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中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

中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在现代社会中,民主和法治被普遍认为是国家稳定、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基石。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复杂社会关系的国家,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在致力于民主与法治的建设。
本文将探讨中国在民主与法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中国的民主建设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民主建设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形式。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首先,中国实行了全民参与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作为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了人民的意志,通过选举产生并行使国家立法权、监督权和决定权。
这种制度保证了基本人权的尊重和确保社会治理的公平性。
其次,中国积极建设基层民主。
在中国的乡镇和村庄,选举产生的村委会和居民委员会为人民提供了参与决策的机会。
通过公开透明的选举程序和民主的讨论机制,人民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
最后,中国注重民主法治的宣传教育。
通过大力推进法治教育和普法活动,中国以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为目标,增强了全社会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
这为民主制度的顺利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中国的法治建设作为国家的法制化建设是法治建设的核心。
中国着力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法律实施和监督的有效性,以确保法治在社会中的稳定运行。
中国的法治建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法律体系的建设。
中国是许多国际法律规范的签署方和参与方,积极履行国际法律义务,推动国际法的发展与进步。
其次,中国不断推动立法建设,完善国内法律体系。
通过制定和修订各种法律法规,中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治理需求的变化,在经济、环境、人权等多个领域推动法律的完善。
最后,中国加强法律监督和司法公正。
建立独立、公正、廉洁的司法机构,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加大对腐败和其他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了公民权益的维护和社会的稳定。
三、面临的挑战中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在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

随堂练习
一,选择 1.明确了宪法至上的原则的宪法颁布于( ) A,1949年 B.1954年 C.1982年 D.1997年
2.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确定下来是
在党的
上
A.十三大 B.十四大 C. 十五大 D. 十六 大
“穷人的的寒舍风能进,雨能进,国王的 不能进”。这则经典宪政寓言,强调的 是社会对于公民财产的保护,尊重乃至 敬畏。2004年3月8日,十届全国人大二 次会议开始审议的宪法修正案草案明确 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是私有财产从一般的民事权利上升到宪 法权利,引起会内外的热烈反响。
民主与法制建设
二、1982年的宪法背景
首先让同学们认真阅读,从课文中 找出1982年宪法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由<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同纲领》代宪法。1954年秋天,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 重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该宪法除了序言外,还包括了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权力和义务, 国旗,国徽,首都等四章共106条。
“世纪贼王”张子强罪 大恶极被判处死刑
张子强犯罪集团受审
张 君 伏 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法制建设是为民主建设服务的,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为了实现和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那么,建国以来, 我国在民主建设方面又取得了哪些成 就呢?
依法治国方针的确立
•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 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 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 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 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 改变而改变。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法治建设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法治建设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3)1.2 新中国成立75年概述 (4)2. 新中国成立初期法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5)2.1 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 (7)2.2 法制宣传教育与法律人才培养 (8)2.3 法律制度的重要变革 (10)3.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全面推进 (11)3.1 立法工作的加强和完善 (12)3.2 司法体制改革及法治保障 (14)3.3 法律监督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15)4. 法治与改革开放的深入结合 (16)4.1 法治对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 (18)4.2 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发展 (19)4.3 国际法治的交流与合作 (20)5. 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深化 (22)5.1 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人心 (23)5.2 法治政府建设与法治社会构建 (25)5.3 网络空间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法治挑战 (26)6. 新时期法治建设的创新发展 (28)6.1 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成就 (30)6.2 法治现代化的新要求与新发展 (32)6.3 新时代法治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33)7. 中国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34)7.1 法律体系的完善与法律的与时俱进 (36)7.2 法律实施的有效性与司法公正的保障 (38)7.3 法治文化的普及与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 (39)7.4 法治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中的中国贡献 (40)1. 内容概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成立75年来,法治建设历经曲折探索与不断前进,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本报告概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主要成就以及基本经验。
初创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开始了法治建设的初步探索,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构建法律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方向。
曲折探索: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法治建设经历了许多波折。
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推动法治建设的深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治建设成就及经验总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治建设成就及经验总结作者:陈鹏珊来源:《法制与社会》2019年第31期关键词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经验(一)法律体系日趋规范和完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只有土地改革法、宪法、婚姻法等几部法律,而后历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时期,法治建设受到极大影响,进展缓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一个重要转折点,认识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离不开法制上的保障,逐步开始从人治向法制的转变。
而改革开放之后,法治建设逐步回归正轨,并快速发展,民法通则、专利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相继出台,婚姻法、保险法等法律的重新修订,一部部法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反映出在时代飞速向前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法律体系日趋规范和完善,适应和符合人民群众对立法越来越高的期盼。
(二)党的执政方式更加科学和民主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到以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确立了依法执政的治国理政方式,极大地改变了过去靠人情关系、靠权力影响等来管理社会的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就整体而言,我党在开展领导、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中,都能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做到依法执政;另一方面,就个体而言,在不断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大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也越来越强。
而且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在依法执政的基础之上,党的执政方式又朝着科学和民主的方向深入发展。
其中一个体现就是,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我党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发挥自身领导核心作用的同时,又很好地发扬民主精神,充分发动人大、政协等机构的作用,广泛征求和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推进领导和决策等的科学化、民主化,既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也有利于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和改革事业服务。
(三)政府依法行政兼顾严格和文明纵观建国以来我国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总体上是朝着规范、公正、严明、科学、文明、合理的趋势不断发展,但不乏一些时期一些部门领导人为了政绩而违反法律程序、随意决策、搞一言堂,也不乏为了人情、利益收受贿赂而“走后门”,更不乏行政单位工作人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现象存在。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及其成就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及其成就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可以溯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的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法治创建活动,为新中国法制建设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比较重要的宪法性文件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比较重要的土地立法有1947年7月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等,这些法律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奠定了政治基础。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在这一时期,国家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其他一系列法律、法令,对巩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维护社会秩序和恢复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随后制定的有关法律,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规范了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确立了国家法制的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使新生的人民民主国家政权获得了法律上的确认和保障。
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年)动乱,中国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创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崭新历史时期。
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由此进一步奠定了法治建设的经济基础,也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进入21世纪,中国法治建设沿着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继续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六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国家基本方略和全社会共识。
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的重大进展重要成就

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的重大进展重要成就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治生活的显著特点。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指导,不断取得了重大进展和重要成就。
一、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是重大进展之一。
通过开展全民法治教育和普法宣传活动,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得到了显著提高。
不仅在法律问题上更加自觉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更加注重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
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为全面建设法治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完善法治体系的建立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完善法治体系的建立是重要成就之一。
我国不断加强立法工作,修订和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此外,我国还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了司法独立和公正性,健全了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体系,提高了司法公信力和执行力。
完善法治体系的建立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严格执法司法的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严格执法司法的推进是重大进展之一。
我国坚持依法办事,推动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高了执法水平和效能。
同时,我国加强司法改革,提高了司法公正性和效率,加强了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严格执法司法的推进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法治文化的繁荣发展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法治文化的繁荣发展是重要成就之一。
我国积极弘扬法治精神,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加强了法治文化建设。
各地还注重培养和宣传法治文化,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提高了全民的法治素质。
法治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思想和文化支持。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拓展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拓展是重大进展之一。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法治事务,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交流与合作,推广我国的法治经验和理念。
2024法治建设工作报告8篇

2024法治建设工作报告8篇工作上的进展可以通过工作报告来获取,大家都知道吧,工作报告的写作首先要确保的是它的真实可靠,以下是网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法治建设工作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2024法治建设工作报告篇1根据市局对法治工商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工作指标要求,我窗口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加强法制宣传,搞好法规培训,以全面落实执行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检查为重点,全面完善业务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推动以责任为核心的法治工商建设,进一步推进工商转型升级,促进职能到位。
在法治工商建设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现将本年度法治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
始终将法治工商建设列入全年工作重点目标,成立以窗口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法治工商建设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协调、指导法治工商建设工作,制定详实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工作步骤、考核方案,将该工作列入窗口工作的首要任务。
通过努力,达到了团队协作精神强,爱岗敬业风气正,忠于职守观念牢。
全体干部职工行为规范,举止文明,窗口形象貌焕然一新。
二、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制度和执法监督制度。
整合执法力量,内设机构责权明晰,监管机制健全,执法力量充实。
制定执法评议方案,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个岗位责任,定期开展评议考核及人员向管理和服务对象述职述廉活动。
彻底杜绝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现象,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积极做好对外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突出对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等方面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能力,对企业今后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为依法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坚持多种形式普法,营造良好法制宣传氛围。
通过向公众发放“法律宣传单,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公众对法律的兴趣;并结合12315活动宣传与老百姓密切联系的、典型的真假商品鉴别知识,增强民众对真假商品的鉴别能力和维权本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成就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法治建设也取得了新的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法治宪政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宪政建设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通过建立和完善法治体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法治宪政建设方面,中国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就。
首先,在宪法领域,中国于2018年修改宪法,明确了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宪法依据。
2019年通过宪法宣誓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了宪法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在法律体系建设方面,中国加强了立法工作,积极推动法律的科学化、专业化和国际化。
2015年通过了民法总则、刑事诉讼法等重要法律,进一步完善了法律体系。
此外,中国加大了法律宣传教育力度,提升了公民的法治意识,促进了社会的法治化。
二、法治思想理论的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仅注重实践,也注重理论积累和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为法治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依法治国,提出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还强调全面深化依法治国,注重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强领导,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形成了全面依法治国典范。
法治思想的丰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法治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在取得新的成就的同时,也推动了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培育法治精神和法治价值观,加强法治教育和宣传工作。
中国注重将法治教育融入教育体系,推动全民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法治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公众更加了解法治,树立法治意识,积极参与到法治建设中来。
民主或法治建设的具体成就

民主或法治建设的具体成就民主或法治建设的具体成就随着全球社会不断发展,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如何确保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社会稳定和和谐,构建民主或法治社会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焦点。
民主和法治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本文将详细探讨民主或法治建设的具体成就。
首先,民主是一种政治制度,它的出现为社会政治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变革。
民主建设的最显著成就之一是建立了多元文化的政治平等的社会环境,加强了人们的公民意识和自我认识,实现了政治民主的真正意义。
民主政治制度的出现,增强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促进了政治变革,发挥了政治制度的积极作用。
其次,法治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它的实施促进了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规范了社会关系,确保了社会正义,实现了社会和谐。
法治建设的最显著成就之一是制定了完善的法律制度,建立了完善的国家机构,实行了完善的司法责任制,加强了法治的实施,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护了公民的权利,实现了法治的真正意义。
再次,民主和法治建设的最大成就之一是为公民提供了保护,推动了社会公平正义。
民主政治的有效实施,加强了公民的政治权利,确保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消除了社会不公不义的现象,使公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实现了真正的公民社会。
法治的有效实施,也使公民享有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权利,保护了公民的自由,促进了社会公正正义,充分体现了法治精神。
最后,民主和法治建设的最大成就之一是促进了社会发展,实现了社会稳定和和谐。
民主政治的有效实施,促进了社会分权制衡,实现了政治平等,增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法治的有效实施,也促进了社会稳定,强化了社会规范,减少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使社会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民主或法治建设的具体成就包括:建立多元文化的政治平等的社会环境,加强公民意识;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建立完善的国家机构,实行完善的司法责任制;为公民提供保护,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稳定和和谐。
我国十年来民主方面取得的成就

我国十年来民主方面取得的成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在民主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
以下是我国十年来民主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
1. 选举制度的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逐步完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选举得以更加公开透明,选举程序更加规范,选民参与度不断提高。
2. 公民参与的增加:我国民众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度不断提高,通过各种途径发表意见建议,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增强。
3. 司法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的司法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不断提高,审判公正、公开,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4. 政府信息公开的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得到加强,各级政府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舆论监督。
5. 基层民主的拓展: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不断拓展,建立了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组织,增强了民众的自治能力和参与意识。
这些成就不仅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也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保障。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进,我国在民主方面的进步将不断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 1 -。
中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中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近年来,中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的重要战略任务。
本文将从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背景、实践与挑战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中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理论基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长期存在着封建专制制度,人民长期处于被统治的被动地位。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篇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斗争,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中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原则,深化法治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科学立法,健全法治体系,加大司法公正力度。
首先,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其次,中国重视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
再次,中国加强司法改革,提升司法公正水平,推进审判体制改革,加强人民法院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发挥了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作用。
三、挑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过程中,中国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的法治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立法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权力过于集中、程序不够透明等问题。
其次,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法治观念的树立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地区和群体对法律意识的理解和遵守程度还不够。
再次,执法司法过程中的腐败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纪律和监督。
最后,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也给法治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制度和机制的改革。
总结起来,中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政治建设的成就

政治建设的成就
政治建设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果。
中国国家治
理体系不断完善,政府职能明确,决策机制科学化、民主化,政府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状况和挑战。
2.党的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高度的
纪律性,坚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加强党内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3.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中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完善选举制度和决策程序,推动基层民主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4.民族团结和宗教事务的稳定发展。
中国坚持民族团结进步的
方针,积极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维护各民族团结。
宗教事务方面,中国依法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保持宗教界的团结稳定。
5.公民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更好保障。
中国加强了对公民
权利的保障,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推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说,中国政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为人民幸福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政治改革与建设的互动关系,分析政治改革对国家建设 的影响以及国家建设对政治改革的制约。
THANKS
02
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历史演变
1949年至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政治环境
01
新中国成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以工人阶级
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法治建设
02
制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
革法》等法律法规,为巩固社会主义政权提供法制保障。
政治改革与建设的挑战
尽管中国政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政府机构改革、法 治建设、反腐败斗争等方面仍有待加强和完善。
研究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研究的主要创新
本研究在分析中国政治建设时,采用了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综合 了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前沿理论和分析工具,具有一定的 创新性。
民主政治
03
推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民主政治制度,为社
会主义建设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1956年至1966年
政治环境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进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法治建设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加强法制建设,保障社会主义建 设的顺利进行。
民主政治
继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 协商制度等民主政治制度,为社会 主义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提供了重要平台 和渠道。
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国家 建设中的作用。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新中国政治建设背景:新中国的成立
建国初期民主法治建设成就
一宪法三大制度 曲折,破坏(文革)(60、70年代) 二、现代中国的 政治 建设 新发展(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成就
首要环节、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法律 体系、基层民主选举
一国两制
课程标准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会议性质:
民主协商,建国筹备会议 (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体现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特色 政权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2)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是新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3)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 固的基石。 4)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是谁写的?此诗反映了什么伟大的历史事件?
毛泽东,反映了1949年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 占领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这一历史事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行使国家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 监督权,其常设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与时俱进,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了新的显著成就。
一、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
第一,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把立法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加强立法工作,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相适应,及时地将党的方针、政策制定成法律。
13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125件法律,对56件法律进行了修改,通过了7件法律解释,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加强监督工作。
13年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行使监督权方面不断加强。
关于法律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先后进行了50多次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
关于工作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先后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40多个专题工作报告。
关于对计划和预算工作的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和《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的决定》。
第三,不断完善选举制度,充分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
1995年对选举法进行了修改,进一步完善了选举制度。
1991年制定了代表法,对各级人大代表的职权、工作方式、执行代表职务的保障以及对代表的监督等,做了具体的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同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建立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的制度,在作出重大决议、决定,审议法律草案时,征求有关代表的意见;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开展视察活动;不断改进办理代表议案和建议的工作。
中国现代化建设在政治方面的成就

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政治方面的成就1.引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我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中,政治成就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展现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总结。
2. 建立起健全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我国政治现代化的成就之一在于建立起健全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各级政府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了各种法规制度,形成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
我国政府还不断加强国家对各项事务的管理和调控能力,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现代国家治理能力。
3. 建立起有效的民主决策机制和国家治理模式在政治方面,我国还取得了建立起有效的民主决策机制和国家治理模式的成就。
建立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法治的政治体制,推进依法治国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并且,通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代表作用,实现了国家民主决策和人民利益的表达,形成了集中统一、民主集中制的国家治理模式。
4. 增进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我国政治现代化的成就还体现在增进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方面。
我国政府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方面,实行了严格的法治原则,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并通过不断加强军队和国家安全机构的建设,全面提升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5. 参与国际事务,提升国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我国政治现代化的另一成就在于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升国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我国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外交交往和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的制定,并积极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的建设性力量。
6. 结语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政治方面的成就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的成果,反映了我国政治制度在国际上的独特价值和作用,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探索和实践,必将为世界政治模式的发展提供我国智慧和我国方案。
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政治方面的成就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我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正确认识和评价新时期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正确认识和评价新时期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我们认为,对于中国法治建设来说,走到今天这一步成就是巨大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有喜有忧,喜中有忧,忧中见喜,喜忧参半。
主要分两个方面。
一,要充分肯定28年来新时期我国法治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对于这28年来的成就,分四个方面来谈。
一,党对法治建设的重视和定位。
我国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对法治建设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11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重心完成了转移,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1978年底的11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方针,可以说这就从此吹鸣了新时期我国法治建设时期的号角。
到了1997年,党的15大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国家,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建设国家,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写入宪法,2002年党的16大提出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时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我国从党的15大以来,党的法治建设的定位和一些提法,就能够清楚地看到今天党和国家对法治建设的认识是何等深刻,这是第一点。
二,我国在立法上的成就。
为什么要讲立法?因为立法它直观、可统计、有说明力,客观。
所以在总结28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成就时需要专门讲一下立法。
11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28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社会法等七个法律部门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中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上已经有法可依了,而且按照规划到了2010年我国将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这是很直观的。
我国仅以2005年新时期我国法治建设的例子说一下。
2005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25件法律草案,法律解释和有关问题的决定草案,通过了18件,有些法律给我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比如说废止农业税条例,结束了两多年来农民种田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为我国国家的法治建设进一步走向统一税务制做好了铺垫,打好了基础,迈出了第一步。
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新成就

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新成就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方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
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新成就进行全面评估。
一、加强宪法法律实施,推动法治国家建设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依宪法治国,全面加强宪法法律实施工作。
通过多次修宪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加强了宪法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宪法意识。
另加强了宪法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增强了法律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这些举措进一步推动了法治国家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正度和效率为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国在司法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加强了人民法院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建立了审判权运行机制和司法责任制度,确保了审判工作的规范化和公正性。
另深化了司法公开和透明化改革,加强了司法信息的公开与传播,提高了审判结果的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
这些改革举措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增强了人民对司法公正的信心和满意度。
三、推动行政管理依法治理,优化营商环境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推行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通过建立行政权力运行规范、透明和权责一致的机制,促进公正行政,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减少企业的办事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全国法治环境的整体水平。
这些改革举措巩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基础,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加便利和公平的环境。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中国坚持绿色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政策。
通过立法和执行,加强了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了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文革”践踏民主法制的表现:
1.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 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 2.一些地方发生武斗,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3.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 4.1969年11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成为共和国 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新中国成立后 形成了哪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1-
我国民主政治体系的基本架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
中共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和
民族区域
大会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
根本的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原则 基本的 政党制度
-2-
自治制度
基本的民族制度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第十二课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课标要求:
了解“文化大革命” 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 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 艰巨性。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 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 重要意义。
当堂练习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加强民主政 治建设,主要措施有( ) ①提出“有法可依”十六字方针 ②平反各种冤假 错案 ③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制定多部法律④进行法 律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除人民政协外,1949年至今中国建立的新型政治民 主制度还包括 (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村民选举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12-
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13-
共和国主席惨死于开封
-14-
文革时期照相馆的对话:
• 甲:“‘为人民服务’,同志,我照张 相。” 乙:“‘要斗私批修’!照几寸?” 甲:“‘革命无罪’,三寸的。” 乙:“‘造反有理’,一块三。” 甲:“‘批判反动权威’!给您钱。” 乙:“‘反对金钱挂帅’!给您票。” 甲:“‘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在哪儿照 相?” • 乙:“‘为公前进一步死’!往前走!”
5.“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均遭到严重破坏,停止 了活动。 这样,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制度中断了。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
者错误发动的,被林彪、江青两 个反革命集体利用,给党、国家 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性质)
2、“文革”中,党和人民得到的深刻教训是( A要在综合平衡中发展经济 B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要清除修正主义在党内的影响 D要正确处理敌我矛盾,以利于现代化建设
)
当堂练习
3、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 必究”这一法制建设方针的会议是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4、下列法律文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起核心作 用的是 ( ) A《选举法》 B《宪法》 C《刑法》 D《民事诉讼法》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 “长期共存、互相 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 基本政治制度
-21-
3.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84 年颁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4.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逐步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17-
(三)“文革”的教训
“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给 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损失。“文化 大革命”结束后,党和人民痛定思痛,深刻认识 到,要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发生,
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8-
正是由于这些深刻的教训, “文革”结束后,党和国家大 力加强了民主法制的建设,使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逐 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22-
三、政府职能的转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政府职能: 政府无所不包。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职能: 开始对政府的职能进行逐步改革,裁撤合并一 些部门,精简压缩工作人员,取得了一定成果。 3、199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1)组成部门从40个减少到29个。 (2)将多项职能交给企业、中介组织或地方承担。 (3)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改进工作作风。 4、成效: 更好地适应了中共经济和社会 改革的发展形势。
当堂练习
1、“文革”十年浩劫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 和损失。其发生的原因是 ( ) ①毛泽东对国内形势估计错误 ②党内出现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③中共由于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环境中,习惯采用 阶级斗争的方法处理党内意见分歧 ④权力过于集中,个人崇拜现象严重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然而,新中国的民 主政治建设历经坎坷 和曲折… …
“文化大革命”这场 大暴风雨使中国的民 主法制几乎被破坏殆 尽
……
-4-
重大挫折——文革“十年”
一、“文化大革命”
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为什么会有一场“文化大革命”?
(一)“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
1.思想根源:“左”倾思想影响日益严重 2.理论基础:形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 3.政治保障:通过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 命的决定》。 4.党内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现象严重。
-19-
二、民主法制的重建与完善
(一)民主法制重建的措施: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法制 建设“十六字方针” b、为刘少奇等受迫害的干部平反 昭雪。 c、恢复了人大常委会的日常工作 d、恢复了人民政协的工作
-20-
(二)民主法制的完善
1.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78年;1982年;1997年;2002年。 2.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
黑白颠倒——“文革”
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表现:
-7-
-8-
红卫兵抄家
被红卫兵查封的民宅
-9-
“看大字报”成为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10-
-11-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1935年10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惟我彭大将军! 德高望重的元帅被批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