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健康:地质环境与疾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致甲状腺肿物质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某些地区环境中并不缺碘, 对患者补碘后甲状腺肿的患病率无明显下降,提 示还存在除碘以外的其他病因,即所谓致甲状腺 肿物质。 硫氰酸盐(SCN-):杏仁、木薯、黄豆、核桃仁等含有。 (抑制甲状腺对碘的浓集能力)
硫葡萄糖苷:芥菜、卷心菜、甘蓝等蔬菜中
药物: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可抑制碘的有机化和偶联 过程;治疗精神病的碳酸锂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洋地黄可能抑制促钠钾转换的三磷酸腺苷酶而影响 甲状腺对碘的浓集。
人体元素
宏量元素 macroelement C, H, O, N, P, S, Cl, Na, Ka, Ca, Mg 微量元素 trace element
必需微量 元素
非必需 微量 元素
Fe, I, Cu, Zn, Mn, Co, F, Cr, Sn, Mo, Ni, Se, Si, V
2.地方病病(疫)区基本特征
3. 氟在体内的代谢
• 氟主要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体内。 • 吸收率与氟化物的水溶性有关。水溶性高的 氟化物吸收率非常高,但受到体内钙、镁、 磷等水平的影响。 • 氟化物颗粒和气溶胶可以通过呼吸道吸收, 其吸收率与颗粒大小和水溶性有关。
氟的分布
• 氟进入体内后迅速向全身各组织分布,体 内99%的氟分布在牙齿和骨骼。 • 母体中的氟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 • 氟主要通过尿排泄:
3、时间趋势: 采取补碘干预后,IDD的流行状况明显改善 在未进行大规模干预前,我国估计有3500万地甲病 人,按当时病区人口3.2亿人计,患病率约11%。 1995年-1999年,各省病情均呈下降趋势,8-10岁儿 童地甲患病率由20.3%降低到8.8%
我国流行情况 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约有7.27亿人口受到 碘缺乏的威胁,几乎占世界全部缺碘地区人口的一半 (46%) 广大农村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点地区,大、中 、小城市也未逃脱碘缺乏的困扰。
如甘孜藏族居民中发现有因饮茶而致的氟中毒者。
氟中毒的高危人群
不同地区引起氟中毒的原因可能不一样, 居住在以下几种地区的居民将成为氟中 毒的高危人群。
(1)饮水氟含量较高的地区: 这是我国最主要的病区类型。我国国 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饮水中氟含 量应地域1mg/L。
4.氟中毒的表现
该地方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显著高于非地方病病(疫 )区。
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引起该地方病的自然因素. 健康人进入病(疫)区,有患该病的可能。 从病(疫)区迁出的健康者(潜伏者除外)不会再 患该种地方病。 病(疫)区内的易感动物也可罹患。
根除致病因子,病(疫)区可转变为健康化地区。
3.地方病的流行特征 • 病种多,病情复杂
该地方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显著高于非地方病病(疫 )区。
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引起该地方病的自然因素. 健康人进入病(疫)区,有患该病的可能。 从病(疫)区迁出的健康者(潜伏者除外)不会再 患该种地方病。 病(疫)区内的易感动物也可罹患。
根除致病因子,病(疫)区可转变为健康化地区。
2.地方病病(疫)区基本特征
据2001年卫生部统计资料: • 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县(区)418个,现症病人 82万人; • 克山病病区县326个,现症病人4.25万人; • 大骨节病病区县352个,现症病人81万人; • 碘缺乏病监测县2702个,现症病人871万人; • 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1069个,现症病人134 万人; • 煤烟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201个,现症病 人159万人;
(一)、碘的生理需要量和供给量 • 碘是必需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关系最密切 。 • 正常人的甲状腺能够耐受供应量的波动范围较大, 碘在很大程度上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加速调节, 使之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一般根据尿碘来制订其推荐的每日碘供给量。 10岁以下儿童为40~120µ g/日,成人为150µ g/日,孕妇、 乳母为200µ g/日(该标准仅适用于非碘缺乏地区)
一、地方病的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1.分类 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地方病(Natural biological endemic disease) 病因为微生物和寄生虫,是一类传染性的地方病。 化学元素性:地方病(地球化学性地方病,geochemical disease) 由于地壳表面各种化学元素分布不均,造成某一地 区的水和土壤中某种元素过多或不足,再通过食 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疾病。
(二)地方性氟中毒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是由于外环境中氟 元素过多,居民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斑牙 和氟骨症为特征的全身性慢性疾病。 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地方病之一 世界5大洲的50多个国家有该病 我国目前除上海市和海南省外都有该病分布,病情严 重 到2000年,全国有病区县1306个,占全国总县数的 46.54% 病区村150445个,病区村人口11241.52万人 现有氟斑牙患者4066.32万人,氟骨症患者260.32万人, 其中残疾氟骨症约有几十万人
第三节 地质环境与疾病
第三节
地质环境与疾病
• 地球表层各种环境要素均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由于 地质历史发展的原因或人为的原因,在地壳表面的局 部地区出现各种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的现象,某些化 学元素相对过剩,某些化学元素相对不足,以致各种 化学元素之间比例失调等,使人体从环境摄入的元素 量过多或过少,超出人体所能适应的变动范围,从而 引发某些地方病,又称“地球化学性疾病”。 • 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 的疾病称地方病。地方病多发生在经济不发达,同外 地物资交流少以及保健条件不良的地区。我国最典型 的地球化学性疾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和地方 性氟中毒等。
• 既有自然疫源性疾病(如血吸虫病、鼠疫等), 也有地球化学因素有关的疾病(碘缺乏病)。
• 常见的地方病有:
地方性氟中毒
–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方性砷中毒
地方性克汀病
地方性硒中毒
二、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 碘缺乏引 起的疾病统称。 碘为甲状腺激素的必需成分。 IDD是指从胚胎发育到成人期由于碘摄入不足所引起 的一系列病症或生理障碍。 缺碘不仅可导致甲状腺肿大、克汀病,还可引起包括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 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在1983年第四届亚洲营养学会上,Hetzel等人提出用 碘缺乏病 的新观念取代原来局限于地甲、地克病的 旧概念。
• 一种世界性疾病,其流行最广,病人最多,危害最 严重。 • 1994年WHO儿童基金会指出,全球IDD流行国家 有110个,病区人口16亿,由缺碘造成智力低下的 约3亿人,占病区人口的18.7%,因母体缺碘每年至 少有3万流产或死胎,每年约有12万新生儿发生不同 程度的智能损伤,智力障碍人群中的80%是缺碘所致 中国是IDD流行严重的国家,全国除上海市外,所有地 区都有该病的流行,山区是重病区分布集中的地方. 全国4.25亿病区人口,新生儿智残者每年以100万人 的速度增长.
碘缺乏病
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甲病(Endemic Goiter)
主要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 个别地区也可因摄入过量碘所致。 主要表现是甲状腺增生和肥大。
History 我国在公元前七世纪就有文字记载,称为瘿(Ying) 病,晋代的葛洪首次提出用海藻、昆布治疗地方
性甲状腺肿(碘缺乏病中的一种疾病)。直至二
氟中毒的高危人群
(3)工业氟污染地区: 某些加工厂如:
– – – – 铝厂 钢铁厂 硫酸厂 磷肥厂等
都可排出大量含氟废气污染环境。 居民通过呼吸可吸入一定剂量的氟。
氟中毒的高危人群
(4)因饮用或摄入含氟量高的粗制茶及粮食、蔬菜 等使人均日摄氟总量增加而引起氟中毒。 茶可富集氟: • 世界茶氟含量平均为97mg/kg • 我国的红茶、绿茶及花茶平均氟含量为125mg/kg • 我国砖茶可高达493mg/kg,最高为1175mg/kg
– 成人体内60%的氟潴留在体内 – 儿童体内氟蓄积的比例高达80%~90%。
氟中毒的高危人群
(2)大量使用含氟燃煤的地区:
• 在我国高寒山区,当地煤贮量丰富,但煤质低劣, 含氟量高。 • 最关键的是当地居民燃煤方式的落后,室内煤火 终年不熄,使室内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其含氟量 可高达0.039~0.5mg/m3 。 • 同时存放在室内的食品、当地的饮水也受到污染, 可以通过消化道摄入氟。 • 这种燃煤污染是当地居民发生氟中毒的直接和主 要原因。
严重性---“傻子村” • 在严重碘缺乏地区,整个村庄选不出一位合格的 会计和拖拉机手,甚至无兵可征,全村被称为
“傻子村” “一代肿(甲肿)、二代傻(克汀
病)、三代断根芽(人口逐渐减少)”来形容 “傻子村” 智力缺陷儿童生活不能自理,成为父 母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三)碘缺乏病的病因 1. 土壤因素 雨水冲刷是大部分病区土壤缺碘的主要原因。 土壤碘含量也与岩石、土壤性质相关。 2. 饮水因素 饮水碘越低,碘缺乏病发病率越高。 3. 膳食因素 人体碘主要来自食物。60%来自植物性食品,海产品含 碘量最高。 不合理的膳食:低蛋白低热量膳食可以影响甲状腺激 素合成。钙可妨碍碘吸收。
17wk.baidu.com
(二)、碘缺乏病的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的山区, 共同特点是地形倾斜,雨水冲刷严重,降雨量 集中、水土流失大、土壤中碘极少。 山区多于丘陵,丘陵多于平原。 地区分布的总规律:
山区发病率高于平原 内陆发病率高于沿海 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
2、人群分布 儿童期开始出现,青春发育期升高,40岁后下降; 女性最高患病率在12~18岁,男性在9~15岁。以后随年 龄的增加而降低; 男性成年后,患病率下降,而成年女性仍保持在较高水 平。 在流行区,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发病年龄一般在青春期,女性早于男性; 越是流行严重的地区发病越早 成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越是流行严重的地区,男女患病率差别越小; 重病区到轻病区男女患病率的性别差异可从1:1到 1:8
发病原因 ﹡缺碘:
缺碘
甲状腺素合成减少
血液T3
、 T4
甲状腺代偿性增生
垂体促甲状腺素分泌
﹡高碘:占据过氧化酶活性基,妨碍酪氨酸氧化
(四)、碘缺乏病的预防 1. 第一级预防 碘盐:食盐加碘是首选方法。每人每天碘的供 给量150μg。 碘油 :长效、经济、方便、副作用小。 对非缺碘性碘缺乏病流行区,查清原因,针对 性防治。
﹡地方性克汀病: 胚胎发育期及出生后早期严重缺碘所致, 主要表现为:矮小、痴呆、聋 哑、神经系统症状 等 (聋、哑、傻、瘫、矮)。 见于古老的严重病区。
﹡亚克汀病:
发育迟滞,人数远多于克汀病患者 智力轻度落后,神经系统轻微受损
正常儿童,亚临 床克汀病儿童与 地方性克汀病儿 童
地方性甲状腺肿, 正常人和地方性克 汀病病人
为了避免碘的丢失,炒菜、煮汤时应在出锅时再加碘 盐,碘盐储存容器放于避光处,并加盖
补碘的重点人群一儿童、新婚妇女,孕妇和哺乳 期妇女
2. 第二级预防 • 1.进行碘盐含碘量的监测, 保证碘含量的稳定; • 2.注射或口服碘化油时, 应随访,以确定无甲亢或 甲低; • 3.进行定期调查和比较食 用碘盐前后人群甲状腺肿 发病率动态变化; • 4.必要时,进行碘代谢和垂 体甲状腺系统功能状态的 检查。
十世纪人们才普遍认识到可以用碘来预防碘缺乏 病并获得成功 。
克汀病 碘缺乏时,出现胎儿早产、 死产、先天畸形、单纯聋 哑、甲状腺肿及痴呆、矮 小等,即克汀病(Cretinism)。 克汀病是涉及机体神经系 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 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一种 全身性疾病。
呆小病因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丧失,使发育过程受阻,尤 其表现在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因而出现侏儒症。本病的主要 表现是软骨生长和骨化延迟,骨化中心的出现和愈合均延迟。 长骨的长度和宽度均不正常,10岁儿童的长骨长度仅相当于正 常23岁儿童的长度。四肢长骨与躯干骨的比例亦不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