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合集下载

初中英语课标解读(2011版)

初中英语课标解读(2011版)

手中有“法(学法和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能激活学生的认
知,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知 识、发展技能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启蒙 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无论是从基础知识、学习积极性、 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等都需花大力气培养。为了让 学生都能更好的学好英语,教师在备课时需认真备学 生,努力根据学生实际、根据教材实际、根据教学内 容实际,在教学中尝试不同的教法。我在这里要特别 强调的我们基础阶段的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阅读教 学方式方法和技巧。语音教学我认为最重要的方法是 模仿练习,因为英语的语音、语调及书写与汉语截然 不同,如果小学生学习英语口形不对,发不准音,这 样给今后的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当他们一旦养成习惯, 再要纠正就困难了。小学生要说得准确,首先必须看 得准,听得准。
■目中有“人” 。 三分靠教学,七分靠沟通。(我
用“三好”总结了我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脾气好, 心态好,运气好。)在现实的教学中,许多的案例 都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效 果相关程度不高。当然教师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不过 硬,教学效果肯定是有影响的。但是当我们教师的 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以后,教学效果就不会 与教师的知识水平成正比。对教学效果产生最直接、 最显著的影响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教 学的组织能力了。“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 个道理。“以人为本”,“学生是主体”,“关注 过程与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应成 为口号,要活化成实际的行动。
认真领会新课标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部分)
2012年9月27日
对教学的体会
■心中有“标”:“标”即标准;“标”即目标;“标”是 方向;“标”是舵手。《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和 评价的依据,只有通过对《英语课程标准》的研究,教师 才能够熟悉英语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教学和评价要求,了解《课标》所 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 容。我们教师只有在认真领会新课标的前提下才能明确教 学目标,把握教学的度,有了正确的理念才有恰当的教学 行为,我们的课堂效益才能提高。课标不是抽象的概念, 它蕴藏着国家的教育方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每个 学段应该掌握的教学内容。(只顾埋头拉车,很少抬头看 路,从经验层面教学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认认真真踏踏实 实干傻事,甚至坏事)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英语课程标准2011 解读(刘希江整理)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二、基本理念
(一)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二)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
(三)整体设计目标,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四)强调学习过程,体现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五)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六)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和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三、内容标准
教研员解读的内容标准和规范备课用语
四、语言知识分级解读
三级语言知识。

2011年版初中英语课课标解读课件

2011年版初中英语课课标解读课件

2.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丌同特点和个体差 异 • 这一理念体现了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即义务教育阶段的 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义务教 育阶段完成国家觃定的英语学习仸务。义务教育是面向所 有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丌是精英教育。因此,课程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和 尊重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劤力满足丌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确定指导思想和修订原则的依据
• 一是《觃划纲要》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収展、注重质量的 目标。 • 二是修订组自 2007 年起对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所叏得的成 绩不问题迚行了集中调研,由此确立了《标准》基本框架 和目标体系保持丌变的原则。 • 三是鉴于对此次《标准》修订的反馈意见主要集中于《标 准》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方面,特别希望加强对小学英语 教学的具体指导。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仸务
•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 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 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 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劣学生 了解丐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规野,培养爱国主义 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织身学习和发展打下 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 • 1.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采用活劢途径,倡导体验参不 •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迚学生収展 • 6.开収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三)设计思路
• 《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挄照 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英语课程分级目标结构如图所示:
3.修订原则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部分)解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部分)解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部分)解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部分)解读盐城市城南新区社事局卢富斌一、建国以来的《英语课程标准》的嬗变新中国建立后,于1951年公布了《普通中学英语科课程标准草案》,它包括初、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草案。

1954年,教育部为减轻学生负担,决定初中停开外语课程。

1956年,教育部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草案)》。

1963年,制订并颁发了《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草案)》,这是建国以来教学要求最高、教学内容最多、课时要求最多的一部大纲。

文革后的1978年,教育部制订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这部大纲是我国唯一的一部包括小学和中学两个学段的教学大纲。

1980年,该大纲修订为第2版,基本内容未变。

1986年国家教委制订颁发了《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大纲后首次附词汇表。

1988年,国家教委制订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经过实验,于1992年正式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1995年修订为第2版。

1990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修订了1986年颁发的《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修订后,大纲的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内容适当减少。

在高中阶段,一、二年级英语为必修课,三年级为选修课。

1993年,制订了《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1996年编订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2000年3月,颁发了试验修订版。

2001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2001版)》(实验稿),该版本涵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的内容。

经过两年实验后,教育部于2003年在实验区就课程标准的实验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内容涉及课程标准的各个方面。

课程标准的内容比教学大纲涉及领域更广泛,它不仅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等,还包括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活动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编写建议等。

2011英语新课标解读

2011英语新课标解读

2011英语新课标解读2011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旨在适应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需求,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新课标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思想,以下是对2011英语新课标的解读:目标定位:新课标强调英语教育的实用性和交际性,将英语定位为工具性学科,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能够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并能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

课程内容: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五个方面。

其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文化意识则强调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评价方式:新课标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性,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情况,也重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过程。

课程资源:新课标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角色: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学生发展: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课程实施:新课标对课程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课时安排、教学进度、教学活动设计等,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课标的发布,为中国的英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提高英语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是中国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性英语教学大纲,它的出台对于规范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进行详细解读,以期帮助广大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

首先,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了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根据标准,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思维和学习。

同时,标准还明确了英语学习的基本要求,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并对每个能力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其次,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英语教学的核心理念和方法。

标准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

此外,标准还提出了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鼓励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

标准分别对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了具体划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标准还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以期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还对英语教学评价进行了规定。

标准提出了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包括考试评价、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等,以期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

同时,标准还强调了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鼓励学校和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的出台对于规范和提高中国的英语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和学生应当深入理解和贯彻这一标准,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期更好地实现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同时,相关部门和机构也应当加大对英语教学的支持和投入,为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英语新课标2011版

英语新课标2011版

英语新课标2011版英语新课标2011版是中国教育部为了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的需要,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方针。

这一版本的课程标准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新课标强调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的均衡发展,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文化意识的培养:新课标提倡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培养国际视野。

3. 学习策略的指导:鼓励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批判性思维等,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4. 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课标鼓励将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应用于英语教学中,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5.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新课标提倡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6. 课程内容的更新: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以反映现代社会的需求,包括语言知识的更新、话题的广泛性以及语言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7. 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情景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

8. 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新课标强调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提倡个性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9.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鼓励教师和学校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辅材料、网络资源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10. 终身学习的倡导:新课标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将英语学习视为终身发展的一部分,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语言能力。

英语新课标2011版的实施,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求。

2011英语教材新课标

2011英语教材新课标

2011英语教材新课标
2011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了新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这一标
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

新课标强调了英语教学的实用
性和交际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标的主要特点包括:
1. 课程目标的调整:新课标将英语课程目标分为五个层次,从基础到
高级,每个层次都有明确的语言技能和知识要求。

2. 课程内容的丰富:新课标增加了语言知识、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
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 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新课标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注重过程评价,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5. 教材编写的改革:新课标要求教材编写要贴近学生生活,内容要新颖、实用,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6. 信息技术的应用: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7. 教师专业发展:新课标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倡教师不断学习新
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8.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新课标的实施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技能,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同时,学生也需要调整学习策略,更加注重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这些改革,新课标旨在为中国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英语教育,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需求。

2011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我国教育部发布了新的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这一标准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新的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2011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首先,2011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词汇、语法、听说读写等方面,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在实际交际中灵活运用。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注重学生的语言输出,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课程标准注重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除了语言能力的培养,2011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英语国家文化、习俗、传统的了解,培养对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再次,2011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注重了对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他们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最后,2011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注重了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2011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是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的颁布对于规范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该标准明确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对于教师的教学指导和学生的学习指导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明确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

根据该标准,初中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总体目标明确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方向,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其次,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提出了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根据该标准,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包括语言知识、语言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

语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语言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交际和获取简单的信息;情感态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这些基本要求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此外,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明确了初中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

根据该标准,初中英语的课程设置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七个方面;教学要求包括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

这些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要求,有助于教师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教学设计。

总之,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是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文件,它明确了初中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对于规范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当深入学习和理解该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11初中英语课标解读

2011初中英语课标解读

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

乐于了解外国文化和习俗。
中篇:了解2011初中英语课标



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 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 活)变换信息。能读懂 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 单书面材料。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缩 写简单的故事。能根据提示简要措述一件事情, 参与简单的角色表演等活动。 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 到的困难。 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对继续学习英语有兴趣。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变换有
关个人、家庭和朋友 的简单信息,并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
叙述。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在教 师的帮助 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剧,演唱简单的英语歌曲和歌谣。
能 根据图片、词语或斜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

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初步形成对英语
6.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 7.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判15万词以上。
中篇:了解2011初中英语课标

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4.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5.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文化意识 综合语言 运用能力
文 化 知 识
文 化 理 解
跨 文 化 交 际
语言技能
听说读写
语言知识
语词语功话 音汇法能题
中篇:了解2011初中英语课标
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
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

2011新课标解读英语

2011新课标解读英语

2011新课标解读英语2011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即“2011新课标”,旨在更新和改进全国中小学生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英语教学领域,这一新课标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对英语能力的新要求。

首先,新课标强调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交际性。

这意味着英语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内容被设计得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

其次,新课标提倡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新课标鼓励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并通过英语了解世界,培养国际视野。

再次,新课标对英语教学方法进行了革新。

它倡导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英语,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机。

同时,新课标也鼓励使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使英语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

此外,新课标还强调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笔试之外,口语测试、项目展示、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被引入,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英语能力。

最后,新课标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同时,教师也被鼓励进行跨学科的教学实践,将英语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综合性和深度。

总的来说,2011新课标在英语教学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以适应21世纪的教育需求。

2011新课标英语初中

2011新课标英语初中

2011新课标英语初中2011年新课标英语课程标准,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针对中国初中阶段学生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它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英语的意识和能力。

# 课程目标1. 语言知识:掌握基础的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

2. 语言技能:培养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

3. 情感态度: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4. 学习策略:使学生能够通过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5. 文化意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语使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6. 价值观念:通过英语学习,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正确的价值观。

# 教学内容- 语音教学:教授正确的发音和语音规则。

- 词汇教学: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教授词汇的用法和搭配。

- 语法教学:系统教授英语语法知识,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英语。

- 功能项目:教授日常交际中常用的语言功能,如问候、请求帮助等。

- 话题项目: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教学,如学校生活、家庭、节日等。

# 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语言,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 情景教学: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使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语言。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通过小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 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持续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展。

-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口语测试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 课程资源- 教材:使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英语学习网站等,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 教师角色- 引导者:引导学生探索和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011新课标一英语

2011新课标一英语

2011新课标一英语
2011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即2011年新课标,这一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

以下是根据2011新课标一英语
的一些关键点:
1. 课程目标:新课标强调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
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新课标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包括词汇量、语法
知识、语言功能、话题范围等,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3. 教学方法:鼓励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教学、情景教学、合
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4. 评价方式: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
性评价,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 文化意识:强调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让学生在学
习语言的同时,了解不同文化背景。

6. 信息技术的应用: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

7. 课程资源:提倡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教辅材料、网络资源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8. 教师专业发展:新课标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要求,鼓励教师不
断学习和提高,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9. 学生主体性: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10. 家校合作:提倡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新课标一英语的实施,旨在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发展需求。

2011年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

该设计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也考虑到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旨在体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国家英语课程要求从3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

《标准》第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五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八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

第三、四、六、七级为第二、五、八级之间的过渡级。

过渡级别的设置既有利于对各层次教学的指导,又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

课程目标的级别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

但是,分级目标对3~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各学段或年级的教学和评价以及教材编写提供了循序渐进、稳步上升的指导性要求,有利于课程的整体实施。

从小学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3、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5、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初中)7~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高中阶段完成六、七、八级目标。

第九级为外国语学校和外语特色学校高中毕业课程目标的指导级,该级别也可以作为部分学校少数英语特长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方向。

各地区可以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根据当地的条件和需要,适当调整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

教育基础和师资条件暂不具备的地区或学校,以及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开设的学校,可以适当降低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目标的要求。

英语教育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如从1年级起就开设英语课程的地区或学校),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相应学段级别的要求。

*备注: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将可能在教育部新的高中课程计划确定之后作相应的调整。

一、语言技能五级听1、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2、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3、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4、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5、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6、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英语解读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李冬梅《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于2012年2月1日颁布了。

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新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

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

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一、提出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新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

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

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二、提倡采用重在语言运用的多种教学模式新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这无疑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

2011年修改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修改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修改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修改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初中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在工具性方面,它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研究英语和用英语研究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

在人文性方面,它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研究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一)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研究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初中英语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研究英语和未来职业选择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英语课程有利于学生体验中外文化差异,丰富思维方式,增进国际理解,提高人文素养。

英语教育应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使学生在英语研究过程中既能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够学会如何研究,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合作意识,研究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形成创新意识,发展科学精神,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言研究者的个体差异性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

课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研究策略,发展自主研究能力。

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

五)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性化活动,研究者由于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研究需求和研究特点。

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是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初中阶段英语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该标准涵盖了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对于教师指导教学、学生学习以及教育教学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了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

根据标准,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这一目标的设定,有利于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单纯追求知识的灌输和记忆。

其次,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标准明确了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方面。

并且对每个方面的教学要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指导。

此外,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还提出了多种教学方法。

标准鼓励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最后,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还规定了评价方式。

标准强调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鼓励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口语表现、课堂表现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

总的来说,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应当结合标准的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生也应当根据标准的要求,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

该设计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也考虑到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旨在体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国家英语课程要求从3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

《标准》第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五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八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

第三、四、六、七级为第二、五、八级之间的过渡级。

过渡级别的设置既有利于对各层次教学的指导,又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

课程目标的级别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

但是,分级目标对3,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各学段或年级的教学和评价以及教材编写提供了循序渐进、稳步上升的指导性要求,有利于课程的整体实施。

从小学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3、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5、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初中)7,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高中阶段完成六、七、八级目标。

第九级为外国语学校和外语特色学校高中毕业课程目标的指导级,该级别也可以作为部分学校少数英语特长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方向。

各地区可以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根据当地的条件和需要,适当调整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

教育基础和师资条件暂不具备的地区或学校,以及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开设的学校,可以适当降低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目标的要求。

英语教育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如从1年级起就开设英语课程的地区或学校),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相应学段级别的要求。

*备注: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将可能在教育部新的高中课程计划确定之后作相应的调整。

一、语言技能五级听1、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2、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3、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4、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5、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6、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说1、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2、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3、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4、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5、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6、能用英语表演短剧;7、能在以上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

读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6、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写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4、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5、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二、语言知识五级语音1、了解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意义;2、了解英语语音包括发音、重音、连读、语调、节奏等内容;3、在日常生活会话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4、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5、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

词汇1、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2、了解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

语法1、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2、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3、理解和掌握描述人和物的表达方式;4、理解和掌握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表达方式;5、初步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6、理解、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

功能1、在日常生活中恰当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2、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地进行表达。

话题1、熟悉与学生个人、家庭和学校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2、熟悉有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话题。

五、文化意识五级1、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如手势、表情等;2、恰当使用英语中不同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3、了解、区别英语中不同性别常用的名字和亲呢的称呼;4、了解英语国家中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习俗;5、了解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服饰和穿戴习俗;6、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7、对别人的赞扬、请求等做出恰当的反应;8、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请求等意义;9、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10、了解常见动植物在英语国家中的文化涵义;11、了解自然现象在英语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涵义;12、了解英语国家中传统的文娱和体育活动;13、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 14、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二、语法项目表1(名词(1) 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 (2) 不可数名词(3)专有名词 (4) 名词所有格2(代词(1)人称代词 (2)物主代词 (3)反身代词 (4)指示代词 (5) 不定代词(some, any, no)(6) 疑问代词 3(数词(1) 基数词(2) 序数词4(介词和介词短语5(连词6(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7(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8(冠词9(动词(1)动词的基本形式 (2)系动词(3)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4)助动词(5)情态动词(6)时态?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 ?现在完成时(7)被动语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8)非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动词不定式作宾语、宾语补足语和目的状语)(9)动词短语10. 构词法(1)前缀、后缀(2)转化 (3)合成 11(句子种类(1)陈述句(肯定式和否定式)(2)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 (3)祈使句(4)感叹句12(简单句的基本句型(1) 主语+系动词+表语 (2) 主语+不及物动词(3) 主语+及物动词+宾语(4) 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5) 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6) there be句型 13(并列复合句14(主从复合句(1)宾语从句(2)状语从句(3)定语从句(能辨认出由that, which, who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并能理解句子意思)小学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虽然目前英语课程标准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变来变去还是换汤不换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其原因是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上一直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学以“填鸭式”教法为主,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所以我们必须彻底改变目前耗时多、收效低的教学状况。

1(体验学习英语学习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实践和体验活动。

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实践是体验学习的基本方式。

2(探究学习在英语学习中,探究学习的本质就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的体验,主动获取知识或信息,应用知识或信息去解决问题,完成交际任务。

学生在使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丰富了知识和经验,开阔了眼界。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积极交际活动,同时还获得了提高同学间的感情。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以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更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以集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

小学外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重点从情景教学(角色扮演)进行.情景教学在多年教学实践中证明,效果显著。

情景教学的优势在于将学生置身于特定情景之中,创设自然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使学生体会语言的真实运用,调动学习兴趣,将抽象、枯燥的语言知识学习形象化、具体化。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变化对教师提出的挑战新课程引发的课堂教学的变化,给教师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课堂教学情境的变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需要我们来重新认识对教师的角色的定位和重新思考对教师的评价。

(一)课堂教学情境的变化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诸多因素的整合、互动和发展。

新课程要求实现以下学习方式的转变:从学生各孤立的学习方式转向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下的课堂教要求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要涉及文化、情感态度和跨学科知识;传统的课学堂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学科考试成绩和考试的结果,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评价的激励作用。

这些变化使得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二)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素质传统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师和课本。

教师把课本提供的语言知识准备好单方面传授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控制性练习,一切主动权操纵在教师手中。

而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要求采用互动的教学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自学、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网查资料,通过讨论思考来参与课堂教学,学生获得了相当大的学习主动权。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当中有人会把不为教师所知的知识带到课堂上来,这对教师无疑是一种挑战,它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式的课堂教学规则,使教师的知识结构、教思想和教学行为处于一种时时受到碰撞、挑战和激励的状态。

学(三)学生评价的多元化与对教师的评价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评价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

因此课堂上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和教学技巧运用的灵活性,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实际获得,注重的是结果,而忽视过程。

新课程倡导多元性和发展性的学生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包括知识、能力,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试卷的卷面成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因此对教师的评价要从审视教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达到上述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最优化的环境和服务为主要内容,即对教师的评价要从单一的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转向教师如何对待自己的教学对象、如何完善行为、如何开发课程资源等进行综合性评价。

新课程倡导的以人教学教学为本的评价观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