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礼记》二则.ppt
初中语文《礼记》二则 课件 (共27张PPT)
2. 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归纳: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 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 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 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 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
2. 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归纳: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就是说人 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不会将它粘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 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 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 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 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 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 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 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 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嘉肴”写起?
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 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 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1.类比手法的概念: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
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 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 理形式。
2.类比手法的作用:借助类似的事物的特 征,让读者加深对本体事物的理解,或加 强作者的某种感情、气氛的烘托。
2. 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的呢?
归纳: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 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 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 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 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 提到:“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 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26张PPT)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中的篇 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 作。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
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主谓之间,取独
是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总领全文,“大道”是治理 社会的最高准则;“天下为 公”是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 成员
能够发挥自己 的才能。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 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
老而无妻 幼而无父
有残疾不能做事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而无夫 老而无子
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 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 社会的供养
类比论证。因为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不足,然 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困 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 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 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
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 代的政治制度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
《礼记》二则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 创者。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国睢阳(今河 南省商丘市)人。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 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 本《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礼记》二则ppt课件
儒家思想对礼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儒家思想对礼乐文化的重视
儒家思想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实现 社会和谐的关键。儒家经典《礼记》详细阐述了礼的种种 规定和内涵。
儒家思想对礼乐文化的传承
儒家学者通过著书立说、传承经典等方式,不断弘扬和发 展礼乐文化。他们强调礼的实践意义,提倡人们在日常生 活中践行礼仪规范。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 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THANK YOU
思想内涵及价值观念探讨
思想内涵概述
阐述两则篇章所蕴含的主要思想 内涵,如儒家思想、礼仪文化等
。
价值观念探讨
分析篇章中体现的价值观念,如尊 卑有序、和谐共处等,并探讨这些 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现代启示
结合现代社会实际,探讨两则篇章 对于当代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03
文化背景与拓展延伸
礼乐文化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礼仪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 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 术价值。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篇章结构及主要内容概述
01
02
03
《礼记》概述
简要介绍《礼记》的作者 、成书年代、主要内容及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
选文篇章结构
分析所选两则篇章的整体 结构,包括篇章的开头、 主体和结尾部分。
04
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
文学手法运用及艺术效果分析
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将抽象的道 德观念具象化,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 染力。
《礼记二则》ppt课件
通过《礼记二则》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礼仪制度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理解儒家思想对于礼的阐述和重视。同时,通过文本的分析和解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文本选读原因及意义
02
CHAPTER
文本解读与赏析
以《礼记》中的两篇文章为例,分析其篇章结构,包括开头、主体、结尾等部分,探讨其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
《礼记二则》PPT课件
目录
引言 文本解读与赏析 知识拓展与延伸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01
CHAPTER
引言
礼记背景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篇章结构
介绍《礼记》的写作特点,如注重礼仪制度的阐述、强调道德教化、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语言简练、意蕴深厚等。
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及写作特点
选取《礼记》中的关键句段进行解读,分析其含义和表达技巧,如“礼之用,和为贵”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再选取另一关键句段进行解读和赏析,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帮助学生领略文本的深刻内涵和优美语言。
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介绍
《礼记》与《周礼》的关联
探讨两部经典在礼仪制度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
文学作品中的礼仪描写
选取一些代表性文学作品,分析其中对礼仪的描写和反映,以及这些作品对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礼记》与《仪礼》的比较
分析两部儒家经典在内容、形式和思想方面的异同,以及它们在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与其他文学作品比较分析
2024《礼记二则》优质PPT课件
课件contents •礼记概述与背景•礼记二则选文解读•礼仪制度在古代社会应用•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礼仪差异与融合•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目录礼记概述与背景礼记定义及历史地位礼记定义历史地位《礼记》在儒家经典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四书五经”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与成书年代作者成书年代主要内容及篇章结构主要内容《礼记》主要记载了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礼仪规范、道德观念、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篇章。
篇章结构《礼记》的篇章结构较为灵活,各篇之间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儒家礼学思想体系。
文化价值与影响文化价值影响礼记二则选文解读原文展示礼仪要点现实意义030201原文呈现丧葬礼仪文化背景文字注释与翻译难点解析针对选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等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意。
逐句翻译对选文进行逐句翻译,采用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语境分析结合上下文语境对选文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思想内涵。
思想内涵探讨道德教化礼仪观念分析古代礼仪制度在道德教化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礼仪教育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文化传承礼仪制度在古代社会应用宫廷礼仪规范及其实践意义宫廷礼仪的种类与特点宫廷礼仪的实践意义民间习俗与节庆活动中礼仪体现民间习俗中的礼仪节庆活动中的礼仪儒家思想对礼仪制度影响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其中“礼”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儒家思想对礼仪制度的影响儒家思想将礼仪制度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使其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
同时,儒家学者还通过著书立说、开办私学等方式,推动了礼仪制度的普及和发展。
现代社会中传统礼仪传承与变革传统礼仪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传统礼仪在现代社会的变革经典名句欣赏与解读出处二《礼记·学记》。
《礼记二则》ppt课件
(3)绘思路图。
佳肴,弗食 不知其旨
《兑命》“学学半” (引用论证)
至道,弗学 学后知不足 知不足,自反 教学相长 不知其善 教后知困 知困,自强 (中心论点)
(4)借助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给课文分层。 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是故”“故”。
课文层次: 第一层:虽有嘉肴……不知其善也。 第二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相长也。 第三层:《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老百 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 的基本特征的?
课文第二层“大同”社会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
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男有分,女有归) 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抚养
老而无夫
老而无子
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同“鳏”,老而无妻 幼而无父
养,男有分,女有归。
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译文: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 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 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 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 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 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 时婚配。
探究主旨
1.若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你会选哪个词?它是何意? “教学相长”
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 样论证“教学相长”的?
“嘉肴”“至道”
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2024版部编版《《礼记》二则》PPT优秀课件
CHAPTER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等。
《礼记》在儒家学术史上占有相当突出的位置,从书中可以了解到儒家的思想,如“礼运大同”、“大学之道”等。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为儒家经典之一。
《礼记》简介及地位作者生平与主要成就《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
这些作者们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和学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通过整理和传承儒家经典,为儒家学派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代背景及文化特色《礼记》成书于西汉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转型期。
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礼记》所体现的文化特色是以礼为核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和道德规范。
《礼记》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被历代王朝作为制定典章制度的依据,还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文化等领域。
后世对《礼记》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它都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世影响与评价CHAPTER选取《礼记》二则中的经典篇章,如《大学之道》、《中庸》等,展示原文内容。
原文精选详细注释译文对照对原文中的生僻字词、难句进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提供原文的现代汉语译文,方便学生对照阅读。
030201原文呈现及注释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篇章结构分析所选篇章的整体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写作特点总结《礼记》二则的写作特点,如语言风格、论证方法等。
关键词句解析与翻译关键词句挑选原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解析,如名言警句、重要概念等。
词句翻译对关键词句进行现代汉语翻译,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思想内涵及启示意义思想内涵深入剖析《礼记》二则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如儒家思想、道德教育等。
启示意义结合现代社会实际,阐述《礼记》二则对当代人的启示意义,如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
初中语文精品系列《《礼记》二则》ppt课件
•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 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 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 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 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 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 学之间关系。
5
学习目标
• 1 、反复诵读课文,熟读成诵。 • 2、能借助注解读懂课文,积累
12
5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1、 自强: 自我勉励。
. 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我勉励。
13
6 、故曰:教学相长也。
. 1、故: 所以。 . 2 、教学相长: 教和学是互相推动
互相促进的。
.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
进的。
14
7、《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 1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不知
,教
;知困,
。
. 故曰:
也。 19
同步精读(一)师旷论学
. 译文:
.
晋平公对师旷说: “我今
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
晚了。 ”师旷回答说: “为什么不
把烛灯点燃呢? ”
.
平公说: “哪里有为人臣子
而戏弄自己的国君的人呢? ”
20
. 师旷说: “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 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 习,就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灿烂;中年 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 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蜡烛 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相比,哪 个更好呢?”
从外面把门带上
理想社会
8、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 这就是所说的 理想社会。
29
第22课《礼记》二则课件(共26张PPT)
矜、寡、孤、独、废疾者⑤皆有所养,
男有分⑥,女有归⑦ 。
⑥分:职分,职守
⑦归:女子出嫁
所以人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人能 够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成长,使老而无 妻的人、老而无无夫的人、幼而丧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 都能够得到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都有归宿(婚嫁)。
《礼记》二则
选自《礼记·礼运》。《礼记》, 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 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 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四书五经”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诗》《书》《礼》《易》《春秋》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儒家学者解释 说明经书《 仪礼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儒 家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 》,与 《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3)能否实现?
世外桃源,美好空想。
7、讨论探究:“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
桃源”有无相似点?
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
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 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 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 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洪秀全
领导了近代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背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诵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
课 文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
《礼记》二则ppt课件
重点难点
1.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 文章,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 社会的基本特征。
3.理清本文的说理方法,体会整句的句式特点和效果, 体会对偶和排比在论述类文本中的作用。
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桃花源记》中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其乐融 融的理想社会吗?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 的社会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的理想社会命名为——大 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去看看 吧。
板书
大道之行也
社会纲领 基本特征 理想生活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互相关爱,人人都得到关爱 安居乐业,全社会亲如一家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谋闭不兴 盗乱不作 外户不闭
大同
再见
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 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孔子是如何阐述他的理想社会的? 层层推进,逻辑缜密: (1)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修睦。 (2)接下来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故人不独亲其亲……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最后总结理想生活,是谓大同(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总括“大同”社会的景象。
整体感知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 贤与能,讲信修睦。
合作探究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 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 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 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礼记》二则ppt课件
全文结构:
• 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 1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初读课文思考:什么是“大道”,什么 是“大同”?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人人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 物物尽其用(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人人尽其力(力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天
“大同”社会的特征?
天
下 1、人人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下
为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公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无
恶
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1、在当时看来: 2、在现在来说: 3、能否实现?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 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 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 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 想“桃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陶 渊 明 : 世 外 桃 源
孔 子 : 大 同
作业:
1、背诵全文。 2、描绘你心目中的理 想社会,不少于500字。
因此
造反 害人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兴起
这
叫做
参考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
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 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 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 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 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 女子有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 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 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 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 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礼记二则》课件(共58张PPT)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人人都能得 到社会关爱
满足 生存需要
人人都能 安居乐业
满足 发展需要
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
满足 精神愉悦的需要
3.作者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Sikaoo
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
思
作”中,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 样的状况?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从外面把门带上 用门闩插上
是谓大同。
这叫作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 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 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 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只是敬 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 的子女,
要使老年人能终老的保障,中年 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 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 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 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 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 要能及时婚配。
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
读准句读 ◎DUZHUNJUDOU
行 也
大 道 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 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DUZHUNJUDOU
◎读 准 句 读
虽有 佳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 读
DUZHUNJUDOU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 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
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
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
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
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
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
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
演示课件
其此之谓乎 :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之谓”是文言文中一种比较固定的用法, 译为“说的是”。作用:宾语用代词“之”复指 一下,强调宾语。这是将宾语提前的倒装句的标 志,“其此之谓乎”正常语序为“其谓此乎”。
此之谓大丈夫: 这才叫作大丈夫。
演示课件
•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 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 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 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 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 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 然后才能勉励自已。所以说,教与学是互 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 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 这个道理吧!
《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演示课件
虽有嘉肴
演示课件
本文选自《学记》。《学记》是《礼 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 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 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 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 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 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 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大
讲信修睦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平系
道
之 基本 行 特征 也
盛 故人…有所养: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世
男有分,女有归: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恶其…不必为己: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心 驰
谋闭不兴
神
理想 盗乱不作
往
社会 外户不闭
演示课件
一、背诵《虽有嘉肴》,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论 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参考答案: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 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 的另一种形式。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 “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 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 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 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 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 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
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
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
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
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
(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作“大同”社
会。
演示课件
•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儒家的 “大同社会”理想的?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 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 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 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 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演示课件
天下为公 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
社会 纲领
选贤与能
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
举产生,标准是“贤”和“能”太
演示课件
《虽有嘉肴》一文主要论述了什么 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演示课件
类比论证——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相长 道理论证——教学相长
引用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 需要注意的是,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与现 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并不是一个概念。课文 所讲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 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 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在同一个主 体的身上,学与教互相促进。而在现代教育学意义 上,“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 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 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比如 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激发教师的思维,使 他对问题认识更深入;学生提出的某个疑问,可能 也正是教师自己理解上的难点;等等。但无论哪一 种“教学相长”,都是一种辩证的观点,值得肯定。
理想 盗乱不作
社会 外户不闭
演示课件
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中,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 大同社会安定、和谐的状况的反映,其中 折射出现实社会的黑暗、阴险,这正是人 们迫切追求理想社会的原因。
演示课件
互动探究
根据文中阐述的内容和你对“大同”社 会的认识,你觉得“大同”社会能实现吗?
演示课件
大道之行也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演示课件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 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 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 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 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 旁的楼台)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言偃(即子游,孔 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 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 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演示课件
《礼记》二则
演示课件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 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又名《小戴礼记》。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 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 礼乐的一般理论和关于礼乐制度。从《礼记》收 录的资料中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宗制度的演变 情况。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 哲学、宗教等各方面的内容。
演示课件
天下为公 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
社会 纲领
选贤与能
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 举产生,标准是“贤”和“能”
大
讲信修睦 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道
之 基本 行 特征 也
故人…有所养: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男有分,女有归: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恶其…不必为己: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谋闭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