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实验

合集下载

实验专题: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答案解析

实验专题: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答案解析

实验专题:探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答案】(1)C(2)等于【解析】(1)因为弹簧是被放在水平桌面上测得的原长,然后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后,由于重力的作用,弹簧的长度会增大,所以图线应出现x轴上有截距,C正确,A、B、D错误.(2)如果将指针固定在A点的下方P处,在正确测出弹簧原长的情况下,再作出x随F变化的图象,则在图象上x的变化量不变,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实际值相等.2.【解析】(1)F-L图线如图所示:(2)弹簧的原长L0即弹力为零时弹簧的长度,由图象可知,L0=5×10-2m=5 cm.劲度系数为图象直线部分的斜率,k=20 N/m.(3)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下表(4)优点:可以避免弹簧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缺点:弹簧与桌面及绳子与滑轮间存在的摩擦会造成实验误差.3.【解析】(1)在做实验的时候一般步骤为先组装器材,然后进行实验,最后数据处理,故顺序为CBDAEF.(2)①根据描点法,图象如图所示②、③根据图象,该直线为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即弹力与伸长量成正比,即F=kx=0.43x.式中的常数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即表示使弹簧伸长或者压缩1 cm所需的外力大小为0.43 N.4.【答案】(1)如图所示30F弹=30Δx(2)B(3)A【解析】(1)如图所示,直线的斜率的倒数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即k=,代入数据得kA =N/m≈30 N/m,所以弹簧的弹力大小F弹跟弹簧伸长量Δx的函数关系是F弹=30Δx.5.【解析】(1)描点作图,如图所示:(2)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故有:k==N/m=50 N/m(3)图线与L轴的交点坐标表示弹簧不挂钩码时的长度,其数值大于弹簧原长,因为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6.【答案】(1)6.93(2)A(3)弹簧受到的拉力超过了其弹性限度【解析】(1)弹簧伸长后的总长度为14.66 cm,则伸长量Δl=14.66 cm-7.73 cm=6.93 cm.(2)逐一增挂钩码,便于有规律地描点作图,也可避免因随意增加钩码过多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而损坏弹簧.(3)AB段明显偏离直线OA,伸长量Δl不再与弹力F成正比,是超出弹簧的弹性限度造成的.7.【解析】(1)根据题意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毫米.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十分位,故l5、l6记录有误.(2)按(1)中的读数规则,得l3=6.85 cm,l7=14.05 cm.(3)根据题中求差方法,可知d4=l7-l3=7.20 cm(4)根据l4-l0=4Δl=d1,l5-l1=4Δl=d2,l6-l2=4Δl=d3,l7-l3=4Δl=d4,有Δl==1.75 cm.(5)根据胡克定律F=kx得mg=kΔl,k==N/m=28 N/m8.【答案】(1)450(2)10【解析】(1)当F=0时,弹簧的长度即为原长,由胡克定律可知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大小.(2)弹簧秤的示数为3 N,则伸长量为3/50=0.06 m,则长度为10 cm.9.【解析】(1)描点作出图象,如下图所示.(2)图象跟坐标轴交点的物理意义表示弹簧原长.由图象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应等于直线的斜率,即k==200 N/m.10.【答案】(1)竖直(2)稳定L3 1 mm(3)Lx(4)4.910【解析】(1)为保证弹簧的形变只由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产生,所以弹簧轴线和刻度尺均应在竖直方向.(2)弹簧静止稳定时,记录原长L0;表中的数据L3与其他数据有效位数不同,所以数据L3不规范,标准数据应读至cm位的后两位,最后一位应为估读值,精确至0.1 mm,所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3)由题图知所挂砝码质量为0时,x为0,所以x=L-Lx(L为弹簧长度).(4)由胡克定律F=kΔx知,mg=k(L-Lx),即mg=kx,所以图线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k==N/m=4.9 N/m同理,砝码盘质量m==kg=0.01 kg=10 g11.【解析】(1)根据表格中的各组数据在坐标纸上标出相应的点,然后用平滑曲线连接这些点,作出的图象如图所示.(2)根据作出的图线可知,钩码质量在0~500 g范围内图线是直线,表明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关系满足胡克定律.在这个范围内的曲线上找到相距较远的两点,利用这两点的坐标值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N/m=25.00 N/m.12.【解析】(1)本题考查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关系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实验步骤的识记、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分析归纳能力.根据实验先后顺序可知,实验步骤排列为CBDAEF.(2)②由图象可得k==0.43 N/cm,所以F=0.43x(N).13.【答案】(1)10(2)200(3)b【解析】(1)当F=0时,弹簧长度为原长,由题图得,原长为10 cm.(2)由公式F=kx得k===N/m=200 N/m(3)当弹簧长度小于原长时,处于压缩状态,故是图线b14.【答案】(1)弹簧测力计刻度尺(2)kFL(3)控制变量法(4)12.5【解析】(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由题目所给数据分析可知:当力一定时,伸长量和长度成正比;当长度一定时,伸长量和力成正比,故有x=kFL(取一组数据验证,式中的k不为零).(3)研究伸长量与拉力、长度的关系时,可以先控制其中一个量不变,如长度不变,再研究伸长量和拉力的关系,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是物理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4)代入表中数据把式中的k求出,得k=0.000 8 N-1,再代入已知数据,L=20 cm,x=0.2 cm,可求得最大拉力F=12.5 N.15.【答案】CBDAEFG【解析】根据实验的实验操作过程应先安装仪器,再挂钩码然后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最后整理即可,排列先后顺序为CBDAEFG.。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报告.doc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报告.doc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报告学校班级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姓名一、实验名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二、实验目的: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正确方法。

三、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细线;斜面;木块。

四、实验原理:在弹性限度(即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和弹簧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五、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甲乙丙1、观察图甲,弹簧测力计的主要结构有。

2、观察图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观察图丙,掌握在使用测力计测力时,要始终保持弹簧测力计弹簧的轴线与被测力的方向一致。

4、用细线拴住木块,利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木块吊在空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在桌面上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和在斜面上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

六、现象及数据记录:实验次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1 F1 =2 F2=3 F3=收拾整理器材。

七、实验结论:(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其,所要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2)测量前要看清楚弹簧测力计的,以便测量时读数。

(3)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

(4)使用前,要轻轻地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以免指针被卡住,给测量带来较大的误差。

(5)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尽量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测量误差。

(6)要等到指针静止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

XX大学生实习报告总结3000字社会实践只是一种磨练的过程。

对于结果,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一定非要用成功来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要求。

人生需要设计,但是这种设计不是凭空出来的,是需要成本的,失败就是一种成本,有了成本的投入,就预示着的人生的收获即将开始。

小草用绿色证明自己,鸟儿用歌声证明自己,我们要用行动证明自己。

打一份工,为以后的成功奠基吧!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板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的走向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记得老师曾说过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身份。

小学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小学五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结果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Hale Waihona Puke 的大小东边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五年级
实验名称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类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能正确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器材
条形弹簧测力计2个(14002)、钩码(11029)、铁架台、转笔刀一个、小瓶矿泉水(350ml)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在实验之前,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若不在,应该调到“0”的位置上。2、测量手的拉力。将弹簧测力计挂在铁架台上,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分别指到1N、2N、5N处,感受1N、2N、5N的力的大小。(注意:拉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测一个钩码所受的重力,我们估计一个钩码的重力为0.5N,将一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正确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0.4N;测两个钩码所受的重力,估计两个钩码的重力为1N,将两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正确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0.9N. 4、测量转笔刀所受的重力。我们估计转笔刀的重力为1N,将转笔刀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正确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1N. 5、测量矿泉水所受的重力。我们估计矿泉水的重力为3.5N,将矿泉水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正确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并记录3.7N.6.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将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桌面上,互相钩挂在一起,两手分别向左右拉两个拉环,使拉力方向与弹簧测力计轴线近似在同一直线上,并使弹簧测力计的指针静止在2N的位置,读出和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N。7、整理器材,归类放回原处。

弹簧测力计方法步骤

弹簧测力计方法步骤

弹簧测力计方法步骤
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力学测量工具,主要用于测量物体的受力情况。

以下是弹簧测力计的方法步骤:
1. 确定被测物体的重量及测量范围:弹簧测力计有不同的测量范围,根据被测物体的重量选择适合的测量范围。

2. 将弹簧测力计挂在被测物体上:将弹簧测力计的钩子挂在被测物体上,并使其垂直于被测物体的重力方向。

3. 等待弹簧测力计稳定:将弹簧测力计挂在被测物体上后,等待一定时间使其稳定,直到指针不再晃动为止。

4. 读取弹簧测力计的数值:读取弹簧测力计指针所指示的数值,这个数值即为被测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

5. 记录测量结果: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测量表格或日志中,包括被测物体的重量、测量范围、测量时间等信息。

6. 拆卸弹簧测力计:在测量完成后,将弹簧测力计从被测物体上取下,放置在安全的位置。

以上是弹簧测力计的方法步骤,通过正确的操作可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

- 1 -。

弹簧测力计实验报告

弹簧测力计实验报告

弹簧测力计实验报告弹簧测力计实验报告引言: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实验数据的收集,探究其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3. 掌握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 弹簧测力计:一台;2. 测力计底座:一个;3. 悬挂钩:一个;4. 测力计读数器:一个;5. 实验杆:一个;6. 质量盘:若干个;7. 质量砝码:若干个。

三、实验步骤1. 将测力计底座固定在水平台面上,并调整水平;2. 将弹簧测力计的下端连接到测力计底座上的悬挂钩上;3. 将实验杆的一端固定在弹簧测力计的上端,另一端悬空;4. 在实验杆的悬空端挂上质量盘,使实验杆保持水平;5. 使用测力计读数器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力值,并记录下来;6. 逐渐增加质量盘的质量,每次增加后等待实验杆达到平衡后再记录读数;7. 重复步骤5和步骤6,直到实验杆无法再保持平衡。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步骤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实验杆受力与质量盘质量的关系曲线。

通过观察曲线的特征,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实验杆受力与质量盘质量成正比,符合胡克定律;2. 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值与实际受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进行修正;3.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杆可能会发生弯曲或者松动,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五、误差分析与修正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测力计的刻度值与实际受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可能是由于测力计的刻度不准确或者实验操作不精确所导致的。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在进行测量之前,先对测力计进行校准,确保刻度的准确性;2. 在增加质量盘的过程中,每次增加后等待实验杆达到平衡再记录读数,避免实验杆的振动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3. 注意实验操作的精确性,确保实验杆的固定和测力计的垂直安装。

弹簧测力计怎么做

弹簧测力计怎么做

弹簧测力计怎么做先把弹簧和挂钩固定在一起,再把弹簧和纸板垂直放置。

弹簧的一头固定在纸板的最上缘。

在弹簧的最低点做个标记为A,再挂上法码1KG做个标记为B,再挂法码做标记为C,把AB,BC分为十份,每份为1N就行了。

材料:一根弹簧、一块硬纸板、一个挂钩,指针工具:刻度尺,铅笔,砝码(如果没有砝码,可以用以知质量的物体代替也行)步骤:⑴悬挂弹簧,让弹簧自由下垂,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标出0刻线;(标出0刻线)⑵在自制的弹簧的挂钩上悬挂法码(一定质量的物体),计算出该物体受到的重力(G=mg),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标出相应的刻度值;(标出最大值)⑶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将0刻线和最大测量值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标出各刻度线和分度值1 刻度尺,铅笔,法码(1、2kg)把弹簧和挂钩固定在一起,再把弹簧和纸板垂直放置。

弹簧的一头固定在纸板的最上缘。

在弹簧的最低点做个标记为A,再挂上法码1KG做个标记为B,再挂法码做标记为C,把AB,BC分为十份,每份为1N。

自制弹簧测力计固定弹簧或橡皮筋时,要使弹簧或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保证弹簧或橡皮筋受到拉力时,上端不能移动;指针的移动只能是由于弹簧或橡皮筋的伸长引起的。

2.在标出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时要注意,不是在刻度盘上随便画出刻度就可以了,我们要保证自制的弹簧测力计能够正常使用,也就是说它的读数应该和标准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致。

3. 通常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标出弹簧测力计的刻度:⑴悬挂弹簧测力计,让弹簧或橡皮筋自由下垂,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标出0刻线;(标出0刻线) ⑵用标准的弹簧测力计拉自制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当标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某一整数刻度时,在自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所指的位置标出相同的刻度值;(标出最大值) 或利用重力来标度刻度盘:在自制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悬挂一定质量的物体,计算出该物体受到的重力,在指针所指的位置标出相应的刻度值;(标出最大值) ⑶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将0刻线和最大测量值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标出各刻度线和分度值;(标出分度值) 实验器材:弹簧、铁架台、小木板、白纸条、数个重均为1N的钩码。

通过实验探究重力和摩擦力的关系

通过实验探究重力和摩擦力的关系
Part Five
实验结果分析
分析实验数据
实验目的:探究重力和摩擦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斜面、滑块、弹簧秤、刻度尺等
实验步骤:将滑块放在斜面上,测量其下滑速度和加速度
实验结果:下滑速度和加速度与斜面倾角和摩擦系数有关
分析结论:重力和摩擦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重力和摩擦力的关系
添加标题
THANKS
汇报人:XX
实验结果:重力和摩擦力成正比,即重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实验步骤:将重物放在木板上,测量摩擦力;改变重物的重力,再次测量摩擦力
实验结果:重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实验目的:探究重力对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材料:木板、重物、测力计
Part Three
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即为摩擦力的大小
改变木板的粗糙程度,再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比较不同粗糙程度下摩擦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记录实验数据
测量小车的质量:使用天平测量小车的质量
准备实验器材:斜面、小车、计时器、尺子等
测量斜面的倾角:使用量角器测量斜面的倾角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小车在不同斜面倾角下的运动时间和距离,以及小车在不同表面上的摩擦力大小。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重力和摩擦力的关系
汇报人:XX
目录
实验目的
01
实验原理
02
实验材料
03
实验步骤
04
实验结果分析
05
结论总结
06
Part One
实验目的
探究重力和摩擦力的关系
目的:了解重力和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将滑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秤拉动滑块,记录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

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的实验报告

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的实验报告

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2.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3. 学习通过实验验证力的作用效果。

二、实验原理弹簧测力计是根据胡克定律制成的,其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公式为:F = kx,其中F表示力,k表示弹簧常数,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钩码、木板、滑轮等。

2. 步骤:(1)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木板上,确保测力计的轴线与木板平行;(2)用细线将钩码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记录下钩码的质量m;(3)逐渐增加钩码的质量,每次增加一个钩码,记录下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F;(4)重复步骤(3),直至弹簧测力计达到其量程;(5)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弹簧的伸长量x,并计算出测力计的示数与实际力的差值;(6)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

四、实验数据与分析1. 实验数据:(1)钩码质量m(kg):0.1、0.2、0.3、0.4、0.5;(2)弹簧测力计示数F(N):1.0、2.0、3.0、4.0、5.0。

2. 数据分析:(1)根据胡克定律,计算出弹簧的伸长量x:x = F/k;(2)计算出测力计的示数与实际力的差值:ΔF = F - mg;(3)分析差值的大小,判断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

五、实验结论1. 弹簧测力计在弹性限度内,示数与所受拉力成正比;2. 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较高,误差在允许范围内;3. 通过实验验证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4. 实验操作规范,数据记录准确,实验成功。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应避免超过其量程;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力的方向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一致;3. 定期检查弹簧测力计的灵敏度,确保其准确性;4.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七、实验报告总结本次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旨在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力的作用效果。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步骤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步骤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步骤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个经典的物理实验,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二力平衡是指当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物体保持静止或者以恒定速度运动的状态。

实验步骤如下:
1. 准备材料,一根水平放置的直杆、两个可调节位置的滑动挂钩、若干个小质量砝码、一个弹簧测力计。

2. 将直杆水平放置在实验台上,并确保它稳固不摇晃。

3. 在直杆的中央位置固定一个滑动挂钩,然后在直杆的两端分别挂上另一个滑动挂钩。

4. 在两个挂钩上分别挂上弹簧测力计,并调节位置使得它们水平。

5. 在弹簧测力计上挂上若干个小质量砝码,记录下每次挂上砝码后的示数。

6. 调节两个滑动挂钩的位置,使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这
时候就实现了二力平衡的条件。

从物理原理的角度来看,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步骤可以通过以
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1. 确定力的方向,首先需要确定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方向,通常使用直杆和滑动挂钩来保证力的方向准确。

2. 测量力的大小,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准确地测量作用在物体
上的力的大小,通过记录示数可以得到力的大小。

3. 调节力的平衡,通过不断地调节滑动挂钩的位置,使得作用
在物体上的两个力达到平衡状态,即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

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来看,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步骤需要考虑实
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需要合理选择实验材料和仪器,并严格控
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步骤涉及到物理原理、实
验设计和操作技巧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才能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大小》2020年 五年级上册 科学 教科 实验报告单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大小》2020年 五年级上册 科学 教科 实验报告单

乡(镇):学校:班级:
年秋季学期年月日
乡(镇):学校:班级:
实验名称实验目的
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通过实验找到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及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

年秋季学期年月日
所需器材(药品)实验过程(步骤)
实验结论学生签名弹簧测力计、钩码、长方体木块(或小车作为容器)、砂纸(或毛巾和木板,
木板作为光滑面,毛巾作为粗糙面)
一、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光滑度
1、把木块放在砂纸的光滑面上,匀速拖动并且记录下测力计上的读数。

2、把木块放在砂纸的粗糙面上,匀速拖动并且记录下测力计上的读数。

二、摩擦力与物体本身的重量
1、把木块加上钩码,放在砂纸的光滑面上,匀速拖动并且记录下测力计上的读数。

2、把木块加上更多的钩码,放在砂纸的光滑面上,匀速拖动并且记录下测力计上的读数。

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组编号 姓名:。

探究合力的实验报告(3篇)

探究合力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合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掌握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两个力的合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1. 合力:两个或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其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称为合力。

2. 平行四边形法则:两个力的合力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求解,即将两个力的箭头端首尾相接构成一个完整的矢量三角形,则三角形的对角线即为合力。

三、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用于测量力的大小。

2. 细绳:用于连接弹簧测力计和橡皮筋。

3. 橡皮筋:用于产生拉力。

4. 白纸: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5. 图钉:用于固定白纸。

6. 铅笔:用于绘制力的图示。

7. 刻度尺:用于测量力的长度。

8. 量角器:用于测量力的角度。

四、实验步骤1. 用图钉将一张白纸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

2. 用图钉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用两条细绳套结在橡皮筋的另一端。

3.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4. 用铅笔描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5. 在白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

6. 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筋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

7. 按同样的比例用刻度尺从O点起做出这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

8. 改变两个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再重复实验几次。

9. 分析实验白纸上三个力的图示的关系,将三个力的箭头端用虚线连接起来,即可得到求合力的方法。

五、数据处理及注意事项1. 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时,应使拉力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

2. 在绘制力的图示时,要保证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准确无误。

3.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力的变化,及时调整实验参数。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两个力F1和F2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其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与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3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3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 不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 你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 样去爱自己。
(2)接触处有相互挤压或拉伸. 3.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典例与精析
下图中哪些物体间的作用力属于弹力?
二 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力有大小,有时我们需要对 力的大小进行测量.测量力的大小 的工具叫作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 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力的大小 的仪器.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 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越长,弹 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的这个性 质制成的.
弹弓
跳高
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合作与探究
讨论:弹力产生的条件
(1)物体直接接触. (2)发生形变,而且要恢复原状 . (3)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受力物体:使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
弹性限度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 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 弹簧不能完全复原.所以, 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 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 损坏.
3.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过程,有如下操作:
①轻轻来回拉动两次挂钩.
②把待测力加在挂钩上.
③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弄清其刻度值即每一小格表示多
少牛.
④调整弹簧测力计指针位置.
⑤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D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①⑤
C.④①②③⑤
D.③④①②⑤
4.如图展示了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景,其中测量
用手压桌面,桌面发生形变吗?

实验12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解析版)

实验12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解析版)

实验十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目的】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小桶)、水、溢水杯、【实验步骤】①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③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④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⑤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⑥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数据】次数物重G(N)拉力F拉(N)F浮=G-F拉(N)杯重G杯(N)杯+水重G杯+水(N)排开水重G排=G杯+水-G杯(N)比较F浮和G排123【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考点方向】1、为了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比较的物理量是: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1、弹簧测力计使用之前要上下拉动几下目的是:检查弹簧测力计是否存在卡阻现象。

2、实验中溢水杯倒水必须有水溢出后才能做实验,否则会出现什么结果:实验剖析答:会出现浮力大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3、实验前先称量小桶和最后称量小桶有何差异:最后称量小桶会因水未倒干净而产生误差。

4、实验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5、实验时进行了多次实验并记录相关测量数据目的是:避免实验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6、实验中是否可以将金属块替换为小木块,为什么?答:不可以,因为小木块浸入水中后会吸附部分水,影响溢出水的体积。

7、如果用塑料方块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去除弹簧测力计悬挂,直接将物块轻轻放入水中即可。

8、实验过程中,难免有误差存在,请说出一些容易导致误差的原因:小桶中的水未倒净,排开的水未全部流入小桶等。

小学科学弹簧测力计(教案)

小学科学弹簧测力计(教案)

小学科学弹簧测力计(教案)【引言】科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和实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中,测力计是一种常见的实验仪器,用于测量物体的力大小。

弹簧测力计是小学生学习力的基本工具之一,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本文将针对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弹簧测力计教学活动进行详细讲解。

【步骤一:引入】首先,在进行弹簧测力计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引导让学生回顾已学习的力的知识,例如重力、摩擦力等。

引导学生思考力是什么、力可以测量吗?以及存在哪些方法可以测量力的大小等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

【步骤二:理论知识讲解】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构造。

教师可以使用一个具体的弹簧测力计进行说明,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其构造。

解释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弹簧测力计上的弹簧会发生伸缩,通过测量弹簧的伸缩量来间接测量外力的大小。

【步骤三:示范操作】接着,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操作,展示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适当重量的物体,并将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示范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教师应该特别注意示范操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例如保持适当的姿势,避免弹簧测力计超负荷使用等。

【步骤四:实践活动】在学生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有了初步了解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自行测量力的大小。

教师可以在活动中设置几个不同重量的物体供学生测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进行力的测量,并记录测得的数据。

同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物体所受外力的差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力的认识。

【步骤五:讨论与总结】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测量结果。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物体受力的原因,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是否存在误差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实验3、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实验3、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择合适的标度,作出力F与F1和F2的图示,然
后寻找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即弹簧秤 (两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橡皮 条、细绳套(两个)。
【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的方木板 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 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 套,互成角度拉橡皮条,将结点拉到某一 位置O,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 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条细绳套的 方向。
4.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 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位置O,记 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
5.选定合适的标度,作出力F1、F2与 力F的图示。
于F1的误差使F1与F2的合力F方向略向左偏, 如图2-5-2所示,但F大于等于F′,引起这 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F1的大小比真实值偏 __________,F1的方向使它与F2的夹角比真实 值偏__________.
【解析】 作平行四边 形合成图如图2-5-3,F1的 真实值为F10.合力的真实值为 F′,F1为测量值,合力的测 量值为F,由图可知,F1的大 小比真实值偏大,F1的方向 使它与F2的方向夹角比真实 值偏大,大于α0.
5.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 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 使所作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6.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勾住细绳套互成 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 不宜太大,以60°到100°之间为宜。
实验误差分析
1.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没调零会造成系统 误差.
2.使用中,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和外壳之 间、指针和外壳之间或弹簧测力计外壳和纸面 之间有摩擦力存在会造成系统误差.
6、用虚线把力F的箭头端分别与两个 力F1、F2的箭头端连接,分析合力与两个 分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测量物体重量的实验方法与技巧

测量物体重量的实验方法与技巧

测量物体重量的实验方法与技巧在科学研究和实验中,准确测量物体的重量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进行物理实验还是制定工程方案,都需要准确测量物体的重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测量物体重量的实验方法与技巧,帮助您在实践中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一、使用天平测量天平是一种常用的测量物体重量的仪器。

它通过平衡物体与标准物体的质量,来间接测量物体的重量。

下面是一些使用天平进行物体重量测量的实验方法与技巧:1. 准备工作在进行测量之前,应确保天平的平衡性。

首先检查天平是否处于水平状态,并调整天平的水平仪。

其次,确保天平的盘面干净,没有杂物和污渍。

最后,调整天平的零位,使其指示器显示为零,以消除系统误差。

2. 放置物体将待测物体放置在天平的盘面上。

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应注意以下几点:a. 尽量保持物体的重心与天平的中心对齐,避免重心的偏离影响测量结果。

b. 对于较小的物体,可以使用容器或载体来放置,以便于称量并防止物体滑落。

c. 对于液体或粉末物体,可以使用容器和称量纸的组合,先称量容器,再在其中加入物体。

3. 读取测量结果待测物体放置稳定后,等待数秒钟,让天平达到平衡。

然后读取天平的指示值作为物体的重量。

应注意以下事项:a. 由于机械和电子天平的灵敏度不同,读数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四舍五入处理。

b. 多次测量同一物体,并取平均值以减小人为误差。

c. 应注意读数的单位,并将其转换为适当的国际单位制。

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簧测力计是一种直接测量物体重力的仪器。

它通过测量物体对弹簧的伸缩程度,来确定物体的重量。

下面是一些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物体重量测量的实验方法与技巧:1. 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根据待测物体的重量范围,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

应确保测力计的量程适当,不会超出其测量范围。

2. 放置物体将待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

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应注意以下几点:a. 物体应垂直挂在测力计的挂钩上,避免倾斜造成测量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实验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一、实验目的: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1个钩码(50g)对测力计的拉力
二、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1个、钩码(50g)1个。

三、实验步骤: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

2. 用手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轻轻拉动挂钩,松手后看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能对准零刻度线,调节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使之对准零刻度线。

3.将1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
4.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拉环,竖直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静止后,观察弹簧测力计指针所对齐的刻度线,视线与弹簧测力计指针所指位置相平, 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5.整理实验器材。

四、实验结果
1个钩码(50g)对测力计的拉力F 为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实验操作评价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