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件 (共4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件  (共44张PPT)

原子构成的规律:
⑴、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简称为核电荷数
⑵、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⑶、质 子 数 不 一 定 等 于 中 子 数 ⑷ 、原 子 中 不 一 定 含 有 中 子 ⑸、不种类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都不相同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结构示意图
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 ; 质子数、中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 ; 质子数电子数 离子所带电荷数___________ ;
典型例题解析
1 、我国计划在 2007 年发射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 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 —— 氦 3 。氦 3 原子核是由一个 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B ) A.1 B.2 C.3 D.6 2、某微粒结构示意图为 +13 2 8 错误的是 ( c ) A.该微粒为稳定结构 B.该微粒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 C.该微粒属于原子 D.该微粒带3个单位正电荷 ,下列说法中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分子的粒子。分子、 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原子结构
决定
质子 原子核
(+)
决定
元素种类 原子质量
原 子
( +)
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 在原子中,由于正电荷数=负电荷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是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而 形成的,所以正电荷数≠负电荷数
决定元素的化 学性质 核电荷数 原子核
决定 元素 种类
原子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1、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最外层为第 一层时为2个电子,如He为2个)达到相对稳定结 构,化学性质稳定; 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是8(只有一层为2) 的结构。

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件

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件
也就不同;一般情况下,失电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得电子时电子层数不变。
1.辨一辨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 )
(2)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 )
(3)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 )
(4)钠原子与钠离子的核内质子数不同。( × )
(5)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后,电子层数不变。( × )
②依据给出的具体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考查原子的构成及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③以粒子的结构和变化为内容,考查离子的形成、分类及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
关系。
④依据粒子结构示意图考查原子得失电子情况。
[例2](2022怀化)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汞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汞元素属于
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氧气分子体积变小了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解析: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
10,属于氖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原子。(3)由图2中的阴、阳离子分别是氧离子和镁离子可知,构
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镁,化学式是MgO。
答案:(2)4
E
(3)MgO
三、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有种类之分,没有数量之别;而分子、原子均是微观概念,既有种类之分,又有
数量之别;元素是从宏观上对物质组成的描述,而分子、原子是从微观上对物质构成的描述;一般用
1个氧原子
构成。
(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现象

2022中考化学 物质构成的奥秘(一)素材

2022中考化学 物质构成的奥秘(一)素材

物质构成的奥秘(一)一、构成物质的微粒(一)考点精要1、物质的微粒性。

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原子的构成。

4、分子、原子、离子的相互转化。

5、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05、06年中考的特点1、对微观粒子,常注重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将微观粒子图示化,分析和理解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本质含义,考查同学们辨析微观粒子的能力。

例1. (06,天津)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如下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A. B. C. D.点评:本题以微观粒子模型为背景创设情景进行命题,让同学们从宏观的角度感受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考查同学们是否掌握了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的方法,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答案:A2、设置熟悉的生活情景,巧借古诗词等考查粒子的性质,使得命题具有生活气息、诗情画意,缩小了试题与考生之间的距离。

例2. (06,潍坊)夏日的校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 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 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点评:题目以同学们熟悉的校园环境为背景,考查分子的基本性质。

分子的性质属于微观概念,学会用微观知识解释宏观现象的方法,是同学们应具备的一种技能。

答案:A3、结合最新科技前沿知识,在陌生的环境中考查粒子结构知识及其迁移应用,反应出命题的新颖性、教育性、时代感,考查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3. (06,南京)"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之一: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

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A. 原子个数B. 原子种类C. 分子种类D. 元素种类点评:此题给出了一个科技新闻,但关键词仍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种类发生了改变,那么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也要发生变化。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2)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2)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教案—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2)六、教学设计三、元素符号及意义【出示】氕氘氚的原子结构模型图。

【提问】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回答】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提问】那我们将这些具有相同质子数的氢原子统称为什么?【回答】氢元素。

【回忆】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判断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依据是什么?【回答】质子数是否相同。

【默写】默写前二十位元素的元素符号。

【听写】写出猛、铁、铜、锌、银、钡、铂、金、汞、碘元素的元素符号。

【提问】符号H表示什么?【回答】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追问】2H呢?【回答】2个氢原子。

【回忆】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一种元素;微观: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当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时,只表示微观意义,即原子的个数。

【练习】1.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铝B. 铁C. 氧D. 硅2. 商场的货架上会看到标有“补钙”、“补铁”、“补碘”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这里的钙、铁、碘指的是( )A. 离子B. 原子C. 分子D. 元素3. 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C.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D.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四、元素周期表【提问】在元素周期表中,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的元素的哪些信息?【回答】原子序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名称等。

【提问】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什么?【回答】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提问】结合书本54页的图3-12和元素周期表,说一说元素之间存在怎样的规律性联系?【总结】1.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2.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3.周期表中同一纵行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多;4.同一周期(第一层除外)的最外层电子数由1逐渐递增至8;5.由金属元素开始→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结束【提问】你能根据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说出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吗?【回答】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因此它在第三周期;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因此它在第一族。

最新人教版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

最新人教版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

最新人教版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经典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对于图示理解错误的是 (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由上图可知,氢原子可结合成氢气分子,理解正确;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理解正确;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理解错误;D、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理解正确。

故选C。

2.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7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钙和铕元素的汉语名称的偏旁为金字旁可知,都属于金属元素,正确;B、由上图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单位不是克,错误;C、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正确;D、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正确。

故选B。

【点睛】以钠为例,元素周期表中信息:。

3.2017年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右图是其中一种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镆属于金属元素B.镆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中子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D.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镆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解答,故镆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不一定有115个,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Mc”表示镆这种物质、镆元素、1个镆原子,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专题03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专练)-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03 物质构成的奥秘(考点专练)-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03 物质构成的奥秘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金刚石B.水蒸气C.氯化钠D.碳酸钠【答案】A【解析】A、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符合题意。

B、水蒸气是由水分子直接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2上海交大附中一模)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水变成冰后,水分子是静止的C.水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答案】A【解析】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此选项表述正确;B、水变成冰后,水分子也在不断运动,只是运动速度慢了,此选项表述不正确;C、水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的体积没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此选项表述不正确;D、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水的物理性质,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A。

3.(2022海南海南模拟)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氯化氢B.硝酸钾C.二氧化碳D.氦气【答案】B【解析】A、氯化氢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硝酸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2022青海西宁模拟)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十里桂花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分子间隔变大D.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答案】B【解析】A、十里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因此他们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B符合题意;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D、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复习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复习

• 知识回顾 :
• 考点5 化合价与化学式
• 常见元素化合价(记口诀)
• 在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显 价,氧元素通常显 价。
• 2、用
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 1、化合物中,元素的正价与负价代数和为 ,据此可依据化 学式推断元素的化合价和根据化合价检查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 2、根据 可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及其某元 素的质量分数。
+17 2 8 7
+8 2 6
+19 2 8 8 1
+18 2 8 8

A.
B. C.
D.
二、典型题
• 例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 A H B H20 C H2 D 2H
• 例4.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
A.Cl2 B.2N2
C.Cu D.CO2
• 例5. 由解放军某研究所研制的小分子团水是
• (A)Ti可以表示一个钛原子 (B)Ti4+核外有26个电子 • (C)TiO2中含有氧分子 (D)CaTiO3属于金属氧化物
• 例6. 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 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 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四个四氧化三铁分子(4Fe3O4) (8)3个亚铁离子(3Fe2+)
1. 某元素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6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6
,A属 非金属

素。(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而形成
的离子的符号是 S2-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 》
考点1 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征,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1.(2022山东临沂中考)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A. 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B. 锶是金属元素
C. 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 锶的元素符号为Sr
【答案】C
【解析】
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子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即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7.62,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锶是金属元素,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锶原子是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考点3 原子的结构
3.(2022广西贺州中考)某元素X的原子序数为a,能够形成Xn-,另一元素Y能够形成与Xn-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Ym+,则Y元素的质子数是( )
A. a+m-nB. a+m+nC. a-m-nD. a-m+n
【答案】B
【解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a,故质子数为a,X得到n个电子后变为Xn-,Xn-的核外电子数是 ;Y失去m个电子后变为Ym+,设元素Y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 ,Ym+的核外电子数是 ;Y能够形成与Xn-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Ym+,即核外电子数相同,故 ,则 ;故选:B。
D、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3.(2022湖南邵阳中考)“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必背3物质构成的奥秘-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必背重点知识(原卷版)

必背3物质构成的奥秘-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必背重点知识(原卷版)

中考必背重点知识(三)物质构成的奥秘三分子和原子知识点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构成物质的粒子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和。

2.微粒的性质(以分子为例)①小: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20滴为1mL)中大约有1.67×1023个水分子。

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数,昼夜不停的数,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

①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①分子间是有间隔的①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其中①①①是分子、原子、离子的共同性质。

知识点二:分子和原子的关系1.分子——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二者关系: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微粒本身不改变,只是微粒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微粒本身发生了改变,即微粒的构成发生了改变。

(2)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由 微粒构成。

混合物:由 微粒构成。

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①金属单质 如:铁、铜、汞等①固态非金属 如:碳、磷、硫等①稀有气体单质 如:氦、氖、氩等4.分子和原子比较(1)相同点分子和原子都是组成世界的稳定 ,它们的 和 都很小,它们都在不断的 ,它们之间都有可以变化的 。

(2)不同点(用分子、原子填空)① 相互结合形成②在化学变化中, 发生了破裂,分成了更小的粒子—— , 又重新组合成新的 。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个负电荷:一个电子带核外电子中子:不带电个质子带一个正电荷:质子原子核原子11说明: ①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

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法精例
02
考法一 分子、原子、离子及其性质
【例1】(2022·安徽)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开设的“天宫课堂”进行了泡腾片(由碳酸氢钠、酸和香料等组成)实验。下列对应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解释
A
从水袋中挤出水,形成水球飘浮在空中
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B
将水溶性颜料溶于水球,水球呈美丽的蓝色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2.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金属原子
一般①______4个
容易②____电子
观点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B
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分的
C
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D
苯和 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
微粒间有间隔
A
5.(2016·安徽)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 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B.将气态水升温或加压一定使水分子间距离变小C.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混合物D.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
D
4.(2017·安徽)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D
2.(2022·郴州)按要求用化学符号填空: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物质构成的奥秘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课件:物质构成的奥秘
×
9.同种元素的核电荷数相同,所以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一定为同一种元素。( )
×
10.钠元素和镁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

命题点1 分子和原子
例题1 (2022·山东临沂)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zzd>不合理</zzd>的是( )
B
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在中燃烧生成 ,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 (1)概念:每种元素都可以用一个国际通用的符号来表示。
(2)写法:“一大二小”,即只用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字母要大写;用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中,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宏观:①表示__________;②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如 一些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元素符号还 可以表示__________,如、、 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化学性质
分子
原子
分子
原子
相互联系
续表
二、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或者说原子一般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________ ____________。
(2)因为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续表
一、分子和原子
分子
原子
概念
保持物质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举例
水、氢气
铁、硅、汞
特性
①很小且真实存在#b#②不停地运动#b#③分子间有一定间隔#b#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解析版)

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化学【热点、重点、难点】专练(解析版)

重难点03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与元素、原子、分子以及离子的区别和联系是中考的热点,特别是相关高科技信息题是近几年中考的命题方向。

命题中形式多样,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元素、分子、原子的概念辨析以及应用这些概念描述物质的组成或结构,在中考中常见题型为选择题或填空题。

结构示意图及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等知识点,常以图片或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并且会结合热点新闻、新材料为素材考查。

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的题目将会成为主流。

在备考时要对所给信息进行科学评价、判断正误,进行知识迁移。

微粒的性质及应用1.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实验现象:Ⅱ无明显现象,ⅢA烧杯中溶液变红;实验结论: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实验中大烧杯的作用是防止氨气污染空气;产生Ⅲ中现象的原因是B烧杯中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A烧杯中,使A烧杯溶液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

2.分子的基本特征或性质: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率越快;分子之间有空隙。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固体碘、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氧气与液态氧、冰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水和过氧化氢、氧气和臭氧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不同。

分子和原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

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体非金属如金刚石、石墨、硅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大多数的固体和液体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属和非金属,金属和原子团、铵根和原子团构成的物质由离子构成。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铁原子。

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空隙);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项试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项试题含答案

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项试题一、单选题1.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得到加碘盐。

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A.碘分子B.碘原子C.碘离子D.碘元素2.下列对物质的用途或实验事实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铜丝可用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B.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C.洗洁精能除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D.水变成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是因为受热时水分子变大3.硫代硫酸钠(Na2S2O3)在纺织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Na2S2O3中硫元素显A.-2价B.+2价C.+4价D.+6价4.分类是研究物质的科学方法。

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煤、酒精B.干冰、小苏打C.水银、烧碱D.金刚石、石油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不锈钢B.汽水C.氧化镁D.煤炭6.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NH3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D.反应生成的丙与丁的质量比为14∶9 7.从下图所示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获取信息正确的是A.图示∶中的“2”表示核电荷数B.图示∶和∶代表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C.图示∶表示的微粒符号是Mg2+D.它们属于四种元素8.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磷是金属元素B.磷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5C.磷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5 D.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9.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单质的是A.B.C.D.10.对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O2B.P2O5C.KClO3D.Cu(OH)2 11.事物的现象与本质存在必然的联系,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A B.B C.C D.D12.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B.氯化钠C.氢气D.铜13.2000L的氧气加压后能装入容积为20L的钢瓶中,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的体积变小了B.分子间间隔变小了C.分子的质量变小了D.分子的数目变少了14.下列有关正丙醇(化学式为C3H8O)的说法正确的是A.正丙醇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B.正丙醇中含有12个原子C.正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D.正丙醇由3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15.模型认知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方法。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题20套(带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题20套(带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题20套(带答案)一、选择题1.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答案】C【解析】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A正确;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故B正确;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故D正确。

点睛∶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

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2.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 n- 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m= x B.m = x –n C.m = n - x D.m = x + n【答案】B【解析】【详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元素R的原子中质子数为m,R n-离子是表示得到n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所以m═x-n。

故选B。

3.2017年5月9日,中科院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中文名称元素符号113鉨Nh115镆Mc117Ts118OgA.四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B.“Nh”可表示鉨单质C.Og是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D.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5【答案】B【解析】【详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117号元素带有“石字旁”,118号元素带有“气字头”,都不属于金属元素,错误;B、“Nh”可表示鉨单质,正确;C、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是氧元素,错误;D、镆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15,错误。

故选B。

4.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甲物质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D.甲的化学式可能为CH2O【答案】D【解析】A、反应前乙是氧分子,变成了丙-二氧化碳分子和丁-水分子,因此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由于A的构成不能确定,分子的个数是否变化不能确定,故选项错误;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C、生成的丙、丁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可知甲物质中一定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错误;D、甲的化学式可能是CH2O,和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符合微观示意图的反应关系,故选项正确。

【最新】人教版中考化学常考专题《物质构成的奥秘及自然界的水》(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中考化学常考专题《物质构成的奥秘及自然界的水》(含答案)

【精编】人教版中考化学历年真题(含答案)专题一:物质构成的奥秘精品考点1 构成物质的微粒1.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A)A.电子 B.原子 C.分子 D.离子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A.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D.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考点2 分子的性质3.兰花清香扑鼻,我们能闻到远处兰花的香味是因为(A)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 D.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4.500 mL水中含有约1.67×1025个水分子,说明(D)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5.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D)A.热胀冷缩是构成物质微粒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的缘故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C.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D.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6.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B)A.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B.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C.18 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很小D.50 mL酒精和50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间有间隔7.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

请回答:(2)B实验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烧杯2中的溶液变为红色__。

命题点3微粒的结构示意图(高频考点)8.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是(C)9.下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B)A.质子数为11 B.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C.最外层有1个电子 D.该原子有三个电子层10.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粒子是(C)A.Al B.Al3+C.Mg D.Mg2+11.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对相关粒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B.②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C.①③都容易失去电子 D.②④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12.由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B)A.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B.①、③属于同种元素,②、④属于另一种元素C.②、④形成的化合物是Al2O3 D.①、③的化学性质相似命题点4元素(常考点)1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硅B.氧C.铝D.硫14.“增铁酱油”中的“铁”是指(D)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15.有四种元素:A.铁元素、B.碘元素、C.钙元素、D.氧元素,请选择合适元素的字母序号填空:①缺乏后会引起贫血的元素是__A__;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__D__;③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C__。

2022中考化学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精讲本ppt课件

2022中考化学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精讲本ppt课件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思维导图
考点扫描
考点一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由①__分__子____构成的物质,如氧气、氮气、水、干冰等。 2.由②___原__子___构成的物质,如铁、汞、氖气、金刚石等。 3.由③___离__子___构成的物质,如氯化钠、硫酸铜等。
考点二 分子
1.分子及其性质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④_保__持__其__化__学__性__质__的最小粒子。 (2)用分子的性质解释常见现象
5.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 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 关判断正确的是( A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 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A.食盐
B.水
C.金刚石 D.空气
2.(2018,江西)氧气在降温加压变成液态氧的过程中,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 )
A.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B.分子质量变小
C.分子体积变大
D.分子运动速率变大
3.(2019,江西)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以“发现江西”为主题的研 学实践系列活动。“江南第一古村群”-安义。济生堂楹联 “参术功多皆道地,歧(岐)黄术妙竟回天”中“参术”是中药材, 从微观角度分析能闻到中药味的原因是_分__子__是__在__不__停__运__动__的__, 保存中药材常用生石灰防潮,其原理是 _C__a_O_+__H__2_O_=_=_=__C_a_(_O_H__)2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2017,江西)“共享单车”是指在公共场所提供共享服务的自 行车,由于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颇受年轻人的喜爱。采用 实体轮胎的“共享单车”可有效防止爆胎。而普通自行车夏天 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夏天易爆胎”的原因 _夏__天__气__温__较__高__,__分__子__运__动__加__快__,__分__子__间__隔__变__大__,__从__而__体__积__变__大__,_ _出__现__爆__胎__现__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中考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
1.夏夜,我们在公园或在校园的小道上散步时,每走到茉莉花的附近就能闻到花香,说明
A.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
2.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都可分
C.花香四溢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将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200ml。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是很小的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4.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常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

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氮原子的是
A. B. C. D.
5.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6.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2H B.2H+ C.H2 D.2H2
7.用水壶烧开水,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说明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的体积变大 D.分子间空隙增大
8.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A.干冰 B.黄金 C.金刚石 D.氯化钾
9.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钠原子核外有一个电子
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
D.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10.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 氯化钠晶体 C.水银 D.蒸馏水
11.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不相符的是()
A. N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
B. 2H——2个氢元素
C. 2H2O——2个水分子
D. CuO——氧化铜
12.据报道:“染色”馒头中添加柠檬黄铬酸铅(PbCrO4)会使人体致癌,已被明文禁用。

已知铬元素(Cr)化合价为+6,则铅元素(Pb)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13.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一种物质:HAuCl4(四氯合金酸)其中金元素(Au)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14. 学好化学,必须要熟悉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下图中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则下列各图示表示化合物的是()
15.(四位同学在一起讨论某种物质,请根据他们的讨论判断该物质是()A
16. 钾是维持人体生命和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元素。

下图是从元素周期表中得出的部分信息。


列关于钾元素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钾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9
B.钾元素在人体及植物体内以单质形式存在
C.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10
D.施用草木灰,可给农作物补充钾元素[来源
17.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酒后驾驶是一种违法行为。

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下列有关酒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2N N22N22Na
19 K

39.10
A .酒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 .酒精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
C .酒精属于有机物
D .酒精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19. 正确使用西瓜膨大剂,有助于促进西瓜的生长。

氯吡脲(化学式为C 12H 10ClN 3O )是西瓜膨大剂的主要成分。

下列有关氯吡脲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含有碳、氢、氧、氯、氮五种元素 B .相对分子质量为247.5 C .属于有机化合物 D .每个分子中含有26个原子
20. 到1990年,人类已知结构的化学物质是1000万种,2009年9月8日为5000万种。

2011年5月2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物质,并向中国专利技术局申请了专利,该物质被CAS 登记为第6000万种已知结构的新物质M(化学式为C 19H 15N 4FSO 2)。

下列说法错误的的是 ( ) A. M 由六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B. M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2 C. M 中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1
D. 化学正在加快发展
21. 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Mg 2+
: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 、CO 2: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原子 C .2H :2个氢元素 D 、CaO +2
: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 2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 .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C .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 .原子如果得到或失去电子就变成离子
23.下图是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B .它们的核外都有两个电子层
C .它们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
D .它们都是原子
24. 瘦肉精被认为是肉制品业的“三聚氰胺”,属食品行业的违禁药品,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 12H 19ON 2Cl 3。

则下列有关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瘦肉精由五种元素组成
B. 一个瘦肉精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
C. 瘦肉精由37个原子构成
D. 瘦肉精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25. 现有H 、O 、N 、C 、Na 五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个(用化学式表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 (3)食醋中含有的酸 __;(4)可用于制作“叶脉书签”的碱 。

(5)发酵粉成分之一的小苏打________;(6)可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 。

26. 根据下列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
列问题:
(1)图中微粒共能表示 种元素,这几种元素共同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2)写出A 2B 2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图中表示的阴离子是(用离子符号表示) 。

27. 请按要求填空:
(1)请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或名称:
①2个硫原子 ;②+2价的镁元素 ;③2C1-
;④H 2O 2: 。

(2)请从H 、C 、O 、Na 等4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将其化学..式.
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上: ①能燃烧的固态非金属单质是 ;
②一种有毒的气态氧化物,可用于炼铁的是 ;
③三种元素组成的盐,其溶液呈碱性,还可以做洗涤剂的是 ; ④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做农作物气体肥料的是 ;
⑤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

28.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______ 。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_ 。

(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铝原子失去________个电子形成铝离子。

(4)镁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

(5)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__。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