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源环境现状_统计数据的呈现
中国的淡水资源的现状与保护措施中国淡水资源现状
中国的淡水资源的现状与保护措施中国淡水资源现状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种要素中,淡水资源占有极为特殊的地位。
今天的人类,可以没有石油,可以没有电力,也可以没有煤炭,但绝对不能没有淡水。
因为人类没有石油电力煤炭这些东西,照样可以生存,至多回到刀耕火种的年代;但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人类连同这个世界就会一同消亡。
所以,淡水资源,不仅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生存质量,它的作用,是任何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
所以,淡水资源保护是一个国家为了满足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维护淡水资源的正常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科学的手段合理地安排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影响淡水资源的经济、生态属性的各种行为进行干预的活动。
水污染、水源枯竭,水流阻塞和水土流失,以满足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淡水资源的需求。
在水量方面应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展淡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注意避免水源枯竭、过量开采。
同时,也要顾及环境保护要求和生态改善的需要。
在水质方面,应防治水污染,维持水质良好状态,要养活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水环境,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和监督。
一、中国的淡水资源的现状1、我国淡水资源总量较多,但按人口、耕地平均占有水平很低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淡水资源问题比较严重,尽管我国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仅低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但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按人口、耕地平均,人均和亩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左右,亩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亩均占有量的3/4。
据对149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统计,中国人均占有量已经退居世界110位。
因此,正确处理好水及人和人及于水两方面的关系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艰巨复杂。
2、我国淡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水土组合不平衡。
我国的水量和径流深的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并且与人口数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
浅析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经济高速发展中释放了巨大发展红利,但多年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也使我国自然环境亮起了警灯,饮用水、地表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生态平衡受到挑战等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并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同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制定的2030年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人口、资源、环境等硬性制约下,要解决资源与环境的困境,就必须改变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互补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绿色经济发展现状1.以顶层设计为统领,强化政策支撑力度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及资源节约利用问题,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如2021年初,国务院就已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积极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如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确立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与此同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确保“双碳”目标按期实现。
目前,我国已建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2021年9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紧随其后颁布了《2030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廉秋怡1翟明明2〔内容提要〕在全球面临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等问题凸显的背景下,发展绿色经济是破解传统经济发展瓶颈同时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国策的必然选择。
本文介绍了我国绿色经济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如国家加强顶层设计,落实“双碳”目标成效显著,绿色生产规模不断壮大,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等,并探讨了目前发展绿色经济面临的现实难题,如发达国家主导市场使我国难有话语权,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转型摩擦成本难以消化,三产结构不尽合理、转型难度大等,最后提出新时期发展绿色经济的相关对策建议,希望为国家转型绿色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关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特点的分析
二、国内经济形势特点
1、总体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稳定增长、结构优化的总体趋势。在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措施,推动了 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我国产业结构得到 了优化升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提高。
2、主要地区和行业的经济形势 分析
1、经济增长放缓: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有所放 缓。此外,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也可能对中国的经济发 展带来压力。
2、结构性问题:尽管中国经济在整体上保持着稳定增长,但仍然存在一些 结构性问题,如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以实现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欧洲经济体也呈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近年来,欧洲央行实施了一系列宽松 的货币政策,推动了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但是,欧洲经济发展也受到一些因素的 制约,如高失业率、人口老龄化等。
亚洲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中国作为全球 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同时,印度、 印度尼西亚等新兴经济体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然而,亚洲地区也存在着一 些问题,如贸易摩擦、地区局势不稳定等。
3、国际经济形势对全球市场的 影响
国际经济形势对全球市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 各国市场的联动性不断增强。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互动 更加频繁。然而,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稳定也对全球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贸易 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导致了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和消费 者更加谨慎。
从国内角度看,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此同时,也面 临着一些结构性问题。例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劳动力市场扭曲等都需要进一步 加以解决。此外,还需加强创新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 发展。
环境现状资料
环境现状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可忽视。
环境已经成为全球议题,各国政府和民众都在寻找解决方案,以减少环境污染和保护地球。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环境的现状。
自然资源的枯竭首先,全球自然资源正在面临枯竭的风险。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发展,森林、水资源、矿产等自然资源正面临着严重耗竭的危机。
森林砍伐、水资源过度开采、矿产开采等活动正在迅速消耗地球的资源,这给人类和地球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空气质量的下降其次,空气质量的下降也是当前环境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农业活动等都对空气质量产生了巨大影响。
城市中的雾霾天气时有发生,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屡创新高,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此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是当前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生物多样性密不可分,但由于森林砍伐、城市扩张、工业污染等原因,许多物种正处于灭绝的边缘。
这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了严重影响,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威胁。
废物处理的难题最后,废物处理成为了当前环境亟待解决的难题。
随着人类生产和消费的增加,废弃物也在不断增加。
垃圾填埋、焚烧等方式处理废物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废物处理的问题成为了头疼的难题。
地球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正在愈演愈烈,人类亟需找到可持续的废物处理方案。
结语总而言之,环境现状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人类需要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共同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以缓解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共同努力,改善环境现状,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建筑业对环境和资源消耗的统计
中国建筑业对环境和资源消耗的统计中国建筑业对环境和资源消耗的统计一、引言中国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是不可忽视的。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规模和产值不断增加,但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对中国建筑业对环境和资源消耗的统计进行全面评估,以期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启发。
二、中国建筑业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情况1. 能源消耗: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建筑业在能源消耗方面是巨大的。
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中国建筑业对能源的消耗占全国总能源消耗量的40%以上,其中80%以上的能源来自于煤炭。
煤炭的高能效和高污染导致了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
2. 资源浪费:除了能源消耗外,中国建筑业还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
大量的建筑垃圾、水泥、钢材和木材等资源被浪费,而这些资源的开采和生产又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据统计,中国每年有数十亿吨的建筑垃圾需要处理,处理不当会导致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 环境污染:建筑业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建筑施工阶段和建筑物使用阶段,包括扬尘污染、噪音污染、废水废气排放等。
根据环保部门的数据,中国建筑业的环境污染排放量在全国各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三、对中国建筑业对环境和资源消耗的深入思考中国建筑业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和环境问题。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建筑业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我们应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建筑、推行循环经济等措施,来减少建筑业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回顾中国建筑业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不断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建筑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概述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速的国家来说,水资源的供应和管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包括水资源分布、供需状况、水污染问题以及政府的水资源管理措施等方面。
水资源分布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北方相对贫乏,南方相对富有。
据统计,北方各省平均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40%,而人口却占到了70%以上。
这导致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特别是在干旱缺水的年份。
南方地区则相对富有水资源,但也存在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污染严重等问题。
水资源供需状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已经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左右。
一些城市和地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供水危机。
因此,保证水资源的供应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水污染问题除了供需矛盾,水污染也是中国水资源现状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工业废水、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了水环境的恶化。
据统计,中国河流和湖泊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水流被严重污染,大量的水资源因此无法供人们直接使用。
这不仅对人类生活造成了威胁,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
政府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首先,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建立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以限制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
其次,推动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加强水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第三,加大水资源调配力度,优化水资源的分配。
政府还加强了水环境治理,加大对水污染的整治力度,推动水环境的改善。
结论中国水资源现状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污染问题。
但是,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问题仍然很严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推动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实现建设水资源丰富、水环境良好的中国梦。
基于能值分析的中国资源利用现状及演变态势
2 1 可更新 资源输入 与可更新资源产品产 出能值表 .
基金项 目: 国家环境保护公益项 目( 07 9 2 ) 2 00 0 9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 大专项( 0 8 x 7 0 o 1 20 z 0 2 7一 0 ) 作者简 介: 范小杉( 6 , , 17 一)女 四川省西充县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 院助理研究员 , 自然地理学博士 , 主要从事生态经济研究。
消费所 占比率相对 较小 。表明 多年来 我 国以林业 建设 与保 护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是经 济社 会发展 不可 缺少 的物 质基
础 , .. dm等人创建 的能值分析 法 , H T0 u 通过尽 可能 全面 的整
合研 究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 , 估 国家 生态经济社 会系 评 统发 展规模 、 发展水平 、 发展态势及其与其 资源环境 的适宜 性 、 协调性 , 较全面地 反 映 区域 自然 一社 会 一经 济 复合 系 统 的结 构、 功能 、 效率 和运 营机 制 , 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 提供科学 的导 为 向。2 0世纪 9 0年代 以来 , 内利用 能值分 析法 对 区域或全 国 国 生态经济 系统 的研 究已取得较多成果 , 大多 只针对某一年 的 但 数据进行 的 , 同时忽视资源产 品进 出 口研究 。本 文采用能值 分 析 的原理 和方 法 , 包括 资 源产 品进 出 口数 据在 内的 中 国 自 将 然、 社会 、 经济数据转化为能值 分析数据 , 中国 自然一经济一 对 社会 复合 系统 18 9 5—2 o 05年 二 十年 的动态 演 变 趋势 展 开分 析, 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我 国经济社会发 展现状及 其与 自然 资
场畜禽粪尿污染 已成为城郊环境质量 恶化 的重要原 因。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对策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点1.1自然资源的定义广义的自然资源包括实体性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如给予人以舒适性、提供生产发展场所等;即指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具有某种功能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狭义的自然资源则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实体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们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本文探讨的是狭义上的可量化、可补偿的、直接或间接进入社会经济循环体系的自然资源..1.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自然性..自然资源是天然物品;与人工合成品具有本质区别..2历史性..多数自然资源是经过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形成的..例如石油的形成需要数万年或更长的时间..3稀缺性..地球上自然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对非生态资源而言;随着人类消耗量的增加;资源储量会逐渐减少直至完全耗尽如石油;对生态资源而言;如果人类的利用速度超过其更新速度;也会导致枯竭如森林.. 4整体性..各类自然资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时空上往往交互重叠、互相依存;共同构成完整的资源系统;对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必然对其它资源产生影响;并进而导致整个资源系统的变化..5种类与功能多样性..自然资源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仅已被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就有2000多种..一种自然资源的功能也是多样的;比如森林既可以提供木材、林木等副产品;还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多重生态功能;这些功能整体地发挥作用;人们不可能在改变资源系统中某一项功能的同时又使周围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6可更新性与不可更新性..多数自然资源具有自我更新或再生的能力;通过不断的更新保持数量和质量平衡;但其自然更新速度是有差别的..一些自然资源不能自我更新;会越用越少如石油..7空间分布不均衡性..由于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同类自然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类型、储量、质量也有很大差别..8国界性..自然资源按国界进行划分;和人一样具有国别..但也不完全如此;如大气资源不受国界限制、国境线上的地下矿产资源可能引起国际纠纷、某些动物自由游动可以“改变国籍”等..9公共性..自然资源是全社会、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原则上不能限制任何人享受其所提供的生态、社会服务;任何人对某些资源的享受也不会影响他人的享受..同时;不少自然资源从物质形态上也是不可割裂的;如巨大的水体、奔腾的江河、广阔的海洋、无法固定的环流大气等;因此;自然资源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10不可替代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多数自然资源产品可由人工合成品代替;但几乎所有替代品的原材料仍来自于自然资源或其衍生物;在本质上仍然是自然资源..同时;也有一些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水平下是完全不能由人工产品替代的..2.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1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世界人均量的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2位;但人均排在世界第67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北京、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市以及相当一部分县市人均占有耕地面积400平方米以下;已低于国际上规定的534平方米的警戒线;比日本人均467平方米还要低67平方米..中国的粮食问题实际上就是土地问题;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是加拿大人均量的1/5;人均棉花产量是美国人均量的1/3;人均肉类是加拿大人均量的1/4..2.2森林资源我国森林面积1.75亿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36.18亿立方米;总量虽然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仅是世界人均量的1/6和1/8..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为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在世界上排名在100位之后..我国森林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居多;其他地区较少..其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6省区的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面积的51.4%;蓄积量占67%..而华北、西北地区的森林资源较少;尤其是新疆;森林覆盖率仅2.94%..青海森林覆盖率不足5%..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危害较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3.9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7.46%..荒漠化分布于新疆、内蒙、西藏、甘肃、青海、北京、河北、天津、山西等18个省市..其中;新疆、内蒙、西藏、甘肃、青海、陕西、宁夏8个省区的荒漠化总面积为259.53万平方千米;占全国荒漠化总面积的98.45%..在如此情况下;我国森林砍伐速度却没有因此而减缓..乱砍滥伐、毁林等;正日益使我国仅有的一点森林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水土流失、生态恶化;使我国多种以森林为栖息地的动物也濒临灭顶之灾..2.3草地资源我国有草场面积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42%;但人均草地只有0.33公顷;为世界人均草地0.64公顷的52%..我国84.4%的草地分布在西部;面积约3.3亿公顷..中国90%的草地正在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中度退化以上的草地面积占90%..2.4矿产资源我国矿产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8%..我国矿产资源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支柱性矿产如石油、天然气、富铁矿等后备储量不足;二是小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支柱性矿产贫矿和难选矿多;富矿少;开采利用难度大;三是民间无序开采现象严重..据调查;前几年;每年仅广西就有大约10万民工涌到黑龙江去挖金矿..由于这几年钢材价格上涨;各地民间无序开采现象更为严重..我国的石油、铁、铀、铜、铝、金产品已从原来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我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增长;也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的高速增长..在未来20~30年内;我国矿产品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而大宗矿产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矿产消耗增长的速度..据预测;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品中;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矿产品将难以保证需求;因此;这几年已陆续从国外进口..2.5能源资源第一;煤炭..据统计;全国已累计探明储量9000亿吨;约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1/6;仅次于独联体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煤炭资源;88%集中在北方..第二;石油..我国石油资源量大约在800亿吨左右;目前;已累计探明储量130多亿吨;剩余储量还有30多亿吨;按年产1亿吨水平计算;这些储量可采期30年..第三;天然气..据勘探;我国天然气远景储量在40万亿立方米左右;目前已探明储量1.43万亿立方米;还不到远景储量的5%;说明潜力较大;也表明我国天然气勘探程度低;还未把潜在资源变为探明储量..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特点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以煤为主的格局长期不变..根据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起中国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耗国..同时;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第四大汽车生产国与消费国..2003年;我国原油进口达9100万吨;比2002年激增31%;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石油净进口将达到每日1000万桶;这意味着届时我国所需原油将有八成以上来自国际石油市场..2.6淡水资源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水资源总量每年28000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27000亿立方米;在世界上排名第6位..地下水资源量8200亿立方米;占水资源量的30%左右..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4..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特别是北方地区缺水问题日趋严重..2.7海洋资源人类整个地球表面的71%是约为3.6亿多平方公里的浩瀚海洋..我国是海洋大国;漫长的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加上岛屿岸线则达32000多公里..海区面积47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渔场面积280万平方公里;海水可养殖面积260万公顷..海洋鱼类5000多种;海域生物万余种..但是;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较晚;开发能力较低..目前我国海洋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左右;低于发达国家5%的水平..2.8气候资源我国年降雨量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内陆减少..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区是台湾、海南、广东中部和北部湾西北部;超过200毫米;年降雨量最少的地区为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少于50毫米..我国西北干旱区严重缺水;除了制约经济发展外;还会加快当地的荒漠化进程;这对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将造成严重影响..人工降雨是目前我国主动利用天空水资源的重要方式;常被视为缓解旱情的办法之一..3.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趋恶化..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简单粗放;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即“三高一低”为显着特征的工业化发展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速了自然资源的浪费与环境污染..据初步估算;将我国所有污染对经济的损失汇总起来;每年污染造成的损失会占GDP的7%左右..这一数字刚好接近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的速度..尽管我国在资源利用与保护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在粗放型工业化的总体形势下;治理保护却跟不上浪费;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资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另一方面;面对着我国人口的膨胀与经济高速增长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压力;国家尚无力量集中更多的资金进行大规模的资源与环境治理;这就很难指望在近期内跨越发展与治理的门槛..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将是长期困扰我们的矛盾..资源贫乏、消耗大、浪费严重;这正是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具体加以分析;主要表现在:3.1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在认识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自然资源的价值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普遍了解并认同的商品价值;体现的是物质价值:二是服务价值;即通常所说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等;主要体现的是精神价值..第一类价值是可以简单计算并易于用货币来体现的;而第二类价值则不能用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且难以简单用货币的形式来体现..但是;结合自然资源消失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以及补偿损失所要付出的代价;与不开发自然资源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进行比较;是比较直观的方法..例如;徐篙龄1997通过计算指出:1985年我国由于森林破坏而造成的年度经济损失约为人民币298亿元;未来恢复费用约为90亿元;1993年则分别为584亿元和179亿元..又如;重庆市统计局的核算资料表明:1997年该市水污染对生产造成的损失为6324万元;对固定资产造成的损失为3.68亿元;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为18.99亿元;水环境质量损失为1.16亿元..污染型缺水给重庆市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9的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2%..而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12月29日公布的调查表明;目前西部每年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占到当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但是;传统上的认识是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有投入劳动的物或者不能交易的物;本身没有价值;因而天然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没有价值..伴随着这一不科学的认识;在我国形成一种被扭曲的怪现象“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无价;原料低价”;从而导致了资源的无偿占有、掠夺性开发;资源损毁;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特别是对那些功能性的资源包括部分物质性资源;传统上认为是丰富的、免费的、可更新的自然要素;在利用上就不加节制;超过了这类资源在容量和数量上的可允许的限度;从而造成资源基石——生态系统功能上的整体退化;反过来;又削弱了自然资源的更新能力;使其不能持续地被人们所利用..这类资源更新并非是纯自然的过程;人们既能将利用率保持在自然更新的能力之下;又可将这种能力人为地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如果两者之间没有达到平衡;则“可更新资源”包括环境承载力的利用与“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就没有什么区别;资源短缺终将来临..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衡量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GDP;它包括工农业生产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计算了固定资产的折旧;但却没有包括自然资源损耗价值和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经济指标坚挺的背后;却是资源损毁、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经济繁荣”的同时;作为支持经济持续发展重要条件的资源基础却在不断削弱..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法律法规;对抑制生态退化的趋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法律法规大多带有行业的倾向;在内容上存在空白、交叉重叠、矛盾冲突的地方;如森林法规定了森林采伐量的控制措施;却没有规定大面积森林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防治措施..对于某些自然资源的保护;如湿地、旅游资源等;我国目前尚缺专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特别是对于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适宜度;从学术界到管理层;因出发点、角度和部门利益的差异;尚存在有不同的看法;使得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从编制到审批都缺乏科学的可操作的程序和依据..再如渔业主管部门;既要负责水产资源的保护;又要负责管理渔业生产;考核渔获量;这种行政权和经营权笼统重叠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自然资源不能合理、有效地配置..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服从计划性指令;而不是根据自然资源的实际分布情况和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运作;致使自然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破坏剧烈;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3.2经济盲目扩张与人口膨胀对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自然资源的短缺和生态恶化一般是由于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低效率利用造成的..目前;我国的工业污染和与能源相关的污染、商业性开采造成森林大量砍伐和水资源的过度使用;都是经济盲目扩张的结果;而这种扩张没有考虑到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的价值..20世纪50年代的增长热就是以资源的破坏为代价;为了达到经济高速增长的目的;而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经济的高速发展固然可以使我国走向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时代;但是盲目的经济扩张和不合理的发展模式却大大加剧了耕地、淡水、森林和矿产等的消耗;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了十分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人口的迅速增长通常是环境遭到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的人口数量已达13亿;这对自然资源产生了巨大压力;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包括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范围越来越大;水资源严重短缺;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等..显然;由于人口增长而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付出的代价是十分巨大的..而无论经济是否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都会使我们更加难以解决众多的资源和环境问题..首先;迅速增加的人口会导致对资源的过度需求;而传统的资源管理制度又不可能迅速适应防止过度利用资源的需要..其次;人口增长增加了对基础设施和生活必需品以及就业的需求..如果人口急剧增加的局面不改变;增加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剧对环境的破坏;进而将对自然资源施加额外的直接压力..3.3缺乏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一般性原则1未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相结合..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比较落后;设备陈旧;管理不善;资金短缺;资源性产品价格偏低;资源管理体制和政策又不够健全;从而导致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比较严重..据统计;我国能源浪费每年至少在1000万t标准煤以上;此外;水土资源的浪费也极为严重..因此;资源节约潜力很大..节约不仅有利于资源保护;又比开发节省投资;周期短而见效快;应作为资源持续利用中期的重点..资源开发投资大、周期长、成本高;应作为中长期的发展重点..当然;开源与节流是互为依存的;开源是节流的前提;节流是开源的继续;要根据不同资源、不同条件确定其侧重点..2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不相统一..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应讲究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各项活动将丧失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与此同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还应讲究生态环境效益;如果片面追求暂时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必将损害资源与环境;破环生态;而恶劣的生态环境反过来又会抑制经济发展..任何发展都离不开资源和环境基础的支撑;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与环境的日益恶化;这种支撑会变得越来越薄弱和有限..因此;经济越是高速发展;越要加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以获得长期持久的支持能力;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对可再生资源没有实行合理规范、永续利用..可再生资源在被开发利用后虽然能够自我再生、恢复或净化;但是其再生、恢复或净化的能力是有限的;受到各种自然因素乃至人为因素的制约..为使这类资源永续利用;对其开发利用的规模、速度等就应合理规范;不能让开发利用的规模、速度等超过其再生、恢复或净化能力..其主要利用方法和途径是:第一、最优利用..即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最优效益..自然资源的物理与化学属性不同;往往一物可以多用;应根据其各自特征;结合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优化自然资源的利用..第二、适度开发..保证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应遵循自然规律;维持其再生能力;保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平衡;使之得以永续利用..第三、合理结构;实现整体功能效益..任何自然资源都是某一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各类自然资源不仅有其自身独特的功能;还有系统整体的功能..这就决定了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不仅应追求资源种类的合理利用;还应按照资源种类及其数量的合理组合和科学比例;根据资源整体功能安排经济结构;实现资源的整体功能效益..第四、营造养殖;增强可再生资源的可再生能力..按照生态规律治理生态环境;营造森林;养殖培植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动植物;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地球的生命支持能力..4对不可再生资源没有实行节约、限制和综合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犹如一个初始量给定且只能流出不能流入的水池;随着社会的不断利用;其储量会逐渐下降;并最终趋于枯渴..因而对这类资源只能本着节约、限制与综合利用的原则..其主要利用方式和途径是: 第一、综合利用..对于共生和伴生的不可再生资源;应采取多种方法进行采选和冶炼;尽可能全部提取各种资源..第二;最优利用..利用应充分考虑经济技术条件、资源储量和开采能力;并以充分发挥资源效益为中心;搞好资源种类和等级替代;做到节约利用、有效利用;充分实现资源价值..第三;回收利用..剩余资源如残余、零散物等及利用后的废料如废渣、废气等必须回收;使资源浪费减少到最低程度;从而延长其为社会服务的年限..第四、增加开发..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勘探水平和能力..增大技术贡献率;扩大开采能力;提高采选、冶炼技术构成;尽可能延长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寿命”..总之;各类自然资源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综合体;人类活动对其中一种资源的改变;都会影响其他几种资源;如破坏了森林、草地就会影响径流;冲刷土地;影响对气候的调节;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环境..而我国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归纳为:一是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二是重开发;轻治理或不治理;三是再生资源流失率高..人口和资源是一对矛盾;只有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才能缓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实现生态平衡和资源可持续利用..4.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对策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清楚看出我国自然资源总的态势是资源总量虽多;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组合不够合理;后备资源不足;资源相对紧缺;而且浪费严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迅速发展时期;对资源需求量大;如何从资源上保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其总战略应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高度重视节约资源;改变以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经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重点建立以草地、节水为中心的农业生产体系;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工业生产体系..缓解资源不足..基本对策为: 4.1强化科学技术知识在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加强对传统产业的知识化改造;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由能值转换分析率分析可知;作为价值体现的人类智慧型劳动及信息资料的太阳能转换率极高;因此;初级产品的输出;一方面损失了自然界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贡献;另一方面;失去了重要的对产品提高附加值的机会..而我国重要的资源国情恰是人均资源量少;人口多;劳动剩余;因此;在自然资源管理系统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初级产品的深加工水平;是我们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承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
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森林植被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对于我国的生态、经济和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就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政策和决策提供参考。
我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全国森林面积达到0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
其中,天然林面积41亿公顷,人工林面积67亿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到6%,森林蓄积量达到45亿立方米。
我国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包括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等,其中针叶林是我国主要的森林类型。
森林植被生物量是指森林植被中有机质的总量,包括树木、枝叶、皮渣等。
我国森林植被生物量丰富,根据研究,全国森林植被生物量达到170亿吨。
其中,树木生物量占据主导地位,达到150亿吨,其余为枝叶、皮渣等生物量。
我国森林植被生物量的分布情况与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天然林生物量占据主导地位。
森林植被净生产量是指森林植被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所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
根据研究,我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达到44亿吨。
其中,树木净生产量占据主导地位,达到54亿吨,其余为枝叶、皮渣等生物量的净生产量。
我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的分布情况也与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天然林净生产量占据主导地位。
而且,不同树种的净生产能力差异较大,有些树种的净生产量较高,如落叶松、樟子松等,而有些树种的净生产量较低,如云杉、冷杉等。
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都十分丰富,这为我国生态、经济和环境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然而,在保障森林植被的可持续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采伐、环境污染等。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保障森林植被的可持续利用。
需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打击非法采伐和环境污染行为。
需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经营,采取科学合理的采伐方式和经营模式,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中国草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草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阔地域和多元气候条件的国家,草地资源丰富。
草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草业资源,对于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草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草业发展现状中国的草地总面积较大,分布广泛。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草地总面积超过4.5亿公顷,其中包括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
天然草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占草地总面积的大部分,而人工草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郊区。
草地资源的丰富为中国的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然而,中国的草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草地资源面临过度利用和破坏的问题。
由于长期的放牧过度和过度开发,一些草地资源已出现退化和沙漠化的现象。
其次,草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草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相对滞后,导致效益不高、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此外,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也对草业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国草业发展未来趋势未来,中国草业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加强草地保护与恢复。
为了改变过度放牧和草地退化的状况,中国将加强草地保护与恢复工作。
通过合理的放牧管理、草地轮作和引进适宜的植被物种等措施,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提高草地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2.推动草业科技创新。
提高草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是实现草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将加大对草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草业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3.发展现代化草业产业。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优质草产品需求的增加,中国将逐步发展现代化草业产业。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规范生产流程,提高草业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草业企业和合作社的支持,培育优秀草业品牌,拓展国内外市场。
4.促进草牧一体化发展。
草业和畜牧业是相互依存的,草地是畜牧业的重要资源。
中国将积极推动草牧一体化发展,优化畜牧业布局,提高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024年保护水资源调查报告
二是通过科学管理维护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三是开发和采用各种节水技术。如果政府和人民能够配合的话,政府改善水供的效率,人民爱惜水的话,现有的水源已经足够大部分的人使用,根本不需要接二连三的建大型水坝。只有综合国家的供水政策才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大量供水供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消除政府和人民因为供水所引发的种。种争端和纠纷。
二、调查目的
(一)、让我们了解家乡水污染的现状,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让同学们知道水污染的危害,使同学们都来关心、保护家乡的水资源。
(三)、培养同学们热爱自己美好的家乡,热爱社会,热爱大自然,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提高同学们深入社会、关心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三、调查过程
(一)、调查时间:20xx年4月20日
由上面的资料可以知道,目前,水的缺乏已成了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而据专家预测,到xx年前后,中国用水总量将达到每年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而中国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000亿至9500亿立方米,需水量已接近可利用水量的极限。由于水资源供给的稳定性和需求的不断增长,使水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外的一些专家指出,估计到21世纪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将象20世纪石油对人类的重要性一样,成为一种决定国家富裕程度的珍贵商品。一些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提醒人们: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它的水资源将决定这个国家是继续发展还是衰落。那些将治理水系作为紧迫任务的国家将占有竞争优势。如果水资源消耗殆尽,人类的健康、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系统将受到威胁。对水资源控制权的争夺,将可能在下个世纪引发许多种族和国家间的敌对。如何解决水资源供应问题,保持水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对平衡,世界各缺水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都做了大量的探索,一些发达国家或者比较发达的国家已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
中国十大资源枯竭城市
中国正在衰落的十大城市:因资源而生因资源而亡最近,美国曾辉煌一时的汽车城底特律申请破产,对中国城市的发展敲响警钟。
2011年,中国公布了一份“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共有69个城市上榜。
资源型或靠单一传统产业支撑发展的城市,经过长期过度开发使用,如今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的尴尬局面。
这些城市现状如何,又该何去何从?一、资源城市的产业转型之路资源型城市似乎总难以逃脱"建设-发展-萎缩-报废"宿命。
长期依赖资源的开采,忽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技术的创新,加上环境污染,让城市不可避免走向衰亡。
这些城市往往因资源而生,也因资源而亡。
1、鄂尔多斯:煤都神话的破灭这个曾经名不经传的内蒙古三线城市,创造了一系列的经济神话GDP一度赶超香港,房价直逼"北上广"。
鄂尔多斯的煤炭产业占经济总量近70%,占财政总收入近50%。
拥有"黑金资源"的鄂尔多斯,在煤炭产业的黄金十年里,风头一时无两。
可惜,煤炭带来的巨额财富,被这座城市挥霍在房地产市场里。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鄂尔多斯的楼市均价大约为1200元,三年后,住房均价飙升到7000元左右。
神话的破灭始于2011年底,煤炭量价狂跌,楼市出现低迷,鄂尔多斯这个富裕煤都陷进债务危机。
显然,单一依靠煤炭资源,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粗放生产,导致环境恶化,产能落后,同时热衷房地产的投机买卖,这让鄂尔多斯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泡沫隐患重重,终于一夜之间,神话破碎。
近年来,城市产业谋求转型,将装备制造基地作为强力引擎,引进500强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目前全市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
预计到2017年,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提高到50%左右,有望形成一批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
"完成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生产的转变。
2、陕北神木:煤炭王国风光不再“因煤而兴,因煤而富”,神木构建了一个让人艳羡的优质煤炭王国,拥有免费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
全球水污染与中 国水污染数据分析报告
全球水污染与中国水污染数据分析报告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当今社会,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对全球水污染和中国水污染的现状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旨在揭示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并呼吁大家共同关注和采取行动。
一、全球水污染现状全球范围内,水污染问题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等是主要的污染源。
工业废水排放量大且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机物和化学物质。
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发展迅速,但环保设施和监管相对滞后,导致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和海洋。
例如,一些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水含有剧毒物质,对水生生物和周边生态系统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
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通过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在一些农业发达地区,河流和湖泊中的氮、磷含量超标,藻类大量繁殖,水体缺氧,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
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在一些地区,由于污水处理设施不足,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对水环境造成了污染。
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约有 80%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这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中国水污染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水污染挑战。
在工业方面,中国的工业门类齐全,但一些传统产业如钢铁、化工、造纸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水。
尽管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对工业废水的治理,提高了排放标准,但仍有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偷排漏排废水,对环境造成了损害。
农业方面,中国是农业大国,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较大。
特别是在一些农业主产区,过度施肥和施药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周边水体受到污染。
生活污水方面,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也大幅上升。
我国资源环境创新方面的国情,措施,意义
我国资源环境创新方面的国情,措施,意义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资料和人们生活资料的基本来源。
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利用在深度和广度上日益扩大,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环境的沉重代价。
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实际上走的是一条粗放式的发展道路,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利用,对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和污染。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并将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对我国现阶段的资源环境问题予以思考和关注,研究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对策与措施,化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促进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对于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国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质量现状1.1 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等主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巨大2005年我国能源和矿产品产量快速上升,原煤产量达到21.9亿吨、原油1.81亿吨、铁矿石4.21亿吨、粗钢3.52亿吨、10种有色金属1635万吨、磷矿石3044万吨、原盐4454万吨、水泥10.60亿吨。
大宗短缺矿产品的进口量持续增加,2005年我国矿产品贸易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进口原油12682万吨、铁矿石27523万吨、锰矿石458万吨、铬铁矿302万吨、铜矿石406万吨、钾肥917万吨。
“十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快速增长,从2001年的13.5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05年的22.2亿吨标准煤,增长了64.4%。
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总量的6.5%,用水总量占世界总量的15.4%,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已分别高达70%、60%和90%,而国际上公认的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应低于40%,否则将危害河流健康和流域安全。
过去几年间,我国主要资源消费的增加量占世界总增加量的比例,包括能源、煤炭、石油和钢等均居世界第一位,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巨大。
资源环境进展 中国水资源现状
资环062 资环062 王建华
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覆盖着地球表面70%以上 覆盖着地球表面70%以上 的面积,总量达15亿立方 的面积,总量达15亿立方 千米;也是世界上开发利 用得最多的资源。现在人 类每年消耗的水资源数量 远远超过其他任何资源, 全世界用水量达3 全世界用水量达3万亿吨。 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 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 82%以上,耕地占36%, 82%以上,耕地占36%, 水多地少;长江以北地区, 耕地占64%,水资源不足 耕地占64%,水资源不足 18%,地多水少,共中粮 18%,地多水少,共中粮 食增产潜力最大的黄淮海 流域的耕地占全国的41.8 流域的耕地占全国的41.8 %,而水资源不到5.7% %,而水资源不到5.7%
现状二 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贫乏
我国水资源总量不算少,而人均占有水资 源量却很贫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 源量却很贫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4 (我国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约2700立方米, (我国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约2700立方米, 居世界第88位)。按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比 居世界第88位)。按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比 较,加拿大为我国的48倍、巴西为16倍、 较,加拿大为我国的48倍、巴西为16倍、 印度尼西亚为9倍、前苏联为7倍、美国为5 印度尼西亚为9倍、前苏联为7倍、美国为5 倍,而且也低于日本、墨西哥、法国、前 南斯拉夫、澳大利亚等国家。
解方法
1、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 2、水资源综合再利用 3、海水淡化 4南水北调
现状三、 现状三、城市缺水
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需水不断增 加,出现了供水紧张的局面。据1984年 加,出现了供水紧张的局面。据1984年196 个缺水城市的统计,日缺水量合计达1400 个缺水城市的统计,日缺水量合计达1400 万立方米,水资源的保证程度已成为某些 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
环保大背景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环保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保工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规,旨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本报告通过对环保大背景下的数据分析,旨在揭示我国环保工作的现状、挑战及发展趋势。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本报告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能源局等官方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报告。
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等。
三、我国环保现状分析1. 空气质量(1)整体趋势:近年来,我国空气质量总体呈改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1.4%,较2015年提高了10.3个百分点。
(2)区域差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空气质量改善明显,但部分内陆城市空气质量仍有待提高。
2. 水环境质量(1)整体趋势:我国水环境质量呈现“总体改善、局部恶化”的趋势。
2019年,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74.9%,较2015年提高了10.9个百分点。
(2)区域差异:南方地区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北方地区水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3. 土壤环境质量(1)整体趋势: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部分地区土壤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2)区域差异:东北、华北等地区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4. 能源结构(1)整体趋势:我国能源结构逐步优化,清洁能源占比逐年提高。
2019年,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23.4%,较2015年提高了6.4个百分点。
(2)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清洁能源占比相对较高,西部地区清洁能源发展潜力较大。
四、环保挑战分析1. 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尽管我国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 产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我国传统产业占比高,产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对环保工作带来一定压力。
3. 环保投入不足环保投入不足制约了环保工作的开展,影响了环保效果的提升。
中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中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一、概述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分布最广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利用中国草地资源清查资料,并结合同期的遥感影像,建立了基于最新修正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我国草地植被生物量估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我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当年最大NDVI值具有很好的相关关系,两者可以用幂函数很好地拟合。
我国草地植被总地上生物量为16 TgC,主要集中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总地下生物量为60 TgC,是地上生物量的15倍而总生物量是176 TgC,占世界草地植被的7,其平均密度约等于24 gCm,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草地植被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水平分布趋势为:东南地区高,西北地区低,与水热条件的分布趋势一致从垂直分布看,在海拔1350m 和3750m处分别出现了波谷和波峰,与我国特有的三级阶梯地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草地植被生物量为森林的14左右,显著大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我国草地在碳平衡中的贡献相对较大。
1. 研究背景和意义草地作为地球上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之一,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作为世界上草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其草地植被的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对于理解国家乃至全球碳循环、水循环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其生物量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格局亦发生相应调整。
系统地开展中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而且对于制定科学的草地管理政策、促进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综合分析现有数据和资料,结合遥感技术和地面观测手段,系统地评估中国草地植被的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揭示其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研究结果将为我国草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同时也可为全球草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水土保持对策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水土保持对策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并且事态日渐严重,我国各地区地下水过度开采、水资源污染、生活及工业用水浪费等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因此,从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出发,研究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变得十分紧迫。
本文主要对我国水资源现状及水土保持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标签:水资源;水土保持;对策引言: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
在我国这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缺乏、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水土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基本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就会动摇。
保护水土资源,加大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一、水资源的性质以及特点1、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水资源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物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资源,没有水就不会有生命,更不会有生命的繁衍。
而且这种重要性具有不可替代性,没有任何一种物质可以替代水来给人们提供生体机能维持所需要的作用。
相关研究表明,没有食物人类可以生存7天左右,但如果缺乏水,人们的生存期限一般不会超过一天。
因此可以看出,水资源对于生物来讲是重要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2、水资源是公有属性的水资源这种公共属性是其主要特点之一,在水资源中这种公共属性主要表现为整体流动性以及自然性,包括使用的分散性、供应的联合性等。
水资源的流动决定了它是具备一定的流域性,在同一个流域以内,不会因为地域上面的划分而改变其公共属性,并且这个流域内的地表水、上游、下游以及地下水等共同组成了一个具备完整意义上的生态流域的系统。
3、水资源是持续更新的水资源区别于其他的矿产资源的一点是其更新性。
能够在一定的条件和时间内,通过不断更新获得补充。
我们如果能够合理的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那么就可以实现其可持续的发展与利用。
同时,水资源自身也是具备一定的调节能力,能够通过自我的不断更新,来进行自我修复。
环境保护工作的数据分析报告
环境保护工作的数据分析报告近年来,环境保护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愈发重要。
本报告旨在通过数据分析,探讨环境保护的关键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1. 环境现状1.1 大气污染根据最新数据,全球有超过一半的城市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其中,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源。
中国、印度和美国等国家排名前列。
解决方案:加强环保法规执行,推广清洁能源,提高工业排放和车辆尾气排放标准。
1.2 水资源短缺全球有超过2.1亿人无法获得清洁饮用水。
同时,大量水资源被浪费和污染,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压力。
解决方案: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人们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2. 数据分析结果2.1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根据数据统计,可再生能源在全球总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18%。
其中,水能、太阳能、风能是最常见的可再生能源。
解决方案: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2.2 垃圾处理与回收率每年全球产生数亿吨的垃圾,其中大部分都以不可降解的形式堆积在垃圾填埋场。
目前,全球垃圾的回收率仅为13%。
解决方案:改善垃圾处理设施,加强垃圾分类和回收教育,提高垃圾回收率。
3. 数据比较3.1 国际比较根据国际环境保护组织的数据,北欧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表现最佳,其环境指数高于其他地区。
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和尼日利亚等,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解决方案:发达国家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援助,在技术和资金上提供支持,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3.2 城市与农村对比根据数据显示,相对于农村地区,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城市污染、水资源过度利用等问题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解决方案:加强城市环境保护意识,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4. 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全球合作来应对挑战。
以下是一些建议:首先,加强环境立法和执法力度,确保环保法规的严格执行。
2023年铅锌矿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铅锌矿行业市场环境分析铅锌矿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化工、机械、交通等领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铅锌矿资源现状、市场需求、价格行情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对铅锌矿行业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一、铅锌矿资源现状全球铅锌矿储量总量较为丰富,约占世界矿产储量的2/3,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中国、俄罗斯和秘鲁等国家。
其中,中国铅锌矿矿床分布较为广泛,矿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
据国家地质勘查数据统计,中国铅锌矿矿藏总储量约为8000万t,占全球总储量的1/3以上,居世界第二位。
二、市场需求铅锌矿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电池、涂料、橡胶、化肥、磷肥等领域。
其中,电池是铅锌矿的主要消费领域,全球电池市场规模约为4000亿元,中国占据了全球30%以上的市场份额。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铅酸电池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对铅锌矿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三、价格行情近期,全球铅锌矿价格持续上涨,主要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需求增加和产能利润下降等因素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平均铅锌矿价格已达每吨2200美元左右,创下了新高。
同时,铅价和锌价也在持续上涨,数据显示,目前铅价已达到每吨3200美元左右,锌价已达到每吨3500美元左右。
铅锌矿价格的上涨将会对相关产业链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也为铅锌矿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四、政策法规近年来,国家对铅锌矿行业的政策法规持续加强,主要涉及环保、资源保护和市场准入等方面。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开展更为严格、细致的监管,推动铅锌矿行业实现绿色升级。
此外,国家加强了对铅锌矿资源的管控,对产能过剩的企业进行了整顿和淘汰,加大了市场准入门槛,促进了行业发展的良性竞争。
总之,铅锌矿行业是中国重要的产业之一,在资源储量、市场需求、价格行情和政策法规等方面都体现出前景广阔、机遇多元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