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境创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情境创设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语文中情境创设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语文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进行创设情境教学。巧妙地创设情境教学,将使学生在高昂和愉悦的情绪中随问而思,随引而发,时而凝神谛听,时而驰思遐想,从而收到可喜的教学效果。

一、情境教学的意义

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谓情境,就是“情”与“境”的交融,它包括情感与环境两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如果为学生创设主动、恰如其分的情境氛围,便可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争取给孩子们一个情感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就会转化为学习动机,表现出情绪愉快、孜孜以求的特点,也是课堂教学中,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一种“激发剂”。曾听过一位老师教学的《识字7》,她先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们,然后出示一张“森林动物园”邀请卡,邀请小朋友们到森林做客,这样一下子拉近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在本课的生字教学中,她摒弃了传统枯燥被动的识字教学,先展示了一棵大树爷爷,树上结满了各种各样的果实,然后请小朋友们自己采摘果实进而发现果实中藏着“生字宝宝”,营造了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了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识字的乐趣。

(二)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材中不少是能够能够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的美文。通过创设情境,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海鸥对老人去世的悲伤之情,一位老师设置了图片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情境。听着泛着哀思的音乐,看着老人遗像前一群群拍着翅膀的海鸥••••••这一切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翠湖湖畔,肃立在老人的遗像前,目睹着海鸥送别的场景,那悲伤的心情,那对老人的深切思念及为海鸥的的行为深深感动之情便油然而生。

(三)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有些文章让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来创设情境能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再如,《老人与海鸥》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海鸥与老人的深情厚谊,老师可让学生大胆想象海鸥在老人遗像前,会大声鸣叫些什么还有,假如你就站在翠湖湖畔,看到这一幕幕,你想说些什么:想对老人谁什么想对海鸥说什么还要对地球上所有的人们说什么这样,学生充分地发挥了想象,既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又更好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激发了和谐之情,引起情感共鸣。

(四)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为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也可以将表演带入课文,这也不失为一种情境创设。亲自参与,身临其境,将使学生对文章更熟悉、理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可让学生在初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组织分角色排练表演的课文。学生排练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文章熟悉、理解的过程,而表演也是一个感染其他学生的过程。不管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无疑也是一堂很生动的课,要比老师抽象的讲解效果好的多。学生在表演时,不仅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其表演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等。

二、情境创设的原则

1、形式上的新异性

形式上的新异性是指设置情境,要考虑到刺激物具备新异、变化的特点,尽量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借以激发学生观察情境,描绘情境的热情。打破灌输式教学沉闷、单调的格局,给课堂教学带来生趣与情致,然而,它又不是华丽形式的堆砌,而是为教学目的服务,力求简明、扼要、易行。

2、语言上的实践性

语言上的实践性是指情境教学要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出发,让学生回到生活里去学习语言,在内容上十分注重语言的实践。而这种实践,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容易获得良好的效果。包括形象与词结合、想象情境与运用修辞手法结合、安排观察程序与进行篇章的训练结合

3、方法上的启发性

情境教学的目的,既然是为了训练语言,发展智力,因此在方法上必须讲究启发性,如: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故意设置一些“障碍”、顺应学生的思路启发等。

三、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是文章的唯一源泉

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组的能力,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中反映生活、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思想,从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领悟。教学《山行》诗时,有教师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放在这两句的学习上。在学生了解这两句的字面意思后,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初步体会作者感情,然后,进行深一层的挖掘,以实物创设情境,体会这两句诗的意境:枫树真有那么美吗请看老师手中的枫叶,这枫叶怎么样(①很红;②深红深红的;③很美丽……)作者当时是什么时候看到的(傍晚),傍晚也就是太阳怎样(快要落山了,阳光比较弱),这阳光就像这

15瓦的电灯)。枫叶在傍晚阳光的照耀下会怎么样(教师演示在灯光的照耀下拿枫叶)。学生兴致盎然,争着发言,有的学生说:“这枫叶更鲜艳,更美丽了!”有的同学说:“枫叶就像一只只火红的蝴蝶!”有的同学说:“枫叶真的比二月里盛开的鲜花还要红艳!”有的同学说:“这枫叶让我感到它是那么生机勃勃!”……然后,教师再引导:我们看到的只是几片枫叶,假若像诗人看到的那样,漫山遍野都是如此艳丽的红叶,你又有什么感受呢?这样,教师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体会美的意境,说说感受,让学生真正领会到这两句诗的优美意境,感受到祖国山河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赞美、热爱,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虽是萧条、凄凉的深秋,但诗人却仍然把景物写得充满生机,清秀迷人,令人感到生机盎然。怪不得这两句诗成为千古名句。

3、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新课改语文课中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教师应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熟悉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是新课改真正得到实施。

4、创设渲染感人氛围情境

师生通过运用语言、音乐和图画等教具进行渲染气氛,再现课文情景使学生们发挥想象,领悟人物情感。一曲动听的歌曲、一段悦耳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能产生动人心弦的力量。如《老人与海鸥》一课,最后要激发和谐情,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想象自己就站在翠湖湖畔看到的一幕幕究竟会说些什么,会有对老人的无限哀思,会为海鸥的行为感动,还有会产生要好好保护自然的念想••••••

5、以语言描绘情境

当情境在儿童眼前展现时,如缺乏教师语言调节支配儿童的认知活动,那么儿童往往会热衷于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而忽略整个情境的感受。形象与词的分离,就难以使儿童获得确切的丰满的感性知识,更不易激起与教材情境相一致的情感活动。因此,在情境出现时,教师要伴以语言描绘,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指向性作用,提高感知的效应。

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在导入新课后,播放桂林山水的影碟,把静、清、绿的桂林的水,奇、秀、险的桂林的山,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领悟祖国河山的美丽可爱,让学生欣赏了美景之后,谈谈你看到的桂林的山、水是怎么样的。说的时候,展开想象,加以具体的描绘,让学生在交谈中,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激起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然后,回到课文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段落,通过感情朗读,通过评议朗读情况,进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