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对策讨论 - 教育类可能是因为过去我班上的问题学生相对较多,因此对这方面有一些体会。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感受和不成熟思路。
一、"问题学生"的成因1."残缺家庭"因素"家庭残缺"造成"家庭教育的残缺"。
这一因素在当今社会,更加凸显。
由于家庭自然构造的破坏,形成的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孩子成为父母双方的负担,在经济问题或教育问题上互相推委。
主要表现为:外表坚强,内心脆弱,学习勤奋,效率低下。
2."过失家庭"因素指的是家长或家庭成员道德品质恶劣,或生活作风问题或因犯罪而被判刑的家庭。
而这些家庭中由于一方的服刑,也多带来了另一方的离异或离家出走。
孩子被迫交于祖父母或成了孤儿。
这种学生往往成为"问题学生",表现为沉默寡言,敌视社会,是非观混乱。
这类问题学生相对较少,但不可无视。
3."留守孩子"因素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或学习,而将孩子寄留家乡,由亲戚托管、监护、教育的孩子。
留守孩子没有良好的引导,也可能成为问题学生。
这些学生的性格表现任性、恃强、自我为中心、自私等特点;或有孤独、封闭、畏惧的性格弱点。
加之代养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造成了"留守孩"普遍存在学习困难、行为纪律散漫、品德不良等问题。
这种学生,估计在各个班中都存在。
4、"不当家庭教育"因素〔1〕家庭父母双方,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恳踏实,且有一番成绩,也看重孩子的成长。
但长期以来,一些父母总是把孩子摆在不平等的位置,总是按大人的理想去设计孩子,强求孩子,只有灌输,很少交流。
有的为了要求孩子出类拔萃,不能宽容一次作业忘了做,不能容忍一场考试不及格。
由于教育方法和手段违犯了孩子天性,"问题"也就难免,尤为甚者还造成了少数孩子的心理障碍。
特别是农村家庭的孩子。
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范文三篇
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范文三篇篇一:随着教育日益普及和各种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我们的教育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但是,学生的学习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既有个人原因也有外界的影响。
下面,我将对其中一些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学生自身的问题是学习的最大阻碍。
比如,某些学生可能存在课堂上缺乏专注力的情况,他们往往会被周围的事物干扰,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不学习。
或许这些学生没有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的重要性,或者他们没有接受到合适的培训和辅导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其次,学生的外界环境也会对学习产生影响。
一个有序、清新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而一个嘈杂、杂乱的学习环境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学习时间、学习质量和与他人的交流亦对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果学生太过沉迷于社交活动或游戏等,他们就会因为缺少时间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最后,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如果家庭过于重视功利性的成绩,而忽视学生发展自身兴趣的同时,他们就可能因内心的压力而无法真正享受学习过程,甚至会出现对学习的厌恶。
另外,家庭生活中的不和谐、家庭经济状况等外部因素都可能对学生学习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需要学生个人和学习环境都存在良好状态,同时家庭教育理念也应正确引导学习的重要性,尽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相信在这样努力下,学生必定会有更优秀的表现。
篇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充分了解自己适合的学习方法,随意跟风加上粗鄙的语言难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兴趣与动力,更严重的是成绩的下降。
关于此次原因,我觉得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可能是从小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因为在过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对学习态度缺乏敬畏之心,也没有体验到通过自我控制获得成功的喜悦,而只是被学生被动地说教和灌输,久而久之产生学习疲惫感。
其次,学校的课堂教学中缺乏新颖、互动、多元化的内容,让学生认为在学校的时间并不能让他们真正丰富自我、发现乐趣。
“问题”学生的根源
“问题”学生的根源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校里表现不佳的学生,这些学生可能因为成绩差、行为不当、缺乏自信、缺乏动力等问题而被认为是学习和成长的障碍。
这些问题的根源却是多种
多样的,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根源。
1.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它会对孩子的情感、认知、性格等各个
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家庭因素是造成问题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家庭不和睦、家
长缺乏关爱、缺乏安全感、缺乏指导和辅导等都可以导致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学业不佳。
其他一些因素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学业不佳,但学校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例如,学校的
教学质量不达标、教师不负责任或者某些学校的管制措施过于严苛都可能对学生的成绩和
行为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也非常重要,如果学校和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共同协作的话,也很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问题学生的个人因素也是造成问题学生的重要原因。
例如,某些学生可能因为
缺乏动机、缺乏自信、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等而导致学业不佳。
当然,还有一些学生可能会
因为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对自己的学业产生了不良影响,从而产生了消极因素。
最后,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重要因素。
例如,社会环境和教育水平等
都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社会和教育环境有待改善,或者有一些社
会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也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列举的根源仅是问题学生存在的因素之一,学校和家庭应该积极寻找针对特定情
况的方法,为学生提供综合的支持和帮助,使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茁壮的发展。
谈问题学生的教育讲座
谈问题学生的教育讲座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复杂。
其中,问题学生的教育成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
问题学生不仅对自身的学习和发展造成困扰,同时也对班级和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挑战。
因此,如何有效地教育和引导问题学生,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问题学生成因分析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家庭关系等因素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
一些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者父母离异、家庭关系紧张等,都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进而成为问题学生。
2.社会因素: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使一些孩子受到不良影响,如网络暴力、色情内容、拜金主义等,这些都会导致孩子价值观的扭曲,进而出现行为问题。
3.学校因素:一些学生在学校中受到老师的忽视或者歧视,或者受到同学的排挤和欺凌,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而产生行为问题。
三、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1.情绪不稳定:问题学生常常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表现出易怒、焦虑、抑郁等症状。
2.行为异常:问题学生可能会出现逃课、打架、欺凌同学等行为,甚至出现偷窃、赌博等违法行为。
3.人际关系紧张:问题学生往往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四、教育策略与实践1.个别化教育:针对问题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情感教育:关注问题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师生互动、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
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问题学生参与到集体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引导家长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家校合作与社区资源整合1.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
2.社区资源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如社区文化活动、志愿者服务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问题学生的问题根源及应对
孩子的每个行为都是为了寻求 价值感与归属感(安全感)
人的根本的需求
安全感
陪伴、关心 支持、信任
努力让人喜欢我
价值感
认可、鼓励 称赞、嘉许
证明自己足够好
02 问题行为的四个错误目的
只有你关注我,才有安全感 只有我说了算,才有安全感 让你受伤害,我才有价值感 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安抚学生容易犯的错03
评判
应对方法:
01 倾听
02 说出孩子的感受
03 先认同孩子的感受,然后鼓励孩子 和自己一起想办法解决此事
简单的疗愈法:
01 零极限 02 角色互换 03 隐喻
零极限
1.对不起,我错了,如果一切重来,我一定会好 好爱你。
2.我知道,你一定很委屈,我愿意听。 3.不用怕,有我陪着你。
角色 互换
1.对不起,我错了,如果事情重来一次, 我一定不会这样。
2.我知道,你一定很委屈,我愿意听。 3.不用怕,有我陪着你。
体验班 会课
亲爱的同学,让。 我来陪你。
感谢大家的聆听!
“问题学生”的问题根 源及应对
“问题学生” 的问题根 源及应对
思考: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没有了以 前孩子们普遍存在的服从、 顺从、责任感和上进心?
原因一:人权运动。 鲁道夫克雷德斯说:当父亲失去了 对母亲的控制权时,父母双方也就 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权。
原因二: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 任感和上进心。溺爱和过于严格的控制, 都会导致孩子自卑。
03 智慧应对孩子棘手问题
目录:
01 安抚愤怒及悲伤学生 02 疗愈及自我疗愈 03 民主协商
影响问题学生的主要因素及解决策略-2019年教育文档
影响问题学生的主要因素及解决策略学生因受不良风气等影响,出现价值观混乱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
问题学生的存在,对于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具有重大不良的影响。
因此,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应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的关注。
对于存在问题行为的学生,如果教育引导准确,他们就会向正常行为转化,而如果不加以引导而是放任自流,导致最佳教育时机失去,那么这些问题行为就会向更加不良的行为转化,更有甚者会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问题学生的内涵“问题学生”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日本,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兴起对问题学生的研究。
国内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学生做出了不同的界定。
但目前尚无学术界公认的较为权威的统一的界定。
陈桂生认为“问题学生”就是指那些难以管理或拒绝教师管理的学生[1]。
王晓春将“问题学生”定义为,在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即是问题学生[2]。
本文所指的“问题学生”是指与同级或同龄的学生相比,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不利因素和自身存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学习、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有严重障碍的学生。
二、问题学生的成因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绝不是与生俱来的,多半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思想和行为偏差。
从众多因素当中,我们概括出四种主要影响因素,即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影响。
1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父母就是孩子行为的一面镜子,家长的性格特点、生活态度、道德品质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个性和习惯的养成,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以及对孩子的期望水平都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
对于孩子过分溺爱是家庭教育失误的主要问题。
监护人的监管不当,是导致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之一,特别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只注意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却无暇顾及他们的精神世界[3]。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原因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原因一、学习压力过大的问题及分析原因近年来,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学生存在的问题包括心理健康问题、应试教育导致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时间管理困难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1.1 学业负担重学生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学业负担过重。
当前社会对优秀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因此,他们给孩子制定了繁重的课外班和补习计划,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休息和放松。
1.2 应试教育导致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另一个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应试教育造成了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目前,在中国许多地方仍然以高考为唯一评价标准,学校和家长普遍认为只有通过高分才能成功。
因此,学校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教授应试技巧和死记硬背的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应试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使得他们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
1.3 时间管理困难第三个问题是学生存在时间管理困难。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各种娱乐和社交平台层出不穷,诱惑着年轻人沉迷其中。
与此同时,学生还需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复习考试等任务。
这使得许多学生很难合理安排时间来平衡学习和娱乐活动。
缺乏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导致学生焦虑、效率低下甚至身心俱疲。
二、对于上述问题的分析原因2.1 教育体系问题首先,教育体系问题是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一大原因。
当前中国的教育体系过于注重应试评价,并且重视知识面积而忽略了素质教育。
这使得学校面对大量内容时,只能通过高强度课程来传授学术知识。
这种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其他重要的东西,例如创造力和领导力等。
2.2 家庭环境问题其次,家庭环境问题也是导致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
很多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很高,希望他们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为此,他们给孩子安排了大量的课外班和补习班,以确保孩子能够在竞争中胜出。
然而,这种过度的关注与压力可能反而妨碍了学生自主发展和兴趣培养。
“问题”学生的根源
“问题”学生的根源学习成绩下降的问题可能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关。
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不够用心,没有及时完成作业,没有系统地复习所学知识,缺乏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
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可能没有掌握好学习的方法技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内容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比如对某些科目不感兴趣,对某些知识点理解困难,或者缺乏学习动力等。
学习成绩下降的问题可能需要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
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问题可能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有关。
有些学生可能在课堂上缺乏主动学习的态度,没有认真听讲,可能是因为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或者缺乏对学习的积极性。
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动力上面临问题,比如学习压力大、生活情绪不稳定、家庭环境不和谐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
要解决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的问题,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等方面入手,找出问题的根源。
与同学发生矛盾的问题可能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人格特点有关。
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性格内向、自尊心强、适应能力差等原因与同学发生矛盾。
有些学生可能因为缺乏沟通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情绪控制能力差等因素造成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
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导致与同学发生矛盾。
解决学生与同学发生矛盾的问题,需要从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人格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
缺乏自信的问题可能与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认知有关。
有些学生可能因为自卑、害羞等因素造成缺乏自信。
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在学习或生活中屡遭挫折,导致对自己缺乏信心。
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家庭教育、学校环境等原因缺乏自信。
解决学生缺乏自信的问题,需要从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认知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
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源可能涉及到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生人际关系、人格特点、心理素质、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
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报告
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现代学生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增加。
本文将探讨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学习压力过大1. 学业竞争激烈:现代社会注重综合素质培养,高考等入学考试成为衡量标准之一,导致学习压力加大。
2. 家长期望与社会焦虑:家长普遍希望孩子有一个好未来,营造出浓厚竞争氛围。
3. 不良校园文化:目标决定行为,追求卓越放在首位,忽略了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
三、心理健康问题1. 自我认知不稳定:年轻人面对选择时常常感到迷茫不安。
2. 情绪波动频繁:由于课业压力和应付各种挑战,在情绪管理上容易发生紧张和焦虑。
3. 社交与人际关系问题:由于沉溺于网络世界,学生可能存在沟通困难和孤独感。
四、身体健康问题1. 锻炼不足:长时间的坐姿和缺乏体育锻炼使得学生容易出现腰酸背痛等问题。
2.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不良的用眼习惯和长时间充斥在电子设备中,对眼睛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五、原因分析1. 教育制度问题:过分注重成绩与升学率,忽视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
2. 社会观念问题:普遍追求功利主义价值观导致社会对成功定义的理解偏颇。
3. 家庭教养方式问题:过于关注成绩而忽略对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等能力培养。
4. 现代科技侵入: 科技高速发展导致大量依赖手机、电脑等以至于沉溺其中。
六、解决方案1. 学校应加强心理辅导: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并开设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挑战。
2. 引导正确评价标准:鼓励家长和社会关注素质教育,给予学生多样化发展的机会。
3. 家庭教育理念转变:为孩子提供宽松的成长环境,在关心学业的同时也注重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
4. 合理使用科技产品:对于电子设备使用时间进行限制,并倡导定期锻炼身体。
七、结论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压力过大、心理健康问题和身体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教育制度问题、社会观念问题、家庭教养方式问题以及现代科技侵入。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报告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报告一、引言学生是社会中最宝贵的资源,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建设者。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观察到学生存在一些问题。
本报告将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二、学习压力过大1. 学业竞争激烈:现代教育体系下,升学压力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他们在追求高分数、优异成绩时长时间面临着巨大压力。
2. 教育制度不合理:传统教育注重应试教育,偏重于知识灌输而非触发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加重了学生负担。
三、严重依赖电子设备1. 沉迷网络游戏:随着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提高,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沉迷现象日益增加。
长时间沉迷游戏带来身心健康问题和社交能力缺失。
2. 过度使用手机:手机已经成为当代学生不可或缺的伴侣,但过度使用手机会导致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降低等问题。
四、社交能力不足1. 科技进步限制了面对面交流: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和手机进行沟通,而缺乏与人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机会。
2. 社交焦虑和自卑心理: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素质、家庭背景等原因,在社交中产生一定的不安全感、自卑情绪,影响到良好的社交能力发展。
五、生活习惯不健康1. 不规律作息时间:学生经常熬夜、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不健康作息习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身体健康。
2. 饮食营养不均衡:快餐化以及无节制的食欲,使得学生获得的能量主要来自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容易导致肥胖等健康问题。
六、原因分析1. 教育系统问题:应试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是成绩团队而非全面发展个体。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必须使用各种方法来应对升学的压力。
2. 互联网时代的冲击:现代科技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为学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过渡使用电子设备和游戏沉迷是这个时代特有的社会问题。
3. 家庭教育方式:部分家长过于关注子女的成绩,给予过多的学业压力,忽视他们其他方面需求。
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现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4. 社会价值观变迁:社会对名利的追求导致许多人把眼光放在孩子能取得什么成就上,而不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幸福感。
有关“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有关“问题学生”成因分析的文献综述1、“问题学生”的界定1。
1 对“问题学生”的定义这里所指的“问题学生”并非那些有犯罪经历或精神上有严重疾病必须经过医治才能正常生活的学生,而是指那些在学习、性格、思想道德等方面经常出现某些障碍的学生。
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一些角度来看,“问题学生"是指在一定情境或某个时期中,暂时遇到自己独立无法解决的困惑,从而与自己平常表现相“异常”的学生。
①这些学生的“问题”只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某种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并不是天生愚顽,不可救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漠视校规校纪、法制观念淡薄、是非观念不强,在学业、行为和心理等方面存在着偏差或不足。
1.2 “问题学生”的主要特点和其他学生相比,这些“问题学生”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逆反心理强。
常常自己的好恶来确定自己的行为,总想显示与众不同的自我表现,渴望被人关注,以放弃学习,违纪捣蛋、顶撞他人,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作为自己的“英雄壮举"来引起老师和同学、家长们的注意。
其次,意志薄弱,不求上进。
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即使他们知道对错,有时也有强烈的进步意识,但由于受到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束缚,他们在转化过程经常出现反复重犯的现象。
久而久之,由于缺乏毅力,他们便产生了厌烦甚至抵触的心理。
再次,极度自尊和极度自卑并存。
这类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有自尊心,甚至自尊心会更强些。
但是由于学习或者思想方面的障碍,时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排斥,在内心深处有着严重的自卑情绪,而表面上又往往表现为傲慢无礼,自以为是,对任何事情和任何人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常常表现为行为偏激,经常不遵守学校纪律,有逃学、打架等不良行为习惯。
2、“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车文博教授认为学生问题行为是指在成长过程中在中小学学生身上常见的各种不利于品格发展和身心健康的行为,它是品德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的对象。
南京师大孙煌明教授认为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那些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生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偏差行为。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原因
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原因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复杂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和个人因素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学生存在问题及分析原因方面,以下是一些我个人认为比较普遍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学习压力大学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可厚非,在学习中面对很多的作业、考试等,这个时候会感到很大的学习压力,给学生带来了身心上的负担。
原因分析:1.教育部门的过重的布置功课、设置考试等等,导致学生不能享受真正的学习,反而占用了他们的课余时间,导致学生无法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是进行适当的运动调整心态。
2.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为此希望孩子们压力巨大的考高分、获取优越的成绩。
3.学生自身的焦虑和压力,天性内在也可能是敏感的或者比较脆弱的,个人的情感化常常会导致学习上的不自信和劣迹斑斑的表现。
二、网络沉迷随着科技和网络的飞速发展,现在的孩子们更愿意玩手机和电脑游戏而非看书学习,这种趋势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原因分析:1.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和电脑游戏更加的具有吸引力,可以随时随地的玩耍,对大部分的年轻人来说,可以成为时间的杀手或者是抒发情绪的方式。
2.由于学校中的课程负担过重,让学生产生了学习无聊和枯燥的感觉,导致学生沉迷于网络,渴望寻找新的刺激,激发出一些创造性的思维或者是成就感。
3.家庭教育水平较低或缺失家庭教育,父母对于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监管不足,导致孩子片面追求玩伴,而忽视了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自信心不足这是学生发展时最大的问题之一,也是令家长和老师担忧的现象,自信心不足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常丧失动力,影响学业成绩和个人口碑,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存在将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原因分析:1.受教育制度中标准化考试的影响,一味地追求成绩单上的高分数,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了解和开阔专业领域的多方位优势而导致空虚感和归属感的缺失。
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范文三篇
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范文三篇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范文一: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学习习惯不好。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良好的习惯,比如拖延学习、不做作业、不复习等。
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无法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还包括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
很多学生对学习缺乏了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会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此外,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还包括学习方法不当。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学习和应对各种学习任务。
学习方法不当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最后,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还包括外界环境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受到很多外界环境的干扰,比如家庭环境、社交媒体、游戏等。
这些干扰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学习习惯不好、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学习方法不当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学习动力和兴趣,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减少外界环境的干扰。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指导。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范文二: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我将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学习动机不足是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的动力,只是应付考试或追求学习成绩。
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和热情,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其次,学习方法不当也是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高效地学习和应对各种学习任务。
高校“问题学生”成因分析
高校“问题学生”成因分析[关键词]高校;问题学生;成因一、高校“问题学生”的界定高校“问题学生”是指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中因社会、学校、家庭等不良因素影响及自身存在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自卑、自闭、自傲、抑郁、厌学等心理疾病和出现打架、逃课、偷盗、酗酒、网瘾成疾等行为疾病的学生。
二、高校“问题学生”的成因(一)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是高校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从而成为“问题学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将未经筛选的不健康的信息呈现在了涉世未深、鉴别力不强的大学生面前,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另一方面,社会本身发展太快,人们的观念转变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速度,社会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和宽容化,社会没有一个稳定的价值观念,社会可以接受那些“另类”的人和他们表现的行为。
这就为大学生们成为“问题学生”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在很多高校,不能将“以生为本”“全员育人”贯穿于教师职业的始终,存在着德育和智育“两张皮”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两课”教师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关自己的事,那只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而已。
因此并不需要也不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自己只负责上好政治课,其他的一概不管。
总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认为圆满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的标准只是上好专业课而已,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教育、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等都不在自己应尽的职责之内,管不了也不愿意去管。
青年大学生有事只能去寻求辅导员的帮助,学生如果出现问题,一般都会认为那就是辅导员的失职。
从而导致学生在认知、情感、道德、感恩等方面存在教育确实,逐步演变为“问题学生”。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出生后接触的第一种教育就是家庭教育。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学生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学生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学习效果不佳、时间管理不当、缺乏自律等。
这些问题给学生的成长带来阻碍,影响着他们的未来发展。
本文将围绕存在问题的原因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自身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学习效果不佳原因一:学习方法不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只做题不会思考的问题,缺乏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这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往往难以达到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原因二:缺乏阅读习惯学生阅读能力的缺乏也是造成学习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如果学生不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难以获取更广泛的信息和知识,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时间管理不当原因一:拖延症学生在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时,有时会出现拖延情况,导致时间管理混乱,任务积压。
这种习惯不仅影响学业表现,还可能引发学习焦虑和压力。
原因二:优先级不清学生缺乏对学习任务的清晰排序和优先级的认识,导致在安排学习时间时无法科学合理地分配,耽误了重要任务的完成时间。
缺乏自律原因一: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学生缺乏自我管理和约束力,容易受外在环境干扰,从而无法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和效率性。
这种缺乏自律的状况会导致学习计划的失败和学业成绩的下滑。
原因二:目标不明确学生对自己的学业目标和规划没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缺乏明确的方向和动力,容易迷失在学习的道路上,无法持续前行。
整改措施学习效果不佳的整改整改措施一:调整学习方法学生应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注重理解和思考,而非单纯的死记硬背。
可以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讨论、总结、练习等,提升学习效果。
整改措施二:培养阅读习惯建议学生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广泛阅读各类文章和书籍,提升阅读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时间管理不当的整改整改措施一:制定学习计划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任务量,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注重任务的优先级和时效性,以减少拖延和任务积压。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处理策略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处理策略现代班主任经常花费大量精力处理问题学生,这已成为他们的心病。
每个班级都会存在好与不好、高与低的差别,因此必然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他们会“拖班级的后腿”,成为“麻烦的制造者”。
为了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需要积极分析“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问题学生的成因包括学生自身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等。
学生自身原因可能是因为智力水平落后或研究基础差,导致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或者在相应时间内不能有效掌握知识,形成恶性循环。
家庭原因也可能导致问题学生的出现。
例如,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或过低,或者家庭经济条件过于优越,导致孩子缺乏自我约束力和持续性。
针对问题学生,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策略。
对于学生自身原因,可以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研究计划,帮助他们克服研究上的困难。
对于家庭原因,可以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和家庭作业,同时加强家庭教育。
总之,处理问题学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了解孩子的多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缺乏知识,我们就会变得自大;如果我们不了解,我们就会有偏见。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们可能会陷入思维定势,认为他们教学生的时间越长,就越能了解学生,越有资格给学生下结论。
实际上,时间的累积并不代表了解的加深。
首先,教师的工作只能探测到学生某一时段或某一领域的能力,而不是全方位的;其次,学生往往会因为各种因素而约束自己,伪装自己,教师所看到的并不见得是学生真实的状态。
实际上,“差生”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差,多数“差生”仅是某一方面落后。
我们应该警醒自己,不要过早地下结论或摇头叹息。
我们应该摸索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而不是只看到一方面。
三、信任和期待的感情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信任和期待的感情可以使对方感到一种“被器重”的心理暗示,从而增强自信心。
学生个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学生个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一、家庭环境问题导致学生个人存在的主要问题1.1 家庭经济压力大众所周知,经济状况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许多家庭由于生活条件较为困难,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持,导致学生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培养机会。
这种情况下,学生个人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比如,他们可能因为家庭无法承担课外辅导班费用而错失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
1.2 家庭督促不足在某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价值观和责任心缺乏认识与重视。
他们往往忽略对孩子进行针对性指导和约束。
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变得缺乏纪律感和自制力,在学业上表现出懒散和不负责任。
二、教育环境问题导致学生个人存在的主要问题2.1 学校教育模式单一化当前社会以应试教育为导向,追求高分成为学生和家长的主要目标。
这使得很多学校脱离了真正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的方向。
而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单一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导致他们在其他领域存在困惑与无法适应。
2.2 缺乏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然而,传统教育往往对所有学生采取相同的标准化教育方式,忽视了个别差异性。
这种缺乏个性化教育使得一些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重了他们在学习上的压力和困扰。
三、社会环境问题导致学生个人存在的主要问题3.1 过度依赖互联网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虚拟世界中,时间浪费在娱乐中而非学业上。
此外,互联网还可能暴露孩子在网络安全、信息真实性等方面的风险。
这些社会环境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发展。
3.2 社交焦虑与心理健康问题当代社会对于孩子们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人际关系紧张是常见现象。
许多学生由此产生社交焦虑,不愿意与他人进行互动,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愈发突出,包括抑郁、自卑等症状,严重影响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学业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学生个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往往涉及家庭、教育和社会三个层面的环境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江西师范大学生命学院13级生物科学1班洪诗翔二〇一五年十月一日摘要“问题学生”是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一个特殊现象。
“问题学生”是指在学习、性格、思想道德等方面有某些障碍的学生。
不当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不良社会风气,都与“问题”的出现有关。
虽说这类学生的身上也有热情、仗义、率真和热爱劳动等优点,可他们的身上特有的问题也会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带来消极影响。
与其他学生相比,“问题学生”更需要老师,家长的细心呵护、理解尊重。
如果教育工作者忽略对他们的个性化教育,缺乏有针对性的引导,就无异于对这部分学生的放弃。
这既不利于他们自身道德品质、个性、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健康。
所以,转化“问题学生”的意义十分重大。
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认为有必要就对于“问题学生”进行研究。
本文从“问题学生”的概念入手,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德育环境的相关理论,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三方面对“问题学生”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转化“问题学生”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学校;问题学生;社会;原因;转化;理论;对策措施;道德;教育正文一.问题学生的概念与研究意义“问题学生”就是那些经常出现学习、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有严重障碍的学生。
在该论文里指的是青少年“问题学生”。
要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必须准确把握“问题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健康成长。
和其他学生相比,“问题学生”至少表现出如下一些特点首先,逆反心理强,以自己的好恶来确定自己的行为,总想显示与众不同的自我表现,渴望被人关注,以放弃学习,违纪捣蛋、顶撞他人,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作为自己的“英雄壮举”来引起老师和同学、家长们注意。
其次,不求上进,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自我控制能力低下。
再次,自尊和极度自卑并存。
这类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有自尊心,但是由于某些行为和心理障碍,时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排斥,在内心深处存有严重的自卑情绪,而表面上又往往表现为傲慢无礼,自以为是,对任何事情和任何人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最后,意志薄弱。
他们虽然也知道对错,有时也进发出进步的火花,但由于受到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束缚,他们在转化过程经常出现反复,重犯的现象。
“问题学生”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不当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不良社会风气,都与“问题”的出现有关。
与其他学生相比,“问题学生”更需要老师,家长的细心呵护、理解尊重。
如果教育工作者忽略对他们的个性化教育,缺乏有针对性的引导,就无异于对这部分学生的放弃。
这既不利于他们自身道德品质、个性、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健康。
所以,转化“问题学生”的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有利于“问题学生”思想品质、个性、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般来说,人的行为发展是一个连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行为的发展还存在着所谓的“关键期”,也就是说在某一阶段中,某一特定行为最容易形成。
一岁的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关键期”。
在这一“关键期”阶段,他们模仿性强,易走向模仿的反面,价值观混乱、价值观扭曲,易出现观念偏差,形成“问题行为”,在“问题行为”阶段如果教育引导准确,就会向正常行为转化,如果教育时机失去,就会向不良行为转化,从轻到重不断强化就会形成违法犯罪或精神性格异常。
在这一阶段其所形成的行为将会影响到今后的身心发展正常,也可能导致违法犯罪或心理疾病、心理变态。
转化的关键还要看外力施加影响的效果是产生良性效应,还是产生不良效应,是否把握住了“关键期”。
对此,教育工作应掌握未成年人个体行为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抓住未成年人成长的各个阶段的有利时机,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使问题行为向犯罪行为方面发展,达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目的,这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大有可为的事。
因此,对这个时期的青年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和教育引导,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第二,有利于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稳定发展。
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以上。
教育专家分析说,如今青少年普遍存在狭隘、自私、惟我独尊、好占上风的心理,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和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又助长了青少年的心理缺陷,甚至促使青少年走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的学生不断上升,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也在侵蚀青少年,这些“问题学生”如果不很好的教育和训练,会扰乱学校管理,又增添家庭的负担。
如果他们不能掌握一定的技能,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在社会上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不但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到最后往往成为犯罪的“后备军”,对社会形成压力。
据报道,我国近年来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呈逐年增多,并且有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的趋势,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危害。
“未成年人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己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
而要减少青少年犯罪率,最好的时机应该在他们的学习环境中。
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相配合,给予青少年良好的指导,树立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因此,转化“问题学生”又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任务和责任。
该课题的研究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二.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一是社会原因,社会的不良诱惑是职业学校学生产生不良行为不可忽视的因素。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网络的快速更新,一方面给人们带来快捷、高效、方便的生活,同时也有些不负责任的营业性网吧,接纳未成年学生,向他们传播暴力游戏、黄色电影等,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好多学生上网成瘾,难以戒掉,新闻媒体经常报道许多孩子就是因为上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爱因斯坦说:科学技术都是好的,对我们不好的一面,只是我们没有正确的去利用,就像刀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它也是杀人的利器。
网络是好的,但是它也可以成为人们犯罪的工具。
尤其是在今天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接触的信息方式特别多,信息量特别大,信息内容特别复杂,一些不良的信息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是家庭原因,父母是孩子最初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子女的影响也最直接,最频繁。
很多“问题学生”都是教不得法、娇严失当。
缺乏正确的教育子女的方法、知识和手段,过分的宠爱,都是不可取的。
现在好多的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无论什么事都宠着、护着,不分对和错,放任不管;而有的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顾孩子的感受,动辄打骂,家庭缺乏温暖;还有就是家庭成员之间对子女的要求不一致,造成孩子无所适从。
父母的过分保护,让孩子形成生活依赖、性格自私、情感脆弱性格。
家庭的非合理化教育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
另一方面,很多农村学生家长在外地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管理、督促子女的生活与学习,有些是单亲家庭或“空巢”家庭。
这些学生的生活起居与学习状况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因而他们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父母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影响了孩子,包括言谈举止,思想观念。
所以做父母的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尽量形成正面教育。
三是学校的原因,当今,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受教育评价制度影响,分数这个指挥棒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每个学校、每个家长都把学生的分数看做是救命的稻草。
学校的升学率,决定着学校的等级、领导的政绩;学生的分数,就是评定优秀教师的最好凭证。
教师,学校,都是在盯着学生的分数,很少有时间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的情感。
只要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家长的爱护和社会的认可。
那些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尤其是融入不进好学生圈子中的学生只能走到另外一个极端。
因为老师不可能在他们身上花费更多的精力,不可能给他们更多的赞扬、鼓励与信任。
更多的是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
家长越是责备,这些孩子越是对学习失去信心,失去兴趣。
于是他们为了寻求一中放松自己的方式,抽烟、早恋、上网、打架等问题就出现了。
许多“问题学生”并不是说是智力的问题,往往是教育的问题。
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不好的学习环境和不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这些学生心里问题产生的真正成因。
大多数的学生并不喜欢一些抽象或枯燥乏味的课程,再有学校或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必然会造成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
教师都希望学生成绩好,但不是每一个学生的资质都一样,每一个学生兴趣都一样。
大班教学只是针对大部分学生,很难照顾到一些特殊的、很有特点的学生。
在传统观念中,学生的行为,学习都必须符合既定的标准,否则就有可能被打上“异类”的标签。
也许某些教师心目中的那些另类的学生中就有一部分像韩寒那样的学生,在某一些方面是“弱智”,而在另一方面却是十足的“天才”。
因此,教育界存在对于学生的评价机制过于单一的缺陷,整个的标准还只是面向培育全面,全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对于那些有特定兴趣取向和志趣的特殊人群,学校仍旧缺乏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的完善。
三.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关爱和期待是教育者对学生首要的态度,了解和宽容学生,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学校要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教育方法要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育和管理。
营造班级小环境,寓养成教育于班集体活动之中。
家庭、学校理念统一,反复强化养成教育。
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学生的体系,改革中国的教育制度。
优化德育环境,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的合力。
参考文献1.亚米契斯着,田雅青译,爱的教育,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0年9月北京第1版2.张琼,马尽举着,道德接受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10月第1版3.拉瑞纳希着,刘春琼,解光夫译。
《道德领域中的教育》2000年2月第1次印刷。
4.皮亚杰着,儿童的道德判断,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5.卢梭着,爱弥尔论教育(上、下),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6.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一思想的回应,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7.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8.朱红,新时期家校合作教育当议,教育探索2005(03)9.刘海峰,高考竞争的本质与现象,高等教育研究,2006(12)10.夏春秋,家校协同教育撅谈,教育探索,2006(12)11.越人,蔡建兴,邓节芳,努力构建家校合作的教育机制,江西教育科研,2005(02)12.易连云,邓达,学校德育的知识基础与德育课程变革,教育研究,2007(02)13.汪波,王爱玲,教师期待效应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02)14.宋保忠,蔡小明,杨迁玲,家长期望教育价值的思考与探索,唐都学刊,2003(03)15.李静,“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概念辨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6)16.汤宇梅,郑玉,教育的终极目的之我见,当代教育论坛,2007(09)17.钱焕琦,王燕,教育伦理学研究对象的再思考,现代教育论丛,2004(05)18.熊昌河,黄馨君,教育目的在实践中的困境探析,教育探索与实践,2007(11)19.吕朝龚,另一种教育一简析马斯洛的内在教育论,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4)20.侯耀先,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及其启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21.胡红梅,论教育的伦理基础,现代教育论丛,2007(05)22.刘贤利,试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整合,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2)23.李惠芬,拥抱迟升的朝阳一浅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科教视野,2007(29)24.鲁洁,教育的返木为真一德育之根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