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调皮捣蛋奋不顾身B. 恍若隔世娇生惯养C. 风和日丽贵宾临门D. 惊心动魄碧空如洗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

B.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C.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否则我们的家园将面临严重的威胁。

D. 这篇文章深刻揭示了当前社会现象,对读者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3.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生动形象的一项是()A. 月光如水,洒在窗棂上,静静地流淌。

B. 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

C. 星星点点,犹如夜空中的眼睛,闪烁着光芒。

D. 山峰巍峨耸立,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4.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里的佼佼者。

B. 这位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C. 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D. 我们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大地万物复苏,花儿争相绽放。

B. 夜晚的星空,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

C. 他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我们的心田。

D.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让人回味无穷。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庐山谣》中“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7. 《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描绘了怎样的景象?8.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9. 《赤壁赋》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10. 《离骚》中“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阅读题(每题5分,共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答案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答案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是龙,确乎是一个谜。

龙像马,所以马往往被呼为龙。

《月令》“驾苍龙”,《周礼·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皆其例。

龙有时又像狗。

《后汉书·孔僖传》“画龙不成反类狗”,所以狗也被呼为龙。

此外还有一种有鳞的龙像鱼,一种有翼的又像鸟,一种有角的又像鹿。

至于与龙最容易相混的各种爬虫类的生物,更不必列举了。

然则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古埃及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

在我们历史上,五方兽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龟蛇二兽,也是一个好例。

不同的是,这些是几个图腾单位并存着,各单位的个别形态依然未变,而龙则是许多单位经过融化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单位,其各小单位已经是不复个别的存在罢了。

前者可称为混合式的图腾,后者化合式的图腾。

部落既总是强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合式的图腾中总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它的基本的中心单位,同样的在化合式的图腾中,也必然是以一种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其主干,而以其他若干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附加部分。

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

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即蛇,可见龙的基调还是蛇。

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

这种蛇的名字便叫作“龙”。

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Klan)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陕西省渭南市三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渭南市三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卷面总分150分答题时间:150 分钟)一。

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36 分)1. 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作为飞船上最后一个实现国产化的单机设备,“伽马刹车指令员”在此次返回舱顺利着陆中,交上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A. 人怎么还不来?B. 他人在心不在。

C.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D.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1899 年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是近代中国史料“四大发现”之一。

从目前的发掘情况看,甲骨文不止出现在殷墟,在北京、山西、陕西、山东、湖北,宁夏都发现了刻有卜辞的甲骨。

殷墟甲骨文年代最早,数量最多,但它不是当时唯一的文字。

《尚书·多士》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有“典”“册”“聿(笔)”这样的文字,说明殷人祖先常规的书写材料是简册,书写工具是毛笔。

只是用竹木做成的简册腐烂,似乎无法在北方的地下长期保存,所以至今没有发现商代的竹简。

文字本质上是记录语言的,受书写材质和体裁所限,甲骨文不能全面记录当时的语言现象,但是已经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系统。

A. 以及容易尚且然而B. 乃至容易仍然虽然C. 以及易于仍然然而D. 乃至易于尚且虽然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②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在临安,私营旅馆临街而立,热闹非凡,尤其是西湖岸边的湖景旅馆,密密匝匝,令人左顾右盼。

③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④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对对小而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⑤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天津市和平区2024_2025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天津市和平区2024_2025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D. 文中的“京师”,是指当时的都城。南宋陆游有“谁令骑马客京华”一句,其中的“京华”指南宋行在临安。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今兹日戴星入曹局/治文书/往往不遑食/暮归/脱冠带/昏然就枕
B. 今兹日戴星入/曹局治文书/往往不遑食/暮归脱冠带/昏然就枕
C. 今兹日戴星入曹局/治文书往往不遑/食暮/归脱冠带/昏然就枕
5. 下列对表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许舍集市相比,雪浪集市规模较小,但是开设的频率较高。
B. 传统的许舍集市是定期集市,每月会开市一次,位于雪浪山庄和许舍小学旁边。
C. 传统的许舍集市因为规模大,历史久,吸引的人群会较多,影响力更大。
D. 许舍集市和雪浪集市在开市时间、地理位置、规模和服务人群上都存在很大不同。
农村集市的文化传承是家乡持续的精髓和重要支撑。集市持续了大量的民俗文化,本身形成了一个无界限的文化空间,集市的产生强化了人们的沟通和沟通,也反映出深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家乡的持续。
(摘编自聂李虎、过伟敏《家乡的持续——文化传承下的农村新集市》,有校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C. 作者曾答应为周景春新田园中的亭子命名,但三年过去还未兑现,恰值景春之子来,于是回忆当年巡游之景,将亭子取名为“水木清华”。
D. 作者艳羡周景春的闲适生活,在为其亭取名之后,自己也另在郡北买了一座山,畅游其间,颇为自适。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大夫有良田美池可以适者,讵止君,然不得如君者恒多。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水木清华亭记
【元】宋本
至治三年,予过朗,周君景春语子:“吾白马湖园田,子尝觞其会心亭者,吾岁一再至,至辄留数十日。虽颇野逸,吾犹以近城郭,过客夥,往往闻官府里巷事为可厌。别买小山敖山驿旁,筑亭其上,距城六十里而远,非亲戚故人来候,终岁无通刺者。其奇胜岑蔚,视白马湖不啻什百。”因共往临观,徘徊忘归,暮就宿亭中。既别君以北,怀其境,必形思梦,数数念君,为能自适。盖亲大林丘山者,莫樵牧农夫若。然其目不知书诗,昧道理,劳斧斤耜耒,指趼,以登陟作业,虽日涉,只见其苦。常试问之,将悼其生之在野,又乌知惬心目高深耶?知者独士大夫。士大夫有良田美池可以适者,讵止君,然不得如君者恒多。苟名士大夫,率不甘沉浮稠人中,必振拔骄傲,求尺寸名,诧九族侪类,西东驰骛无已时,其乡有十年、廿年不至者,况良田美池?否则暂至,集农夫耕获,校斗斛诈欺,不得自休息,穷日疲极而睡,旦复乘车骑马还市中,自适之乐夺矣。君爵禄不入心,又不愿自婴世故,闻人争竞是非,远避如不及。至山中,纳履策杖,翛然往来林下。遇田父道人,坐谈或略具酒茗资笑乐。于是山林可爱而玩者,若皆效奇以出,不为外夺故也。它士大夫能效君,则其园田讵皆无奇?是非君擅有斯乐不让,人不即之耳。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思想“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影响。

“礼”的内涵丰富多元。

首先,“礼”强调等级秩序。

在中国古代社会,不同的阶层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而“礼”则是维护这种等级秩序的重要手段。

通过各种礼仪规范,人们明确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运行。

其次,“礼”注重道德规范。

“礼”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内在的道德要求。

它要求人们在行为上遵守礼仪,在思想上秉持道德,做到言行一致、内外兼修。

最后,“礼”倡导和谐共处。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以“礼”相待,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礼”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遵守“礼”的规范,就能够避免冲突和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另一方面,“礼”思想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教导人们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在当今时代,“礼”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尊重他人、遵守秩序、注重道德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弘扬“礼”的思想,倡导文明礼貌、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

B.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秩序完全依靠“礼”来维护。

C.“礼”思想既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又对个人修身养性有重要意义。

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一联考(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一联考(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一联考(月考)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人类文明形态的角度看,人类历史的发展与变迁,表现为不同文明形态不断演进更替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其相互作用。

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产生,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旧的文明形态已经难以驾驭并容纳愈益发展的生产力和文明成果;二是新的文明形态已经发育起来,并达到一定成熟程度。

旧的文明形态走向衰落,新的文明形态繁荣兴盛,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变迁。

长期以来,凭借西方现代化的先发优势和话语权强势,一些西方学者极力宣扬资本主义文明是普世的文明形态。

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演进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带来其无法克服的弊病,诸如经济危机频发、物质主义膨胀、贫富两极分化、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对外掠夺扩张等,这些弊病不仅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阻碍,而且越来越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桎梏。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多重挑战和危机。

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这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西方现代化模式没有也不可能给出科学回答,更难以满足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诉求,世界迫切需要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引领和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出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之路,极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2025届湖南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5届湖南高三上学期月考试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中的对称对称既然在人类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非常基本的地位,哲学家和科学家很自然会想广泛地加以运用。

1595年的时候,天文学家开普勒就曾经想用一些几何的对称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直径的比例。

他希望在一个球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三角体,希望用这些正多面体的大小比例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大小比例。

我们知道许多早期用到科学上的对称原理,并没有很大的成果,可是它们说明了科学家很早就对对称发生兴趣了。

对称在科学界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始于19世纪。

发展到近代,我们已经知道这个观念是晶体学、分子学、原子学、原子核物理学、化学、粒子物理学等现代科学的中心观念。

近年来,对称更变成了决定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中心思想。

(所谓相互作用,是物理学的一个术语,意思就是力量,质点跟质点之间的力量。

)我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是对称观念对20世纪物理学的作用。

我准备分下列几节来讨论:①、②、“群”与对称、守恒定律与对称、宇称守恒与左右对称、规范对称。

最后,我想跟大家谈一下未来的发展。

①1871年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题为《物理量的数学分类》的文章。

麦克斯韦以及比他更早的一个数学家兼物理学家哈密顿,了解到物理里面所讲的量不止一种,有的叫作标量,有的叫作向量。

标量没有方向,向量除了大小外,还有方向。

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因为今天物理学常用的一些观念,这篇文章已经非常清楚地用一些几何图像表示了出来。

比如麦克斯韦称为“内向”的观念,今天我们常把这个量叫作“散度”(即向外发散的程度),这是一个重要观念。

另一个重要的观念叫作“旋度”。

这些观念的引进都有赖哈密顿跟麦克斯韦的努力。

在另外一篇文章里,麦克斯韦把电学跟磁学的基本公式写了下来。

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2015年中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为51.3%,其中农村地区略高,为51.7%。

《2020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调研报告》统计,大约有50%的农村老人处于空巢状态。

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空巢老人比例将高达90%,预计将有超过2亿老年人成为空巢老人,农村地区空巢老人数量显著高于城市。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留守老年人数量超过1亿。

老龄化与数字化相伴而生,相向而行。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养老产业、医疗领域,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全面的智慧养老解决方案,同时要看到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

人口老龄化为经济发展带来斯的增长点。

老年人的健康、养老、医疗需求及对于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的需求都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虽然老年人口的增多会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但是老年人并不是“负担”,而是一座“金矿”;不是“人口负债”,而是“人口红利”。

数字经济时代,消费升级,互联网市场下沉,依托数字技术开拓老年人消费市场,发展银发产业,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老年人的消费结构与其他消货群体有显著区别。

首先,饮食方面,老年人更加注重健康饮食,对保健食品和营养品有较大的消费需求;其次,医养护理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步下降,对医疗保健、日常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加;再次,随着社会的进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老年人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交、尊重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包括体育健身、文化旅游、休闲服务、社交活动等;最后,老年人对家居用品和辅助器具的需求也与年轻人有显著区别,例如老花镜、助听器、按摩椅等。

广东省台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台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台山一中2024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2023-08)(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19分)(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晚唐时期的儒学复兴运动影响深远,其代表人物是韩愈、柳宗元和刘禹锡。

此时,一种理性的态度正在酝酿成型。

比如柳宗元“疑《国语》”“辩《论语》”。

历史上一般都讲《论语》是孔子弟子所作,柳宗元对此就提出了明确的怀疑:《论语》里面清楚记录:了曾参临终前的遗言,而曾子在孔子晚期弟子中也算比较年轻的,既然记录了曾子的临终遗言,怎么可能是孔子的弟子所作呢?这样的话当然是曾子的弟子记录下来的。

如这与我们今天的观点就非常接近了。

柳宗元他们对所有问题都抱有一种特别有意思的怀疑精神,与之相伴随的是一种理性探索的态度。

这种理性的态度,在一组有趣的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组文章源自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他们几个围绕天人问题的一场思想对话。

韩愈先写了一篇文章叫《天说》,柳宗元在韩愈《天说》的基础上又写了一篇《天说》,这篇文章在完整引用了韩愈的《天说》之后,对《天说》里面的思想做了全面的反驳。

而刘禹锡读到柳宗元的《天说》以后,觉得柳宗元说得也不好,就又写了一篇《天论》。

这组文章都收在《柳宗元集》里。

韩愈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

文章主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人们一般都质问,老天为什么不保佑善人呢?为什么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呢?为什么一个个坏人都活得那么好,而正直的人却活得那么委屈?韩愈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特别有趣的论辩,他说你看,人与元气(天地就是元气)的关系就像虫子跟树的关系。

树坏了就生虫,虫对树是一种伤害;元气坏了就生人,人对元气也是一种伤害。

那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上天总是保佑恶人了。

因为恶人帮天地元气杀灭人,相当于我们人为树杀灭害虫。

所以凡是能够为树杀灭害虫的,树会感谢他;凡为天地杀灭人的,正如恶人所做的,天地也会感谢他。

我很想知道韩愈到底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柳宗元读到这篇文章后,就说:“子诚有激而为是耶?”你韩愈大概是受了什么刺激才故意这么说的吧,这跟你平时倡导的东西可不太一样。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在传播活动中, 从众是指个体 (或群体)受到群体压力而变更看法或行为,使之和大多数人保持一样。在短视频领域,传统文化短视频在受众点赞、转发的二次传播中,引起了其他用户的跟随观看。而大多数状况下,由于“抖音”客户端无限推送的信息流模式,很多用户会选择点赞量多的视频进行观看。而平台功能的便利性使得人们在从众心理的指导下,由新颖的观看转化为参加视频拍摄。如共青团中心的“抖音”号与京剧演员珮瑜合作,共同发起了抖音话题“我要笑出国剧范”,并为话题供应示范视频,引发了众多受众的仿照,截至目前此话题阅读量超过26亿人次。在从众心理的推动下,优秀的传统文化短视频获得了爆炸式的传播。
202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主动应援非洲,同时实行国内疫情防范措施,取得了“零感染,零输入”的可喜成果。这次疫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
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实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依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依据目标阅读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精确找寻,筛选提取。
(二)好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务,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峻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缘由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峻影响公众健康的事务。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务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状况,都难以精确把握;对事务起因、规模、事态变更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困难性,主要指造成缘由困难。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难引发的公共卫生事务;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斗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务。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Ⅰ卷一、(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草书最能体现书写者的情趣,真正懂草书者,不会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顿挫缓急,或者()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波澜。

写意绘画也是如此,随意的几道枯笔,零星的红黄点缀,便成了寒冬的腊梅,透过宣纸,隐约能感受到一缕缕的暗香()。

再不经意地晕染一番,就是一片山水,使人仿佛置身于西湖的(),自然地联系起苏轼“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

不得不承认,。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 凝重浮动山光水色B. 厚重飘动山高水低C. 凝重飘动山光水色D. 厚重浮动山高水低2. 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 今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写意画的表现技巧B. 今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写意画的表现技巧C. 今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提高和丰富了写意画的表现技巧D. 今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提高和丰富了写意画的表现技巧3. 苏轼工于书画,也擅长诗文,我们学过他的很多作品。

耀华中学朴风诗社准备举办以苏轼为专题的展览。

下列语句中最适合作为该展览版块标题的一项是()A. 石钟山下,目见耳闻,探自然真相B. 北固亭上,千古江山,觅三国英雄C. 旧南阁子,悼念亡妻,亭亭枇杷树D. 洞庭浩浩,扣舷独啸,一曲念奴娇【答案】1. A 2. B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凝重:指庄重,稳重,浓重。

厚重:又厚又重;丰厚;(书)敦厚持重。

语境形容草书运笔如山一样,应填“凝重”。

浮动:飘浮移动,流动;上下波动,固定。

飘动:(随着风、波浪等)摆动;飘。

高三语文试题与解析-重庆市第八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与解析-重庆市第八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答案

重庆八中2024—2025学年度(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D2.D3.B4.①作为例证,精准恰当地论证了辛弃疾以四六法为文的特点和善于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②从论证辛弃疾为文的特点巧妙自然地引出对他作词特点的分析。

5.【参考示例】①连续的几个短句贯通,形成长句,从句意和语法上看,不能从长句中抽出其中的短句,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三个短句形成一个长句,构成完整的句意。

②将物象作为长句来处理,形成气脉贯通、纵横捭阖的格局,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金戈铁马”物象作为长句处理,表达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赞扬,气势豪迈。

6.C7.B8.①警惕性更高,反应迅捷。

瓦西里被狙击枪瞄准时,敏锐感知,并迅速做出反应,逃过一劫;②欺骗手段更高明。

瓦西里用“假手”“假头”都引出了对手,但德国人的“假人”由于“50米距离来说,这个头显得大了点儿”而被识破。

(每点2分,其它答案有理也可给分。

)9.①增强紧张感和悬念。

通过瓦西里的视角来叙述,读者只能了解他所见所感,而无法了解德国人的情况,这种限制使得故事充满未知和紧张感,只能随着瓦西里的行动和感知来逐步了解故事。

②深化人物心理描写。

有限视角使得对瓦西里的心理描写更加深入和细腻,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恐惧、疲惫、坚持和求生欲望,这种内心的挣扎和变化通过他的视角被生动地展现出来。

③增加故事的代入感。

读者通过瓦西里的眼睛来观察世界,感受他的情绪和体验,这种代入感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读者仿佛亲身经历了这场生死较量,与瓦西里一同感受每一个惊心动魄的瞬间。

④突出主题。

通过瓦西里的视角,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战争对人性的考验,以及爱情的力量。

同时,瓦西里和德国狙击手之间的较量也寓意着战争中的残酷和无奈。

(每点2分,共6分,其它答案有理也可给分。

)10.DEI11.D12.C13.(1)去年上天把晋国赐给了秦国,秦国不知道夺取晋国反而卖给了我们粮食。

现在上天把秦国赐给了晋国,晋国难道可以违背天意吗?(2)杀死晋君,与将晋君放逐出晋国,与把他带回秦国,与放他回国恢复他的君位,哪个处理方法对我们秦国更有利?14.①秦缪公体恤百姓,心怀仁爱。

宁夏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宁夏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出版社调查“当代青年十大死活读不下去的书”,《红楼梦》名列榜首。

近年来,《红楼梦》作为传统经典被列入高中生语文必修的整本书阅读单元,“读不下去”成了一个无法绕开的问题。

虽然有人不无幽默地说,经典就是那种人们经常在谈论却自己很少去读的书,但就《红楼梦》而言,人们很少读或者读不下去,又有其特殊性。

不止一位年轻人说,翻开《红楼梦》,故事没开始,人物倒先看到一大堆,实在有些头晕。

至于人物太多这一点,作者自己可能也觉得是一个麻烦,所以在刻画人物时,有意识地进行了一些结构化的设计,帮助读者来理解。

比如俗称的“琴棋书画”正好给贾府四位小姐的大丫鬟命名。

除开进宫的元春的丫鬟抱琴不提外,大丫鬟司棋跟的迎春正好是喜欢下棋的,侍书所跟的探春又是留在贾府的三姐妹中最有文化的,而入画跟从的惜春正是擅长绘画。

这样,丫鬟和小姐间,就不只是简单的名称对应,也有人物兴趣上的联系。

在阅读中梳理类似关系,无论对记忆还是理解,都是有帮助的。

另外,小说中频繁出现的诗词曲赋,也常常对读者的理解构成障碍。

最初接触《红楼梦》,不少人会感觉这些韵文的插入,打断了情节的发展。

我始终认为,《红楼梦》中语言描写最成功的部分,是关于人物的对话,这是小说的主要文本,而韵文只能算从属的、次要的副文本。

何其芳在《论红楼梦》一文中,对这些诗词评价同样不高。

所以读者如果一时对这些诗词不感兴趣,完全可以略过不读。

任何一部伟大著作的诞生,都要应对时代的问题。

明末清初的一个文化大问题就是传统的礼仪变得越来越虚伪,这时候人们怎么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曹雪芹是站在“情”的立场,通过贾宝玉建立起他的价值观,希望用“情”使本来已经变得客套虚伪的礼仪充实起来,即让外形和内核有一个重新的联系。

新疆乌鲁木齐市2024_2025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疆乌鲁木齐市2024_2025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故选C。
【点睛】中学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
1.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殊留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终一段,基本上这就是文章的中心。
2.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目,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比较有针对性,目标明确。
3.不管是题目还是文章都要将关键字圈起来,特殊是时间,概括性词语。例如:几乎,或许,一般,全,都,凡是这类词
(摘编自杨乃乔《(红楼梦)与The Story of the Stone——谈异质文化观念的不行通约性及其翻译的创建性》)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翻译界应当增加典籍翻译的数量,变更我国典籍主要由国外学者翻译的局面,这样才能增加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实力。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依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C项,正确,原文第四段有“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 过程”;
D项,“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错误,依据最终一段“‘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更。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渐渐消逝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可见,是“某些形式”,而不是全部“传统‘孝’的形式”。

天津耀华中学2025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天津耀华中学2025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从小山间下坡,眼前突然开阔。

柳枝拂动,把淡淡的水光 ( )了上来。

这就是未名湖了。

过小桥,可见德才兼备体健全七座建筑。

其中健斋是座方形小楼,靠近湖边。

住在楼中,可细览湖上寒暑晨昏各种景色。

健斋旁有四扇石碑,一排站着,上刻两副对联:“”“”原立在湖边石舫上的小楼门前,小楼毁后移至此。

从未名湖北向西,到西门内稍南的荷池,荷池不大,但夏来清香四溢,那( )的气息,到冬天似乎还可感觉。

一九八九年五月四日,荷池旁草地上,新立起一座极有意义的碑,它不评风花雪月,不记君恩臣功,而是概括了一段历史,这就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碑的正面是碑文,背面刻有全体为抵抗日本侵略,为保卫祖国而从军的学生名字。

碑文系冯友兰先生撰写,闻一多先生篆额,罗庸先生书丹,真乃兼数家之美。

文章 ( )着一种爱国家、爱民族、爱理想的深情,看上去,真不觉得那是刻在一块冰冷的石头上。

每于夕阳西下,来这一带散步,有时荷风轻拂,有时雪色侵衣。

常见人在认真地读那碑文,心中不免觉得 ( )。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牵感人肺腑充满宽慰B.拉沁人肺腑洋溢宽慰C.牵沁人肺腑洋溢安慰D.拉感人肺腑充满安慰2.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飞楼俯映柳荫多,画舫平临苹岸润。

垂虹影界水中央,夹镜光澄风四面。

B.画舫平临苹岸润,飞楼俯映柳荫多。

夹镜光澄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

C.飞楼平临柳荫多,画舫俯映苹岸润。

夹镜光澄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

D.画舫俯映苹岸润,飞楼平临柳荫多。

夹镜光澄水中央,垂虹影界风四面。

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第一次月考高三年级语文试卷第 1 页共 10 页二、(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大联考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管是要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还是查明天花板上水印的来由,我们通常都要考察可能的解释。

比如说天花板上的水印,是屋顶漏水了?还是管子漏水了?我们可能会这样推理:“这个水印在厨房天花板上,正好是在浴室的下面,所以很可能是管子漏水。

”现在到楼上去检查一下,如果发现了漏水的管子,那么就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对于水印的最佳解释是管子漏水,当然,也可能屋顶和管子同时漏水。

这个简单而实际的例子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推理过程:提出各种假说,一个一个地排除,直到得出最佳解释。

地质学的历史为科学研究如何运用这样的推理过程提供了一个清楚的例子。

地球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大陆在漂移,这些都是非常惊人的发现。

它们被接受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要求仔细的观察、改良的技术、大量的集体努力以及在很多学科中共享知识。

地质学最近的发展历史就展现了这样的过程。

1912年,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漂移理论来解释这个明显的事实——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看上去好像很吻合。

但是在他之前的理论家,通过观察过去的地图,也推测这些大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

魏格纳对这一理论的补充是,在两个大陆相对应的边缘,岩石的形成和动植物化石都非常相似。

因为他不能提出一个解释或者模型来说明像板块这样巨大的东西是如何“漂移”的,他的理论遭到了普遍的拒绝,甚至被嘲笑。

虽然他的理论解释了一些观察到的现象,但是并没有被采信,因为它与当时人们所相信的关于大洋和大陆的物理结构方面的观点不一致。

拥有可接受的解释模型是科学断言能被接受的重要标准。

魏格纳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地质学家哈雷·赫斯复兴。

赫斯提出,最近发现洋中脊在延伸,而大陆居于板块之上,因此板块应是由底层的地幔缓慢运动的“环流”所推动的。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卷(一)语文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卷(一)语文试题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得分: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看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

19世纪以降,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

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

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领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指引。

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

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

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频频袭来之际。

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也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

诸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

“人无信不少”,何尝不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规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重要载体。

意象的选择与运用,往往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人生感悟。

意象可以分为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两大类。

自然意象主要包括山水、花鸟、日月星辰等,它们通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宇宙的敬畏。

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自然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广袤无垠的沙漠风光和壮丽的夕阳景象,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人文意象则主要包括历史人物、典故、神话传说等,它们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对人生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例如,苏轼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通过对公瑾(周瑜)这一历史人物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意象的组合与叠加,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意境。

诗人通过巧妙地组合不同的意象,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基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内涵。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多个意象的叠加,营造出了一种凄凉、孤独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只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与思想无关。

B. 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的分类是绝对的,不能相互交叉。

C. 意象的组合与叠加能够创造出更丰富深刻的意境,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

D.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只有自然意象,没有人文意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开篇提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重要载体,然后分别从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以及意象的组合与叠加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山西省长治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长治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长治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

列宁所谓“怎样成为同一的(怎样变成同一的)——在怎样的条件之下它们互相转化,成为同一的”,就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当把这些对立看作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当看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呢?因为客观事物本来是如此的。

客观事物中矛盾着的诸方面的统一或同一性,本来不是死的、凝固的,而是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暂时的、相对的东西,一切矛盾都依一定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着。

这种情况,反映在人们的思想里,就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

只有现在的和历史上的反动的统治阶级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形而上学,不是把对立的事物当作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去看,而是当作死的、凝固的东西去看,并且把这种错误的看法到处宣传,迷惑人民群众,以达其继续统治的目的。

共产党人的任务就在于揭露反动派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宣传事物的本来的辩证法,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

所谓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同一性,就是说,我们所说的矛盾乃是现实的矛盾,具体的矛盾,而矛盾的互相转化也是现实的、具体的。

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说的“羿射九日”,《西游记》中所说的孙悟空七十二变和《聊斋志异》中的许多鬼狐变人的故事等等,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的互相变化,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并不是具体的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变化。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杭州市建人高复2020-2021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一部优秀的作品,需要心无旁鹜,潜心阅读。

有时,甚至需要一点香菱学诗那样挖心搜.(sōu)胆的精神。

其中的精华部分还需要反复咀嚼.(jué)。

B.凭心而论,电影市场并不缺硬汉形象,但受欢迎的无疑都是外国制造。

而吴京的《战狼2》,则展现出中国人的彪.(biāo)悍之气,令人血脉贲.(pēn)张。

C.一款游戏成为现象级,足见其魅.(mèi)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

随着“王者荣耀”的风靡,坊.(fáng)间的声讨之音也不绝于耳。

D.中印对峙.(zhì)的洞朗地区,一度成了中国、不丹之间的争议地区,近年来终于尘埃落定,但因离印度东北咽喉不远,印度方面曾多方阻挠.(náo)。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类同B.近乎C.弃若敝屣D.分量3.《仪礼》17篇,篇篇都是一大堆烦琐的礼节单,篇与篇之间又多类同,其枯燥无味自不必说了。

甲]更严重的是,它脱离时代,脱离生活,近乎一堆僵硬的教条。

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将其弃若敝屣也就不足为怪了。

《礼记》则不然。

乙]《礼记》虽然也记载了一些礼之末节,但分量很小。

它的主要内容是系统地讲理论、讲礼的原则、意义。

丙]譬如说,《中庸》上说:“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

”统治者看到这句话会不喜上眉梢吗?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针对一些不法分子借九寨沟地震,以网络募捐名义实施诈骗、借机敛财,公安机关已掌握相关违法犯罪线索,正在抓紧开展打击查处工作。

B.坚持共享发展,必须把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否普遍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衡量标准,让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C.刷手机乘地铁实际是需要一张“手机一卡通”,只要市民所持手机具有NFC功能,下载手机指定APP后,即可随机生成一张“手机一卡通”。

D.全球首例批准上市的北美转基因三文鱼体内植入的鲑鱼家族中体型最大的——太平洋奇努克三文鱼的生长激素基因,这样能使其快速生长。

二、语言表达5.阅读示例中描写十二生肖“鸡”的文字。

请你从其他生肖中任选一种,加以仿写。

要求:采用拟人手法;所写内容具有哲理意味;不得超过40个字。

示例:鸡:冲破母爱的壳,迎来希望的曙光;没有劳动成果的,往往叫得更响亮。

6.某校利用宣传橱窗举办关于“蛟龙”呈的专题展览,展览包括四个板块。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展览拟写总标题和各板块标题。

要求:简明生动,每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

“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

“蛟龙”号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除少数非核心零部件之外,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中国制造”,总装也由我国独立完成。

“蛟龙”号技术上拥有三个优势,即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功能、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强大的续航供电功能;与国际上现有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相比,其综合性能稳居前列。

2021年6月24日,“蛟龙”号顺利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7062米的深处,全世界为之瞩目。

此次深海作业的成功,证明这条“中国龙”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域潜航的能力,标志着海底资源宝库向中国人敞开了大门。

总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块标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戏仿之“仿”张磊燕碧天在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有识之士大都难免对文学经典的现状忧心忡忡,担心着席卷而来的恶搞与山寨,害怕我们这一代人成为文化的亵渎者。

吊诡的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学界恰恰曾经兴起过一阵戏仿经典的风潮。

传统小说、哲学文本、历史传说,一切经典都可以被解构、被“误”读,诸多后现代文学大师参与其中。

而这次解构“运动”中出现的很多作品自身也成为后世模仿学习的对象,展现了文学世界的宽容。

若是对后现代小说中戏仿的形成寻根究底,不得不提及解构主义在二十世纪后期的迅猛发展。

在这个解构一切的时代里,经典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权力建构的产物、意识形态的实体化。

后现代派小说作家也许正是为了扛上祛经典之魅的大旗,才纷纷走向戏仿。

巴塞尔姆、约翰·已斯、托马斯·品钦等人皆是如此。

他们借用原有作品的外壳来填充新的情节,模仿经典作家与作品中常用的手法,语言、语气等,使作品变得似曾相识却又耐人寻味,常常带着一丝讽刺意味,以此完成他们对经典的理解与重塑。

然而,若认为戏仿的着力点仅仅在于赋予原文本-些新的含义,或许失之偏颇。

正像照镜子时人们看到的不是镜子本身一样,作家要讲述的也不是本来的故事了。

将自己的故事碾压、揉碎,放进原有的童话、侦探小说和历史的躯壳当中,混淆着原作品的气息,藏在原作思想背后,让读者去细细探寻其微妙的变化。

由于戏仿必定要通过对原文本的改写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形成复调、多声部的新文本,这种两个或多个文本间的互动,常常使理论家将戏仿归结到互文性中去。

诚然,互文性强调新文本对原作品的吸收、转化和新表达,确与戏仿有很多相似之处。

然而,戏仿却硬是多了一层讽刺含义在其中。

换句话说,戏仿作品具有互文性,互文却并不能完全涵盖戏仿。

有些作家倾心于哲学戏仿,将原文本中的哲学价值体系通过书中的角色实体化,如此一来,原体系的弊端就在角色冲突中展露无遗,这里是表现戏仿讽刺性极佳的土壤。

历史题材也为后现代派小说家所喜爱,戏仿过后的文本与历史常形成极大反差,这种黑色幽默给读者以荒诞感,正中解构者下怀。

说到经典作品故事的叙事戏仿,莫甚于巴塞尔姆。

《白雪公主》作为其代表作品,堪称后现代戏仿中的经典。

如果说《白雪公主》着力于叙事戏仿,那么另一位后现代大师约翰·巴斯则在哲学戏仿上走得更远。

《路的尽头》对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哲学的戏仿是一种无情的嘲弄。

除了传统叙事结构和语言、哲学之外,历史这一在经典作品中被反复刻画、叙述、咏叹的主题,在后现代派小说作家手中,也理所当然地变成了戏仿的对象。

以托马斯·品钦的代表作《万有引力之虹》为例,书中的主要“反派”波因茨曼梦想得到诺贝尔奖,与历史对照,产生极大的荒诞感。

这种荒诞正是历史戏仿作为写作手法的目的。

看来,现代社会对传统的改造也是由来已久。

在上面所举的戏仿作品与原文本的关系中,我们看不到对精神世界和古典文化的亵渎和不尊重,反而能看到对经典极有分量的思考。

对比各种挂文学之名行不端之实的粗制滥造作品,严肃的“戏仿”反倒真正体现了充满思想火花的批判精神。

毫无疑问,戏仿本身已经进入经典的殿堂,我们就把它们看作艺术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进程,文学在新的时代中必然有的一种新的秩序。

后现代派小说能在思想与技巧上给予今天的读者与作者多少启示,恐怕就要从这一层面上开始思考。

(有删改)7.下列关于“戏仿”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戏仿”是解构主义者进行解构“运动”的一种,常常是对传统小说、哲学文本、历史传说等经典的解构和“误”读。

B.“戏仿”也是现代社会对传统的改造方式,在有些“戏仿”作品中我们看不到对精神世界和古典文化的亵渎和不尊重。

C.“戏仿”作品与历史对照,往往有极大的荒诞感,是对经典极有分量的思考,真正地体现了充满思想火花的批判精神。

D.“戏仿”本身已经进入经典的殿堂,是艺术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进程,是文学的一种新秩序,展现了文学世界的宽容。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后现代小说中戏仿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解构主义在二十世纪后期的迅猛发展,后现代派的小说作家为了扛上祛经典之魅的大旗,才纷纷走向戏仿。

B.巴塞尔姆等人戏仿经典作家与作品中常用的手法、语言、语气等,使作品变得似曾相识又耐人寻味,目的是完成他们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重塑。

C.在后现代派小说作家借用原作品外壳填充新情节,将原文本中的哲学体系实体化,相比于约翰·巴斯和托马斯·品钦,巴塞尔姆的戏仿是最好的。

D.因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学界曾经兴起过一阵戏仿经典的风潮,所以对于“娱乐至死”的年代文学经典的现状,我们也不必太过于忧心忡忡。

9.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走笔“秦坑儒谷”从维熙①古长安今西安,历史上曾是13个帝王的都城。

其历史文化积淀之深,在全国都市中可谓无与伦比。

因而任何一个光临这座古都的游客,都会陷于中国古老文化辉煌的包围之中。

②1979年我初次到秦川之地,急于去看看秦代千名儒生的殉难之地,然无踪可循。

我却没有过度失望,因为我认知我们民族在某些方面的劣根性。

这次再访秦川大地时,友人的提议燃起了我的寻梦欲求,我立刻随他奔往两千多年前葬埋众多儒生的历史遗址。

③汽车下了公路,拐上了乡间土路,身后是古城西安,迎面是绵长的骊山山脉,两旁的村野除了绿色之外,就是清一色的土黄:黄色的村落,黄色的围墙,黄色的土屋。

在绿与黄的上空,有一丛丛的银色光斑,那是秦川大地上满山遍野的泡桐树,在暮春时日绽放出来的白色花朵。

我想,我没有带来一束悼念亡者的花,权且把这些天地间的白花,当成我祭奠蒙难冤魂的硕大花环吧!④汽车拐进一个叫洪庆堡的村庄,我们步行走到了村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麦田边缘上竖着的一块黑碑,由于碑身上遮满黄尘,我俯身于石碑前仔细看了一会儿,才看出碑身上的刻字:“坑儒遗址”。

跟着友人沿麦田间的一条田埂小路,继续向东行约百余米,另一块高大黑色石碑耸立于麦田中间,上刻“秦坑儒谷”四个大字。

⑤此时已是黄昏时分,斜阳把一抹橘黄色的光亮涂染在石碑上。

我走到高大挺拔的石碑之前,久久地凝视着它,似想从它的肖像中,让时光倒流回归到远古;但是任凭我怎么臆想,只有眼前那只形若乌龟驮着石碑的赑屃注]。

在传说中赑屃是龙的儿子之一,头似被什么利器砸断了,因而它只能用残缺不全的身子,驮着那高大沉重的石碑了。

⑥碑身后面,树碑人留下长长的碑文,碑文上如是描述焚书坑儒谷的悲楚:传云,诸生阴魂不散,天阴雨湿,鬼声凄厉。

村人称之为鬼沟。

我就此询问麦田中的一位老农,他说他没有听到过鬼哭狼嚎,说这是后人为众多书生冤屈之死,“吃柳条拉柳筐——满肚子瞎编”出来的鬼怪故事。

但他后来的一番话,则让我吃了一惊:“这儿虽然没有闹过鬼,但对后世影响可大着哩!村里的大人不让孩子上学,说是学问多了,会变成这儿的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