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91《压强》教案 (新版)教科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新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80533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e.png)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章节,内容包括: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2. 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能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掌握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特点,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和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理解。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强计、液体压强计、大气压强计、演示用压力板。
2. 学具:纸张、硬币、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站在沙滩上,感受脚下的压力,引出压强的概念。
2. 基本概念:讲解压强的定义,给出计算公式,介绍单位。
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通过实验和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
4. 液体压强:演示液体压强计,引导学生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的关系。
5. 大气压强: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演示大气压强计,解释生活中的大气压强现象。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
2.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3. 液体压强与大气压强的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已知压力和受力面积,求压强。
(2)实践题:收集生活中的压强实例,分析其原理。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2)实践题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2. 拓展延伸:(1)探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压力相同时,压强的变化。
(2)了解现代科技中利用压强的实例,如飞机升力、液压机械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1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d3d1eb5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f.png)
展示一个物体在不同受力面积下的压力作用,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压力相同,但作用效果不同?
3.知识讲解
(1)压强的定义: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S,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受力,S表示受力面积。
(3)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4.例题讲解
2.学生在实验探究和随堂练习中的表现,以及对作业的完成情况。
四、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对压强概念理解不足的问题,可以增加实例讲解和课堂讨论环节。
2.对于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课后练习和辅导。
3.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参与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观点和提出问题。
4.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1.是否充分讲解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实验探究环节是否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
1.是否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是否注意课堂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效果
1.学生对压强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压强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概念时,语言要清晰、准确,语调要亲切、自然。
2.在强调重点和难点时,适当提高音量,以引起学生注意。
二、时间分配
1.知识讲解部分控制在15分钟内,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理解和消化。
讲解一道关于压强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1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99f8807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e.png)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压强》的内容。
具体包括:压力的概念、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本节内容是力学基础知识的重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掌握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压力与压强的关系,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强计、气球、图钉、海绵等。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气球被图钉刺破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压力和压强的思考。
2. 新课:讲解压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探讨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a. 压力的概念:力在垂直于作用面的方向上的分量。
b.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c. 计算公式:P = F/A(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A表示受力面积)。
d.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压强计算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两道有关压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压力和受力面积下压强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压力的概念2.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a. 一块重为10N的砖放在水平地面上,接触面积为0.1m²。
b. 一根针尖面积为1mm²的图钉,施加力为5N。
2. 答案:a. 压强P = 10N / 0.1m² = 100Pab. 压强P = 5N / (1mm² = 1×10^6m²) = 5×10^6P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实验探究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部分学生对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理解不够深入。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1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2f5e739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7.png)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压强》。
内容包括:压力的概念、压强的定义、压强的计算、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液体压强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压力的概念,掌握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掌握液体压强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液体压强。
2. 教学重点:压力的概念、压强的定义、压强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力计、液体压强计、演示文稿。
2. 学具: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站在沙滩上,感受脚下的压力。
提问:压力是什么?影响压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 基本概念讲解:介绍压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3. 压强的定义:讲解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
4. 压强的计算:引导学生根据压强的定义,推导出压强的计算公式。
6. 液体压强: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7.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8.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压力的概念2.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4. 液体压强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情况下压强的大小:已知:物体质量m=10kg,底面积S=0.1m²,物体在水平面上。
(2)液体压强计算:已知:液体密度ρ=1.0×10³kg/m³,液体深度h=0.5m。
2. 答案:(1)压强P=mg/S=10kg×10N/kg÷0.1m²=1000Pa(2)液体压强P=ρgh=1.0×10³kg/m³×10N/kg×0.5m=5000P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压力、压强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加强讲解。
教科版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范例
![教科版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6d0e8a8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c.png)
教科版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物理八下第9章《压强》的内容。
具体包括:9.1节压强的定义,9.2节压强的计算,9.3节压强的单位,以及9.4节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压强的单位,并能正确运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及单位。
难点:压强公式的运用,以及如何将压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强计、尺子、砝码、容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气球,让学生挤压气球,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
2. 知识讲解:(1) 介绍压强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 讲解压强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3) 介绍压强的单位,让学生了解帕斯卡(Pa)的定义。
3. 随堂练习:(1) 让学生计算不同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2) 让学生通过改变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观察压强的变化。
4. 知识应用:(1) 分析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压强的知识,例如:为什么鞋子要有鞋底花纹?(2) 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压强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压力计。
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定义2. 压强的计算公式3. 压强的单位4. 压强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计算下列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一个质量为50kg的物体,底面积为0.2平方米;一个质量为30kg的物体,底面积为0.1平方米。
(2) 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了压强的知识。
2. 答案:(1) 50kg物体的压强为250Pa,30kg物体的压强为300Pa。
(2) 例如:鞋子有鞋底花纹,可以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提高摩擦力,防止滑倒。
教科版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001b7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79.png)
教科版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压强》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
2.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压力计、压强计、实验器材等。
学生准备:练习本、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站在沙滩上,感受脚下的压力。
(2)引导学生思考:压力是什么?它与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1)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
(2)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A表示受力面积。
(3)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3. 实验探究(1)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实验过程中,观察压力计和压强计的变化,记录数据。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压强相关的例题,如:(1)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00N的压力,受力面积为2m²,求压强。
(2)一个物体在竖直面上受到200N的压力,受力面积为4m²,求压强。
5. 随堂练习(1)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150N的压力,受力面积为1.5m²,求压强。
(2)一个物体在竖直面上受到300N的压力,受力面积为6m²,求压强。
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定义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3.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4.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200N的压力,受力面积为3m²,求压强。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a1612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c.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91压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91压强](https://img.taocdn.com/s3/m/39fc735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10.png)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91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本节主要介绍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压强 = 受力 / 面积。
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了解影响压强大的因素,能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难点:压强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中的灵活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压强计、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胎、飞机翼等。
2. 知识点讲解:介绍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压强计算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压强公式的运用。
4.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压强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压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影响压强的因素。
7. 板书设计: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影响因素。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目:一个物体受到的压力为10N,受力面积为2cm²,求压强。
(2)应用题目:解释自行车轮胎为什么要有花纹。
2. 答案:(1)压强 = 受力 / 面积= 10N / 2cm² = 5N/cm²。
(2)自行车轮胎的花纹可以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提高抓地性能。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 拓展延伸:研究压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飞机翼的设计、液压系统等。
教科版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a2708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f.png)
教科版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压强》第1节,内容主要包括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具体章节内容涉及:1. 压强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S;3. 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掌握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2. 教学难点:压强公式的运用,以及对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的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强计、压力计、演示用木板、图钉、气球等;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压力现象,如用力按气球、图钉固定纸张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2. 知识讲解:(1)压强的定义:介绍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2)压强的计算公式:推导压强公式,讲解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学生对压强知识的应用;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定义;2. 压强的计算公式;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4.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压力为10N,受力面积为0.1m²;b. 压力为5N,受力面积为0.2m²;c. 压力为20N,受力面积为0.05m²。
(2)简述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1)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2)如何通过改变受力面积或压力来增大或减小压强;(3)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强知识,举例说明。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压强》优质教案1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压强》优质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f9781b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8.png)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压强》优质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压强》的第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重点讨论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计算以及如何通过改变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来调节压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 能够运用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如何运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压强计、演示用压强板、压力计、尺子、气球等。
学具:练习本、笔、直尺、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气球在手指按压下变形,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
2. 新课导入:介绍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1)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
(2)计算公式:压强P = F/S,其中F为压力,S为受力面积。
(3)单位:帕斯卡(Pa)。
(4)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计算压强,以及如何通过改变压力和受力面积来调节压强。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练习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压强,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演示:用压强计和压强板演示压强的计算和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给定的压力和受力面积,计算压强。
(2)应用题: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解释压强的作用。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根据压强公式P = F/S计算得出。
(2)应用题答案: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压强的作用效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压强的应用,如建筑结构、交通工具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布置一道拓展性思考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压强的相关知识。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1(1)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1(1)](https://img.taocdn.com/s3/m/f5ce0ad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d.png)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压强》的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压强的定义、压强的计算、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以及压强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了解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定义,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学会使用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压强计、演示用压力板、气球、液体压强计等。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邀请两名学生上台,分别站在一个气球上,观察气球的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两个不同重量的学生站在气球上,气球的变化程度不同?2. 例题讲解(1)讲解压强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通过演示用压力板,让学生直观感受压强的大小。
(3)给出例题,讲解压强公式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压强。
(2)讨论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定义2. 压强的计算公式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4. 压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 重量为50N的物体,受力面积为0.1m²;② 重量为100N的物体,受力面积为0.2m²。
(2)简述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 答案(1)① 压强为500Pa;② 压强为500Pa。
(2)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程度,以及课堂实践情景引入的效果。
2. 拓展延伸:(1)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固体、气体压强的特点及其应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教案(新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e8f4896137ee06eef91833.png)
压强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压强概念和压强公式,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结合生活实际明确改变压强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理解比值定义的方法。
3.通过简单估算处理,使学生体会、学习估算的思想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二、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如图所示,在厚厚的积雪中,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在积雪中行走的男孩会陷入雪里,而穿上滑雪板的女孩却不会?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那么,下面我们来学习今天这节课——压强。
教学活动一、认识压强讨论交流:学生甲:行走在积雪中的男孩之所以下陷,是因为他受到的重力大,他对雪地的压力大于雪所承受的压力。
学生乙:穿滑雪板的女孩之所以能在雪地上自如行走,可能是滑雪板把压力分散到更大的面积上,减弱了压力的作用……学生丙:猜想对不对,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阅读教材P36,做“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
1.提出问题: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呢?2.猜想与假设:(1)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
(2)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教师提问:(1)如果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应该怎样做?实验方法是什么?(2)如果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是否有关,应该怎样做?实验方法是什么?4.进行实验: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如图9-1-2所示:5.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1)实验次数压力受力面积压力的作用效果1.竖直相同小明显2.水平相同大不明显实验次数受力面积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1.两块平放相同大明显2.一块平放相同小不明显实验结果:(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1压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1压强](https://img.taocdn.com/s3/m/fd57fe4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9.png)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1 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压强的应用,以及压强与生活、生产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对压强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难点:压强公式的运用,以及如何将压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海绵、尺子、水杯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拿一个水杯,让学生感受手对水杯的压迫感。
提问:为什么手会对水杯产生压迫感?(2)将水杯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
提问:海绵的凹陷程度与什么有关?2. 压强的定义:(1)介绍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讲解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S,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3. 压强的计算方法:(1)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2)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压强的计算方法。
4. 压强的应用:(1)讲解压强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胎、液压机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压强概念: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公式:p = F/S应用:自行车轮胎、液压机等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压强是表示_____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压强的计算公式为_____。
2. 计算题:一个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为10N,受力面积为2m²,求该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答案:(1)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5Pa。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a86e4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b.png)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S,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受力,S 表示受力面积。
3.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反之,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难点: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压强有关?2. 讲解压强的定义: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3. 推导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S,并解释各符号的含义。
4. 讲解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5. 探讨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6. 例题讲解: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97页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7. 随堂练习:请同学们完成教科书第97页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压强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计算公式:p = F/S单位:帕斯卡(Pa)增大压强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七、作业设计答案:石头放入水中沉入水底是因为石头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气泡在水中上升是因为气泡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
2. 请同学们完成教科书第98页的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与压强有关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压强》精品教案1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压强》精品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7634e48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c.png)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压强》精品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压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压强的定义,压强的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具体章节内容为:9.1节,探究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9.1.1节,了解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9.1.2节,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9.1.3节,了解液体压强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压强的计算公式,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压力计、液体压强计、实验器材等。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如用力按图钉,让学生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发学生对压强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3. 实践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以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4.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例题,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拓展:介绍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概念2. 压强的计算公式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4. 液体压强及其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某物体受到的压力为100N,受力面积为0.1m²,求压强。
(2)简答题:简述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 答案:(1)压强 = 1000Pa(2)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激发学生对压强的兴趣。
八年级物理下册 91 压强(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91 压强(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9a1fc43fa300a6c30c229f9e.png)
教科版八年级下《9.1压强》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正确理解压强概念和压强公式,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 结合生活实际明确改变压强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3) 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操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1) 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2) 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理解比值定义的方法;(3) 通过简单估算处理,使学生体会、学习估算的思想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2) 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教学过程】活动设计回答:使物体发生形变或学生观察现象,初步理解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抓住学生猜想中含有科学成分的部分,给(原来竖放的酒瓶升:比较压力的作用个由公式三问题,意识到学习如地的压强。
较。
得出结论:压力不变时改变受力面积能改受力面积大小。
改变受力面积明确增大子。
如:菜刀、图钉、滑雪板带领学生讨论“发展空间”中自我评价的针对第二题展建立起正确的压强概念;【实践活动】(1)分小组自主调查完成“火车通过铁轨对地面的压强和火车轮直接作用于地面的压强比较”研究性课题,写出调查报告。
(2)动手做一做“发展空间”中“压强知识在杂技中的应用”相关小实验,查询相关资料,写出实验体会。
【教学反馈】压强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主线,同时又是前面力学知识的延续。
本节课的设计,突出压强概念的建立,坚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首位。
引导学生自己改进实验装置、层层深入,总结得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和压强的概念。
本节课通过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设计实验、控制变量等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9.1压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9.1压强](https://img.taocdn.com/s3/m/3ec6559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a.png)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9.1压强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课的过程中,我希望能够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压强的存在,并能够理解其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让孩子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难点: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理解压强的实际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力计、海绵、砖块、气球等。
2. 学具:每人一份,包括气球、海绵、砖块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我会给孩子们展示一个场景,比如在一个沙滩上,让孩子们感受海浪的压力。
然后我会提问:“你们感受到海浪的压力了吗?这种压力是怎么样的?”2. 知识讲解:我会给孩子们讲解压强的概念,通过示例和图片让他们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 实践操作: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他们会用气球、海绵和砖块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压力下的海绵的形变情况。
4. 互动交流:我会引导孩子们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讨论他们的发现。
5. 知识应用:我会给孩子们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他们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难点: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理解压强的实际意义。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如果孩子们掌握得很好,我会给他们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比如让他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思考它们的压强情况,并记录下来。
如果孩子们掌握得不太好,我会再次给他们进行讲解和辅导,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3篇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873832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2.png)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压强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压强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对与压强相关的物理现象较为熟悉,但压强的概念学生还比较陌生。
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基础上,和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
压强是全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
因此,搞好压强的教学是抓好本章教学的关键。
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压力及其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②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
③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
压强的概念统领全章、贯穿全章,因此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得出压强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关键:实验的成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探究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压力效果的.实验就显得特别重要。
4.教学媒体:图片及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由于八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意识,学生完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绝大多数学生能从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会对获得的信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教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了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引导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方法,并且能按照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出结合学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新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d92fbff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9.png)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五章《压强》的第一课时,内容包括: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探究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了解影响压强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压强的应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压强的因素。
难点:压强与压力、面积的关系;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强计、气球、海绵、图钉、针等。
2. 学具:每组一个压强计、气球、海绵、图钉、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气球被挤压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被挤压?挤压过程中涉及哪些物理概念?2. 新课导入:讲解压强的定义,引导学生学习压强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4. 例题讲解:讲解压强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压强计算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7. 课堂拓展:介绍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2. 影响压强的因素3.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4. 压强计算的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物体的压强:① 重100N的物体,底面积2m²;② 重200N的物体,底面积0.5m²。
(2)简答题: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大或减小压强?2. 答案:(1)① 压强=100N/2m²=50Pa;② 压强=200N/0.5m²=400Pa。
(2)答案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及影响压强的因素。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1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902592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0.png)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下91《压强》教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压强》。
详细内容包括:压力的概念及其与重力的区别;压强的定义及其公式;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压力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掌握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问题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难点:压强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压力计、液体压强计、大气压强实验装置、PPT等。
学具:白纸、笔、尺子、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如用手指挤压乒乓球),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
2. 讲解:介绍压力的概念,区分压力与重力;讲解压强的定义,推导压强公式。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压强的变化,探讨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压强公式解答练习题。
6. 拓展:介绍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2. 压强的定义及公式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4. 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求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压强。
(2)实验题: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压强 = 力 / 面积(2)实验题答案: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压强现象,如为什么鞋底有花纹,为什么铁轨下面要铺枕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压强概念和压强公式,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结合生活实际明确改变压强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在实验探究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
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理解比值定义的方法;
3、通过简单估算处理,使学生体会、学习估算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教学器材:一头削尖的铅笔、酒瓶、海绵、橡皮泥、沙盘、细沙、体重计、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压力
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回答: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演示小实验:向下按海绵;将钢尺一端搭在讲桌上,另一端悬空,向下压悬空部分,让学生观察形变,描述力的方向。
学生观察现象,初步理解压力的概念。
总结:例子中的物体都受到了压力。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二、压强的引入
1、探究主题的引入
带领学生做图9-1-3的小实验,让学生描述手指的感觉。
教师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针对教师的设问积极猜想:可能与施加的压力有关;与接触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等等。
2、探究实验演示实验:
将酒瓶放在一块厚海绵上,要求学生观察海绵的变化,并简单回答产生变化的原因。
海绵被压得凹下去了。
这是酒瓶给它的压力的作用效果。
边做实验边提问:
(1)改变酒瓶的质量,海绵有变化吗?怎么变?(往瓶中加沙)
(2)质量一定的酒瓶,改变它的放置方式会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原来竖放的酒瓶横放。
横放时稍微转动一下,观察海绵的变化;再把瓶子口朝下竖放)?
(3)除了海绵,我们还能用什么来显现压力的作用效果?
3、建立压强概念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都有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成正比,与接触面积成反比
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控制成反比的量--接触面积的大小,只比较同样面积上压力的大小。
即比较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要同时考虑压力和接触面积两个因素,可以控制一个,比较另一个。
这是"控制变量法"。
给出压强的概念: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三、压强公式及压强的单位
压强: p=F/S
压强的国际单位帕斯卡,单位符号Pa。
说明:该单位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
在公式基础上指出,帕是很小的单位。
一颗瓜子平放在手心里对手的压强就有 20Pa 。
给出常用的压强单位。
由公式得出 1Pa=1N/m2 。
四、改变压强的方法
我们能通过改变哪些物理量来改变压强?通常是改变哪些量?改变压强可以改变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
改变受力面积比较常见。
对照图9-1-6 分析它们各自是需要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主要是通过改变什么量来实现的?你还能举出哪些生活中控制压强的例子?
小结:增大压强要减小受力面积或增大压力;反之要增大受力面积或减小压力。
举例:(如订书机),一起分析分别是通过改变哪些量来实现目的的。
举出生活中控制压强的例子。
如:菜刀、图钉、滑雪板等等。
和教师一起逐一分析。
五、流体的压强
流体:液体和气体有很强的流动性,统称为流体。
流体内部有压强。
六、课堂小结(1)建立起正确的压强概念;
(2)理解压强公式,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估算;
(3)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控制压强。
七、课后练习
八、实践活动
1、分小组自主调查完成"火车通过铁轨对地面的压强和火车轮直接作用于地面的压强比较"研究性课题,写出调查报告。
2、动手做一做"发展空间"中"压强知识在杂技中的应用"相关小实验,查询相关资料,写出实验体会。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