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际技术贸易的效应理论

合集下载

国际技术贸易理论

国际技术贸易理论

欧盟
欧盟拥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并制定了多项政策来促进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欧盟还通过“Horizon 2020”等计划为成员国提供技术支持和合作机会。
05
国际技术贸易的实践案例
1
国际技术贸易的成功案例
2
3
IBM和Lenovo的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案例一
Apple和Qualcomm的专利诉讼和解
古典贸易理论
主张基于比较优势进行贸易,认为国家之间通过贸易可以使得双方都获得更大的利益。
现代贸易理论
引入了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等概念,解释了产业内和公司内贸易的出现。
国际贸易理论
技术转移理论
技术从高技术水平国家向低技术水平国家的扩散和传播过程。
技术传播
技术转让
技术引进
技术溢出
通过契约或其他形式,技术从技术供应方转移到技术需求方。
国际技术贸易理论
2023-11-07
CATALOGUE
目录
国际技术贸易概述国际技术贸易理论框架国际技术贸易的种类与模式国际技术贸易的法律法规国际技术贸易的实践案例国际技术贸易的前景展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国际技术贸易概述
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技术转让和交易活动,包括专利、商标、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的许可和转让。
定义
国际技术贸易与其他国际贸易形式相比,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收益等特点,对参与者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
特点
定义与特点
国际技术贸易的重要性
国际技术贸易使得技术创新和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促进技术创新和升级

7119 国际贸易的效应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7119 国际贸易的效应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贸易的效应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引言国际贸易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各国带来了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和国际联系。

然而,贸易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贸易逆差、压低工资、环境污染等问题。

笔者将探讨国际贸易的效应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国际贸易的效应国际贸易的效应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静态效应,二是动态效应。

静态效应指的是贸易对贸易国家的资源配置和价格结构的影响。

在贸易的基础上,各国可以通过专业化、分工合作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进而提高整体效率。

在这种静态效应下,各国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提升生活水平。

动态效应则指的是贸易对于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影响。

贸易可以激发企业竞争,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复杂化和价值链升级。

这种动态效应是后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 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具有诸多积极影响。

首先,它能增加就业机会和企业收入,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经济规模扩大后,国家还可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手段,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第二,贸易能促进国际间经济联系和经济全球化过程,进而推动市场的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

增强内部竞争和外部竞争,不断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技术含量,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企业盈利能力。

第三,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农村、地区和城市之间的姓资质量上升。

因为全球贸易和金融资本流动越来越高水平,本地企业和生产的服务必须提高生产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增大贸易活动的规模和质量。

然而,国际贸易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如贸易逆差、劳动力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各国应该积极采取合理措施,在发展贸易的同时,加强国际经济的合作与协调。

4. 个人看法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

我认为,国际贸易要取得更多的静态和动态效应,必须要保证公平贸易和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更好的经济效益,而不会对环境造成过度损害以及利益分配方面的不平等。

此外,各国还需注重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以此来应对贸易中可能出现的竞争。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章节笔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章节笔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章节笔记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一、国际贸易的概念与特征1. 国际贸易的概念国际贸易,也称为世界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居民和企业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通过跨越国界的方式进行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这种交换活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通过第三方的间接交换。

2. 国际贸易的特征(1)跨国界性:国际贸易涉及到不同国家或地区,交易双方跨越国界进行经济活动。

(2)交换性:国际贸易是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过程,涉及到价值的转移。

(3)风险性:由于涉及不同国家,国际贸易面临更多的风险,如汇率风险、政治风险、信用风险等。

(4)规范性:国际贸易需要遵守国际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惯例。

(5)复杂性:国际贸易涉及到不同的货币、文化和法律体系,交易过程较为复杂。

二、国际贸易的历史与发展1. 古代国际贸易(1)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最早的贸易形式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2)奴隶社会的贸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出现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封建社会的贸易:封建社会时期,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促进了东西方的商品交流。

2. 近代国际贸易(1)地理大发现: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国家的探险活动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

(2)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3)金本位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金本位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稳定的货币体系。

3. 现代国际贸易(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贸易受到战争影响,出现萎缩。

(2)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关贸总协定(GATT):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成立推动了贸易自由化。

(4)WTO时代: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国际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际贸易的分类1. 按照商品流动方向分类(1)出口贸易:本国生产的产品销往国外市场。

(2)进口贸易:外国生产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2篇)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2篇)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重心移动理论、国际竞争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理论等。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间的贸易是基于比较优势的,即国家应该专业生产自己比较擅长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获取其他产品。

这样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国家的贸易优势来自于它们在某些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的成本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国家间的贸易应该基于各自的特长,国家应该专门从事自己擅长的产业,以获得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重心移动理论是由甘特尔·奥林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重心(即生产和贸易的中心)会随着成本和收入的变化而发生移动。

重心移动理论强调经济因素对贸易模式的影响,以及国家在生产和贸易中的相互关系。

国际竞争理论研究的是国际贸易中的竞争现象和竞争策略。

其中,新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是国际竞争理论的两个主要分支。

新贸易理论认为,国家间的贸易模式会受到产品差异化和规模经济的影响。

战略贸易理论则着眼于贸易中的竞争策略,认为国家间的贸易可以通过政府干预和产业政策来获取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政策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政策的理论框架。

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等措施,旨在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国内产业发展和国家利益的贸易政策。

国际贸易政策理论主要研究贸易政策对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的影响,以及不同贸易政策的利弊和效果。

总的来说,国际贸易理论是对国际贸易现象和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重心移动理论、国际竞争理论和国际贸易政策理论等。

国际贸易的原则和效应

国际贸易的原则和效应

国际贸易的原则和效应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重要方式,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各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的效应。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的原则和效应,并分析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的原则1. 自由贸易原则自由贸易原则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它强调各国应该通过取消或降低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限制措施,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自由贸易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2. 最惠国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是指各国在对待其他国家时应给予相同的待遇。

根据这一原则,一个国家对某个国家给予了特殊优惠待遇,就必须对其他所有成员国也给予同样的待遇。

最惠国待遇原则有助于消除歧视,促进公平竞争,增加贸易机会。

3. 国民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是指各国在对待本国企业和外国企业时应给予相同的待遇。

根据这一原则,一个国家对本国企业给予了某种优惠待遇,就必须对外国企业也给予同样的待遇。

国民待遇原则有助于保护外国投资者的权益,促进跨国投资和技术转移。

4. 公平贸易原则公平贸易原则是指各国应该遵守公平竞争的规则,不采取不正当手段干扰市场竞争。

公平贸易原则包括禁止倾销、补贴和知识产权侵权等行为。

公平贸易原则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际贸易的效应1. 经济增长效应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参与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产业,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市场规模,推动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还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结构升级。

2. 资源配置效应国际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各国通过贸易可以获取到其他国家的资源和产品,从而满足本国需求。

同时,国际贸易也可以促进各国在生产上的专业化和分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 消费者福利效应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消费者福利。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现象和影响的经济理论体系。

它涉及了国际贸易的各个方面,包括贸易模式、贸易政策、贸易规则等。

在过去几个世纪的发展中,一些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得到了形成和完善。

本文将对这些理论进行总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国际贸易理论。

首先,绝对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该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是基于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的。

绝对优势是指某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所具备的比其他国家更低的生产成本。

按照绝对优势原则,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和输出自己具备绝对优势的商品,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获取最大的利益。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于是,比较优势理论被提出。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大卫·李嘉图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具备绝对优势,仍然可以通过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是指某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具备的更低的机会成本。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和输出自己具备比较优势的商品,而依靠贸易来获取其他商品。

随后,产业内的因素不均论被引入到国际贸易理论中。

该理论认为,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往往取决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不均衡分布。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等。

产业内的因素不均论认为,如果某个国家在某个产业的生产要素较为丰富,那么该国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就具有竞争优势;相反,如果某个国家在某个产业的生产要素较为稀缺,那么该国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就具有相对劣势。

因此,产业内的因素不均论描述了国际贸易的产业分工特征。

另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是比较成本理论。

该理论是由爱德华·史密斯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等人发展起来的。

比较成本理论认为,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贸易可以使各方都能够获得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丰富的产品选择。

这是因为通过贸易,国家可以将自己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相对成本更低的商品,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总结国际贸易理论总结国际贸易理论总结第一章导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邓宁(JohnDunning)于1977年首先提出的。

邓宁认为,一国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须具备三个优势:1.所有权优势;2.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就能从事有利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如果企业只具备前两种优势,这就意味着缺乏有利的海外投资场所,因此企业只能将有关优势在国内利用,并通过出口来扩大海外市场;如果企业只具备所有权优势,既没有能力使之内部化,也找不到良好的海外投资场所,则最好采用许可证贸易方式进行技术转让;如果企业具备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而无所有权优势,则意味着企业缺乏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前提,海外投资难以成功。

一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分类国际贸易是指在世界各国或地区进行商品与服务的交易活动;是世界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

(从国际范围来看)对外贸易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的对外商品交换活动。

分类:A.按照贸易所涉及标的物的形态分为:有形贸易一般指货物(商品)贸易无形贸易一般指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是指自一成员领土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提供服务(过境交付);在一成员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境外消费);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商业存在提供服务(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自然人存在提供服务(自然人流动)。

√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的最大区别反映在海关统计中:前者必须通过关境,因此海关统计可以反映出来;后者无法为海关统计所反映。

但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部分反映出来。

B.按照货物移动方向分:出口贸易商品与服务由国内生产而为国外购买的交易活动。

进口贸易商品与服务由国外生产而为国内消费的交易活动。

D.按照不同贸易体系统计方法分为: 总贸易在总贸易体系又称一般贸易体系下统计的贸易,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进出口的标准。

专门贸易在专门贸易体系又称特殊贸易体系下统计的贸易,它指以货物经过关境作为进出口的标准。

国际经济学3 - 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国际经济学3 - 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引入国际 贸易
需求 (社会无差异曲线)
贸易条件下的均衡
各国内部相对 价格相等
3.2 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 曲线
1、成本递增 引入目的:更接近经济现实
机会成本不变( 1 )不符合实际;( 2 )难以得到唯一的均 衡解。
定义:每多生产1单位的X产品所必须放弃的Y产品的生产数 量是不断增加的,即随着X产品产量的扩大,X的机会成本是 不断增加的。
3.5C 不完全分工(INCOMPLETE SPECIALIZATION)
固定成本下的贸易所得:在固定成本条件下,每一个国家都 完全分工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
C
C
U.S
120 70 60 A E B 90 110 180 W
120
B1
U.K
50 40
A1
E1
40 60 70 120
W
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在两国生产中存在着不完全分工 这种不完全分工的原因是:
3.4 孤立均衡
什么是孤立均衡? 在不发生对外贸易的条件下,当一国达到其生产可能性曲线 所允许的最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时,该国就达到了均衡状态, 这发生在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的位置上。 两条切线在切点的公切线的斜率给出了国内的均衡相对价格, 反映了该国的比较优势。
3.4A 对于孤立均衡的说明
在一般情况下,国际贸易会导致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都发生 改变,相对价格趋同。例如说在封闭情况下,A国X与Y产品的 相对价格是1:2,B国X与Y产品的相对价格是1:4,通过国 际贸易世界价格变为1:3,处于国际贸易之前两国相对价格 的中间地带,通过贸易,两国均获得好处。 但如果A国是大国,B国是小国,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世界相对 价格等于A国封闭状况下的国内价格,B国也即小国得到全部 的贸易好处。无论是李嘉图模型,还是标准贸易模型,都是 如此。

第三章 与技术贸易相关的经济理论

第三章 与技术贸易相关的经济理论

第三章 与技术贸易相关的经济理论一、名词解释1、内生增长:认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实现过程中收益的递增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必需的。

这一点揭示了经济增长的源泉与动力,突破了传统增长理论关于收益递减或不变的假定。

2、长波:长波又叫长周期或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主要指资本主义经济增长过程中长达50-60年的明显的规则性波动。

3、技术转移周期论:是日本经济学家斋藤优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技术持有者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利用他的新技术:将新技术商品出口、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技术转让,而这三种方式是按照一定的周期来进行的。

4、需求资源关系假说:是斋藤优理论体系与实证研究的核心内容,也叫“NR关系理论”;N即需求,包括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种层次的需求;R即资源,包括人才、资本、设备、信息等等。

5、内部化理论:基本观点是企业之所以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是由于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造成的,为了获得最大限度利润,企业在跨国经营活动中将中间产品市场内部化。

6、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英国著名学者邓宁在综合各类学者关于跨国公司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

该理论在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对国际技术转移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7、雁行模式:是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在1932年提出来的。

赤松要得出结论:日本某一产业的发展“通常依次经过进口、生产和出口等各个时期,据此我们可将一产业的进口、生产和出口的雁行发展定式化”,主要用来说明日本的产业成长过程。

这是雁行模式提出的最初假说。

二、简答题1.根据长波理论,长波的特征是什么?长波又叫长周期或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主要指资本主义经济增长过程中长达50-60年的明显的规则性波动。

康德拉季耶夫归纳出长波变动过程中五方面的特征:1)在长波上升期,繁荣年份较多,下降期则以萧条年份为主;2)在长波下降期,农业常出现显著而长期的萧条;3)在长波下降阶段经常出现许多重要发明,并在下一个长波的上升阶段得到大规模的应用;4)在长波上升阶段初期,黄金产量会增长,世界市场也因新兴国家(特别是殖民地国家)的加入而扩大;5)长波上升阶段往往发生战争与革命。

国际技术贸易导论

国际技术贸易导论
第一章 国际技术贸易导论
第一节 技术及其种类
一、技术的含义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1977年版的《供发展中国 家使用的许可证贸易手册》中,给技术下的定义是: “技术是指制造一种产品的系列知识,所采用的一种 工艺,或提供一项服务,不论这种知识是否反映在一 项发明、一项外形设计、一项实用型或者一种植物的 新品种,或者反映在技术情况或技能中,或者反映在 专家为设计、安装、开办、维修、管理一个工商企业 而提供的服务或协助等方面”。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 给技术所下的最为全面和完整的定义。 实际上,知识产权组织把世界上所有能带来经济 效益的科学知识都定义为技术。
第三节 国际技术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技术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一)原始的技术转让 (二)中世纪的技术转让 (三)现代的技术贸易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以信息为 主导的新技术革命突飞猛进,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 全新的发展时期,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归根结底 是技术水平、科技竞争力的较量。
二、现代国际技术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科技成果的大量涌现为技术贸易增长提供了 丰富的技术资源 (二)技术引进的需求为技术贸易发展提供了广阔 的市场 (三)跨国公司的发展为技术贸易提供了良好的载 体 (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增强为技术贸易的开展 提供了新的动机 (五)国际技术贸易环境的大大改善为技术贸易发 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国际技术贸易的作用 当前,国际技术贸易已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 组成部分,且呈现迅速发展之势。尤其在我国,随着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对外技术贸易得到很快的发展, 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内容。国际技术贸易在 一国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传播了科学技术并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科技发 (二)促进了国际经济合作并有效缩短有些国家技术 现代化进程 (三)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全面发展 因此,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稳步扩大, 各国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相互影响和依赖的程度也进 一步加强。

第三章国际技术贸易的效应理论

第三章国际技术贸易的效应理论

第三章国际技术贸易的效应理论第三章国际技术贸易的效应理论一、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1、技术进步:指能够使投入的要素带来更高的产出比率的技术改变。

2、技术进步类型: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3、技术进步的实现途径:创新;技术转移。

4、技术对于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⑴生产力发展的直接推动。

第一次产业革命期间(1770-1860年),英国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了20倍。

1950-1981年,一名工人一小时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美国提高了近1倍,前联邦德国提高了4.1倍,日本提高了6倍。

⑵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技术进步导致不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有所不同,这就会促使劳动力和资本向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更高、资源利用更有效的行业转移。

1995-1998年间,计算机和电信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24%;21世纪以后:29%。

⑶技术进步改变经济增长模式。

外延型经济增长(粗放型增长方式)内涵型经济增长(集约型增长方式)⑷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

索洛余值法是测算和评价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常用的方法。

索洛(1957年)在《技术变化和总量的技术函数》中提出“索洛模型”。

第一次用数学的方法验证:经济增长主要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效应,只有小部分效益是由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加带来的。

由技术变化所带来的效应被称为索洛余值。

⑸技术进步及跨国转移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经济发展的地理中心地理和时间上的经济增长中心点技术/工业最初发展地区经济盈余地区时期航海/造船中东南欧13世纪中-16世纪中贸易/银行业南欧北欧16世纪中-18世纪中组织/管理北欧英国18世纪中-19世纪末工业革命英国美国东部20世纪初-20世纪末20世纪末-21世纪初信息产业美国东部美国西部和环太平洋区域二、熊彼特创新理论(一)创新概念引进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一种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材料的新的供给来源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二)企业家创新模式外生科学和发明→→企业家活动→→在新技术上的创新投资→→新生产模式→→来自创新的利润或亏损(三)大企业创新模式内生的科学和技术→→创新投资的管理→→新的生产模式→→变更了的市场结构→→来自创新的利润或亏损外生的科学和技术与内生的科学和技术相伴而生(四)熊彼特的二种观点1、垄断有利于技术创新⑴创新是一项不确定的活动⑵大企业为企业家创新提供担保⑶大企业最适合创新,垄断是创新的先决条件2、经济周期起源于技术创新⑴经济周期分类①基钦周期:40个月左右②尤格拉周期:9-10年③康德拉捷夫周期:50-60年⑵熊彼特对经济周期的解释①基钦周期与三年左右一次的财产更替相联系②尤格拉周期形成的原因是零星创新③康德拉捷夫周期起源于根本性的技术创新三、国际技术贸易对技术输出方的效应(一)技术效应①延长成熟技术的生命周期②寻求新技术的出路③刺激新技术的研究开发④促进技术拥有方技术水平提高(二)市场效应①直接带动商品出口②突破贸易壁垒(三)生产效应①延长产品生命周期②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四)信息效应指技术改进的信息可以从技术引进方传递给技术转让方四、国际技术贸易对技术输入方的效应一经济效应㈠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㈡改进经济增长方式㈢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㈣提高综合竞争实力二技术效应㈠减少重复性研究与开发,大大节省研发经费㈡填补科技空白,节省开发时间后发优势理论美国格申克龙后发优势是指后起国家在推动工业化方面所拥有的由后起国家地位所致的特殊优势。

国际技术贸易

国际技术贸易

国技际术 贸易
18
(二)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的联系 1、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实际上是各种形式技术
的流动 2、技术贸易促进进出口商品结构向高级化发展 3、技术贸易加速了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的进程 4、技术贸易成为疏通商品贸易渠道的手段
国技际术 贸易
19
二、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 (一)直接联系
研究讨论题目一览
➢达能娃哈哈商标之争解读
国技际术 贸易8➢版权事件解读➢肯德基特许经营的启示
➢美国管制对华技术出口解读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利弊分析(技术贸 易视角)
➢DVD专利使用费之争的启示
➢华为中兴专利战
第一章 国际技术贸易概论
国技贸际术易
第一章 国际技术贸易概论
国技际术 贸易
10
第一节 技术 第二节 国际技术贸易 第三节 国际技术贸易与其他业务的关系 第四节 国际技术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节 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 第六节 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三)技术创新的类型
2、国际工程承包
3、与设备买卖相结合的技术贸易
4、补偿贸易
5、国际合作设计与合作开发
第三节国际技术贸易与其他业务关系
国技际术 贸易
17
一、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的关系
(一)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的区别
1、贸易的对象不同 对象/所有权/增殖性 2、贸易当事人的关系不同 同行/竞合/出发点 3、技术贸易所涉及的问题远较商品贸易复杂, 难度更大 技术风险/法律/期限 4、政府干预的程度不同
前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后者:除此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等,有关国际公约、条 约和国际惯例等

国际技术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技术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技术贸易复习知识点2012.4.14第一章国际技术贸易概述(6)第二章知识产权与国际技术贸易(专利权11 、商标权13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 、专有技术3)第三章国际技术贸易程序(计算)第四章技术的价格与支付方式第一章国际技术贸易概述1、技术的特点国际技术贸易中的技术:一种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交换和流通的特定技术。

特点:(1)知识性。

人类脑力劳动的成果(2)商品属性。

具有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3)可传授性。

口头或者书面方式,技术是可以传授的,不依附于任何人身上,这是技术进行转让的前提。

2、技术的转让和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技术转让(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是指按当事双方约定的条件,将某种内容的技术从一国转让给另一国的行为,包括无偿的技术转让和有偿的技术转让。

有偿技术转让是商业行为,即国际技术贸易。

政府间的科技合作项目和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这些不是按商业条件进行的,因此不属于国际技术贸易的研究范畴。

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一国的技术供方通过签订技术合同或协议,将技术有偿地转让给另一国受方使用的行为。

3、国际技术贸易的对象享有工业产权的技术(1)专利(2)商标受版权或者著作权保护的技术(1)计算机软件(2)集成电路无工业产权的技术(1)技术秘密(或称技术诀窍、专有技术) (2)技术服务4、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的区别5、许可贸易(国际技术贸易的方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P8-9许可贸易的概念: 许可贸易是一种交易双方以签订许可合同的形式进行技术使用权让渡 的交易方式,拥有技术的一方称为许可方,引进技术的一方称为被许可方。

许可贸易的类型:根据许可方授予被许可方的权利范围划分(1)独占许可。

供方许可给受方,但供方不得自己使用,也不得许可给第三方。

(2)排他许可。

供方许可给受方,供方可以自己使用,但不得许可给第三方。

(3)普通许可。

供方许可给受方,可以自己使用,供方也可以许可给第三方。

国际贸易的原则和效应

国际贸易的原则和效应

国际贸易的原则和效应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重要方式,通过国际贸易,不同国家可以互通有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国际贸易中,有一些基本的原则被广泛认可并遵循,同时国际贸易也会产生一系列的效应,对各国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就国际贸易的原则和效应展开探讨。

## 国际贸易的原则### 1. 互惠原则互惠原则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也是最为普遍的原则。

根据互惠原则,各国在进行贸易时应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实现互利共赢。

互惠原则体现了贸易双方的平等地位,避免了一方对另一方的剥削,促进了贸易的持续发展。

### 2. 最惠国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的一个重要原则,根据该原则,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给予的优惠待遇应该扩展到所有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即任何一方国家所享受的待遇应该对其他国家一视同仁。

这一原则有助于建立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避免歧视性待遇的出现。

### 3. 非歧视原则非歧视原则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包括国民待遇和国际待遇两个方面。

国民待遇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产品和外国产品给予同等的待遇,不得对外国产品设置歧视性壁垒;国际待遇是指一个国家对外国产品和本国产品给予同等的待遇,不得对外国产品设置歧视性壁垒。

非歧视原则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避免贸易壁垒的出现。

### 4. 透明度原则透明度原则要求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和措施时应当公开透明,向其他成员国通报相关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

透明度原则有助于建立开放、透明的国际贸易环境,增强各国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 国际贸易的效应### 1. 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的跨国流动和配置优化,各国可以通过贸易获取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比如,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以通过出口资源获取外汇,进口自己所需的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 2. 扩大市场规模国际贸易可以扩大市场规模,使得企业可以面向全球市场进行生产和销售,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国际技术贸易3

国际技术贸易3

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钻石体系
企业战略、结构 和竞争 Context for Firm Strategy & Rivalry
生产要素 Factor Conditions
相关产业与 支持产业 Related & Supporting Industries
需求条件 Demand Conditions
国际技术贸易相关理论
一 技术因素与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贸易理论阶段
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 表的古典贸易理论从技术差异的角度解 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新古典贸易理论阶段 ——新要素理论
人力资本论
研究与开发要素论
信息要素论
技术差距理论 技术寿命周期理论
1、技术差距理论(Technological Gap Theory)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为何德国和美国在化学工业占尽优 势?为什么只有800万人口的瑞典,就有 爱立信、宜家、H&M、沃尔沃、伊莱克斯 等世界著名品牌? 国家竞争优势(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一 定的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需求条件
相关产业与 支持产业
机遇
钻石体系中的两个重要变量
• 机遇——无法控制
–重大发明、重大技术进步;外因导致生产成本 突然提高(如石油危机);金融市场或汇率的重 大变化;市场需求的剧增;战争等 –机遇是双向的,它往往在新的竞争者获得优势 的同时,使原有的竞争者优势丧失
–机遇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际贸易理论的 研究主要是围绕国际贸易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关 系来进行。 技术作为外生变量的贸易与增长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国际技术贸易的效应理论
一、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1、技术进步:指能够使投入的要素带来更高的产出比率的技术改变。

2、技术进步类型: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中性技术进步
3、技术进步的实现途径:创新;技术转移。

4、技术对于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⑴生产力发展的直接推动。

第一次产业革命期间(1770-1860年),英国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了20倍。

1950-1981年,一名工人一小时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美国提高了近1倍,前联邦德国提高了4.1倍,日本提高了6倍。

⑵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技术进步导致不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有所不同,这就会促使劳动力和资本向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更高、资源利用更有效的行业转移。

1995-1998年间,计算机和电信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24%;21世纪以后:29%。

⑶技术进步改变经济增长模式。

外延型经济增长(粗放型增长方式)
内涵型经济增长(集约型增长方式)
⑷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

索洛余值法是测算和评价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常用的方法。

索洛(1957年)在《技术变化和总量的技术函数》中提出“索洛模型”。

第一次用数学的方法验证:经济增长主要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效应,只有小部分效益是由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加带来的。

由技术变化所带来的效应被称为索洛余值。

⑸技术进步及跨国转移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经济发展的地理中心地理和时间上的经济增长中心点
技术/工业最初发展地区经济盈余地区时期
航海/造船中东南欧13世纪中-16世纪中
贸易/银行业南欧北欧16世纪中-18世纪中
组织/管理北欧英国18世纪中-19世纪末
工业革命英国美国东部20世纪初-20世纪末
20世纪末-21世纪初
信息产业美国东部美国西部和环太
平洋区域
二、熊彼特创新理论
(一)创新概念
♦引进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一种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获得一种原材料的新的供给来源
♦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二)企业家创新模式
♦外生科学和发明
→→企业家活动
→→在新技术上的创新投资
→→新生产模式
→→来自创新的利润或亏损
(三)大企业创新模式
♦内生的科学和技术
→→创新投资的管理
→→新的生产模式
→→变更了的市场结构
→→来自创新的利润或亏损
外生的科学和技术与内生的科学和技术相伴而生
(四)熊彼特的二种观点
1、垄断有利于技术创新
⑴创新是一项不确定的活动
⑵大企业为企业家创新提供担保
⑶大企业最适合创新,垄断是创新的先决条件
2、经济周期起源于技术创新
⑴经济周期分类
①基钦周期:40个月左右
②尤格拉周期:9-10年
③康德拉捷夫周期:50-60年
⑵熊彼特对经济周期的解释
①基钦周期与三年左右一次的财产更替相联系
②尤格拉周期形成的原因是零星创新
③康德拉捷夫周期起源于根本性的技术创新
三、国际技术贸易对技术输出方的效应
(一)技术效应
①延长成熟技术的生命周期
②寻求新技术的出路
③刺激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④促进技术拥有方技术水平提高
(二)市场效应
①直接带动商品出口
②突破贸易壁垒
(三)生产效应
①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②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四)信息效应
指技术改进的信息可以从技术引进方传递给技术转让方
四、国际技术贸易对技术输入方的效应
一经济效应
㈠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
㈡改进经济增长方式
㈢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㈣提高综合竞争实力
二技术效应
㈠减少重复性研究与开发,大大节省研发经费
㈡填补科技空白,节省开发时间
后发优势理论
♦美国格申克龙
♦后发优势是指后起国家在推动工业化方面所拥有的由后起国家地位所致的特殊优势。

♦首次从理论高度展示了后起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赶超先进国家的可能性和具有的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