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多些少些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及评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些少些”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及评析*

大庆石化总厂一小孙明霞执教/◇李一鸣评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往后看一看,今天来听课的老师多吗?

生:(兴奋地看)多!

师:听课老师的人数和我班同学的人数相比怎么样?

生:听课老师的人数比我班同学的人数多得多。

师:我们班有多少人?

生:58人。(师板书:58)

师:我在大庆教的班级有46人(板书:46),我们这两个班的人数相比,58比46怎么样?

生:58比46多一些。

师:46比58怎么样?

生:46比58少一些。

师:现在老师把数改变一下(板书成:158,146),这两个数相比呢?

生:158比146多一些,146比158少一些。

师:这两个数相比呢?(师边说边板书成:8 158,2 146)

生:8 158比2 146多得多,2 146比8 158少得多。

师:这些数都是万以内的数,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万以内数的比较——多些少些。(板书课题)

教学反思我利用现场的环境引入新课,为新知作铺垫。通过数的变化,让学生初步感知,数目增大,比较结果也会变化。通过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决定在新课的教学中是否选用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讨论,自己研究新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我发现无论是试讲,还是在这节课上,学生们的表现都相当出色。学习气氛活跃,用词也很准确。总之,引入阶段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评析这样的导入简洁、有趣。既复习了旧知,又灵活运用了现实情境,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开

1.例题的探讨

现在,老师领你们去参观三所学校(多媒体演示)。看看这是哪几所小学,每所学校有多少人。

生:育红小学,有800人。

生:实验小学,有2 000人。

生:胜利小学,有650人。

师:我们把这三所学校的学生人数进行比较,看能得出哪些结论。我们来分组讨论,同学之间相互说一说。(学生讨论时,师板书2 000,800,650,然后参与学生的讨论) 师:谁想把讨论的结果说给老师听?

教学反思不小心说成了“说给老师听”,看样子老师在上的思想在我脑子里还没有彻底清除,今后一定要把老师的架子放下来,真正以平等的意识对待学生,以宽容的心胸接纳学生,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生:实验小学的2 000人比胜利小学的650人多得多。

(师板书:多得多)

生:胜利小学的650人比实验小学的2 000人少得多。

(师板书:少得多)

生:实验小学的2 000人比育红小学的800人多一些。

生:应该是实验小学的2 000人比育红小学的800人多得多。

师:2 000人比800人是多一些,还是多得多,用哪一个词描述更合适呢?请同学们再讨论讨论。

(讨论之后,大多数学生仍坚持说是多一些)

教学反思这是我没料到的。在试讲的过程中,只有个别学生说是“多一些”,经过再次讨论,就基本达成了一致——用“多得多”比较合适。面对上面这种出乎预料的情况,我略加思考,改变了原来的思路,进行了如下处理。

师:请同学们把这三个数2 000,800,650放在一起看,那么2 000和800比用哪一个词更恰当呢?谁能说一说理由?(我有目的地找了一个学生回答)

生:我觉得用2 000比800多得多较恰当。这三个数中,2 000比800多了1 200,而800比650只多了150,所以2 000比800应该是多得多,800比650才应该是多一些。

师:有道理,我也认为多得多更合适。大家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师板书:多得多)

师:还有别的结论吗?

生:800比2 000少得多。(师板书:少得多)

生:800比650多一些,650比800少一些。(师板书:多一些/少一些)

师:还有吗?

教学反思学生没有再说出别的结论。其实能得出6个结论,并能用恰当的词来描述,已经达到了教学目的。“比较多少”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同的数相比,所用的词语也会不同。这个班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多些少些”的知识,就有这么高的参与程度,并且学习状态特别好,遇到问题能够进行争议和讨论,可见平时教师的训练是非常到位的。

如果是使用实验教材,我相信还会出现我在试讲时出现的下列情况:实验小学的人数和育红小学的人数合起来比胜利小学的人数多得多;育红小学的人数和胜利小学的人数合起来比实验小学的人数少一些;等等。此环节的处理,虽然耽误了一些时间,但我想还是值得的。作为教师就应以学生为本,而不应以备好的教案为本。

评析“多一些”和“多得多”没有一个绝对标准,学生出现不同的理解是正常的,教师应适当引导,再让学生讨论,淡化教师的“裁判”作用,这样处理好。但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的时间太短,对学生的答问采用“挤牙膏”的形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小。建议在小组充分讨论后,让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小组评价或补充。

2.例题的拓展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我们把三所学校的人数相比较得出了这些结论,谁还能再举几个数和它们比比?

生:8 000比2 000多得多。

生:600比800少一些。

……

教学反思当时学生举手非常踊跃,都想表现自己,我忍不住多提问了几位学生。现在想来,如果当时让学生同桌或前后相互说一说,效果也许会更好。提问形式毕竟有它的局限性,达不到人人参与的程度。

师:(小结)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通过刚才的比较,请你们想一想,一个数和不同的数进行比较,结果一样吗?

生:(齐答)不一样!

师:对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是对具体数的比较来说的,它不是固定的。

三、练习巩固,实际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