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之我见(doc 10页)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经验与教训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经验与教训在商业银行的运营过程中,不良贷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不良贷款不仅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还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冲击。
因此,有效地处置不良贷款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至关重要。
在长期的实践中,商业银行积累了丰富的不良贷款处置经验,但也经历了不少教训。
一、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不良贷款的形成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是一个重要因素。
经济衰退、行业周期波动等都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偿债能力下降,从而形成不良贷款。
其次,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不善也是常见原因。
例如,企业战略失误、财务管理混乱、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都可能使其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此外,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信贷审批不严格、贷后管理不到位等也会增加不良贷款的产生风险。
二、不良贷款处置的经验1、强化风险管理许多商业银行通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信贷业务的全流程管理,有效降低了不良贷款的发生率。
在贷前环节,严格审查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和贷款用途;在贷中环节,加强对贷款资金的监控,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在贷后环节,定期对借款人进行回访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2、多样化的处置方式商业银行采用了多种不良贷款处置方式,以提高处置效果。
常见的方式包括债务重组、转让出售、核销等。
债务重组是指通过修改贷款条款,如延长还款期限、降低利率等,帮助借款人恢复偿债能力。
转让出售则是将不良贷款打包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实现不良资产的剥离。
核销是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将无法收回的不良贷款从账面上予以核销。
3、借助法律手段在不良贷款处置过程中,依法维权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银行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财产保全、强制执行等法律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同时,加强与司法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提高法律执行效率,加快不良贷款的处置进程。
4、加强团队建设培养一支专业、高效的不良贷款处置团队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至关重要。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下滑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的利润水平总体下滑,还款能力不断下降,银行在扩大信贷投放的同时,不良贷款的总量和不良率也在逐年上升。
虽然商业银行在清理坏账方面绞尽脑汁,但其效果并不理想,不良贷款仍是困扰着我国商业银行的一大难题。
因此,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下滑;利润水平;信贷投放;不良贷款;对策贷款是以商业银行为放款主体,根据一定的信贷原则和政策,在偿还利息的前提下,向借款人发放一定数额的货币资金。
坏账是指借方无法按期还款,或银行有可能发生的部分或全部损失。
随着我国资本规模的扩大和外资银行的引入,银行业将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当前,不良贷款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和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将会降低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从而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同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持续增加,从而形成一个死循环,严重的话,会造成银行的资金链断裂,从而银行的经营造成不利的影响。
因此,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是当前我国银行改革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关系到银行改革能否深化、银行能否稳健运作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1.不良贷款总额和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但不良贷款仍在可控范围目前,我国银行业总体运行平稳,总体上风险得到了控制。
近几年,银行业务规模迅速扩大,贷款比例持续增加。
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我国在2021年底,全国银行业的银行资产总额达到344.76万亿元,同比增长8.1%,各类贷款192.69万亿元,同比增长11.6%;2021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
截止2021年末,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总额达到2.8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35亿元,不良贷款率达到1.73%;2021年,全国商业银行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13万亿元,同比增加0.11万亿元。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其主要业务之一是融资和信贷。
在开展融资和信贷业务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部分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的情况,这就导致了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
不良资产对银行经营和风险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商业银行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处置不良资产,从而降低不良资产对银行的影响。
本文将就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不良资产是指借款人无法按照合同约定的还款条件进行还款,包括逾期贷款、呆账贷款、资产减值等。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风险性高。
不良资产的存在表明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较差,其还款能力受到影响,存在较大的违约风险,给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带来一定的风险。
2. 影响盈利。
不良资产需要银行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进行处理,这些都会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
3. 影响资本充足率。
不良资产也会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银行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稳定性。
4. 影响声誉。
不良资产的存在会影响银行的声誉和客户信心,使得其他客户对该银行的信任度下降,从而对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 处置成本高。
不良资产的处置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律师费、评估费、清偿费等,会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
2. 处置难度大。
不良资产的处置往往牵涉到复杂的法律程序和诉讼风险,银行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处理。
3. 销售难度大。
部分不良资产难以对外销售,比如土地、房产等实物抵押物,市场流动性差,导致不良资产处置难度大。
4. 处置周期长。
不良资产的处置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周期,时间成本高。
5. 处置影响财务指标。
不良资产处置会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财务指标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有效处置不良资产,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健全不良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不良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分类管理、催收机制、处置流程等,加强不良资产管理和监管。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及解决对策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进一步“双升”。
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支柱作用。
然而截至2016年12月末,根据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年报不良贷款率数据显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进一步“双升”。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既有政策性、行业性、经济环境、信用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风险管理不到位、风险控制不严和处置方式的选择等内部因素所致,而且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客观外部因素1、经济环境带来的风险。
从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十八大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转轨过程中,我国经济运行时冷时热,相应的金融运行在失控、紧缩、放松、再膨胀的恶性循环中进行,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管理的困难。
这无疑会给银行信贷资产带来很大的风险。
2、国家政策带来的风险。
我国资本市场仍然欠发达,企业所需资金难以靠直接融资来取得,这样就形成了一批几乎完全靠贷款创办和经营的国有企业,而绝大多数企业经营业绩欠佳,从而造成银行的不良资产。
3、信用环境带来的风险。
信用环境不佳,直接影响了债务人的还款意愿。
有的地区因长期以来信用环境不好,债务人之间相互观望,造成还款意愿不强,甚至存在债务人不认款或认账不还的恶意逃废银行债现象。
加之受贷款剥离和一些优惠政策的影响,有的债务人就出现了“拖一拖我就能少还一点”的侥幸心理。
而付诸法律进行清收需要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执行结案,执行时间长,见效慢,贷款难以在短时间内收回,导致形成不良。
4、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
受自然灾害影响形成不良。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论文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越来越活跃。
贷款的增长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也加速了银行业务模式的创新。
然而,不良贷款的增长也让国有商业银行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策略及其影响。
一、不良贷款的概念不良贷款是指银行发放贷款后,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或者经过银行追索,仍无力偿还欠款的贷款。
不良贷款会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从而降低银行的信誉度和经营效益。
二、不良贷款的原因1. 宏观经济因素:经济活动的下滑会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进而影响借款人的偿还能力。
2. 不当风险控制:银行在贷款时对借款人的贷款能力和信用记录等情况未进行足够的调查,导致贷款不良。
3. 内部管理不善:银行内部审批程序不严格,授信审批流程不完善等因素都会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三、不良贷款处置策略国有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的处置采取了多种策略,包括:1. 减值准备:银行制定不良贷款减值准备政策,提前做好准备,防范银行资产价值下降。
2. 资产转让:银行将不良贷款作为上市公司的负债,通过资产证券化、两级市场等方式销售不良贷款,获得现金流并降低风险。
3. 债务重组:银行与借款人就清偿债务达成协议,将该贷款转变为合理的负债形式,使借款人按时还款。
4. 法律诉讼:银行通过司法途径提起民事诉讼,追讨借款人的欠款。
四、不良贷款处置的影响1. 降低不压实风险:不良贷款处理可以有效降低银行的风险,保护银行的资产质量。
2. 增加银行收益:适当的不良贷款处置策略可以让银行获得相应的现金流,增加银行收益。
3. 提高银行形象:不良贷款处置可以提高银行的信誉度,增强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对银行的经营至关重要,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探索。
银行应该加强内部风险控制,严格贷款审批流程,提高贷款的追索能力和公共信用度,以保证银行风险管控的有效性。
同时,银行应该积极寻求合理的不良贷款处置策略,以保护银行的利益和资产质量,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的重要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良资产,如逾期贷款、坏账等。
不良资产的存在会直接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导致利润下降、资本损失等问题。
及时有效地处置不良资产对商业银行而言至关重要。
有效处置不良资产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不良资产一旦堆积过多,会影响银行的贷款偿付能力和流动性,从而影响银行的经营状况。
及时处置不良资产可以减少银行资产的不良率,提高资产回报率,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
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风险管理。
不良资产的存在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敞口,一旦出现大额不良资产,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需要及时制定有效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案,以降低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的重要性在于提高资产质量、降低风险以及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
只有重视并有效处理不良资产问题,银行才能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
1.2 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挑战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中。
因为不良资产一旦积累过多,将会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银行的稳健经营。
不良资产的存在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敞口,导致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增加,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不良资产的处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会降低银行的经营效率,影响业务拓展和创新能力。
不良资产的处理还会影响到银行的声誉和品牌形象,降低客户信任度,进而影响到银行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有效处置不良资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处理不良资产,银行才能确保良好的资产质量和持续的盈利能力,从而实现稳健经营。
2. 正文2.1 不良资产的分类和特点不良资产是指商业银行资产中存在违约、违约风险或者违约已经发生、不良的资产。
不良资产通常可以分为四大类:逾期贷款、呆账、资产负债率大于50%的债券和持有的股权等。
国有商行不良贷款化解对策论文
国有商行不良贷款化解对策论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商行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革和金融风险的增加,国有商行不良贷款问题也逐渐突显。
不良贷款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商行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化解不良贷款问题。
一、完善不良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国有商行应该建立完善的不良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该制度应该包括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如对客户的信用评级、贷款审批、追收不良贷款等。
对于海外的不良贷款,也应该建立一套相对应的管理系统,确保海外投资的贷款流程和管理规范一致。
二、加强风险管理团队的建设国有商行应该加强风险管理团队的建设。
该团队应该具备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能够及时发现各种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和应对措施。
同时,管理团队也应该注重团队建设和员工培训,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和专业素质。
三、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国有商行应该加强内控体系建设,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入手。
应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确保不良贷款的发现和处理及时、有效。
同时,还应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监督和评估,确保系统运行的透明性和有效性。
四、优化贷款结构和投资结构国有商行应优化贷款结构和投资结构,降低贷款风险和投资风险。
应注重信贷业务的分类管理、合理控制贷款规模和贷款利率;同时,还应增加投资品种,提升资产质量,避免将资金全部投入同一领域,进一步降低投资风险。
五、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国有商行应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库,及时了解和掌握客户的资信情况。
对于不良客户,应增加审核通过的难度,严格控制贷款资金的流向,及时对借款人进行追收。
同时,还应积极探索与客户合作、资产处置等方式,促进贷款资金的回流。
六、优化流程和银行业务国有商行应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效率和质量。
应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数据管理精度和处理速度,将管理工作更多地依托于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降低人工操作难度和错误率。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化解论文(全文)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化解论文一、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一直以来,不良贷款问题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快进展速度、提升市场综合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由于不良贷款率一直居高不下,不良贷款消化难度大、成本高的现实,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运用上捉襟见肘,这一点在基层国有商业银行尤其明显。
基层国有商业银行本身的存贷款规模不大,依靠自身力量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又有限,一旦贷款无法正常回收形成不良,这势必给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的进展造成严峻障碍,减弱对县域经济乃至乡镇经济进展的支持力度。
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金体制变革的影响。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随着“拨改贷”政策的逐步实施,国企不再得到国拨资金的补充,以致企业亏损等财政性支出被挤入了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因此造成企业资金捉襟见肘,周转失灵,这对国企最终无力偿付贷款本息是有相当影响的。
第二,投融资体制约束了银行自主经营。
我国的投资体制长期以来,形成一种“政府立项、计委审批、财政与银行买单(拨款和贷款)”的模式,银行只作为一个现成的贷款人。
一旦投资结果使得贷款到期无力归还,形成不良,对项目有决策权的部门一般不承担经济责任,而银行被动提供贷款资金,却承担了项目投资的全部经济责任。
第三,会计核算处理上的弊害。
流动资金贷款原是填补国企自有资金不足、由银行发放的短期贷款。
但“短贷长用”的现象经常出现,相应的会计核算处理方法一直为“借新还旧”。
随着短期贷款到期申请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经批准展期后的贷款,如到期无力还款,次日起即属逾期贷款等规定的出台,堵住了没完没了的展期,贷款的逾期情况得到了真实反映,这是不良贷款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通货膨胀造成企业虚盈实亏,影响资金周转。
第五,商业银行业务与政策性银行业务仍有混同不清。
第六,经济转制、结构变化,企业经营风险增大,带来贷款风险。
第七,社会信用环境恶化,借机逃废银行债务。
第八,银行经营治理不善,风险意识和防范措施不强,人员素养不高。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之我见
目 , 造 成 银 行 不 良贷 款 成 因 和 制 度方 面 的研 前 对 究较多 , 分析 也很 全 面 , 而在 具 体处 置 和对 策 上 我们 认 为还存 在不 足 , 本文 将针 对 此 问题 作 进 一 步研 究 , 也 提 出 了处 置 国有商 业银 行 不 良贷 款 的三 个 根本 方 法 与手
段。
政策 法 规 , 善 信 用 环 境 。地 方 政 府 虽 然 不 能 直 接 制 改 定 法律 法 规 , 可 以在社会 信用 体 系建 设 、 制债 务 人 但 遏 恶意逃 废金 融 债务 方 面 有 所 作 为 , 台相 应 的政 策 和 出 规 定 , 金融 债权人 的不 良资产 处置 工 作 ; 支持 二是 在 培 育 不 良资产 处置市 场方 面 , 需要 吸引 大量 的民 营企 业 、 外资 投 资 主体 和个 人 等 进 入 市场 , 方 政 府 应 出 台 相 地 应 的配 套政 策法 规 予 以支 持 , 以切 实 改 善 不 良投 资交 易环 境 ; 在 规 范 不 良资产 处 置 中介 市 场 方 面 的作 三是 用 。不 良资 产处置 高度依 赖 中介 机构 的诚信 和服 务质 量 , 方政 府对 此应有 必要 的 规划 、 排 和指 导 。要通 地 安 过政 府 的引导 和规 范约束 , 建立 完 善 的不 良资产 评 估 、 拍卖 、 法律 服务 中介市 场 , 为不 良资产 处 置提 供 规 范高 效 的 中介 服务 ; 利用 政府 行 政 资源 的 特殊 优 势 , 四是 充 分发 挥其 在不 良资 产处置 过 程 中 的作用 。比如 在 金融 债权 人处 理债 务 人 抵 押 的 国有 划 拨 土 地 问 题 上 , 在确 定安 置企 业职 工 和 清偿 金 融 债 务 比例 , 土 地重 新 规 在 划整 合与 利益 分配等 方面 , 府 的 作用 是决 定 性 的 ; 政 五 是直 接参 与不 良资产项 目的处 置 。 比如 国有 企业 与资 产管 理 公 司进 行 债 务重 组 、 产 置换 、 转 股等 , 方 资 债 地 政府 的参 与 , 更 有利于 协调 各 方 面的 利益 关 系 , 易 会 容 促使 重组 成功 。 二、 通过 市场 手段处 置不 良贷款 第 一 , 良贷 款 打 包 出 售 。为 缓 解 政 府 和 银 行 自 不 身处置 不 良资 产 的压 力 , 须 建 立 和推 动 不 良资 产 二 必 级 市场 的发 展 , 放松对 银行 出售 不 良资 产 的限 制 , 励 鼓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解决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解决论文内容摘要: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借贷合同是一种典型的关系合同。
从嵌入性的视角来看,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银企之间的社会关系与经济关系不相适应。
银企之间影响力不对称的社会关系嵌入到它们之间的双边治理结构中,导致了关系合同的非同构。
这种非同构使得银企借贷合同软化而无法正常执行,其后果就是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
关键词:不良贷款关系合同嵌入性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每一步改革,如剥离不良贷款、政府的注资重组上市等无一不倍受瞩目,而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又几乎是每一步改革的核心内容。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本文从嵌入性的视角出发,研究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关系合同的特点,对不良贷款的产生给出一个新解释,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研究关系合同的嵌入性新视角“嵌入性”概念最早由经济史学家KarlPolanyi(1957)在“作为制度过程的经济”一文中提出,他认为所谓嵌入性就是“人类经济嵌入并缠结于经济与非经济的制度之中”,并且“将非经济的制度包容在对经济的研究中是极其重要的”。
也就是说,在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时,还应该对嵌入到这种经济现象中的非经济制度或关系进行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社会学家和法学家的影响下,经济学的某些研究领域也开始出现“嵌入性”的研究视角,例如关系合同的研究领域。
根据FurubotnandRichter(1991)的概括,合同可以分为古典合同和关系合同。
古典合同是完全合同,其特点是事前对于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且存在一个完全的合同法体系用来处理各种纠纷。
关系合同是不完全合同,其特点是由于合同各方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合同无法对未来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进行规定,也不存在一个完备的法律体系,合同中一些纠纷的解决需要依靠一个连续的关系体系的协商。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代表性人物Granovetter重新提出了嵌入性问题,使得嵌入性视角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控制与处理
至少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亚待着手开展。 口 口口 。 ( 1) 完善银行治理结构。 目前四大银行不 2, 资产证券化。 资产管理公司可以经证券 仅是国有全资的, 而且股权结构单一, 这不利 管理当局批准, 以购人的不良贷款及其抵押物 于预算约束的强化, 也不利于资本充足率的提 和抵押物的营运收人为担保, 对社会公众发行 高。 因此, 应在条件成熟时, 扎实推进国有商业 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这可以有效地健全银行内 期限、 利率和风险不同组合的债券, 把债权转 化为证券类商品在有价证券市场上公开出售。 部的监督和治理结构, 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 3,债权转股权。 资产管理公司将购人的一 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部分债权转变为对债务人( 国有企业) 的股权, (2) 下决心实行审慎会计原则, 尽快实现 变原来的债权债务关系为投资关系;资产管理 银行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的接轨。目前, 会计 公司由企业的债权人转为企业的出资人和股 制度的不严密、 不审慎既不利于银行风险内控 东, 并按持有的股权比例分享企业利润或分摊 水平的提高, 也不利于加强央行监管和发挥市 亏损。 场约束作用。 4、 实行债务重组。 资产管理公司对购人的 (3) 规范和完善信息市场披露制度。 要认 一些质量较差的“ 垃圾贷款”在其他方法不能 , 识到, 随着我国银行业融人国际银行体系进程 转化的情况下, 可采取对欠债企业的债务重组 的加快, 规范和完善银行业的对外信息披露变 方式处理不良债权。 得非常的重要。准确、 健全的的信息披露不仅 尽管银行剥离不良资产后并不能自然而 可以降低国际金融市场的筹资成本, 而且是我 然地提高管理水平, 必须辅之以经营机制的再 国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必要前提。
治理结构。
四、对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外部控制
与 处理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之我见
更多资料请访问.(.....)摘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过高、危害颇大。
本文从我个人角度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给出意见,要紧从政府、市场和银行自身三个方面提出看法,希望通过联手合作、“三管齐下”的方法逐步化解居高难下的不良贷款。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方法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之我见目前,对造成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和制度方面的研究较多,分析也专门全面,而在具体处置和对策上我们认为还存在不足,也本文将针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三个全然方法与手段。
一、通过政府力量处置不良贷款(一)注入公共资金注入公共资金,鼓舞国有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上筹资。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带有明显的打算色彩,因此依靠财政注资来部分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符合历史的事实。
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已先后向建行、中行注资450亿美元和农行、工行注资400亿美元,以弥补其资本金不足和提高其流淌性,鼓舞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通过上市(中行、建行已上市)在资本市场筹集了大量资金,在投资者同意的前提下,将筹集到的资金部分用于清理不良贷款,有利于减轻银行的债务负担,提高经营效益,以便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二)进一步发挥金融资产治理公司在不良贷款处置中的作用金融资产治理公司是我国金融改革深化和借鉴不良贷款处置国际经验的产物,自成立以来,四大金融资产治理公司的收购资产处置任务已完成过半,但剩余资产的绝对规模仍然较大,且资产形态多样,债务人状况复杂,处置环境差异大,以及总体价值呈加速贬损趋势。
同时,金融资产治理公司在不良资产的治理和处置中,运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已具备相当的经验。
再者,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贷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因而,借助于资产治理公司如此专业机构的力量,关于全面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是十分必要的(这已被我国实践经验所证明)。
为此,我们应进一步发挥资产治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的作用。
浅谈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及其法律救济
江 西金 融职 工 大 学 学报
J u a fJa g i ia c ol g o r lo in x F n n e C l e n e
Vo . 3 No 1 12 .
F b 2 1 e .00
浅谈 国有 商业 银行 不 良贷款 及其 法律 救 济
第 1 期
杨汉国
浅谈 国有商业银行不 良贷款及其法律救济
1 3
的思 维模 式 , 了上 “ 礼项 目” “ 金工 程 ” 不 惜 为 献 、贴 , 动用 行政 手 段 强 令 银 行 贷 款 , 后 往 往 是 “ 胸 脯 最 拍 贷 款 、 大 腿 后 悔 、 屁 股 走 人 ” 将 大 量 不 合 规 的 拍 拍 , 呆 帐贷 款甩 给银 行 。表 现 二 : 方 政 府 只是 片面 考 地
融资 主要 通过 财政拨 款 来 实现 . 随着我 国经 济体 制
体操作环节 存在漏 洞 , 企业有 可乘之机来 逃废 、 使 悬 空银行债务 ; 三是 银行 同业 间恶 性 、 序竞 争 , 无 给企 业 多头开户 、 逃避银行 债务 提供 了可能 。 企业改 革制度 的配套政 策 出台滞 后形成 的不 良 贷款 。在 国有 企业 改革 中 , 由于缺乏 必要 的、 之相 与 配套 的政策 出台 , 一度 出现 了混 乱 的局 面 。企 业 自 有 资金少 , 抵御 风 险 能力 差 。改革 后 的企 业 由于 多
杨 汉 国
( 四川 理 工 学 院 政 法 学 院 , 四川 自贡 6 30 ) 4 00
摘 要 : 着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济 体 制 的建 立和 完 善 , 随 国有 专 业银 行 向商 业银 行 转 制 的 完 成 , 良信 贷 资产 已成 为 不 银 行 经 营 效 益 的 决 定性 制 约 因素 。优 化信 贷 资产 质 量 , 来越 为银 行 的决 策 者 和 经 营 者 认 识 并 重 视 。激 活 不 良信 越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研究》范文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在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不良贷款问题始终是影响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尤其对于基层分行而言,如何有效管理不良贷款,已经成为其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就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的现状、问题及策略进行研究。
二、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分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分行的贷款业务中,不良贷款现象依然存在。
这主要是由于借款人的信用风险、经济周期的波动、银行内部管理不善等多方面因素造成。
不良贷款的存在,不仅影响了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增加了银行的运营风险,对银行的健康发展构成威胁。
三、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的问题(1) 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基层分行在不良贷款管理上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机制,未能形成有效的预警和防控体系。
(2) 风险评估不足: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评估不够准确和全面,导致部分高风险贷款得以发放。
(3) 人员素质不高:部分银行员工对不良贷款管理的认识不足,专业素质和风险意识有待提高。
四、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的策略(1) 完善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系统的不良贷款管理机制,包括风险预警、风险防控、风险处置等环节,形成完整的管理链条。
(2) 加强风险评估:提高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评估能力,准确判断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等级,避免高风险贷款的发放。
(3)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对银行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不良贷款管理的认识和专业素质,增强其风险意识。
(4) 创新技术手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不良贷款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五、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分行为例,该行在不良贷款管理上采取了以下措施:在经过深入分析后,该行针对其不良贷款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改革。
首先,该行建立了完善的不良贷款管理机制,对风险预警、防控和处置等环节进行了明确规定。
课题研究论文: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问题
98066 银行管理论文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问题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概念与特征本文是论述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问题,因此首先要对银行不良资产做出包括概念、特征以及种类在内的概述:(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与特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金融行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打造出一种中国银行、农行、工行、建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一些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相互促进分工合作的金融体制。
对于商业银行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金融企业,是整个金融体制中的主体。
商业银行作为一种盈利性的组织机构,主要是通过吸收存款之后发放贷款的方式来实现盈利的。
商业银行盈利的过程其实也是资产的回笼与发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使得银行处于非正常经营的状态,导致其发放出去的贷款并没有达到银行盈利的目的,比如一些贷款没有给银行带来利息收入或者本金无回的情况,这些都是不符合贷款“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三性原则的,其本质是对商业银行经营成本的一种追加,①这些贷款被称为不良资产。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讨论的不良资产其实就是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产生的不良资产中的不良贷款。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具有以下四个特征:其一,不良资产的类型特殊;其二,清理不良资产的条件缺乏;其三,不良资产的资料完备性差;其四,不良资产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严重。
(二)不良贷款的种类对于不良资产的分类,综合来看国际上目前存在三种分类制度。
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在不良资产分类方面的研究较发达国家要晚一些,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各种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大,我国所适用的不良资产分类制度在逐渐的与国际接轨。
我国不良资产的分类经历个一个从无资产分类标准到“一逾两呆”分类标准再到五级分类与“一逾两呆”并存运用的转变。
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到就是年代才开始对银行的资产进行分类,并将不良资产中的不良贷款以发还贷款期限为标准分类为逾期贷款、呆帐贷款、呆滞贷款三种类型,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一逾二呆”。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研究》范文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不良贷款问题一直是困扰银行的重要难题,尤其是基层分行。
不良贷款不仅影响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还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甚至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因此,对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分行不良贷款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不良贷款的定义与危害不良贷款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无法按时足额偿还的贷款。
这些贷款往往存在较高的违约风险,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分行的不良贷款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规模不断扩大,二是回收难度加大,三是引发金融风险。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银行的经营发展,还可能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威胁。
三、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现状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分行在不良贷款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
其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员工对不良贷款的识别和处置能力不足。
此外,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导致不良贷款的产生和处置过程中存在漏洞。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层分行的不良贷款管理水平。
四、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分行不良贷款管理策略针对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分行不良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策略:1. 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对贷款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风险。
同时,加强与上级行的沟通协调,形成上下联动的管理机制。
2. 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不良贷款的识别和处置能力。
同时,引进高素质人才,优化人员结构。
3. 强化内部控制。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不良贷款产生和处置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4. 创新处置方式。
探索不良贷款的多元化处置方式,如资产证券化、债务重组等。
通过创新处置方式,提高不良贷款的回收率。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和对策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和对策我国由于体制和各种政策上的原因,整个金融系统存在巨大规模的不良贷款,巨额的不良贷款不仅影响着银行体系的稳定,而且削弱了银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使得我国银行业隐藏着巨大的经营风险;随着金融业的逐渐开放,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各家商业银行都在市场中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但这并不能自动地保证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问题能够得到彻底解决。
因此正确处理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已成为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当务之急.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绝有76%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挤占了其他银行超过30%的不良贷款比重。
由此可见,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是困扰我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瓶颈。
虽然不良贷款的总量和比率近年来呈现出双降的良好态势,但如此高的不良贷款对我国银行业仍是十分严峻的威胁。
处理现有不良贷款并且控制新生不良贷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金融企业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是纷繁复杂的,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我国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却不同,有以下几方面:(一)政府不合理干预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求企业与银行服从大局,按国家意图发放贷款,开发项目,承担社会性负担,并接受政府管理;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和银行面向市场经营,追求经济效益,自已生存和发展.政府不合理干预的直接后果便是国有商业银行信用活动扭曲和金融秩序紊乱,使银行存量风险累积和增量风险叠加。
(二)法律不健全,执法不严1。
法律法规不健全。
一方面,授予债权银行参与、监督涉及债务企业处理的权利不够充分,无法达到参与监督的目的;另一方面,在银行债权保护的某些方面尚欠缺相应法律规定。
同时,对国际金融领域缺乏了解,对国际金融法规了解甚少,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比较低下,更谈不上与国际接轨和进行跨国风险管理了.2.执法不严.在实际操作中,一是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普遍,行政干预司法公正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突出,导致国有商业银行依法维权工作被动。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金融观察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下降,偿还贷款能力减弱,商业银行在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不良贷款总额和不良率也逐年升高。
尽管商业银行在清收不良贷款时绞尽脑汁,但降低不良贷款率和减少不良贷款额度的成果难以令人满意,不良贷款问题仍然是压在我国商业银行头上的一座大山。
基于此,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
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飞速发展,2010年,中国的GDP超过日本,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目前,由于内外部环境持续恶化,低增长率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新常态下,大部分企业不知所措,一方面,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需要企业不断增加资本投入,以维持现有平衡;另一方面,市场环境趋于恶化,企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在支持国计民生事业的同时,如何控制住不良贷款,值得思考。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一)不良贷款总额和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但不良贷款问题仍在可控范围。
当前我国银行业运行稳定,整体上看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规模增长速度很快,贷款占比也稳步上升,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银行业境内总资产为261.4万亿元,其中各项贷款为140.6万亿元,同比增长12.6%,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较2017年末提高了3个百分点。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万亿元,同比上升0.29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9%,同比上升0.15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3.77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6.31%;2018年,商业银行累计核销不良贷款为9880亿元,较2017年多核销2590亿元,从而腾出更多空间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有所增高,但商业银行抵抗债务风险的能力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质量上还需要认真把关。
(二)信用风险不断积聚,隐形不良贷款问题可能非常严重。
【推荐下载】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化解对策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化解对策本文讲述了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化解对策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论文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化解[论文摘要]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不良贷款产生的必然性,并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有效措施。
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根据中国建设银行2002 年5 月首次披露的数据,截至2002 年第一季度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8.14%。
到2004 年末,这一比例下降为3.92%,2005 年末再降为3.84%。
此外,中国银行作为与建设银行同为首批股份制改革试点银行之一,2004 年共处置境内行不良贷款2539 亿元,使得2004 年末的不良贷款比率降到5.12%,较2003 年末下降11.16%个百分点。
中国工商银行2001 年末不良贷款率高达29.8%,2004 年之后,工商银行明显加快了不良贷款处置步伐,2005 年,该行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率分别降至2.49%和4.43%。
二、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经济学分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经济人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和信息的非均衡性等原因,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不良贷款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1.经济人的有限理性经济学中将人的经济行为假定是合乎理性的。
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就借款者的有限理性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由于不确定因素较多,借款者将面临社会风险和经营风险,有可能出现因决策失误导致不能及时归还银行贷款的情况。
就贷款者的有限理性而言,由于信息的非均衡性,贷款者很难确保资金配置的安全性, 因此发生贷款损失是无法避免的。
经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经济学中将机会主义行为定义为用虚假的或空洞的,也就是非真实的威胁或承诺来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
由于人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必然存在。
在信贷交易发生之前,贷款风险高的借款人为了达到取得贷款的目的,隐瞒或提供虚假资料,使银行的信贷资产存在潜在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之我见(doc 10页)更多资料请访问.(.....)更多企业学院:...../Shop/《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Shop/49.shtml《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Shop/42.shtml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Shop/43.shtml 《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Shop/45.shtml 《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Shop/46.shtml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Shop/47.shtml摘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过高、危害颇大。
本文从我个人角度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给出意见,主要从政府、市场和银行自身三个方面提出看法,希望通过联手合作、“三管齐下”的办法逐步化解居高难下的不良贷款。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方法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之我见目前,对造成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和制度方面的研究较多,分析也很全面,而在具体处置和对策上我们认为还存在不足,也本文将针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三个根本方法与手段。
一、通过政府力量处置不良贷款(一)注入公共资金注入公共资金,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上筹资。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带有明显的计划色彩,因此依靠财政注资来部分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符合历史的事实。
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已先后向建行、中行注资450亿美元和农行、工行注资400亿美元,以弥补其资本金不足和提高其流动性,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通过上市(中行、建行已上市)在资本市场筹集了大量资金,在投资者同意的前提下,将筹集到的资金部分用于清理不良贷款,有利于减轻银行的债务负担,提高经营效益,以便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二)进一步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贷款处置中的作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金融改革深化和借鉴不良贷款处置国际经验的产物,自成立以来,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收购资产处置任务已完成过半,但剩余资产的绝对规模仍然较大,且资产形态多样,债务人状况复杂,处置环境差异大,以及总体价值呈加速贬损趋势。
同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中,运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已具备相当的经验。
再者,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贷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因而,借助于资产管理公司这样专业机构的力量,对于全面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是十分必要的(这已被我国实践经验所证明)。
为此,我们应进一步发挥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方面的作用。
(三)努力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一是完善地方政策法规,改善信用环境。
地方政府虽然不能直接制定法律法规,但可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遏制债务人恶意逃废金融债务方面有所作为,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规定,支持金融债权人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二是在培育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方面,需要吸引大量的民营企业、外资投资主体和个人等进入市场,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法规予以支持,以切实改善不良投资交易环境;三是在规范不良资产处置中介市场方面的作用。
不良资产处置高度依赖中介机构的诚信和服务质量,地方政府对此应有必要的规划、安排和指导。
要通过政府的引导和规范约束,建立完善的不良资产评估、拍卖、法律服务中介市场,为不良资产处置提供规范高效的中介服务;四是利用政府行政资源的特殊优势,充分发挥其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作用。
比如在金融债权人处理债务人抵押的国有划拨土地问题上,在确定安置企业职工和清偿金融债务比例,在土地重新规划整合与利益分配等方面,政府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五是直接参与不良资产项目的处置。
比如国有企业与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债务重组、资产置换、债转股等,地方政府的参与,会更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容易促使重组成功。
二、通过市场手段处置不良贷款(一)不良贷款打包出售为缓解政府和银行自身处置不良资产的压力,必须建立和推动不良资产二级市场的发展,放松对银行出售不良资产的限制,鼓励外资和民间资金投资于国有企业和不良债务,允许成立商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投资基金等。
参与债权交易的银行,根据自己的债权情况,可在经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专业市场上挂牌出售债权,出售债权的价格可依据债权的风险程度以及所附带的现金流确定,出售方银行与购买方可通过招标竞价等公开透明的方式确定最终的转让价格,以防范道德风险的产生。
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出售方可迅速收回资金,提高其流动性,购买方可以低于债权账面价值买断出售方债权,实现出售方和购买方的双赢。
(二)不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和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随着与资产证券化相关的部分法律法规的修订以及一些与资产证券化相关的新法规的颁布,我们认为我国已经具备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条件。
主要策略:一是依法设立资产证券化特殊目的实体(SPV),二是建立资产证券化的破产隔离机制,三是切实加强信用增级、信用评级和担保体系,四是分类组建证券化资产池,五是引入权威服务机构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
(三)产权多元化通过市场化解不良资产的另一个最主要的手段莫过于产权多元化的市场基础与组织结构。
对于资本金普遍不足、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的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在政府注资后引入外资、国内机构企业、甚至个人投资者是增加银行资本金、促进产权多元化的必要手段。
因此,产权结构多元化对于银行治理结构的完善、信贷业务的预算约束硬化、阻断政府干预、消除银行的政策性职能提供制度基础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国内外经验,必须注意的是,产权多元化改革不能等待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存量完全解决后再进行,在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必须伴随着银行资产的重组和实质性改革的进行,否则就会成为银行资产的大甩卖,鼓励社会的逃废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产权多元化相对于现有不良资产存量的处置更为重要。
只有在银行形成理性与审慎的经营风格后,银行才能被赋予贷款豁免等更多的自主处置手段,社会信用环境才能得到改善,不良资产的处置速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不良资产的产生才会得到有效抑制。
三、通过自身力量化解不良贷款(一)积极纠正自身异化行为一是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加强风险意识。
清收要实实在在,问题要及早暴露,任何拖延和掩盖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甚至积重难返。
二是必须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专业的评估机构对不良贷款及其抵押物进行价值评估,彻底摆脱暗箱操作和道德风险。
三是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现行的各种处置方法,用足用好各项政策,把不良贷款降到最低水平。
(二)加大银行风险准备金的提取比例目前按年初贷款余额1%的提取比例与巨额不良贷款相比差距太大,如果按国际通行的按贷款分类实际提取,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整体盈利水平过低而不具有可操作性。
鉴于此,建议按信贷资产余额的3%左右提取风险准备金,以增强银行自身化解不良贷款的能力。
同时将大部分风险准备金由商业银行总行集中统一使用,把冲销企业呆坏账和政府关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政策、资产重组政策、产业政策结合起来,按照“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集中解决一批重点企业和行业的不良贷款。
唐青生等: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之我见第三,建立抑制不良贷款增量的有效机制。
大范围地清理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固然会改善其资产结构,降低不良资产率,但不可能一劳永逸,从长远发展看,国有商业银行每隔3—5年就会产生新的不良贷款。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预防不良资产增量对于优化存量资产质量更为必要。
1.实施银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以个人责任成本制约权力失衡。
国有商业银行要建立信贷交易责任量化制度,让承担责任的大小,同其权力的大小成正比。
按参与信贷交易的权力大小划分责任区间,对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一追到底。
2.改革贷后日常管理制度,变软约束为硬约束。
银行把贷款投放给企业,贷款使用的主动权基本上握在企业手里,银行对贷款实际使用的监督不仅是事后的,而且是被动的,致使一些贷款使用不当,危及了贷款安全。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贷款的贷后日常管理,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管理,建立对贷款单位从贷款发放起始至贷款本息全部收回截止的全过程的贷款使用情况日常硬约束管理制度。
3.改革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变侧重贷前测控为全过程控制。
目前各行贷款风险意识显著加强,但主要侧重于贷前测控,既重视贷前的信用等级评定和贷款风险度测量,这对于优化贷款投向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贷前、贷时是效益好的单位,贷后有可能因市场变化或经营管理不善而变成效益差的单位,因而发放贷款的风险度有可能增大。
因此,只重视贷前测控,轻视贷后监控,仍不利于降低贷款风险。
只有对贷款进行全过程监控,贷后定期(如分月或分季)和不定期(如当单位出现重大变故时)进行信用等级评定、贷款风险度和还贷能力测算,并以此作为调整贷款投向、是否采取信贷措施的依据,才有可能较好地防止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
参考文献:[1]李晓锋.处置不良资产的市场化路径选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01)。
[2]漆印腊,李斌.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国际比较[J].江汉论坛.2006,(04)。
[3]刘博逸,夏洪胜.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支撑基础与实施策略[J].南方金融.2006,(03)。
[4]王文胜.处置不良贷款的路径选择[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 004,(05)。
[5]张志强.不良资产处置呼唤共赢[J].资本市场.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