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经中其的特殊用法及规律

合集下载

浅谈诗经中其的特殊用法及规律

浅谈诗经中其的特殊用法及规律

浅谈《诗经》中“其“的特殊用法及规律眉山市东坡区苏祠中学周德华摘要:《诗经》中的“其”在用法、特点、规律上与文言文中的“其”均有极大差异,且读音亦有所变化。

文言文中的“其”常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或用作远指代词“那、那些、那样”;而《诗经》中的“其”在用法上不仅灵活、自由,而且独特、罕见。

它除了与文言文中的这一相同用法外,还可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近指代词“这”(这样、这个)和副词、连词、助词等。

这种用法在文言文中极难见到,而在《诗经》中却极为普遍。

关键词:《诗经》“其”,特殊代词;副词;连词;助词“其”在文言文中常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她(她们)或它(它们)”,这是它在文言文中的主要用法。

如“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此句中的“其”便用作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他”,即在船上刻记号的人。

有时也用作远指代词,指代人或物,有“那”、“那样”、“那些”之类的意思。

如“用手拂之,其印自落”(《梦溪笔谈·活板》),此句中的“其”就是指代词,指代“那”,即“活板印模”。

“其”的这一用法在文言文中是它的主要职能。

“其”在文言文中的这一用法极易理解,可它在《诗经》中就使人很难理解、掌握了。

它在用法上灵活自由。

如“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经·七月》),”北风其凉,雨雪其雱”(pāng)(《诗经·北1风》),“彼人是哉,子曰何其?”(《诗经·园有桃》)。

这几句中的“其”就属此类。

它常在句首、句中或句尾,用作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近指代词或副词、连词、助词,与文言文中的“其”的用法特点迥然不同。

那么,《诗经》中的“其”在用法、特点、规律上到底有何变化呢?下面就此问题分别从不同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初浅看法。

一、《诗经》中的特殊代词“其”《诗经》中的“其”用作代词,除了具有在文言文中的一般指代作用外,它还具有指代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及近指的作用。

古文里其的用法

古文里其的用法

古文里其的用法一、古文里“其”的用法简介古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人心并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在古文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个常见的字眼——“其”。

它是一个多功能的代词,具有丰富和灵活的用法。

在不同语境下,“其”能够表示主体、指示对象或修饰后面名词等,并且根据句子的需要灵活变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古文中“其”的不同用法,并归纳总结出常见及特殊用法。

二、“其”的基本含义与代指在古文中,“其”通常被用作代词,可以指代之前提到过的人、事物或意象。

当使用“其”时,读者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测,并与上文联系起来,理解其所指内容。

这样的使用方式使得文章更加连贯和精确。

三、“其”的修饰作用除了作为代词外,“其”还常常被用来修饰后面紧跟的名词。

通过添加“其”来加强对名词特征的描述,在表达细腻感情和突出重要事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其才思敏捷”、“其孝顺之心”等用法,这样可以使得句子更具修辞效果。

四、“其”的隐喻和比喻用法在古文中,“其”还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即使用“其”来表达隐喻或者比喻意义。

通过将“其”与具体描写相结合,创造形象生动而别具深意的表达方式。

例如:“百姓惟愿交朋友以絜未达之心,是以礼乐各施其否。

”这句话用“交朋友”到“礼乐各施其否”的描述方式,突出了交友的重要性。

五、“其”的拓展应用:修辞手法“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被运用为修辞手法,丰富文章内涵、增强感染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等都可以与“其”相结合。

通过合理运用,“其”的使用能够提升整篇文章的艺术效果与表现力。

六、尊称和包含关系:古文中特定场景下的使用古代社会注重尊称礼仪,因此,在古文中,“其”还经常被用来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尊称。

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具备一种敬意和恭敬的语气,用以彰显对他人的崇敬。

七、总结综合以上所述,“其”作为一个多功能代词,在古文中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用途。

通过它来达到指代、修饰、隐喻、比喻等各种表达手法,增加了古文的表现力和审美感。

释_诗经_的_其_字句

释_诗经_的_其_字句

第1卷第5期2002年10月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ern Yangtze U niversity(H 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Vol.1 No.5Oct.2002收稿日期:2002203227; 修订日期:2002205215作者简介:陈炯(1943-),男,江苏无锡人,教授,文学硕士。

释《诗经》的“其”字句陈 炯(江南大学文学院,江苏无锡214063) [摘 要]《诗经》中的“其”字句,即《诗经》中带“其”的句子。

可分成三类:第一类“其”字句中的“其”为指示代词,多数作定语,也有作主语、兼语的。

第二类“其”字句中的“其”为语气词,如“雨雪其雨方”、“静女其姝”中的“其”,不是词头,而是语气词。

第三类“其”字句中的“其”,和疑问代词“谁”、“何”、“曷”或指示代词“彼”连用,以加强疑问语气或强调指称。

[关键词]诗经;“其”字句;其[中图分类号]H 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973(2002)0520097203Explanation of “qi ”sentences in Book of PoetryCHEN Jiong(School of Literature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 ,Wuxi 214063,China )Abstract :“Qi ”sentences refers to the sentences with the word “qi ”.“Qi ”sentences in Book of Poet r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The first type refers to the sentence in which “qi ”as an auxiliary word for pronunciation.In the third type ,“qi ”is combined with the question pronoun or demonstra 2tive pronoun to achieve question mood or emphases in denotation.K ey w ords :Book of Poet ry ;“qi ”sentences ;“qi ”798999。

其在古文中的用法

其在古文中的用法

其在古文中的用法
以下是 6 条关于“其”在古文中的用法:
1. “其”可以作代词用呢,指代人或事物呀!就像“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这里的“其”不就是指前面提到的“人”嘛,多形象啊!这不是很容易理解嘛!
2. 哎呀,“其”还能用来表示领属关系呢!你看“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里的“其”就表明了是“郯子之徒”的呀,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3. 嘿,你们知道吗,“其”还可以表示反问语气哟!比如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这里用“其”来加强反问的力度,这用法多巧妙啊!
4. 哇塞,“其”在假设句中也是大有用处呢!像“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没有“其”这句话可就少了那种假设的味道啦!
5. 哈哈,“其”还能在选择句中出现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里用两个“其”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构思真绝啊!
6. 哟呵,“其”甚至可以连接两个句子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的“其”让句子之间过渡自然流畅,真是太牛啦!
总之,“其”在古文中的用法那可真是丰富多样,超级有趣呀!我们可得好好研究研究呢!。

浅析“其”字在《诗经》中的用法

浅析“其”字在《诗经》中的用法
1 旬首 的“ 其” 字
③丑 比 兮丑 比 兮, 其之翟也。
《 郦风 ・ 君子偕老》
这 句 的语 序 应 为 “ 其之翟也 , 毗 兮 毗 兮 ”, 这 里
的“ 翟” 为 了 与后文 中的“ 雹、 捕、 皙、 帝” 形 成 音节 的 韵律而倒装后置了。“ 其之翟” 是偏正结构 , “ 其” 指
例。
王引之《 经传释词》 : “ 其, 只指示之词也 。常语 也。 ” 代词 , 是具有替代或指示作用 的词。可分为 以 下 三种 情况 :
( 1 ) 作定 语 。又 可具体 分 为 以下 几种 : 第 一种 “ 其” 作定语 修 饰 限定 后 面 的名 词 , 构 成
④ 四牡修广 , 其大有颐。 《 小雅 ・ 六月》 “ 其” 指代 “ 四牡 ” 作主语 , “ 大有 颐” 作 谓 语 来
《 诗经》 中旬首 的“ 其” 作助词时 , 既无词汇 意
收稿 日期 : 2 0 1 3一O 1 —2 0 作者 简介 : 张 映( 1 9 8 2一) , 女, 山西忻州人 , 硕士 , 现工作于 山西传媒 学院, 助教 , 研 究方 向: 古汉语文 学。
9 2
义, 也 无语 法意 义 , 只是 “ 语 中衬 贴 之 声 。 ” 可 分 为 两
种 情况 :
面动词 的主语 , 因此 是 兼 语 。“ 其” 指上文 中的“ 文 王”, 作“ 憎” 的宾语 , “ 式廓 ” 的主语 。 ( 4 ) “ 维 +其 ” 的格式 中, 代词 “ 其” 作 主语 , 这
( 1 ) “ 其+ 名词” 的格式 , 且“ 其” 后是一个完整 的结构 , 这类用 法《 国风》中有 4例 , 《 雅》 中有 1 1 例: ⑧君子至止 , 锦衣 狐裘 , 颜 如 渥丹 , 其 君也哉 ! 《 秦风 ・ 终南》 “ 哉” 语气词 , 表示感叹 , “ 其” 在这里 没有实在

古文中其的用法

古文中其的用法

古文中其的用法古文字,即古代的文字,在中国则特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文字,如甲骨文和金文还有蝌蚪文。

古文其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文其的用法,欢迎阅读古文中其作为助词的用法(1) 用作语助。

(2) 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北风其凉,雨雪其雰。

——《诗·邶风》(3) 又如:他们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这类好辞书,尤其需要;说得何其好哇!(4) 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虽僻远其何伤。

——《楚辞·屈原·涉江》(5) 又云霏霏其承宇。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古文中其作为连词的用法(1) 如果,假设其或未能处置,即且给公验。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2) 或许;大概我中国前途,其有望乎?——《负曝闲谈》(3) 又如:其诸(或者);其者(或者)(4) 还是。

表选择其真无马耶。

——唐·韩愈《杂说》(5) 又其真不知马耶。

其亦足乐乎。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古文中其作为副词的用法(1) 也许;大概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其自桓叔以下。

——《国语·晋语》齐国其庶几乎。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齐其庶几乎。

其一旦将以不敬之民而驱之战。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2) 表示祈使。

当,可吾其还也。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君其详之。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汝其善抚之。

——清·林觉民《与妻书》弟其宽心勿畏可也。

——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3) 将,将要今殷其沦丧。

——《书·微子》(4) 表示诘问。

通“岂”,难道其为死君乎。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其敢自谓几于成乎。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其可怪也欤。

——唐·韩愈《师说》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国其果老矣乎。

其字在课文中用法

其字在课文中用法

“其”在文言文中是最常见的虚词之一,也是《考试说明》规定的高考考查的重点虚词之一。

在王安石的佳作名篇《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其”字出现了20次之多,较全面地体现了虚词“其”的用法。

通过本文,我们对虚词“其”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掌握“其”的用法规律。

一、“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在句中作主语或与其他词语构成主谓短语作该短语中的小主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他们)”“它(它们)”。

如:①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③古①句,“其”作“乃华山之阳”的主语,相当于“它”,代指“华山洞”。

②句,“其”与“为文”构成主谓短语,相当于“它”,代指“仆碑”。

③句,“其”与“求思”构成主谓词组,相当于“他们”,代指“古之人。

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二、“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或方位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他们的)”“它的(他们的”)。

如:①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②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③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⑤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在也。

上述五句中的“其”,都可译成第三人称代词“它的”。

①句,“其下”指山的下面。

②句,“其文”指“仆碑上的文字”。

③句,“其左右”指“山洞的两旁”。

④句,“其深”指“山洞的深处”。

⑤句,“其传”指“古书的传说(文字)”。

三、“其”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自己)”、“我们”或“我的(我们的)”。

如: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①句,“其”指代上文的“余与四人”,只能译成“我们”。

②句,“其”指的是“我(自己)”。

四、“其”作指示代词,可以指代个别的人或事物,也可指代多数,一般都是远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那些、那里”。

古文中其的用法和含义

古文中其的用法和含义

古文中其的用法和含义古文中“其”的用法和含义古代文献中,“其”字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词汇。

它具有多种用法和含义,既可以作为代词,也可用作形容词或副词。

在不同的语境下,“其”的使用方式和意义会有所差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古文中“其”的用法和含义,帮助读者理解并运用这一表达工具。

一、“其”作为代词的使用在古代文献中,“其”常被用作指示人称代词或物主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的意思。

例如,在《左传·襄公》中就有这样一句话:“晋人因而笑之,则鄂侯憎其乡也。

”这里的“其乡”表示的就是鄂侯所属的地方。

除了指示人物或事物外,“其”还经常被用来表达作者对某个主体选取之后未予明确阐述的情况进行修饰。

比如,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君子上达陈腐.下蔽箴规.则民之器小而不知也。

”其中的“其”表示的是一个广义上的人群,表示孔子所讲述的道理适用于那些高尚品德并具有求知欲望的人。

二、“其”作为形容词的使用除了作为代词,古代文献中,“其”还常常用作形容词,表示属于某个事物或者人物。

例如,在《晋书·陈寿传》中有这样一句描述:“(陈寿)既善居官桂乃赋皇唐之庙号以纪其年也。

”这里的“纪其年”即表示为纪念他所生活在的时代。

另外,“其”还常用来修饰动词后面省略主语的情况。

例如,《红楼梦》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心里自怜始终不偶然.亏得堂前送火?”这里“堂前”是近支借法,“自(己)怜”,然后省略掉了“自己”。

同时,“亏得堂前送火?”也可以理解为“亏得(堂前人家)送火?”三、“其”的副词用法此外,古文中“其”还可以作为副词使用,表示强调和加重语气。

比如,在《左传·哀公二十四年》中有这样一句:“群臣若无灵省,其或不职矣。

”这里的“其”表示强调,意味着如果没有谨慎对待、留意事情的话,那么官员们就会失职。

在古代文献中,“其”的副词用法常常与其他副词连用,并且可以放在句首或者句末。

论_诗经_国风_中_其_字的用法

论_诗经_国风_中_其_字的用法

收稿日期:2005-01-13作者简介:胡宪丽(1980—),女,河北石家庄市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03级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汉语。

第19卷 第6期池州师专学报2005年12月V ol.19N o.6Journal of Chizhou T eachers College Dec.,2005论《诗经・国风》中“其”字的用法胡宪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7)[摘要] 本文在穷尽调查《诗经・国风》中共230个“其”字用例的基础上,归纳出“其”的用法。

“其”作实词时主要用作代词和副词:作代词在句首可用作定语和主语,在句中可作修饰名词的定语,也可作兼语;作副词可作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

“其”作虚词时主要用作助词和语气词:作助词时要遵循一定的结构形式;作语气词只两例,并且是同一句的重复。

[关键词] 《国风》;“其”;代词;副词;助词[中图分类号]I 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710(2005)06-0049-039405参考文献:[1]毛毓松.论《诗经》句中的“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4,(1)[2]王引之.经传释词[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5[3]袁仁林.虚字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9[4]余冠英.诗经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5]杨树达.词诠[M].北京:中华书局,2004[6]刘淇.助字辨略[M].北京:中华书局,2004(责任编辑:路善全)(上接第44页)活生生把个好女人恹恹地病死,丙骂此人是“阉鸡”。

但当达士问起他的恋爱观,他搪塞不作答,声称那是儿女们的玩意儿;而看起希腊爱神胴体的下处和凸出处倒津津有味,而且脑中闪着内侄女苗条圆熟的倩影。

教授丁的观点是:他喜欢女人,对许多女人倾心,却不会同一个女人结婚。

他说他已爱上一个,但为了永久得到她便要逃避她,在她鲜活光彩的年龄尽她嫁人,到她四十年时才告她爱她,使她在自己心上还能好好地存活。

在古文中其的用法

在古文中其的用法

在古文中其的用法一、古文中“其”的用法概述在古代文言文中,“其”是一个非常常见且多功能的字词。

它既可以作为代词,表示某个特定事物或人的归属关系,也可以作为形容词,修饰名词或代词。

此外,“其”还有时指示的意味,引导读者或听众注意或推测某件事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和解析古文中“其”的不同用法。

二、“其”作为人称代词的用法1. 归属性代词在古文中,“其”被广泛用来表示某个特定事物或人的归属关系。

例如:“以斯纳犁驰邻道之秩祁之吕姓者焉。

”(出自《左传》)其中,“焉”的意思是“于此处”,而“其”则指向前面所提到的“斯纳犁驰邻道之秩祁之吕姓者”,显示了对这些人归属特定群体的描述。

2. 变体代词除了直接表达归属关系外,古文中的“其”还可以表示所指对象与前文相关但未明确指出的范围内。

例如:“名声可躬”。

这句话出自《左传》,其中的“其”指代前文提到的“名声”,同时也延伸了前文的描述范围,使得读者能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其”作为形容词的用法1. 修饰名词在古代文言文中,“其”有时被用来修饰名词,起到形容或限定的作用。

例如:“未见颜色而闻其香”。

这句话出自《庄子》,中间的“其香”是通过“闻”的动作暗示了花朵特有的香味,通过修饰名词体现了对花朵特性的描绘。

2. 修饰代词除了修饰名词外,“其”还可以修饰代词。

“我赐君以曾黄金百镒,君欲何为?”这句话出自《汉书》,中间的“其”指示了前面所提到的“我”,并通过修饰代词加强了整个句子中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四、“其”的指示意义1. 引导注意在古文中,“其”有时作为一个引导目光或注意力的工具。

例如:“当此之际,则知说者不可信矣。

”(出自《红楼梦》)中的“其”指示了前文中提到的特定情况,从而突出了作者对观点或立场的强调。

2. 推测推理“其”还可以用于古文中推测或推理某件事物。

例如:“马者其有蹄”,这句话来自《孟子》。

这里的“其”作为引导词,暗示了读者需要根据上下文和常识去揣测马具备蹄这一特征。

其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

其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

其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一、文言文中的"其"的用法和意思引言在古代汉语中,"其"作为一个相当常见的代词,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

它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于各种语境中。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几个角度来探讨"其"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

二、"其"作为指示代词表达所指之物1. "其"做主体指示代词在一些古代文章或诗歌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其"作为主体指示代词使用。

例如《论语·子罕篇》中有句话:“弟子入大庙、每事问”。

这句话中的“其”就是指代前文提到的“弟子”,表示发言者对与“弟子”相关的事情进行询问。

2. "其"做宾语指示代词除了做主体指示代词外,"其"还可以作为宾语指示代词使用。

例如,《红楼梦》第五回写道:“他们正吃得欢时,只听得外面喧嚷,渐渐近前……时而笑声清脆怡人,时而哭号凄厉。

”这里的“他们”和“外面”的涵义通过“其”进行了指代。

三、"其"作为形容词性代词的修饰对象1. "其"修饰人或物的属性、特征在文言文中,我们常常看到"其"作为形容词性代词,修饰人或物的属性、特征。

例如《左传·宣公二十二年》中有一句话:“四月甲辰,天王将至于郑。

”这里的"其"可以理解为指示前文提到的"天王",用以强调所指之物的特定属性。

2. "其"修饰人或物的行为、动作除了修饰属性和特征外,"其"还可以修饰人或物的行为、动作。

在《红楼梦》第三回中有句描述:"贾珍出去了。

薛家小子见无人,只得抽身进来。

头戴金顶红缨大帽……手掌大绿宝扇儿……身穿紫色罗裙子……足蹬青纱针绣小鞋儿。

身长六尺有余……真似一个带刀耕地闯关夜叉般满面威严!"这里的“其”表示“薛家小子”,通过对他外貌装扮和行动姿态的描写,给读者形象地展现了他的特点。

《诗经·国风》中“其”字用法研究

《诗经·国风》中“其”字用法研究

《诗经国风》中“其”字用法研究赵倩钰【摘要】《诗经》的篇什中包含“其”的有很多,风、雅、颂中的篇幅皆有,总计“其”字出现了542次。

由于“其”字在十五国风中的出现频率为最高,共出现了230次,这对研究《诗经》中“其”字复杂的用法有重要意义。

本文着重研究《诗经·国风》中“其”字作代词、副词、语助词等用法。

%The Book of Songs with "its" there are many.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the classic "its" word appears in the 542 times in the three style of the Feng, Ya, and Song which every essay is involved. As the"its"word in fifteen Guofeng as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there have been a total of 230, which the study TheBook of Songs and"its"complex word usage is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theBookof Songs and "their" word for pronouns, adverbs, expletive equivalents.【期刊名称】《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24-26,30)【关键词】诗经;国风;“其”字;用法【作者】赵倩钰【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22.2《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包括周王朝及诸侯国各方言区的作品,既有文人的书面创造,也有老百姓的口头语言,是研究上古汉语的重要典籍。

《诗经.邶风》“其”字用法略考

《诗经.邶风》“其”字用法略考

《诗经.邶风》“其”字用法略考本文对《诗经·邶风》中出现的35个“其”字逐一分析,对前贤的研究做了梳理。

同时,结合汉语语法规则,对它们进行了总结,得出了它们各自的用法和意义。

标签:《诗经·邶风》其指示代词副词助词《邶风》是“国风”中的一篇,在《诗经》中共有十九篇。

而“其”字在《邶风》中共出现35次,使用频率相当频繁,分别出现在《雄雉》《燕燕》《谷风》《静女》《北风》《终风》《绿衣》《击鼓》《凯风》《旄丘》《柏舟》《匏有苦叶》和《二子乘舟》中。

这些“其”字,由于各自所处的上下文环境不同,呈现出了不同的词语特性和意义。

鉴于“其”字在《诗经》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本文着手分析《诗经·邶风》中的“其”字句的运用,并归纳了它的语法意义。

一、“其”为指示代词葛根贵先生(1982)指出:“‘其’字作为指代词,它的指代范围较广。

一般说来,只要是处于说话人与听话人之外的第三者地位,人、物、事都可以用‘其’指代”。

下面分别阐述《诗经·邶风》中“其”作为指示代词的几种情况:(一)“其(+NP)+谓语”式(1)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邶风·燕燕》)例(1)中的“仲氏”是指弟。

“任”,可以信托的意思。

“只”,语助词。

“塞”,实。

“渊”,深。

“塞渊”,诚实厚道。

“其”,指“她的”,即“仲氏”。

(2)心之忧矣,曷维其已!(《邶风·绿衣》)(3)心之忧矣,曷维其亡!(《邶风·绿衣》)例(2)中的“曷”,相当于“何”,“怎么”之意。

“维”,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已”,止息,停止。

“其”,代指“忧”。

例(3)中的“亡”,用作“忘”,“忘记”之意。

“其”,也代指“忧”。

这句的意思是“心忧伤啊心忧伤,忧伤何时才淡忘?”(4)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邶风·谷风》)周崇谦先生(1994)把此处的“其”字解释为助词,“就其”译成“到了”。

笔者以为上述分析不够恰当。

古文其的用法和意义

古文其的用法和意义

古文其的用法和意义一、古文“其”的用法及意义古文中的“其”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字词,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多种用法和意义。

透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的真正含义以及在文章表达中的作用。

一、作为代词使用1.1 代替前面提到的事物或概念在句子中,“其”通常被用来指代前文提到过的事物或概念,以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名词。

例如,"庄周之羊其善者与不善者异乎?"这句话中,“其”即指代前文中提到过的羊。

通过使用“其”,作者能够简洁地表达出自己所要强调的内容。

1.2 表示泛指或抽象概念有时候,“其”也可以作为一个泛指性代词,用来表达抽象概念或不特定对象。

例如,在《道德经》第十二章中写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其中,“其”被用来泛指五色、五音、五味。

这样一来,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句子,并且体会到作者表达的一种普遍现象或感受。

二、作为连词使用除了代词的用法之外,“其”还可以作为连词使用,引导一个并列或因果关系的陈述。

这样的用法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见,能够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清晰。

2.1 表示并列关系“其”可以连接两个并列的名词或短语,起到连接和平衡句子成分的作用。

例如,《左传·宣公十四年》中提到:“栾枝大曰橔,小曰荨。

橔与荨同生。

”这里,“其”就起到了连接“橔”和“荨”的作用,并明确表示它们是同生的意思。

2.2 表示因果关系“其”也可以引导一个因果关系的陈述句。

例如,《楚辞·招魂》中有一句:“其情不舍乎人。

”这里,“其”起到了引导原因(情感)与结果(不舍)之间因果关系的作用。

三、从“其”的用法看其意义通过对上述几种用法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的意义主要涉及指代、抽象泛称以及连接关系等方面。

首先,作为代词,它可指代前文提到的事物或概念,避免重复描述。

其次,作为连词,它能够连接并列的事物或状况,使句子更加严谨和紧凑。

同时,“其”还具备泛指性代词的特点,能够表达抽象概念或不特定对象,并在整个句子中起到提醒、强调等作用。

虚词“其”用法例析

虚词“其”用法例析

虚词“其”用法例析虚词“其”用法例析“其”在文言中使用频率很高,它常见用法是作代词,代人、代事或代物等。

有时也可以作副词和连词等。

现分类归纳如下:一、作代词“其”作代词时因其意义和用法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作一般代词,代人、代事或代物。

“其”作代词时一般代第三人称,且常作主谓短语的小主语或兼语。

可译为“他”“它”或其复数。

例如:1、余嘉其能行古道。

(《师说》译为“他”,指李蟠。

)2、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兰亭集序》译为“他们”,指兰亭集会者。

)3、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张衡传》译为“它”,指地动仪。

)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游褒禅山记》译为“它们”,指古书。

)有时,“其”可以做句子的主语,例如:1、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逍遥游》译为“它”,指鹏。

)2、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同上,译为“他”,指宋荣子。

)有时,在一定语境中,还可以作第一人称。

例如: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译为“我自己”,作者王安石自指。

)2、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同上,译为“我们”。

)3、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祭十二郎文》译为“我”)4、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同上,译为“我”)很少作第二人称,中学课本中仅一例。

如: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二)作领属性定语“其”后如果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则多为领属性定语。

译为“他的”“它的”或其复数。

例如:1、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鸿门宴》译为“他的”指项庄的。

)2、群臣惊愕,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译为“他们的”指群臣的。

)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逍遥游》译为“它的”指北冥之鱼。

)4、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寡人之于国也》译为“它们的”,指粮食耕种的。

)有时,可以作第一人称领属性定语。

例如: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归去来兮辞》译为“我的”陶渊明自指。

)2、失其所与,不知。

浅释《诗经·小雅》中的“其”字的用法

浅释《诗经·小雅》中的“其”字的用法

【 摘
要】在《 诗经 .、 中的 15个“ 字句的基础上( ,雅》 】 4 其” 重复 出现不计)探讨“ 字的用法规律。“ 字作 实词主要是代词和 , 其” 其”
副 词 , 代词 包括 人 称 代 词 和 指 示代 词 , 句首 时 全部 是 代 词 , 以 作 主语 和 宾 语 , 句 中作 代 词 时 多是修 饰 名词 的定 语 ; 副 作 在 可 在 作
( ) 于 句首 的代 词 “ ” 一 位 其
( ) 桐 其 椅 , 实离 离。 ( 小雅 ・ 露 》 4其 其 《 湛 )
( ) 羊来 思 , 角溅 溅 ; 5尔 其 尔牛 来 思 , 耳 湿 湿 。 ( 小雅 ・ 其 《
无 羊》 ) 这 几 例 的 “ ” 均 用 于 句 首 . 后 面 的 名词 组 成 偏 正 结 其 字 与 构 , 句 子 的主 语 。 、 作 三 四字 是 迭 音形 容词 。 3 中的 “ ” 承 () 其 字 前 指代的是“ ”“ 叶 ” 柞 ,其 即是 指柞 树 枝 上 的 叶 子 。 ( ) 的 4句 “ ” 指 “ 和 椅 ” 云 : 也 椅 也 , 类 而异 名 。 其 字 桐 笺 桐 同 正义 日 : 桐 其 也其 椅 也 . 二树 当秋 成 之 时 其 子实 离 离然 。 言 )其实” “ 就
例 , 占全 部 用 例 的 O7 《 雅 》 的 “ ” 约 .%。 小 中 其 字表 现 为 代 词 、 副
词、 助词 和 语 词 。


代词“ 其”
古 代 汉 语 代 词 主要 分 为 三 类 . 括 人 称 代 词 、 示 代 词 包 指
和 疑 问 代 词 。 引之 《 传 释 词 》 “ , 事 之 词也 。 语 也 。 王 经 :其 指 常 ” 【 仁林 < 字 说》“其 ’ 指物之 辞。”《 经 ・ 雅》 I 】 袁 虚 : 字 诗 小 中的 “ ” 作第三人称代词共 8 其 字 7例 , 是 全 部 用 例 的 6 % , 指 约 0 作 示代词共 3 0例 . 约是 全 部 用例 的 2 .%。下 面 我 们 主要 分析 07 “ ” 句 子 中所 作 的成 分 : 其 在

《诗经.邶风》“其”字用法略考

《诗经.邶风》“其”字用法略考

《诗经.邶风》“其”字用法略考作者:查静远周根飞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年第07期摘要:本文对《诗经·邶风》中出现的35个“其”字逐一分析,对前贤的研究做了梳理。

同时,结合汉语语法规则,对它们进行了总结,得出了它们各自的用法和意义。

关键词:《诗经·邶风》其指示代词副词助词《邶风》是“国风”中的一篇,在《诗经》中共有十九篇。

而“其”字在《邶风》中共出现35次,使用频率相当频繁,分别出现在《雄雉》《燕燕》《谷风》《静女》《北风》《终风》《绿衣》《击鼓》《凯风》《旄丘》《柏舟》《匏有苦叶》和《二子乘舟》中。

这些“其”字,由于各自所处的上下文环境不同,呈现出了不同的词语特性和意义。

鉴于“其”字在《诗经》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本文着手分析《诗经·邶风》中的“其”字句的运用,并归纳了它的语法意义。

一、“其”为指示代词葛根贵先生(1982)指出:“‘其’字作为指代词,它的指代范围较广。

一般说来,只要是处于说话人与听话人之外的第三者地位,人、物、事都可以用‘其’指代”。

下面分别阐述《诗经•邶风》中“其”作为指示代词的几种情况:(一)“其(+NP)+谓语”式(1)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邶风·燕燕》)例(1)中的“仲氏”是指弟。

“任”,可以信托的意思。

“只”,语助词。

“塞”,实。

“渊”,深。

“塞渊”,诚实厚道。

“其”,指“她的”,即“仲氏”。

(2)心之忧矣,曷维其已!(《邶风·绿衣》)(3)心之忧矣,曷维其亡!(《邶风·绿衣》)例(2)中的“曷”,相当于“何”,“怎么”之意。

“维”,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已”,止息,停止。

“其”,代指“忧”。

例(3)中的“亡”,用作“忘”,“忘记”之意。

“其”,也代指“忧”。

这句的意思是“心忧伤啊心忧伤,忧伤何时才淡忘?”(4)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邶风·谷风》)周崇谦先生(1994)把此处的“其”字解释为助词,“就其”译成“到了”。

《诗经·邶风》“其”字用法略考

《诗经·邶风》“其”字用法略考
《 丘 》 《 舟 》 《 有 苦 叶 》 和 《 子 乘 舟 》 中 。这 些 旄 柏 匏 二


“ ”为指 示 代 词 其
葛 根 贵 先 生 ( 9 2 指 出 : “ ‘ ’字 作 为 指 代 词 , 18 ) 其
它 的 指 代 范 围 较 广 。 一 般 说 来 ,只 要 是 处 于 说 话 人 与 听 话 人 之 外 的 第 三 者 地 位 , 人 、 物 、 事 都 可 以用 ‘ ’ 指 其
( )济盈 不濡轨 ,雉鸣求其牡 。 ( 邶风 ・ 1 3 匏有苦
叶 )
例 (3 1 )中的 “ ”,满 。 “ ”,即否定性 的副词 盈 不
尚不算 双 音 节 形容 词 。 因只 有 这 么一 句 ,故 附于 此 。
(2 1 )泛彼柏舟 ,亦泛其流 。 (( 《 邶风 ・ 柏舟》 )
例 ( 中 的 “ ” ,浮 行 ,漂 流 , 随 水 冲 走 。 1 2) 泛
“ ” , 中 流 ,水 中 间 。 “ ” , 语 助 词 。 “ ” ,指 代 流 亦 其 “ 柏舟 ” 。这两 句 是 说 “ 舟 泛 泛而 流 ,不知 所 止 ” 。 柏
《 诗经 ・ 邶风 》 其 字 用 法 略 考
口查 静远 周根 飞
摘 要 :本文对 《 经 ・ 诗 邶风》 中出现的3 个 “ ”字逐一分析 ,对 前贤的研 究做 了梳理。 同时 ,结合汉语 5 其
语 法规 则 ,对 它们 进 行 了总结 ,得 出 了它们 各 自的 用法 和 意 义 。
( )仲 氏任 只 ,其 心 塞 渊 。 ( ( 风 ・ 1 《 邶 燕燕 》 ) 例 ( ) 中 的 “ 氏 ” 是 指 弟 。 “ ” , 可 以信 托 的 1 仲 任 意 思 。 “ ” ,语 助 词 。 “ ” , 实 。 “ ” 深 。 “ 只 塞 渊 塞

其在古文中的用法

其在古文中的用法

其在古文中的用法古文,是上古时代的文字,也是古代人民陆续造成的文字的总称。

关于其在古文中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其在古文中的用法,欢迎阅读其在古文中作为副词的用法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要"等或省去。

例如: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示反诘)。

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其在古文中作为连词的用法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表选择,可译为"还是"。

例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这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表选择)其在古文中作为代词的用法(一)第三人称代词。

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例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二)第三人称代词。

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

如: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璧"作宾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其闻道"作主语)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鞭蕖》"其可目"作宾语)(三)活用为第一人称。

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的"。

如: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赤壁之战》)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四)指示代词,表远指。

作定语,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其在古文中的用法

其在古文中的用法

其在古文中的用法一、引言古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和精神内涵。

其中,“其”作为一个常见的代词,在古文中起着重要的表达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其”在古文中的用法,并深入解析其独特之处。

二、“其”的指示代词用法1. 用于人物、事物的指代:在古文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其”被用来代替前面提到过的人物、事物,以避免重复。

例如,《红楼梦》中有一句著名的描述:“黛玉时而看向宝钗,宝钗正自讶异他忽变了个眼色。

”这里,“他”就是指代前面提到过的黛玉。

2. 用于上下文中具有联系的事物:在某些情况下,“其”还可以表示上下文中相关联的一系列事物或概念。

比如《论语》中有篇章称为《子路》,其中多次出现“子路升堂,未陈而耻席不正;既陈之”,这里,“既陈之”所指就是关于子路升堂并表达自己观点的一系列事件。

三、“其”的所有格代词用法1. 用于人物、事物的所有格:在古文中,“其”还可以表示所属关系,表达某个人或物的归属。

例如《吕氏春秋·务书》说:“卿不可事人以已之耳。

”这里,“以已之”表示为了自己而服务。

2. 用于表示指定领域、范围:有时,“其”还可以被用来修饰特定领域或范围。

比如《三国演义》中,曹操对刘备评价道:“观其行止言辞,皆出奇制胜之计。

”这里,“其”表示刘备在行动、言辞方面所展示的能力。

四、“其”的强调代词用法1. 用于加强语气:在特定情况下,“其”可以被用来加强语气,使句子更加强烈和有力。

例如《庄子·大宗师》中写道:“丘(孔子)抱怀逍遥天地,故无挟高世之志;独器重於是乎闲阶而已哉!”这里,“其”在“器重於是乎闲阶而已哉!”一句中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2. 用于描述事物特征:在某些情况下,“其”还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特征。

比如《韩非子·功利》中有句说:“昔者庖犹可数也,今之庖寡吏。

”这里,“其”修饰了“庖”,表达出昔日数量多、今日数量少的变化。

五、结尾总结通过对“其”的不同用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古文中,“其”作为代词使用十分灵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诗经》中“其“的特殊用法及规律眉山市东坡区苏祠中学周德华摘要:《诗经》中的“其”在用法、特点、规律上与文言文中的“其”均有极大差异,且读音亦有所变化。

文言文中的“其”常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或用作远指代词“那、那些、那样”;而《诗经》中的“其”在用法上不仅灵活、自由,而且独特、罕见。

它除了与文言文中的这一相同用法外,还可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近指代词“这”(这样、这个)和副词、连词、助词等。

这种用法在文言文中极难见到,而在《诗经》中却极为普遍。

关键词:《诗经》“其”,特殊代词;副词;连词;助词“其”在文言文中常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她(她们)或它(它们)”,这是它在文言文中的主要用法。

如“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此句中的“其”便用作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他”,即在船上刻记号的人。

有时也用作远指代词,指代人或物,有“那”、“那样”、“那些”之类的意思。

如“用手拂之,其印自落”(《梦溪笔谈·活板》),此句中的“其”就是指代词,指代“那”,即“活板印模”。

“其”的这一用法在文言文中是它的主要职能。

“其”在文言文中的这一用法极易理解,可它在《诗经》中就使人很难理解、掌握了。

它在用法上灵活自由。

如“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经·七月》),”北风其凉,雨雪其雱”(pāng)(《诗经·北风》),“彼人是哉,子曰何其?”(《诗经·园有桃》)。

这几句中的“其”就属此类。

它常在句首、句中或句尾,用作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近指代词或副词、连词、助词,与文言文中的“其”的用法特点迥然不同。

那么,《诗经》中的“其”在用法、特点、规律上到底有何变化呢?下面就此问题分别从不同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初浅看法。

一、《诗经》中的特殊代词“其”《诗经》中的“其”用作代词,除了具有在文言文中的一般指代作用外,它还具有指代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及近指的作用。

这便是它在《诗经》中的特殊之处。

(一)“其”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我”“其”在《诗经》中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时,读qí(齐音),有“我”或“我们”的意思。

如“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诗经·访落》)。

句中“其”用作第一人称代词,读qí(齐音),有“我”的意思。

句译:好呀皇考的神灵!就来保护我的一身吧!“爱居爱处,爱丧其马”(《诗经·击鼓》)。

此句中的“其”亦用作第一人称代词,读qí(齐音),有“我们”的意思。

句译:于是往下,于是留下,于是失掉了我们的马。

这种用法,是文言文中不具有的。

(二)“其”用作第二人称代词“你”“其”在《诗经》中用作第二人称代词时,读qí(齐音),有“你”或“你们”之意。

一般位于居首。

如“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诗经·抑》)。

此句中的“其”用作第二人称代词,读qí(齐音),有“你”的意思。

句译:(他)不但当面教训你,而且还打了你的耳括子。

“回遹(yù)其德,俾民大棘(jí)”(《诗经·抑》)。

此句中的“其”亦用作第二人称代词,读qí(齐音),有“你”的意思。

句译:(他)还是歪邪了你的品德。

“其”用作第二人称代词,只用于《诗经》。

文言文中不出现这种用法。

(三)“其”用作近指代词“这”《诗经》中的“其”用作近指代词时,读qí(齐音),常位于句首或句中指代某一情况,具有“这、这个、这里、这样”之意。

如“我行其野,言采其蓫(zhú)”(《诗经·我行其野》)。

句中的两个“其”分别近指某一情况,读qí(齐音)。

第一个“其”有“这个”之意;第二个“其”有“这里”之意。

句译:我出走在这个旷野,就采摘这里的萝蔔(bo)。

“我行其野,言采其蓄”(《诗经·我行其野》)。

这两句中的“其”,第一个近指“这个”,第二个近指“这里”,都读qí(齐音)。

句意:我出走在这个旷野,就採摘这里的小旋花菜。

“其何能淑,载胥及溺?”(《诗经·桑柔》)。

此句中的“其”亦属近指,读qí(齐音),有“这”的意思。

这将怎样才能有办法,就相率至于掉水没落吗?“其”用于近指,在文言文中一般不这样用。

二、“其”在《诗经》中用作副词(一)“其”用作副词有“难道”之意“其”用作副词读qí(齐音),有“难道”之意,常位于句首,表反问语气。

如“萚(tuî)兮萚兮,风其吹女?”(《诗经·萚兮》)。

此句中的“其”是副词,读qí(齐音),表反问,有“难道”之意。

句译:落叶啊,落叶啊,风难道吹了你吗?“萚兮萚兮,风其漂女?”(《诗经·萚兮》)。

此句中的“其”也用作副词,读qí(齐音),表反问语气,有“难道”的意思。

句意:落叶啊,落叶啊,难道风飘了你?“彼何人斯,其为飘风?”(《诗经·何人斯》)。

此句中的“其”亦用作副词,读qí(齐音),位于句首,亦有“难道”之意。

句译:他是什么人呀!难道是一阵飘风吗?这种用法,也是文言文中极罕见的。

(二)“其”用作副词有“将”、“将要”之意1、“其”用作副词读qí(齐音),有“将”之意。

如“我其夙夜,畏天之威”(《诗经·我将》)。

此句中的“其”位于句首,表未来情况,有“将”的意思;用作副词,读qí(齐音)。

句译:我将日夜小心,敬畏天的威灵。

“小东大东,抒柚其空!”(《诗经·大东》)。

此句中的“其”位于句中,用副词,读qí(齐音),表要出现的情况,有“将”之意。

句译:小也征求于东,大也征求于东,织布的梭子也将会一空!这种用法在《诗经》中出现较多,文言文一般不这样用。

2、“其”用作副词,有“将要”之意《诗经》中的“其”作副词,常位于句中或句首,读qí(齐音),表未来情况,有“将要”之意。

如“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经·七月》)。

此句中的“其”是副词,读qí(齐音),表将会出现的情况,是“将要”之意。

句译:赶紧修好住屋,将要开始播种各种谷物了。

“昊天其子义,实佑序有”(《诗经·时迈》)。

此句中的“其”也用作副词,读qí(齐音)。

用于句中,表将会怎样,有“将要”之意。

句译:昊天上帝将要抚爱他,这是佑助继续这周家。

可见,“其”在《诗经》中的这种用法也很特殊。

三、《诗经》中的“其”用作助词“其”在《诗经》中用作助词时,读jī(机音)或jì(计音),可译作“呢”或“啦”,也可不译出。

(一)“其”用作助词时,有“呢”或“啦”之意。

《诗经》中的“其”用作助词时,读jī(机音),位于句尾,表疑问语气,有“呢”或“啦”之意。

如“彼人是哉,子曰何其?”(《诗经·园有桃》)。

此句中的“其”用作助词,读jī(机音),位于句尾,表疑问语气,有“呢”的意思。

句译:他们那些人啊,你能说什么呢?“夜如何其?夜未央”(《诗经·庭燎》)。

此句中的“其”是助词,读jī(机音),位于句尾,表疑问语气,有“啦”的意思。

句译:夜怎么样了啦?夜不忙。

“其”用于句尾作助词,一般只有在《诗经》才有这种用法。

(二)“其”作助词,没有实在意《诗经》中的“其”作助词时,计jì(计音),位于句中,没有实在意义,不必译出。

如“北风其凉,雨雪其雱(pāng)”(《诗经·北风》)。

此句中的两个“其”是助词,读jì(计音),没有实在意义,起强调语气作用,可不译出。

句译:大风冷啊,大雪飞扬。

“不日不月,曷其有佸(huï)”(《诗经·君子于役》)。

此句中的“其”亦读j ì(计音),位于句中,作助词,强调语气,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出。

句译:这为期是多么的漫长啊,如何才能相会呢?这中用法在文言文中亦属少见。

(三)“其”作助词,表发议论“其”作助词,读jī(机音),位于句首,表发议论,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出。

如“其虗(xū)其邪?既亟只且!”《诗经·北风》。

此句中的两个“其”,第一个位于句首,第二个位于词首,都作助词,读jī(机音),对句中语气起强调作用,没有实在意义,不必译出。

句译:该缓舒舒,该慢徐徐吗?已经紧急了。

“其雨其雨?杲杲(gǎo)出日”(《诗经·伯兮》)。

此句中的两个“其”,作助词,读jī(机音),位于句首、句中,强调语气,没有实在意义,不须译出。

句意:该要下雨,该要下雨啦?树上红亮亮的出了太阳。

这种用法,在《诗经》中时常出现。

四、《诗经》中的“其”用作连词“其”在《诗经》中作连词时,读qí(齐音),有“而”或“可是”之意,居于句中或句首,可表并列或转折关系。

如“有女仳(p ǐ)离,慨其叹矣”(《诗经·中谷有蓷(tuī)》)。

此句中的“其”是连词,读qí(齐音),有“而”的意思。

句译:这个女人被离弃,她丧气而悲泣呀!“维民之则,其在于今,兴迷乱政!”(《诗经》)。

此句中的“其”是连词,读qí(齐音),用于句首,表转折关系,有“可是”之意。

句译:是人民的模范,他们要仿效,可事在于今,唉,都昏迷搅乱了国政!“其”有作连词,这种用法,只限于《诗经》。

由此可见,《诗经》中“其”的读音、语义、词性的用法是极灵活、自由的;特别是置于句首、句中、句尾作作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近指代词及副词、助词时,其用法更为灵活、自由。

这种用法在文言文中是很难见到的,可在《诗经》中,它却常常出现,而且差异较大。

这自然会给我们读懂、理解、研究《诗经》带来极大不便,但只要我们在读懂、理解、研究中,注意了解、掌握它们的特殊用法、特点及规律,也是容易弄清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语义及用法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