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主要研究成果
心理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 初期。从日前己出版的作品来看.仅在1975~1997短 短的21年间.己问世的有关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专著和 论文就多达600多种。在这些专著和论文中.除了回顾 乔姆斯基、里奇、步隆菲尔德和韩礼德语言学理论以 及20世纪70年代以前其他语言学家有关语音学、语 言符号学、语法、语义学、语言逻辑学等方面的研究 和回顾巴南洛夫、桑代克、斯金纳、艾里克森、皮亚 杰、托尔曼、奥苏贝尔等心理学家的研究的专著和论 文之外.出现了一大批专门研究和探索心理语言学有 关“言语感知”、“语言理解”、“语言产生”、 “语言习得”、“言语错误”、“语言记忆”、“话 语分析”、“语言本质”以及“语言的生物和心理基 础”和“语言信岔等方而的专著和论文。
2、50年代中期,随着N.乔姆斯基的转换 语法的兴起,产生了第二代心理语言学家。 这些学者观察过在实验环境下成长的一 些聋哑幼儿,认为他们不经过母亲教导, 也能用手势组成名词性词组和动词性词 组,并把这两种词组组成一个系列,这 可能是由于有天赋的语言能力。但是后 来人们认为,心理学模式与语言学模式 并不是互相对应的。
1.有关言语感知的研究及成果 首先,在“言语感知”的研究方,Lindblom 就“听觉语音学”的问题专门探索了听觉模 型用于解释语音学的应用问题,并于1984 年发表了题为“论声音形式中离散性和恒定 性的起源与目的”一文。两年后,即1986 年,Ohala就言语感知的听觉研究发表了 “驳言语感知的直接现实观”的文章,提出 5种证据并以此支持有关“听觉客体”的论 说。
定义 主要研究对象 基本发展概况 基本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成果 主要价值发展前景 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一、定义: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 程的学科,它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 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 言系统发挥作用,以及为了掌握和运用 这个系统应具有什么知识和能力。
它是语言学和心理学跨学科研究的一门 边缘性学科。《应用语言学概论》— 于根元主编
美国的学者们在1952年成立了语 言学与心理学委员会,1954年又 出版了《心理语言学: 理论和研究 问题概述》。 这标志着心理语言
学的正式诞生。
1、美国第一代的心理语言学家是在行为主义 心理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信息论的影响下 进行研究的。奥斯古德指出,语言在刺激和 反应之间能起传递作用,例如一说“狼来 了”,大家就警觉起来。但是狼真的来了人 们才怕,如果虚报过几次,即使再说“狼来 了”,人们也不怕了,可见词语和事实的作 用并不完全相同。米勒把信息论运用于语言 研究,发现词在话语中出现有一定的频率,可 用概率来表示。但是人们如何使用语言,单 靠信息论还是说明不了。
二、其研究对象是人们学习语言和 使用语言的心理过程。近年来它研 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青少年时 期语言、逻辑、数学各种能力的相 互关系,说话能力和阅读能力的特 点和彼此的关系等
(《应用语言学概论》—于根元主编 )
三、心理语言学的准备发展:
1、20世纪50年代新兴的学科。 2、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对语言 与思维的关系表示过不同的看法 3、近代现代欧洲学者英国的培根,法国的笛 卡儿,英国的洛克,德国的洪堡特、维特根斯 坦也探讨过语言与行为及心理的关系。 4、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从物种源始观察语言 的进化和儿童的语言发展。 5、德国心理学家普雷耶和斯特恩研究儿童如 何学话。 6、法国病理学家布罗卡和德国的维尔尼克 初 步测定大脑左半球主管语言的部位。
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三大主题
• 1.言语产生 • (1)言语产生模型的数据来源;(2)言语产生中的语言单位;
(3)言语产生过程中的言语失误;(4)言语产生模型。 • 2.语言习得 • 主要包括:(1)语言发展的研究方法;(2)言语感知的发展;
(3)儿童语言词汇;(4)句子的学习及理解;(5)语言的交际 用途;(6)儿童语言习得理论。 • 3.语言理解 • (1)言语感知;(2)词汇提取;(3)句子加工;(4)语篇理解。
首先,它以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为线索来探讨人类言 语活动的心理过程和机制,而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是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其次,在对言语活动的心理过程和机制进行研究的 过程中,必然要涉及人脑的结构和特殊的机能,有 时还要借助于对由脑损伤和发育障碍导致的病历分 析。 最后,人类言语活动是在社会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 复杂的社会因素直接决定了语言系统的变化,并对 言语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于人类言语活动心理机制的研究不仅依赖 于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吸收和采纳了语言学、 社会学、生理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 许多领域的理论和方法。
2.有关言语产生的研究及成果 在言语产生的研究方面,其成 果主要表现在言语产生的研究 方法、言语失误分析、言语计 划和言语产生模型4个方面。
3.有关语言习得的研究及研究成果 “语言习得”是一个老的话题。在这方面, Fodor(1975)、Piaget(1926)、Whorf(1956)、 Halliday(1977)、Brown(1958)、Chomsky(1968)、 Lenneberg(1967)、Skinner(1957,1969)和 Brunner(1966)都是来自心理学和语言学并共同从事 “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一代大师。直至今日,心理
3、现在学者们认识到,心理语言学研 究不能局限于验证某一语法模式是否 正确,而应建立自己的独立体系,于是 出现了第三代心理语言学家。他们不 赞成对言语过程作抽象的分析,而强 调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实验,借以探测 思维和交际的过程。
四、研究方法:
主要是用实验和自然观察来探讨语言行为的规律。
《通过大Biblioteka Baidu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了儿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 较一致的、特定的行为表现: 字词学习: 9-12个月——第一个指示词; 意义表达: 大约在18-24个月,儿童开始将词组合在一起,出现双词话语, 如,“要饼干”等; 电报体言语:这种言语的特点是保留了正常句子中与意义表达关 系密切的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而省略掉了那些虽 然有重要的句法作用,但不是意义表达所必须的词,如介词、冠 词、助动词和量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