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经济新常态的特点
经济新常态的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
新的时代——经济新常态。
下面是经济新常态的特点:
1. 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进步,经济新常
态下,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世界经济演变成多极化、区
域化,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化的体系。
2. 国内经济的转型升级: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进入由高速增长向
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国内经济正在进行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
型升级,经济结构逐渐优化,服务业快速发展,实现了由“大而粗”向“小而美”的转变。
3. 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一环。
以提高全
要素生产率为核心,通过推进结构性改革,减少产能过剩,优化供给
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了由“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4. 城乡发展的失衡:经济新常态下,城乡发展的失衡问题凸显,城市
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就要求在推动城市发展的
同时,要加强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城乡经济持续发展并形成良性互动。
5. 变革与创新的推进:经济新常态下,变革与创新的推进是发展的重
要驱动力。
要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含量和品质,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探索新市场和新领域,加强全球化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经济新常态的特点不仅是经济发展变化的体现,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
只有深入理解这些特点,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经济的发展机遇,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转型升级:由过去的以投资和出口为主导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以创新和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2. 稳中求进: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但稳中有进,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也意味着我国可以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3. 转向内需:消费、投资和出口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新常态下,要更加注重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尤其是内需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4. 开放合作:通过开放合作来促进经济发展,也是新常态的一个特点。
中国正积极参与全球化,并将继续推进国际化程度和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5. 管理调控: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管理和调控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和市场监管体系,确保经济发展的稳定和有序。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与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与发展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中国经济正逐渐进入新的常态。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以创新驱动和结构优化为核心,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中,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机遇也与以往不同,这些机遇将为中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动力。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在这一改革背景下,中国经济将加快消除产能过剩和去杠杆化,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这将为中国经济开辟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机遇。
二、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动能增强经济韧性创新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中国将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
通过创新驱动,中国经济将增强自身韧性和竞争力。
三、开放型经济: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中国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和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同时,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推动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
这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合作伙伴。
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
中国将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绿色低碳发展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同时也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五、人力资源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和高技能劳动力中国在新常态下,需要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和高技能劳动力,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
中国将加强教育改革,注重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此外,中国还将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质。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理解及中国企业未来的转型之路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理解及中国企业未来的转型之路【摘要】中国经济在进入“新常态”之后,中国企业面临着转型的挑战。
这种新常态不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促使中国企业必须转型升级。
中国企业转型的必要性日益凸显,未来的转型方向应该是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在转型过程中,企业需要制定合适的策略,如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市场策略和提升管理水平。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转型之路并不容易,需要在持续的探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企业有望在新常态下找到发展新动力,拥抱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展望值得期待,在转型的道路上必须认识到其重要性,抓住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国企业,转型,挑战,影响,必要性,方向,策略,路径,发展展望,重要性,发展机遇1. 引言1.1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概念中国经济“新常态”是指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主要特征是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结构调整加快、动力转换逐步深化、创新驱动力增强。
这一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将主要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新常态”是在国内外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
在国内方面,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转向中低速增长的新阶段,城乡、区域、产业、收入等方面矛盾交织,引起了结构性问题的凸显;在外部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及全球经济低迷,也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经济“新常态”要求必须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只有通过转型升级,中国经济才能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也意味着中国企业需要转型升级,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要求,迎接新的挑战。
1.2 中国企业面临的转型挑战中国企业面临的转型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市场环境的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市场需求、竞争格局、消费习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转型与升级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转型与升级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次历史性的转型与升级。
这不仅源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与内部结构的调整密不可分。
在我看来,这次转型与升级的核心是从规模经济向质量经济的转变。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一、内需主导加强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更多地依靠内需来支撑增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
但由于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的发展,这两个因素的贡献正在逐渐减少。
因此,中国需要加强内需的发展,特别是消费升级的推进。
这不仅可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也可以提升产业结构的水平,使得经济增长更具质量化。
二、科技创新驱动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向科技创新型经济转型。
这一点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
首先,创新可以促进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其次,科技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更高的话语权。
因此,有必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包括政府的引导和企业自主实践。
只有将科技创新置于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才可能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
三、绿色发展保障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向绿色低碳型经济转型。
这一点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
首先,环保和节能是增长的潜在分野,只有在完成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其次,推进绿色发展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也可以促进企业转型,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绿色发展应当成为中国未来经济转型的一项重要策略。
四、金融改革和市场化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向市场化和金融化的方向推进。
这一点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
首先,市场化和金融化的发展可以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挖掘潜在的增长点。
其次,金融改革可以改善金融体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从而保障企业融资和发展。
因此,金融改革和市场化应当成为中国未来经济转型的一项重要战略。
五、外部开放和经济一体化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向外部开放和经济一体化的方向转型。
这一点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发展阶段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转变,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和新发展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正在逐渐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GDP增速从2010年的10.6%逐渐下降,到2014年的7.3%,再到2015年的6.9%。
虽然增速有所下降,但中国的经济总量依然在快速增长,2016年GDP总量达到了74.4万亿元,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习近平主席提出了“谋划发展新形势,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新发展动能”的重要思想。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但增长的方式和动力正在转变。
未来,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二、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经济转型升级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过程包括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劳动力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产业转型升级是重中之重。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将传统的产业结构转变为具有更高附加值和创新能力的产业结构,包括转型到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正在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速度,打造自主创新品牌。
同时,中国政府也大力支持创业创新,建设众创空间,培养“双创”人才等,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全球化进程加速经济转型升级和全球化进程是紧密相关的,全球化可以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也为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与一些国家的自由贸易区谈判。
这些举措将有望为中国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将加快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四、环保和人口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和人口问题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中国政府正在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推进绿色发展,同时也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资源短缺等问题。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发展?
宏观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发展?王丹丹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胡俊超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 新华社经济信息编辑部摘要:2015年10月29日闭幕的中共中央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作为不同于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新常态将会贯穿“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全过程。
由于经济发展存在惯性,经济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过程中难免会引发一系列问题、矛盾和风险,这就需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创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新常态;宏观调控;创新驱动;经济转型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0-000003-03一、引言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①。
据此可以判断,新常态将会贯穿“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全过程。
那么,什么是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常态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已有哪些积极变化?未来一段时期乃至整个“十三五”时期,如何开创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局面?笔者拟对上述问题逐一分析和解答。
二、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由之路(一)新常态是经济转型过程特有经济现象新常态一词可追溯到2009年初,在 “探讨危机后美国各个经济领域复苏和发展新模式”的论坛上,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格罗斯和总裁埃利安在发言中用“New Normal”来归纳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可能遭受的缓慢而痛苦的恢复过程②。
从全球范围来看,新常态是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特有的经济现象: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过一段时间高速增长后,都会经历经济增速减速换挡、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创新驱动发展等过程逐步向更高层次发展阶段迈进,即经济更多地依赖稳定的消费拉动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同时资源环境也得到有效保护,民生持续改善、人民满意度不断提升。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转型和升级。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历史阶段,需要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中实现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产业转型、经济模式转型和政策支持角度来探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一、产业转型产业转型是推动经济结构升级的关键,实现产业转型需要不断地开展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
技术创新可以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加快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发展。
体制创新可以优化经济体制安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企业的发展进程。
要实现产业转型,需要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机制,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推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的发展。
二、经济模式转型在新常态下,经济模式也需要进行转型,从传统的外需驱动模式转向内需驱动模式。
外需驱动模式是指国内企业通过出口发展来稳定发展的一种模式,而内需驱动模式则是指国内市场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实现经济模式转型,需要推动消费升级,拓展新兴消费市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
同时,要适应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经济模式的转型升级。
三、政策支持政策支持在经济转型中起重要作用。
政府需要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促进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通过政策调节来推动不同产业的平衡发展。
同时,政府也需要为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融资政策、用地政策等,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此外,政府还需要完善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育、医疗、环保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产业转型、经济模式转型和政策支持成为了推动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
随着不断的努力和实践,相信中国经济能够在新常态下顺利完成转型升级,迎接更加灿烂的未来。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和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和转型升级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样的成就不能仅仅归因于高速经济增长和廉价劳动力的利用,更多的是得益于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和转型升级。
二、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新常态是指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特点是以下三个方面:1、经济增长稳定在新常态模式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趋于稳定,不再像之前那样大起大落。
2019年,中国经济的增速为6.1%,虽然低于以往,但是这个数字已经足以支撑全球经济,并且让中国经济持续朝着良性发展的方向前进。
2、消费升级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也意味着中国消费者不再只是关注低价商品,而是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
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消费升级已经开始。
消费者更加注重健康、环保、品牌和体验,这种趋势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3、创新驱动在新常态模式下,中国也更加注重创新驱动经济发展。
这是为了弥补传统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从而加速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全球创新中心之一。
三、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是指通过重大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来转变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重视服务业发展在过去,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而服务业的比重比较低。
但是,在新常态下,服务业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因此,中国政府开始采取措施扶持服务业的发展。
在世界服务贸易领域,中国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加快科技创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开始着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机构和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
这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3、倡导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也开始注重可持续发展,这是环境保护得到重视的体现。
从解决“雾霾天”到提高环保标准,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采取措施确保健康的环境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发展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发展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后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下中国经济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发展要求。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要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传统的投资和出口驱动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需求。
中国需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积极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传统制造业在新常态下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中国应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技术含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中高端和价值链高端升级。
再次,要发展创新型经济。
创新是实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国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环境的法治化水平,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推动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
此外,要推动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中国需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通过城镇化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提高,推动人口、资本和技术要素的集聚和流动,促进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
最后,要深化开放。
深化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动力。
新常态下,中国需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市场化,打破行业垄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金融体系,推动形成开放、透明、有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
总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发展需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加快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城镇化发展,深化开放。
只有在这样的转型发展过程中,中国经济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并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新常态下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新常态下的挑战与机遇标题:《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新常态下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不断演变,中国经济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
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的转型之路,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经济新常态的内涵新常态,这个词汇已经成为描述当前全球经济状态的热门词汇。
对于中国而言,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但这背后更深层次的,是社会经济制度的转型。
发达国家在新常态下的社会经济体制呈现出“向左转”的趋势,而中国之外的新兴市场国家则呈现出“向右转”的市场化改革趋势。
中国的新常态则表现为出口和房地产两大旧增长点与公共消费型基建投资、产能转型升级、居民消费这三大新增长点的交替。
这种交替带来的经济增长阵痛,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结构调整的深远影响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劳动工资率的上涨、经济地理的变局、服务业比重的提升,这些渐进式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这些调整不仅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内部结构,也在重塑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定位。
改革的艰难推进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
在新常态下,改革的动力和阻力并存。
基层政府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动力不足,使得改革进程显得尤为艰难。
然而,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在新常态下,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呈现出双向反馈的态势。
中国不再是国际规则的简单接受者,而是积极地参与到国际经济秩序的改革中,提出自己的意见,提升国际经济领域的中国要素。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
通过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中国完全有可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农村改革与户口制度的革新农村改革和户口制度的革新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土地确权、户籍制度改革等措施,可以极大地激发农村的活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发展
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发展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被称为“新常态”。
在这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趋于缓慢,但经济质量与效益得到了极大提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与其发展。
I. 中国经济的转型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维持在7%左右。
然而,在近两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中国迈向了经济转型阶段。
从制造业发展到服务业,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转变。
这一转型将不再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而是依靠技术进步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因此,中国制造业将不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II. 企业的开放和市场化在新常态下,中国的企业将面临更多的竞争。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的企业需要向外开放,并更好地融入市场化的环境。
这一过程需要政府的支持,包括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政府还应该通过鼓励竞争,提高生产力和降低生产成本来激发企业创新和提高产业水平。
III. 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在新常态下,中国的企业必须更加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过去几年,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在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
政府应该继续支持这些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来推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IV. 投资与活跃市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意味着更加广泛和活跃的市场,以及倾向于投资的趋势。
因此,政府应该为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推动更多的交易市场发展,促进投资和金融发展之间的互动。
V. 教育和劳动力市场中国的高素质劳动力正在变得越来越难以获取。
政府应该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市场发展和产业转型过程。
传统的中西部地区也需要重视,那里的人口大多数还是非常懂得劳动,它们因为市场转型并不会失业,而是继续上升职级。
这样,企业也会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这是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正常过程。
VI. 环境保护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如何保护环境,并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协调是一个关键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挑战
一、引言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飞速的发展。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被定义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及面对这些挑战的策略。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1.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其增长速度已经从高速转向中高速,这是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
2. 经济结构优化:中国经济正在从依靠低成本优势的制造业,转向以科技、信息、金融等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
3. 创新驱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依靠创新来推动发展,这需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新常态下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 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市场将面临供不应求的压力,需要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环境压力: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需要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环境问题。
3. 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存在,需要加大扶贫力度,推动地区间的平衡发展。
四、结论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面对新常态,我们需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创新,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同时,也需要解决人口老龄化、环境压力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互动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就是新常态。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变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问题。
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需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实现经济增长的转型。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传统产业的投资增速逐渐降低,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深水区。
一方面,投资对增长的贡献逐渐降低,另一方面,效率提升能够提高质量和竞争力,这意味着产业质量的提高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因此,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二、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通过改革来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改革的核心是优化产业结构和营商环境,这将有助于提高经济总体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可以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目前,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中国已经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简化审批程序,减少税收负担等,以鼓励更多的企业投资和创业。
这些措施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三、加强创新,提升科技含量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必须加强创新和提升科技含量,以适应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需求。
尤其是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5G等领域,中国需要更多的投资和研发,提高技术含量。
在此基础上,中国可以利用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因此,创新和科技含量的提升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总之,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变化。
中国需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创新和提升科技含量等方面推动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近年来,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外部结构的调整,使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常态。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依靠转型升级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特点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市场化程度加深,新旧动能转换日渐明显,追求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目标。
1.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近年来,中国GDP增速逐步放缓,从2008年10.6%的高增长率逐渐下降到目前的6.1%。
这是因为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了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例如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限制、结构性矛盾等问题。
2. 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新常态下,由于资源环境约束等原因,传统产业的增长乏力,而新兴产业得到了加快发展。
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业、消费升级等领域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从而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3. 市场化程度加深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
作为市场化经济的基础,企业和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从而迫使企业加快创新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4. 新旧动能转换日渐明显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动能转换变得越来越迫切。
传统的制造业增速放缓,而新兴的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创业等领域得到快速发展。
在新旧动能的转换过程中,要加强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含量,推动产业升级。
5. 追求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目标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改变了,不再是简单地追求GDP的增长,而是更加强调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二、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进行转型升级,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在新常态下崛起的新兴产业包括: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业、先进材料、新能源等。
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实例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实例1. 电商业务的蓬勃发展:在新常态下,中国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的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京东等公司通过建立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数字化营销手段,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利和多样化的购物方式。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电商业务更是得到了进一步推动,成为了许多企业和消费者的首选。
2. 创新科技应用的推动:在新常态下,中国的科技创新日益强调,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许多行业的转型升级。
例如,在交通出行领域,中国的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提高了车辆利用率和用户满意度;在医疗健康领域,中国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京东健康为用户提供了在线问诊、药品配送等服务,方便了人们的医疗就诊。
3. 农村电商的发展:在新常态下,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电商的支持力度,通过电商平台的推广,促进农产品的上行通道。
农村电商让农民通过线上渠道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提高了农产品的溢价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中国的农村电商平台顺丰控股发挥了其全国性的配送网络和物流能力,帮助农产品实现了跨区域销售,并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4.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逐渐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兴起和壮大。
例如,在旅游业领域,中国的在线旅游平台携程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在教育培训领域,中国的在线教育平台作业帮通过云端课堂和在线作业辅导,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5. 产业升级与转型: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注重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加快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促进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蔚来等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以上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实例。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趋势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以下是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
一、转型升级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这一转变必须依靠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强力支持。
特别是在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的发展,将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快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向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环境建设,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二、内需拉动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出口、投资和制造业等老的增长点不再是主要支撑力量,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依靠内需拉动。
改善城乡低保制度、扩大中低收入群体消费、加强社会保障等政策将助力内需拉动。
此外,打造便利、稳定、公平和包容的市场环境,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市场消费和投资需求,也是拉动内需的关键。
三、经济结构优化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逐步实现从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加强城市与乡村、区域与区域的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推动经济升级和社会发展。
四、对外开放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建设更为稳健、全面、高质量的对外开放格局。
鼓励外资进入,加强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相互合作,以及加强自贸区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将有助于构建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网络,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五、推动绿色发展中国发展的新常态需要绿色发展的支持和带动,要推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快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制定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和政策,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需要注重转型升级、内需拉动、经济结构优化、对外开放、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均衡发展,以此推动中国经济走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平衡的发展道路。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摘要】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结构调整与升级、创新驱动和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和扩大开放、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与全球化布局等方面探讨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积极推动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步伐,推动向高端制造和服务业转型,加大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化进程。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经济增长放缓、结构调整艰难、环境污染严重等。
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仍需解决这些挑战,不断探索发展新路径,推动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结构调整、创新驱动、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开放、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国际合作、全球化、成果、挑战、未来展望。
1. 引言1.1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常态之中。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创新驱动和技术升级成为关键,中国经济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升竞争力和创造力。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也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扩大开放,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与合作。
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也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在国际合作和全球化背景下,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也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促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全球化进程。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未来,中国经济需要继续努力,解决新常态下的问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与升级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与升级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
随着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国经济逐渐从传统的依赖资源和劳动力驱动转变为注重创新和效率驱动。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表现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表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指的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阶段。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相对较慢,但更加稳定,结构更加优化,发展动力更加可持续。
新常态的主要表现如下:一、经济增速放缓: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相对于过去出现了放缓。
从以往的双位数增长,逐渐降至6%左右的目标增速。
这是因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高级别收入阶段,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难度加大,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增大,经济增长必然放缓。
二、结构转型升级:新常态下,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
过去以制造业和出口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转而向消费、服务业和创新驱动转型。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增加,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下,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政府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大量创新企业涌现,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
四、国际化进程加快: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进一步走向世界舞台。
中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开展更加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将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也对经济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五、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新常态下,中国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措施,加强了环境监管和治理,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
六、就业形势稳定:新常态下,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就业形势依然稳定。
中国劳动力市场虽然面临一定压力,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和创新,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也为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以及经济结构问题的愈来愈显著,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旋律。
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关注的热点之一。
那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究竟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进行,如何实现呢?一、什么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表现为产能过剩、消费不足、资本过剩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源于中国旧经济体制中的某些弊端。
因此,为了让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的概念在经济学中已经被充分研究,其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多方面因素。
但在中国经济的背景下,最为核心的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等。
此外,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创新化等新经济体系的建设。
二、为何需要进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1、适应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需要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但也反映出了中国经济的新局面,因此经济结构调整适应新经济形态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2、增强中国竞争力:全球化竞争,中国必须通过结构调整和创新升级来增强自身国际竞争力,以便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3、优化经济结构:经济结构的优化,将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和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常态下实现更加均衡、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三、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1、加强制度保障: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劳动力、土地、金融、科技、产权等领域都需要制度保障。
只有建立健全的制度、完善的法律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长期的保障。
2、推进创新发展:在中国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中,创新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政府应该通过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创新,从而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
3、推动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科技的发展将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推动力,加速中国经济的转型。
同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也将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
本文介绍了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指出转型升级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并提出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
标签:新常态;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十三五”时期,世情、国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进入以弱复苏、慢增长、多风险为特征的新常态,我国经济则进入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我国几乎所有支撑要素投入型增长方式的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重大或根本性的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1.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逐年上升。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仅为2.2%,2000年这一比重跃升至7%,2015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达到15.5%,且仍呈上升趋势。
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2015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67.67万亿元,连续六年居世界第二位,已是举世公认的经济大国。
2.人均国民总收入大幅增加,已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据世界银行按图表集法统计,2012年人均GNI为5 870美元,2013年达到6 710美元,2014年达到7 400美元,2015年增加到约7 880美元。
按照世界银行的计算口径及分组标准,2010年我国实行了由中等偏下收入水平到中等偏上水平的重大跨越。
2015年,我国有10个省份进入“1万美元俱乐部”,其中天津、北京、上海、江苏等四个地区的人均GDP分别为17 505美元、17 139美元、16 524美元和14 142美元,已经超过一些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3.制造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在能源、化工、建材、交通运输设备以及各种消费品领域,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
2010年我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为19.8%,超过美国占比12.4%,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中国高铁”作为制造业的最响亮名片,2015年末已达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我国(包括港澳台地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95家增加到2014年的106家,位居全球第二位,已接近美国,远超日本。
4.对外货物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一位,对外服务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外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比重快速提升,先后超越英、法、德、日本和美国。
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58 169亿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1.0%,超过了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对外服务贸易发展迅速,1982年进出口额仅为44亿美元,2013年对外服务贸易总额达到5 396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
2014年达6 043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位。
5.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前列,对外直接投资稳居第三位。
2015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1 263亿美元,比2014年增长6.4%(增速按人民币计算),仅次于美国和中国香港,居世界第三位。
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筹建亚投行等,做全球自由贸易的推动者,对外直接投资屡创历史新高。
2015年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 180.2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首次超过万亿美元大关。
6.国家竞争力持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据世界经济论坛《2014-201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测算,2014年我国国际竞争力在144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8位。
其中,基础设施指数排名第28位,效率增强指数排名第30位,创新与成熟度指数排名第33位。
可以说,改革开放38年来,我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虽然已成功跃居世界经济大国行列,但还不是经济强国。
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经济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同发达国家还不可同日而语,我国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制度性权力依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二、转型升级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1.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
“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可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高端制造业回流发达国家,对我国形成“上压”效应。
以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德国的“工业4.0”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将对我国吸引和发展先进制造业形成很大压力。
另一方面,低端制造业向低收入国家转移,对我国形成“下挤”效应。
中低收入国家积极模仿我国的发展路径,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对我国形成替代效应。
另外,大国间博弈强度加大,在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同时,美国提出新丝绸之路、提出TPP等新的贸易模式,俄罗斯提出“中亚经济联盟”等,对我国国家战略的实施形成了挑战。
因此“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日趋严峻的挑战,发展的中长期环境将会越来越不宽松。
2.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2007年《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不少国家实现了独立,努力跨越了贫困,进入了中等收入发展水平阶段,实现了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但由于错失了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契机,大多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这些国家之所以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国家错失了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契机,未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导致经济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停滞增长。
按实际银行的计算口径及分组标准,我国于2010年开始进入中等偏上收入组,“十三五”时期将是决定我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因此我国应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把握住经济转型升级的契机。
3.长期增长动力衰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巨大的人口红利一直被视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动机”,但是现在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我国已经进入严重的老龄化时代。
2015年我国劳动力规模由2012年的9.37亿降至9.11亿,这是我国劳动力人口连续4年绝对值下降。
虽然我们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会有所缓解,但是短期内不足以扭转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结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因此倒逼我们由依赖要素驱动转向依赖创新驱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产品附加值,真正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4.结构调整需要“补课”。
长期以来,我国速度优先的追赶超越路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问题日趋突出。
从产业结构看,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比重不够高;从需求结构看,投资与消费关系仍然严重失衡,内需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现有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已经不能支撑原有的经济结构,经济结构调整已成为必然趋势和重大的历史任务。
5.资源环境约束日渐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主要以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为主。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我国土地、能源、资源等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日渐突出。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十分有限,以消耗资源和能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三、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1.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
我国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和倒逼节点,要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找准市场功能和政府行为的最佳结合点。
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打造服务型政府。
凡是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组织自律管理的、公民法人能够自主决定的,取消行政许可,同时加强事后监督。
政府要科学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导向政策,清除文件和规章制度管束,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平等、自由、公平的法制环境。
政府要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适度收缩经济职能,逐步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减少对投资的依赖,强化民生保障,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科学管理和宏观调控的水平。
另外,各级政府要改变GDP考核导向,统筹处理好“速度”和“质量”的关系,更加注重效益考评,把发展的立足点提高到质量和效益上来。
2.推进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坚持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要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
二是改善投资和消费结构。
要大力调整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立足内需,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所占比重,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是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要全面释放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平衡。
四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
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环保产业、大数据开发等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在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不断催生新的需求点,形成新的经济支撑。
3.推动创新驱动,赋予经济增长原动力。
一是鼓励创新本身。
创新发展是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要通过给予财政扶持、构建企业创新的压力机制等方式不断提升企业创新的动力。
要通过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催生创新型经济新增长点,带动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二是鼓励创新成果的应用。
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的转让、抵押、处置制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评估和交易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使创新成果流转顺畅。
三是完善创新投融资体系。
通过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多渠道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融资体系等方式,鼓励企业大胆创新,着力解决企业研发的资金问题。
四是加强对创新成果的市场保护和扶持,增强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另外,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善于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等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优化。
4.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努力营造转型升级的国际环境。
要及时调整对外开放发展战略,密切关注世界经济格局中发生的大调整,高度重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积极应对国际环境大变革,确保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主动权。
积极参加全球的贸易规则、服务贸易、投资规则、气候变化、信息技术、政府采购等重要谈判,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同时,推动转型发展,要更加注重开放合作共赢。
一方面要拓展“走出去”的深度广度,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办厂,完善扩大出口政策,努力提高对外投资的效率和质量,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完善外商投资政策,扩大市场准入,稳定外商投资的速度和规模。
参考文献:[1]黄梅波,朱丹丹.中国经济转型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2]安晓明.中国区域经济转型的历程回顾与“十三五”展望[J].区域经济评论,2015(2).[3]赵立昌.互联网经济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J].当代经济管理,2015(12).[4]迟福林.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的新趋势与新动力[J].新重庆,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