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竞赛30秒计时器设计报告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篮球竞赛30秒计时器

指导老师:刘丽萱耿敏班级:自动化03-3班

设计者:何荣光(13)姜念琛(14)李明(15)

内容摘要:

本课程要求设计一个用于篮球竞赛的30秒计时器。计时时间一到,电路报警。

|

一、设计要求

1.设计一个30秒计时器显示报警系统。

2.设置外部操作开关,用来控制计时器的直接清零、启动和暂停/连续功能。

3.要求电路启动后开始到计时,计时间隔为1S,倒计时至0秒时,电路发出光电报警。

报警声持续3S。

4.要求显示计时时间,计时时间到,显示器不能灭灯。

5.555定时器产生周期为1S的信号,作为计数器的始终脉冲。

二、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本实验设计电路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由LM555CN和74160N芯片构成计数脉冲生成电路。

2.由74LS190N和74LS192N芯片构成的计数电路。

3.由74LS47芯片以及七段译码显示器构成的译码显示电路。

4.蜂鸣器延时电路

1. 设计方案1

由555芯片构成的蜂鸣器延时电路

本方案理论上简单,但实际操作上不易实现。首先,实验室里没有符合条件的电阻与电容。其次,降低要求,只需短时间内使蜂鸣器发声,这在实际中也是较难实现的。我们首先采用了该方案,但没成功。

2. 设计方案2

由74LS192N芯片构成的蜂鸣器延时电路

本方案较方案一理论稍复杂,所用元件也多,但是,本方案实际易于实现。电路图见单元电路设计中。

3.系统总体方案选择及系统原理框图

本实验设计电路选择由74LS192N 芯片构成的蜂鸣器延时电路

系统框图如下:

三、

四、 单元电路的设计

1. 由LM555CN 和74160N 芯片构成计数脉冲生成电路。 该部分电路采用LM555CN 芯片联接成多谐振荡器。 由公式:C

R R f )2(43

.121+=

通过改变电阻R 1、R 2以及电容C 的数值,并用74160N

芯片进行1/10分频,来实现频率为1Hz 的脉冲。 电路如下:

本设计中,R1=41k ,R2=51k 欧姆,C=1µF。经该电路生成的波形如下:

2.由74LS190N和74LS192N芯片构成的计数电路。

因为74LS190N和74LS192N具有减计数功能,所以设计思路为:由于74LS190N具有暂停引脚,故引脚外接J2开关,74LS190N作个位数计数芯片。而74LS192N有~BO 引脚,易于00时芯片进入保持状态,负责十位数芯片。不再计数。电路如下:

注:图中开关J1为开始/复位开关。其原理是:

当开关J1接地时,74LS190N的LOAD端口分别是低电平,此时芯片工作在置数状态下;当J1接高时,LOAD端口分别接高,74LS190N芯片处于计数状态,开始执行减数计数功能。

图中J2为暂停/继续开关。其工作原理是:

~

当开关J2接高时,74LS190N的CTEN端口接高,芯片处于保持组状态,停止计数。

当J2接低电平,CTEN端口为低电平,芯片继续执行计数操作。

3.蜂鸣器延迟电路

该部分电路采用74LS192N芯片来实现延时效果。原理若下:

当计数电路计到00时,负责十位数芯片的74LS192N的~BO端由1变到0,经非门,变成了延迟电路的触发信号,延迟电路的74LS192N的输出端为4,3,2,1,0,其中3,2,1使蜂鸣器发声;4,0不发声,并且4为开始时的置数。由二进制知输出为4,0时,74LS192N的3,2端或运算均为0;当输出为3,2,1时,74LS192N的3,2端或运算均为1。电路如下:

该电路生成的波形如下:

~

五、系统总体电路

系统总体电路图若下:

六、电路组装与调试

\

1.组装电路的步骤

先组装时基电路,其次组装30秒倒计数电路,最后组装蜂鸣器延迟电路。

2. 调试电路使用的仪器及测试方法

1)用万用表检查连接线是否断路。

2)用机箱上的二极管灯检查电平的高低。

3)用机箱上的数码显示器检查延迟电路是否延迟3秒。

3. 调试过程及结论

方案一中由555芯片构成的蜂鸣器延时电路不易于实现。

.

方案二中由74LS192N芯片构成的蜂鸣器延时电路实际操作可行。

时基电路波形和3秒延迟波形见单元电路设计中。

七、元器件清单

Bill of Materials

Quantity Description Reference_ID Package ======================================================================

2 74LS, 74LS09N U11, U8 NO14

"

2 74LS, 74LS192N U1, U7 NO16

1 74LS, 74LS04N U10 NO14

1 BUZZER, BUZZER U9 BUZZER

1 74LS, 74LS190N U

2 NO16

2 74LS, 74LS47N U5, U

3 NO16

2 SWITCH, SPST J3, J1 SPST

2 RESISTOR, % R3, R1

八、!

九、参考文献

1、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陈汝全主编.电子技术常用器件应用手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3、《中国集成电路大全》编写委员会编.中国集成电路大全集成运算放大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

十、设计总结及建议

本次实验设计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一次检验,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使得我们对电子设计过程的思路更加清晰,更好的培养了我们对电子设计的兴趣。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问题。但经过本小组成员的一致努力最终克服了这些困难,达到了实验设计的要求。现在简单归纳如下:

1.仿真模拟和实际元件之间的误差。

我们的电路首先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并在计算机上仿真模拟实验通过。

但在实验箱上的实物连接结果却和计算机模拟结果不尽相同,出现不同程度的误

差。例如经过计算的LM555CN构成的多谐电路谐振频率应该为1Hz,但在实验箱上

得到的结果大约为.

原因分析:a.所购买的元件存在工业制造误差。

b.由于实验箱本身的精度误差。

2.成品工作不稳定。

在计算机仿真中得到稳定的结果,满足设计要求。但实际成品却存在有时工作不稳定的问题。

原因分析:在实际电路中,总共采用了5块芯片。各芯片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够完

美的兼容工作达到理论预测值。

由此使我们明白,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各芯片的协同工作至关重要,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少芯片的数量。

2006年7月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