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学院

13级生物科学1班

洪诗翔

二〇一五年十月一日

摘要

“问题学生”是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一个特殊现象。“问题学生”是指在学习、性格、思想道德等方面有某些障碍的学生。不当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不良社会风气,都与“问题”的出现有关。虽说这类学生的身上也有热情、仗义、率真和热爱劳动等优点,可他们的身上特有的问题也会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带来消极影响。与其他学生相比,“问题学生”更需要老师,家长的细心呵护、理解尊重。如果教育工作者忽略对他们的个性化教育,缺乏有针对性的引导,就无异于对这部分学生的放弃。这既不利于他们自身道德品质、个性、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健康。所以,转化“问题学生”的意义十分重大。

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认为有必要就对于“问题学生”进行研究。本文从“问题学生”的概念入手,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德育环境的相关理论,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三方面对“问题学生”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转化“问题学生”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学校;问题学生;社会;原因;转化;理论;对策措施;道德;教育

正文

一.问题学生的概念与研究意义

“问题学生”就是那些经常出现学习、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有严重障碍的学生。在该论文里指的是青少年“问题学生”。要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必须准确把握“问题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健康成长。和其他学生相比,“问题学生”至少表现出如下一些特点首先,逆反心理强,以自己的好恶来确定自己的行为,总想显示与众不同的自我表现,渴望被人关注,以放弃学习,违纪捣蛋、顶撞他人,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作为自己的“英雄壮举”来引起老师和同学、家长们注意。其次,不求上进,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再次,自尊和极度自卑并存。这类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有自尊心,但是由于某些行为和心理障碍,时常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排斥,在内心深处存有严重的自卑情绪,而表面上又往往表现为傲慢无礼,自以为是,对任何事情和任何人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最后,意志薄弱。他们虽然也知道对错,有时也进发出进步的火花,但由于受到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束缚,他们在转化过程经常出现反复,重犯的现象。

“问题学生”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不当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不良社会风气,都与“问题”的出现有关。与其他学生

相比,“问题学生”更需要老师,家长的细心呵护、理解尊重。如果教育工作者忽略对他们的个性化教育,缺乏有针对性的引导,就无异于对这部分学生的放弃。这既不利于他们自身道德品质、个性、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健康。所以,转化“问题学生”的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有利于“问题学生”思想品质、个性、智力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一般来说,人的行为发展是一个连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行为的发展还存在着所谓的“关键期”,也就是说在某一阶段中,某一特定行为最容易形成。一岁的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关键期”。在这一“关键期”阶段,他们模仿性强,易走向模仿的反面,价值观混乱、价值观扭曲,易出现观念偏差,形成“问题行为”,在“问题行为”阶段如果教育引导准确,就会向正常行为转化,如果教育时机失去,就会向不良行为转化,从轻到重不断强化就会形成违法犯罪或精神性格异常。在这一阶段其所形成的行为将会影响到今后的身心发展正常,也可能导致违法犯罪或心理疾病、心理变态。转化的关键还要看外力施加影响的效果是产生良性效应,还是产生不良效应,是否把握住了“关键期”。对此,教育工作应掌握未成年人个体行为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抓住未成年人成长的各个阶段的有利时机,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使问题行为向犯罪行为方面发展,达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目的,这是学校、家庭、

社会教育大有可为的事。因此,对这个时期的青年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和教育引导,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第二,有利于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稳定发展。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以上,其中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以上。教育专家分析说,如今青少年普遍存在狭隘、自私、惟我独尊、好占上风的心理,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和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又助长了青少年的心理缺陷,甚至促使青少年走了违法犯罪的道路。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的学生不断上升,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也在侵蚀青少年,这些“问题学生”如果不很好的教育和训练,会扰乱学校管理,又增添家庭的负担。如果他们不能掌握一定的技能,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在社会上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不但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到最后往往成为犯罪的“后备军”,对社会形成压力。据报道,我国近年来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呈逐年增多,并且有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的趋势,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危害。“未成年人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己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而要减少青少年犯罪率,最好的时机应该在他们的学习环境中。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相配合,给予青少年良好的指导,树立他们的法律意识,使他们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转化“问题学生”又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任务和责任。该课题的研究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二.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一是社会原因,社会的不良诱惑是职业学校学生产生不良行为不可忽视的因素。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网络的快速更新,一方面给人们带来快捷、高效、方便的生活,同时也有些不负责任的营业性网吧,接纳未成年学生,向他们传播暴力游戏、黄色电影等,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好多学生上网成瘾,难以戒掉,新闻媒体经常报道许多孩子就是因为上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爱因斯坦说:科学技术都是好的,对我们不好的一面,只是我们没有正确的去利用,就像刀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它也是杀人的利器。网络是好的,但是它也可以成为人们犯罪的工具。尤其是在今天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接触的信息方式特别多,信息量特别大,信息内容特别复杂,一些不良的信息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是家庭原因,父母是孩子最初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子女的影响也最直接,最频繁。很多“问题学生”都是教不得法、娇严失当。缺乏正确的教育子女的方法、知识和手段,过分的宠爱,都是不可取的。现在好多的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无论什么事都宠着、护着,不分对和错,放任不管;而有的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顾孩子的感受,动辄打骂,家庭缺乏温暖;还有就是家庭成员之间对子女的要求不一致,造成孩子无所适从。父母的过分保护,让孩子形成生活依赖、性格自私、情感脆弱性格。家庭的非合理化教育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很多农村学生家长在外地打工,没有时间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