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位置效应实验
即刻学习判断的系列位置效应_内外部线索的影响_陈海德
即刻学习判断的系列位置效应:内外部线索的影响陈海德 赵成斌 李伟健(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金华,321004)摘 要 为了检验即刻学习判断对内外部线索的敏感性,实验一被试为22名高中生,材料为三列含15个词语的清单,先逐个呈现词语系列位置信息,被试在学习前进行即刻学习判断,结果发现学习判断有显著首因效应,表明学习判断对系列位置信息这一外部线索比较敏感。
实验二被试为20名高中生,先逐个呈现词语系列位置信息,被试在学习后进行即刻学习判断,结果发现学习判断同样有显著首因效应,表明学习判断对内部线索的敏感性并未强于外部线索。
关键词 即刻学习判断 系列位置效应 内部线索 外部线索1 引言Koriat (1997)提出了线索模型(Cue -Utilization )以说明学习判断的机制,认为学习者是基于线索进行学习判断,线索分内部线索、外部线索和记忆线索。
内部线索指学习项目的特点和内在属性;外部线索指学习条件、学习者应用的编码策略、交互想象;记忆线索指伴随人的信息加工的知觉体验(陈功香,傅小兰,2004)。
另外,Koriat (1997)研究还发现,被试对学习条件不敏感,而对词对的内在属性非常敏感。
因此,线索模型还认为,与外部线索相比,学习判断对内部线索更敏感。
该观点也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
Castel 等人(2007)的研究结果中存在学习判断等级随词对关联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说明了学习判断对内部线索敏感。
Carroll 等人(1997)让被试对无意义词对的学习程度大于有意义词对,结果发现后者的学习判断值高于前者,说明了词对语义联系这一内部线索要比学习程度这一外部线索对学习判断的影响更大。
Dunlosky 和Matvey (2001)研究发现,整体上说,学习判断等级对系列位置不敏感,而对词对关联性更加敏感。
国内陈功香和傅小兰(2003)发现不同难度的学习项目无论交替呈现还是区组呈现,内部线索始终对学习判断和回忆产生显著的影响,说明了内部线索的重要性。
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
摘要:一系列学习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一般先学的的和后学的容易回忆,中间的较难回忆。
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词遗忘的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字词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
本实验采用PES心理实验系统,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单字(实验分为四种条件:1秒立即回忆,1秒延迟回忆,2秒立即回忆,2秒延迟回忆),每次呈现完毕后被试将能回忆的字输入电脑,。
根据被试回忆的正确个数在材料中的位置,验证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数据结果显示,四种实验条件下,位于材料最前面和靠后的材料较易回忆,而位于材料中间位置的回忆个数少,正确率低,验证了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
实验中间时间的改变(1秒增加到2秒),显著提高了识记量。
关键字: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首因效应
引言:记忆的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浪费。
最早研究系列位置效应的是艾宾浩斯,他用一系列材料,发现了最后部分最容易记忆,其次是开始部分,最难的是中间部分。
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解释是干扰说。
干扰说可用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来说明。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这种现象为安德伍德(Underwood,1949)的实验所证实;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前面识记材料材料的干扰作用,谬勒和。
系列位置效应
应用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系列位置效应与汉字呈现时间、延缓回忆系别:教师教育学院年级:2010级姓名:周晓丽实验日期:2013年5月24日同组成员:周晓丽、刘思蒂、赵延峰、李茂龙教师评定:系列位置效应与汉字呈现时间、延缓回忆摘要:本实验采用2ⅹ2ⅹ20混合设计,采用25名大学生被试,以中国汉字为材料,考察汉字呈现时间、是否延缓回忆和汉字在系列中所处的不同位置三个因素对自由回忆效果的影响来验证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结果表明,系列位置对回忆效果有显著影响;呈现时间的增加对系列位置的中间部分和末尾部分回忆正确率影响较大;是否延迟回忆对系列位置影响不大。
从4种实验条件所产生的系列位置曲线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被试对前面实验材料和后回忆较好,即出现明显的首因效应,对中间部分的实验材料回忆较差,近因效应不明显。
关键词:系列位置效应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前摄抑制后摄抑制自由回忆前言: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用自由回忆法进行实验时,被试对字单中的头几个字回忆得很好(首因效应),字单中部的项目再现得不好,最后几个项目也再现得很好(近因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最早由Nipher(1878)报告,而且,系列位置效应可能是实验室研究的第一种记忆现象。
系列位置效应可以在不同方法的实验中,不同种系、不同年龄,实验室或日常生活中观察到。
本世纪60年代,系列位置效应引起了心理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和理论关注,并成为当时心理学教科书的主要内容。
Atkinson和Shiffrin(1968)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提出形态模型(the modal model)解释系列位置效应,认为对系列前面几个项目复述次数较多,这些项目转化到长时记忆中,因此回忆的准确性较高,出现首因效应;系列中间的项目,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复述时,就被后面的项目替换掉,因此这些项目无法从短时记忆转化到长时记忆;系列最后几个项目虽然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复述,而且没有转化到长时记忆中,但是这些项目仍然保留在短时记忆中,因此对最后几个项目的回忆较好,形成近因效应。
心理学实验中的各种效应及解决办法
收稿日期:2008-03-10作者简介:莫 文(1967-),女,副教授,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基础心理学。
心理学实验中的各种效应及解决办法莫 文(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摘要:对量表衰减效应(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者效应)、霍桑效应(被试效应)、安慰剂效应、序列效应(系列位置效应和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各自特点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
关 键 词:量表衰减效应;实验者效应;被试效应;安慰剂效应;序列效应中图分类号:G449;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550(2008)06-0118-04Cert a i n Effects &Soluti ons i n Psychology ExperimentsMO W en(College of Educati on Science,Guangxi Nor 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Certain effects including Scale A ttenuati on Effect,Robert Rosenthal Effect,Ha wthorne Effect,Placebo Effect and Se 2quence Effect are analyzed n the article 1Then s oluti ons t o each effect are p r ovided res pectively according t o their features 1Key words:scale attenuati on effect;r obert r osenthal effect;ha wthorne effect;p lacebo effect;sequence effect1 引 言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致力于在一个领域里对若干因素进行操纵,以期发现另一领域的若干因素会如何变化。
实验心理学历年实验设计题及答案
实验心理学历年实验设计题及答案(一)(2010-02-15 15:50:13)分类:心理学习标签: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倒摄抑制反应时短时记忆顺序量表单字教育1.试用一个实验设计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2.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计算机键盘与桌面的倾斜度对输入字符速度的影响。
倾斜度有10度15度.20度3.怎么进行实验去获得一条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曲线4.某学生用自由回忆的方法进行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他挑选了15个单字.找了15名被试,每个被试都按同样的顺序学习单字,然后统计结果。
试指出该学生实验程序中的错误,并说明正确的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用组间设计方法与组内方法分别设计实验,来测定视觉反应时和听觉反应时5.试做一个检查倒摄抑制的实验设计6.试用对偶比较法制作一个对六种儿童服装喜爱程度的顺序量表一.试用一个实验设计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1、首先可以确定该实验为组间设计,即被试间设计,按照随机取样的原则选取四组数目相同相互匹配的被试,其中两组被试为实验组,两组被试为控制组。
用序号分别标记为1、2、3、4组。
2、实验安排第1组被试先学习A项目,间隔一段时间后学习B项目,然后测试被试学习B 项目的成绩。
第2组被试只学习B项目,然后测试被试学习B项目的成绩。
第3组被试先学习A项目,间隔一段时间后学习B项目,然后测试被试学习A项目的成绩。
第4组被试只学习A项目,然后测试被试学习A项目的成绩。
3、实验结论,第2组被试与第1组被试学习B项目成绩的差别就是前摄抑制的结果。
第4组被试与第3组被试学习A项目成绩的差别就是倒摄抑制的结果。
二.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计算机键盘与桌面的倾斜度对输入字符速度的影响。
倾斜度有10度15度.20度答:1、首先确定该实验为组内设计,即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被轮流分配到不同的实验处理下进行实验。
实验共有三种实验处理,即计算机键盘与桌面的倾斜度分别为10、15、20度。
2、把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三种实验条件下,在相同的规定时间内记录被试在每种实验条件下输入字符的个数。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系列位置效应对人类记忆的影响。
通过实验设计,对参与者进行了不同顺序的呈现一系列信息的任务,然后通过测试参与者的记忆能力,分析不同位置对信息记忆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系列位置效应对信息记忆有显著影响,进一步验证了该效应的存在。
这一研究对我们深入理解人类记忆的特点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一系列信息中,人们对于不同位置上的信息的记忆能力不同。
根据经典的系列位置效应理论,人们在记忆一系列信息时,对于最早和最晚呈现的信息记忆较好,而对于中间位置的信息记忆较差。
这一效应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比如记忆电话号码时容易记住开头和结尾的数字,而对于中间的数字记忆较差。
方法:参与者:本实验共招募了30名大学生作为参与者。
材料:实验使用了一系列单词作为信息刺激,共30个单词。
每个单词均为3个字母,且长度相似。
实验设计:参与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正序呈现任务,另一组进行逆序呈现任务。
在正序呈现任务中,参与者按照单词序列的顺序记忆单词;在逆序呈现任务中,参与者按照单词序列的逆序记忆单词。
每个任务均有5秒的记忆时间。
测试:在记忆任务结束后,参与者被要求以任意顺序回忆所记忆的单词。
研究人员记录参与者回忆的单词,并统计正确回忆的数量。
结果:在正序呈现任务中,参与者平均正确回忆的单词数量为18个,而在逆序呈现任务中,参与者平均正确回忆的单词数量为12个。
经过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正序呈现任务组与逆序呈现任务组在单词回忆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t(29) = 4.21, p < 0.001)。
这表明参与者在正序呈现任务中的记忆能力明显优于逆序呈现任务。
讨论:本实验结果支持了系列位置效应的存在。
正序呈现任务中,参与者对于最早和最晚呈现的信息记忆较好,而对于中间位置的信息记忆较差。
这一结果与经典的系列位置效应理论一致。
这可能是因为最早呈现的信息容易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加工和存储,而最晚呈现的信息则在长时记忆中得到加工和存储。
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共4篇)
篇一: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系列位置效应摘要:该实验以汉字为材料,以自由回忆任务的实验,考察不同呈现速度和回忆方式下的系列位置效应,实验结果在系列位置曲线中显示了机能的双重分离,支持有关近因效应来自短时记忆而首音效应来自长时记忆的观点。
关键字: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首音效应、渐近线1.导言由一系列项目组成的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每个项目学习的快慢、记忆的巩固程度,都与这个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
即学习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有影响,这种影响就叫做系列位置作用。
ebbinghaus最早研究了系列位置作用。
他用一系列无意义音节作学习材料,发现开始的部分最容易学(首音效应),其次是最末后的部分(近因效应),中间偏后一点的项目最难学(渐近线)。
许多许多心理学家进一步的实验中发现迷宫学习中也存在系列位置的作用。
l.b.ward用12个无意义音节做学习材料,得出了一个比较典型的系列位置曲线。
研究证明,影响系列位置作用的因素有:(1)学习的方式。
集中学习比分散学习对系列中部的项目更难记些,系列位置作用更明显。
(2)材料的长度。
材料越长,首末项的错误反应次数越多。
(3)材料呈现的时间。
呈现时间延长,学习效率提高。
(4)再现的方式。
若使自由再现,系列位置曲线的尾部上升的较高。
大多数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于长时存储的证据来自自由回忆任务(free recall task)的实验。
这种实验呈现一系列项目(单词居多),呈现完毕要求被试回忆项目(可不按顺序)当把回忆结果以项目呈现顺序为横坐标,以争取回忆率为纵坐标作图,会得到系列位置曲线(serial position curve)。
研究者指出,近因效应来自于短时记忆,首音效应来自于长时存储。
为证明这一设想,则需在系列位置曲线中实现机能的双重分离(functional double dissociation):某些自变量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另一些变量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
心理学实验100个经典
心理学实验100个经典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其发展离不开众多经典实验的推动。
这些实验不仅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类的认知、情感、动机和社会行为等方面,还为心理学理论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100 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
米尔格伦实验(Milgram Experiment):这是一个关于服从权威的实验。
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对另一个人实施电击,尽管他们知道电击可能会造成伤害,但在实验者的权威指示下,许多人仍然选择了服从。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对权威的盲目服从倾向。
罗森塔尔实验(Rosenthal Experiment):也被称为“教师期望效应”实验。
实验者告诉教师某些学生具有较高的天赋,而实际上这些学生是随机挑选的。
结果发现,那些被教师认为有天赋的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了更大的进步,这表明教师的期望能够对学生的表现产生积极的影响。
阿希从众实验(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在这个实验中,参与者要判断线段的长度。
当周围的人都给出错误的答案时,很多参与者会放弃自己的正确判断而选择从众。
它展示了群体压力对个体判断的强大影响力。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研究者将参与者随机分配为囚犯和狱警的角色,在模拟的监狱环境中观察他们的行为。
结果发现,环境和角色的设定使得参与者的行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本正常的人在特定情境下表现出了极端的行为。
延迟满足实验(Delay of Gratification Experiment):给儿童提供一个选择,是立即获得一个小奖励,还是等待一段时间后获得一个更大的奖励。
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儿童在未来的生活中往往表现出更好的自控力和成就。
三山实验(Three Mountains Experiment):让儿童从不同角度观察三座山的模型,然后让他们描述站在其他位置的人所看到的景象。
序列位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序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SPE)是指记忆材料在序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首因效应(First-Effect)和近因效应(Last-Effect),即最先呈现的材料和最后呈现的材料比中间的材料更容易被回忆起来。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验证序列位置效应现象,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目的1. 验证序列位置效应现象的存在。
2. 探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影响程度。
3. 分析不同实验条件对序列位置效应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采用2(实验条件:1秒立即回忆、1秒延迟回忆)× 2(位置:前面、后面)的被试内实验设计。
2. 被试:选取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3位新生作为被试。
3. 实验材料:随机选取100个汉字作为实验材料,分为5组,每组20个汉字。
4. 实验步骤:a. 被试随机分成5组,每组接受不同的实验条件。
b. 实验材料在计算机屏幕上依次呈现,每个汉字呈现时间为1秒。
c. 实验结束后,要求被试立即回忆和延迟1秒回忆所有汉字,并记录正确回忆的汉字数量。
四、实验结果1. 首因效应:在所有实验条件下,最先呈现的汉字组(前面)的正确回忆量均高于中间和最后呈现的汉字组(后面)。
2. 近因效应:在所有实验条件下,最后呈现的汉字组(后面)的正确回忆量均高于中间和最先呈现的汉字组(前面)。
3. 实验条件:在延迟回忆条件下,前面和后面汉字组的正确回忆量均高于立即回忆条件。
五、分析与讨论1. 序列位置效应现象在实验中得到验证,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均存在。
2. 延迟回忆条件下,序列位置效应更为明显,可能与被试在回忆过程中对信息进行了更深入的加工有关。
3. 实验结果提示,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序列位置效应的影响,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结论本研究验证了序列位置效应现象的存在,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序列位置效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转载]学习的心理学现象
[转载]学习的⼼理学现象原⽂地址:学习的⼼理学现象作者:⾏测⼋⼗⽩圭圭⼀、U型记忆——系列位置效应1. 加拿⼤学者默多克给被试者呈现出⼀系列⽆关联的词,如:肥皂、氧、枫树、蜘蛛、雏菊、啤酒、舞蹈、雪茄烟等。
⾸先被试者按照⼀定顺序学习这些词,然后让他们⾃由记忆,想到哪个单词就说出哪个单词。
结果发现,最先学习的单词和最后学习的单词其回忆成绩最好,⽽中间部分的单词会议成绩最差。
2.平时表现:我们对事,对学习,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事情的开头和结尾,学习内容的开始和末端.清晨起来和晚上临睡前学习有时竟有过⽬不忘的神效.,这就是系列位置效应。
3. 系列位置效应告诉我们:(1)学⽣要重视⼀节课的开头和结尾。
上课前准备好学习⽤具,不要让上课的前10分钟在找练习本的过程中度过,也不要让快下课的后10分钟在想象课后如何玩耍中度过。
(2)背诵⽂章、单词时变换开始位置。
(3)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
学习时间过长,中间部分就相应增多,学习效率就会下降。
(4)合理安排学习材料的顺序。
同⼀学习材料学习时间不要过长,前后两段时间中学习的材料要不⼀样,这样可以避免材料之间的相互⼲扰。
⼆、不要等墙倒塌再来造墙——遗忘曲线1.研究表明:如果两组学⽣学习⼀段课⽂后,甲组学⽣不久后进⾏⼀次复习,⼄组不予复习,⼀天后甲组保持98%,⼄组保持56%;⼀周后甲组保持83%,⼄组保持33%。
2.遗忘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定时间,⼏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记。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3. 科学地运⽤遗忘规律:及时复习,学习之后要⽴即复习,并且以后要再复习⼏次,但复习的时间间隔可以逐渐增加。
改变平时不复习,临考前开夜车、加班加点复习的坏习惯。
三、迈好眼前的⼀⼩步——⾼原现象1. 常常有⾼考⽣问个不休:在开始复习阶段,我感到学习效率⾼,收效⼤,进步也快,但随着复习的进⼀步深⼊,虽然与原先同样甚⾄更努⼒地学习,却觉得⾃⼰所获得的知识越来越糊涂,原来记得的概念、定理,在头脑中也不再清晰。
生理心理学实验报告:回忆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记忆: 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效应(一)实验问题检验短时记忆中字符识记和保持是否存在相应的系列位置效应, 以及这类系列位置效应的主要内容。
(二)实验假设H0: 如果一名普通被试按顺序以1秒1个的速度将卡片上的三排12个字符念出, 那么在进行回忆的口头报告时, 被试呈现出的不同位置字母正确回忆率并无显著差异。
H1:如果一名普通被试按顺序以1秒1个的速度将卡片上的三排12个字符念出, 那么在进行回忆的口头报告时, 被试呈现出的不同位置字母正确回忆率存在显著差异。
(三)实验预期H1: 如果一名普通被试按顺序以1秒1个的速度将卡片上的三排12个字符念出, 那么在进行回忆的口头报告时, 被试呈现出的不同位置字母正确回忆率存在显著差异。
(四)实验方法①被试信息本次实验共有大学生被试33名, 其中男生8名, 女生25名, 年龄在19~22岁之间。
②变量自变量: 卡片放置字符的不同位置, 被试已进行的实验次数。
因变量: 被试对不同位置字符的回忆正确个数。
控制变量:每张卡片的字符数与字符位置, 每个被试接受实验的次数, 被试念出字符的速度, 可供被试回忆的时间, 不同内容的卡片数量, 实验环境的安静程度等。
③实验设计多因素混合设计④实验任务和流程1.将最先接受测试的被试数据标为A组。
主试放入卡片后, 被试先以每秒一个的节奏按照顺序念出卡片上的字母和数字;念完后, 报告“完毕”。
2.在30s中, 被试尽可能多地回忆出刚才看到的字符, 并进行口头报告, 不必考虑原先的顺序。
3、实验共三组, 每组十个试次。
三组全部做完后, 主试被试互换角色, 后接受测试的被试数据标为B组(五)实验结果①单个被试的数据分析从表中可知, 被试在2.10trial的正确回忆率最高, 1.3.11trial正确回忆率次之, 而4-9的正确回忆率均偏低, 基本呈现出了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②全组被试的数据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 在12个位置中全组正确率呈现出先波动下降后上升的变化, 其标准差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 之后又出现下降的变化。
心理学实验:用自由回忆方法绘制系列位置曲线
实验题目:用自由回忆方法绘制系列位置曲线姓名:准考证号:实验目的:本实验采用自由回忆的方法,被试通过对听到的阿拉伯双位数的回忆,验证系列位置效应的现象。
实验方法:1被试:北大心理系自考广州辅导站学员10名,被试的背景涉及教师、学生、医生等,男女比例为1:4。
本人所在组基本情况:被试年龄覆盖在25-35岁,听力及书写能力正常,无表面躯体性疾病现象。
10名被试分别单独参加实验。
2 材料:15个双位阿拉伯双位数:按第一被试排列是:27;31;19;41;73;39;62;28;79;26;97;42;47;16;713实验设计自变量:主试向被试诵读双位阿拉伯数字的位置。
因变量:被试做自由回忆时,对双位数的正确再现率。
无关变量的控制:本实验采用组内设计,为了排除实验顺序给实验带来的麻烦;为了减弱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我们采用拉丁方的方法使15个双位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一个位置上的机会都一样多。
这样听到的双位数避免了实验顺序对实验自变量的影响。
4 实验程序1)主试将15个双位数随机排列,然后将双位数按拉丁方的顺序向每个被试单独诵读,拉丁方顺序见附录一2)让被试坐下,开始准备诵读双位数,并给被试指导语:下面,我依次向你读出15个双位阿拉伯数,当读完后,请你立即在纸上写下你所能回忆出的双位数,顺序随意,一直到你不能写出为止。
然后把记录纸交给我。
3)在宣读完指导语并确保被试完全明白实验过程后,按附录一表中拉丁方呈现顺序向每个被试诵读双位数,语调平和,语速均匀。
一个被试一个顺序,每次1秒,间隔1秒。
4)当15个双位数诵读完毕后,立即让被试按自由回忆法尽可能回忆刚才听到的双位数,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当被试回忆不出双位数时,结束该被试的实验并记录回忆出的双位数的位置。
每个被试回忆时间要差不多长。
5)换下一个被试,重复以上实验,一直到10个被试都做完为止。
6)统计以上数据,整理出全部双位数的位置,并计算出系列位置与保存量的关系,绘出回忆双位数正确率的系列位置示意图。
位置系列效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位置系列效应(Series Position Effect),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
实验研究表明,系列开头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这种现象称为首因效应;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这种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为了验证位置系列效应的存在,我们设计了一项实验,探讨不同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验证位置系列效应的存在。
2. 探讨不同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程度。
3. 分析影响位置系列效应的因素。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招募2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
2. 实验材料:随机选取20个单词作为实验材料,每个单词均包含4个字母,难度相当。
3. 实验设计:采用2(位置:开头、中间)×2(条件:无干扰、干扰)的被试内实验设计。
4. 实验步骤:(1)被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无干扰条件,另一组接受干扰条件。
(2)每组被试分别进行以下步骤:① 学习阶段:向被试呈现20个单词,每个单词呈现3秒,单词之间间隔1秒。
② 干扰阶段:对无干扰条件的被试进行无关干扰,对干扰条件的被试进行相关干扰。
③ 回忆阶段:要求被试尽可能多地回忆出所有单词,不限时间。
5. 数据收集:记录被试回忆出的单词数量,作为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1. 首因效应:开头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显著高于中间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t=2.56,p<0.05)。
2. 近因效应:结尾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显著高于中间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t=2.35,p<0.05)。
3. 无干扰条件与干扰条件比较:无干扰条件下,开头和结尾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均显著高于中间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t=2.56,p<0.05;t=2.35,p<0.05);干扰条件下,开头和结尾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均显著高于中间位置的单词回忆数量(t=2.39,p<0.05;t=2.28,p<0.05)。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第一章实验方法1. 主试: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发了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2. 被试: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3. 自变量:即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4. 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5. 信度:即因变量的可靠性,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结果6. 效度:即因变量的有效性,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因素造成7.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差别时,而实验出现高限效应8. 自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控制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9. 组间设计: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即把被试分组,各组间结果对比10. 组内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自变量上,即被试不变,先后做不同几组测试,然后对比前后的结果,上组对下组有影响11. 匹配被试: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是说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12. 完全平衡法: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13. 拉丁方方法:保证每个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一个位置14. 实验者效应:在实验过程中,若主试对被试的正确反应流露出赞许的神情或是对错误的反应表示不快,这些主试的态度,是对实验的负面影响,要防止实验者效应15. 因素设计:关于两个或多个变量的一种实验设计,将实验中每一变量的各个水平都结合起来进行实验16. 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情影中对行为所作的仔细观察,观察者必须为局外人不得干预实验17. 调查法:为确定人们对甘一特殊问题的感受,作用是澄清事实,招除充行的不实传闻18. 相关方法:可能为正可能为负,相关并不必然是原因19. 个案法:又称个案历史技术,对某一特殊人物的深入研究,强调个别差别20. 档案法:使用现有的资料去验证新的假设第二章心理物理学方法21. 心理物理学:一门研究心身之间或心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物学,中心问题是物理量与心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22. 感觉阈限:有感觉与无感觉的分界线上的刺激强度,即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的刺激值23. 差别阈限:在50%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差别的最小刺激增量,也叫最小可觉差24. 韦伯定律:最小可觉差依赖原来不同的重量刺激值而不是,但总是原先重量或称标准重量的2%25. 最小变化法:刺激由递减和递增两个毓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
11.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
11.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系列位置效应一、实验目的:探究序列位置效应在记忆任务中的影响,具体地,探讨同一序列内不同位置出现的单词与不同序列之间单词呈现位置的影响差异。
二、实验设计:采用重复测量设计,将80个实验参与者随机分为2组(组1和组2),每组40人,每人要完成两组试验。
在试验任务中,参与者需要记忆序列中出现的单词,每次序列包含12个单词。
每次试验包括两个条件: intra-sequence condition和inter-sequence condition。
针对intra-sequence condition,单词出现顺序是相同的,但出现位置不同;对于inter-sequence condition,单词出现顺序不同,但在序列中出现位置相同。
序列之间条件试验随机安排。
实验过程中,参与者会被提示记忆序列中出现的单词,接着一段时间,进行填空。
之后,参与者被提示记忆序列中的单词,被要求回忆他们在序列中出现的位置。
最后,实验人员通过问题和参与者进行的谈话,确认参与者是否做到了任务以及是否存在任何偏好。
三、实验结果:4. 根据对参与者的观察和交谈,没有证据表明参与者有反应偏好或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系统性错误。
四、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序列位置效应对记忆是有影响的。
与在同一序列中不同位置出现的单词相比,不同序列之间出现的单词位置变化更容易影响参与者的记忆表现。
这显示出序列的一致性可以加强记忆,而位置的不一致性可能会干扰记忆过程。
这个结果在记忆过程中的实践中应该被考虑到,以便更好地管理和调整信息呈现方式,以提高信息的保留和提取能力。
此外,我们对组1和组2小组之间的记忆表现没有发现重要差异,这表明,参与者没有根据序列的特定顺序来组织或处理信息的趋势。
但是,这个结果并不意味着序列不会对参与者的记忆表现产生任何影响。
实际上,对于inter-sequence condition,不同的序列顺序对参与者的记忆表现产生了显著影响。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1引言根据信息被编码处理方式及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间隔不同,可把记忆分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系统。
短时记忆又称操作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在头脑中储存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
长时记忆指一分钟以上甚至持续终身的记忆,是短时记忆经过加工和重复的结果。
三个系统的流程如下: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形成感觉记忆;若加以注意,就进入短时记忆;若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及时复述,便会遗忘,若复述便转入长时记忆储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提取出来。
人们研究发现,学习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有影响,称为系列位置效应,即顺序学习一组材料,其中每个项目学会的快慢以及记忆的巩固程度都与这个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
系列位置效应是短时记忆存在的重要证据之一。
以识记量为纵坐标,以项目所在位置为横坐标,可绘出系列位置曲线。
2 方法2.1 被试本实验的被试为某大学本科学生一名,20岁,男生,矫正视力正常。
编号:201104021219 性别:男年龄:20姓名:刘一玉学历:出生日期:1992-10-20所属:职业:测试日期:2013-06-14 10:47:522.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实验仪器:计算机, 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大学版实验材料: 100个汉字2.3 程序本实验可以研究单字学习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共100个汉字,从低频到高频均有,分为五组,每组20个。
从第一组到第五组,每组汉字笔画逐渐增多。
实验分2种情况,即2秒立即回忆, 2秒延迟回忆。
2秒是指识记时每个汉字的呈现时间;立即与延迟是指识记完一组后,是立即自由回忆还是进行一会儿倒减3分心干扰后再回忆,可选择其中一种。
被试学完每一组汉字后,按要求回忆,输入到对应的输入框中。
3 结果2秒立即回忆2秒延迟回忆4 讨论实验结果证明记忆的效果与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但波动较大。
这可能是因为实验室环境嘈杂,导致被试注意力不能始终如一的集中。
记忆(1):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班级:11应用心理姓名:娄颖颖_学号:2011326670109实验时间:2012-12-06指导教师:胡信奎_一、引言系列位置效应是在学习一系列内容后,学习者对记忆材料的掌握情况与材料呈现时所在位置有关。
最早研究系列位置效应的是艾宾浩斯,他用一系列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材料,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材料开始部分最易学,容易回忆称为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最后呈现的材料也容易回忆,遗忘最少称为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而渐近线(asymptote)指曲线的中间部分回忆最差。
首因效应是指决定第一印象的形成最先出现的中心性格特点所具有的技能效果,近因效应是指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
二、目的检验字母和数字识记和保持的系列位置效应,学习绘制不同形式的曲线图。
三、假设和预期1、假设被试对卡片位置在前面的和在后面的记忆要比在中间的要好。
2、假设实验位置对回忆的效果有影响,表现为实验位置在前的比实验位置在后的回忆效果差。
四、实验仪器10张编号为30~39的投影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12个彼此没有意义联系的字母和数字)、速示仪。
五、方法1.被试(人数、性别、年龄)(1)被试基本信息:浙江理工大学应用心理系学生年龄:18~21岁总人数:16人(16位女生)2.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1)自变量:卡片上的系列位置、实验位置(2)因变量:回忆正确个数(3)控制变量:学习方式、材料呈现的时间、材料的长度和回忆方式等。
3.实验设计混合实验设计4.实验任务和流程分组和位置1.被试分组:随机分成A、B两组。
A(主试)组:该组被试先做主试,后做被试B(被试)组:该组被试先做被试,后做主试2.调试好仪器,按随机顺序分别给每个被试呈现10张投影卡片,10张为一组。
每张卡片大约有12秒钟让被试全部念完。
3.念完后,立即要求被试进行自由回忆并且记录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回忆不出时,报告主试,进行下一张投影卡片的呈现,每张的回忆时间不超过30秒钟。
[生活]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摘要本次实验是为了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采用了自由回忆法和组内设计的实验设计类型。
共17名被试,每个被试分别记忆17个位置上的不同汉字。
根据每个位置再现的正确率,得到了被试对字单中的头几个字再现好,字单中部的项目再现不好,最后几个项目再现得也很好的结论。
验证了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关键词自由回忆法两种过程记忆理论前摄抑制倒摄抑制1前言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系列学习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
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别叫首位效应和近因效应,而其效果较差的中间部分称为渐近部分。
系列位置效应一般在自由回忆中出现,是两种过程记忆理论的重要证据。
系列位置效应的结果,以系列位置为x轴,正确再现的百分数为y轴,则可形成一个U形的曲线,叫系列位置曲线。
1962年,加拿大学者墨多克作过一次有趣的实验,他向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词,如“肥皂、氧、枫树、蜘蛛、雏菊、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山、炸弹、手指、椅子、木偶”等,以每秒出现一个的速度呈现完毕,让被试以任意顺序自由回忆。
结果发现,回忆的效果于字词在原呈现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密切相关。
在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单词更容易回忆。
根据实验结果所画出的两头高中间低的曲线,被心理学家们叫做“系列位置曲线”,这种现象也被称之为“系列位置效应”。
持两重记忆理论的心理学家认为,实验中词表系列开始部分有较多的复述机会而进入长时记忆系统,回忆时是从长时记忆系统中提取的;而末尾部分因刚刚学习过还来不及复述,是进入短时记忆中的,仍保持在人当前意识中,因此,更易于再现;记忆效果最差不在正中,而在中间稍偏右。
弗勾尔脱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中间偏右的项目受前面来的抑制较多,所以联系已经很弱了,从而更易受后面来的抑制的影响所造成。
本次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列位置效应
姓名:学号:院系:
摘要:该实验以汉字为材料,以自由回忆任务的实验,考察不同呈现速度和回忆方式下的系列位置效应,实验结果在系列位置曲线中显示了机能的双重分离,支持有关近因效应来自短时记忆而首音效应来自长时记忆的观点。
关键字: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首音效应、渐近线
1.引言
由一系列项目组成的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每个项目学习的快慢、记忆的巩固程度,都与这个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
即学习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有影响,这种影响就叫做系列位置作用。
Ebbinghaus最早研究了系列位置作用。
他用一系列无意义音节作学习材料,发现开始的部分最容易学(首音效应),其次是最末后的部分(近因效应),中间偏后一点的项目最难学(渐近线)。
许多许多心理学家进一步的实验中发现迷宫学习中也存在系列位置的作用。
L.B.Ward用12个无意义音节做学习材料,得出了一个比较典型的系列位置曲线。
研究证明,影响系列位置作用的因素有:(1)学习的方式。
集中学习比分散学习对系列中部的项目更难记些,系列位置作用更明显。
(2)材料的长度。
材料越长,首末项的错误反应次数越多。
(3)材料呈现的时间。
呈现时间延长,学习效率提高。
(4)再现的方式。
若使自由再现,系列位置曲线的尾部上升的较高。
大多数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于长时存储的证据来自自由回忆任务(free recall task)的实验。
这种实验呈现一系列项目(单词居多),呈现完毕要求被试回忆项目(可不按顺序)当把回忆结果以项目呈现顺序为横坐标,以争取回忆率为纵坐标作图,会得到系列位置曲线(serial position curve)。
研究者指出,近因效应来自于短时记忆,首音效应来自于长时存储。
为证明这一设想,则需在系列位置曲线中实现机能的双重分离(functional double dissociation):某些自变量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另一些变量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
属于前者的自变量有单词频率、呈现速度、系列长度、以及心理状态;属于后者的主要是系列单词呈现完毕后的干扰活动。
本实验即是基于此设想的实验。
由前人的实验推测本实验结果:汉字呈现速度将影响首
音效应和渐近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系列汉字横先完毕后的干扰作用将影响近因作用但不影响首音作用和渐近线。
即:2s呈现时间下比1s呈现时间下的首音效应较高,延时回忆的近因效应将趋于消失。
2.方法
2.1被试
28名华中师范大学心理系2006级学生,18-20岁。
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随机分为3个组。
2.2 仪器材料
PES系统。
共100个汉字,从低频到高频均有,分为五组,每组20个,从第一组到第五组,每组汉字笔画逐渐增多。
字的大小(像素)=80
间隔时间(秒)=18 //延迟回忆组的延迟时间
2.3 实验设计
本实验有3个自变量,被回忆汉字的呈现时间、回忆类型和在系列中的位置。
呈现时间具有两个水平:1s和2s。
回忆类型具有两个水平:立即回忆和延时回忆,延时回忆组在延迟时间内做倒减三的运算。
系列位置具有20个水平,即从第一位首位到第20位末位。
实验中,控制每个系列长度为20个汉字,汉字呈现时间、回忆类型两个自变量采取组间设计,系列位置自变量采取组内设计。
则实验共分为1s立即、1s延时、2s立即、2s延时四个条件,28名被试随机分为7组。
2.4实验程序
2.4.1立即回忆组的实验程序:
打开电脑,打开PES系统。
使被试在电脑前合适的位置坐好,被试阅读指导语:
“下面将向您呈现一系列汉字,请您尽量记下每一个汉字。
呈现完毕后请您立刻回忆您刚才看到的汉字,可以不按照呈现顺序。
您可以先在白纸上写下您回忆出的汉字,然后再将其输入电脑。
”
被试阅读完毕并理解指导语后,开始实验。
根据其实验组,以1s/个或2s/个的速度呈现汉字。
每呈现完一组20个汉字后,让被试回忆所见汉字,输入完毕后开始下一组实验。
每个被试做5组汉字。
实验完毕由计算机统计个系列位置正确回忆的汉字个数。
2.4.2延时回忆组的实验程序:
打开电脑,打开PES系统。
使被试在电脑前合适的位置坐好,被试阅读指导语:
“下面将向您呈现一系列汉字,请您尽量记下每一个汉字。
呈现完毕后,您将进行一段时间的倒减3的心算,请您将计算结果出声报告。
然后,请您回忆您刚才看见的汉字,可以不按照呈现顺序。
您可以现在白纸上写下您回忆出的汉字,然后再将其输入电脑。
被试阅读完毕并理解指导语后,开始实验。
根据其实验组,以1s/个或2s/个的速度呈现汉字。
每呈现完一组20个汉字后,让被试开始做倒减三的计算,要求被试以声音的形式报告结果,18s后让回忆所见汉字,输入完毕后开始下一组实验。
每个被试做5组汉字。
实验完毕由计算机统计个系列位置正确回忆的汉字个数。
3.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4. 讨论
实验结果据图显示呈现时间为1s与2s对首音效应的影响未能如预期所愿,两条曲线在首音效应位置处无明显差异,但是在渐进线处2s显示出对1s的优势。
推测其中有1s、2s 均较为较短的时间,差异无法较为明显的区分,若将呈现时间的差异扩大可能或得到预期的影响,前人的实验中有类似的采取3s和9s呈现时间的实验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据图2图3,分心作业对近因效应的影响在1s、2s情况差异较大,尤其是1s情况下,1s立即的近因效应明显高于1s延时的近因效应。
总的来说,这些实验支持双重分离的观点,在本实验中具体表现为呈现时间自变量对渐近线的影响,和分心作业对近因效应的减弱乃至消除的作用。
实验结果在很大的支持了近因效应来自短时记忆,首音效应来自长时记忆的假设。
实验当时由于断电的影响可能部分的影响实验结果,一部分人重复了部分实验。
在今后的相关实验中应尽量避免这样的事故。
5. 参考文献
朱滢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7第一版,2001.5第二次印刷,346-350 陈舒永,杨博明,高云鹏,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6第一版,1997.7第三次印刷,310-312
6.附录
以下为本实验的原始数据(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