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煤矿地质学第八章:地质资料的获得与利用

合集下载

煤矿地质学ppt课件

煤矿地质学ppt课件
3
第二节
一、污染因素
(一)固体废物 1、矸石
煤矿环境污染因素和危害
2、煤露矸天石矿的剥排离放物量取决于煤层条件、开采方法、选矿工艺等。
3、矸煤石泥的岩性:炭质泥岩、泥岩、砂岩、石灰岩。与煤系中的 岩其性排组放合量有取关决。于煤层埋藏深度和煤层赋存条件。
(1、矸露在二采石天开)矿中矿采废废若剥、水水离运Fe物输S2含的、量岩洗高性选,:过可泥程引岩中起、产自砂生燃岩的,、泥污石状染灰物环岩质境、。。松散沉积物等。 (煤1)泥洁灰净分矿含井量水高,粘土物质多,热值低。
露天开采引起的滑坡。
地表移动的类型:
1、漏斗状陷坑和阶梯状断裂 主2、要缓发波生状在沉浅陷部盆急地倾斜煤层采空区,以及开采深度/开采厚度<20 的缓主倾要斜发煤生层在采深空部区急。倾斜煤层采空区,以及开采深度/开采厚度 >特20点的是缓:倾发斜生煤突层然采、空危区害。严重,但破坏范围较小。
特点是:形成过程缓慢,时空上是连续的,但破坏范围较小6 。
2
第一节 煤矿环境地质研究的内容
煤矿环境地质的研究基础:地质学和环境学的理论和 方法。
研究的对象:由地质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重 点:煤炭开采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具体的研究内容: 1、煤矿原始环境地质条件和环境质量 2、矿煤区矿有生害产地活质动体引、起有的害环物境质地种质类问、题特征、迁移、转化等,与地 质3有、关煤的矿原开环始发境环引地境起质状的灾况环害、境质地量质水条平件。、地质因素的变化,以及由此 4而、形煤成矿的环资污境源染地保,质护煤灾和矿害环生的境产成污所因染产、防生类治的型方三、法废诱。发因素、预测方法 5、包煤括矿煤环炭境及地伴质生监矿测产、资评源价的技综术合开发利用。
(2)含悬浮物矿井水

煤矿地质学——井下地质编录

煤矿地质学——井下地质编录
通过井下观测编录,收集到大量原始地质资料。矿井地质原始记录,原始 图件、观测卡片等资料均妥善保存,不得随意销毁。
四、 填绘原始地质资料
井下观测编录的原始地质资料,应及时地填绘到各种矿井地质综合图件中,
第八章 井下地质编录
一、基本要统一
4.重点突出
第一节 穿层巷道的地质编录
一、竖井井筒地质编录
两种形式:四壁展开图,壁柱状刨面图
二、石门地质编录
步骤与方法如下:
(一)熟悉巷道预想刨面和临近勘探线刨面图
(二)对编录巷道进行全面概略观察(三)在编录 巷道壁上挂观测基线
一、检查、补充和誊清原始记录
井下观测编录资料记录在井下记录薄和各种观测卡片中,在整个过程中若发现疑 点和不足应设法检查和补充务必使资料真实可靠。
二、清绘原始地质图件
井下实测巷道剖面、断面图、展开图和细部素描图均系草图,上井后还应按 照一定的内容、比例尺和格式重新绘制清图。
三、建立原始地质资料台帐
第三节 回采工作面地质编录
► 回采工作面地质编录的基本任务是查明采区的地质变 化及其发展趋势,指导回采工作的正常进行;
► 测量煤厚,计算回采率,监督煤量的充分回采,为厚 煤层开采的合理分层提供依据。
► 厚煤层开采时,还要系统地进行工作面探煤厚的工作, 并及时调整。
第四节 矿井原始地质资料的整理
(四)观测、记录及描绘巷道壁上的地质情况
(五)其他注意事项
第二节 顺层巷道的地质编录
一、平巷地质编录 1、对于巷道能够揭露煤层全厚的薄煤层及部分中厚煤层,可以
直接观测编录巷道壁和迎头断面。 2、对于巷道不能揭露煤层全厚的厚煤层及部分中厚煤层,在进
行地质编录时,首先要设法探查煤层全厚,然后,再根据巷道中 实测和探测的各种数据进行编录。当煤层倾角较缓,则编制沿巷 道方向的垂直剖面图。 二、倾斜巷道地质编录 三、巷道展开图的编录 1、两壁一顶展开图;即巷顶下落,两壁向外展开,这种展示图 相当于人从巷道外侧观察的结果。 2、两壁一底展开图:即巷底保持不动,两壁向外展开,这种展 开方式,由于巷底往往被掩盖,地质情况不易观测,因此,巷底 地质界线的联接主要靠两壁来推测,其编录实例。 3、迎头两壁展开图:为了描绘巷道迎头的重要地质情况,编绘

煤矿地质学第8章

煤矿地质学第8章
(4)
3.岩浆侵入体的分区 (1)上冲区
通道附近 层状似层状 煤层失去工业价值
(2)扩散区
上冲区外围 串珠状 煤层大部分失去工业价值
(3)波及区
不见侵入体 煤层变质程度高
二、岩浆侵入体的观测与研究 (一)观测 1.岩浆侵入体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结 构、构造及名称 2.岩浆侵入体的产状 3.岩浆侵入体与断裂构造的关系 4.煤层被破坏的情况
擦痕 层间小褶曲
3.褶曲的探测 (1)巷探 (2)钻探
(三)褶曲的处理 1.大型褶曲 (1)褶曲轴作为井田边界 (2)回风巷布置在背斜轴部 运输巷布置在向斜轴部 (3)井筒避开褶曲轴部
2.中型褶曲 (1)轴作为采区中心布置上下山(开阔平 缓的向斜) (2)轴作为采区边界(紧闭褶曲) (3)工作面推过褶曲轴(宽缓褶曲) 3.小型褶曲 (1)采面重开切眼 (2)运输巷改造取直
(三)断层对生产的影响 1.影响井田划分 2.影响井田开拓方式 3.影响采区和工作面布置 4.影响安全生产 5.增加煤炭损失 6.增加巷道掘进量 7.影响煤炭综合经济效益
(四)生产中对断层的研究 1.井下巷道遇到断层前的先兆:
(1)煤(岩)层产状发生显著变化,伴生、派生小褶皱 发育。
(2)煤(矿)层顶底板出现不平行现象。 (3)煤(矿)层及其顶底板中裂隙显著增加, 一般越靠近断层,裂隙越发育。 (4)煤层原生结构发生变化,滑面增多,出现 揉皱和破碎现象,煤体呈鳞片状、粉末状 。 (5)在大断层附近常伴生一系列小断层,这些 小断层与大断层性质相同,产状大体一致。 (6)在高沼气矿井,巷道中的瓦斯涌出量在出 现断层前有明显的增值变化。 (7)充水性大的矿井在揭露断层前,巷道出现 滴水、淋水和涌水现象。
4.河流冲蚀变薄带的探测 (1)详细收集冲蚀带资料,大致圈定冲蚀 带范围 (2)用探巷进一步圈定冲蚀带范围

2024版煤矿地质PPT课件

2024版煤矿地质PPT课件

煤矿地质PPT课件•煤矿地质概述•煤层与煤质目录•构造与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瓦斯地质•顶底板条件•环境地质问题与对策01煤矿地质概述煤矿地质定义与特点煤矿地质定义研究煤的形成、赋存状态、煤质变化及煤矿床与周围地质体之间关系的科学。

煤矿地质特点以沉积岩为主,构造复杂,含煤岩系及煤层变化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煤矿地质研究意义指导煤炭资源勘查预测煤炭资源量,评价煤炭资源勘查前景。

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分析煤矿地质构造,预测地质灾害,提出防范措施。

促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煤质变化规律,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

1 2 3通过采煤实践,逐渐积累煤矿地质知识。

古代煤矿地质知识积累随着地质学的发展,煤矿地质学逐渐形成独立学科。

近代煤矿地质学科形成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推动煤矿地质学科向更高层次发展。

现代煤矿地质学科发展煤矿地质发展历程02煤层与煤质泥炭沼泽是形成煤层的主要环境,植物遗体在沼泽中堆积并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泥炭,泥炭再经过成岩作用转变为煤。

煤层的形成煤层的分布受古地理、古气候和构造等多种因素控制。

不同地质时期和不同地区的煤层分布特点各异。

煤层的分布煤层在地下常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

其产状受地层产状控制,一般与围岩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煤层的赋存状态煤层形成与分布煤质评价与分类煤质评价根据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质等指标,对煤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常用指标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硫分等。

煤的分类按照煤的变质程度从低到高可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大类。

其中烟煤又可细分为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等。

煤质对煤矿生产的影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煤矿的开采、运输和加工利用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主要受古地理环境、沉积物供应、构造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

不同地区的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各异。

煤层厚度变化类型根据煤层厚度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可分为稳定型、较稳定型、不稳定型和极不稳定型四种类型。

煤矿地质学

煤矿地质学

煤矿地质学简介煤矿地质学是一门研究煤矿地质背景、煤矿地质构造、煤层组织特征等内容的学科。

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对于煤矿勘探、开采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煤矿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在煤矿行业中的应用。

煤矿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煤矿地质学是研究煤层地质特征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煤矿地质背景煤矿地质背景是指煤矿地质形成演化过程中的地质历史背景,包括煤矿地质构成、煤层形成和演化、煤田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煤矿地质背景对于预测煤层分布、煤层性质以及煤层厚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煤层组织特征煤层组织特征是指煤层中煤与非煤岩石的分布和组合情况,包括煤层的厚度、分层、夹层、褶皱、断层等特征。

煤层组织特征对于煤层开采的可行性、煤层稳定性以及瓦斯抽采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煤矿地质构造煤矿地质构造是指煤炭矿区的断裂、褶皱、岩层倾角等地质构造特征。

煤矿地质构造对于煤层的开展、煤层变形以及煤炭的质量分布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煤层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对煤层进行探查和调查,获取煤层的地质信息。

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包括地质测量、地球物理勘探、化验分析等,它们为煤矿开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煤矿地质学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学科,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煤矿地质调查煤矿地质调查是煤矿地质学的基础工作,包括煤层分布、煤矿地质背景、煤层厚度、煤层品质等方面的调查。

通过地质调查,可以为煤矿的规划设计和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煤层开展技术煤层开展技术是煤矿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煤层采动力学、煤层破碎特性、煤层变形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煤层开展技术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和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煤矿地质灾害煤矿地质灾害是煤矿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涉及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冒顶、煤层火灾、地质灾害等方面。

了解和预测煤矿地质灾害,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

煤矿勘探技术是煤矿地质学的重要应用领域,包括地质测量、地球物理勘探、化验分析等方面。

煤矿地质学第8章 煤矿环境地质

煤矿地质学第8章 煤矿环境地质

(二)监测方法 1.化学分析法 2.连续分析法 (三)监测内容 1.煤矿大(空)气监测 2.水质监测 3.土质监测 4.岩移监测
(四)监测数据整理
1.算术平均值法
用在监测时间长、数据多的情况下说
明某一监测参数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
2.几何平均值法 Ci= (Ci,av) (Ci,max)
该方法适当考虑了污染物最大浓度故 得到了较为广泛的采用。 式中 Ci——污染物浓度统计值; Ci,av——污染物浓度算术平均值;
3.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二)环境质量评价内容
1.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
矿区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及地貌、
气象与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
2.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确定矿区内污染源,找出扩散和人
为排放的方式、途径、特点。
3.环境污染现状的调查与评价
通过布点采样和资料收集获得环境
质量信息。 4.环境效应分析评价 生态效应分析、人体健康效应分析、 经济效应分析。
第三节 煤矿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
一、煤矿环境监测
(一)监测网点布设 1.对面状监测对象(如矿区大气 ,水库, 湖泊,矸石山等)的分布方法。 (1)网络布点法 (2)同心圆布点法 (3)扇形布点法 (4)功能分区布点法
2.对线状监测对象(如河流,井下巷道,工 作面等)的布点法 一般按一定距离并结合污源排放口, 交汇点,采样点等综合布点。 3.对点状监测对象(如机器噪声等)的布点 方法 通常根据不同对象在其表面或附近的 一定距离内布点。
(六)矿井热
热源有地热、空气压缩热、井下煤 岩层氧化热、矿井热水热、煤层自然热、 机电设备运行热、爆破热及井下人员人 体热等。
(七)噪声 工业生产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建 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等。

煤矿地质课件

煤矿地质课件

? 二、煤层的观测方法
? 1. 用井巷观测基线测制煤层剖面
? 2. 利用井巷与钻孔的揭露来测量煤层厚度
? 3. 煤层观测点的位置应按实际情况来定
? 4. 以沉积岩的一般观察方法来鉴定煤层顶、 底板
? 5.煤岩分层描述的观察点力求一个新鲜的 连续剖面
? 6.在上述特征观测经常上,对一条巷道或 一个工作面都要做煤层的总体描述并附煤层 观测点平面图
? 二、巷道掘进时对断层的处理
? ﹙一﹚平巷过断层 ? 1.斜穿煤层顶、底板过断层:
? 在断层下盘破底改向而进入煤层。岩性是否的利于施工;距离 短;尽量少丢三角煤等。
? 2.顺断层面过断层:
? 沿断层掘进而进入另一翼煤层,如果断层附近岩石破碎、压力 大,又有水、瓦斯等的威胁时,则不能紧靠断层施工巷道,而 应在巷道穿过断层后,距离面一定距离平等断层走向,掘石门 进入另一翼煤层。
? 2. 褶曲构造的观测: ? 对那些在巷道貌岸然中能观察全貌的小型褶
? 曲,应系统地查明褶曲轴的位置、方向以及是否倾状、倾状方 向和倾状角大小;褶曲两翼的煤层和岩层产状;褶曲宽度和幅 度;褶曲对煤层厚度及结构的影响,在褶曲与断裂、节理的关 系,以及褶曲的延展变化,往深部发展趋势和对采掘生产的影 响程度等
? 1.为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 处理断层所布置的巷道,应尽可能保持平直,少出现急骤拐 弯,以简化生产系统和运输环节;
? 2.尽量减少资源损失:
? 以断层为工作面边界时,应确切控制其延展变化,合理布置 巷道,减少煤柱损失;
? 3.降低掘进率:
? 由于灿层存在往往要多掘巷道,但应防止由于判断错误或处 理不当多掘岩巷或无效进尺;
煤矿地质
?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工程二系 ? 地质测量教研室 ? 李垚 金登刚 柴永兴

煤矿地质基础资料

煤矿地质基础资料

煤矿地质基础资料1. 引言煤矿地质基础资料是煤矿开发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地质基础资料,可以了解煤矿所在地的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矿产资源储量等信息,为煤矿的选址、设计和生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煤矿地质基础资料的内容和获取方法,以及其在煤矿开发中的应用。

2. 地质基础资料的内容煤矿地质基础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地质构造资料地质构造资料是煤矿地质基础资料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区域地质构造图、剖面图、地震测量数据等。

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可以了解煤矿所处的地质背景,包括断裂带、褶皱带、断陷盆地等,为煤矿的选址和设计提供依据。

2.2 矿床地质资料矿床地质资料主要包括煤层地质图、煤层剖面图、煤质分析数据等。

通过分析矿床地质,可以了解煤层的厚度、倾角、品位等特征,为煤矿的规划和开采提供依据。

2.3 地质灾害资料地质灾害是煤矿开发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因此地质灾害资料也是煤矿地质基础资料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地质灾害资料包括矿井涌水、瓦斯突出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等信息,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2.4 环境地质资料环境地质资料主要是指煤矿开发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环境保护工作的情况。

环境地质资料包括水文地质、地下水动态、土壤污染等方面的资料,为煤矿的环境评价和环保措施提供参考。

3. 地质基础资料的获取方法获取煤矿地质基础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3.1 实地调查和野外勘探实地调查和野外勘探是获取地质基础资料最直接的方法。

通过野外地质勘察,收集和记录地质样品,进行地球物理测量,可以获取大量的地质数据。

3.2 文献资料查询文献资料是获取地质基础资料不可或缺的来源之一。

国内外煤矿地质调查报告、煤矿开发技术论文、地质专著等都是获取地质资料的重要渠道。

3.3 实验室分析和测试实验室分析和测试是获取地质基础资料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地质样品进行物理、化学、矿物学分析等实验室测试,可以获取对煤矿地质构造、煤层赋存和煤质特征等方面的深入了解。

《煤矿地质知识》课件

《煤矿地质知识》课件
煤层通常呈层状分布,具 有一定的厚度和延展面积 ,这为煤炭开采提供了基 础。
伴生矿产
煤层中常常伴生有其他的 矿产,如硫铁矿、油页岩 等,这些矿产具有一定的 经济价值。
煤的分类与特点
烟煤
褐煤
烟煤是煤的一种主要类型,其特点是 具有明显的烟熏味,含碳量较高,发 热量较大。
褐煤是一种较为年轻的煤,其特点是 含水量较高,颜色多为褐色或深褐色 ,发热量较低。
产损失。
排水费用
矿井排水是煤矿生产的重要环节, 水文地质条件直接影响排水费用和 生产效率。
采掘工程影响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对采掘工程的布 置和设计有重要影响,需要考虑防 水、排水等措施。
矿井水文地质的防治与利用
防水措施
针对矿井突水灾害,应采取防水 、排水、截流等措施,降低灾害
风险。
排水系统设计
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合理设 计排水系统,确保排水能力满足
数值模拟
综合研究
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煤矿地质模型,进 行数值模拟和分析,预测煤矿开发过程中 的各种地质现象和灾害。
将上述方法综合运用,结合实际生产情况 ,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为煤炭工业的发展 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02 煤的形成与分布
煤的形成过程
01
02
03
煤的形成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在地下 经过长时间的高温高压作 用形成的,主要成分为碳 、氢、氧、氮等元素。
应用
将资源储量管理与生产计划、采掘方案、安全管理等相结合 ,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
06 煤矿地质灾害与 环境保护
煤矿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特点
总结词
类型多样、特点各异
地面塌陷
由于地下采空导致地面塌陷,影响范围广,破 坏性强。

煤矿地质学(第八章:地质资料的获得与利用)

煤矿地质学(第八章:地质资料的获得与利用)
煤矿地质学
煤矿地质学---地质资料的获得与利用

4亿年前为一套火山岩; 4亿年发生岩浆侵入事件,形成了一套斑状花岗岩;同时火山岩发生变质。而后,
发生沉积作用; 2.3亿年花岗岩侵入;粘土岩(砂岩)变质成低变质的千枚岩;


2.3亿年后,发生了构造作用,地层发生变形(褶皱);发生变形(褶皱)后,地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煤矿地质学---地质资料的获得与利用
二、井筒检查钻孔的布置与要求
为了避免在建井过程中因地质情况不清而造成井筒设计不切
合实际或造成施工困难等各种事故,在井筒施工前,一般均 应打井筒检查孔。
井筒检查孔功能:可以查明井筒通过的地质剖面的煤层和岩(土)层的厚度 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煤层的瓦斯含量、各主要含水层和基岩风化裂隙带的厚
1、建井开工前的地质工作 建井开工前的地质工作包括:熟悉井田勘探最终地质报告,掌 握井田地质特征及其与区域地质的关系;核实地质勘探提交地
质资料的可靠程度;复查井筒检查孔资料;了解矿井设计,并
提供地质资料;随施工的进程及时提交主要井巷工程预想地质 资料;为矿井初步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2011,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煤矿地质学---地质资料的获得与利用
二、井筒检查钻孔的布置与要求
4、井筒检查钻孔的钻进和封闭钻孔的要求:井筒检查钻孔的钻进,要求穿过
松散地层的孔径必须满足抽水试验的要求,即不小于127mm;终孔的直径不小 于89mm。
井筒检查孔的终孔深度:立井的检查孔的孔深,最小应大于井筒的深度,并

《煤矿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煤矿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煤矿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作为工程测量、矿山地质、地质测量、采矿工程、通风与安全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前提,服从课程结构与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不拘泥于教材的体例体系,力求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完成本课程高职教育的目标要求。

二、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工程测量、矿山地质、地质测量、采矿、通风与安全等专业的学生掌握扎实的地质理论基础知识,运用地质学的基础理论,查明影响煤矿建设、生产的各种地质因素及其规律性,研究相应的处理方案和措施,保证煤炭资源的正常开采与合理利用。

三、课程主要内容绪论主要介绍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煤矿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煤矿地质学的任务。

第一章地球了解地球概况、地球的圈层结构;掌握与采矿有关的地球的物理性质;掌握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的种类及其特点。

第二章矿物与岩石了解矿物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常见矿物的特征;能够肉眼识别常见矿物;了解岩石的概念及分类;掌握自然界三大类岩石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类型;能够肉眼识别常见的岩石。

第三章地层与古生物了解古生物的地质意义以及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概念和方法;掌握年代地层表与地质年代表;了解地壳演化的历史;掌握一些特殊地层以及我国主要的聚煤期。

第四章地质构造了解岩层产状的概念;掌握岩层产状要素及测定和表示方法;学会使用罗盘;了解褶皱等构造的概念;掌握褶皱构造的分类和褶皱构造观测与研究的方法;了解断裂构造的概念;掌握节理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如何判断节理;掌握断层的要素、分类以及断层的观察与研究方法。

第五章煤与含煤岩系了解煤的形成条件及成煤过程;掌握煤岩成分、煤的性质及分类;了解含煤岩系及类型;掌握含煤岩系的组成及煤田概念和我国主要聚煤地。

第六章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了解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及对煤矿生产的影响;掌握煤层厚度变化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了解地质构造对煤矿生产的影响;掌握在生产中如何处理褶曲构造和断裂构造;了解岩浆侵入煤层对生产的影响;掌握分析判断岩浆侵入煤层的情况的方法及处理;了解陷落柱的成因及特征;掌握观测与研究陷落柱的方法以及如何处理陷落柱。

煤炭地质学2(6-8章)

煤炭地质学2(6-8章)

第六章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随着煤炭开采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的分析研究日益显得重要。

在煤炭开发的过程中,影响煤矿生产有诸多地质因素。

其中有些地质因素其影响具有普遍性,如地质构造、煤层厚度变化、煤层顶底板条件等;有些地质因素其影响对某些矿井具有特殊性,如岩浆侵入煤层、岩溶陷落、矿井水及煤层自燃等。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瓦斯、地热、地压对煤矿生产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并成为目前深部开采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一节煤层厚度变化煤层厚度变化是影响煤矿生产的主要地质因素之一。

煤层发生分叉、变薄、尖灭等厚度变化,直接影响煤矿正常生产。

一、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及变化特征煤层厚度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但就其成因来说,可分为原生变化和后生变化两大类。

(一)煤层厚度的原生变化煤层厚度的原生变化是指泥岩层堆积过程中,在形成煤层顶板岩层的沉积物覆盖以前,由于地壳活动,沉积环境变迁等各种地质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煤层形态和厚度变化。

原生变化主要包括地壳不均衡沉降引起的煤层分叉、变薄、尖灭(图6—1)、泥炭沼泽古地形对煤层形态和煤厚的影响(图6—2)、河流同生冲蚀(图6—3)、海水同生冲蚀(图6—4)等四种原因。

以上四种原因造成煤层变化特征参阅表6—1。

(二)煤层厚度的后生变化煤层厚度的后生变化是指煤层被沉积物覆盖以后,或煤系形成以后,由于河流剥蚀(图6—5)、构造变动(图6—6)、岩浆侵入(图6—7)、岩溶陷落(图6—8)等各种地质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变化。

以上原因造成煤层变化特征参阅表6—1。

二、煤层厚度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煤层厚度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采掘部署煤层厚度变化直接影响到煤矿开采设计和采掘部署。

例如原为一次采全厚的煤层,由于煤层增厚必须改为分层开采。

又如在已开拓区内,由于局部地段煤层出现底凸变薄或河流剥蚀使部分区段不可采,需要重新设计采区和工作面。

2.影响采煤工艺我国的采煤工艺,按机械化水平的高低依次为综采、高档普采、普采、炮采,不正规开采等五类。

煤矿地质学教学课件(经典版本)

煤矿地质学教学课件(经典版本)
452、、、大高 盆洋原地盆::地海 四:拔 周大高 是洋程 高盆地大 原是于或海山60洋地0的米,主的中体宽,央广约低地占平区海的洋,地总如区面青积,藏的如高4柴5原%达。。
木3、盆洋地中。脊:大洋中的线状海底隆起。其规模超过陆地上最大的山 6系、。洼洋地中脊:均陆由地火上山某岩些组成高,程有低地于震海和平火山面活的动低,洼其地发区生地。震时引
横向上的相变反映了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陆相→滨海相→浅海相 砾岩砂岩→滨海砂岩→石灰岩
b.纵向相变 纵向即垂直岩层剖面方向上,纵向上的相
变反映了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自然地理环
砂岩
境的改变,其改变(环境)是地壳运动的
结果。如太行山东麓煤田的某剖面。
煤 陆相
B、海侵层位和海退层位: a.海侵:地壳下降,海水侵漫大地。 由海侵时期形成的岩层—海侵层位 b.海退:地壳上升,海水退出陆地—海退。
重力值。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与正常重力值(理论上的)之差。 正异常---实测值大于理论值,表明地下存在密度较大的物质。 负异常---实测值小于理论值,表明地下存在密度较小的物质。
四、温度 1)地壳浅部温度变化 (1)变温层:自地表向下约30米,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 (2)恒温带:此带深度大约在地下30米处。既变温层的下界。 (3)增温带:在恒温层以下,温度随深度而逐渐增加,表示增温 规律的方法两种:
自然作用。
地质作用一方面不停息地破坏着地壳中已有的 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另一方面又不 断地形成新的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 各种地质作用既有破坏性,又有建设性,在破坏中 进行新的建设,在建设中又同时遭到破坏。
根据地质作用所进行的场所及能量来源的不同,
地质作用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煤矿地质学》课件

《煤矿地质学》课件
Leabharlann ● 06第六章 煤矿环境保护
煤矿环境问题分 析
煤矿开采和生产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水资源污染、 土壤退化、大气污染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周围环境的 整体质量,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01 环境影响评价
评估煤矿开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02 矿山生态恢复
恢复煤矿开采后的生态环境
03 环保税收政策
对煤矿企业实行环境税收政策
煤矿掘进机是用于在井下或露 天进行煤炭掘进作业的机械设 备 具有快速、高效、安全等特点
煤矿输送带
煤矿输送带是将采煤机采到的 煤炭运输到地面或其他区域的 重要设备 可实现自动化运输,提高生产 效率
煤矿提升设备
煤矿提升设备主要用于将煤炭 等物料从井下提升至地面或不 同层级 需具备稳定、可靠的提升能力
煤矿安全生产
03 提高矿工安全意识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矿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 防护意识
总结
煤矿开采工程是煤矿资源开发的关键环节,合理采用不同的 开采方法和设备,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措施,是确保煤矿生产 安全、高效的重要保障。矿山管理者和矿工们要时刻牢记安 全第一,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共同营造安全、和 谐的工作环境。
远古植物残体逐渐压实、变质
02 地质作用影响
地质过程加速植物残体转化成煤
03 煤的形成
需要时间积累和地质作用的影响
● 03
第3章 煤矿勘探技术
煤矿勘察的方法
地质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
钻探
煤矿勘察的方法
煤矿勘察是为了获取煤矿的地质信息,主要通过地质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等方法进行。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矿工了 解地下煤矿蕴藏的煤炭资源和地质构造。
● 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地质学---地质资料的获得与利用
二、井筒检查钻孔的布置与要求
定义:从井口到井底的筒状四壁或空间;采矿、修建长隧道和地下铁道时开凿的联系 地面和地下巷道的通道。
根据井田开拓方式的不同,井筒分为立井、斜井和平硐;立井井筒按其用途又分为主 井、副井、混合井和风井。
①主井是专门用作提升煤炭的井筒, 在大、中型矿井中,提升煤炭的容器多采 用箕斗,所以主井又常称作箕斗井。
壳抬升,地层发生剥蚀,沉积发生间断后,地壳又发生下降,上面沉积了一套砂岩;
➢ 地壳发生抬升,地层剥蚀,沉积间断后,地壳下降,又发生沉积作用,形成了一套
含煤地层;后又发生沉积间断,沉积间断后沉积了一套红层;
➢ 发生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玄武玢岩。
煤矿地质学---地质资料的获得与利用
煤矿地质学---地质资料的获得与利用
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其长轴线与煤层直交或斜交的岩石平巷称为石 门,为开采水平服务的石门称为主要石门,为采区服务的石门称为采区石门; 在厚煤层内,与煤层走向直交或斜交的水平巷道,称为煤门。
煤矿地质学---地质资料的获得与利用
一、建井阶段的地质工作
3、矿井竣工移交生产之前的地质工作 新建矿井竣工移交生产之前的地质工作包括:核算井田煤炭储 量,并以储量变动对比表形式反映储量的成果;编制移交生产 的建井地质报告,有的单位称矿井地质鉴定书。此外,还要做 储量变动原因的说明,具体分析储量增减的原因。
煤矿地质学---地质资料的获得与利用
二、井筒检查钻孔的布置与要求
1、井筒检查钻孔的布置:主要根据矿井的开拓方式、井筒的数目和井筒的间 距,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不同来考虑。
2、井筒检查钻孔的取样和样品试验:为了取得全面可靠的资料,井筒检查钻 孔的采取率在砂层中不少于50%,在土层和基岩中不少于70%;同时,要求终 孔后进行物探测井。 3、井筒检查钻孔的水文地质观测和抽水试验:为了进一步查明井田水文地质 情况,应对检查孔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对检查钻孔所见的各主要含水层 (组)要求分层进行抽水试验,以了解其渗透系数K值和涌水量。
二、井筒检查钻孔的布置与要求
为了避免在建井过程中因地质情况不清而造成井筒设计不切 合实际或造成施工困难等各种事故,在井筒施工前,一般均 应打井筒检查孔。
井筒检查孔功能:可以查明井筒通过的地质剖面的煤层和岩(土)层的厚度 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煤层的瓦斯含量、各主要含水层和基岩风化裂隙带的厚 度和埋藏深度及其特征,是否有破碎带,以及开凿井筒的水文地质条件等地 质情况,从而为设计井壁结构,制定施工方案和作业规程等提供必要的地质 资料。
②副井是用作升降人员、材料、设备和提升矸石的井筒,并常兼作入风井,由于 副井采用的提升容器是罐笼,所以副井又称为罐笼井。
③在同一个井筒内安设有箕斗和罐笼两种提升容器时,该井筒称为混合井,它主 要用于小型矿井和老矿井改扩建的延深井。
④风井尽管有时也安设有提升设备,该井筒仍然按其主要用途命名为风井。
煤矿地质学---地质资料的获得与利用
煤矿地质学---地质资料的获得与利用
建井施工中的地质工作还包括:及时预报和处理影响井巷施工 的各种地质问题,保证井巷施工的安全、顺利地进行。
井底车场是在井筒与石门连接处所开凿的巷道与硐室的总称。它是转送人员、 矿岩、设备、材料的场所,也是井下排水和动力供应的转换中心。根据开拓方 法的不同,分为竖井井底车场和斜井井底车场。
煤矿地质学---地质资料的获得与利用
三、建井地质说明书的编制
在建井施工之前,为保证井巷等基建工程有预见性地顺利进行, 必须编制建井地质说明书(基建工程地质说明书),提交建井 部门作为选择施工方案,编制井筒和井底车场施工组织设计, 制定作业规程和指导井巷施工的地质依据。
建井地质说明书是根据井田地质勘探资料和井筒检查钻孔所获 得的资料,按照建井设计与施工的要求,经过分析整理后编制 而成。
煤矿地质学---地质资料的获得与利用
建井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影响施工的不利地质因素时,应及时 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出补充勘探计划,及时进行补充勘探工作; 同时进行地面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建立井上、下水文地质观测 网,进行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和涌水量预测,提出地面、井筒及 井下的防排水措施,还要进行水质取样化验,确定水源井的位 置,确保工业用水和民用水的供给;在地热偏高的井田,还应 进行专门的地热补充勘探和地下原始岩温的观测,绘制等温线 图,为矿井降温设计提供所需地质资料。
煤矿地质学---地质资料的获得与利用
煤矿地质学---地质资料的获得与利用
煤矿地质学---地质资料的获得与利用
煤矿地质学---地质资料的获得与利用
煤矿地质学---地质资料的获得与利用
一、建井阶段的地质工作
2、建井施工中的地质工作 建井施工中的地质工作包括:进行日常的地质工作及水文地质 工作,也就是系统的观测、编录揭露的地质现象;采集必要的 岩层、标志层、化石的标本和煤样,并把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 妥善保管,作为建井竣工后编写建井地质报告的基础资料。
煤矿地质学第八章:地质利用
➢ 4亿年前为一套火山岩; ➢ 4亿年发生岩浆侵入事件,形成了一套斑状花岗岩;同时火山岩发生变质。而后,
发生沉积作用;
➢ 2.3亿年花岗岩侵入;粘土岩(砂岩)变质成低变质的千枚岩; ➢ 2.3亿年后,发生了构造作用,地层发生变形(褶皱);发生变形(褶皱)后,地
煤矿地质学---地质资料的获得与利用
二、井筒检查钻孔的布置与要求
4、井筒检查钻孔的钻进和封闭钻孔的要求:井筒检查钻孔的钻进,要求穿过 松散地层的孔径必须满足抽水试验的要求,即不小于127mm;终孔的直径不小 于89mm。 井筒检查孔的终孔深度:立井的检查孔的孔深,最小应大于井筒的深度,并 应尽可能钻进到未来井筒延伸的深度;斜井的检查孔深度,最小应深于井筒 的底板;平硐的检查孔钻孔深度,最小应达到平硐的水平标高。 检查钻孔的偏斜率要求控制在1.5%以内,同时应注意钻孔施工到达设计检查 钻孔的深度的位置与井筒井壁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5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