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心灵哲学的心身关系变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代心灵哲学的心身关系变革

心灵和身体的关系,是自笛卡尔起现代哲学的主线之一。心身关系的变革,决定认知科学范式的变化。随着具身认知的深入,激进的延展心灵论题认为,人类的心理过程可以超越身体的局限,延展到环境之中。因此,如何理解认知过程和身体的关系,是理解延展认知能否实现的关键。

标签:二元论心身关系延展心灵

笛卡尔作为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提出了对后世具有重大影响的心身关系,就是我们普遍的称为心身二元论的心灵观。他要为知识寻求一个可靠不能怀疑的起点,这个起点就是居于身体的心灵。

在笛卡尔看来,身体具有广延性,而不具有思维的特性。心灵具有思维特性而不具有广延性。思维和广延性是相互排斥。心灵的经验性质完全不同于物质对象的性质。心灵和物质性的身体因此完全不同的实体,心灵的性质不能被物质世界所有,而物质性的实体具有的性质也不能被心灵所有。笛卡尔的心灵和身体的二元观念,无法解释两个完全不同的实体如何相互影响的,心灵实体如何控制身体实体的。

随着生物学家对人类大脑及工作机制的深入了解,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受到了挑战。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更倾向于原子论者的观点,即心灵的事件就是大脑的物质活动的结果。心身关系问题也由我们精的心灵如何同肉体的大脑发生交感作用,转变为我们的心理经验如何能通过大脑的活动最好地得到解释。因此,心-身关系问题便转向了心-脑问题上来。

伴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以及与心灵问题相关的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和哲学等学科的急速发展,对心灵本体的探讨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丰富的材料,同时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以自然科学前沿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科学主义的心灵哲学兴起,在内外各种资源和动力因素所形成的合力的推动下,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表现之一就是出现了所谓的“本体论变革”。

“本体论变革”的目的就是要“解构心灵”,驱除心灵的神秘性,因此心理过程和状态的研究重新回到哲学的视野。在科学家那里,心灵活动和状态最终还原为神经元的活动,心灵和大脑成为了统一体。基于此而产生了新的心灵哲学范式,即同一性理论。

同一性理论是当代心灵哲学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基本主张表现为以下三个

方面,首先是在语言的层次上,心理语词与表示大脑神经状态的语词具有相同的指称。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我们可以从心理学和物理学两个方面观察大脑内部的过程和现象,但是这两种认识方式观察的是同一个对象。从实在的层面来说,人的心理活动实际上就是人脑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过程。同一论弥补了行为主义的关注心灵过程的不足,行为主义把心灵的活动过程当做黑箱,只关注输入刺激和输出的反应。

功能主义的产生则是与同一论本身包含的内在矛盾是紧密相连的。功能主义的产生是基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理论、语言学、控制论以、心理学和哲学产生的。首先,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是功能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源泉。认知心理学强调,只要内部状态和事件被理解为物理的东西,那么心理学家在解释行为时,必然要谈及内在状态和事件。具体心理活动个体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而信息处理的媒介是表征。由于功能主义“较好的回答了有机体和计算机如何通过感觉器官接受、表征、处理、贮存信息,如何按照产生理智行为的那种方式使用这些信息”[1],从而为功能主义心身关系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其次,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揭示了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关系,清楚的展示了计算机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作用,从而为人类认识心灵的本质提供了新的路径。功能主义源头可追溯到图灵的《计算的机器与智能》,其中著名的图灵测试就是用来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图灵认为,如果我们不能判断答案是人还是计算机回答的话,那么计算机就通过了测试,就可以被认为具有智能。由此得出,判断事务是不是具有心灵,不是看是否具有生物基础即大脑,而是看他在环境之中产生了什么样的功能作用。

二十世纪中期,物理主义盛行,物理主义认为世界统一的,统一于物质,除了物理构成及过程,世界上并无他物,心理过程及状态都是中枢神经的过程及状态。与其类似的还有自然主义(Naturalism)的观点,即主张所有存在属性、状态及事件、实在都是自然产物。而基于物理主義和自然主义的心灵哲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同一论、功能主义和取消论等,一方面承认存在着的东西都是自然的,另一方面对传统心灵哲学进行解构,从而完成了对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去魅过程。

功能主义的发展也面临者严重的困境,在功能主义看来,心灵就是操作符号进行计算的程序,这样身体和环境在在心灵实现自身功能的过程中就受到了忽视。基于此,心灵哲学家开始对功能主义从不同视角进行批判。“中文屋论证”就是塞尔对功能主义的反驳。“图灵测试”证明了我们可以把认知过程看作是对程序的应用,认知是基于符号的对算法的计算。塞尔通过在《心灵、大脑与程序》(Minds,Brains and Programs)一书中设计了“中文屋”这一思想实验对之进行了反驳。塞尔通过这个思想实验表明:机器能够运行一个程序并得出与之相应的运行结果,但这并不能够说明机器具有思维、能够理解它所得到

的这个结果的意义。因为机器能够做的仅仅是根据符号的形式和相关程序操纵符号。

在塞尔看来,计算机的运行纯粹是程序的执行,对符号和信息的处理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因此,人工智能系统不可能具有真正意义的心灵。以身心二元为根基的计算主义认知观,否认了身体对认知的积极意义。因此,在认知科学发展过程中,身体对认知的重要意义就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身体对认知的意义,首先体现在梅洛·庞蒂的具身现象学中,强调身体是知觉的主体,强调了身体在心灵活动中的作用。他认为我们用身体观察外部世界,用身体感知世界。“对被感知的世界而言,我的身体是我的‘理解力’的一般工具”[2],我们正是通过身体的媒介作用与世界(环境)展开互动,进而产生知觉和形成对世界的认识。四

在具身认知观中隐含着一种外在主义的观点,即认知活动与环境密不可分,认知是由大脑、身体和世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结果,所以,外部环境中的工具也成为心灵的一部分,心灵不再仅仅局限于大脑和身体,这就是安迪·克拉克的延展心灵假说。

在今天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一个依赖互联网的人,如果失去了手机、电脑这些外部设备,他的认知行为会发生什么改变?在人机交互过程中人的心灵处于何种地位?进入赛博格时代人机混合体的心灵究竟是什么?克拉克在《延展心灵》一文开篇就提出的,“心灵止于何处,世界始于何处?”[3],因此“延展心灵论题”,可以简单概括为,当人的认知是在外部环境和技术设备的帮助下实现的时候,自然或技术的体外过程就有可能构成为认知过程或心灵的一部分,“作为心灵组成部分的心理状态,如信念、欲望等,在某些条件下同样可以延展于外部物理设备中,也就是心灵不仅仅在头脑之中。”[4]

现在人工智能发展很快,似乎人工智能超越人类就在不远处,但是人类的情感和意义世界是人工智能无法模仿的。人工智能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更接近人脑,就必须在人工智能系统中“安装”类似人脑中的神经感知区域和相应的管理器。从而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根据具身认知理论的启发,这将是未来人工智能必须跨趙的障碍和发展的方向。

五、结语

纵观现代心灵哲学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围绕心身关系的讨论始终是心灵哲学的核心命题。并且从笛卡尔的心身二元论开始,心灵和身体的关系,不断被解构重构,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心灵和物理世界不断融合。基于认知科学产生的人工智能,最高目标就是制造完全意义的心灵。但是在目前的人工智能发展程度上来说,人类的情感和意义世界被模仿和创造的可能性还不大。因此,心灵哲学和认知哲学时刻保持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动向的把握是十分必要的,科学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给予了心灵哲学和认知哲学发展的根基。

参考文献:

[1]高新民,沈学君.现代西方心灵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