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生活整合1

合集下载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汇率(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汇率升高和跌落的判断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或人民币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

(3)汇率变化的影响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对外投资,本国居民外出旅游购物、求学,利于偿还外债不利于出口、吸引物资,外国居民到中国旅游、留学,不利于收回外债2、影响价格的因素(11——14页)(1)供求影响价格:当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时,价格升高;需求减少,供给增加时,价格降低。

(2)价值(成本、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其决定的商品价值量降低,价格下降。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即对消费者、对需求)(第15页)①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人们对他的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人们对他的需求增加。

②对不同商品: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影响比较大。

③对相关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对其替代品需求增加,对其互补品需求减少;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人们对其替代品需求减少,对其互补品需求增加。

(2)第16页(对生产即对企业、对供给)调节产量——价格影响供求;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需求曲线,表现的是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即需求量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价格和需求量的成反向变化)。

价格为自变量,需求为因变量。

供给曲线:表达的是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即供给随着价格的变化而正向变化(价格和供给量同向变化)。

价格为自变量,供给为因变量。

生活必需品(图一)、高档耐用品(图二)的需求曲线请自绘曲线平移的情况:4、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回答如何扩大内需,扩大消费:(第17页)(1)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一份完整的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复习好功课,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货币(一) 货币的本质考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 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 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 4:金属货币与纸币1 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 5:货币与财富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整理(知识主干)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整理(知识主干)

《经济生活》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 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众多的商品中,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的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贵金属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4.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

5. 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标价格)和流通手段(买东西)。

其他: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6. 纸币: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7. 纸币本质: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8.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9. 通货膨胀(发行量>流通需要),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

通货紧缩,反之。

10. 信用卡: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优点: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及不便,简化收款手续,节省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11. 支票: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12. 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00外币兑换更多本币,外汇汇率↑(本币汇率↓),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抑制进口、刺激出口,资本流入。

13.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

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 供求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2.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反之。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精品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精品课件
——摘编自卢峰《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力系统考察之二》
思考: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指出古代东西方在耕作方式上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 因。
• 差异:古代西方主要实行二田制和三田制的休闲农耕制;古代中国主要实
行轮作制和复种制。
• 原因:古代西方地广人稀;古代中国人多地少,铁犁牛耕等精耕细作技术
来划分的
• 2.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已不再实行原始的民主,而是使用强制性的公共权力,
包括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机器。
• 5.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 ⑴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的发展。 • ⑵前者是后者产生的基础,即私有制是阶级产生的基础,私有制和阶级是国家产
生的基础。
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 古代 罗马
实行土地国有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 产。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 了越来越多的土地,而小农却逐渐 破产。
• 4.古代美洲 • ⑴食物生产: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美洲印第安人驯化了
骆马、羊驼和火鸡。
• ⑵社会生活:阿兹特克人的土地除了贵族私有的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有
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他们合伙经商或将土地出 租给佃户。
• ②古埃及:土地主要有王室和神庙占有。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发
展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 2.古代中国 • ⑴食物生产: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 ⑵社会生活 • ①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
耕作。
动了西欧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中国种植业发达土地集中后,农民仍然被固定在土地上,
未能有力推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7.全面认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 • ①.经济布局:南稻北粟(后为南稻北麦)。 • ②.经济结构:以农业种植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 ③.耕作模式:不断变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模式,日益完善。 • ④.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的个体农耕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 ⑤.土地制度:以地主土地私有为主,土地兼并盛行。 • ⑥.区域特征: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区域之间的多样性、不平衡性、互补性明显。 • ⑦.国家干预:一方面国家通过兴修水利震灾和救灾,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农

统编版《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PPT公开课课件1

统编版《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PPT公开课课件1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程标准】 了解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金融的变化历程,认识20世界以来贸易、金融 的变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一战前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时间:20世纪初。
2.表现: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间政 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
(2)德、意、日走上法的发展
1.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阅读第3段,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二战后世界经济发生哪些变化?效果如何?
(1)变化: 1)政府职能变化: ①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实现经济的快速 增长,实现了战后20年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②70年代调整:面对70年代“滞胀”危机,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2)科技发展:①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②20世纪 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2.资本主义国家
(1)经济危机爆发:
原因:一战后,经济有所发展,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导致了
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经 济 大 危 机 稳定贸易秩序,促进贸易自由化
(3)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经济发展 (3)服务贸易增长
实(行4)货①金币融贬风值商险,性让增品本加国商贸品打入易别国同市场。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
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
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也降至13%-15%。
性质:多边贸易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 主要活动: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灾后重建)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物种
传入地区
传入途径
推广
玉米
欧洲
由__________和葡萄牙人带 到欧洲
①16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 ②17世纪成为仅次于______的粮食作 物,传遍欧洲各国
中国
明朝时多种途径传入:从西 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 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 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①清朝______、嘉庆年间,玉米得到 大规模推广 ②__________前,遍布全国
【理论升华】 近代以来食物物种交流的原因和影响 1.近代以来食物物种交流的原因 (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 济文化交流。 (2)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与殖民贸易,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中物种交流 的发展。 (3)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推动了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流动。
. .
. .
. .
教你读史

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并推广使得粮食产量大大增加,促进了农业、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清朝光绪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
西班牙人
明朝
续表
物种
传入地区
传入途径
推广
辣椒
欧洲
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
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中国
______时传入,被称为“番 椒”

续表
明朝
认知升华 物种交流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往往受政治形势、经济状况和交通条件 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新航路开辟前,虽有彼此之间互相交流, 但单向交流特征明显。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内部地区间的贸易继续发展。随着商业革 命的到来,食物物种开始打破地域限制。这种交流是双向的,或者说是互补的。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经济生活》复习指南(标示★的为复习的运用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教案

必修1《经济生活》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内容标准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识记: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纸币。

支票和信用卡。

外汇和汇率。

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流通及其公试。

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

人民币外汇牌价。

运用: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说明应该正确对待金钱。

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的作用。

能力目标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正确使用信用工具,增强学生积累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 导入法。

介绍货币简史和世界各国货币趣闻,还可以采取由学生介绍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2)采取讨论和辩论法。

(3)社会调查法。

(4)类比法。

(5)比较法。

(6)热点分析法。

结合现实生活中“一切向钱看”等思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批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知识纵横:(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

(1)商品和货币的密切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的产物;(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是货币的第一种基本职能。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若不是一切商品,就不是货币,只是商品的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这样货币才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出来的时候就是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是货币的第二种基本职能。

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复习_2023年学习资料

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复习_2023年学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超是-PL/SO-tood-2现设-我们一童在-方1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贷币与纸币*纸币的发行量-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汇率变动的影响-创新设计第一页就是1.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一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一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一没有价值的东,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价值和使用价值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一2.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一本质:一般等价物-一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注意“商品流通”的概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一每个月交水电费属于货币的哪一种职能?一3.纸币-为什么会产生纸币?-一1纸币的购买力不是由国家规定的。

-国家规定的是纸币的面值-一2纸币的发行量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纸币的发-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比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名称-项目-主-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导致市场-危害-秩序-需求不振,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长-远利益不利-区别-根本方法:发展生产,增-治理-根本方法: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加有效供给-办法-宏观政策:实施适度从紧-宏观政策:实施适度极的财政、货币政-的财政、货币政策,控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进-行调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两者的实质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不平,即都是由货币的发行量与流-联系-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不平衡所造成的;从长远来讲,对社会发展、企业生产-人民生活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命题点3-货币政策-解题指导: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政策-紧缩性的-减少财政-财政政策-支出,增-纸币发行-加税收-纸币→-量大于流-总供给-物价-中需要-Λ-持续-提高存贷-总需求-上涨-从紧的货-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扩张性的-增加财政-支出,减-量小于流-少税收-下跌-降低存贷-积极货一3.纸币-为什么会产生纸币?-一1纸币的购买力不是由国家规定的。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总结经济生活作为高中政治必修一的一部分,主要涉及到经济方面的知识和理论。

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们的经济观念的建立和培养,以及对国家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关于经济生活核心知识点的总结。

一、经济基本概念1.经济:指人类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进行生产、交换和分配活动的总和。

2.经济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的问题、价值创造的问题和收入分配的问题。

3.经济发展的基本要义:增长、平衡、效益和可持续。

二、经济制度1.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资源配置方式、经济主体和经济组织形态。

2.市场经济制度: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市场自由调节经济活动的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混合所有制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4.计划经济制度:以国家计划为主导,实行国家统一调度和组织的经济制度。

三、价格与市场1.价格的功能:价值尺度、分配信号、激励机制和调节工具。

2.市场的概念和特点:指供求双方进行交换的场所或环境,具有竞争性和自由性的特点。

3.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创新激励等。

四、经济增长与发展1.经济增长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以GDP增长为主要指标,体现经济规模和强度的增长。

2.经济增长的动力:劳动生产率提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

3.经济发展的内涵和要求: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结合。

五、供给与需求1.供给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受价格、生产成本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2.需求的概念和类型: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受价格、消费者收入和个人偏好等因素的影响。

3.供需关系和市场均衡: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市场均衡指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状态。

六、经济周期1.经济周期的内涵和特征:经济波动的周期性、扩张和收缩的交替性、以及周期性变动的不规则性。

2.经济周期的原因:投资周期波动、消费波动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3.经济周期的影响:就业和失业问题、物价和通货膨胀、民众生活水平等。

(完整)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整合,推荐文档

(完整)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整合,推荐文档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a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使用价值。

b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2、货币①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补充:一般等价物的定义:市场上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就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的作用:①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②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基本职能:a 、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需要用现实的货币。

④货币的其他职能:a 、贮藏手段职能:货币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执行的是贮藏手段职能。

b 、支付手段职能: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

后来,它又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c 、世界货币职能:当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时,它就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3、纸币①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②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是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③计算公式:公式一:货币流通速度(次数)商品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次数)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公式二:的货币量发行实际多发行的货币量货币贬值幅度= 公式三:的货币量所需实际多发行的货币量物价上涨幅度= 公式四:多发行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①结算方式:a现金结算;b转帐结算(常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②信用工具:a、信用卡: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经济学与生活作业参考答案

经济学与生活作业参考答案

经济学与生活作业参考答案第一次平时作业一.BFHED GACJI二.1.C2.A3.C4.B5.C 6.C7.C8.A9.A10.B11.D12.C13.C14.C115B116.D117.A18B19.C20.B三.√×√√×××××√√××√√√√×××四.题目1:什么是经济发展?如何理解经济发展的含义?.1.P34-35参考答案:经济发展指的是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

经济发展包括三层含义:①经济总量的增长,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②经济结构的改进和优化,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以及人口结构等经济结构的变化;③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的提高、经济稳定程度、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现代化进程。

题目2:什么是劳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2.P42参考答案:洛伦兹曲线是指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将洛伦兹曲线与45º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OHL与45º线之间的面积A+B叫做“完全不平等面积”。

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标准。

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大于0而小于1。

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

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题目3:根据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名话的含义。

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最新)

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最新)

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用于交换;二、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价值是商品特有属性。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其它职能:货币除了基本职能外还充当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除以货币流通次数4、纸币是国家(或者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小于这个限度可能引发通货紧缩。

5、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6、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供不应求,价格升高;供过于求,价格降低2、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

3、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2)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价值总量=价值量×数量。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商品价格不会脱离价值太远是因为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因为供求影响商品价格。

5、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经济学与生活的关系

经济学与生活的关系

经济学与生活的关系一、引言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分配有限资源的学科,而生活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和体验。

经济学与生活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经济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经济学对于日常消费的影响1. 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它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所遵循的规律和心理机制。

通过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购买商品时所面临的选择和决策过程,从而更加明智地进行消费。

2. 价格和需求关系价格和需求关系是另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它指出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会下降;当价格下降时,需求会上升。

这个概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市场供求关系,并在购买商品时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3.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商品或服务而必须放弃的其他商品或服务的价值。

了解机会成本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权衡不同的选择,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三、经济学对于个人理财的影响1. 财务规划财务规划是指通过制定合理的预算和投资计划,达到个人财务目标的过程。

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财务规划,从而实现财务自由和稳定。

2. 投资决策投资决策是指在不同投资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并根据风险和收益来做出最优决策。

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风险管理,从而在投资时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3. 债务管理债务管理是指通过有效地管理借入的资金来减少债务负担,并实现个人财务目标。

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制定有效的债务管理计划,从而减轻债务压力并提高还款效率。

四、经济学对于企业管理的影响1. 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高的利润。

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分析和控制,从而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2.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对企业内外部供应链进行协调和整合,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与生活》【重点知识整合】一、关于价格问题:(价值规律的容),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根本原因、决定因素)(1)价格由市场形成供不应求(卖方市场)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与(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供求供过于求(买方市场),价格下跌互相影响相互制约注:价格除了由市场形成外,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生活——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注意看书)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不同的商品(生活必需品、高档耐用品)反映不同(2)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替代品、互补商品调节生产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体现了市场的调节作用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注意与p79知识的结合)(3)价格由市场形成、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市场的调节作用)实质上体现的是价值规律的要求市场的调节作用本身有其局限性,主要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只有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

要规市场秩序①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交易原则、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市场经济是信用的经济、道德的经济、法制的经济②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三个手段)通货膨胀(4)社会物价总体水平的涨落,反映了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会导致需要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宏观调控(目标、意义、手段等)通货紧缩(5)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区别于其它国家的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意义)二、关于消费问题生产的决定消费(四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具体作用见p29)扩大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还是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的要求P89)①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就业,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收入②收入是前提和基础未来收入预期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预期消费的信心2、影响消费的因素收入差距的大小理顺分配关系,收入分配公平③物价水平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④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如何提高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①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②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预期消费的信心③理顺分配关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城乡、区域等)居民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P61-63)④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①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三、关于收入分配公平问题(个人消费品)1、党和国家为什么十分重视收入分配公平问题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在要求②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③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落实科学发展观④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分配公平才能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问题➀从根本上讲,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效率,扩大就业,增加社会财富。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强化税收调节,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围之,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倡导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和个人回报社会,帮助落后的地区和个人更好的发展。

(见课本P71)⑥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

⑦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让人民共享劳动成果。

(十七大)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四、关于扩大需:1、扩大需是指扩大国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2、国家为什么要坚持扩大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1)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详见教材p29,要根据材料需要展开使用)(2)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3)坚持扩大国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拉动转变。

是加快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4)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必须坚持扩大需的方针(5)意义: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3、扩大需方针的具体政策(1)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体现国家宏观调控(三个手段——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发挥财政的作用(2)扩大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现社会公平——具体措施见整合三(3)把民生放在首位——增加就业、分配公平、稳定价格、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保障性住房、增加农民的收入等(4)扩大需重点在农村,增加农民的收入,统筹城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P89)五、企业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在竞争中取胜(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抓住机遇,定位准确(2)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树立名牌,提高优质服务,关系到企业的成败(4)进行“强强联合”和企业兼并,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力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5)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企业要依靠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树名牌、品牌(6)遵循价值规律,面向市场,调整优化生产和产品结构,生产试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7)依靠科技进步,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8)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9)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调动劳动者生产地积极性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10)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1)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遵循市场交易的原则(12)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1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三个”转变(14)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

坚持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14)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见对外开放知识整合六)六、全面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问题1、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必要性:①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②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在要求(2)重要性:①有利于在更大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②有利于利用国际国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统筹国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③有利于扩大外资利用的规模和水平,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的人才,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国际竞争力(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入世贸意义的迁移:④有利于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⑤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⑥带动了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⑦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2、怎样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如何做)①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的对外开放基本战略,②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④在更大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⑤遵循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解决贸易摩擦,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⑥统筹国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企业知识的迁移:⑦制定正确的对外投资、国际化经营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等⑧依靠科技进步和科管理,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培育自主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提高国际竞争力⑨坚持以质取胜,培育国际知名品牌,树立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和良好形象;⑩开展国际化经营,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⑾面向国际市场,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拓展我国对外经济活动空间,减少国际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⑿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七、关于节能减排1、我国为什么要节能减排?我国的国情(单位GDP能源的消耗问题、人均资源的占有量问题、资源的利用问题)决定的节能减排的经济意义:①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