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农民工的就业歧视问题与解决方案
农民工的就业歧视问题与解决方案近年来,农民工的就业歧视问题日益凸显,给他们的就业和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的就业歧视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农民工的就业歧视问题1. 就业机会不平等: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市场上面临着就业机会不平等的问题。
由于缺乏城市户籍、教育背景和社会关系等因素,农民工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低技能、低收入的劳动工作。
2. 薪酬不公平: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相较于城市居民而言,他们的工资水平明显偏低。
此外,一些用工单位还存在拖欠工资、不按时支付工资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权益。
3. 社会歧视与不尊重:农民工在城市中遭受到的歧视和不尊重现象也较为普遍。
他们常常被视为“二等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生活中遭受到不公平待遇和歧视。
二、解决方案1. 加强法律保护: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力度,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用人单位违法行为。
同时,建立健全农民工维权机制,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2. 推进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是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
3. 打破户籍限制:建立健全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机制,打破城乡户籍二元制度,使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
同时,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和社区建设,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感。
4. 加强舆论引导: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舆论引导,倡导尊重和平等的社会价值观。
媒体和社会组织应积极报道农民工的就业困境和权益保护情况,引起社会关注,推动形成公正和包容的社会氛围。
5. 加强用工单位管理:加强对用工单位的监管,防止用人单位违法行为。
同时,鼓励用工单位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晋升通道,提高农民工的职业发展空间,减少就业歧视现象。
总结:农民工的就业歧视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农民工自身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分析
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然而,在农民工就业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歧视现状。
本文将就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农民工就业歧视表现为多个方面:1. 职业选择受限。
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时,常被限制在一些体力劳动较为繁重、技术含量低的工种上,很难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2. 待遇不公平。
相较于城市居民,农民工在薪资、社会保障、福利等方面往往存在较大差距,待遇不平等问题严重。
3. 劳动权益难以保障。
许多农民工违法违规工作时,难以维护自身权益,法律保护的有效性存在不足。
4. 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
在一些企事业单位中,同样从事工作的农民工和城市员工,薪资待遇存在明显区别,农民工的收入水平远低于城市员工。
二、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的原因农民工就业歧视存在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城乡户籍二元制度。
由于户籍制度差异,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受到一定限制,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和权益保障。
2. 城市就业观念的不平等。
部分雇主对农民工抱有刻板印象,认为他们技能低、素质差,从而将他们局限在低端劳动力市场。
3. 用工单位对农民工的不公平待遇。
一些用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采取歧视农民工的薪酬策略,使其收入相对较低。
4. 法律保护体系不健全。
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但在执行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农民工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三、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措施为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促进户籍制度改革。
逐步取消城乡户籍二元制度,推动户籍制度的改革,使得农民工能够在城市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待遇。
2. 加强教育培训。
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提升学历的机会,提高其职业素质,增加其就业竞争力。
3. 加强法律监管。
加大对用人单位违法用工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违规公司进行严厉处罚,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农民工就业的就业歧视与反歧视
农民工就业的就业歧视与反歧视在中国,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工面临着就业歧视的问题,这使得他们难以在城市中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待遇。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并提出反歧视的对策。
一、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1.户籍限制:由于农民工通常来自农村,他们的户籍限制了他们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的权利。
因为农民工没有城市户籍,他们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大部分福利和权益,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2.教育差距: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这使得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城市就业市场中与学历较高的竞争者相比,更难以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
3.工资差异:农民工通常从事低技能劳动工作,而且由于竞争激烈,他们的工资普遍偏低。
同时,一些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工资、不按规定支付社会保险等问题,使得农民工的经济地位更加困难。
4.社会歧视:由于农民工的身份与待遇较低,他们在城市中常常遭受社会歧视和不公正对待。
这种歧视不仅反映在工作场所,而且也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居住条件、社交圈子等。
二、反歧视的对策1.法律保障:政府应加强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农民工就业歧视。
同时,应加强对雇主的监管,严厉打击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2.教育改革: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升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
同时,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使得农民工能够适应城市就业市场的需求,增加竞争力。
3.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和社会宣传,提升公众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度和认识度。
打破对农民工的刻板印象,宣传农民工的努力和贡献,促使社会对他们更加平等和尊重。
4.改善生活条件: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
此外,加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力量,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心理辅导等支持服务。
结论农民工就业歧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国内农民工就业遭受歧视的现象
国内农民工就业遭受歧视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
而这个进程产生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他们在城市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他们的就业遭遇了很大的困难,他们常常面临着歧视的现象。
一、内地城市化进程对农民工的影响和城市化一样,农民工也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他们的就业机会、工作条件、社会地位、城市生活、个人权利、家庭关系、人权安全等方面都面临着不少困难。
首先,农民工的就业机会非常有限。
由于他们的教育水平较低,技能水平不高,且缺乏社会关系等因素,他们的就业机会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许多城市并不欢迎农民工进入城市,导致农民工只能选择一些不受欢迎的岗位。
其次,农民工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
他们大多数从事的是体力劳动,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都比较艰苦,尤其是一些外来农民工所要住的工厂和住宿园区,环境非常拥挤,不卫生,容易引起传染病的流行。
这不仅对农民工自身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同时也受到了其他社会问题的困扰。
另外,由于农民工的基础教育水平较低,人们对于农民工的认识比较片面,往往把他们看做是"低端"人口,这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
二、国内农民工就业遭受歧视的现象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和生活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而其中最大的困难便是遭受歧视。
以下是一些农民工在就业中遭受的歧视:1.就业机会受到歧视。
由于农民工来自农村,他们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背景与城市人群差异较大,因此许多企业和公司对他们的就业机会持有负面看法,需要拥有更高的学历和专业技能等条件才能具备竞争力。
2.受到工资歧视。
农民工的工资在很多企业中相对较低,也可能会面临一些劳动合同上的问题,例如不按时支付工资、扣除工资等。
因此,农民工往往无法获得合理的工资和社会保障。
3.在住房、教育、社交等方面受到歧视。
农民工的子女入学问题也是一个难题,许多城市将他们排在较后的位置,这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决定将家人移居城市。
农民工就业歧视法律问题研究
农民工就业歧视法律问题研究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我国户籍制度下特有的“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严重。
本文从我国法律法规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规定,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状、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以及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建议四部分论述。
我国反就业歧视规定较为分散及原则性,对反就业歧视救济不利。
从国家统计局“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图表分析出农民工受到就业机会歧视、就业待遇歧视以及就业保障歧视,产生这些歧视的原因在于农民工自身的文化原因、户籍制度背景以及法律救济不利。
本文提出应该从法律制度和行政执行两方面完善反农民工就业歧视,保障农民工就业权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歧视;就业权利保障一、我国法律法规等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规定(一)《宪法》规定公民平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宪法》是所有促进平等就业和反就业歧视法律法规的基础。
《宪法》虽然规定了我国公民具有平等权,但是过于抽象,均是原则性规定。
首先《宪法》作为我国根本大法,仅规定平等,没有规定禁止歧视;仅正面赋权,没有反面禁止歧视。
其次我国《宪法》没有违宪审查制度,这是反就业歧视不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宪法》没有确立反就业歧视的诉讼机制,《宪法》司法化也是部分学者的诉求。
①(二)劳动法规定禁止就业歧视《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第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劳动法》第十二条仅列举了四种就业歧视“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其中不包括户籍等歧视,并且没有兜底条款。
这种规定范围远远小于第111号国际劳动公约(本章第六项将详细说明)的范围,这对保护农民工就业歧视也极为不利。
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根源,并探讨了解决该问题的策略和机制。
我们认为,农民工就业歧视是由于历史的城乡差别、户籍制度的限制、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等因素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城乡发展均衡;完善法律机制,加强维权保障;建立公平的招聘机制,遏制企业就业歧视行为。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歧视;户籍制度;城乡差别;经济结构前言:在当前中国的就业形势中,农民工群体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
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往往面临着更低的薪资、工时过长、缺乏保障等问题。
此外,他们还面临着严峻的就业歧视现象。
这一现象直接损害了农民工的权益,而且也存在着一定的社会问题风险。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并探讨解决该问题的途径和机制。
一、根本原因:导致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根源非常复杂,涉及到了诸多层面的问题。
首先,历史的城乡差别和户籍制度的存在,是导致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最本质原因。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时往往面临着多重不平等待遇。
其次,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经济社会结构的失衡也使得农民工面临就业歧视。
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发展缺乏指导,产生了部分农民工群体就业乃至生存的困难。
此外,法律制度不完善也给农民工带来了诸多风险,导致企业违法雇佣、非法开除等行为时有发生。
二、战略和机制:对于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解决,应该从更广泛的层面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策略。
首先,应该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消除城乡差异和二元结构。
其次,应该适应城乡结构调整的需要,优化经济结构,吸纳更多的农民工,为其提供更好的职业机会和保障。
此外,法律机制应该加强和完善,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招聘机制,对企业违法雇佣和歧视行为进行惩罚和监管。
除此之外,社会应该提高对农民工的认知和尊重,让他们成为社会生活中平等一员。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就业歧视使农民工成为社会的制度性弱势群体。
就业待遇公平关系到农民工能否逐渐走出弱势群体田境,向社会的中间阶层流动,关系到城市“纺锤形”的和谐社会结构形成。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待遇;公平;歧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伴随中国经济腾飞而来的是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阵痛。
在这个过程中,就业歧视这一社会问题在近年来日益突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就业歧视现象。
具体表现在女性就业歧视、就业健康歧视、就业残疾歧视、基于户籍和地域的就业身份歧视、就业年龄歧视等。
遭受就业歧视的最大群体就是农民工,农民工的就业歧视问题已成为社会共识。
1、农民工就业歧视的主要表现城市农民工群体虽然庞大,但缺乏组织,是一个弱势群体。
农民工始终不能融入城市生活,缺乏组织的农民工群体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上处处都受到歧视,应有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农民工在城市中受到的歧视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1.1、就业机会歧视从理论上来说,凡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都应当有报名应招的平等机会,任何人或用人单位都不得加以剥夺、排斥、损害和限制。
然而,在我国现实经济社会里,农民工的应招权被限制和应招机会被剥夺、排斥、损害的现象十分普遍。
目前,对农民工的就业机会歧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直接对农民工就业进行行政总量控制、职业和工种限制。
如政府允许和限制使用外来劳动力的行业、工种和职业清单。
在这种职业保留和劳动用工限定的制度下,广大农民工只能进入收入低、福利差、工作环境差以及安全、待遇、劳保等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次属劳动力市场,而收入高、劳动环境好的首属劳动力市场却为城市居民所独有。
b.对农民工就业的歧视性收费。
农民工离开农村时要交费办理身份证、未婚证、计生证、毕业证、待业证等,还要交计划生育季度妇检保证金、公粮水费和三提五统保证金。
农民工城市中被边缘化的群体
农民工城市中被边缘化的群体农民工群体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他们来自农村,在城市中从事低收入、高风险的劳动,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工在城市中常常被边缘化。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在城市中所面临的边缘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就业歧视农民工常常在城市中遭受就业歧视。
他们通常从事低技能、低薪资的劳动工作,很少有稳定的职业发展机会。
许多企业和雇主倾向于招聘城市居民而非农民工,导致农民工很难获得公平的工作机会。
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制定并执行反歧视的法律法规。
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立农民工就业培训机构,提升其职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二、低工资和恶劣工作条件农民工的工资普遍较低,而且工作条件恶劣。
他们常常面临长时间工作、加班无限制、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
由于缺乏合适的保护措施,许多农民工在城市中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工作权益。
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工资和工作条件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合法权益。
同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工提供养老、医疗、工伤等基本保障。
三、文化差异和社会融入困境农民工来自农村,与城市居民存在明显的文化差异。
由于长期在城市中工作,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并不深入,很难融入城市社会。
解决方案:加强城乡交流和融合,提倡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社区中建立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为农民工提供展示自身文化和才艺的平台,促进彼此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四、教育机会的缺失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中面临教育机会的缺失。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户籍限制,许多农民工子女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子女平等的教育资源。
这将使他们的未来发展面临更大的困境。
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投入,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
取消户籍限制,使农民工子女能够就近上学,并提供相关的资助政策,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教育。
结论农民工城市中边缘化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论农民工就业歧视产生的根源及其消除策略
该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不问及应聘者的身份、户籍等个人信息,只看重能力和经验;在工资待遇上,实行同工同 酬,不因身份、户籍等因素而有所差异;同时,还为农民工提供各种培训和晋升机会,让他们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
案例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结词
国际社会在消除就业歧视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如制定国际公约、加强国际合作 、推广平等机会理念等,这些经验为我国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由于身份和地域的限制,农民 工在职业晋升方面往往面临更 多的困难和障碍。
工作环境和条件差
一些企业和单位为农民工提供 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较为恶劣,
缺乏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负面影响
社会公正和稳定的损害
经济发展受阻
农民工就业歧视严重损害了社会公正和稳 定,加剧了社会矛盾和冲突。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就业 歧视限制了他们的发挥和发展,对经济发 展产生负面影响。
论农民工就业歧视产生的根 源及其消除策略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 农民工就业歧视概述 • 农民工就业歧视产生的根源 • 农民工就业歧视消除策略 • 案例分析
01
农民工就业歧视概述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定义
农民工就业歧视是指由于农民工的户 籍、身份、地域等方面的差异,在就 业机会、工资待遇、职业晋升等方面 受到不公平待遇的现象。
详细描述
国际劳工组织等机构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和准则,如《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 言》等,这些公约和准则规定了各国政府应采取措施消除就业歧视;同时,国际劳工组 织还通过监督机制确保各国履行其义务;此外,国际社会还加强了合作与交流,分享各
自在消除就业歧视方面的成功经验。
试论农民工就业歧视产生的根源及消除策略
试论农民工就业歧视产生的根源及消除策略农民工就业歧视是指对于农民工在城市就业过程中的不公平对待和歧视现象。
这种现象的根源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导致的。
为了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需要从根源入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造成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根源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城乡经济差距的加大,这让农民工成为了城市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
城市的经济结构主要以高技术、高知识为主,而农民工多数是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劳动工作。
这种经济结构不平衡导致了城市对农民工就业的偏见,认为他们没有技能和价值,不值得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
其次,劳动法律法规执行不力也是产生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之一、尽管我国法律法规有关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方面,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力度不够,很多农民工并不了解自己的权益。
另一方面,尽管有一些劳动保护措施,但监管不力,对违法用工的处罚不够严厉,导致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往往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从而产生了对农民工的不公平待遇。
再次,文化观念上的差异也是农民工就业歧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传统的封建观念认为身份地位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和待遇,认为农村出身的人就应该从事低级劳动工作。
这种观念给了用人单位合理化对农民工的歧视,认为他们天生就应该承受低工资、恶劣的工作环境等。
此外,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异也导致了用人单位认为农民工不适应城市生活方式的偏见,进一步加深了对农民工的歧视。
针对上述根源,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
首先,要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宣传和普及,让农民工了解自己的权益,并知道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用工行为,确保用人单位按照法律规定为农民工提供合理的待遇。
其次,需要重视教育,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城市适应能力。
通过培训、教育等方式提升农民工的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胜任更高级的工作,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待遇。
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分析
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分析
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承担着许多基础工程建设工作,然而在就业领域却常常受到歧视。
本文将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根源和影响。
1. 歧视现状
农民工在城市就业中普遍遭遇到不公平待遇。
就业单位往往存在着对农民工身份的歧视,不愿招聘他们或是提供低薪工作。
有些用人单位甚至随意扣发农民工工资,缺乏尊重和保障。
此外,农民工的工作环境通常较为恶劣,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和劳动权益的保护。
2. 根源分析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户籍歧视。
由于农民工来自农村,户籍问题导致他们在城市就业中受到限制。
其次,是教育歧视。
农民工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和职业技能,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
再者,是缺乏法律保障。
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体系不完善,使得他们难以维护自身的权益。
3. 影响分析
农民工就业歧视不仅损害了农民工个人的利益,也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首先,造成了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分化,加剧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其次,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再者,限制了农民工的个人发展空间,影响了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结构和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农民工就业歧视现状严重,根源复杂,影响深远。
我们
需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消除歧视现象,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他们在城市就业过程中经常面临着各种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本文将对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原因。
一方面,传统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平等待遇的权利。
根据户籍制度规定,农民工在城市没有稳定的居住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权益,这使得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巨大困难和不公平待遇。
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对农民工劳动力价值低估和剥削现象。
由于缺乏相关技能和教育背景,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上,他们通常只能从事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容易被雇主剥削。
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农民工面临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人格尊严和社会地位。
他们经常遭受歧视、侮辱和不公平对待,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感到无助、无尊严。
其次,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也加剧了城乡差距和社会不平等现象。
由于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各种限制和不公平待遇,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中的公共服务和福利,这加深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为解决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首先,需要改革户籍制度,为农民工提供更多权益保障。
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在法律层面上保障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基本权益,并提供更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其次,在劳动力市场上应加强监管力度,打击对农民工的歧视和剥削。
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劳动法规,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和教育的投入,提升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解决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
媒体可以加大对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曝光力度,引起社会关注和舆论压力。
企业应该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提供更多机会和平等待遇给予农民工。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经济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经济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而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和生活环境却比较艰难,遭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歧视和不平等待遇。
其中,农民工就业歧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凸显,尤其是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农民工的就业歧视问题愈加突出。
二、研究意义农民工就业歧视是当今中国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此问题的意义重大。
以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农民工的就业歧视问题,一方面可以为政府决策制定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可以让职业竞争更加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更进一步的,对于增强农民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进一步摆脱就业歧视的影响,也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和探讨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状和原因,并以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探索如何消除和减轻农民工的就业歧视,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和待遇。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分析和总结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状及特点;2.探究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并对其进行经济学解释;3.研究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对策和措施,包括政策层面和市场层面的措施;4.从农民工自身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5.以此推动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消除和减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研究范围与方法本研究主要围绕经济学视角下的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进行探讨,并将涉及以下相关问题:1.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状及特点2.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3.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影响4.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应对策略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式。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的综述和归纳整理,分析数据来源,提出问题,并进行深入的讨论。
同时,结合具体的案例,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能够深入剖析农民工就业歧视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民工就业机会的改善和公平性的提高。
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
农 民工群体虽然庞 大 , 缺乏组织 , 但 是一个弱 势群体 , 存 本 的劳动保护 , 以至于 出现工伤事故也得不到应有 的补偿 。 在着许多就业歧视问题 。 () 1 就业机会歧视 。农 民工因为身份或户籍等非相关 因素 农 民工就业歧视是一种非常 复杂的社 会现象 ,是深刻的
形成 了城 乡 二 元 的 户籍 管 理 制 度 。通 过 户籍 制 度 限 而 是 因为 他 们 没 有 城市 户 口而 不 被 允 许 。因 此 , 民 工 只 能进 管 理 制 度 , 农 入 次 级 劳 动力 市场 ,而 次级 劳 动 力 市 场 上 又 由于 农 村 劳 动 力 制农 民的居住 地和务农 身份 ,有 效地将农村人 口控制在城市
我们在分析其 而导致平等就业机会受 到损害 。在我 国城 市社 会中普遍存在 历史原 因和现实共同作 用下产生的结果。所以 , 着两个劳 动力 市场 : 一个是收人高 、 动环境好 、 劳 待遇好 、 福利 产 生 的原 因 时 , 能 单 从 一 个 方 面 进 行 , 多 角 度 、 维 度 地 不 要 多 优越 的劳 动力市场 , 可以叫做“ 初级劳 动力 市场” 这是属于城 去 分 析 。 , 市人 的; 另一个是收入低 、 工作环境差 、 待遇这是属于农 民工 的。 ,
() 2 就业待遇歧视。农民工因身份或户籍等因素 的限制被
革 与 发 展 进 入 关 键 时 期 的 客观 要 求 而 提 出 的 一 项 战 略 任 务 , 迫接受低 工资或 同工不 同酬 的待遇 ,有 的甚 至被拖欠工资和
其 目的是确保每位公 民共享改革开放 的文 明成 果。而农 民工 克扣 工资 , 工资待遇歧 视 , 目前表现最 多的歧视 , 是 通常 表现 作为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 出现 的一个庞大群体 ,在就业中存在 为 具 有 相 同生 产 能 力 的工 人 获 得 不 同 的劳 动报 酬 ,其 形 式 大 来 自各方 面的歧视 ,严重影 响农 民工社会 保障的落实和制度 致 有三种 : 一是工 资低 , 二是同工不 同酬 , 三是私营企业 主故 的确立。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农 民_ T的合法权益 , 而且也正在影 意克扣 、 拖欠农 民工 的工资。 响中国经济 的健康发展 和社会 的稳定 ,成 为和谐社会 中不和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与收入不平等问题研究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与收入不平等问题研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化,在收入分配的过程当中,"价格由市场决定"的机制所发挥的作用变得日益重要。
与此同时,就业问题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经逐步地成为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一直对在城市的就业和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
然而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一直处于多元分割的状态下,他们在城市当中实际的就业情况和收入水平要远低于其本来的预期。
这就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落差较大。
这也是为什么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的原因之一。
用人单位招不到工人,不仅阻碍了本地的经济发展,从宏观角度考虑,也会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协调产生不利的影响。
想要消除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就需要从解决处于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当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与收入问题入手。
本研究主要从劳动力市场分割作为分析的切入点,致力于回答如下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与城市居民相比较,差距是多少?其中有多少是由于不平等因素造成的?城乡、行业、区域分割是否会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务工过程中就业歧视和收入不平等?有哪些对策可以消除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和收入不平等问题?本文根据CHIP即中国国家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为资料,运用多种计量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主要利用明瑟工资方程、多元回归以及收入分解的方法,将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就业获得同城市居民进行比较,分析其受到就业歧视和收入不平等待遇的原因和程度,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与收入不平等的相互作用机制,最后根据研究给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数量和提升其收入水平的对策建议。
分析结果显示:1.不管是群体间还是内部各员工之间均有着收入差距,通过个体禀赋间差异理论能够很好解释产生差异的部分原因,其他结果指出该差异主要还是新生代农民工以及女性劳动力所遭受的就业歧视造成的。
2.在职业获得方面,与城镇市民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高收入行业中专业技术人才和办事人才两种职位受到存在歧视。
我国城市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关键词 : 民工 ; 业待遇 ; 平 ; 视 农 就 公 歧
中图分类号 :214 F 4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 0 9 1 —1 90 1 7 —1 8 2 0 )00 2 —2 现 , 市 居 高 不 下 的 农 民 工 犯 罪 更 多 的 是 一 种 “ 入 自救 式 城 收
使农 民工被迫接 受 低 工资 和 同工 不 同酬 。在 调 研 中发 现 , 籍制
接近半数 的农 民工每 天工作 时 间在 1 小 时 以上 , 大高 于 2 大
我 国是 在资本稀 缺 的发 展 阶段上 推 动资 本密集 型 的重
平均 的劳动时间 , 而他们 的收入 却大 大低 于平 均 收入 , 被调 工业发展 , 政府 为压低 重工业 发展 的投 资 成本 , 首先 实行 统 垄 收购 、 输和分 配 , 运 以低 价 查对象 月收入 在 1 0 50元 以下 的人数 占到 了七 成 以上 。这 购统销 政策 , 断农产 品 的定价 、
No 1 2 0 . 0, 0 9
农民工社会歧视现象分析论文
一、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状调查所谓歧视,就是不以能力、贡献、合作等为依据,而以诸如身份、性别、种族或社会经济资源拥有状况为依据,对社会成员进行“有所区别的对待〞,以实现“不合理〞的目的,其结果是对某些社会群体、某些社会成员形成一种剥夺,造成一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社会歧视是社会上的某一群体或社会上人们所共有的针对某一弱势群体的不公平、否定性和排斥性的社会行为或制度安排。
农民工没有城市居民的合法身份,在城市中社会地位低下,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没有固定住所,缺少在工业化城市里生存和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只能从事城市里地简单体力劳动或者从事非法状态地工作。
他们作为弱势群体在未能融入城市主流社会之前只能以都市“边缘人〞方式存在。
目前,农民工社会歧视现状调查存在如下几个方面:1、农民工的生存现状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违反劳动法规,侵犯职工权益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企事业单位在用工的时候不缴各类保险基金,也不给农民工节假日。
劳动条件及工作环境差,安全生产缺乏防范措施,劳保福利待遇差,生老病死保障少等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
我国大量农民工的涌入给城市道路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
2、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调查。
各类社会保险缺位,劳动法和合同法不健全。
面对农民工对工伤、医疗保障的迫切需求,政府也并非完全无所作为。
这几年,全国各地对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也在进行积极探索。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中城市都先后制定了农民工参保办法,各地做法各有特色,最大问题是效果难如人意。
农民工社会保障推进艰难,除了企业主逃避责任之外,关键原因是法律不健全。
3、农民工的子女教育调查。
农民工子女既不同于农村的伙伴,又不同于城市的孩子。
经济收入的悬殊、文化背景的差异,都具体体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
尽管受到城市的接纳和关注,尽管能坐在教室里,但农民工子女受到什么样的教育,他们能否身心健康地成长,这个问题还没有被足够重视。
二、农民工的社会歧视原因农民工在进入城市之前,一般都怀着对城市的向往之情,他们羡慕城市的繁华与热闹,羡慕城里人的生活。
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象的分析
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象的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民工群体逐渐壮大,但在城市居民中,对农民工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歧视现象。
这种社会歧视现象往往会让一部分农民工感受到被排斥和不公平待遇,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将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要明确的是,农民工是城市拓展和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由于其出身背景与城市居民有所不同,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往往被视作“低贱”的群体,遭受诸多种种不公正对待。
其次,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生活困难和就业状况也令人关注。
尽管为了能够在城市谋生,他们经常要面临暂时性的离家乡、远离家人的压力;同时,城市内也存在着大量的非法招聘劳动力、拖欠农民工工资和不合理的工时安排等不合理现象。
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工对城市的适应度,加剧了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差距。
而正是这种差距让一些人群出于认知偏见而对农民工存有歧视,这是对一种人群的不正当评价和对其利益的排挤。
如此一来,歧视现象就既影响到农民工的生活与就业,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态,加剧对社会的不满和不信任,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但是,我们亦要认识到,社会的问题是复杂的、矛盾着的,不可能简单地给出一种解决方法。
为了切实改变农民工的困境,需要我国政府、社会团体以及每个个体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出台更多、更具体、更严格的劳动法律和法规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和利益,如切实执法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尽量减少来自城市的不良影响,鼓励更多的人群去了解和支持这个群体,为其争取更多的权益和公平。
其次,社会上应加强对农民工的正面宣传,尤其是社会媒体和网络媒体,应该对农民工这个群体进行更多的正面报道和宣传,让城市居民对农民工了解更全面、更准确,尊重其付出和劳动。
最后,每个人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去理解和关心农民工这个群体,争取自己的支持与支持团体的力量支持农民工争取合法权益和利益。
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
2 非 正 式 制 度 歧视 、
过各种 方式寻 求政府的保护。由于城市政府受到本地居 民要求就业保 护的压力 , 出台了一 系列保护本地居民就业 , 排斥外地劳动力的政策。
2、 府 职 能 缺位 政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二元经济 , 以及制度安 排对二元经济的强化 ,
一
培训的统一规划与管理之中。同时由于农民工就业具有灵活性大和职业 转换快的特点 , 用人单位对农 民工培训I 动力不足 , 投入也不够。
5 职 业歧 视 、
、
农 民 工歧 视 的现 状
1 户籍制度 下的“身份歧视” 、 ,
在劳动力市场上 , 某些劳动力 即使有能 力完全 胜任工作 而因 非经 身份是 特定社会结构模式 中所占据 的一个位 置 , 是地位 的不 同表 述。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下 , 把农业人 口和非农业 人 口确 定为农村 居 济的个体 特征和其他因素而被 限制或 禁止 进入某 些行业 , 或者被 排挤
使城乡经济差距扩散至其它领域 , 导致城乡全方位 的不平 衡 , 最终在文
吸收农村劳动力并非当地政府 的 目标 , 政府部 门严重 忽视农 民工
化上产生城市人对 农村人 的歧视 。这种非正式制度与 正式制度遥相呼 的利益保障 , 民工利益受到侵犯时 , 当农 各级政府管理部 门经 常相互推 应, 使农村劳动力在 向城市 的转移过程中受到正式制度 阻碍的同时 , 也 诿 , 相反 , 工商、 税务 、 治安管理 人员对农 民工的查 抄、 款却是经 常性 罚 受到城市居民心理上的排斥。从 某种 程度来讲 , 它是正 式制度 的催化 的。可以说政府 的政策导 向在 一定程 度上更有利 于保护 市民 的利 益 、 剂, 放大了正式制度 的作用 , 加剧 了正 式制度对 城乡 劳动 力市场 的分 雇主的利 益而不是农民工的利益。这就加剧 了农民工与主体社 会的分 割, 并使这种 制度在 情感上合理化 , 不仅使城市居 民对这种歧 视心安理 离 , 也间接切 断了农 民工的政治参与。 得, 也使农村居民顺从 天命 , 自己的弱势 地位为 情理之 中。 因此 , 视 非 3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 正式制度歧视使城 乡劳动力市 场分 割成为一种 合情合 理 ” 的社 会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就业歧视使农民工成为城市社会的制度性弱势群体。
就业待遇公平关系到农民工能否逐渐走出弱势群体田境,向社会的中间阶层流动,关系到现代城市“纺锤形”的和谐社会结构形成。
从就业机会、就业收入,就业权益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来分析进城农民工的就业待遇公平性的现象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标签:农民工;就业待遇;公平;歧视1进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主要表现1.1就业机会歧视目前,对农民工的就业机会歧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直接对农民工城市就业进行行政总量控制、职业和工种限制。
如政府允许和限制使用外来劳动力的行业、工种和职业清单。
在这种职业保留和劳动用工限定的制度下,农民工大多只能进入“二级劳动力市场”从事城市劳动力不愿从事的脏、累、差等行业的工作。
(2)对农民工城市就业的歧视性收费。
农民工离开农村时要交费办理身份证、未婚证、计生证、毕业证、待业证等,还要交计划生育季度妇检保证金、公粮水费和三提五统保证金。
此外他们在城市还要交费办理暂住证、健康证等。
这些歧视性收费提升了农民工的就业门槛。
(3)对城市居民就业和再就业的特殊优惠政策与措施,造成了竞争环境的行政干预和事实上的不平等就业,是一种变相的和更为隐蔽的保护本地居民就业排斥外来劳动力的间接性雇佣歧视。
1.2就业收入歧视所谓就业收入歧视,是指有相同生产能力的劳动者获得不同的劳动报酬。
对农民工的就业收入歧视主要体现在使农民工被迫接受低工资和同工不同酬。
在调研中发现,接近半数的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大大高于平均的劳动时间,而他们的收入却大大低于平均收入,被调查对象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人数占到了七成以上。
这造成了劳动与收入的极大不对等。
1.3就业权益歧视由于农民工身份归属的悬置,同样情况下其权益更易受到侵害,如拖欠克扣工资、工时过长、劳动条件差、基本人权问题受到损害等。
调研中发现,在许多企业,对农民工并不是按月支付工资,而是每月只发少量的生活费,全额按季度或者年末结算,企业常以这样的方式拖欠农民工工资。
调研数据显示,只有三成被调查者中没有出现曾被拖欠过工资的情况,这是对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破坏。
对农民工就业权益损害和歧视的最直接后果和体现,是农民工城市贫困和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冲突激化。
课题组对农民工进城——工作——受害——犯罪的过程相关调研发现,城市居高不下的农民工犯罪更多的是一种“收入自救式犯罪”。
1.4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歧视我国的社会保障和城市福利制度是按城镇正规就业模式设计的,由于农民工多数在城市中非正规部门就业,农民工长期被排斥在城镇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之外。
农民工没有工作可干,不能被计入失业范围,没有权利找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帮助,也难于享受劳动管理部门提供的支持和服务;农民工无权享有城市住房改革中的任何优惠政策,即使购买商品房。
也很难有市民一样的银行按揭贷款待遇。
尽管社会保险已逐步开始吸收这一群体,可是参保数量却仅占极小的比例。
农民工在经营活动、年龄、地区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不考虑这一群体的复杂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特殊需求,仅仅是简单地将他们吸纳到原有体系中,使得许多相关规定并不适用。
所以从形式上看,目前农民工虽获得了参加保险的支持,实际上却由于缺少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设计而在操作上存在许多难点。
2当前农民工就业待遇不公的原因分析2.1歧视的直接根源:由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派生出的户籍制我国是在资本稀缺的发展阶段上推动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发展,政府为压低重工业发展的投资成本,首先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垄断农产品的定价、收购、运输和分配,以低价获得基本农产品,并以低价分配给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部门和城市职工,这样政府将压低重工业发展成本的负担转嫁给了农业部门和农业生产者。
另外,由于重工业资本密集程度高,劳动吸纳能力较弱,为了保障城市居民充分就业,户籍制应运而生,通过户籍制限制农民的居住地和务农身份,有效地将农村人口控制在城市体制之外,从而相应地建立起城市福利体制。
除了住房、医疗、教育、托幼、养老等一系列排他性福利之外,以保障城市劳动力全面就业为目标的排他性劳动就业制度是这种福利体制的核心。
2.2歧视的制度基础:户籍制度改革与经济社会配套政策衔接不顺歧视的制度安排框架中,户籍制度的形成、强化、松动和改革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制度变迁,在变迁过程中有着明显的路径依赖,户籍制度与其他制度互相影响、共同变化,使得户籍制度不仅被赋予了权利和经济的内涵,而且直接演变为一种区别对待农民工与城市职工的符号,在此制度基础上产生的与之紧密相连的就业规定、社会管理与福利等政策成为对农民工身份歧视的具体制度安排。
户籍改革本身并不复杂,但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利益分配格局却是错综复杂的。
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义务教育、职业培训,还有农村土地承包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与户籍改革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政策的偏向性使得农民工就业待遇歧视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3歧视的消除障碍:法律、司法以及行政救济的无力我国《劳动法》第12条平等就业条款只是反对基于“民族、种族、性别和宗教信仰”的就业歧视,但并未规定基于“社会出身”的歧视,对农民工的就业待遇歧视并未纳入《劳动法》的保护范围。
另外,根据我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及《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我国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并不包括就业歧视。
同时,现有民事法律也没有对就业歧视作出具体规定,受害人无法依法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此外,受歧视农民工还无法获得充分的行政救济。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了9项具体的劳动保障监察事项,但没有将就业歧视明确规定为劳动保障监察事项之一,加上我国没有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有关就业歧视的规定分散在各种法律法规中,就业歧视现象并没有得到各地劳动监察部门的应有重视。
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少、力量弱与劳动监察面广、任务重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工就业权益的维护尤其困难。
3提升农民工就业待遇公平度的对策建议3.1清除制度障碍针对农民工问题的复杂性、过渡性,国家在解决农民工问题时应当有近、中、长期对应之策。
在近期,各级政府要认真清理歧视农民工的政策法规;尊重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消除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体制性障碍,使他们和城市职工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
解决城市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应着眼于长期的就业能力补偿,而不是制度性保护,使他们接受劳动力市场带来的正常成本。
同时,政府部门使用农民工要率先垂范。
在中长期。
国家要建立和完善反歧视立法,建立反歧视专业机构处理歧视问题。
3.2增强法律援助首先,要尽可能将反农民工就业歧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我国没有专门的反就业歧视、促进平等就业的法律。
已有的法律规范,对什么是就业歧视,由谁来认定就业歧视,受就业歧视侵害的人如何获得救济,实施就业歧视的用人单位应该承担何种法律责任都未规定。
因此,国家有必要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以保障基本人权。
其次,要规范城市雇主的行为。
规定雇主在雇佣农民工时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在不能及时得到工资时。
农民工应得到补偿,为继续做好维护农民工权益工作。
各地劳动保障机构应进一步加大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加强日常巡查和专项监察,对侵害农民工权益问题突出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实行重点监察;建立完善举报制度,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对涉及农民工利益的政策调整,要在政策出台前后广泛做好有针对性的宣传工作。
3.3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的平台一是建立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加快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开放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免费向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
二是在就业培训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职业技能和法规政策培训;农民工可以同等条件参加本市职工技术晋级考试,合格发给技术等级证书。
农民工通过自学达到合格以后,在学费报销、晋级、奖励等方面应和本市职工享受同样待遇。
三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农民工子女中的一部分是未来的流动人口,让流动民工的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就是在提高未来流动人口的素质。
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环境,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大趋势。
四是要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优先解决最紧迫的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保障。
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保险续保、城乡接轨、部分统筹金可以随个人账户转移等政策。
对符合条件、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应纳人大病救助体系和城市生活最低保障体系。
3.4营造平等对待农民工的社会环境就业待遇歧视下的农民工,绝大多数将自己归类为城市农村之间的边缘人。
在调研中发现,他们更多地寻求其初级社会网络的支持,组成了“浙江村”、“河南村”等城市中老乡的居住格局和社交圈子。
这种自我归类促使农民工建立起心理防御机制,用以平衡自己的心理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长期来看容易导致他们内在的焦虑情绪增加以及外显暴力事件增多。
这将更加恶化外界对于农民工的认识和定位,进而导致新的歧视的产生,形成恶性循环。
在营造平等对待农民工的社会环境方面,一是要利用媒体的影响力,曝光歧视,宣传平等,形成平等对待农民工、促进社会融合的气氛。
二是允许各方面对歧视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对话,使整个社会了解歧视的不同形式,歧视的社会危害性,让公民来决定什么不应该被歧视,使公民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促进政府和民众双向互动,即社会大众的呼声通过多种渠道传达到决策层面,政府的承诺通过国内立法、宣传和监督工作落实到对公民权利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