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悲剧 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读后感
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读后感
![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db0ad1525c52cc58ad6be4c.png)
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这是一本了解和研究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悲剧的力作,虽然没有把这本书完整的阅读,但是单单从前几章中就能看出苏联解体的教训,拥有70年辉煌历史的超级大国瞬间土崩瓦解,是世界上无产阶级一笔十分难得的政治“遗产”和珍贵“财富”,特别对于蓬勃发展的中国,更需要重视和借鉴。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的苏联解体原因众多,但我认为主要还是下面这三个方面比较重要,需要从中吸取教训,对中国的发展有所启示。
首先经济上,苏联经济体制在长时期的运行中被证明是不可行的,苏联硬性计划经济体制是上世纪30年代建立的,它缔造了一个超级大国,但是之后20多年,苏联的经济一直陷入一个怪圈,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及其不协调,苏联人们生活水准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经济没有了活力。
显然这不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这个时候,改革是必须的。
作者雷日科夫还有苏联的几个领导人都意识到了这点,但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失误的,他的改革是要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全面改造,改革的含义已经不是自我完善而是根本变更现存制度。
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吸取教训的,往往某些错误的改革就会断送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国也经历过计划经济,一些失误的改革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失败,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过事实证明这项改革是正确的,是需要坚持走下去的。
苏联经济改革的这个教训我们是应该吸取的,一些盲目的经济改革是万万不能实行的,中国的经济改革也必须从中吸取教训。
其次政治上,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指导思想的最明显特征是背叛和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苏共二十八大修改苏联宪法、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就是最明显的证明。
这一时期当然也有“教条主义”,主要表现在戈尔巴乔夫等人对西方政治经济体制的教条主义崇拜。
中国的政治上也经历过挫折,一段时间,人民代表大会发挥不了作用,人民权利无法实行,因此中国的政治改革一定要在符合中国的具体政治大环境,不能走弯路和错路,一定要做到对待先进的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要取其精华,对于僵硬的落后的要摒弃。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603d7c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a8.png)
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苏联改革失败以及苏联解体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遗憾的事件之一。
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阵营、不同立场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群众是改变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力量。
同时,一些精英人物和突发性事件也会对历史进程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分析。
苏联解体的原因(一)经济危机。
苏联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逐渐步入经济长期衰退的困境。
这是因为苏联经济的高增长率主要是靠对资源的无限掠夺和限制消费所取得。
其次,苏联国内的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危机。
再次,苏联虽然拥有发达的宇航、兵器和生物技术,但由于体制原因阻止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只有25~30%的科研成果被采用,平均转化周期需要10~12年,而美国则有85%的科研成果在5年内转化为生产力。
此外,苏联农业长期落后,效率低下。
虽然苏联把国家投资的27%、劳动力的20%用于农业,但农业劳动生产率则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
(二)政治危机。
在苏联未来发展方向的苏民意调查中,10%赞成改革前的社会主义;36%赞成更多民主的社会主义;23%赞成瑞典式的社会主义;只有17%赞成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
然而,苏联长期以来实行“高度集权”、“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
官僚、精英阶层垄断了政权、财富和真理,人民群众被排除在政治决策体系之外。
(三)信仰危机与民族矛盾。
苏联长期党政不分,并且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并没有给苏联人民带来满意的生活,导致了人民对传统模式的抵触和冷淡情绪。
特别是上层的富足生活与普通人生活形成巨大反差时,这种情绪更加强烈,形成了人们对苏共统治合法性的质疑。
此外,苏联内部民族发展极不平衡,很多民族还处在部落阶段,民族问题长期以来非常尖锐。
特别是斯大林时代,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给苏联民族问题留下了很多后患。
随着斯大林的死去,高压政策被相对的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开始显露出来。
苏联解体纪录片观后感
![苏联解体纪录片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237946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6.png)
苏联解体纪录片观后感在观看了苏联解体的纪录片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曾经那个超级大国的轰然崩塌,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和警示。
苏联,这个在 20 世纪初崛起的国家,经历了辉煌的发展历程。
它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在二战中战胜了纳粹德国,成为与美国并肩的超级大国。
然而,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却在 1991 年解体,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而深刻的。
从政治体制上看,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逐渐显现。
权力过度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导致了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滋生。
政治决策的不民主和不透明,使得民众的诉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回应,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逐渐降低。
经济方面的问题同样严峻。
苏联长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供应不足,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
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缺乏市场调节的灵活性,使得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和创新能力。
在民族问题上,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存在着不公平和不尊重的情况。
大俄罗斯主义的盛行,使得其他民族的利益受到损害,民族矛盾不断积累。
当国家面临危机时,这些民族矛盾便成为了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思想文化方面,苏联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过于严格,限制了思想的自由和文化的多元发展。
这使得社会缺乏创新和进步的动力,人们的思想逐渐僵化。
外部因素也对苏联解体产生了影响。
西方国家长期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通过文化、经济等手段渗透,动摇了苏联民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苏联解体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首先,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完善,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
要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的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其次,经济发展必须注重平衡和可持续性。
不能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而要兼顾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苏俄局势感悟心得体会(3篇)
![苏俄局势感悟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504ab7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b.png)
第1篇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历了许多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在这段时间里,我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也经历了起伏和变化。
作为一名热爱和平、关注国际事务的青年,我对于苏俄局势有着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一、苏联解体与俄罗斯崛起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正式解体。
此后,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继承国,并逐渐崛起为世界大国。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政治上,俄罗斯经历了从一党制到多党制的转变,政治体制逐渐走向民主化。
经济上,俄罗斯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但这个过程并不顺利,经济长期低迷。
社会上,俄罗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民族矛盾和地区冲突不断。
然而,在经历了多年的动荡和挑战后,俄罗斯逐渐崛起为世界大国。
政治上,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经济上,俄罗斯已成为世界能源大国,对国际能源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
军事上,俄罗斯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仅次于美国的军事强国。
二、中俄关系的发展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经历了从合作伙伴到战略伙伴的演变。
1992年,中俄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两国关系不断发展。
在政治上,中俄两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场合密切沟通和协调。
在经济上,中俄贸易额不断增长,成为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在军事上,中俄两国开展了一系列军事合作,包括联合军演、武器装备交易等。
近年来,中俄关系呈现出以下特点:1. 地缘政治因素:随着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遏制,俄罗斯将中国视为重要的战略伙伴,而中国也将俄罗斯视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2. 经济利益:中俄两国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
特别是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两国合作不断深化。
3. 国际合作: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
苏联解体纪录片观后感
![苏联解体纪录片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0fb48f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1.png)
苏联解体纪录片观后感最近观看了一部关于苏联解体的纪录片,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苏联,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轰然崩塌,其解体的原因复杂而多元。
从这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这个庞大国家的分崩离析。
首先,政治体制的僵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在苏联建国初期或许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在二战中取得了胜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体制逐渐失去了灵活性和适应性。
权力过度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导致了官僚主义的盛行和腐败现象的滋生。
决策过程的不透明和不民主,使得民众的意愿无法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尊重,最终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和失望。
经济方面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苏联长期以来片面重视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展,而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这种经济结构的失衡导致了人民生活水平的长期低下,日常消费品的短缺成为了常态。
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化,缺乏市场的调节作用,使得经济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缺乏竞争压力,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难以提高,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民族问题也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导火索。
苏联是一个由众多民族组成的国家,但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存在着诸多失误。
大俄罗斯主义的存在,对其他少数民族的不平等对待,激发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当国家面临困境时,这些民族矛盾迅速激化,一些民族地区纷纷寻求独立,加剧了苏联的解体进程。
在思想文化领域,苏联后期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
长期的意识形态灌输和对思想的严格控制,使得人们的思想逐渐僵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新的思潮和观念涌入时,人们开始对原有的意识形态产生怀疑和动摇。
缺乏积极向上、富有凝聚力的文化价值体系,使得社会的精神支柱逐渐崩塌。
观看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需要多方面的支撑。
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
大国悲剧读后感
![大国悲剧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92e02287cd184254b35355a.png)
大国悲剧读后感大国悲剧读后感(一)最近看了《大国悲剧》一书,感触良多。
该书是前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写的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读了让人触目惊心。
苏共自斯大林逝世以后,一直未能解决好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问题,到戈尔巴乔夫在毫无思想与战略准备的情况下,推行新思维、公开性的改革以后,各种问题都暴露出来,民族间题、贪污腐败问题、思想混乱问题、组织不纯洁问题等等都暴露出来,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中央又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和策略来应对复杂混乱的局面,在叶利钦、克拉夫丘克之流叛徒的精心策划面前,毫无应变能力,任其拥有70年辉煌历史的超级大国苏联瞬间土崩瓦解,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与无尽的思考。
也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思虑,如何吸取苏东事件的沉痛教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做好中国的事,做好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坚持反腐倡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社会稳定局面,搞做好中国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百姓幸福安康。
大国悲剧读后感(二)我在读《大国悲剧》这本书时所能体会到的作者的思想。
下面我就结合我读过的其他当事人的回忆录以及一些历史学者的研究着作谈谈对本书中作者提到的一些事件以及对那段历史的看法。
在本书的序言中,俄罗斯着名作家瓦连京。
()拉斯普京说雷日科夫并不是旧制度、旧体制的卫道士。
但在书中可以其强烈的感受到他对苏联消亡深深的遗憾,当然这种感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不容忽视的是雷日科夫在对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大加批判之时却并未对以前苏联的体制及内外政策做出反思。
作者虽然说他写此书的目的不是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但在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他将戈氏毫无章法和纲领的改革以及叶利钦等人肆无忌惮的攻击视作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
但结合整个历史来看他灭亡的种子在建立时就已经埋下了。
虽然谁也不能否认列宁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谁也不能不承认他对全世界的巨大影响、谁也不能否认当时腐朽落后的俄国需要改革,但其激进的思想与暴力的手段和他在任内针对所谓的"阶级敌人"的惨绝人寰的屠杀也是不能被掩盖的。
苏联解体的经验和启示
![苏联解体的经验和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d24ee5d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7.png)
苏联解体的经验和启示1、苏联解体的背景苏联啊,那可是曾经的超级大国。
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有好多复杂的情况。
它地盘大得很,民族也超级多,各个民族有着自己的文化、语言和传统。
在早期,苏联靠着计划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在工业和军事方面那可是相当厉害。
可是到了后期呢,计划经济开始变得僵化,缺乏活力。
就好比一个巨大的机器,各个零件开始生锈,运转不那么灵便了。
2、苏联解体的过程苏联内部的矛盾越来越多。
各个加盟共和国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比如说,波罗的海三国,它们就觉得自己在苏联里受到的限制太多,想要更多的自主权。
然后呢,苏联的政治体制也开始出现问题。
官僚主义严重,官员们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而不怎么关心国家的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
经济上,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下降,市场上物资匮乏。
老百姓去商店买东西,经常看到货架上空空如也。
3、苏联解体带来的经验(1)经济方面的经验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一定要有活力。
不能太过于死板地计划一切。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市场,要让市场发挥它的作用,让企业有竞争,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好的产品,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要是企业都不竞争,都等着上面分配任务,那生产出来的东西质量可能就不好,数量也可能不够。
(2)政治方面的经验政治要民主透明。
官员得为老百姓服务,而不是搞自己的小圈子。
要是政治变得腐败,老百姓肯定不乐意,国家也就没有凝聚力了。
就像一个团队,如果队长只想着自己捞好处,队员们肯定不会好好干活,这个团队也就散了。
(3)民族方面的经验民族政策得公平合理。
各个民族都应该是平等的,要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和权利。
要是有的民族觉得自己被歧视,被不公平对待,那肯定会闹矛盾。
这就好比一个大家庭,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一样的爱,要是有偏心,家庭就不和睦了。
4、苏联解体带来的启示(1)对中国的启示中国从苏联解体中学到了很多。
中国在经济上搞改革开放,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现在中国的企业充满活力,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在政治上,中国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官员们都要为人民服务。
苏联大解体内幕观后感
![苏联大解体内幕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203cc1a0b4e767f5acfce5e.png)
苏联大解体内幕观后感看了苏联解体内幕的纪录片,感触很多,首先对苏联老大哥这个社会主义世界的领头羊遭遇解体的命运,感到沉痛的惋惜。
是什么让这样一个大国土崩瓦解?是什么让共产党由一个执政党变成了与人民人心相背?教育是深刻的,代价是巨大的。
苏联解体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有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首先是国际外围势力的侵袭。
自从苏联成立之日起,社会主义就引起资本主义世界极大地恐慌,西方资本主义虎视眈眈,一直想把共产主义扼杀在摇篮中,不断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上的洗脑,渐进式的思想侵袭。
其次是由于没有坚持党的统一领导,主要领导能力不足。
党的组织建设不完善,急功近利,没有顺应时代的变化,有效促进经济和政治发展。
没有灵活的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搬硬套导致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并不完全符合。
苏联虽然发展很快,他毕竟是从一个沙俄统治的腐朽的半封建的农奴社会激进式的直接跨越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还没有统一起来,只是陷于盲目的个人崇拜。
另外苏联解体前一段时间,苏联并没有得到正确的领导。
斯大林留下了僵化的经济政治模式和个人崇拜主义,然而赫鲁晓夫的上台不但没有缓解这种矛盾,反而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麻烦。
赫鲁晓夫没有继承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对斯大林全盘否定,政治愈发不稳定,在短时期内,领导人连续更迭。
共产党人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已大打折扣,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戈尔巴乔夫更是使国家进入一种更加散漫更加混乱的状态,经济衰退,贪污腐败现象严重,而且放任支持叶利钦等其他阴谋家的自由发展,消弱了苏共的领导力。
其实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进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苏联解体后对全世界共产主义事业的打击是非常致命的,各国共产党就好像失去了指路明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我的党也是经历了血和火的考验,在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一系列重大事件后,我们的党在深刻剖析、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坚定了思想信念,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发的战略调整,紧紧的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大潮中。
观苏联解体内幕有感
![观苏联解体内幕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64df26741eb91a37f1115cb0.png)
观《苏联解体内幕》有感看完苏联解体内幕,心情沉重复杂为此感到痛心,同时也引发深思,一个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为什么就这样分崩离析?为什么苏共就这样被人民抛弃?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中国又该何去何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解体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致。
从他的诞生之初就一直战战兢兢,在摸索中前进。
苏联高扬社会主义的旗帜异军突起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引起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慌,西方资本主义虎视眈眈,想要把这个敌人拉向自己的阵营,尤其是美国想尽办法要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对其进行思想上的洗脑,渐进式的思想侵袭。
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就慢慢僵化,经济政治建设都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做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苏联社会实际相结合。
此外,不断崛起的苏联在美国的诱导下,大搞军备竞赛,导致国防开支达到了政府总开支的百分之二十,军事上的斗争以及完全限制了经济建设的速度与规模,然而,苏联虽然发展很快,他毕竟是从一个沙俄统治的腐朽的半封建的农奴社会激进式的直接跨越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空有理想和激情并不能掩盖这样一个事实:在苏联建成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基础并没有赶上上层建筑。
苏联的底子还是相对薄弱的,经不起无休止的军备竞赛的折腾。
这是长远的原因。
然而赫鲁晓夫的上台不但没有缓解这种矛盾,反而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麻烦。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全盘否定,然而他在经济和政治上并无多少建树,仍然用政治口号控制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完全忽视埋没了市场的调节力量。
此后,政治愈发不稳定,在短时期内,领导人。
领导人连续更迭。
直到让共和国人民看到一丝希望的戈尔巴乔夫出现,人民本指望他有非同寻常的政治远见,然而,他一系列新颖的政策不但没有给人民带来曙光,反而让国家进入一种更加散漫更加混乱的状态。
没有了苏共的统一领导,各个加盟共和国各怀异想,百姓生活更加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民族矛盾加剧。
最终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派煽动群众,改变了苏联的命运。
共产党这个曾经呕心沥血地努力,想要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党派,他们的政治梦想一夜之间化为泡影。
看苏联解体心得体会.doc
![看苏联解体心得体会.doc](https://img.taocdn.com/s3/m/c4adaec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b.png)
看苏联解体心得体会.doc苏联解体发生在1991年,这一历史事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格局,不仅改变了东欧和亚洲的政治面貌,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政治游戏的规则。
苏联解体所暴露的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苏联解体启示我们,一个国家或政体的存续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和政治杠杆的平衡,更需要保持社会和谐,保障民众享有基本权利和福利,以此确立政治稳定。
在苏联解体前,虽然苏联曾是二战后大国之一,但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制度、政治压制和威权统治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不公与不满,随着种族、民族、宗教文化的差异扩大,异质性问题也随之愈发凸显。
因此,苏联解体提示我们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保证民众的基本利益得到充分保障,避免各种利益的冲突,防止政治恶化和衰退。
其次,苏联解体还告诉我们,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时代,国家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不断拓展,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已在不知不觉间建立起来。
苏联解体给我们迸发出的思考,是在世界日益互联互通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变化都不仅仅只关乎本国,而同时也会对区域和全球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国际关系中,普遍应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和平合作、商谈协商的原则,通过多边机制和合作来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最后,在苏联解体后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的背景下,全球一体化和互惠互利已成为必须遵循和共同实现的大趋势。
互联网和数字化革命的浪潮,使得全球化和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交织、互动。
因此,需要适应新时代,开展更深层次的拓展、学习和交流,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苏联解体是一场宏伟的历史事件,这场事件引发出的一系列问题和启示,并非在过去就已经结束,而是在当今世界中更加熠熠生辉,在人类社会的思考和探索中不断呈现。
历史是一面明镜,苏联解体的历史经验仍在时代发展的新的场合、全球化和地区合作的新的实践中得以传承和继承。
我们有必要以非常谨慎的态度来研究和思考苏联解体的含义,从中汲取智慧与启示,带着这样的信念:在相互信任、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共同推动历史的进步。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及教训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及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899cae4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00.png)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及教训苏联,这个曾经在全球政治舞台上叱诧风云的超级大国,最终却以解体收场,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我们来一起聊聊它解体的原因,还有那些可以从中吸取的教训。
1. 政治体制的弊端苏联解体,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它的政治体制问题。
这个体制本身就像一个老旧的机器,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时代了。
1.1 一言堂的极权政治在苏联,最高领导人几乎是一言堂,所有的决策都集中在少数几个人手里。
像是高层领导一口气决定一切,下面的人只能听命行事。
这种体制虽然看起来威风凛凛,但实际上,它的缺点也很明显:一旦出问题,没有人愿意承担责任,最后,整台机器就开始崩溃。
1.2 民主缺失与民意漠视民意在苏联的政治体制里简直是个奢侈品。
没有什么真正的民主,人民的声音很难被听到。
大家就像是被放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想说话却没地方说。
长期以来,这种情况积累了不少不满情绪,也让国家的稳定性大打折扣。
2. 经济危机的积累经济上,苏联也是千疮百孔。
经济问题就像是一个个隐形炸弹,一直在酝酿,最后终于爆炸了。
2.1 计划经济的缺陷苏联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也就是相关部门决定一切。
这听上去很理想,但实际操作中,很多细节都被忽视了。
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反而扼杀了经济的活力,导致资源浪费严重,经济发展缓慢。
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锅,炖了很多材料,却怎么也煮不出美味的汤。
2.2 科技与管理的滞后另外,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也是苏联经济问题的一部分。
尽管苏联在某些领域(比如航天)很强,但整体上的科技进步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企业管理也很滞后,很多时候都是照本宣科,缺乏灵活性和创新。
3. 民族问题与分裂苏联是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
民族问题也成了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3.1 民族矛盾的激化随着苏联的衰退,各个民族的独立意识开始觉醒。
许多民族开始要求更多的自主权,甚至有的开始寻求独立。
这个过程就像是火药桶,随时都有可能引爆,最后,苏联的解体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3.2 与地方的矛盾苏联的相关部门和地方相关部门之间的矛盾也加剧了国家的解体。
读大国悲剧后有感
![读大国悲剧后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c3b2df3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0.png)
读大国悲剧后有感
用了几天的时间,读完《大国悲剧:苏联解题的前因后果》。
最早看
到该书的简介和摘要是在凤凰网读书栏目,后来在本市的新华书店的新书
架上看到,而实际上从学校图书馆里借来,找到大段时间还是在今年的寒
假期间。
八十年代末,苏东剧变给我的心理冲击不亚于期间事件爆炸,对
于从小就受到正统教育的我来说,苏联几乎成为那个时代人们心中的圣地。
期间,能够看到的电影很少,有段顺口溜这样说,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
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美国电影搂搂抱抱,中国电
影新闻简报。
至于如何评价苏联,好像倒是没词了。
当时,但凡年轻人大
约都会念叨几句电影台词,比如《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诸如“面包会有的”。
但是,期间的中学生(大学生则更不用说了),从当造
反派的时候开始,对苏联的任何东西几乎都是非常憧憬和崇敬的,所谓对
崇洋媚外的批判,绝对不会包括对苏联的批判在内。
尽管反帝反修连在一起,但是,对苏联人民、文化等好感,与反修是可以分的很清楚的。
苏俄
小说,是插队知青简陋的茅屋里几乎都能找到的通俗读物。
比如《安
娜·卡列尼娜》《复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普希金的诗歌,天鹅湖
舞剧音乐,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以及在那遥远的地方等苏联民歌,
都是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
可以说,四五十年代出生,前记事的人们,
对于苏联的很多记忆大都是很强烈的,毕竟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建国以来的发展的影响之大是难以预料和估量的。
苏联解体的观后感
![苏联解体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28b6a9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ba.png)
苏联解体的观后感
《苏联解体》是一部关于苏联解体的历史纪录片。
观看后,我对苏联解体产生了许多观后感。
首先,苏联解体的原因复杂多样。
影片中提到了许多因素,如经济困难、政治危机、民族矛盾等等。
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使苏联逐渐陷入了无法挽回的困境。
苏联解体给我留下的印象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如果内部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最终会导致国家崩溃。
其次,苏联解体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解体不仅改变了整个东欧地区的格局,也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苏联解体后,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新的力量开始崛起。
这让我意识到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的崛起和崩溃都会对整个世界造成重大影响。
另外,苏联解体也让我反思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局限性。
苏联曾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但其制度也存在很多弊端。
苏联解体的失败告诉我们,一个制度如果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最终只会走向灭亡。
这让我明白,一个国家的制度设计必须与时俱进,才能让国家长久稳定发展。
最后,苏联解体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苏联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其崩溃却发生得如此迅猛。
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其他强大国家的命运,如古罗马帝国和清朝。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强盛只是暂时的,没有任何国家能永远存在。
总的来说,观看《苏联解体》后,我对苏联解体的原因、影响和历史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让我对国家的发展和制度的设计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历史息息相关,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为国家发展的长远利益着想。
苏联解体内幕观后感
![苏联解体内幕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ecc651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e.png)
苏联解体内幕观后感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的重大历史事件,给世界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对于苏联解体的内幕,我通过研究历史资料和了解相关事件,有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的内幕观后感。
在苏联解体之前,苏联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领土和军事力量。
然而,苏联的内部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最终导致了解体。
我认为,苏联解体有四个主要原因:经济问题、政治体制、民族问题和外部压力。
首先,苏联经济的崩溃是解体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冷战期间,苏联将大量资源投入军事建设和国际援助,这导致了国内经济的衰退。
与此同时,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和创新。
由于中央集权的经济控制,企业缺乏自主权,导致了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其次,苏联的政治体制也是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苏联,党的领导地位不可动摇,政治是高度集权的。
这导致了决策的缺乏透明度和反馈机制,政策的执行往往是片面的和不合理的。
此外,缺乏反对党和自由媒体,导致了政府的腐败和权力的滥用。
第三,苏联的民族问题也引发了解体的火药桶。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和摩擦。
苏联政府试图通过文化统一和经济发展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成功。
民族之间的不满情绪日益增强,最终导致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
最后,外部压力也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冷战结束后,美国和西方国家对苏联实施了经济制裁和军事压力。
这使得苏联经济进一步恶化,也削弱了苏联的国际地位。
此外,东欧剧变的发生也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无法承受外部的压力。
苏联解体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让我认识到一个强大国家的内部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会最终导致崩溃。
苏联的解体也让我意识到,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是相互关联的,不能将其割裂开来。
此外,我也认识到民族问题是一个需要重视和妥善处理的复杂议题。
回顾苏联解体,我认为解体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如果苏联政府能够采取更加开放和改革的政策,提升经济发展和民主化进程,也许苏联的命运会有所不同。
苏联解体观后感_心得体会
![苏联解体观后感_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15de4c069dc5022abea0012.png)
苏联解体观后感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苏联解体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苏联解体观后感(一)今天我们看了关于苏联解体的纪录片,了解到了苏联解体的悲惨事件的前因后果,令我深有感触,而且对社会主义制度,苏维埃共和国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了。
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其存在的70多年中,历经外国武装干涉、经济封锁及世界大战的磨难,从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迅速崛起成为能与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美国抗衡的经济、科技、军事强国,曾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数十年,令帝国主义胆寒,令世界人民向往。
曾经的老大哥却从社会主义国家变为了资本主义国家。
其根源在于苏共执政模式的种种积弊引发的矛盾和危机,而戈尔巴乔夫所犯的急进主义错误加速了危机的爆发,西方推行的"和平演变"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我看到戈尔巴乔夫要大力实行多党制,大力推举民主化,部国家中心移到政治上等等不正确的措施时,内心非常的纠结。
一个总统连国家的利益也不顾,人民及共产党利益不顾,在解体的当日还不知悔改,任由国家的衰败,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问自己的养老金以及别墅问题!苏共执政后,党担负起了国家发展的经济任务、政治任务和文化任务。
但是,在党的战略思想中,却形成了重政治、轻经济,使经济战略服从和服务于政治战略的局面。
这一切,使得人民的福祉销匿在了个人政治奢望的围栏下。
人们对物质状况恶化的不满,导致对苏共失望情绪的增强和对改革的不信任,社会上对改革者的支持减弱了。
苏共党内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激进派也充分利用了社会上对市场供应状况的不满,这一切加速了苏共的瓦解。
正是苏共执政模式的种种积弊,经过长期的日积月累,使党内和整个苏联社会潜伏着深刻的矛盾和危机。
这些矛盾和危机不仅表现在可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指标上,而且隐藏在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群体意识中。
而在改革进程中,苏共和戈尔巴乔夫所犯的急进主义错误,毫无节制的公开性、多元化、民主化与革新苏共的进程,恰恰迎合了社会心理和社会群体意识中那些对苏共的疏离情绪和逆反心理。
苏联解体心得体会
![苏联解体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4cafa9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4.png)
苏联解体心得体会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对于当代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解体让我深刻认识到所谓的强大国家也有可能分崩离析,不是不可动摇的。
以下是我对苏联解体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苏联解体揭示了国家内部的矛盾和问题会威胁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虽然苏联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其内部面临着诸多问题。
政治上,集权统治造成了民主和人权的缺失,导致了人们对其政权的不满。
经济上,中央计划经济的失败导致了经济崩溃和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民族问题也成为了解体的一大导火索,一些少数民族对俄罗斯的主导地位和俄化政策表示不满。
种种问题筑起了苏联解体的内部矛盾的大门。
其次,苏联解体显示了国家的理念和意识形态的崩溃可能会导致国家解体的风险。
苏联成立之初,共产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念在其政权的确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共产主义的理想在国内外都受到了质疑和挑战。
外部上,冷战的结束和西方资本主义的胜利削弱了共产主义的吸引力。
内部上,由于苏联政权的腐败和经济的崩溃,人们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降低。
在没有信仰和理念的支持下,苏联的统一和稳定岌岌可危,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第三,苏联解体表明了领导层的能力和决策的重要性。
1985年,苏联的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并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重振苏联的经济和政治。
然而,这些改革措施却带来了一系列的副作用,比如资本主义的浪潮和丧失政治控制。
与此同时,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和领导层的动荡进一步加剧了苏联的解体。
这表明了领导层的决策过程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对国家能否保持统一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最后,苏联解体带来了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革。
苏联的解体结束了冷战时期的双极世界格局,导致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极世界。
这个新的国际格局引发了一系列的地缘政治冲突和重塑世界秩序的争议。
苏联解体还引发了一系列国家的独立运动,东欧国家纷纷摆脱苏联的控制,并选择了自由市场经济。
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
![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5b37bbdcc1c708a1284a4458.png)
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观看苏联解体记录片心得体会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帝俄时代的白蓝红三色旗冉冉升起。
至此,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正式宣告解体,伴随着苏联的解体,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发生了剧变,社会主义遭受了巨大的挫折。
2013年10月12日,在公司5楼会议室观看了苏联解体的记录片,感想颇深,给我们起了很好的教育启示作用。
现总结如下:一、苏联的解体的原因分析1、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右倾”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1985年之后的短短6年时间,戈尔巴乔夫推行以“民主化、公开性、新思维”为旗号的“改革”路线,非但没有革新苏共、给百姓带来真正的民主和人权,反而彻底葬送了苏联。
1988年以后,在政治多元化、多党制的浪潮下,苏联民族分裂势力在各加盟共和国迅速得势,向中央发起了“法律战”、“主权战”,纷纷宣布“主权独立”。
在俄罗斯联邦和各加盟共和国遥相呼应下,戈尔巴乔夫被自己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束缚住手脚,无力维护联盟的统一。
1991年8月,苏联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民族危机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急剧加深。
最终,在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林姆林宫上空黯然落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联盟完全解体。
戈尔巴乔夫鼓吹的“民主化、公开性”没能提高苏联官僚机构的效率,没能推进经济改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反,却恶化了局势,催化了民族矛盾和社会冲突,最终使苏联陷入瓦解崩溃的境地。
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民众认为,是戈尔巴乔夫仓促而草率的“民主化、公开性”埋葬了苏共、葬送了强大的苏联。
因为他在苏联进行的“民主化改革”,最终导致了国家解体和政权的瓦解。
就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来说,他对公开性和历史反思缺乏控制,不仅揭露现在的问题,也揭露过去的问题,不仅全盘否定斯大林,最后也否定了列宁和十月革命道路,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形象一下子就搞坏了,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对党和社会主义的反叛情绪。
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
![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https://img.taocdn.com/s3/m/773ade15c281e53a5802ff71.png)
经典感悟社会主义国家的前车之鉴——读《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有感《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穿越时空的迷雾,详细、生动、全面地叙述了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这一震撼世界的历史性事件的全过程,以独特的视角深刻分析了事件的整体内在逻辑,揭示了与其相关联的各种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展现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千百万人民由此所经历的困窘和悲惨后果。
拥有70年辉煌历史的超级大国苏联瞬间土崩瓦解,带给世界巨大的震撼与无尽的思考。
苏联的兴亡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影响至巨的大事件,它直接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大格局。
如今,苏联的兴亡史、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及其后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理论工作者研究社会主义前景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这本书充满悲观失望情绪,以俄罗斯民族为中心,把其他加盟共和国看作自己的附庸来对待,对革命的爆发根源、群众真情实感描写不够,用大量的会议、政策条文充斥篇幅,叫人看着乏味,缺失客观立场,缺乏真正反映社会现实的史料,语言木讷缺乏生动感。
但不论作者的立场是怎样的,这本书还是值的去读一读的。
作者对一些事件的看法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那是因为他对苏联的感情还是很深的。
苏联的部长联席会议主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总理吧,对他来说,苏联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说他是苏联各项建设的设计者之一。
苏联最终走向解体,他是十分痛心的,所以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他对苏联解体的分析是带有很强个人色彩的。
历史毕竟是有历史,它终究是发生了。
看了这本书最少可以了解到苏联解体前的社会混乱。
这本书虽属宏观叙事,但却始终保持了明白晓畅的语言叙事风格,结合了大量历史细节,以亲身经历的具体事实澄清了许多似是而非的传言和关于某些问题的悬案,可谓做到了有根有据,深入浅出。
而且事事讲来心平气和,有睿智的长者之风,读起来引人入胜,发人警醒。
无论如何,苏联解体都是一个“大国悲剧”。
前苏联70年的历史已经成为蕴藏丰厚的研究资源。
在当前我国思想舆论界掀起一轮“大国研究热”的当口,新华出版社翻译出版这样一部解剖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崩溃的著作,无疑很有意义。
大国悲剧 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读后感
![大国悲剧 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b15b505a216147917112847.png)
《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读书报告一、本书的相关背景简介:雷日科夫是苏联解体前的部长会议主席,亲历了苏联解体的全过程,对彼时的真实景况和内幕有非他人能比的了解和洞悉,雷日科夫的著述因而就多了更深一层的价值和意义。
雷日科夫这些年写过不少书,但他对此书特别重视。
他说:“这本书我写了十多年。
”书的主题是苏联解体一这是对他震撼至烈的人生经历。
书中除了叙述苏联发生在1989至1991年的各种重大事件外,更重要的是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后果的反思。
起初作者只是备忘,把一些重要的事件记录下来。
可是后来,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的后果日益严重,他和整个俄罗斯思想界一样,开始了对一连串重大历史事件前因后果的深入思考。
他把所有这些都写进了此书。
他说:“我希望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能回答我心灵和理智的呼唤。
”时间是最好的老师,拉开时间距离的观照可能更为客观、冷静、清明和超脱。
痛定思痛之余,15年来,雷日科夫几乎没有一天放松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研究。
他曾同数以千计的本国和国外思想精英交换看法,促膝长谈;也曾无数次深入底层,倾听普通人的意见;他还曾阅读了大量的有关著作。
此书基本按时间顺序,全面回顾了苏联解体过程中的所有重大事件,并清晰地梳理了它们的来龙去脉。
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说法很多,以致许多资深的研究者也感到扑朔迷离,迷雾重重。
社会背景:苏联的兴亡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影响至巨的大事件,它直接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大格局。
如今,苏联的兴亡史、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及其后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理论工作者研究社会主义前景和实践的重要课题1993年9月28日起,俄罗斯爆发了反对叶利钦政府的群众大游行,并发生了流血事件。
1991年底的苏联解体,俄罗斯正式成为独立国家。
在苏联解体后的最初一段时间,俄罗斯呈现极为混乱的政治局面。
当时,大约有30%的俄罗斯人怀念苏联时代的生活,经常示威游行,要求恢复社会主义制度。
而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则强烈希望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民主社会,他们认为美国就是自己国家的最好榜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
读书报告
一、本书的相关背景
简介:
雷日科夫是苏联解体前的部长会议主席,亲历了苏联解体的全过程,对彼时的真实景况和内幕有非他人能比的了解和洞悉,雷日科夫的著述因而就多了更深一层的价值和意义。
雷日科夫这些年写过不少书,但他对此书特别重视。
他说:“这本书我写了十多年。
”书的主题是苏联解体一这是对他震撼至烈的人生经历。
书中除了叙述苏联发生在1989至1991年的各种重大事件外,更重要的是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后果的反思。
起初作者只是备忘,把一些重要的事件记录下来。
可是后来,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的后果日益严重,他和整个俄罗斯思想界一样,开始了对一连串重大历史事件前因后果的深入思考。
他把所有这些都写进了此书。
他说:“我希望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能回答我心灵和理智的呼唤。
”
时间是最好的老师,拉开时间距离的观照可能更为客观、冷静、清明和超脱。
痛定思痛之余,15年来,雷日科夫几乎没有一天放松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研究。
他曾同数以千计的本国和国外思想精英交换看法,促膝长谈;也曾无数次深入底层,倾听普通人的意见;他还曾阅读了大量的有关著作。
此书基本按时间顺序,全面回顾了苏联解体过程中的所有重大事件,并清晰地梳理了它们的来龙去脉。
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说法很多,以致许多资深的研究者也感到扑朔迷离,迷雾重重。
社会背景:
苏联的兴亡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影响至巨的大事件,它直接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大格局。
如今,苏联的兴亡史、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及其后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理论工作者研究社会主义前景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1993年9月28日起,俄罗斯爆发了反对叶利钦政府的群众大游行,并发生了流血事件。
1991年底的苏联解体,俄罗斯正式成为独立国家。
在苏联解体后的最初一段时间,俄罗斯呈现极为混乱的政治局面。
当时,大约有30%的俄罗斯人怀念苏联时代的生活,经常示威游行,要求恢复社会主义制度。
而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则强烈希望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民主社会,他们认为美国就是自己国家的最好榜样。
至1993年10月5日,对叶利钦的武装对抗溃散。
这十天是自1917年十月革命以来俄罗斯死伤最惨重的街头斗争。
人物介绍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自然垄断委员会主席。
曾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29年9月28日出生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州捷尔任斯基地区。
1950年毕业于克拉马托尔新克机器制造学校,在乌拉尔重型机械厂任工长、车间主任、总焊接师、副厂长职。
1956年加入苏共。
1959年毕业于乌拉尔基洛夫工学院。
1960-1970年先后任
乌拉尔奥尔忠尼启则重型机器制造厂总工程师、厂长。
1971年起任乌拉尔机器生产联合公司总经理。
1975-1979年任苏联重型和运输机器制造部第一副部长。
1979-1982年起任苏联国家计委第一副主席。
1981-1991年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
1982年11月--1985年任苏共中央书记,兼任苏共中央经济部部长。
1985年4月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9月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1990年12月辞去部长会议主席职务。
1989年3月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
1991年6月竞选俄罗斯联邦总统职务,获14%的选票。
雷日科夫曾是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九、十、十一届议员(1979-1989)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议员(1986-1990),苏联人民议员(1989-1991)。
1995年初重返政坛,领导竞选集团“权力属于人民”;任《真理报》编辑部公众委员会委员;参加国家杜马竞选前任国际社会联盟“欧亚地区:消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果参加者”主席。
为俄罗斯国家杜马第二届联邦会议委员,俄罗斯人民爱国联盟协调委员会执委会主席,军转民和高技术委员会成员。
国家杜马能源、交通和通讯委员会成员。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
概述:
1991年12月25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顶上飘扬了70余年的苏联国旗被俄罗斯的三色旗取代。
十五年后的2006,《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问世,作者雷日科夫以一个参与者和见证者的向本
书读者详实的介绍了1989—1991年导致苏联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解体的前因后果。
作者以回忆的方式讲述了在苏联解体前苏联内忧外患的处境,经济上的一蹶不振、国内领导人的更替、执政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民族主义和民族矛盾的爆发、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苏联矛盾冲突在苏联解体前已经实际已经达到一个顶峰,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看到的的一个矛盾冲突的气息弥漫在整个苏联的空气当中,然后如何爆发,最后如何崩塌。
章节:
第一章乱从何来
第二章阿拉木图:不妥当的任命引起的严重后果
第三章第比利斯:颠倒黑白的审判
第四章费尔干纳的黑色六月
第五章巴库:谁是罪人
第六章雪崩前奏:波罗的海三国
第七章后果:仇俄浮出水面
第八章后果:可耻的审判
第九章“独立”乌克兰的怪现状
第十章合二为一的乌克兰
第十一章苏联:从改革到解体
第十二章政权处于弥留之际
亮点:
本书亮点在于作者是在苏联解体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是苏联潜在问题逐渐爆发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在陈述一个事件爆发的问题上,没有什么比亲身经历过的人更具有发言权,这也是这本书对苏联解体问题的描述具有不可比拟权威性的重要原因。
雷日科夫在叙述的时候,不仅对事实简单的抄写,而是在说出历史的真相,尽可能的将真相还原于世而不是做历史的奴隶,将大量的具有研究价值的历史真相留在本书的字里行间之中。
三:阅读的心得与启示
我们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对苏联的解体有一些了解,斯大林独裁的模式对前苏联击败法西斯德国一跃成为唯一能跟美国抗衡的工业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这种僵化的管理模式却在和平时期渐渐腐朽。
冷战时期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所带来的巨大开支,和后来领导人盲目的改革,否定了共产党的地位,使得经济进一步瘫痪引发解体。
然而
看完此书之后,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 1.无论何时都要坚持道德基本原则不动摇 2.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允许压迫少数民族的现象发生。
1.本书记录了苏联解体前后一批又一批的反法西斯战士被送上审判
台的的事件。
在外人看来是多么荒谬的事情,在独联体却真实地发生了。
这些事情,挑战了人们的道德底线,否定了卫国战争的正义性,
进一步造成了社会的混乱。
无论何时,无论独联体的人民对前苏联红军有多么大的意见,对后来的苏联政权有什么看法,苏联战争中法西斯德国始终是非正义的,是反人类的,这一基本原则不能变,真实的历史不容篡改。
2.前苏联解体后,在独联体国家如乌克兰,立陶宛爱沙尼亚出现了排俄仇俄情绪,俄罗斯族的人收到了迫害,针对俄罗斯人的打砸抢烧事件不断被报道,甚至是俄语也在学校和工作岗位上收到了排挤。
难道对一个政权的不满就要发泄在无辜的人身上吗?难道这些身处大
众阶层的俄罗斯族人民不是被压迫的一员吗?国家的强大,是离不开各个民族和睦相处的,每个人生来平等,都有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无论是少数民资还是主体民族,都是国家的一员。
没有谁比谁高贵这一说,我们也没有权利去鄙视他人。
正如果戈里所说,小俄罗斯人并不比俄罗斯人高贵,俄罗斯人并不比小俄罗斯人高贵,既然神让他们共处一个国家,那么他们就要相互补充,相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