

其中,杂质、不完整颗粒和矮小颗粒的含量应满足标准规定的限定值。

黑粒、霉变粒和异物的含量应为0。

3.营养指标
国标三等小麦的营养指标主要包括水分、不溶性灰分、灰分、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等。

其中,水分含量应不超过14.5%。

不溶性灰分和灰分含量应满足标准规定的要求。

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含量应检测合格。

4.加工特性指标
国标三等小麦的加工特性指标主要包括软化度、吸水率、面筋伸长度和面团稳定性等。

其中,软化度应为25~30。

吸水率应在54%~60%之间。

面筋伸长度应为90%~100%。

面团稳定性应满足标准规定的要求。

小麦质量标准

小麦质量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定温定时烘干法 2.1 仪器和用具:.同1.1。 2.2 试样制备:同1.2。 2.3 试样用量计算:本法用定量试样,先计算铝盒底面积,再按每平方厘米为 0.126g计算试样用量(底面积×0.126)。如用直径4.5cm的铝盒,试样用量为2g; 用直径5.5cm的铝盒,试样用量为3g。 2.4 操作方法 用已烘至恒重的铝盒称取定量试样(准确至0.001g),待烘箱温度升至135~145℃ 时,将盛有试样的铝盒送入烘箱内温度计周围的烘网上,在5min内,将烘箱温度调 到130±2℃,开始计时,烘40min后取出放干燥器内冷却,称重。 2.5 结果计算 定温定时法的含水量计算与1.4同。 C小麦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杂质检验 1.1仪器和用具 1.1.1 天平:感量0.01g、0.1g; 1.1.2 谷物选筛; 1.1.3 电动筛选器; 1.1.4 分样器和分样板; 1.1.5 分析盘、镊子等。 1.2 试样 检验杂质的试样分大样、小样两种:大样是用于检验大样杂质,包括大型杂质和 绝对筛层的筛下物;小样是从检验过大样杂质的样品中分出少量试样,检验与粮粒 大小相似的并肩杂质。检验杂质的的试样用量见下表:
状原粮和成品粮 大豆 花生仁 花生果、 茶籽、 桐子、 蓖麻籽、文冠果等 棉子、葵花子等 油菜籽、芝麻等 甘薯片 甘薯丝甘薯条
• • • •
• • • • • • • • • • • • •温:使烘箱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距离烘网2.5cm左右,调节烘箱温度定在105±2℃。 1. 3. 2 烘干铝盒:取干净的空铝盒,放在烘箱内温度计水银球下方烘网上,烘30min至1h取出, 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重,再烘30min,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5g,即为恒 重。 3. 3 称取试样:将铝盒盖套在盒底上,放入烘箱内温度计周围的烘网上,在105℃温度下烘3h (油料烘90min)后取出铝盒,加盖,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取出称重后,在按以上方法进 行复烘,每隔30min取出冷却称重一次,烘至前后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005g为止。如后一次重量 高于前一次重量,以前一次重量计算(W2). 1.4 结果计算 粮食、油料含水量按公式 (1)计算: 水分(%)= W1-W2/ W1-Wo×100…………………………(1)

小麦的四种分类

小麦的四种分类

小麦的四种分类
小麦通常根据其粒型和用途进行分类。

以下是小麦的四种常见分类:1. 硬质小麦(Hard Wheat):硬质小麦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较高的面筋含量,适合制作面包、比萨饼和其他烘焙产品。

硬质小麦通常含有较多的淀粉和较少的胶原蛋白,使得面团更加坚硬和弹性。

2. 软质小麦(Soft Wheat):软质小麦的蛋白质含量较低,面筋含量也较低,但淀粉含量较高。

软质小麦通常用于制作面点、蛋糕、饼干等烘焙产品,其面团较为柔软和蓬松。

3. 硬粒小麦(Durum Wheat):硬粒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高,略高于硬质小麦,但它的面筋含量较低。

硬粒小麦通常用于生产通心粉、面条和其他意大利面食产品。

4. 全麦(Whole Wheat):全麦是指使用完整麦粒(包括外皮、麸皮和胚芽)制作的小麦产品。

全麦相对于白面包而言更加营养丰富,含有较多的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

全麦面粉一般用于制作健康食品,如全麦面包和全麦面条。

小麦质量标准

小麦质量标准

补充资料:小麦的等级及质量标准我国小麦国家标准( GB1351-1999)按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水分、色泽、气味分为5个等级:小麦质量指标一、容testweight:小麦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二、不完善粒unsound kerne: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小麦颗粒。

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和生霉粒。

1.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2.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其中:3.黑胚粒:籽粒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4.赤霉病粒:籽粒皱缩,呆白,有的粒面呈紫色,或有明显的粉红色霉状物,间有黑色子囊壳。

5.破损粒:压扁、破碎,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6.生芽粒:芽或幼根虽未突破种皮但胚部种皮已破裂或明显隆起且与胚分离的颗粒,或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不超过本颗粒长度的颗粒。

7.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颗粒。

三、杂质foreign material:除小麦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1.筛下物:通过直径1.5mm圆孔筛的物质。

2.无机杂质:砂石、煤渣、砖瓦块、泥土等矿物质及其他无机类物质。

3.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小麦,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类物质。

说明:1.本表是指原粮与油料。

成品粮不许有虫,粉类成品粮含螨类不得超过30头/kg,若超过此标准,即为严重虫粮;带有对外检疫对象害虫的作为危险虫粮。

2.主要害虫系指玉米象,米象、谷蠹、大谷盗、绿豆象、豌豆象、蚕豆象、咖啡豆象、麦娥和印度谷蛾。

(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是:玉米象、麦娥、印度谷蛾等)3.表中害虫头数系指活虫。

4.表中两项指标中有一项突破的即算作更严重一级的虫粮。

小麦等级划分标准

小麦等级划分标准

小麦等级划分标准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等级划分标准对于小麦的质量评定和市场交易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的等级划分主要是根据小麦的外观、品质和加工特性来进行评定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麦等级划分的标准。

首先,小麦的等级划分主要包括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两个方面。

外观品质主要包括籽粒的大小、形状、色泽和完整度等方面;加工品质主要包括面筋品质、面粉品质和面包品质等方面。

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是评定小麦等级的主要指标。

其次,小麦的等级划分标准主要根据籽粒的大小和形状来进行评定。

籽粒的大小主要分为大麦和小麦两种,大麦籽粒的直径大于2.5毫米,小麦籽粒的直径小于2.5毫米。

籽粒的形状主要分为长粒和短粒两种,长粒的长度大于宽度的1.5倍,短粒的长度小于宽度的1.5倍。

籽粒的大小和形状是评定小麦等级的重要依据。

再次,小麦的等级划分标准还包括籽粒的色泽和完整度。

籽粒的色泽主要分为白麦和红麦两种,白麦的色泽较浅,红麦的色泽较深。

籽粒的完整度主要指籽粒是否完整无损,有无破碎或变形等情况。

色泽和完整度是评定小麦等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最后,小麦的等级划分标准还包括加工品质的评定。

面筋品质主要指面筋的强度和伸展性,面粉品质主要指面粉的筋度和吸水性,面包品质主要指面包的体积和口感。

加工品质的评定直接影响小麦的加工利用价值和市场交易价格。

综上所述,小麦的等级划分标准主要包括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两个方面,其中外观品质包括籽粒的大小、形状、色泽和完整度,加工品质包括面筋品质、面粉品质和面包品质。

这些标准的严格执行对于保障小麦质量、促进市场交易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小麦的生产和加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更好地了解小麦等级划分标准,促进小麦产业的健康发展。

小麦质量标准

小麦质量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定温定时烘干法 2.1 仪器和用具:.同1.1。 2.2 试样制备:同1.2。 2.3 试样用量计算:本法用定量试样,先计算铝盒底面积,再按每平方厘米为 0.126g计算试样用量(底面积×0.126)。如用直径4.5cm的铝盒,试样用量为2g; 用直径5.5cm的铝盒,试样用量为3g。 2.4 操作方法 用已烘至恒重的铝盒称取定量试样(准确至0.001g),待烘箱温度升至135~145℃ 时,将盛有试样的铝盒送入烘箱内温度计周围的烘网上,在5min内,将烘箱温度调 到130±2℃,开始计时,烘40min后取出放干燥器内冷却,称重。 2.5 结果计算 定温定时法的含水量计算与1.4同。 C小麦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小麦杂质、 小麦杂质 杂质检验 1.1仪器和用具 1.1.1 天平:感量0.01g、0.1g; 1.1.2 谷物选筛; 1.1.3 电动筛选器; 1.1.4 分样器和分样板; 1.1.5 分析盘、镊子等。 1.2 试样 检验杂质的试样分大样、小样两种:大样是用于检验大样杂质,包括大型杂质和 绝对筛层的筛下物;小样是从检验过大样杂质的样品中分出少量试样,检验与粮粒 大小相似的并肩杂质。检验杂质的的试样用量见下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样杂质含量按公式(1)计算: 大样杂质(%)=(W1/W)×100 ………………. (1) 式中:W1——大样杂质重量,g; W——大样重量,g。 双实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3%,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双实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 ,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位。 1.5 小样杂质检验 1.5.1 操作方法:从检验过大样杂质的试样中,按照1.2的规定用量称取试样(W2),倒入分析 盘中,按质量标准的规定拣出杂质,称重( W3)。 1.5.2 结果计算 小样杂质含量按公式(2)计算: 小样杂质(%)=(100-M)×(W3/W2)……………(2) 式中:W3——小样杂质重量,g; W2——小样重量,g; M——大样杂质百分率,%。 双实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3%,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一 双实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 ,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 位。 1.6 矿物质检验 1.6.1 操作方法:质量标准中规定有矿物质指标的(不包括米类),从拣出的小样杂质中拣出矿 物质,称重(W4 )。 1.6.2 结果计算 矿物质含量按公式(3)计算: 矿物质(%)=(100-M)×(W4/W2)………………………(3) 式中:W4—矿物质重量,g; W2—小样重量,g; M—大样杂质百分率,%。 双实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0.1%,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二位。 双实验结果允许差不超过 ,求其平均数,即为检验结果。检验结果取小数点后第二位。 1.7 杂质总量计算

第二章 第二节 小麦分类及质量标准

第二章 第二节 小麦分类及质量标准

小麦是小麦属(Triticum)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最早起源于中东的新月沃土(Levant)地区。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小麦的地区之一。

1955年在安徽亳县钓鱼台遗址出土的距今2000多年前的炭化麦粒,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小麦化石标本,称之“中国古小麦”。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文字中有“麦”字,黄淮流域广大地区已种植小麦。

公元四世纪至五世纪,中国小麦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国,广泛种植。

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蛋糕、面条、油条、油饼、火烧、烧饼、煎饼、水饺、煎饺、包子、混沌、蛋卷、方便面、年糕、意式面食、古斯米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物质燃料。

小麦也可作为家畜的饲料,麦草也可作为饲料或铺设屋顶的材料。

小麦是我国居民最重要的口粮作物,我国居民中有45%左右以小麦为主要口粮。

近年来年人均小麦口粮消费78公斤左右,仅次于稻谷的年人均102公斤的消费量。

2009年制粉小麦的消费量达到1.05亿吨。

由于小麦粉优良的食品加工特性,未来小麦的消费因食品工业的发展呈现小幅增长的态势。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8°~50°,从平原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如我国西藏)均有栽培。

按照小麦穗状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结构,颖片、外稃和芒以及谷粒的性状、颜色、毛绒等,种下划分为极多亚种、变种、变型和品种;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个生理型,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类型。

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仅次于玉米,而稻米则排名第三。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小麦生产发展很快。

2008/2009年度,世界小麦种植面积为2.258亿公顷,总产量6.749亿吨,占谷物总产量的1/4以上,与1948―1952年平均值比较,世界小麦面积扩大41.2%,单产提高151.2%,总产量增长254.7%。

美国农业部2010年8月份预计2009/10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为6.593亿吨,消费量为6.452亿吨,期末库存量为1.836亿吨。

小麦三等质量标准

小麦三等质量标准

小麦三等质量标准一、简介本标准规定了小麦三等的质量要求,包括杂质、水分、容重、不完善粒、霉变粒、矿物质、气味、色泽和农药残留物等方面的要求。

小麦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标准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杂质1. 杂质含量:小麦中的杂质包括砂石、泥土、草籽、虫卵、碎粒、霉变粒等。

三等小麦的杂质含量不得超过2.0%。

2. 杂质鉴别:杂质含量高的麦粒表现为颜色暗淡,有黑点或霉变现象。

三、水分1. 水分含量:小麦的水分含量直接影响其贮藏性和加工性。

三等小麦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4.0%。

2. 水分检测:可采用烘干法或红外线干燥法进行检测。

四、容重1. 容重定义: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内小麦的质量。

2. 容重标准:三等小麦的容重应不低于685克/升。

3. 容重检测:可使用容重器进行检测。

五、不完善粒1. 不完善粒定义:不完善粒是指受到损伤或发育不良的小麦粒。

2. 不完善粒分类:可分为虫蚀粒、病斑粒、破碎粒、生芽粒和未熟粒。

3. 不完善粒标准:三等小麦的不完善粒含量不得超过4.0%。

4. 不完善粒检测:可采用人工或机器视觉系统进行检测。

六、霉变粒1. 霉变粒定义:霉变粒是指小麦受到霉菌污染的颗粒。

2. 霉变粒标准:三等小麦的霉变粒含量不得超过1.0%。

3. 霉变粒检测:可采用显微镜检或试纸法进行检测。

七、矿物质1. 矿物质含量:小麦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如钙、磷、铁、镁等。

三等小麦的矿物质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矿物质检测:可采用化学分析或仪器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测。

八、气味、色泽1. 气味:新鲜的小麦应具有清香的麦香味,若有异味或香味过浓,则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2. 色泽:小麦的颜色应为黄色或浅褐色,表面光滑,有光泽。

若颜色暗淡或表面粗糙,则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感官检验时,可取少量样品进行观察和闻味,以确定其气味和色泽是否符合要求。

九、农药残留物1. 农药残留物标准:为保障食品安全,三等小麦的农药残留物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小麦等级划分标准

小麦等级划分标准

小麦等级划分标准
小麦是属禾本科禾草类植物小麦的一种,是全球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我国粮食基础
作物之一。

我国小麦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在全球排名前列,其主要利用价值是用来生产
面粉,外国也有大量出口。

小麦粮食等级划分主要以其籽粒大小、脂肪酸度、水份含量和多棉内含量等内容来确定,按照市场上要求,将粮食按照质量分为一等级、二等级、三等级和普通类四个等级,
其中一等级的小麦是最优质的,二等级的小麦适用于制作各种面食,三等级小麦主要用于
饲料,普通类等待加工。

一等级小麦的筛粒准确度应不小于94%,其它籽粒以及碎粒的比例也无大比例差异,
必须达到标准要求,籽粒颜色应偏白,有淡黄色光泽,粒型大小均匀,轻质量高,糙表率
不低于85%,面筋含量不低于15%,多棉系数小于0.38%,水分小于13.5%,脂肪酸度小于3.5毫克,并且经飞沫和磨损试验,合格率达到98%。

三等级小麦水份可以高于13.5%,脂肪酸度可以增加到达12毫克,粒型大小偏差可以增加一点,面筋含量可以修改为13-15%,糙表率不低于84%,多棉系数最高值为0.60%,飞沫和磨损试验合格率达到90%,筛粒准确度79%-94%。

小麦级别划分的标准不完全一样,也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水平
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合理定量地评定小麦分级,以满足不同地区人民对小麦质量的要求。

小麦基础知识 (2)(1)

小麦基础知识 (2)(1)

小麦基础知识
1.3.2水分
水分的检测方法及验收标准 检测方法:检测小麦水分目前所用的设备有快速水分仪和DA7200红外检测仪,快速水分 仪为小麦收购季节经常用的仪器,其特点是方便快捷。 注意事项:水分仪需要定期与标准法校准,以保证其准确性。 水分的验收标准:新麦≤13.5%、陈麦≤12.5%
(当年9月份开始按照陈麦水分标准执行) 超几扣几
小麦基础知识
1.2质量要求
根据国标GB1351—2008,各类小麦的质量要求如下,容重为定等指标,3等 为中等。
等级 容重g/l
不完善粒 %
杂质% 总量% 矿物质%
水份% 色泽气味
1
≥790
≤6
2
≥770
≤6
3
≥750
≤8
4
≥730
≤8
≤1
≤0.5
≤12.5
正常
5
≥710
≤10
等外
﹤710

小麦基础知识
小麦基础知识
1.3.2杂质 无价值的小麦粒,生芽粒中芽超过本颗粒长度的小麦。
小麦基础知识
1.3.2杂质 燕麦
小麦基础知识
1.3.2杂质 大麦
小麦基础知识
1.3.2杂质 草籽
小麦基础知识
1.3.2杂质 有机杂质
小麦基础知识
1.3.2杂质 有机杂质
大的麦秆容易造成卸粮设备的憋堵,影响卸车效率。
1.3.3不完善粒
黑胚粒 籽粒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
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危害:黑胚粒不能清理出去,
黑色的胚乳会造成面粉 中的黑点过多,影响加 工精度。
小麦基础知识
1.3.3不完善粒
破损粒 压扁、破损,伤及胚或胚乳

小麦等级标准

小麦等级标准

小麦等级标准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等级标准对于农业生产和商品交易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等级标准是根据小麦的品质特点和加工利用要求,对小麦的品质进行等级划分的标准。

小麦等级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小麦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生产和商品交易具有积极意义。

一、小麦等级划分。

根据国家标准《小麦》(GB/T 17324-2008)的规定,小麦按照品质等级可分为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和四等五个等级。

其中特等小麦的品质最好,四等小麦的品质较差。

小麦的等级划分主要依据小麦的品质特点,包括籽粒形态、色泽、气味、加工品质等方面的指标。

二、小麦等级标准的意义。

小麦等级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农业生产和商品交易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小麦等级标准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农民在种植小麦时,可以根据小麦等级标准的要求,选择适合的品种和种植技术,以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其次,小麦等级标准是商品交易的重要依据。

在小麦的购销过程中,可以根据小麦等级标准对小麦进行品质鉴定和定价,保障商品交易的公平和规范。

三、小麦等级标准的执行。

为了保障小麦等级标准的执行,我国建立了完善的小麦品质监测和管理体系。

首先,建立了小麦品质监测机构。

这些机构负责对小麦的品质进行监测和评定,确保小麦等级标准的执行。

其次,建立了小麦品质管理制度。

这些制度包括小麦品质等级划分、品质检验方法、品质标识等内容,对小麦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品质管理,确保小麦的品质符合等级标准。

四、小麦等级标准的提高。

随着农业生产和商品交易的发展,小麦等级标准也需要不断提高。

首先,要加强小麦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研究,培育高品质、高产量的小麦品种,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其次,要加强小麦品质监测和管理,提高小麦等级标准的执行力度,保障小麦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要加强小麦品质标准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和经营者对小麦等级标准的认识和执行情况,促进小麦的品质提高和商品交易的规范。

小麦等级划分标准

小麦等级划分标准

小麦等级划分标准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等级划分标准对于农民种植、加工生产、销售出口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的等级划分主要是根据小麦的品质特征和加工用途来确定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小麦等级划分的标准。

首先,小麦的等级划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种。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小麦等级划分标准;地方标准是指根据当地小麦的生长环境、气候条件、加工需求等因素而制定的地方性小麦等级划分标准。

在实际生产中,一般会根据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小麦的等级划分。

其次,小麦的等级划分主要包括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三个方面。

外观品质是指小麦的外观特征,包括籽粒大小、形状、色泽、完整度等;加工品质是指小麦加工后的特性,包括面筋品质、面粉色泽、面包蓬松度等;营养品质是指小麦的营养成分含量,包括蛋白质含量、维生素含量、矿物质含量等。

这三个方面的品质特征是确定小麦等级的重要依据。

再次,根据国家标准,小麦的等级划分主要包括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和四等五个等级。

特等小麦是指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均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最高水平的小麦;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小麦依次是指品质逐渐降低的小麦。

不同等级的小麦在种植、加工、销售和出口中具有不同的用途和价值,对于农民来说,种植高等级的小麦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对于加工企业来说,选用高等级的小麦可以生产出更高品质的面粉和面包;对于出口商来说,出口高等级的小麦可以获得更高的出口价格。

最后,小麦的等级划分标准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农民可以根据小麦的等级划分标准来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小麦品种,科学种植,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加工企业可以根据小麦的等级划分标准来选择适合的小麦原料,生产出更高品质的面粉和面包;出口商可以根据小麦的等级划分标准来选择适合的小麦品种,提高出口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小麦等级划分标准对于小麦的种植、加工生产、销售出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严格按照等级划分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小麦质量标准

小麦质量标准

补充资料:小麦的等级及质量标准我国小麦国家标准( GB1351-1999)按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水分、色泽、气味分为5个等级:小麦质量指标一、容testweight:小麦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二、不完善粒unsound kerne: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小麦颗粒。

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和生霉粒。

1.虫蚀粒: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2.病斑粒: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其中:3.黑胚粒:籽粒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4.赤霉病粒:籽粒皱缩,呆白,有的粒面呈紫色,或有明显的粉红色霉状物,间有黑色子囊壳。

5.破损粒:压扁、破碎,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6.生芽粒:芽或幼根虽未突破种皮但胚部种皮已破裂或明显隆起且与胚分离的颗粒,或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不超过本颗粒长度的颗粒。

7.生霉粒:粒面生霉的颗粒。

三、杂质foreign material:除小麦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1.筛下物:通过直径1.5mm圆孔筛的物质。

2.无机杂质:砂石、煤渣、砖瓦块、泥土等矿物质及其他无机类物质。

3.有机杂质:无使用价值的小麦,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类物质。

说明:1.本表是指原粮与油料。

成品粮不许有虫,粉类成品粮含螨类不得超过30头/kg,若超过此标准,即为严重虫粮;带有对外检疫对象害虫的作为危险虫粮。

2.主要害虫系指玉米象,米象、谷蠹、大谷盗、绿豆象、豌豆象、蚕豆象、咖啡豆象、麦娥和印度谷蛾。

(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是:玉米象、麦娥、印度谷蛾等)3.表中害虫头数系指活虫。

4.表中两项指标中有一项突破的即算作更严重一级的虫粮。

小麦分类和等级、质量标准

小麦分类和等级、质量标准

小麦分类和等级、质量标准小麦分类和等级、质量标准⒈小麦分类⑴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

春季播种的小麦称春小麦,秋季播种的小麦称冬小麦。

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春小麦籽粒两端较尖腹股沟深,皮层较厚,故出粉率较低。

⑵按皮色的不同,可分为白皮小麦(简称白麦)和红皮小麦(简称红麦)两种。

白皮小麦呈黄色或乳白色,皮薄胚乳含量多,出粉率较高;红皮小麦呈深红色或红褐色,皮较厚,胚乳含量少,出粉率较低。

⑶按籽粒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的多少,可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

角质又叫玻璃质,其胚乳结构紧密,呈半透明状;粉质胚乳疏松,呈石膏。

凡角质部分占籽粒横截面二分之一以上的籽粒称角质粒。

含角质粒70%以上的小麦称为硬质小麦。

凡角质部分不足本籽粒横截面二分之一的籽粒称粉质粒。

含粉质粒70%以上的小麦称为软质小麦。

⑷以上述分类为基础,我国小麦国家标准(GB1351-1999)把小麦细分为9类:*白色硬质冬小麦(硬冬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白色硬质春小麦(硬春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白色软质冬小麦(软冬白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红色硬质冬小麦(硬冬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红色硬质春小麦(硬春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红色软质冬小麦(软冬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红色软质春小麦(软春红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混合小麦:不符合前八条规定的小麦⒉小麦的等级及质量标准我国小麦国家标准(GB1351-1999)按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水分、色泽、气味分为5个等级:表1小麦质量指标容重(g/L)≥790≥770≥750≥730≥710不完善粒(%)≤6.0≤6.0≤8.0≤8.0≤10.0≤1.0≤0.5≤12.5正常杂质(%)总量其中矿物质水份(%)色泽气味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注:水分含量大于表中规定的小麦的收购,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的分类及其质量标准一、小麦的分类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小麦属。

世界各地种植的小麦产要是普通小麦,普通小麦分布极广,其播种面积占世界小麦播种面积的90%以上,普通小麦的得类很多,其分类方法不一,一般采用下述的分类方法。

(一)按照小麦籽粒的皮色划分按照小麦籽粒皮色的不同,可将小麦分为红皮小麦和白皮小麦简称为红麦和白麦。

红皮小麦(也称为红粒小麦)籽粒的表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白皮小麦(也称为白粒小麦)籽粒的表皮为黄白色或乳白色。

红白小麦混在一起的叫做混合小麦。

(二)按照小麦籽粒的粒质划分按照籽粒粒质的不同,小麦可以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简称为硬麦和软麦。

硬麦的胚乳结构为紧密,呈半透明状,亦称为角质或玻璃质;软麦的胚乳结构疏松,呈石膏状,亦称为粉质。

就小麦籽粒而言,当其角质占其中部横截面1/2以上时,称其为角质粒,为硬麦;而当其角质不足1/2时,称其为粉质粒,为软麦。

对一批小麦而言,按我国的标准,硬质小麦是指角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软质小麦是指粉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

(三)按照播种季节分类按照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将小麦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春小麦是指春季播种,当年夏或秋两季收割的小麦;冬、麦是指秋、冬两季播种,第二年夏季收割的小麦。

二、中国商品小麦的分类及等级标准(一)分类中国根据小麦的皮色、粒质和播种季节将商品小麦分为9类,见GB一1351一1999。

具体如下:1.白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2.白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4%的春小麦。

3.白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4.白色软质春小麦: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5.红色硬质冬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6.红色硬质春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角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7.红色软质冬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冬小麦。

8.红色软质春小麦: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粉质率不低于70%的春小麦。

9.混合小麦:不符合上迷规定的小麦.(二)质量指标1.各类小麦按容重分为五等到,低于五等的小麦为等外小麦。

等级指标及其他指标如表1-11所示。

小麦赤霉病粒最大允许含量为4.0%,单立赤霉病项目,按不完善粒归属。

2.小麦赤霉病粒超过4.0%的,是否收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收购超过规定的赤霉病麦,要就地妥善处理。

3.黑胚小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是否收购或收购限量。

收购的黑胚小麦就地处理。

4.卫生检验和植物检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中国优质小麦的质量等级标准为了适应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为商品小麦收购及市场流通过程中按质论价提供依据,促进小麦种植结构的调整,我国制定颁布了优质小麦国家标准。

即《优质小麦强筋小麦》GB]T 17892-1999和《优质小麦弱筋小麦)GB/T 17893-1999两个标准。

1.强筋小麦所谓强筋小麦是指角质率不低于70%,加工成的小麦粉筋力强,适合于制做面包等食品的小麦。

其质量指标如表1-12所示。

注:降落数位、粗蛋白质含童、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轰洪婚品质评分必须达到表中规定指标,其中如有一项不合格,不作为强筋小麦。

2.弱筋小麦所谓弱筋小麦是指粉质率不低于70%,加工成的小麦粉筋力弱,适合于制做蛋糕和酥性饼干等食品的小麦。

其质量指标如表1一13所示。

注:降落数值、粗蛋白质含最、湿面筋含址、面团稳定时风必须达到表中规定指标,其中如有一项不合格,不作为弱筋小麦。

三、外国商品小麦的分类及等级标准(一)澳大利亚小麦分类与等级标准1.小麦的分类澳大利亚小麦按品种分成七大类,每一大类中蛋白质含量为最主要的指标。

还规定了麦粒的硬度、面团性质等指标。

(1)澳大利亚上等硬粒小麦:蛋白质含量为13.0%-15.0%。

(2)澳大利亚硬粒小麦、蛋白质含量为11.5%-14.0%。

(3)澳大利亚标准白麦:蛋白质含量为9.5%-11.5%.(4)澳大利亚软粒小麦:蛋白质含量10.0%以下。

(5)澳大利亚硬质(杜伦)小麦。

(6)澳大利亚通用小麦。

(7)澳大利亚饲料用小麦。

2.小麦等级标准澳大利亚小麦管理局对澳大利亚七大类小麦的前四类所规定的质量指标,如表1一14所示。

注:定量样品用试验磨粉机定时磨粉,用规定的筛面定时筛选,通过筛上的百分含量进行换算。

lp.S.i=1磅/英寸2=0.07307 kgf/cm2=0.703*104Pa(二)美国小麦分类与等级标准1.小麦的分类美国小麦根据其粒色、粒质、地域及季节分为七大类:(1)硬质红色春小麦MRS):蛋白质高达13%~16%,分为三类:①北部深色硬红春麦(DNS):含有75%及以上的深色、硬质和玻璃质颗粒的硬质红色春小麦。

②北部硬红春麦(NSW):含有25%及以上,少于75%的深色、硬质和玻璃质颗粒的硬质红色春小麦。

③硬红春麦(RSW ):含有少于25%的深色、硬质和玻璃质颗粒的硬质红色春小麦。

(2)杜伦小麦(DW):它是一种硬度最高的小麦,分为三类:①硬质琥珀色杜伦小麦(HAD);含有75%及以上的琥珀色硬质和玻璃质颗粒的杜伦小麦。

②琥珀色杜伦小麦(Amber Durum Wheat):含有60%及以上,少于75%的琥珀色硬质和玻璃质颗粒的杜伦小麦。

③杜伦尔麦(Durum Wheat):含有少于60%琥珀色硬质和玻璃质颗粒的杜伦小麦。

(3)硬质红色冬小麦(HRW ):硬质红色冬小麦的所有品种,蛋白质12%-14%。

(4)软质的红色春小麦(SR W):软质红色春小麦的所有品种,蛋白质含量9%-10%。

(5)白色小麦,分为四类:①硬质的白色春小麦(HWW):含有75%及以上的硬质颗粒的白色小麦。

可以含有不超过10%的白色密穗小麦,蛋白质含量10.5%~12%。

②软质白色小麦(SW):含有少于75%的软质颗粒的白色小麦。

可以含有不超过10%的白色密穗小麦,蛋白质8%-10%。

③白色密穗小麦(WCW):含有不超过10%的其他白色小麦的白色密穗小麦。

④西部白色小麦(WW):含有10%以下的白色密穗小麦以及10%以上的其他白色小麦的西部白色小麦。

(6)不列级别小麦(Unclassed Wheat):不能应用小麦标准中的规格进行划分的任何品种小麦。

包括红色杜伦小麦、红色和白色以外的任何小麦。

(7)混合小麦(Mixed Wheat) ,由90%以下的一种小麦和90%以上的另一种小麦所组成,或由符合小麦定义的数种小麦混合而成。

2.小麦的等级标准美国农业部联邦粮谷检验署对美国七大类小麦分为五等,并对各项指标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如表1-15所示。

注:1磅/蒲式耳=12.872g/L(三)、加拿大小麦分类与等级标准1.小麦的分类(1)加西红春麦;(2)加西红冬麦;(3)加西软白春麦;(4)加西红、白大草原春麦。

2.小麦等级标准加拿大小麦标准复杂,规定了11种类型标准,现仅列出“加拿大西部红色春小麦”和“加拿大西部红色冬小麦”的标准。

该两种小麦在加拿大产量最大,其标准也具代表性,如表1-16、表1-17所示。

四、我国小麦品质指标与主要产麦国的比较各国小麦品质分级标准,无论分几等、几级,实际上归为三类:即强力小麦、中力小麦和弱力小麦。

由于各国情况不同,对品质性状指标选择稍有不同。

我国小麦品质总的特点是蛋白质、面筋含量适当,但质量较差。

根据1982一1984年中国商科院谷化所和北京粮科所的我国商品小麦品质测定报告资料和各国的小麦年报,结合近年来的有关资料,按蛋白质含量(干基)、质量、面团形成时间、拉伸面积等指标进行比较,可看出如下差异;(一)和国外相比,我国小麦籽粒蛋白质从量的水平上虽有差距,但相差不大。

我国冬小麦蛋白质含量与国外冬小麦相比属中等水平,在有些情况下,基本接近外国小麦。

一般美国硬冬麦蛋白质含量为12.3%-15.5%;澳大利亚硬冬麦蛋白质含量14.9%,标准冬麦12.5%;阿根廷冬小麦14.8%;我国北方冬小麦相应为13.9%~14.1%,南方冬麦12.5%~13.2%。

我国春麦蛋白质含量居中下等水平。

加拿大春麦蛋白质含量为14.3%~15. S%;美国硬红春麦蛋白质含量13.6%~14.0%,前苏联春麦蛋白质含量14.3%-17.3%。

我国春麦蛋白质含量13.2%~13.7%。

可见,我国冬麦和春麦的蛋白含量与国外此差距并不太悬殊。

(二)和国外相比,我国小麦籽粒蛋白质质量差距较大,导致小麦加工品质不好从反映面团品质的面团形成时间和拉伸面积来看,我国小麦的筋力偏弱。

大部分小麦主产国冬硬麦的面团形成时间为3.5-8.7min,拉伸面积100-180cm2,我国冬麦的面团形成时间为1.8-2.5min,拉伸面积53.9-63.9cm2;大部分小麦主产国春麦的面团形成时间为4.3-10.4min,拉伸面积110-175cm2,我国春麦的面团形成时间为2.6-2.7min,拉伸面积48.6一50.6cm2。

和国外小麦相比,在蛋白质含量同等质相差很大,我国小麦加工品质相差很大,尤其是蛋白质含量在15%以下时,更是如此。

如前苏联强力小麦蛋白质含量为14%以上,澳大利亚上等硬质小麦规定为14.2%,如若想让我国的小麦的品质达到国外上述小麦相同的品质特性,其蛋白质含量需达15%-16%以上,即一般应提高2个百分点。

这说明目前我国小麦仅仅以蛋白质含量来衡量小麦品质是不确切的。

我国小麦品质改良的方向应是在提高蛋白质含量基础上,重点提高蛋白质质量,提高小麦加工品质。

总的看来,我国冬麦蛋白质含量不算太低,但筋力较弱,品质较差;我国春麦蛋白质含量还是偏低,同时筋力也较弱。

这种状况虽然在近几年有一定的改进,但仍然与国外小麦有相当的差距。

这也给我们开发生产专用小麦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