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方法

合集下载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化学计算方法是化学实验和研究中的重要工具,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实验室无法测量或者测量较为困难的化学参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并且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了解释。

1.原子团质量计算原子团质量计算是化学实验和分析中常见的计算方法。

原子团质量是化学物质中所有原子的质量之和,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化学物质的摩尔质量。

原子团质量计算可以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质量并按照其在化学式中的个数进行累加得到。

例如,化学式H2O表示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计算其原子团质量时,可以找到氢和氧的质量分别是1和16,然后根据其在化学式中的个数进行累加得到原子团质量。

2.摩尔计算摩尔计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计算方法之一、摩尔是用于表示物质量的单位,一个摩尔等于一物质中含有的粒子数目与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之商。

通过摩尔计算,可以在给定物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出物质的摩尔数,或者在给定摩尔数的情况下计算出物质的质量。

摩尔计算可以通过使用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已知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

例如,已知物质的质量为10克,其摩尔质量为20克/摩尔,则可以通过将已知质量除以摩尔质量来计算物质的摩尔数,即10克÷20克/摩尔=0.5摩尔。

3.体积计算体积计算是实验室中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之一,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在给定条件下的化学物质的体积。

体积计算需要考虑化学物质的物态(固体、液体或气体)以及物质的密度。

对于固体和液体物质,可以直接测量其体积;对于气体物质,可以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来计算其体积。

体积计算在化学实验中广泛应用,例如溶液配制、溶解度测定等。

4.浓度计算浓度计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计算方法之一、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与溶剂的总体积之比。

常见的浓度单位有摩尔/升(M)、克/升(g/L)等。

浓度计算可以通过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进行。

例如,已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克,溶剂的体积为100毫升,则可以通过将溶质的质量除以溶剂的体积来计算溶液的浓度,即10克÷100毫升=0.1克/毫升=100克/升。

化学计算中的几种常见方法

化学计算中的几种常见方法

03 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原理及指示剂选择
沉淀滴定原理
利用沉淀反应进行滴定分析的方法,通过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反应生成难溶化合 物,根据沉淀的生成或溶解来判断滴定终点。
指示剂选择
根据沉淀反应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如荧光指示剂、酸碱指示剂等,以便 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沉淀滴定实验操作
通过模拟计算可以揭示化学反应的 微观机制,如反应路径、过渡态等, 有助于深入理解化学反应过程。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概述
量子化学计算
分子力学模拟
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计算方法,可以精确 描述分子的电子结构和性质,但计算量较 大。
基于经典力学原理的计算方法,主要用于 模拟分子的构象变化和相互作用,计算速 度较快但精度相对较低。
结构分析
通过分析物质的光谱特征,可以推断 出物质的结构信息,如官能团、化学 键等。
动力学研究
通过测量化学反应过程中光学性质的 变化,可以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 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溶液的酸度,避免其他离子的干扰;同时要保证仪器的清洁和准确,避免误 差的产生。此外,对于不同的金属离子和配位剂,需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条件,如温度、pH值等。
配位滴定法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金属离子的测定
配位滴定法可用于测定 各种金属离子的含量, 如钙、镁、铜、铁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配位剂 和指示剂,可以实现高 灵敏度、高准确度的测 定。
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
氧化还原滴定法还可以用于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电位、电流或颜色 等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和反应机理。

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介绍

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介绍

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介绍化学计算方法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主要用于计算物质的化学量和化学反应的反应过程。

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包括差量法、关系式法和极值法。

差量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实验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异来计算化学量的方法。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称量容器和称重物质的质量差,推断出其他物质的质量。

例如,可以通过测量溶液的质量差异来计算溶质的质量,或通过称量容器和辅助物质的质量差异来计算所需物质的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实验条件相对简单的情况下,例如溶液配制、物质纯度测定等。

关系式法是一种通过已知化学量间的数学关系来计算未知化学量的方法。

在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的质量或体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摩尔比例关系,可以通过这些关系来推断出未知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例如,在酸碱滴定实验中,可以根据酸、碱的摩尔比例关系,通过已知酸或碱的体积和浓度来计算未知酸或碱的浓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化学反应中已知物质之间存在明确的数学关系的情况。

极值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反应体系中的极值点来计算化学量的方法。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随着其中一物质的增加或减少,反应体系的其中一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电势、PH值等)会发生突变,形成极值点。

通过观察和测量这一极值点,可以推断出反应体系中其中一物质的化学量。

例如,在滴定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化学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反应体系中其中一物质在滴定终点附近产生明显变化的情况。

总之,差量法、关系式法和极值法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

它们在不同情况下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化学计算,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

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
2
• 【例 1】两种金属混合物共 15 g ,投入足 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得11.2 L H2(标准状况 ),则原混合物组成中肯定不能为下列的 BD ( ) • A.Mg、Ag B.Zn、Cu • C.Al、Zn D.Mg、Al 解析 此题可用平均摩尔电子质量 ( 提 供1mole-所需的质量)法求解。15 g金属混合物 可提供1mole-,其平均摩尔电子质量为15。选 项中金属Mg、Al、Zn的摩尔电子质量分别为 12 、 9 、 32 5 。若有不能和盐酸反应的金属, 则其摩尔电子质量可视为无限大。故本题答 3 案为B、D。
• 1.差量法是根据题中的相关量或对应量的差 量求解的方法。 • 2.差量法是把化学变化过程中引起的一些物 理量的增量或减量放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作 为已知量或未知量,利用各对应量成正比求解。 • 3.差量可以是物质的量的差,对固体、液体 而言,差量可以是质量差、粒子个数差;对气 体,差量还可以是同温、同压下的体积差。
26
解析 图中三条线的前半部分——斜 • 线的斜率大小反映了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A 最快,B最慢)。后半部分——水平线的高低 反应了当等质量金属反应完全时,产生H2的 多少。当三种金属化合价相同时,相对原子 质量越小,产生H2越多,所以活动顺序为: B<C<A;相对原子质量顺序为:C>B>A, 即为氯化物摩尔质量顺序。
解析 2H2+O2 = 2H2O;H2+Cl2 = 2HCl 三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即n(H2)= 2n(O2) +n(Cl2) 观察选项,只有C符合。
20
点燃
点燃
• 六、讨论法 • 1.讨论法的主要特点是:物质的变化因 条件的不同有多种可能性,或变化的结果有 多种可能性,或条件和结果均不确定,必须 在一定范围内加以确定,为此要通过全面分 析,一一加以研究。 • 2.主要讨论的题型有:①讨论反应发生 的过程;②讨论反应物是否过量;③讨论反 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和取值范围。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1.守恒法
守恒法是中学化学计算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与技巧,也是高考试题中应用最多的方法之一。

守恒法中有三把“金钥匙”——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它们都是抓住有关变化的始态和终态,淡化中间过程,利用某种不变量(某原子、离子或原子团不变,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建立关系式,从而达到简化过程、快速解题的目的
2.极值法
对混合体系或反应物可能发生几种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的计算,我们可假设混合体系中全部是一种物质,或只发生一种反应,求出最大值、最小值,然后进行解答。

3.差量法
化学反应中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变化(或不相同)而产生物质的量差量、质量差量、气体体积差量、气体压强差量等,差量法就是利用这些差量来列出比例式,从而简化计算步骤,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其中最常用的是质量差法和体积差法。

4.关系式法
关系式是将多个连续反应转化为一步计算。

建立关系式的依据有两种,一是依据连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建立,二是依据化学反应
中原子数目守恒建立,如用氨气制取硝酸,关系式为NH
3~HNO
3。

5.估算法
化学题尤其是选择题中所涉及的计算,所要考查的是化学知识,而不是运算技能,所以其中的计算量应该是较小的,有时不需要计算出确切值,通过逻辑推理,确定出结果的大致范围,结合题给信息,直接得出答案,做到“不战而胜”。

计算化学基本方法

计算化学基本方法

计算化学基本方法
化学基本方法指的是在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些基本计算方法。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化学基本方法:
1. 摩尔计算:化学反应常常以摩尔为单位来计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

摩尔计算包括确定反应物的摩尔质量、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比和计算反应产物的摩尔数等。

2. 适量计算:适量计算是指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物的摩尔比,计算出所需反应物的量。

适量计算中常用的方法有比例法、轻重法和差量法等。

3. 浓度计算: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溶解物质)所占的比例。

浓度计算包括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等的计算。

4. 配比计算: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摩尔比与化学方程式中的比例不完全相等时,需要进行配比计算。

配比计算可以用来确定反应物的量,以及计算生成物的量。

5. 计算反应的理论产量:对于化学反应,理论产量是指理想条件下反应所能获得的最大产物的量。

计算反应的理论产量可以用来评估反应的效率,并与实际产量进行比较。

6. 打点计算:打点计算是指通过实验测定和计算,确定化学反应中某种物质的含量。

打点计算常用于测定稀溶液中不易测定的物质的含量,例如补充滴定法和重量法等。

这些化学基本计算方法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评估反应条件、计算物质的含量和确定反应产物的量等。

化学计算算法

化学计算算法

化学计算算法化学计算算法指的是在化学领域中使用的数学和计算机算法,用于解决各种化学问题和进行化学计算。

这些算法可以帮助化学家们快速准确地预测分子结构、计算反应动力学参数、优化分子构型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化学计算算法及其应用。

一、分子力场算法分子力场算法是化学计算中常用的一种算法,用于计算分子的几何结构和能量。

该算法通过将原子看做质点,并通过分析原子间的作用力来获得分子结构和稳定能量。

常见的分子力场算法包括分子力场(MM)和分子力场优化(MMO)。

分子力场算法在药物研发、催化剂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预测药物分子的稳定性、药效以及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等。

同时,分子力场算法也可以在反应动力学模拟中提供重要的参数,以便了解反应机理和反应速率。

二、量子力学算法量子力学算法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化学计算算法,用于研究分子的电子结构和性质。

量子力学算法能够提供更准确的结果,但计算成本较高。

常用的量子力学算法包括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哈特里-福克方法(HF)等。

量子力学算法广泛应用于分子能级计算、分子轨道计算、电子密度计算等方面。

它可以帮助化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分子的基态和激发态性质,预测反应中能量变化、电子结构的变化等。

三、分子动力学算法分子动力学算法是一种模拟分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算法。

该算法基于牛顿定律和统计力学原理,可以模拟分子的构型变化、动力学行为以及温度、压力等参数的变化。

分子动力学算法在化学反应模拟、材料结构优化、生物分子模拟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预测反应的速率和机理等。

四、机器学习算法在化学中的应用机器学习算法在化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通过从大量实验数据中学习并构建模型,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地预测分子性质、反应行为等。

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包括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等。

机器学习算法在药物设计、材料研究、化学反应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王晓波内蒙古师范大学锦山实验中学 024400高考命题中,最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有“守恒法”、“差量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终态法”等,在这几种计算方法中充分体现了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的核心作用和纽带作用,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现就高中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汇总一下,分享给各位同仁!方法一 电解质溶液的计算法宝——电荷守恒法涉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时常需用到电荷守恒,首先找出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和阴离子,再根据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列等式。

如Al 2(SO 4)3、NH 4NO 3混合溶液的电荷守恒为 3c (Al 3+)+c (NH +4)+c (H +)=2c (SO 2-4)+c (NO -3)+c (OH -)注意 一般情况下,列电荷守恒等式时不能忽略H +、OH -,但在计算时,酸性溶液中常可忽略OH -,碱性溶液中常可忽略H +。

例题1、在硫酸钠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Al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 -1,SO 2-4为0.4 mol·L -1,溶液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1 mol·L -1 B .0.2 mol·L -1C .0.3 mol·L -1D .0.4 mol·L -1答案 B解析 在任何一个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则有3c (Al 3+)+c (Na +)=2c (SO 2-4),解得c (Na +)=0.2 mol·L -1 例题2、某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液中,c (Mg 2+)=2 mol·L -1,c (SO 2-4)=6.5 mol·L -1,若将200 mL 的此混合液中的Mg 2+和Al 3+分离,至少应加入1.6 mol·L -1的氢氧化钠溶液( )A .0.5 LB .1.625 LC .1.8 LD .2 L 答案 D解析 根据电荷守恒得: 2c (Mg 2+)+3c (Al 3+)=2c (SO 2-4),c (Al 3+)=2×6.5 mol·L -1-2×2 mol·L -13=3 mol·L -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Mg 2+、Al 3+分离,此时NaOH 转化为Na 2SO 4和NaAlO 2,由电荷守恒得: V (NaOH)=2n SO 2-4+n AlO -2c NaOH=2×6.5 mol·L -1×0.2 L +3 mol·L -1×0.2 L 1.6 mol·L -1=2 L 方法二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巧思妙解——差量法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时均可用差量法。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解析 在整个反应过程中,锰元素从+7价全部转化为+2价,说明整个 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05 mol×5=0.25 mol电子。剩余固体与浓盐酸反应生 成气体A,则A应为氯气。所以整个反应过程中只有氧元素和氯元素失 电子。氧元素失电子产生氧气,转移了0.015 mol×4=0.06 mol电子。根 据电子守恒知,氯元素必然转移0.19 mol电子。每产生1 mol氯气就转移 2 mol电子,所以会产生 0.192m=ol 0.095 mol氯气。
解析 5.0 kg 银铜合金中铜的物质的量为 n(Cu)=5.0×631.503gg·m×o6l-31.5%=50 mol
由Cu、Al两种元素守恒得如下关系式:
Cu ~ CuAlO2 ~
1 2Al2(SO4)3
1 50 mol
1 50 mol
1 2
25 mol
至少需要 Al2(SO4)3 溶液的体积为1.02m5 molo·Ll -1=25.0 L。
6c1v1-3c2v2 NaOH溶液恰好中和,则尿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a______%_(已 知尿素[CO(NH2)2]水溶液热分解为NH3和C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吸收 NH3 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v1×10-3 L×c1 mol·L-1-v2 ×10-3 L
17.5-16=1.5(mL)(实际差量)
由此可知共消耗15 mL气体,还剩余1 mL气体,假设剩余的气体全部是
NO,则V(NO)∶V(NH3)=(9 mL+1 mL)∶6 mL=5∶3,假设剩余的气体 全部是NH3,则V(NO)∶V(NH3)=9 mL∶(6 mL+1 mL)=9∶7,但因该 反 应 是 可 逆 反 应 , 剩 余 气 体 实 际 上 是 NO 、 NH3 的 混 合 气 体 , 故 V(NO)∶V(NH3)介于5∶3与9∶7之间,对照所给的数据知3∶2与4∶3在 此区间内。

化学计算的常见方法

化学计算的常见方法

化学计算的常见方法1.守恒法守恒法是一种中学化学典型的解题方法,它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可以免去一些复杂的数学计算,大大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它的优点是用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细枝末节,直接抓住其中的特有守恒关系,快速建立计算式,巧妙地解答题目。

物质在参加反应时,化合价升降的总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各物质中所含的每一种原子的总数,各种微粒所带的正负电荷总和等等,都必须守恒。

所以守恒是解计算题时建立等量关系的依据,守恒法往往穿插在其它方法中同时使用,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基础。

例1.将几种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加入100ml、7molol―1的盐酸中。

氧化物恰好完全溶解,在所得的溶液中通入0.56l(标况)氯气时,恰好使溶液中的fe2+完全转化为fe3+,则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72.4%b. 71.4%c. 79.0%d. 63.6%解析:铁的氧化物中含fe和o两种元素,由题意,反应后,hcl 中的h全在水中,o元素全部转化为水中的o,由关系式:2hc——h2o——o,得:n(o)=,m(o)=0.35mol×16g·mol―1=5.6 g;而铁最终全部转化为fecl3,n(cl)=0.56l ÷22.4l/mol×2+0.7mol=0.75mol,n(fe)=,m(fe)=0.25mol×56g·mol―1=14 g,则,选b。

2.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压强差,也可以是物质的量之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

解题时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按化学方程式列比例或解题完全一样。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大全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大全

高中化学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大全化学计算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有许多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技巧。

一、摩尔计算摩尔计算是化学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计算方法之一。

在进行化学计算时,常常需要将物质的质量、摩尔数和粒子数之间进行转换。

通过摩尔计算,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所需的结果,为化学实验和实际应用提供便利。

二、质量分数计算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占溶液总质量的比例。

在化学实验和生产中,常常需要计算溶液的质量分数,以确定溶液的浓度、配比等信息。

通过质量分数计算,可以准确把握溶液中各组分的含量,为实验操作提供依据。

三、物质平衡计算物质平衡计算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计算方法之一。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料和产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化学平衡关系,通过物质平衡计算,我们可以确定反应过程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帮助我们理解反应机理和优化反应条件。

四、体积计算体积计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计算方法之一。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常常需要计算反应容器的体积、气体的体积等信息,通过体积计算,可以精确控制反应条件,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溶液配制计算溶液配制计算是化学实验和生产中常见的计算方法之一。

在实验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浓度和体积要求,配制出符合要求的溶液。

通过溶液配制计算,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所需的溶质质量或溶液体积,为实验操作提供便利。

六、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之一。

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时,我们常常需要确定氧化数、电子转移数等信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计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反应机理,预测反应结果,并指导实验操作。

七、热化学计算热化学计算是在热力学领域中常见的计算方法之一。

通过热化学计算,我们可以确定各种热化学参数,如反应焓、反应熵、反应自由能等信息,帮助我们评价反应的热力学性质,优化反应条件。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方法一 守恒法(一)质量守恒(原子守恒)依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因而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和质量保持不变。

[典例1] 28 g 铁粉溶于稀盐酸中,然后加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加强热,最终得到的固体质量为( ) A .36 g B .40 g C .80 g D .160 g 答案 B解析 28 g 铁粉溶于稀盐酸中生成氯化亚铁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由于Na 2O 2固体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本身也具有强氧化性,所以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将滤渣加强热,最终得到的固体为Fe 2O 3,根据铁原子守恒, n (Fe 2O 3)=12n (Fe)=12×28 g56 g·mol -1=0.25 mol 所得Fe 2O 3固体的质量为:0.25 mol ×160 g·mol -1=40 g 。

针对训练1.有14 g Na 2O 2、Na 2O 、NaOH 的混合物与100 g 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质量为( )A .20.40 gB .28.60 gC .24.04 gD .无法计算 答案 C解析 混合物与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蒸干后得到NaCl ,由Cl -质量守恒关系可得100 g ×15%×35.536.5=m (NaCl)×35.558.5,解得m (NaCl)≈24.04 g 。

2.一定量的H 2和Cl 2充分燃烧后,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100 mL 1.0 mol·L -1的NaOH 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O 为0.01 mol ,则燃烧前H 2和Cl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5∶4 B .4∶5 C .4∶3 D .3∶4 答案 B解析 100 mL 1.0 mol·L-1的NaOH 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0 mol·L -1×0.1 L =0.1 mol ;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说明0.1 mol NaOH 完全反应,生成的0.01 mol NaClO 来自Cl 2与NaOH 的反应(Cl 2+2NaOH===NaCl +NaClO +H 2O),则氢气和氯气反应后剩余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 ,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 ,发生反应NaOH +HCl===NaCl +H 2O ,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0.02 mol =0.08 mol ,则n (HCl)=n (NaOH)=0.08 mol ,n (H 2)=n (Cl 2)=12n (HCl)=0.08 mol ×12=0.04 mol ,所以原混合气体中含有Cl 2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 +0.04 mol =0.05 mol ,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 ,燃烧前H 2和Cl 2的物质的量之比=0.04 mol ∶0.05 mol =4∶5。

化学计算中的几种常用方法 60页PPT文档

化学计算中的几种常用方法 60页PPT文档

由木炭、水蒸气制取NH3的关系为:3C~4NH3。
(2)元素守恒法
4NH3+5O2
4NO+6H2O
2NO+O2 2NO2
3NO2+H2O 2HNO3+NO
经多次氧化和吸收,由N元素守恒知:
NH3~HNO3 (3)电子转移守恒法 NH3 失去8e- HNO3,O2 得4e- 2O2由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知,NH3经氧化等一系列过程 生成HNO3,NH3和O2的关系为NH3~2O2。
章末考能特训
解题技能 2.化学计算中的几种常用 方法
解题虽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模式,但应建 立解题的基本思维模式:题示信息+基础知识+逻 辑思维。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能简化解题过程, 提高解题能力,常用的解题技巧有:
1.差量法
(1)差量法的应用原理
差量法是指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找出
“理论差量”。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态物
小的百分率为20 L/120 L×100%=16.7%。
2.关系式法
物质间的一种简化的式子,解决多步反应,计
算最简捷。多步反应中建立关系式的方法:
(1)叠加法(如利用木炭、水蒸气制取氨气)
CH2O(g) COH2O(g)
CCOOH22H2
C2H2O(g) N23H2
C2NO2H32H2
(2)使用差量法的注意事项
①所选用差值要与有关物质的数值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关系。
②有关物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都要正确地使用。
(3
质量差法
【典例导析1】 取一定量的CuO粉末与0.5 L稀 硫酸充分反应后,将一根50 g铁棒插入上述溶液 中,至铁棒质量不再变化时,铁棒增重0.24 g, 并收集到224 mL气体(标准状况)。求此CuO 粉末的质量。 解析 由题意可知,CuO粉末与稀硫酸充分反 应后,硫酸过量。引起铁棒质量变化时涉及下

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

化学计算常用的方法

【解题建模】
应用有关化学方程式或原子守恒规律找 出物质变化过程中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 数量关系(即找准关系式),然后列式计算。
三、极值法
【例3】 将一定质量的Mg、Zn、Al混合物与 足量稀H2SO4反应,生成H2 2.8 L(标准状 况),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双选)( )。 A.2 g B.4 g C.8 g D.10 g
考点二、关系式法
例2.工业上制硫酸的主要反应如下: 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 SO3+H2O=H2SO4 煅烧2.5 t含85%FeS2的黄铁矿石(杂质不参加反应) 时,FeS2中的S有5.0%损失而混入炉渣,可制得 ________t 98%的硫酸。 【答案】3.36
【方法指导】
1.所谓“差量”就是指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某种物 理量之和(始态量)与同一状态下生成物的相同物 理量之和(终态量)的差,这种物理量可以是质量、 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压强、反应过程中的 热效应等。 2.计算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与差 量成正比。 3.解题关键:一是明确产生差量的原因,并能根据 化学方程式求出理论上的差值(理论差量)。二是 结合题中的条件求出或表示出实际的差值(实际差 量) 。
变式探究
氯化亚铜(Cu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国家标准规定合格 CuCl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为CuCl的质量分数大于96.50%。 工业上常通过下列反应制备CuCl: 2CuSO4+Na2SO3+2NaCl+Na2CO3=2CuCl↓+3Na2SO4+ CO2↑ (1)CuCl制备过程中需要质量分数为20.0%的CuSO4溶液,试计 算配制该溶液所需的CuSO4· 5H2O与H2O的质量之比。 (2)准确称取所制备的0.250 0 g CuCl样品置于一定量的0.5 mol· L-1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水20 mL,用 0.100 0 mol· L-1的Ce(SO4)2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24.60 mL Ce(SO4)2溶液。有关化学反应为 FeCl3 +CuCl=Fe2++Cu2++Cl- Ce4++Fe2+=Fe3++Ce3+ 通过计算说明上述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标准。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常用方法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常用方法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常用方法1.物质量计算方法:a)学化学家通过摩尔计算方法来计算物质质量。

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量是以摩尔或原子核数表示的,通过已知物质的摩尔数和摩尔质量,可以计算其他物质的质量。

b)对于反应物的质量计算,可以使用物质的质量与摩尔质量的关系来计算。

例如,对于一元一次反应,可以使用已知反应物质量与反应物摩尔质量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其他物质的质量。

c)对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合物的含量计算,可以使用已知反应物质量与化合物总质量的比例关系来计算。

例如,在酸碱滴定反应中,已知酸的质量与盐中酸的摩尔质量的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出盐的质量。

2.浓度计算方法:浓度是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在溶液中的含量表达方式。

在化学反应中,已知反应物浓度,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产物的浓度。

具体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a)对于溶液反应,可以使用摩尔计算方法来计算产物的浓度。

已知反应物浓度与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例关系,可以计算产物的摩尔浓度。

b)对于溶液反应,可以使用体积计算方法来计算产物的浓度。

已知反应物的体积与摩尔浓度的关系,可以计算出产物的体积浓度。

c)对于固体态反应,可以使用溶解度计算方法来计算产物的浓度。

已知反应物质的溶解度与摩尔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出产物的浓度。

3.反应速率计算方法:反应速率是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的进程速度。

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速率,可以了解反应的速率常数、反应机理和影响因素等。

具体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a)对于简单的一级反应,可以使用速率常数计算方法来计算反应速率。

已知反应物的浓度与速率常数的关系,可以计算出反应速率。

b)对于复杂的多级反应,可以使用速率常数和反应机理计算方法来计算反应速率。

已知反应物的浓度、速率常数和反应机理,可以计算出反应速率。

c)对于固体态反应,可以使用表观反应速率计算方法来计算反应速率。

已知反应物浓度、粒径和溶液搅拌速率等因素,可以计算出反应速率。

4.热效应计算方法:热效应是化学方程式中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高考化学:常用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考化学:常用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

高考化学:常用的8种计算题解题方法!一、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A. 3.2gB. 4.4gC. 5.6gD. 6.4g【解析】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 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g无水晶体。

该碱金属M可能是()(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A. 锂B. 钠C. 钾D. 铷【解析】设M的原子量为x,解得 42.5>x>14.5,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B、C。

三、守恒法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

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将5.21 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 g 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 mol 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

应填:+2。

(得失电子守恒)四、差量法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

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

化学计算方法

化学计算方法

化学计算方法化学计算是化学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多种计算方法和技术,可以帮助化学研究者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结构预测等工作。

本文将介绍化学计算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分子量计算、反应物计算、溶液浓度计算和化学方程式平衡计算。

首先,我们来谈谈分子量计算。

分子量是指化合物中一个分子的质量,通常以原子单位(amu)或克/摩尔(g/mol)为单位。

分子量的计算方法是将化合物中各个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加而得。

例如,水分子(H2O)的分子量可以通过计算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amu)乘以2,再加上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6amu)得到。

分子量计算对于确定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实验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反应物计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计算方法。

在化学反应中,通常需要确定反应物的摩尔比、质量比或体积比,以便进行实验操作。

反应物计算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关系来实现,例如通过平衡化学方程式来确定反应物的摩尔比,或者通过质量守恒和化学计量关系来确定反应物的质量比。

反应物计算是化学实验设计的重要基础,也是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的重要工具。

另外,溶液浓度计算也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计算方法。

溶液浓度通常以摩尔浓度(mol/L)或质量浓度(g/L)来表示,可以通过溶质的质量、溶剂的体积和溶质的摩尔数来计算。

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包括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体积之比、溶质的摩尔数与溶剂的体积之比等。

溶液浓度计算对于溶液配制、反应速率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化学方程式平衡计算是化学反应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化学方程式平衡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达到最佳状态,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来实现。

化学方程式平衡计算可以通过化学计量关系和平衡常数来实现,例如通过化学计量关系来确定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或者通过平衡常数来确定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化学方程式平衡计算对于确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化学计算方法涉及到分子量计算、反应物计算、溶液浓度计算和化学方程式平衡计算等多种技术和方法,它们在化学研究和实验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

化学计算中的几种方法

化学计算中的几种方法

化学计算中的几种方法【教学目的】1. 差量法:化学计算中引用“等比定理”,把那些有增、减量(统称“差量”),变化的反应式列成比例的一种计算方法。

2. 估算法:利用估算法可以省时、省事,简捷严谨。

3. 十字交叉法:凡能列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命题,均可用十字交叉法。

一般做选择题,填空题可使用。

4. 守恒法:一切化学反应都存在着物料平衡(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存在着电子守恒;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还存在电荷守恒。

利用守恒法解题可简化计算过程。

5. 平均值法:6. 极值法:【典型例题】[例1] 把25.6g KOH 和KHCO 3的混合物在250℃时煅烧,冷却后发现混合物的质量减少4.9g ,则原混合物中KOH 和KHCO 3的组成为( )A. KOH 的物质的量>KHCO 3的物质的量B. KOH 的物质的量<KHCO 3的物质的量C. KOH 的物质的量=KHCO 3的物质的量D. 两者以任意物质的量之比混合解析:该题可根据化学反应物质质量的变化综合使用差量法和估算法求解。

m m O H CO K CO KH KOH 186.25156)(2323为水↓∆+=+g g m m 9.495.2)(<==∆水说明:KHCO 3过量又发生分解反应答案:B[例2] 一定条件,将3molX 和2molY 混和通入6L 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34g g Y X +)()(2g g nR Q +,则达到平衡时温度不变压强增5%,)(X c 减31,则n 值是( )A. 3B. 4C. 5D. 6解析: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达平衡时温度不变体积不变:后前后前n n P P =,X 的浓度减小说明反应正向进行,压强增大说明反应前气体物质的量之和小于反应后物质的量之和,72>+n ,则5>n 。

答案:D[例3] 向100g 8%的NaOH 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所得溶液经小心蒸干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3.7g ,则通入CO 2气体的质量 。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

常见化学计算方法在化学实验和计算中,常常需要进行一些基本的化学计算,以便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或者推导出重要的化学参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计算方法的介绍和应用。

1. 质量计算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常常需要计算物质的质量。

质量的计算可以通过知道物质的摩尔数和摩尔质量来实现。

摩尔质量是一个物质的质量与摩尔数的比值,通常用单位为克/摩尔或者g/mol表示。

例如,NaCl的摩尔质量是58.44 g/mol,如果我们知道了NaCl的摩尔数,就可以通过乘以摩尔质量来计算出质量。

2. 浓度计算方法在溶液制备和稀释中,我们需要计算溶液的浓度。

浓度通常用物质的摩尔浓度来表示,即单位体积溶液中含有的溶质的物质的摩尔数。

摩尔浓度的计算可以通过知道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摩尔质量来实现。

例如,我们知道了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摩尔质量,就可以通过质量除以摩尔质量再除以体积来计算出摩尔浓度。

3. 气体计算方法在气体化学计算中,常常需要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计算气体的压力、体积和摩尔数之间的关系。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公式为PV = nRT,其中P表示气体的压力,V表示气体的体积,n表示气体的摩尔数,R表示理想气体常量,T表示气体的温度。

通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几个参数来计算出其他未知参数。

4. 反应计算方法在化学反应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比、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摩尔关系以及产物的生成量等。

反应计算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来进行,通过已知的反应物的摩尔数和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可以推导出反应产物的摩尔数和摩尔比。

5. 电化学计算方法在电化学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离子迁移率、电流密度等参数。

电化学计算可以根据法拉第定律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来进行。

法拉第定律描述了电流和电化学反应物之间的关系,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描述了电解质迁移速率和离子浓度梯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介绍的常见化学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计算化学实验中的各种参数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回答:
(1)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沉淀质量m随加 入NaOH溶液的体积V变化如图所示。当V1=160 mL 时 , 则 金 属 粉 末 中 n(Mg) =4_4__0____mol , V2 = _0_._0_6__.1 mol,其中Mg粉的物质的 量的分数为a,用100 mL 2 mol·L-1的硫酸溶解 此混合物后,再加入450 mL 1 mol·L-1的NaOH 溶液,所得1 沉淀中无Al(OH)3。满足此条件的a的 取值范围_2 _≤__a_<_1_
考点一 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方法
某温度下22%硝酸钠溶液150毫升,加100克水稀释后浓度变成 14%。求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 这是一道有关溶液稀释问题的计算。显然,它遵循稀释 前后溶质质量相等的原则。设原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可得
这一解题思路,用的是“直接设问法”。事实上,在一些化学
计算中,我们有时不一定要问设一致。例如当求某混合物中各成
0.1 mol 。
整理课件
66
32 34
(3)SO2+2NaOH
Na2SO3+H2O①
Na2SO3+SO2+H2O
2NaHSO3②
SO2+NaOH
NaHSO3③
x≤ 1/2,根据方程式①可知只有Na2SO3;
x≥1,根据方程式③可知只有NaHSO3,根据Na守恒,
n(NaHSO3)=n(NaOH);1/2 <x<1,两者共存,列方程
分数)的SO2。问用氢氧化钠溶液、石灰及氧气处理后 (假设硫元素不损失),理论上可得到多少千克石膏
(CaSO4·2H2O)? (2)如果将一定体积的尾气通入100 mL 2 mol ·L-1
的氢氧化钠溶液使其完全反应,经测定所得溶液含
16.7 g溶质。试分析该溶液的成分,并计算确定各成分
的物质的量。
n(NaHSO3) 的 值 或 n(NaHSO3) 与 n(SO2) 、 n(NaOH) 间 的
关系式。 x
n(NaHSO3)
整理课件
55
24
解析: (1)利用S守恒,SO2~CaSO4·2H2O, m(CaSO4·2H2O)=153.6kg (2)若生成物为Na2SO3,根据NaOH ~ Na2SO3
整理课件
44
(3)工厂在尾气处理及制石膏的过程中,中间产物是
亚硫酸氢钠。调节尾气排放的流量,以取得二氧化硫
与氢氧化钠间物质的量最佳比值,可提高亚硫酸氢钠
的产量。现设n(SO2)、n(NaOH)、n(NaHSO3)分别表示 二氧化硫、氢氧化钠和亚硫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且
n(SO2)/n(NaOH) = x , 试 写 出 x 在 不 同 取 值 范 围 时 ,
分质量时,为了便于计算,我们往往采用设各成分物质的量的方
法。这一解题思路,称为“间接设问法”。
整理课件
11
此题如设原溶液质量为m,则m×22%=(m+100)×14%;设
原溶液密度为ρ,则150×ρ×22%=(150×ρ+100)×14%,下一
步均可求得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c=3.0 mol·L-1 点评:守恒法是中学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方法,本题通 过“质量守恒”这一重要关系,通过质量分数和物质 的量浓度的含义进行列式巧妙解题。
可知5×0.012 L×0.3mol·L-1+2.53 g÷101 g/mol ×(5-
2x)=5.21 g÷56 g/mol ×1,解得x=1。
整理课件
33
考点二 一些特殊的化学计算的解法
接触法制硫酸排放的尾气中,含少量的二氧化硫。
为防止污染大气,在排放前设法进行综合利用。
(1)某硫酸厂每天排放的1万米3尾气中含0.2%(体积
(1)“1.5 g碳酸钙与600 mg的钙”的计量关系是如何 得出来的,请列式并计算表示。
整理课件
1111
(2) 该 公 司 的 另 一 种 产 品 , 其 主 要 成 分 与 “ 钙 尔 奇
D600”相同,仅仅是碳酸钙的含量不同。为测定该
片剂中碳酸钙含量,某学生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取10
片该片剂碾碎后放入足量的盐酸中经充分反应(假设
解析:在整个反应中,得电子的为KMnO4(Mn从+7→ +2),其得电子数为5×0.012 L×0.3mol·L-1;得电子的
还有KNO3(N从+5→+2x),其得电子数为2.53 g÷101 g/mol ×(5-2x);失电子的则为Fe2+(Fe从+2→+3),其
失电子数为5.21 g÷56 g/mol ×1。根据得失电子数守恒
整理课件
1100
考点三 以生产生活为背景的化学计算
钙是人体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细胞膜和毛细血 管通透性的功能正常运作所必需的常量元素,维生素 D参与钙和磷的代谢作用,促进其吸收并对骨质的形 成和改善有重要的作用。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钙 尔奇D600片剂”的部分文字说明如下:“本品每片 含主要成分碳酸钙1.5 g(相当于钙元素600 mg),成人 每天服用1片。”
0.2 mol
0.1 mol
即m(Na2SO3)=12.6 g, 若生成物为NaHSO3,根据NaOH ~ NaHSO3
0.2 mol
0.2 mol
即m(NaHSO3)=20.8 g, 因为12.6 g<16.7 g<20.8 g所以两种物质都有。
列方程可求得n(Na2SO3)=0.05 mol,n(NaHSO3)=
求解。
整理课件
77
答案: (1)153.6kg (2)Na2SO3 0.05 mol NaHSO3 0.1 mol (3)x≤1/2时,0; x≥1时,n(NaOH); 1/2<x<1时,2[n(SO2)- 1/2n(NaOH)]
整理课件
8
【变式练习】将0.1 mol的镁、铝混合物溶于100 mL 2 mol·L-1 H2SO4溶液中,然后再滴加1 mol·L-1 NaOH溶液。
整理课件
22
(2010·杭州七校联考)将5.21 g纯铁溶于过量的稀H2SO4 中,在加热的条件下用2.53 g KNO3氧化溶液中的Fe2+成 为Fe3+,并同时生成NOx,待反应完全后,剩余的Fe2+需 12 mL 0.3mol·L-1的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已知 KMnO4中的+7价Mn被还原为+2价Mn),试求x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