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教案《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1、完成教材P38的概念检测及拓展应用
2、完成教材P40的复习与提高
3、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八、板书设计
第3节伴性遗传
一、人类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三、外耳道多毛症——伴Y染色体遗传
九、教学活动建议
1、用好“问题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引言,自然切入主题;
决定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上,在遗传上总是和____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
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概述人类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不能分辨红色和绿色。
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对典型的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进行遗传分析
问题①: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问题②:I1号是红绿色盲患者,他是否将色盲基因传给II2号?这说明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
1min
1min
1min
15min
15min
5min
15min
5min
回顾旧知
回归教材
利用色盲检查图,引起学生兴趣
小组合作,分析、讨论
通过演绎、比较和分析等科学思维,归纳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利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思维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用时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果蝇的眼色遗传
【伴性遗传】
【情景引入】
【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
【学以致用:分析血友病】
【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伴性遗传》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伴性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2、说明伴性遗传的概念;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识别遗传家系图,判断常见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4、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在生产实践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讨论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2、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讨论和探究过程中,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启发学生认同道尔顿尊重科学、对小事认真分析和研究的科学态度。
2、在了解常染色体遗传病及伴性遗传传递规律的基础上,是学生理解生物学知识在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方面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重点1、运用基因分离定律分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状的传递方式以及这些性状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2、探究伴性遗传的传递方式,概括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遗传家系图的判别、解题方法及思路。
2、探究伴性遗传的传递方式,概括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案、学案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自主学习法等六、课时分配:2课时象。
教师利用一下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上述家系图。
讨论:1、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答案:男性。
与性别有关。
)2、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答案:3号和5号。
)3、Ⅰ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答案:没有。
因为Ⅰ代1号传给Ⅱ代2号的是Y染色体,如果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Ⅱ代2号肯定是色盲患者。
)4、为什么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答案:因为Ⅱ代3号和5号只有一条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而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被显性的正常基因所掩盖。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 伴性遗传 教案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几个教学知识点。
主要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
本节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
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②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③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家族系谱图进行分析研究推导出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②通过书写遗传图解,小组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已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已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②探讨如何利用伴性遗传的知识指导人类的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通过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学生分组完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并在问题引领下进行分析,充分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分离定律,减数分裂及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同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完成知识上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现实情况,确定本节教学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高中《伴性遗传》优秀教学案例
3.利用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通过遗传图解的绘制和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内在动力。
2.增强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消除性别歧视,尊重生命多样性。
高中《伴性遗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伴性遗传》章节,是遗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性别与遗传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应用往往感到困惑。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优秀教学案例,以期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深入掌握伴性遗传的规律。
本案例以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为对象,他们在前期课程中已学习了基因、DNA和遗传等基本概念,为学习伴性遗传打下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讨伴性遗传的奥秘。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介绍伴性遗传的定义、类型及特点,让学生了解伴性遗传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2.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通过讲解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如X染色体的显隐性遗传等,帮助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规律。
3.伴性遗传病实例分析:以色盲、血友病等为例,分析伴性遗传病的发生原因、遗传特点及防治措施。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应用,我将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如家族中的色盲遗传现象,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伴性遗传的普遍存在。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3_伴性遗传_教学设计_教案_4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伴性遗传概念;2、通过分析红绿色盲遗传方式,能说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3、能概述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红绿色盲婚配方式中患病基因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合作交流的能力;2、通过分析遗传图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学会自主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体验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了解伴性遗传病,树立优生优育的良好的责任感。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规律及特点;教学难点红绿色盲基因的传递规律分析。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讲解故事,导入新课在我国最隆重的节日当属春节,西方国家也有类似于我们春节的节日,叫做圣诞节。
18世纪,道尔顿在圣诞节就为妈妈精心挑选了一双棕灰色的袜子,开开心心的送给妈妈,妈妈收到礼物以后却对道尔顿抱怨袜子颜色太过于鲜艳说,你买的这双樱红色的袜子,让我怎么穿呢?道尔顿很疑惑,于是拎着袜子去问周围的人,只有他弟弟和他的观点相同,道尔顿通过仔细对比分析发现,他和他弟弟的色觉不正常,原来他们都是色盲。
就这样,道尔顿成了第一个发现人类红绿色盲症患者的人,他也是被发现的第一个红绿色盲患者。
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病,患者通常不能正常区分红色和绿色。
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测试看看你们是不是红绿色盲患者。
经调查,我国男性色盲患者约7%,女性色盲患者约0.5%,可以发现红绿色盲的遗传与什么相关?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讲授】一、伴性遗传概念一、伴性遗传概念请同学们勾画23页伴性遗传概念。
伴性遗传: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其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板书】2.3伴性遗传一、概念接下来我们就首先以红绿色盲症为例来研究伴性遗传规律。
【活动】二、伴性遗传规律【板书】二、遗传规律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要研究人类遗传病的规律,做遗传实验肯定是不可行的,通常,我们会通过分析研究家系图,从中获得信息。
高一下学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 伴性遗传 教案
第3节伴性遗传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什么是伴性遗传以及它的特点。
(2).理解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
(二)能力目标学会判断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能完成遗传图解。
(三)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2、教学重点、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3、教具教学课件。
4、教学方法学生探究实验,教师讲述和谈话,学生练习和推理相结合。
5、课时安排1课时。
6、教学过程及组织(1)引入新课[讲授]首先请同学们来看几幅检测红绿色盲的图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幻灯片)。
[提问] 大家能从上面看到什么图案?[讲授] 为什么有些人能看到图案,而有些人却看不出来呢?这些人的色觉是否发生了障碍呢?我们把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的这种人类遗传病称作人类红绿色盲症(幻灯片)。
社会调查表明,我国男性色盲患者近7%,女性色盲患者近0.5%,很显然男性患者要多于女性。
而另一种人类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幻灯片)。
这是由于患者的小肠对Ca、P的吸收发生了障碍,导致出现O型腿,骨骼发育畸形,生长缓慢等症状。
为什么这两种遗传病的表现都与性别相关联呢?它们与性别相关联的表现为什么又不同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伴性遗传。
[板书] 伴性遗传(2)讲授新课[讲授] 何伴性遗传呢?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请同学们看书本33页。
[板书] 一、概念: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讲授] 刚刚提到的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都属于伴性遗传。
那么伴性遗传到底有哪些类型,各自又有何遗传特点呢?[板书] 二、类型1、人类红绿色盲症[讲授]首先我们来认识红绿色盲症。
阅读课本P33小字部分有关色盲知识[提问] 看了这个小故事,同学们有什么启发呢?[讲授] 米卢先生也说过了,态度决定一切。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二《伴性遗传》教案
伴性遗传一、伴性遗传1.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
2.人类的伴性遗传病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1.鸡的性别决定(1)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表示为ZW 。
(2)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表示为ZZ 。
2.实例分析重点聚焦1.什么是伴性遗传?2.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3.伴性遗传在实践中有什么应用?[共研探究]在婚前体检中,汤姆辨别不出红绿色盲检查图中的图形,被医生确定为红绿色盲,而他的父母色觉都正常。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请思考分析人类的染色体组成(1)正常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正常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
(2)只有一部分生物具有性染色体,主要有XY型和ZW型。
有些生物无性染色体,如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无性染色体。
(3)男性个体进行正常减数分裂时,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不可能同时存在X、Y两条性染色体。
(4)X、Y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
X和Y染色体都有一部分与对方不同源,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源的。
二者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在X、Y的同源区段,基因是成对的,存在等位基因;在非同源区段,不存在等位基因。
(5)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请填写下表:2.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1)汤姆是色盲,他的妻子露丝色觉正常,但露丝的父亲是色盲。
请思考露丝婚后所生的孩子会患有色盲吗?请写出遗传图解进行说明。
提示:由题意可以判断露丝为红绿色盲女性携带者,他们婚配的遗传图解如下:根据遗传图解得出:露丝婚后所生的男孩中,色盲和正常概率各为1/2;所生女孩中,携带者和色盲的概率各为1/2。
(2)汤姆的外祖父是色盲,则色盲基因的遗传途径为:外祖父→母亲→汤姆。
(3)为什么色盲女性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色盲患者?提示:男性只有一条X 染色体,当女性为色盲时,基因型为X b X b ,其中一条X 染色体必然来自于父亲,故父亲的基因型为X b Y ,表现为色盲;色盲女性若生一个儿子,则必将一条X 染色体传给儿子,故儿子的基因型为X b Y ,也是色盲。
人教版高中学习生物必修2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教案
一、课题:《伴性遗传》二、教育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伴性遗传的看法2〕比较基因分散定律与伴性遗传,理解它们的一起点和伴性遗传的特别性,申明伴性遗传的特点3〕理解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2、技术目标:1〕使学生学会运用资料及图形解决分析问题的综合本事。
2〕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质问题,熟习解答遗传问题的技术、技巧。
3、感情目标:1〕培育学生的慎重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经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转达规律培育学生辩证唯心主义的思想。
三、课型与课时新讲课,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育器具幻灯片课件,多媒体,教材表示图五、教育要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六、教育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七、教育形式1.教法伴性遗传的知识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于是我采纳学生阅读议论、联合教师举例以及解说表示图进行教育,最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形象思想和抽象思想相联合,产生深刻的印象。
其余,着重学生独立观察发现、探究沟通,多鼓舞学生思虑并互相议论,扬长避短,并进行概括总结,富裕发挥学生的智慧。
学法在学法上,我从学生的特点,知识阻碍,动机和兴趣长进行分析〔1〕开始是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要抓住学生特点,踊跃采纳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以及学生遍布的踊跃主动参加的学习形式,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有效地培育学生本事,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2〕此后在知识阻碍上: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育中应予以简单清楚,由浅入深的来进行分析。
〔3〕其次在动机和兴趣上:应鲜亮本课的学习目标,富裕利用教育幻灯片、教材表示图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议论,在讲堂上富裕调换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引起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八、教育过程〔一〕导入新课简单让学生回首前面性别选择形式,人的性别选择形式是属于XY型。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5篇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
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
3.纯种芦花鸡(ZBZB)与非芦花鸡(ZbW)交配,产生F1,F1雌雄个体间交配,F2中雌性芦花鸡与非芦花鸡的比例是 ( )
课型:新授 主备: 同备: 审批: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3
课标要求:概述伴性遗传。
学习目标:
知识:1.领会伴性遗传的特点。 2.理解抗维生素D佝偻病。
能力:1.通过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情感:通过学习,树立优生、关爱生命、关爱遗传病患者的意识。
(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窄叶个体各半时,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4)若后代性比为1:1,宽叶个体站3/4,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8.现有一母子去医院看病,医生发现其母亲患有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h表示其致病基因),儿子有色盲,随即医生在其儿子的病历上写上血友病,为什么?试写出儿子的基因型。
3.生物界中,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即 和 ,大多数生物是 ,而鸟类和蛾类是 ;前者的雌性个体由两条 的染色体决定,即 ,雄性个体由两条
的染色体决定,即 ;后者的雌性个体由两条 的染色体决定,即 ,雄性个体由两条 的染色体决定,即 。三.合作探究:
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
2.ZW型遗传方式的特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 伴性遗传 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理解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伴性遗传》这一节,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
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
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情分析学生已学过分离定律、减数分裂及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再巩固和提升,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法及学法】教法:多媒体教学法、分组合作探究法等。
学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基因在染色体上等内容导入新课:伴性遗传。
二、目标导学1教师展示学习目标,同时根据考纲的要求对各目标给出具体的记忆层次,并指出重难点: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理解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三、伴性遗传的概念及类型1、概念:伴性遗传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类型:(1)伴X遗传:伴X隐性遗传、伴X显性遗传(2)伴Y遗传四、伴性遗传的特点(一)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如人的红绿色盲1、盲图体验,激发兴趣课件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这是几幅红绿色盲检查图,大家从每幅图中能看出什么?学生识图辨认,激发其学习探究的兴趣,引出红绿色盲这种遗传疾病,简要介绍红绿色盲及其对人类的危害。
2、系谱展示系谱作用:研究人类的遗传病,我们不能做遗传学实验,但是可以从家系图的分析推理中来获取资料。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课程名称:《伴性遗传》适用对象:高中生物课程,高中生物教师教学目标:1.了解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伴性遗传在遗传学中的重要性;3.能够理解并解释伴性遗传在人类和其他生物中的实际应用;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伴性遗传的概念和基本特点;2.伴性遗传在人类和其他生物中的表现;3.伴性遗传与性别相关的特点;4.伴性遗传的应用。
教学方式: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教科书介绍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向学生展示伴性遗传在实际中的表现;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伴性遗传的应用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在人类和其他生物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流程:1.导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或实例引入伴性遗传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2.理论讲解:介绍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在遗传学中的重要性;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展示伴性遗传在实际中的表现,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伴性遗传的应用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伴性遗传在人类和其他生物中的实际应用的理解;6.总结: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伴性遗传在遗传学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教学手段:1.讲义:为学生提供课堂讲解的重点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2.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3.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实验演示或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4.分组讨论材料: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引导他们进行分组讨论和思考。
评估方式:1.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演示、案例分析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和发言情况;2.测试成绩:通过课后测试或考试,检验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实践能力: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来评估其对伴性遗传的掌握情况;4.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堂作业,检验学生对伴性遗传知识的掌握情况。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伴性遗传”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 章第3 节。
课标中与本节相关的次位概念是“3.2.4 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与性别有关”。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能够以人类红绿色盲或血友病的研究为例,分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概括出伴性遗传的概念,举例说出伴性遗传的类型和遗传特点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必修2 第1 章中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阐述了遗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第2 章引入减数分裂,从细胞层面加深对遗传定律的认识,并明确基因在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的内容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应用,本节内容既是对“减数分裂”“基因在染色体上”及“遗传规律”的提升和应用,又是学习人类遗传病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授课对象为高一普通班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遗传图解、配子的形成方式和后代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分析有一定基础。
但是由于这两章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因此本节内容若按照常规方法教学,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科学思维较难得到提升。
因此本节课以情境为导向,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随着情境难度的提升,让学生实现从了解、知悉到应用的深度学习过程。
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获得新知,并且利用所学的知识在新的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
2 .教学目标( 1) 在给定的情境下,能提出遗传有关的生物学问题,依据家系图推断个体的基因型,确定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方式。
( 2) 针对具体的遗传问题,利用遗传的基本规律,书写规范的遗传图解,从亲代的性状表现预测子代的遗传类型和频率,总结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并给出恰当的遗传咨询建议。
( 3) 利用伴性遗传的特点探究区分雏鸡性别的交配方式,利用掌握的知识与方法解决新的情境问题,达成科学思维的迁移内化。
( 4) 通过对遗传病的分析,逐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能在实际生活中树立男女平等、理性看待遗传病的生物学观念。
高中生物教案《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o掌握伴性遗传在性别决定和遗传病传递中的作用。
o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遗传家系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伴性遗传的原理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伴性遗传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认识到伴性遗传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伴性遗传的概念、特点及其在性别决定和遗传病传递中的作用。
•难点:理解伴性遗传的遗传方式和遗传病传递规律。
三、教学准备•伴性遗传的多媒体课件,包括遗传家系图、性别决定机制和伴性遗传病案例。
•相关的遗传病案例资料。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性染色体的概念和性别决定机制。
o引入伴性遗传的概念,简要介绍其在遗传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性。
2.新课讲解o讲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强调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
o介绍性别决定机制,包括XY型和ZW型性别决定系统。
o讲解伴性遗传病的特点和传递规律,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3.观察与分析o展示遗传家系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伴性遗传病的传递规律。
o学生根据案例资料,总结伴性遗传病的发病特点和遗传方式。
4.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与提升o总结伴性遗传的概念、特点及其在性别决定和遗传病传递中的作用。
o引导学生思考伴性遗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如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等。
6.作业布置o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伴性遗传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o准备一个与伴性遗传相关的案例或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
五、板书设计《伴性遗传》一、伴性遗传的概念与特点- 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 性别决定机制:XY型、ZW型二、伴性遗传病的特点与传递规律- 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隔代遗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等三、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 性别控制技术在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应用四、思考与探索- 伴性遗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多媒体课件和遗传家系图来帮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原理和应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2.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2.2.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B.该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D.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一定是患者[学以致用4]人类鸭蹼病是一种罕见的伴Y染色体遗传病。
下列关于鸭蹼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存在等位基因B.建议患者生一个女儿C.男性患者产生的精子均含有该病的致病基因D.女性也可能得鸭蹼病[学以致用5]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Ⅱ)上C.位于同源区段Ⅱ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D.由同源区段Ⅱ上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携带者双亲的儿女患病的概率可能相等任务三运用伴性遗传理论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2]针对下列两组婚配关系,你能做出怎样的生育建议?说明理由。
①男正常×女色盲②男抗VD佝偻病×女正常[ 活动3]根据性状推断后代性别,指导生产实践:已知控制鸡的羽毛有横斑条纹的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请设计选育“雌鸡”的遗传杂交实验,并写出遗传图解。
任务四伴性遗传的应用及相关计算1.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例1:分析下述伴性遗传系谱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并总结遗传病遗传方式判断的一般方法。
[问题设计](1)甲的遗传方式为①主要特点:②判断依据:(2)乙的遗传方式为①主要特点:②判断依据:(3)丙的遗传方式为①主要特点:②判断依据:归纳总结:2.遗传病概率计算例2.下图为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病分别属于遗传病。
(2)甲病用字母A、a表示,乙病用B、b表示,请分别写出1--8号个的基因型。
伴性遗传 教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建立在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引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并且后代会出现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疾病遗传,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表现遗传过程。
2、学习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备了理解抽象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能够概述伴性遗传。
2、科学思维:分析伴性遗传的特点,理解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举例说出与性别有关的其他几种遗传病及特点。
3、科学探究:能够综合分析问题,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4、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能够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2、教学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四、方法和策略1、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2、教学策略:归纳、练习五、媒体使用板书、幻灯片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行为教学意图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图书或网络查阅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疾病。
2、查阅人与其他动物(如鸡)在性别遗传上的区别。
通过图书或网络查阅、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小组合作提前预习学习内容,对知识有基本了解盲,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叫提问:XY染色体有哪些差异。
讲述: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而没有这种基因。
一、分析红绿色盲。
讨论以下问题: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2.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写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区别。
分析遗传图解,思考相关问题。
小组讨论,沟通交流,期待教师解答。
以审思的思维,动态的心理状态思考遗传特点。
用到生活中。
图片展示,直观、易理解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思考能力思考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主要有什么情况。
学生思考后回答: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情况。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教案-3_伴性遗传_教学设计_教案_2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3)通过资料分析、遗传图解的观察、推理以及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2.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伴性遗传的规律及其应用。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故事导入(一)导入1、故事导入2、红绿色盲症的自我检测(特点一: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3、情景导入:红绿色盲对生活有没有影响?课件展示网上发的一个帖。
讨论:红绿色盲患者为什么不能考驾照,不能参军?法律有没有规定他们不能生孩子?设疑:为了后代的健康,红绿色盲患者如何进行优生优育呢?为什么这两种遗传病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呢?【讲授】导入新课:伴性遗传1、伴性遗传的概念2、色盲遗传家系图谱分析课件显示红绿色盲家系遗传图谱,认识系谱,分析图谱,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对“资料分析”的两个讨论题进行讨论。
(2)引导学生填写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表格。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婚配类型。
)(3)尝试写出女性正常和男性色盲的遗传图解;尝试写出女性携带者和男性色盲的遗传图解。
【活动】写遗传图解学生先在学案上练习写遗传图解然后上讲台在黑板展示成果XBXB × XbY【活动】通过遗传图解引导学生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提出问题:(1)计算出各种遗传方式其后代中红绿色盲的患病概率(特点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哪个亲代,遗传给哪个子代?(特点二:交叉遗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2能力目标(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
(3)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4)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5)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
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色觉的测试,让学生观察红绿色盲检查图,问学生这几张图里画的是什么?(色觉测试图2张),问问学生有哪位分辨不出的。
然后再将一张道尔顿的图片呈现给学生们看,问是否认识这个人,发生在他身上有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由老师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从而引出红绿色盲病,这时可以问问学生,假如当时道尔顿看到了上述两张红绿色盲检查图,能否分辨的出来?并再次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来?红绿色盲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当学生回答完上述的问题后,老师可以追讲抗维生素D佝偻病,并问上述两种病中男女比例为什么不一致?为什么上述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通过大概讲解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中,F2白眼果蝇都是雄性的,从而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经过一番的证明,证明了假设的正确性,从而引导学生作出控制人类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假设,从而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也就引出了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伴性遗传,同时板书标题。
(二)伴性遗传的概念当基因位于决定性别的性染色体上的时候,它的遗传就与性别密切联系起来,我们把这种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三)伴性遗传的种类此时老师可以先讲解性染色体有X、Y两种,基因有显隐之分,伴性遗传根据决定性状的基因的性质和所处的位置,问学生伴性遗传的种类有哪些?通过学生与老师共同的分析、总结可得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病三种。
(此种讲法符合当今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点,即从老的知识结构中生长出新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提问:我们刚才所提到的色盲病属于哪种伴性遗传病?再次追问,色盲病的遗传规律是怎样的?就请同学们对资料-人类红绿色盲症进行分析和讨论。
(这样的提问和追加提问为色盲遗传病的资料和讨论做个引子,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更大的学习热情进入到后面的学习当中)(四)遗传病的资料和讨论人类红绿色盲症遗传图解通过学生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遗传图解,讨论: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2、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此时可以让同学们分析,然后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并由老师随机挑两到三组的代表回答问题,然后由学生批改和老师共同补充、总结得出结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良好的合作态度和精神)从而得出结论:红绿色盲病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此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写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因为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果蝇眼色的杂交试验分析图解,知道了果蝇眼色的基因型的写法,从而推倒出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写法,这一点对学生来说不会很难,通过老师的引导,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写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女性男性基因型XBXB XBXb XbXb XBY XbY色盲正常色盲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此时可以解释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答案: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b,就表现为色盲患者;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必须两条染色体上都有色盲基因b,才表现为色盲患者)(此时老师可以提问,假如上述基因型的男女个体两两婚配,共有六种婚配方式,这些婚配方式下所生的后代色觉如何?通过分析可以揭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五)色盲的遗传方式假如以下基因型的个体婚配,后代中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何?并写出这四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①XBXB×XbY ②XBXb×XBY ③XbXb×XBY ④XBX×XbY(这四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可以邀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对着黑板写,其余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写,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完全由学生完成四种遗传图解,由学生自己点评,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由老师先讲解其中的一种遗传图解,其余的由学生自己完成,由学生自己点评;此时老师要提醒学生遗传图解的书写规范和伴性遗传也遵循孟德尔的两大遗传规律,细胞学基础就是减数分裂后期的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只不过此处涉及到了性染色体的遗传,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遗传)最后,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四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可以根据这四种遗传图解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出色盲遗传的特点:隔代交叉遗传:由男性患者通过他的女儿传给外孙(男→女→男);②)女性色盲,她的父亲和儿子肯定都是色盲(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③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并可以归纳、推理出伴X染色体的隐形形状遗传规律同色盲遗传规律相同的特点。
(次处用到知识的迁移规律中垂直迁移中的自下而上的迁移)老师可以提问:既然伴X染色体的隐形性状遗传规律是如此,那么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规律又是如何呢?此时就可以引出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规律的探索。
(六)抗维生素D佝偻病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6,了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并要求学生课后完成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图解。
可由学生总结出其遗传特点如下(也即伴X染色体的显形遗传规律)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②具有世代连续的现象;③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七)伴性遗传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老师指导学生阅读P37,了解伴性遗传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老师提问:①性别决定的方式有哪几种?②如果家里养了芦花鸡,怎样才能多养母鸡,多得鸡蛋?③有一对新婚夫妇,妻子是血友病患者。
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将建议他们生男孩还是生女孩?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却生了一个色盲男孩。
则他们再生一个色盲男孩的几率是多少?再生一个男孩是色盲的几率又是多少?(针对以上的提问,学生可以先阅读,后分组讨论,由小组代表回答,可以由另一组学生指出小组代表的回答是否真确,并提出更正或完善的建议,最后由老师补充、完善即可。
)三、板书设计第三节伴性遗传1、伴性遗传概念2、红绿色盲基因的遗传特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隔代交叉遗传;③女性色盲,她的父亲和儿子肯定都是色盲。
3、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②具有世代连续的现象;③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4、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目标巩固例1.右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B)A .1号B .2号C .3号D .4号例2.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I 一1为携带者。
可以准确判断的是 (B)A .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 .II-4是携带者C .II 一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D .Ⅲ一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例3.果蝇白眼为X 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
下列哪组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C) A .白眼♀果蝇×白眼♂果蝇 B.杂合红眼♀果蝇×红眼♂果蝇 C .白眼♀果蝇×红眼♂果蝇 D .杂合红眼♀果蝇×白眼♂果蝇例4.以下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D 是显性,d 是隐性)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病属于_______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在______染色体。
(2)Ⅲ10是杂合体的几率为:________。
(3)Ⅲ10和Ⅳ13可能相同的基因型是______。
五.教学设计反思在“伴性遗传”的教学设计中,大量的使用了提问题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应用启发性、循序渐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原则,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将传统的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成以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式的教学策略,以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并重,同时灵活穿插其它的教学方法,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综合灵活的应用。
在探究、合作、讲授过程中完成知识的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即完成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力争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来123 4 5 6 8 910121114137正常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