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介绍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从哲学上看,世上的万事万物分为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活动分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科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源的问题。

二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理论分野。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事实存在着的自然与社会存在中抽象出了其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最本质的规定是客观实在性。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应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S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性质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上。

一方面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5.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7.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三个前提和条件,①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③HR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8.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

人工智能的出现表明,人类意识已经发展到能够把意识活动部分的从人脑中分离出来,物化为机器的物理运动从而延伸意识器官功能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着重阐述了物质世界和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强
调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这一章的重要性在于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我们理解和把握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在这一章中,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即世界是物质的,意识
是物质的产物。

这一立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也是其与唯心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意识的产物,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

这一观点为我们正确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了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即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是人类对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这一观点强调了认识的实践性和历史性,认为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是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历史相联系的。

这一观点为我们正确理解认识的本质和认识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和认识论
基础,为我们正确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一章的内容,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认识,不断提高对世界和认识的认识水平,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并随其他科学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哲学给具体科学以世界观、方法论指导,使之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内容:①两者谁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这是哲学的两大派别。

②两者有无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一切唯物主义者和彻底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不可论者本质上也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三、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

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主张是唯我论,认为“我”的感觉是宇宙的本原。

(2)客观唯心主义主张“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客观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真题精选】“他说你行,你不行也行;他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

在哲学上属于(D)。

A.辩证唯物主义 B.唯物辩证法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四、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观点、进步性、局限性)唯物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自然科学依据与前提: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一)作为世界观理论形态的哲学及其特征哲学是用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畴和最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来把握世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具体科学:1.都是以自然或社会领域的某一方面为对象,它所研究的问题是具体的,限定于特定的领域。

2.理论性,但不研究作为研究主体的自我与对象的关系,只研究对象自身的规律。

3.为关于某一领域的某种具体知识。

哲学:1.以人与世界的总体关系为对象,所研究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和抽象性。

.以人与世界为关系为中心而展开的对世界总体性把握。

3.对包括社会和人在内的世界的宏观把握,表现为一种哲学智慧。

实际上,哲学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哲学智慧不同于实证知识:哲学虽然要以具体科学的知识为依据,但它又不是这些具体科学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各种知识中蕴含的普遍规律和意义的揭示。

这就是从科学知识到哲学智慧的升华。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又极为密切:哲学不能脱离科学,需要通过对科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再思考的方式来把握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世界观与人生观哲学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人本身和人生意义)的总体理解,关系到人们对待生活的根本态度以及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准则。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人生观: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直接决定着人们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1.世界观包含着人生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2.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集中体现。

人生观是一个如何看待人与世界关系的世界观问题。

人生观问题根源于人的特殊的存在方式,以及由此构成的特殊矛盾:1.人的存在的自由与必然的矛盾。

2.人的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人的生命的有限与无线的矛盾。

人生观包括:对人的本质和生存方式的认识、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理解。

具体表现为对生与死、福与祸、荣与辱的看法。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哲学基础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用以解释世界的科学观点,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和运动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基础,意识是超结构,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强调观察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注重从整体、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认识和解释问题。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关于自然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自然界是无限发展的有机整体,强调人类和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维护生态平衡,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包括辩证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认为事物是多面的,矛盾的,发展的,要辩证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以人类社会历史为对象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社会的根本变革是由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矛盾引起的,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第四章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对立和斗争的关系。

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力量。

第五章党和革命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对党和革命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党是阶级利益的代表,是阶级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革命是阶级斗争的形式和手段,是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

第六章民主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对民主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一种权力,是一种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方式,要以人民民主为出发点,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体制。

第七章国家和国际问题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对国家和国际问题的理论。

毛概书每章内容概括

毛概书每章内容概括

毛概书每章内容概括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首先,作者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时代条件。

然后,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重视和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基础,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首先,作者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和危机。

然后,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思想支持。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首先,作者回顾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并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矛盾。

然后,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思考和指导原则,包括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管理方式。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首先,作者解释了科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然后,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科学方法论的贡献,包括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和实践的重要性。

此外,本章还探讨了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为科学研究提供思维工具和指导原则。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基础。

首先,作者分析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重点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重点理解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言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 年 2 月发表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

1920 年年 8 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问世,译者为陈望道。

【背景知识】1818 年 5 月 5 日,马克思诞生在德国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

早在中学时代,他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

大学时代,马克思广泛钻研哲学、历史学、法学等知识,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

1843 年移居巴黎后,马克思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合中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

恩格斯说,《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知识链接】1.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观点和学说。

2.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论、基本观点论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1.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知识链接】《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 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及其固有矛盾,揭示出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并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科学地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后来的利润、平均利润理论,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根本特征。

主要了解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发展史上实现了一次伟大的变革,与旧哲学在研究对象、内容和社会作用等方面都有本质的区别。

通过学习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是现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

2、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必然性。

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哲学的基本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一、哲学的基本问题(一) 哲学是世界观理论形态1、什么是哲学? “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philosophia,本来由“爱”(philem)和“智慧”(sophia)两字所组成。

“哲”之为“学”,就是指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但这只是词源上的含义,并不是科学的定义。

从科学的意义上来看,哲学总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门特殊的学问,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自身、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不仅日益扩大和加深了对纷繁复杂的事物、现象的认识,形成了分门别类的具体科学,而且还在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整个周围世界的总的看法,升华为一定的世界观,不能称其为哲学。

而哲学是由哲学家把一定的世界观运用一系列哲学概念、范畴,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原则建构起来的理论体系,即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备考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备考知识)

名词解释1.运动:运动是标志物质根本属性的哲学范畴。

他概括了一切形式的变化和过程的本质,从最简单的位移到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的变化,直到人的思维这种最复杂的活动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2.物质的统一性:物质的统一性是指世界上繁多的事物和现象的统一性,就在于世界的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3.实践的主体:是实践活动中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担负着设定实践目的、操作实践中介、改造实践客体的任务4.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既非现存的存在,也不是人们主观任意的产物,而是在物质生产基础上人们交往活动的产物。

人类社会的整个结构就是通过人们之间不同形式的交互活动或交往活动及其制度化而形成的5.发展:事物从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的本质含义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6.内容与形式:内容与形式是从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反映事物的一对范畴。

事物的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7.规律:规律就是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简答题1.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马克思主义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的,都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人的意识只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可见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2.马克思说:“动物只生产自身,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①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②动物是在消极的适应自然界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生存的,动物的生存方式是由其生理结构尤其是活动器官的结构决定的本能的活动。

而人是在利用工具改造自然过程中维持自己生存的。

正是这种不同于动物的物质实践活动,不断创造着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构成了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③人类活动具有意识性目的性,“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人的意识是在实践过程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正是在劳动过程中,人发展出了意识能力,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马原理重点章节

马原理重点章节

马原理重点章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的过程中,有几个重点章节需要着重理解和掌握。

这些章节是学习马原的核心内容,对于深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其中的几个重点章节,并对其进行简要解读。

第一章: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这一章是马原的开篇章,它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方法论基础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这一章中,我们需要理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贡献。

第三章: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建设道路问题这一章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建设道路问题的论述。

社会主义社会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消灭剥削的社会形态。

在这一章中,我们需要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并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发展规律。

第五章: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总任务这一章是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总任务的论述。

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过程,而社会主义建设则是在消灭剥削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来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

在这一章中,我们需要理解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基本内容、任务和原则。

第六章:论党的建设问题这一章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问题的论述。

党的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线,也是保证党正确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的关键。

在这一章中,我们需要学习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了解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领导制度,以及党的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九章:论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这一章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论述。

中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革命,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这一章中,我们需要学习中国革命的基本过程、基本经验和基本特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基本经济建设问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对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 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与斗争。
(1)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和形态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 发展的,没有绝对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事物的运动 和发展不只是量的变化,而且是质变和飞跃;事物运动 变化的根源主要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自身所 包含的矛盾性。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 立场、观点、方法;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 风;
3、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化于心、外化 于行。
课后练习
选择题:
1、哲学是 )
A.人生观的学问 观
C2.、理思论维化和、存系在统的化关的系世问界题观是 汇 A.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本问题 C.发展观的基本问题 问题
③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 际生活中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 本原问题,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这一问题的不同 回答,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 (选择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选择题)
可知论:肯定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承认客观世 界能为人们所认识的哲学观点。
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客观 世界能被人们所认识,或者否认客观世界能被人 类彻底认识的哲学观点。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选择题、辨析题)
在可知论中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 不可知论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因此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作为哲学的非基本派别, 并未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基本派别 。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第五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三、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这首先是由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决定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马克思主 义哲学源于实践,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的科学性和旺盛 的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与实际紧密结合。正是这一特性,决定了我们学 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必然是要将它的基本原理与实际结合起来,用 它指导我们去观察、研究和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
马克思是德国人,以他的名字命名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德国,带有德 国的民族性。相对于中国和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外 来哲学。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一种世 界哲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的科学体系。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世界观是人类 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形成的对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 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和观点。这些看法和观点经过哲学家的加工和整理, 上升为系统理论,形成哲学学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分不开的。所谓方法 论,是指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对整个世界的总的 根本的看法是世界观,以这一总的根本的看法为指导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便是方法论。一切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它的诞生引起了哲学的革命变革。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社会、思维最一般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做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PPT优质课件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PPT优质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
哲学观是关于哲学的哲学,是对有关哲学本身的一系列 问题如哲学的对象、性质、特点、功能、基本问题等等 的反思
不同的哲学观对哲学的对象、性质、特点、功能、基本 问题等等的看法是各不相同的,它们使得哲学史上的各 种哲学理论相互区别开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种 变革就是从哲学观的变革开始的
哲学能够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场、 观点和方法,使人们能够更加自觉地处理自身与外部世 界的关系,这是哲学的总体功能
.
1.哲学具有描述功能
❖ 哲学的描述功能在于其通过对于人与世界及其关系“是 什么”、“怎么样”等问题的描述性解答,能够为人们 提供一幅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图景,这是哲学能够成为系 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重要根据
.
3.哲学具有规范功能
❖ 哲学并不局限于对现实的人与世界关系的描述和解释,它总 是还要按照某种特定的价值尺度、价值标准来审视现实的人 与世界的关系,并自觉地追求和观念地建构一定的理想的人 与世界的关系,正因如此,哲学能够为一定时代人们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向导
❖ 哲学的规范功能在于其对于人与世界及其关系“应如何”问 题的回答,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
无论是科学主义思潮还是人本主义思潮都极为重视以语言为出发 点去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现代西方哲 学发展中的“语言转向”
20世纪以来,在现代西方哲学的演进过程中,又出现了所谓的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
.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
19世纪40年代,也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 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人类实践去考察和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 从而真正发现了人与世界关系的奥秘,有人称其实现了西方哲学 发展过程中的“实践转向” 严格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完全属于西方哲学的范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构成了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主脉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第一节 哲学 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中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 形态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是学关是于系世界统观化的、学问理论化 的是世系界统观化、和理方论法化的论世界观
三、哲学认中为的精神基是本世派别 界及的历本史原形,坚态持精
神第一性;物质是 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三、哲学中的基本派别 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三、哲学中的基本派别 及历史形态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
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独立于人和
自然界之外的某种精 神是世界的本原。
三、哲学中的基本派别 及历史形态
游丝
局限性

盲人摸象



性 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局限性不Fra bibliotek自然观
彻 底 性
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社会观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三、哲学中的基本派别 及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三、哲学中的基本派别 及历史形态
可知论
凡以知,物之理也, 可以知,人之性也。
认为物质和 意识具有同一性, 主张世界是可以 认识的。
“天行有 常,不为 尧存,不 为桀亡”
“天下唯 器”,“无 其器则无其 道”
三、哲学中的基本派别 及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形态:机械唯物主义 庸俗唯物主义 人本唯物主义
特点:有一定自然科学基础 局限:机械性

第1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1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休谟
休谟
客观唯心主义
把某种脱离人类的精神(道、理、理念、绝对观念、上帝 的意志、鬼神的意志)看成是世界的本原,把某种“客观精神” 当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存在的本原。而整个世界则是客 观精神的产物和表现。 代表:宋代的朱熹“理在事先”,古希腊的柏拉图则认为 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黑格尔则认为是绝对观念。主要
4. 从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看
(1)方法论 就是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哲学是一 般方法论
指导
一门科学或具体 科学的方法的理 论是具体方法论
(2)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与 方法论的统一
5. 从哲学的外延上看
哲学世界观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人 生观三部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自然观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本课程需两个周末的时间。
学习的主要目的: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
专升本必须学好。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章重点和难点:
1、什么是哲学?
2、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区别 3、哲学基本形态的历史发展 4、哲学的基本问题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什
(二)哲学的非基本派别
1. 一元论、二元论(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 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既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不 同回答)
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笛卡尔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 几何学奠基人之一。他是一位机械论者,提出物质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观点,运动 守恒原理使宇宙处在永恒的力学运动之中。他认为 人体本质上是一架机器,人的机能均可以用力学加 以解释。 他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但他又提出了“我思 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他指出了心灵与物质的相 互差异:心灵能思维而不占空间;物质占空间而不 思维;二者互不决定,互不派生。这就是笛卡儿二 元论哲学的精髓。他还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他将 物质与精神截然分开,将哲学划分为“形而上学” 与“物理学”两部分。 笛卡儿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006年大纲修订说明与命题线索图大纲修订说明:1.本章修改了四个知识点:(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原表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原表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原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及其伟大意义。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原表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本章删除了一个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命题线索图:略。

历年命题规律透视及对策一、1995年至2005年试题分值分布表略。

二、本章命题特点及规律1.本章除1998年文科出过一道辨析题外,均以单选题、多选题的形式命题,且分值小。

2.本章共三节,很明显,历年命题的重点在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3.由于本章包含的是非常基本的概念与原理。

命题者最常见的命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给出一个观点(或是哲学名言)让应试者判断其属于什么哲学派别的观点,如2001年理科第3题。

另一种题干以“下列命题中,属于……的是”的形式命制,如1993年理科第19题,文科第2题;1997年文科第11题等等。

4.由于本章内容少,故出现过1992年理科第6题与1995年理科第2题试题重复的现象。

估计以后还会出现这种情形。

三、核心预测及复习建议1.由于本章的历年命题重点在第一节,故建议应试者应侧重理解第一节的相关重要知识点,如哲学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哲学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

哲学总是一定时代的哲学,因此,黑格尔说:哲学是 “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马克思则说:“哲学是时 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的时代性决定了哲学的历史性,哲学必然会随着时 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实现着历史性的发展

三、哲学的功能
人的精神世界包括经验知识、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理 想、信念、情感、意志等众多复杂因素,而作为世界观 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在人的精神中居于统摄一切的地 位,起着灵魂和支柱的作用,它是精神世界中的“联合 器”和“方向盘”,能够把各种因素有序地整合起来, 使它们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协调地发挥作用 哲学能够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场、 观点和方法,使人们能够更加自觉地处理自身与外部世 界的关系,这是哲学的总体功能
第一节 哲学的对象和历史演变
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家对哲学对象的具体理解是不 同的
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通过人们的哲学思考而逐渐明 确起来的
在不断明确和不断深入探讨其特定对象的过程中, 哲学实现了其从古至今的历史演进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智慧之学” 从词源学上看,哲学(古希腊文φιλοσοφια—拉丁文 philosophia—英文philosophy)就是一种给人智慧、 使人聪明的学问,就是一种智慧之学 东西方古代哲学家都认为,智慧即知识,追求智慧就是 追求知识,具有智慧就在于拥有知识并善于运用知识 哲学既追求人类赖以安身立命的普遍性知识,又从总 体上教导人们善于追求和运用知识

一是对现实的人与世界关系的审视和批判,即它不仅是 时代要求的体现者,而且是时代的提问者、质疑者和批 判者,它总要对现实的人与世界关系的状况及其合理性 进行分析和评判 二是对理想的人与世界关系的构想和探求,即哲学不仅 是时代的监护者,更是时代的引领者,它既要穷根究底, 又要瞻前窥远,为人与世界关系的未来发展构设理想的 蓝图
哲学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的对象
在古代,哲学是人类知识的总汇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不明确的 到近代,哲学成为一种凌驾于一切具体科学之上的特殊 科学,即所谓“科学的科学”,哲学研究的对象仍然是 不明确的
19世纪以后,哲学作为“科学的科学”的使命的结束, 终于使哲学的研究对象逐渐明确起来,这就是人与世界 之间的关系
哲学作为智慧之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以及作为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统一,是通过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研究而确立起来的 人与世界的关系是由人类的活动建构起来的,而人类的活动可归 结为两类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它们既是人类处理自身与外部
世界关系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
正是通过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及其结果的概括和理 论升华,哲学才成为智慧之学、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成为世界

在阶级社会中,哲学属于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总是为一定阶级 的利益服务的,因而具有强烈的阶级性;不同阶级的对立和斗争, 也会表现为哲学理论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哲学作为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思 辨性,因而居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体系的最高层次,是社会意识 形态诸形式中最远离自己的经济基础的一种形式,但它仍然总是 这样那样地反映并服务于社会的经济基础
1.哲学具有描述功能

哲学的描述功能在于其通过对于人与世界及其关系“是 什么”、“怎么样”等问题的描述性解答,能够为人们 提供一幅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图景,这是哲学能够成为系 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重要根据

哲学对人与世界及其关系的描述是以科学为中介的,因 此,各门具体发展到什么程度,哲学对人与世界及其关 系的描述就只能达到什么程度,哲学所提供的世界图景 也就只能完善到什么程度
观和方法论统一的理论体系
三、哲学的历史演进
(一)古代哲学 1.西方古代哲学
(1)古希腊罗马哲学
古希腊哲学早期即产生、发展期(公元前6至5世纪):米利都学 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埃利亚学派等 古希腊哲学繁荣期(公元前5至4世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古希腊哲学晚期(亚里士多德以后):传播到希腊化地区,并为
(二)近代哲学
西方近代哲学主要是指15世纪至19世纪初的西方哲学 就其典型形态而言,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一 是17世纪至18世纪的英国经验论哲学(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 休谟)和欧洲大陆的唯理论哲学(斯宾诺莎;笛卡尔、莱布尼茨)以及 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拉美特利、狄德罗、 爱尔维修、霍尔巴赫);二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它 由康德开启,经过费希特和谢林的推进,最后由黑格尔集其大成 西方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是认识论问题,西方近代哲学的主导形态是认 识论
3.哲学具有民族性

一个民族共同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使民族成员形成共同的文化传统, 而民族的文化传统又必然反过来影响该民族及其成员的实践和认 识活动,影响其对宇宙和人生、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从而必 然会使其哲学思考带有本民族的特点 哲学的民族性,集中地体现为各民族的哲学所探索的哲学问题、 所形成的哲学范畴和哲学理论的民族特色 哲学的民族特色体现了哲学的个性,而民族性的哲学中所必然包 含的普遍性的内容如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 等则体现出哲学的共性;哲学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


哲学知识的抽象性和思辨性,是通过哲学所特有的范畴体系表现 出来的;哲学范畴是哲学思维的工具和手段;哲学知识是通过哲 学范畴来反映其对象的;哲学范畴与具体科学概念的区别,主要 在于它的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普遍性
2.哲学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哲学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属于建立在一定社会经 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 即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 同其他意识形态一样,哲学理论也反映着并服务于一定社会的经 济基础,体现着特定社会集团的意志和要求
(2)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
用“天人关系”来表达人与世界的关系,致力于“究天人之际”, 并在天人关系中着力于对人生的探索,力求达致“天人合一”的 “天地境界” 把宇宙和人生都视为生生不已的过程,提出了天地、道德、性命、 礼义、体用、理气、知行等一系列辩证互补的范畴、也要求人们 以这样的辩证智慧去对待内外、人己、义利、仁智、道器、理欲 等矛盾关系,并由此阐发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革故鼎新的发展 观、刚健有为的人生观、知行合一的实践和认识理论
二、哲学的特点
1.哲学具有反思性

哲学反思是一种“后思”即事后思维,哲学就是对时代及其本质 特征的反思 哲学反思是一种本质性思维,它要逾越间接性,诉诸事物的本质 和根据;哲学对人与世界关系的反思,就是要把握人与世界关系 的本质和根据 哲学反思是一种反身思维即人对自身的反观,其实质是要人与世 界的关系、特别是从人的活动及其结果来反观人这种特殊存在物 的性质、地位、作用、能力、生存方式、生存状态等,以便求得 人的生存自觉和人的价值的充分实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主讲人: 汪信砚 教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
哲学观是关于哲学的哲学,是对有关哲学本身的一系列 问题如哲学的对象、性质、特点、功能、基本问题等等 的反思 不同的哲学观对哲学的对象、性质、特点、功能、基本 问题等等的看法是各不相同的,它们使得哲学史上的各 种哲学理论相互区别开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种 变革就是从哲学观的变革开始的
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作为智慧之学,哲学总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时代精神就是一定时代的本质特征 哲学从总体上概括地把握一定时代的本质特征,因而是 时代精神的精华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所谓世界观,是对于包括人在内的整个世界、特别是对 于人与外部世界的相互关系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2.哲学具有批判性

哲学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而反思一词内含有反省、内省之意, 是一种批判性思考;作为人类理性的运用和表现,哲学具有突出 的批判精神 哲学的批判本性,最集中地体现在辩证法的批判本质上

马克思:辩证法性“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括着对 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 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 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 批判的和革命的”
西方古代哲学的鲜明特点是从对象世界本身去探寻世界万物的统 一性,因而它不仅经常对客观世界本身直接作出断言,而且它所 理解的本体往往是表现于经验中的某种具体存在物,因此,即使 是古代的本体论哲学,也只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某种朴素的反思
2.中国古代哲学
(1)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主脉和历程
中国古代哲学经历了从殷周之际到明清时代的长期演变,儒、释、 道各家思想相互交锋而又相互吸收,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 主脉,并形成了众多的哲学思潮和哲学流派 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大致经历了先秦子学、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等主要发展阶段
后来的罗马征服者所吸收
(2)中世纪经院哲学
进入中世纪后,基督教神学在西方文化中占居统治地 位,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形成了一种特殊形态的经 院哲学 经院哲学主要是运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为基 督教神学作论证
(3)西方古代哲学的内容和特点
西方古代哲学的核心问题是“万物的统一性问题”,其主导形态 是本体论,即探讨一切存在物的本性、本原的学说
哲学思考既立足于人类已有的确切的知识又不受限于这 些确切的知识,因而有着极大的活动空间;哲学家们的 理论创造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2.哲学具其相 互关系的普遍性的知识 哲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思辨性,而不具有各门具体科学知 识那样具有实证性
无论是科学主义思潮还是人本主义思潮都极为重视以语言为出发 点去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现代西方哲 学发展中的“语言转向” 20世纪以来,在现代西方哲学的演进过程中,又出现了所谓的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