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辨证第一节八纲辨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症:恶寒或畏寒喜暖,肢冷蜷卧,面色苍 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泄,舌 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
特点:冷、白、稀、润、静。
寒证的临床特点:
冷象——怕冷,喜暖,肢凉,冷痛 白象——面色淡白,舌淡苔白 稀象——痰涕清稀,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润象——口淡不渴,舌润苔滑 静象——神静踡卧,脉象迟、紧
2.寒热转化:指寒证与热证先后出现,后者出 现时则前者消失的证候,如由寒 转热、由热转寒
3.寒热真假:指在疾病的危重阶段,有时可出 现一些与疾病本质不一致的假象。
①真热假寒:内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 郁而不能外达四肢而表现一些假寒现象。
临床表现——里热炽盛+肢冷、脉沉等
②真寒假热:阴寒内盛,阳不制阴,虚阳浮 越于外,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
规律和转归的一个完整过程。
•注意:同病异证、异病同证。
辨病—是把握共性; 辨证—是区分特性。
一般的辨证过程:
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根据四诊收 集的资料(病因、症状、体征)
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判 断疾病的病因、病位、性质、邪正盛衰情 况及其内在联系和各病变间的关系
作出诊断
病例1:
李某某, 男, 24岁。 昨晚外出受凉,今晨觉恶寒,微发热,头痛, 咳嗽,气喘,痰稀白,无汗。 诊得: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分析:
病例2:王某,男,70岁。今晨起自 觉恶寒、发热、鼻塞,自服“感冒丸” 症状未减轻,并觉少腹刺痛,小便涩痛 、短黄,口干苦。舌尖红,苔黄微腻, 脉濡数。
表里转化—主要取决于邪正斗争的状况。
表现:由表入里——病势加重
由里出表——病势减轻
病例3:张某,女,60岁。三天前因 受凉耳觉恶寒发热,鼻塞,头身疼痛, 经治疗后诸症消失。今天又觉腹痛,大 便溏烂,腹痛即泻,伴呕吐,舌红苔厚 腻,脉滑数。
4、八纲辨证与其他辨证方法的关系
八纲辨证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 种辨证方法的总纲,对各种辨证方法具有普遍的 指导作用;同时,各种辨证方法都离不开八纲, 故八纲辨证又是各种辨证方法的基础。
八纲辨证可概括其他辨证方法,它是根据病 人的整体证候表现之总和概括出来的规律。
其他辨证方法是在八纲辨证基础上的进一步 深化。
一、表里辨证
1.概念:表里辨证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病情轻重 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2.特点: ①相对性:对疾病病位“空间”概念从表 里属性的划分上是相对的,即参照物不同,表里的含义 就不同。
②广泛性:除反映病位深浅外,也可反映病情的轻 重及病势的轻重缓急。如辨病位之浅深——属表者,较 轻浅;属里者,较深重;辨病势之进退——由表入里, 病增为进;由里出表,病减为退。
证(即证候)的要素:疾病的某一证候,都
包含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变部位、病变性质、 病变趋势、正邪盛衰变化等基本要素。
辨证的概念
辨证的过程即是诊断的过程,也就是从整 体观念出发,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收集的病 史、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 病的病因、病机、病变部位、疾病性质和正邪 盛衰变化,从而作出诊断的过程。
清:色泽无华——面色淡白,萎黄, 舌淡嫩 缓:病势缠绵——多属久病,症状不重
虚证的分类
虚证: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 血虚证:血不足,脏腑组织经脉得不到濡养出
现的证候 气虚证:全身或脏腑功能减退的证候 阴虚证:阴液亏损的证候,“阴虚生内热” 阳虚证:阳气不足的证候,“阳虚生外寒”
虚证分类表
喉肿痛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并见、脉浮
(二)里证
含义:病位深在脏腑、气血、骨髓的一类证 候,多见于内伤杂病,或见于外感病的中 、后期阶段。
特点:起病相对较缓,病位深,病程长,病 情重。
病因病机:复杂、多种。①表邪不解内传入 里;②外邪直中;③情志内伤、饮食、劳 倦等直接损伤脏腑,致脏腑功能紊乱。
主症:范围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以不 恶风寒、苔不薄、脉不浮等可与表证相鉴 别。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证寒 渴 面四小大舌脉 候热 否 色肢便便象象
寒 恶寒 口淡不 苍 不 清 溏 舌淡 脉
证 畏寒 渴或喜 白 温 长 稀 苔白 迟
热饮
润
热 发热 口渴喜 红 灼 短 秘 舌红 脉 证 喜凉 冷饮 赤 热 赤 结 苔黄 数
干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1.寒热错杂:指寒证与热证并存,如上热下寒、 上寒下热、表寒里热、表热里寒
2、八纲辨证的基本特点
(1)统括性强
《景岳全书》曰:“明此六变,明此阴 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
(2)具体性差
因为归纳粗疏,界定笼统。所以证候表 现涉及范围太广,难以具体规定和确指。
3、八纲辨证的基本作用
八纲是疾病辨证分类的基本纲领。 八纲辨证对辨别疾病现象的证候类型具有提 纲挈领、执简驭繁的作用,为进一步的诊断、治 疗指明大致的方向。 八纲辨证只能确定大的治则,不能规定具体 的治法。
(二)热证
含义:热证是机体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 病因病机:①感受热邪;②素体阳盛阴虚;③
七情过激;④饮食劳倦;⑤房事不节等。 主症:恶热喜凉,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
不宁,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 数等。 特点:热、黄、稠、燥、动。
热证的临床特点:
热象——面红目赤,恶热喜冷,身热,灼痛 黄象——舌红苔黄,小便色黄或短赤 稠象——痰涕浓稠,舌苔少津 燥象——口渴咽干,大便干结 动象——烦躁不安,脉象动数
3、虚实真假
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 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
四、阴阳辨证
含义:阴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辨别疾病类别的两个纲领。 阴阳是辨证的总纲,既可概括整个病
情,又可分析一个证候,并且可以概括其 他六纲。 辨证关键:辨阴证与阳证的关键在于辨别寒热。
寒热定阴阳: 寒—阴 ; 热—阳 阴阳辨证的意义:
类型 血虚证
气虚证 阴虚证 阳虚证
主症
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 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 木、妇女月经量少衍期或闭经
、舌质淡、脉细无力
面白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 微、疲倦乏力、自汗、动则诸
证加剧,舌淡脉虚弱
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手足 心热、小便短黄、舌红少苔、
口干少苔、脉细数
形寒肢冷、面色 力、自汗、口淡不渴、尿清长 、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弱
便不清,大便垢腻滞,舌苔厚腻 急:病势急剧——多属暴病,新病,痛苦剧烈
(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病程
形态
疼痛 二便 舌象 脉象
多见 表现为不足:精神 隐痛 便溏 舌淡 细弱
虚 久病 萎靡、身倦乏力、 喜按 、尿 嫩
证
气短懒言、消瘦
清长
多见 表现为有余亢盛:
实 新病 精神兴奋、烦躁、
证
形体壮实、声高气
粗
主症:体形壮实,精神亢奋,声高息粗,腹痛 拒按,大便秘结或下痢热重,小便短赤,舌 苔厚腻,脉实有力。
特点:有余、结实、强盛、亢进。
实证的临床特点:
强:反应有力——证象突出,声壮息粗,痛处 拒按,脉实有力
闭:窍道闭塞——胸闷,脘痞,腹胀,二便不通 厚:形质壅实——体质壮实,胸腹坚满,身有
肿处,舌质苍老 浊:排出物秽浊——痰浊涌盛,吐物混浊,小
候因 病程 位情
表 外感六 急 短 浅 轻 发热、恶寒
证 淫邪气
、苔薄、脉
浮
①脏腑功 缓 长 深
能失调;
里 ②表不解 证 内传入里
③外邪直 中
重 脏腑症状为 主,不恶寒 ,苔不薄, 脉不浮
(五)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①表里同病 ②表里转化
由表入里:病势加重 由里出表:病势减轻
表里同病—表证与里证在同一阶段同时 出现。
病因病机 血液不足、不能濡养
脏腑经脉组织器官
全身或某一脏腑机能 减退而致
机体阴液亏损所致
机体阳气不足
(二)实证
含义:邪气过盛、脏腑功能亢盛表现的证候。 多见于疾病的初、中期阶段,此时邪气盛而 正气不虚,病程较短;而疾病后期出现的实 证,多为邪气留滞而正气不足,为本虚标实 之证,病程较长。
病因病机:①外邪侵入正气未伤;②内脏功能 失调,病理产物蓄积。
病因病机:①先天禀赋不足;②后天调养不当; ③久病正气耗伤,或失治、误治伤正。
主症:有气、血、阴、阳不足之别,详见下表。 特点:不足、松弛、无力、衰退。
虚证的临床特点:
弱:机能衰退——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 欲减 退,不胜劳力,脉弱无力
漏:窍道不固——自汗,遗精,滑胎,二便 泄利不固, 痛处喜按
薄:形质不充——体质薄弱,形体消瘦,枯萎, 舌瘦薄,苔剥少,脉细涩
第六章 辨证
薛霁
概说 1、辨证的概念
辨,审辨、辨别、分析之意;证,凭证、证据 之意,是医者识病用药的依据。
辨证,就是辨认疾病的证候。是中医学认识 和诊断疾病的方法。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
证(即证候),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 联系的症状和体征构成;是机体疾病某一阶段或 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能反映疾病在特定阶段的 病变本质。
二、 寒热辨证
含义: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 热是阴阳盛衰的具体表现(阳盛或阴虚时表 现为热证,阴盛或阳虚时表现为寒证)。
寒热辨证的意义: ①区分病证的寒热属性。 ②判断阴阳盛衰及病之预后好坏。 ③指导治疗立法用药。
(一)寒证
含义:寒证是机体功能活动抑制或衰减的证 候。
病因病机:①感受寒邪;②久病伤阳;③素 体阳虚阴盛。
• 气血津液辨证—是对脏腑辨证的补充
•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用于外感病的辨证
• 六经辨证
• 病因病机辨证——针对病因病机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 各证的证候及其意义。
2、熟悉八纲各相对证的鉴别要点与相互关系。 3、了解八纲辨证与其它辨证方法的关系。
病因病机——寒邪外侵(着凉) 病位——表(皮毛,肺) 性质——寒证 邪正斗争情况——病初起,邪盛正气未伤 诊断:风寒束肺证
3、常用的辨证方法
• 八纲辨证 • 脏腑辨证 • 六经辨证 • 卫气营血辨证 • 三焦辨证
• 八纲辨证—各种辨证的总纲,适用于各科
• 脏腑辨证—各种辨证的基础,主要适用于
内科病的辨证
(三)半表半里证
含义:邪正相博于表里之间的一种证候。在六 经辨证中称为少阳证。
特点: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半表半里 之间。
病因病机:邪气不盛,不能直入于里,正气不 足,不能拒邪于外
主症: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 不欲饮食、口苦咽干、脉弦等。
(四)表证与里证的鉴别
证 病 起 病 病 病 临床特点
③特定性:即从狭义的角度看,皮毛、腠理、经络 为外,其病属表;脏腑、骨髓等为内,其病属里。
3.适应范围
表里辨证方法主要适用于外感病的辨证。
4.临床意义
①区分病变部位 ②辨别病情轻重 ③判断疾病预后 ④确立治疗法则
(一)表证
含义:是病位浅在肌肤的一类证候,见于外感 病初起阶段。
特点: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病情轻 病因病机:外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 主症:恶寒(恶风)发热,舌苔薄,脉浮 兼症:鼻塞、头痛、咳嗽、身痛项强、咽
概述
1、基本概念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 大辨证纲领。
八纲辨证: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经过分析 综合,把疾病表现的类别、部位、性质、邪正 盛衰情况,归纳为阴证、阳证、表证、里证、 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八类基本证候。
阴证
阳证
表证
实证
八纲辨证
里证
虚证
热证
寒证
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纲领 病位—— 表证、里证 病性—— 寒证、热证 邪正盛衰—— 实证、虚证 类别—— 阳证、阴证
简言之,辨证的过程就是运用中医理论和 辨证方法对疾病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
2、症、证、病的概念 •症:是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症状、体征;
是疾病在某一个阶段中反映的个别、表面、 外在的现象。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证: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
阶段的病理概括。
•病:疾病,具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发展
临床表现——里寒极重+身热、面红等热象
三、虚实辨证
含义:虚实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机能活动
正气:机体抗病能力
对环境的适应力
自身修复力
邪气:破坏人体生理功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种因素。
虚实辨证的意义:
①辨别邪正盛衰。
②判断病证的预后好坏。
③指导治疗立法用药。
(一)虚证
含义: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 证候。多见于慢性病或各种疾病的后期阶段, 病程较长。
剧痛 拒按
便秘 、尿 短赤
苔厚 腻
实而 有力
虚证与实证鉴别要点:
1.精神之亢惫
2.疼痛之缓剧、持续时间、喜恶按压 3.二便之闭泄 4.形体之肿胀、肥胖与消瘦 5.舌象与脉象 6.体质强弱 7.病势缓急 8.病程久暂
(四) 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1、虚实夹杂
实证夹虚 虚证夹实 虚实并重
2、虚实转化
实证 虚证(常见) 虚证 实证(少见)
特点:冷、白、稀、润、静。
寒证的临床特点:
冷象——怕冷,喜暖,肢凉,冷痛 白象——面色淡白,舌淡苔白 稀象——痰涕清稀,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润象——口淡不渴,舌润苔滑 静象——神静踡卧,脉象迟、紧
2.寒热转化:指寒证与热证先后出现,后者出 现时则前者消失的证候,如由寒 转热、由热转寒
3.寒热真假:指在疾病的危重阶段,有时可出 现一些与疾病本质不一致的假象。
①真热假寒:内热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 郁而不能外达四肢而表现一些假寒现象。
临床表现——里热炽盛+肢冷、脉沉等
②真寒假热:阴寒内盛,阳不制阴,虚阳浮 越于外,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
规律和转归的一个完整过程。
•注意:同病异证、异病同证。
辨病—是把握共性; 辨证—是区分特性。
一般的辨证过程:
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根据四诊收 集的资料(病因、症状、体征)
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判 断疾病的病因、病位、性质、邪正盛衰情 况及其内在联系和各病变间的关系
作出诊断
病例1:
李某某, 男, 24岁。 昨晚外出受凉,今晨觉恶寒,微发热,头痛, 咳嗽,气喘,痰稀白,无汗。 诊得: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分析:
病例2:王某,男,70岁。今晨起自 觉恶寒、发热、鼻塞,自服“感冒丸” 症状未减轻,并觉少腹刺痛,小便涩痛 、短黄,口干苦。舌尖红,苔黄微腻, 脉濡数。
表里转化—主要取决于邪正斗争的状况。
表现:由表入里——病势加重
由里出表——病势减轻
病例3:张某,女,60岁。三天前因 受凉耳觉恶寒发热,鼻塞,头身疼痛, 经治疗后诸症消失。今天又觉腹痛,大 便溏烂,腹痛即泻,伴呕吐,舌红苔厚 腻,脉滑数。
4、八纲辨证与其他辨证方法的关系
八纲辨证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 种辨证方法的总纲,对各种辨证方法具有普遍的 指导作用;同时,各种辨证方法都离不开八纲, 故八纲辨证又是各种辨证方法的基础。
八纲辨证可概括其他辨证方法,它是根据病 人的整体证候表现之总和概括出来的规律。
其他辨证方法是在八纲辨证基础上的进一步 深化。
一、表里辨证
1.概念:表里辨证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病情轻重 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
2.特点: ①相对性:对疾病病位“空间”概念从表 里属性的划分上是相对的,即参照物不同,表里的含义 就不同。
②广泛性:除反映病位深浅外,也可反映病情的轻 重及病势的轻重缓急。如辨病位之浅深——属表者,较 轻浅;属里者,较深重;辨病势之进退——由表入里, 病增为进;由里出表,病减为退。
证(即证候)的要素:疾病的某一证候,都
包含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变部位、病变性质、 病变趋势、正邪盛衰变化等基本要素。
辨证的概念
辨证的过程即是诊断的过程,也就是从整 体观念出发,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收集的病 史、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 病的病因、病机、病变部位、疾病性质和正邪 盛衰变化,从而作出诊断的过程。
清:色泽无华——面色淡白,萎黄, 舌淡嫩 缓:病势缠绵——多属久病,症状不重
虚证的分类
虚证: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 血虚证:血不足,脏腑组织经脉得不到濡养出
现的证候 气虚证:全身或脏腑功能减退的证候 阴虚证:阴液亏损的证候,“阴虚生内热” 阳虚证:阳气不足的证候,“阳虚生外寒”
虚证分类表
喉肿痛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并见、脉浮
(二)里证
含义:病位深在脏腑、气血、骨髓的一类证 候,多见于内伤杂病,或见于外感病的中 、后期阶段。
特点:起病相对较缓,病位深,病程长,病 情重。
病因病机:复杂、多种。①表邪不解内传入 里;②外邪直中;③情志内伤、饮食、劳 倦等直接损伤脏腑,致脏腑功能紊乱。
主症:范围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以不 恶风寒、苔不薄、脉不浮等可与表证相鉴 别。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证寒 渴 面四小大舌脉 候热 否 色肢便便象象
寒 恶寒 口淡不 苍 不 清 溏 舌淡 脉
证 畏寒 渴或喜 白 温 长 稀 苔白 迟
热饮
润
热 发热 口渴喜 红 灼 短 秘 舌红 脉 证 喜凉 冷饮 赤 热 赤 结 苔黄 数
干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1.寒热错杂:指寒证与热证并存,如上热下寒、 上寒下热、表寒里热、表热里寒
2、八纲辨证的基本特点
(1)统括性强
《景岳全书》曰:“明此六变,明此阴 阳,则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
(2)具体性差
因为归纳粗疏,界定笼统。所以证候表 现涉及范围太广,难以具体规定和确指。
3、八纲辨证的基本作用
八纲是疾病辨证分类的基本纲领。 八纲辨证对辨别疾病现象的证候类型具有提 纲挈领、执简驭繁的作用,为进一步的诊断、治 疗指明大致的方向。 八纲辨证只能确定大的治则,不能规定具体 的治法。
(二)热证
含义:热证是机体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 病因病机:①感受热邪;②素体阳盛阴虚;③
七情过激;④饮食劳倦;⑤房事不节等。 主症:恶热喜凉,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
不宁,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 数等。 特点:热、黄、稠、燥、动。
热证的临床特点:
热象——面红目赤,恶热喜冷,身热,灼痛 黄象——舌红苔黄,小便色黄或短赤 稠象——痰涕浓稠,舌苔少津 燥象——口渴咽干,大便干结 动象——烦躁不安,脉象动数
3、虚实真假
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 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
四、阴阳辨证
含义:阴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辨别疾病类别的两个纲领。 阴阳是辨证的总纲,既可概括整个病
情,又可分析一个证候,并且可以概括其 他六纲。 辨证关键:辨阴证与阳证的关键在于辨别寒热。
寒热定阴阳: 寒—阴 ; 热—阳 阴阳辨证的意义:
类型 血虚证
气虚证 阴虚证 阳虚证
主症
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 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 木、妇女月经量少衍期或闭经
、舌质淡、脉细无力
面白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 微、疲倦乏力、自汗、动则诸
证加剧,舌淡脉虚弱
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手足 心热、小便短黄、舌红少苔、
口干少苔、脉细数
形寒肢冷、面色 力、自汗、口淡不渴、尿清长 、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弱
便不清,大便垢腻滞,舌苔厚腻 急:病势急剧——多属暴病,新病,痛苦剧烈
(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病程
形态
疼痛 二便 舌象 脉象
多见 表现为不足:精神 隐痛 便溏 舌淡 细弱
虚 久病 萎靡、身倦乏力、 喜按 、尿 嫩
证
气短懒言、消瘦
清长
多见 表现为有余亢盛:
实 新病 精神兴奋、烦躁、
证
形体壮实、声高气
粗
主症:体形壮实,精神亢奋,声高息粗,腹痛 拒按,大便秘结或下痢热重,小便短赤,舌 苔厚腻,脉实有力。
特点:有余、结实、强盛、亢进。
实证的临床特点:
强:反应有力——证象突出,声壮息粗,痛处 拒按,脉实有力
闭:窍道闭塞——胸闷,脘痞,腹胀,二便不通 厚:形质壅实——体质壮实,胸腹坚满,身有
肿处,舌质苍老 浊:排出物秽浊——痰浊涌盛,吐物混浊,小
候因 病程 位情
表 外感六 急 短 浅 轻 发热、恶寒
证 淫邪气
、苔薄、脉
浮
①脏腑功 缓 长 深
能失调;
里 ②表不解 证 内传入里
③外邪直 中
重 脏腑症状为 主,不恶寒 ,苔不薄, 脉不浮
(五)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①表里同病 ②表里转化
由表入里:病势加重 由里出表:病势减轻
表里同病—表证与里证在同一阶段同时 出现。
病因病机 血液不足、不能濡养
脏腑经脉组织器官
全身或某一脏腑机能 减退而致
机体阴液亏损所致
机体阳气不足
(二)实证
含义:邪气过盛、脏腑功能亢盛表现的证候。 多见于疾病的初、中期阶段,此时邪气盛而 正气不虚,病程较短;而疾病后期出现的实 证,多为邪气留滞而正气不足,为本虚标实 之证,病程较长。
病因病机:①外邪侵入正气未伤;②内脏功能 失调,病理产物蓄积。
病因病机:①先天禀赋不足;②后天调养不当; ③久病正气耗伤,或失治、误治伤正。
主症:有气、血、阴、阳不足之别,详见下表。 特点:不足、松弛、无力、衰退。
虚证的临床特点:
弱:机能衰退——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 欲减 退,不胜劳力,脉弱无力
漏:窍道不固——自汗,遗精,滑胎,二便 泄利不固, 痛处喜按
薄:形质不充——体质薄弱,形体消瘦,枯萎, 舌瘦薄,苔剥少,脉细涩
第六章 辨证
薛霁
概说 1、辨证的概念
辨,审辨、辨别、分析之意;证,凭证、证据 之意,是医者识病用药的依据。
辨证,就是辨认疾病的证候。是中医学认识 和诊断疾病的方法。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
证(即证候),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 联系的症状和体征构成;是机体疾病某一阶段或 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能反映疾病在特定阶段的 病变本质。
二、 寒热辨证
含义: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 热是阴阳盛衰的具体表现(阳盛或阴虚时表 现为热证,阴盛或阳虚时表现为寒证)。
寒热辨证的意义: ①区分病证的寒热属性。 ②判断阴阳盛衰及病之预后好坏。 ③指导治疗立法用药。
(一)寒证
含义:寒证是机体功能活动抑制或衰减的证 候。
病因病机:①感受寒邪;②久病伤阳;③素 体阳虚阴盛。
• 气血津液辨证—是对脏腑辨证的补充
•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用于外感病的辨证
• 六经辨证
• 病因病机辨证——针对病因病机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 各证的证候及其意义。
2、熟悉八纲各相对证的鉴别要点与相互关系。 3、了解八纲辨证与其它辨证方法的关系。
病因病机——寒邪外侵(着凉) 病位——表(皮毛,肺) 性质——寒证 邪正斗争情况——病初起,邪盛正气未伤 诊断:风寒束肺证
3、常用的辨证方法
• 八纲辨证 • 脏腑辨证 • 六经辨证 • 卫气营血辨证 • 三焦辨证
• 八纲辨证—各种辨证的总纲,适用于各科
• 脏腑辨证—各种辨证的基础,主要适用于
内科病的辨证
(三)半表半里证
含义:邪正相博于表里之间的一种证候。在六 经辨证中称为少阳证。
特点: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半表半里 之间。
病因病机:邪气不盛,不能直入于里,正气不 足,不能拒邪于外
主症: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 不欲饮食、口苦咽干、脉弦等。
(四)表证与里证的鉴别
证 病 起 病 病 病 临床特点
③特定性:即从狭义的角度看,皮毛、腠理、经络 为外,其病属表;脏腑、骨髓等为内,其病属里。
3.适应范围
表里辨证方法主要适用于外感病的辨证。
4.临床意义
①区分病变部位 ②辨别病情轻重 ③判断疾病预后 ④确立治疗法则
(一)表证
含义:是病位浅在肌肤的一类证候,见于外感 病初起阶段。
特点: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病情轻 病因病机:外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 主症:恶寒(恶风)发热,舌苔薄,脉浮 兼症:鼻塞、头痛、咳嗽、身痛项强、咽
概述
1、基本概念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 大辨证纲领。
八纲辨证: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经过分析 综合,把疾病表现的类别、部位、性质、邪正 盛衰情况,归纳为阴证、阳证、表证、里证、 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八类基本证候。
阴证
阳证
表证
实证
八纲辨证
里证
虚证
热证
寒证
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纲领 病位—— 表证、里证 病性—— 寒证、热证 邪正盛衰—— 实证、虚证 类别—— 阳证、阴证
简言之,辨证的过程就是运用中医理论和 辨证方法对疾病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
2、症、证、病的概念 •症:是指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症状、体征;
是疾病在某一个阶段中反映的个别、表面、 外在的现象。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证: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
阶段的病理概括。
•病:疾病,具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发展
临床表现——里寒极重+身热、面红等热象
三、虚实辨证
含义:虚实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机能活动
正气:机体抗病能力
对环境的适应力
自身修复力
邪气:破坏人体生理功能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种因素。
虚实辨证的意义:
①辨别邪正盛衰。
②判断病证的预后好坏。
③指导治疗立法用药。
(一)虚证
含义: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 证候。多见于慢性病或各种疾病的后期阶段, 病程较长。
剧痛 拒按
便秘 、尿 短赤
苔厚 腻
实而 有力
虚证与实证鉴别要点:
1.精神之亢惫
2.疼痛之缓剧、持续时间、喜恶按压 3.二便之闭泄 4.形体之肿胀、肥胖与消瘦 5.舌象与脉象 6.体质强弱 7.病势缓急 8.病程久暂
(四) 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1、虚实夹杂
实证夹虚 虚证夹实 虚实并重
2、虚实转化
实证 虚证(常见) 虚证 实证(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