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际技术贸易的效应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国际技术贸易的效应理论

一、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1、技术进步:指能够使投入的要素带来更高的产出比率的技术改变。

2、技术进步类型:

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中性技术进步

3、技术进步的实现途径:创新;技术转移。

4、技术对于一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⑴生产力发展的直接推动。

第一次产业革命期间(1770-1860年),英国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了20倍。

1950-1981年,一名工人一小时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美国提高了近1倍,前联邦德国提高了4.1倍,日本提高了6倍。

⑵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技术进步导致不同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有所不同,这就会促使劳动力和资本向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更高、资源利用更有效的行业转移。

1995-1998年间,计算机和电信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24%;21世纪以后:29%。

⑶技术进步改变经济增长模式。

外延型经济增长(粗放型增长方式)

内涵型经济增长(集约型增长方式)

⑷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

索洛余值法是测算和评价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常用的方法。

索洛(1957年)在《技术变化和总量的技术函数》中提出“索洛模型”。第一次用数学的方法验证:经济增长主要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效应,只有小部分效益是由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加带来的。

由技术变化所带来的效应被称为索洛余值。

⑸技术进步及跨国转移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经济发展的地理中心地理和时间上的经济增长中心点

技术/工业最初发展地区经济盈余地区时期

航海/造船中东南欧13世纪中-16世纪中

贸易/银行业南欧北欧16世纪中-18世纪中

组织/管理北欧英国18世纪中-19世纪末

工业革命英国美国东部20世纪初-20世纪末

20世纪末-21世纪初

信息产业美国东部美国西部和环太

平洋区域

二、熊彼特创新理论

(一)创新概念

♦引进一种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一种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获得一种原材料的新的供给来源

♦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二)企业家创新模式

♦外生科学和发明

→→企业家活动

→→在新技术上的创新投资

→→新生产模式

→→来自创新的利润或亏损

(三)大企业创新模式

♦内生的科学和技术

→→创新投资的管理

→→新的生产模式

→→变更了的市场结构

→→来自创新的利润或亏损

外生的科学和技术与内生的科学和技术相伴而生

(四)熊彼特的二种观点

1、垄断有利于技术创新

⑴创新是一项不确定的活动

⑵大企业为企业家创新提供担保

⑶大企业最适合创新,垄断是创新的先决条件

2、经济周期起源于技术创新

⑴经济周期分类

①基钦周期:40个月左右

②尤格拉周期:9-10年

③康德拉捷夫周期:50-60年

⑵熊彼特对经济周期的解释

①基钦周期与三年左右一次的财产更替相联系

②尤格拉周期形成的原因是零星创新

③康德拉捷夫周期起源于根本性的技术创新

三、国际技术贸易对技术输出方的效应

(一)技术效应

①延长成熟技术的生命周期

②寻求新技术的出路

③刺激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④促进技术拥有方技术水平提高

(二)市场效应

①直接带动商品出口

②突破贸易壁垒

(三)生产效应

①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②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四)信息效应

指技术改进的信息可以从技术引进方传递给技术转让方

四、国际技术贸易对技术输入方的效应

一经济效应

㈠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

㈡改进经济增长方式

㈢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㈣提高综合竞争实力

二技术效应

㈠减少重复性研究与开发,大大节省研发经费

㈡填补科技空白,节省开发时间

后发优势理论

♦美国格申克龙

♦后发优势是指后起国家在推动工业化方面所拥有的由后起国家地位所致的特殊优势。♦首次从理论高度展示了后起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赶超先进国家的可能性和具有的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