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文本前的准备:在学习阅读理解题型前,需要对文学常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积累,包括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文学手法和修辞手法等。
这样可以帮助理解文本的意义和深层次的内涵。
2. 抓住文本的主题和结构:阅读文学类文本时,要注意抓住文本的主题和结构,了解文本的整体架构、中心思想和情感体验。
通过分析文本的标题、目录、开头和结尾等部分,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旨。
3.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注重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包括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态度、思想和观点等。
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描写、对比、对话、独白等手法,揭示出作者的意图。
4. 理解文本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是解题的重点。
要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形象特点、言行举止等方面的描写,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同时,还要注意抓住文本中的情感暗示和情感转折点,理解文本情感表达的程度和方式。
5. 从上下文推测词语含义:在阅读文学类文本时,会遇到一些生词和词语的多义性。
要善于通过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具体含义。
可以通过分析前后句子的逻辑关系、句子结构和语境信息等来推测词语的意义。
6. 多角度思考问题:在答题过程中,要通过综合考虑文本的各个方面来作出准确的答案。
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深入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详细细节,从而得出准确的解答。
以上是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的一些要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记住,多进行实践和练习,熟能生巧,提高解题能力。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1. 阅读全文:在回答问题之前,仔细阅读整篇文本,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和结构。
注意文中的细节和论点。
2. 注意段落结构:文学类文章通常具有明确的段落结构,每个段落都有特定的内容或论点。
理解段落的逻辑关系对于回答问题很重要。
3. 关注重要细节:注意关键词、短语或句子,这些细节可能与问题有关。
它们通常在文章中用粗体、斜体或引号强调。
4. 分析作者意图:理解作者的意图、态度和观点对于回答问题非常重要。
通过注意语气、修辞手法和上下文,推测作者的目的。
5. 使用推理和联系:阅读文本时,使用自己的推理能力和背景知识,将不同的细节和观点联系起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6. 多角度思考:遇到开放性问题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考虑多种可能的答案。
文学类作品通常有多重意义和解释。
7. 划重点和标记:在阅读过程中,划重点和标记关键词、短语或句子,以帮助你记住重要细节和信息。
8. 注意语言和修辞手法:文学类文章通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
表达主题和情感。
注意并理解这些语言现象对于回答问题很有帮助。
9. 查找其他资料:如果遇到陌生的文学作品或文化背景,可以查找其他资料,了解更多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回答问题。
10. 练习真题:通过做一些高考文学类阅读理解的真题练习,提高自己的答题技巧和阅读理解能力。
文学类文章阅读备考策略
“ 、 、 、 ” 基 本 语 文 知 识 的 积 累 外 , 要 了 解 语 修 逻 文 等 还
一
② 了解写作背景 : 文后注明的写作时间、 写作地
点 、 章 出 处 等 , 启 发 读 者 理 解 文 章 的 内容 主 旨 、 文 能
些有 关历史 、 美学 、 哲学等 方面 的知识 。直接 应用
2表 达 方 式 .
现 代 文 阅 读 题 题 干 的 设 置 一 般 包 括 三 个 方 面 的 内 容 : 设 的 情 境 、 问 的角 度 、 题 的 意 图 。创 创 设 命 设 的 情 境 、 问 的 角 度 是 显 性 的 , 意 图 则 是 隐 性 设 而
的. 但又 是 最关 键 的 。 只有 与 命题 意 图 吻 合的答 案
文学类文章阅读备考策略
■ 湖 南 省 涟 源 市 第 二 中学 张 锦 辉
虽不 甚科 学 , 也便 利 于 应 试规 却 答 现代 文 ( 学类文 章 ) 文 阅读 题 时 , 些考 生 有 散 文作 粗 略分 类 , 好 这样 的感觉 : 文章读 完 了 , 意思模 模糊 糊知 道 一些 , 律 方 法 的 总结 归 纳 。
就是 做 起题 来 . 从 下手 , 着 头皮 懵 懵懂 懂 把题 无 硬 答 完 了 . 完 对 答 案 时 , 迷 瞪 瞪 云 里 雾 里 不 知 当 考 迷
时所云 , 其失分 之惨 可想 而知 。
那 么 .文 学 类 文 章 阅 读 备 考 有 无 捷 径 ?答 题 有 无诀 窍?
、 ●, f )I ■ J
神 : 究作 者 的创 作 背景 和创 作 意 图 ; 作 品进行 探 对
“ ” “ ” 实 其 虚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文学类小说阅读备考指南与答题技巧
考情特点备考方向1.近年高考全国卷一改小说一统天下的局面,2021两套全国卷是小说、散文各一篇。
2020年全国卷Ⅲ考查了散文《记忆里的光》,2020年新高考Ⅰ卷考查了散文《建水记》。
考查文体的变化体现新课标重视多方面培养审美鉴赏能力的教育思想和新高考全面综合考查学科素养的命题理念。
2.文本选材突出人性美与时代性主题。
2021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突显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的结合;2021全国乙卷《秦琼卖马》则突显人性之美;2020年全国卷Ⅱ《书匠(节选)》是弘扬工匠精神的主题;2020年新高考Ⅰ卷《建水记》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主题;2019年全国卷Ⅱ《小步舞》是映射工业化进程中精神家园丧失的主题。
选材的主题,契合时代精神,体现新课标和新高考重视“立德树人”的理念。
3.设题既注重常规性又兼顾灵活性。
2021全国乙卷的小说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情节的设计意图,一道考查人物心理,都是常规题型,难度也适中。
2021全国甲卷的散文两道简答题,一道考查信息的筛选,一道考查中心句的作用,都是常规题型,但“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的说法简明而生动,体现了命题的灵活性。
灵活性另一方面是不拘常规,因文设题,个性化命题。
如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第9题根据文本特点考查海明威创作的“冰山理论”。
1.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要以小说、散文为主,兼顾戏剧、诗歌。
这既是为了应对国家命题中心“反套路”的命题理念,也是为了培养考生真正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
2.因文学类文本考查点侧重文体特征,故本专题分小说、散文来备考。
3.读懂是解答问题的关键,因此,应以读懂文本为切入点,以必备文体知识为突破口,以教材为关联点,以高考真题为能力训练点来进行层进式备考。
如何读懂小说一、掌握文体特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构成了小说的基本面貌。
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202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评析解读及复习备考策略
202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评析解读及复习备考策略摘要: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察,已逐步由以往的考察技巧向“因文命题”、“指导教学”方向转化,使得以往的注重题型归纳、强化模板思路及单篇小说解析式阅读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在文学类文本教学及高考复习备考中,教师应充分理解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三者之间的理念内涵关系,以任务群为抓手,以培养文本阅读的鉴赏者、创作者为目标,不断改进并完善自己的教学及备考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变化,教学策略近年来,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丢分率提升及备考低效率化现象逐年凸显,刷题、多轮复习、题型归纳等常规复习手段的有效性迎来最大质疑,教与学双方陷入困境。
笔者借助问卷调查、访谈、试卷分析直面学生学习及备考的困境,以听评课、观摩为调研手段,归纳反思现行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及教材中任务群的落实与教学现状,寻找小说类文本阅读的突破口。
本文从近年来高考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题型变化情况、大单元背景下小说类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及小说类高考备考策略三方面进行阐述及探索,请方家斧正。
一、从“能力考察”向“教学指导”转化的设题变化1.小说考察不离“立德树人”从2023年全国高考卷文学类文本的试题进行梳理来看,文本主题紧扣“立德树人”的内核:皆节选国内优秀文学作品,而有意识的摒弃了国外的作品,有文化自信和阅读指引回归的倾向和需求;截取人物的生活片段,捕捉人物形象特征及人性的光辉;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厚植家国情怀;聚焦民生热点,弘扬真善美,探索人文关怀;注重文章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体现高考的育人功能。
例如2023新高考语文1卷陈村的《给儿子》以情真意切的语言呼喊孩子走向乡村、走向生活,感受乡村的风俗美、纯情美、感受历史、感受成长;2023全国甲卷《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感受机械的创造的力量及工人的能力;2023全国乙卷《长出一地的好荞麦》农民对土地的坚守与热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方法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方法
1. 细读原文:阅读前先看题目,了解问题要求。
然后读原文,注重理解并注意细节。
2. 理清逻辑:补充自己整个阅读过程中的逻辑,在脑海中理顺一些细节之间的联系,这对于后面的回答问题很有帮助。
3. 注意文化背景: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当时的特定背景,如果了解背景则更容易理解作品的深层次内涵。
4. 注重言外之意: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一些隐晦的情感,注意在阅读过程中捕捉这些隐晦的情感。
5. 根据上下文推断: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单词、句子,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其意思,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
6. 统筹所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阅读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作品。
7. 精准答题:根据问题要求精准回答,注意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答案并回答所提问的问题。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中学生备战高考的重要功课之一,作为语文科目的一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一重要考试。
一、复习策略1. 完整阅读原著复习文学类文本,首先要对原著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这包括对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的原著进行全面地阅读,了解其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对原著有了解,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学类文本的内涵和含义。
2. 多角度分析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多角度地进行分析。
不仅要从文学的角度出发,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内容,还要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问题,这样才能够全面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 多维度比较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进行多维度的比较。
可以比较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比较不同作者的同一主题的作品,比较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等,从中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4. 进行读后感分析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进行读后感的分析。
读后感不仅是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更是对作品内涵和意义的把握。
通过对读后感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色。
5. 制定复习计划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
要结合自己的时间、能力和目标,合理安排每天的复习任务,并适时地进行调整和修正。
只有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复习文学类文本的工作。
二、教学有效性1. 选材丰富多样在教学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选取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
不仅要包括古代和现代的作品,还要包括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2. 重视文本解读在教学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重视文本的解读。
要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分析作品的结构、语言、意义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是考生备战高考的重要一环,也是决定考生高考成绩的关键之一。
为了提高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效果,以下提供了一些复习策略,并探讨了教学的有效性。
一、复习策略:1. 多读多练: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需要考生具备较高的阅读理解和解析能力,在复习阶段,考生应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尤其是高考范围内的作品。
通过多读多练,可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2. 系统学习: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按照高考大纲的要求,系统学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知识点和技巧。
了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题材和主题,熟悉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 多角度分析:对于给定的文学作品,考生应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可以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语言运用等方面,这样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解读文学作品。
4. 整体把握:考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保持整体把握的能力。
即了解作品的整体结构、主要情节和主题思想等,而不仅仅停留在局部细节。
5. 频繁练习:考生应多做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练习题,掌握解题技巧和策略。
可以选择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进行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二、教学有效性: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教学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1.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阅读和思考。
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等方式,增加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 授之以渔: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析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可以使用讲授、讨论、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定期反馈:教师应定期进行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
可以通过布置作业、小测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进行调整和指导。
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特点和备考策略
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特点和备考策略
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特点:
1. 选文特点: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通常选取中外现当代文学作品,以小说、散文为主,兼顾诗歌、戏剧等文学形式。
这些选文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2. 考查重点: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并根据文本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
3. 题型特点: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题等。
其中,简答题和写作题是重点题型,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备考策略:
1. 扩大阅读量:学生应广泛阅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注重基础知识:学生应掌握基本的文学理论知识,如主题、情节、人物等,以及常见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比喻、对比等。
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3. 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应注重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文学评论等方式,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4. 精练题型:学生应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对于简答题和写作题等重点题型,可以进行专项练习,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解题技巧。
5. 总结规律: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和总结,学生可以发现一些常见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
这些规律和技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高三语文冲刺阶段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复习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具 体的“阅读与鉴赏”“表达 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语 文认知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 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 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 主要内容。
A.以语文核心素养为考查目 标。 B.以情境任务为试题载体。 C.以综合考查为命题导向, 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 点设计考题,导致死记硬背。 D.选用的言语材料要具有时 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贴 近学生生活。 E.测试情势要创新,多设置 可供学生选择的题目;多设 置主观性、开放性的题目。
二、高考备考策略 审题
2.审读题目,揣摩命题意图 小说只写了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 这
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 谈你的观点。(《战争》)
审题: 1.抓住重点词语:“小”“大”——矛盾对峙 2.分析语句关系:“只……却……”——转折 3.揣摩命题意图:“战争”——小说三要素+主旨
一、高考命题导向
深化考试内容改革。202X年高考命 题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 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 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 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 “机械刷题”现象。 ——《关于做好202X年普通高校招生 工作的通知(教学〔202X〕1号)》
关注外国小说
的一般特点
3
重视以小说要素为
4 依托构建小说文体 知识体系
二、高考备考策略
小说阅读题答题步骤
二、高考备考策略 审题
1.审读题目,注意题目表述的限制性。 如202X年Ⅱ卷第9题: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
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 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1)“苗圃” 是场景,(2)本题考查场景的作用,(3)本题 只从“情节发展”角度考查场景作用。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篇一: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小说文本阅读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一、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结构依靠情节的力量而构成,也可以通过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等来构成。
小说情节的结构要素有:(1)线索。
它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也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
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明线。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
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
暗线的作用: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2)情节安排的技巧。
基本技巧有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等,常用技巧有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等。
①悬念: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
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
②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③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④伏笔: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
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⑤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⑥衬托: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高考语文复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常考考点归纳:解读标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理清线索、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手法、赏析精美语言、设题方式及解题技巧如下:一、在标题上设题1、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标题的含义。
2、考虑标题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情感,是否新颖、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等。
3、拟写标题时可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述。
二、在情节上设题1、概括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时,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三要素缺一不可。
2、简述故事情节时,需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在环境描写上设题1、自然环境可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社会环境可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关于社会环境描写:需揭示作品中的社会现实。
注意场面描写:需表现一种特定的气氛,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
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2、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xx手法,塑造了xx形象,表现了主人公xx性格特征。
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XXX(外)、语、动、心。
2)细节描写:描写人物的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细节描写是指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情感、品质性格,以突出中心。
比如,XXX顺手拿走母亲的手套,胡屠户替女婿扯衣裳襟,XXX排出九文大钱等。
侧面衬托是指通过写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攻略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攻略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攻略张金波(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二语文组)“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是指散文阅读。
根据平时测试的情况来看,大家对这道题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得分偏低。
如何提高这类题的复习效率,如何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并最终提高语文成绩?我认为必须从解决三个问题入手,才能真正占领文学类文本阅读这块高地,这三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考什么,如何读,怎么答。
一、研读考纲:解决“考什么”的问题考生应当有明确的考点意识,因为高考是一种规律性、规范性都很强的考试,考生必须清楚“考什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要想准确把握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点,必须认真研读《考试说明》。
从近几年河北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来看,“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的考查要求一直保持稳定,没有什么显著变化。
文学类文本阅读始终侧重考查以下几种能力:⑴对关键词语的正确理解、判断及阐释;⑵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⑶对有效信息的筛选及整合;⑷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⑺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⑻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概括地说,一篇文本的考查对象只有四个:词、句、段、篇。
如果考查词句和段落,只能从两个方面命题:含义,作用。
如果从整篇的角度考查,也不外乎是:写作技巧,思想感情,如何评价。
对于考点,我们还可以通过日常训练加强体会。
总之,通过研读考纲,明确考点,我们就可以准确把握备考的方向,使备考事半功倍。
二、压缩文本:解决“如何读”的问题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在考场上,当学生面对一篇文本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文章。
这一关过不去,万千的答题技巧都无用武之地。
任何文本的阅读其实都只有三个问题:写什么?如何写?为何写?“写什么”是内容,“如何写”是技巧,“为何写”是情感。
“写什么”“如何写”是表,“为何写”是里。
这几个问题难度最大的“为何写”。
作者写一篇总要告诉读者一点什么,如果学生不领会作者的这“一点什么”,答起题来就会南辕北辙。
2024年(新高考卷+全国卷)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红楼梦》B. 《呐喊》C. 《西游记》D. 《三国演义》2. 下列哪位作家被誉为“现代文学之父”?A. 鲁迅B. 茅盾C. 巴金D. 老舍3. 《围城》的作者是谁?A. 钱钟书B. 张爱玲C. 林语堂D. 沈从文A. 《项链》B. 《羊脂球》C. 《悲惨世界》D. 《红与黑》5. 《百年孤独》的作者是哪位哥伦比亚作家?A. 加西亚·马尔克斯B. 阿尔贝托·贾平托C. 路易斯·博尔赫斯D. 伊莎贝尔·阿连德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
()2. 《边城》是沈从文的长篇小说。
()3. 《雷雨》是曹禺的独幕剧。
()4. 《子夜》是茅盾的长篇小说。
()5. 《茶馆》是鲁迅的戏剧作品。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是小说的____线索。
2. 鲁迅的《呐喊》收录了《狂人日记》、《______》等短篇小说。
3. 《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在____大学任教。
4.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讲述了女主角为了一条____而付出巨大代价的故事。
5. 《百年孤独》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____故事。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呐喊》的文学价值。
2. 请简要介绍《边城》的故事背景。
3. 请分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形象特点。
4. 请举例说明《围城》中的讽刺手法。
5. 请简述《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特点。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结合《红楼梦》中的情节,分析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2. 请以《狂人日记》为例,谈谈鲁迅作品中的批判精神。
3. 请从《边城》中选取一个人物,进行形象分析。
4. 请结合《骆驼祥子》的内容,谈谈你对旧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
5. 请分析《百年孤独》中马孔多镇的象征意义。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呐喊》中《阿Q正传》的社会意义。
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备考策略
写 什 么 ?— — 岳 桦 由 平 凡 到 与 其 他 要 素 之 间 的 相 互 作 用 。 如 这 类 题 目 的 时 候 一 定 要 注 意 关 联
3把 握 鉴 赏 的 多 维 关 联 。 现 爸 的 深 切 怀 念 。 看 技 法 。 句 运 . ② 此
手 法 、 达 技 巧 和 谋 篇 布 局 。 写 代 文 阅读 的 鉴 赏 题 考 查 , 答 案 往 用 了 细 节 描 写 , 因 而 使 作 品 生 动 表 ③
得 怎 么 样 ? 也 就 是 说 使 用 这 种 手 往 不 是 单 一 的 ,而 是 要 充 分 体 现 感 人 , 婉 含 蓄 。③ 看 主 题 。文 章 委
法所 达 到 的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0 如 0 9年 全 国 彼 此 之 间 的 关 联 性 特 点 。 凶 此 在 往 往 是 卒 章 显 志 的 。 此 处 写 风 铃
卷 I 岳 桦》 1 I 《 第 7题 : 章 最 后 一 解 答 鉴 赏 题 时 , 想 回答 得 全 面 , 的 “ 锈 ” 裂 缝 ” 长 长 短 短 的 线 文 要 绿 “ “
层 面发 掘作 品 的意 蕴 、民族 心理 尔 的话来 说 , 蕴 就 是 “ … 内在 意 … 和 人 文 精 神 ; 2) 讨 作 者 的 创 作 的 生 气 、 感 、 魂 、 骨 和 精 神 ( 探 情 灵 风
3典 题 选 粹 。 .
本 文 写 了驮 队 飞 渡 峡 谷 的 故
文学类文本 阅读探究题备考策略
◎ 邱 文华
一
、
考 纲 阐述
1考 纲 对 接 。 “ 不 同 的 角 度 说 是 我 们 中 华 民族 具 有 普 遍 意 义 . 从 的 是 对 人 的 尊 严 的 保 护 ,对 人 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
2014-11-17 高中生学习
现代文“大阅读”是高考试卷中分值较高的模块,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又以能力点考查丰富、选文多变、单题分值较高、提分难度较大,成为测试中的“硬骨头”。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呢?
首先,我们要树立文体阅读的意识。
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文体特征,熟悉文体特征,就能在最快的时间内梳理清楚作者的思路,抓住文章最核心的内容,而不被纷繁的情节、意象迷惑。
比如散文的写作思路多为“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小说则围绕三要素展开。
其次,要学会审题,读懂题干暗示给我们的多种信息——答题区域、涉及考点、答题方向等,这样才不至于答非所问。
下面重点讲讲文学类文本常见题型的备考策略。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题型很多,大致来说,可以归为以下三类。
一、分析与概括题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整体内容及结构思路的把握。
常见的有以下题型。
1.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如2012年安徽卷《往事(二)之八》:文章前一部分是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
解题策略:该类型题目要求梳理文章的感情脉络,其实质还是梳理行文思路。
抽剥出每个层次中的情感要点,并按先后发展的逻辑连接起来,就是情感的变化发展了。
对这类题,第一步,整体感知,对文章主题有一个基本把握。
第二步,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画出体现作者行文思路的关键词句(如主旨句、过渡句等)。
第
三步,对每个层次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紧张、期待——兴奋憧憬——坚定执着——失望无奈
2.概括文意,理解主旨。
如2012年北京卷《心灵的篝火》:作者为自己的小说取名“绝顶”,结合这篇前言,说说作者所理解的“绝顶”包含了哪几层内涵。
解题策略:本题是内容概括和重要词语含义两个题型的融合。
答题时在文中找到有关“绝顶”的内容,然后分析概括。
概括文意题,关键是把握各个部分的内容,弄清楚它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参考答案:①绝顶是指小说中主人公希望攀登的梅里雪山绝顶;②从攀登雪山中抽象出的“绝顶”,象征着人们在人生中不懈追求希望超越的极限;③作者也把创作这部小说当做自己写作生涯的“绝顶”,它或许是最后一部作品,而作者仍试图超越。
3.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如2011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
解题策略:概括人物形象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2)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征;(3)人物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4)文中作者或其他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答题套路”一般为:身份地位+性格特点+具体事例+作者的创作意图。
参考答案:蒙铁尔是个极其吝啬的财主形象,他粗暴、专制、冷酷、吝啬:他家里的一间房子里“堆满家具什物”,可是他妻子却“形容憔悴”,住在“黑洞洞的屋子里”;他的儿子渴望得到一个鸟笼,他不但拒绝买给儿子,还恐吓责打儿子。
在他心中金钱重过亲情,压倒一切。
【小结】相对来说,这种题属于难度较低的题型,主要考查对文章整体的把握。
文章的整体要从多个方面把握,除了要理解基本情节,还要注意文中的描写尤其是抒情与议论的话语。
解答这类题,关键是把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进而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抓住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二、理解与赏析题
这一类题高考中出现得最多,侧重考查对文章各个要素的深入领会。
比如理解词语、句子含意,赏析语言的特点(艺术),赏析文中的形象(人物、景物),赏析文章的艺术手法等。
1.理解重要语句含意。
如2012年重庆卷(《太阳梦》):怎样理解“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这句话的含意?
解题策略:答题时首先确定需要解释的关键词,然后结合文章解释关键词在文中的具体所指,最后分析作者在这句话中蕴含的情感。
理解词语在句中的含义,首先需要把握词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等),如果是代词,要理解其在文中的指代义(即指代的内容),如果运用了修辞,要把握其在文中的修辞义。
其次,还要分析其作用、表达效果。
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意,一般是先找到句中含义丰富的关键性词语,联系上下文解释,然后概括句中作者的感情。
参考答案:①老刘的画中没画太阳,却是以太阳照耀为背景。
②画中蕴含着他对理想境界——“太阳梦”的追求。
2.赏析文中的形象(人物、景物)。
如2012年广东卷(《荷叶》):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
解题策略:本题考查涉及两方面内容:开头段落的基本作用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开头段落如果是叙述或议论一般有点题、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等作用,如果是景物描写,一般有点明季节(时间)、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作用。
理解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首先要准确把握所写景物(环境)的具体内容和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与人物、情节、主旨等的关系。
参考答案:①为下文写残荷作铺垫;②渲染典雅古朴的古徽州的气氛;③点明季节、时间等。
3.赏析文章的艺术手法。
如2012年四川卷(《柴禾》):第6自然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其表达效果。
解题策略:解答赏析“效果”的题目要注意:该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一定要先点明;手法和效果之间的因果联系要揭示。
参考答案: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逐层再现柴禾被冷落忽视、逐渐朽去过程中的三个细节,层层渲染,画面生动,富有感染力;四个“看见了”突出柴禾朽去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场又始终旁观的态度,传达出深深的自责和无奈情绪。
【小结】在理解与赏析题中,常常会考查到某个要素的作用(效果),甚至可以说作用类题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最常见的题型,考查角度涉及标题、开头、结尾、过渡语段、人物、景物、艺术手法等各个方面。
在备考时,务必对文本各个要素的常见作用了然于胸。
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对内容的分析应由表及里。
(三)探究题
解答探究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如2012年四川卷(《柴禾》):这篇文章有人认为重在写柴禾,有人认为重在写人,你赞成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解题策略:文章的主旨应该是唯一的,但题目为什么会有两个答案?“重在写柴禾”与“重在写人”难道不矛盾吗?问题的关键是这里的“重”可以有不同理解。
“重在写柴禾”,是从文章本身、文章的篇幅角度而言。
“重在写人”是从作者的创作意图而言。
不管选择哪种看法,只有在准确把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才能自圆其说。
参考答案:(略)
2.从哪些角度探究。
不管散文、小说,基本要素不外乎人物、景物(环境)、情节结构、艺术表现(包括语言)、主旨、标题,而且这些要素都是紧密相连、互相作用的。
所以,不管题目要求探究哪个方面,都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切入思考。
如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
解题策略:情节的设计要考虑情节本身的合理性与生动性,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对表现主旨的作用等。
参考答案(要点):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
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
3.是否延伸到文本外。
有些探究题只要求对文本展开探讨,有些探究题则要求联系现实来谈,必须看清题干要求。
同时,要明白探究题的开放性准确来说指的是答案的不唯一性,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脱离文本和题干中限制性的内容指向,天马行空地随意阐发。
即使是要求延伸到文本之外的题目,也要在深入领会文本的基础上,合理延伸(与文本相关联)。
如2013年四川卷(《负重的河流》):塔里木河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结合文章,就河流与文化的关系,谈谈自己的思考。
解题策略: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应围绕河流与文化的关系来谈(文本之外),但思考必须从塔里木河给我们的启示出发(文本之内)。
可见,“文本之外”是“文本之内”的合理延伸,而且往往是文章主旨的延伸,所以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很关键。
参考答案:(略)
4.要根据自己的论据(现成材料,包括文本和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来确定观点,观点表达要严谨,要合情合理,不能为求新求创意而哗众取宠。
反过来,确立了观点,就要围绕观点组织材料。
如2012年安徽卷(《往事(二)之八》):文章结尾部分写“我”决心“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永不作灯塔的梦”,“我”是否“放得下”?请谈谈你的理解。
解题策略:“参考答案”四个示例的观点分别为“‘我’放得下”“‘我’放不下”“‘我’理智上放得下,情感上却放不下”“‘我’会慢慢放下”,可见题干虽然问的是“是否”(选择问),但并不意味着考生只能选择其一,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更严谨地确立自己的观点。
参考答案:(略)
【小结】总而言之,探究性题目应注意下面几点:第一,要紧扣文本,不要脱离文本,从文本中寻找依据和信息;第二,着眼于全篇,整体把握文本,深入领会主旨;第三,看清题干要求,严谨作答;第四,表述清晰,有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