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通行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路通行能力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送审稿2003.05版) 3 公路通行能力2003.05

3 公路通行能力

3.1 一般规定

3.1.1 在公路规划和设计中,应对公路设施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分析与评价。

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必须对路段,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匝道、交织区

段进行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分析与评价。

2 二级公路和干线公路上的重要无信号交叉口,应进行通行能力与服

务水平的分析;三级公路宜参照二级公路的分析方法确定新、改建

公路的服务水平。

3.1.2 服务水平根据公路设施提供服务的程度分为四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按二级服务水平设计;二、三级公路和无信号交叉口可按三

级服务水平设计。

3.1.3 通行能力分析的标准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

1 公路通行能力分析釆用的标准车型为小型车。交通量折算中采用的

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应符合表3.1.3规定。

2 公路设计与运营阶段,针对不同的公路设施类型、地形条件和交通

需求,应分别采用相应的折算系数。

3 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在通行能力分析中按路侧干

扰因素考虑。

3--1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送审稿2003.05版) 3 公路通行能力

2003.05

4 一、二级公路上行驶的拖拉机按路侧干扰因素考虑;三、四级公路

上行驶的拖拉机每辆折算为4辆小型车。

3.1.4 设计小时交通量

1 确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车道数或评价公路服务水平时,应以设计小时交通量为依据。

设计小时交通量宜采用第30位小时交通量,也可根据当地调查结果采用第20,40位小时之

间最为经济合理时位的交通量。

设计小时交通量,按下式计算:

DDHV=AADT×D×K

式中: DDHV—定向设计小时交通量(veh./h);

AADT—规划年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veh./d);

D —方向不均匀系数(%),

一般取0.5,0.6,亦可根据当地交通量观测资料确定;

K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

2 新建公路的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宜参照公路功能、交通量、地区

气候、地形等条件相似的公路的预测数据确定。

3 缺乏资料地区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宜根据表3.1-2取值。

表3.1-2 地区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

3--2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送审稿2003.05版) 3 公路通行能力

2003.05

3.2 高速公路设计通行能力

3.2.1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

1 高速公路路段的服务水平分级与设计通行能力,应符合表3.2.1-1、

表3.2.1-2规定。

2 通行能力影响因素与实际条件下设计通行能力

(1) 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车道宽度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fCW应符合表3.2.1-3规定。

3--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送审稿2003.05版) 3 公路通行能力

2003.05

(2) 侧向余宽修正系数

侧向余宽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fSW,应符合表3.2.1-4规定。

(3) 交通组成修正系数

根据各车型的车辆折算系数,应按公式3.2.1-1计算交通组成对通

行能力的修正系数fHV。

fHV=

1

(式3.2.1-1)

1,

其中: Pi —车型i的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百分比;

Ei —车型i的车辆折算系数;

不同设计速度下,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上各车型的车辆折算系数应符合表3.2.1-5规定。

(4) 实际条件下的设计通行能力

高速公路在实际公路、交通条件下的设计通行能力值应按公式3.2.1-2计算。

C,CD×fCW×fSW×fHV ×fp (式3.2.1-2)

其中: C—实际条件下的设计通行能力(veh/h);

CD—设计通行能力(pcu/h);

3--4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送审稿2003.05版) 3 公路通行能力

2003.05

fCW—行车道宽度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fSW—侧向余宽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fHV—交通组成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fp—驾驶员总体特征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取值在0.9-1.0之间。

3.2.2 分、合流区通行能力

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的通行能力由匝道与主线连接处的设计通行能力控制,并由

匝道出、入口处三个检验点的服务交通量所决定,其设计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标准应符合表

3.2.2规定。

3.2.3 交织区的通行能力

1 交织区的设计通行能力

根据交织区 (式3.2.3-1)

其中: CW —交织区设计通行能力(pcu/h);

CD—非交织车道的的设计通行能力(pcu/h/ln);

rS —交织区类型修正系数,第?类交织区取0.95,第?类

取1.0;

3--5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送审稿2003.05版) 3 公路通行能力

2003.05

rN —交织区交织区运行速度

交织区 (式3.2.3-,(1,VR)

其中: SW、Snw—交织车流,非交织车流平均行驶速度(km/h);

VR —交织流量比;

V —交织区内断面总流率;

N —交织区内车道数;

L —交织区长度(m);

α,β,γ—回归分析系数,按表3.2.3-2取值。

3--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送审稿2003.05版) 3 公路通行能力

2003.05

3 交织区服务水平

交织区的服务水平采用车流密度和v/c比作为评价指标,其服务水平应符合表3.2.3-3规定。

3.2.4

长陡纵坡路段

在长陡纵坡条件下,大型车的长陡纵坡折算系数计算应符合表3.2.4规定。当长陡纵坡路段的设计小时交通量超过其所在单向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时,需要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