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健康:地质环境与疾病
地质环境与健康
地核 地壳
为岩石组成的薄壳, 质量占0.8%。厚度变 化较大,洋壳平均 7km,陆壳平均35km。 为巨厚硅酸盐层,是地 球的主体部分。上地幔 顶部较刚性的部分与地 壳合称岩石圈。岩石圈 底部为软流圈,为大部 分火山、地震的发源 地。
地 球 的 圈 层 结 构
地幔
地球的物质组成
铁: 34.6% 氧: 29.5% 硅: 15.2% 镁: 12.7% 镍: 2.4% 硫: 1.9%
地球元素丰度图
钙和铝: 2.2% 其他所有元素: 1.5%
岩浆岩
——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 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 ——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 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 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 的岩石。 ——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 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 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2.1.2 地球的物质组成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生命经历了一个物种更迭的漫长的 发展过程。那么,地球在形成以后作为一个实体,外 部景观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内部结构是不 是铁板一块、一成不变的呢?
人们对于地球的结构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整个 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
外核可能由液态铁组 成,内核由固体铁镍合 金组成;温度40004500℃。
病区地质环境特点 病区共同地质特点:地表元素淋失严重,导致水土缺 乏硒、锶等微量元素。 张家口低硒地区处于燕辽沉降带和华北地台北缘隆起 带的过渡地带,形成北高南低的高原平原——分水 岭、岗丘、丘陵及河谷盆地的地貌,导致该地区的土 壤、粮食、人体的低硒特征。 在我国具有“富硒之国”的湖北恩施,该区特有的含碳 硅质岩和碳质页岩富硒层位,使该区土壤、粮食、人 体具有高硒特征。由于硒对人体具有独特的功能,该 地区百岁老人多,癌症发病率极低。
健康地质:探究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关系的新兴学科
文图/张隆隆 黄园英 郝景燕 蔡敬怡第一作者简介 张隆隆,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矿山治理、土壤修复、边坡植被恢复、国土空间生态规划、生态地质与健康地质调查、盐碱地改良和生态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持项目10余项,编写专著2部、编写《健康地质100例》《大地质支撑健康中国》《健康地质这样做》等健康地质与生态修复领域科普报告5部,发表论文(第一作者)6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当的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破坏加剧,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物种多样性锐减、湿地退化等系列生态问题日益凸显。
《健康星球,健康人类》指出,全球每年23%的死亡人口(其中28%为5岁以下的儿童),是由于自然环境因素改变导致不健康的生态环境及突发性疾病造成的,如空气污染导致世界每年700万人死亡,化学品暴露(石棉、铅中毒)导致世界每年死亡超百万人,人类所有传染病中,大约60%是人畜共患病,占新发传染疾病的75%。
世界卫生组织(WHO )预估2030—2050年间,每年会有额外的25万人死亡,主要死于由气候变化导致的营养不良、疟疾、腹泻和热应力造成的。
生态资源的消耗及人类活动污染足迹的快速扩增,使人类在生命健康和社会福祉方面承担日益增长的成本。
空气污染、化学品暴露及自然资源开采等,都是以消耗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命的支持体系为代价的。
为了赢得未来对突发性灾难、病毒性疾病斗争的胜利,同时确保地球上后代生物的完整性、多样性,需要跨学科、跨部门地思考应对方法。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发挥地质行业的专业20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2024年第2期优势,将人类演化史置于地质历史时期中统一思考,积极探索构建健康地质新学科研究体系。
健康地质,是对人类健康永续发展与地球生态宜居关系的探索;是数字化变革下,在人类健康、生物健康、系统健康、行星健康等共有健康视角下,地质新研究范式的尝试;是地质调查转型到大地质、大调查、大资源、大视野、大数据、大重构、大服务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运用系统地球科学方法,研究元素、空间、地质过程、资源等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此来监测、评估、预测、防控与预警;是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资源、环境、生态、灾害与疾病等问题,全面落实 “健康中国”与“美丽中国”战略。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
地壳中常见的正胶体为: Zr、Ti、 Th 、Ce、 Cd 、
Cr、Al、Fe3+的氢氧化物;负胶体为:As、Sb、Cd、
Cu、Pb的硫化物,H2SiO3以及Mn 4+、U6+、V5+、Sn4+、
、Mo5+ 、W5+的氢氧化物和自然元素S、Ag、Au和Pb等。 19 腐殖质是负胶体。
6.气候条件(地方病) 直接影响:
12
13
➢ 影响地表环境元素迁移的外在因素
影响元素迁移的最大外力是活的有机体和天然 水。主要的外在因素有环境的pH值、氧化还原电位、 胶体、腐殖质、气候和地质地貌条件等。
1.表生环境的pH值:(两性,Al) 主要指土壤和天然水、地下水的pH值。影响元素或
化合物的溶解和沉淀,影响元素的迁移。 在 酸性和弱酸性水中,有利于Ca2+、Sr2+ Ba2+、Ra2+、
Mn2+和Mn4+,V3+和V5+等决定电位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改变离子的价态,因此强烈影响
某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溶解度,从而改变元素的 迁移能力。 低价比高价易迁移的,如Fe、Mn、Co、Ni 、Ti、Pb; 高价易于迁移的,如U、V 、Mo、Cr、S等以(UO4)2-、 (VO4)3- 、 (MoO4)2- 、 (CrO4)2- 的形式存在。 16
➢
元素迁移特点
➢
元素迁移类型
➢
元素性质
➢
外在因素
6
➢ 表生环境中元素迁移的特点: 元素的迁移特点除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外,还
明显受人类地球化学活动的影响。 • 具有周期性、地带性和地区性变化特点 • 以淋滤与淀积为主的水迁移过程 • 元素的生物小循环 • 元素的地质地理迁移循环 • 存在人类活动影响
第九章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当前幻灯片位置 18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 Kunm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当前时间2021/10/25
第二节 原生环境地球化学异常与人体健康
原生地球化学环境对人体有良性和恶性两个方面的作用。 温泉水中含有的矿物质对人体皮肤、关节等疾病的治疗
当前幻灯片位置 17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 Kunm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当前时间2021/10/25
四、人类活动对原生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球化学环境最明显的影响是环境污染。
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业、农药和化肥对水、大气、土壤等 环境和生物的污染。多种化学元素或化合物通过食物链 作用,在人体中产生积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当人类向环境中排放有毒有 害废弃物时,会改变原生地球化学环境,形成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物反过来又作用于人体,使人类健康受到危害。 ※化学定时炸弹:有毒有机化合物在水、陆、气环境中 不断积累,到一定时限,使长期储存于土壤及沉积物中 的化学物质活动化,引致延缓而突然爆发的有害效应
当前时间2021/10/25
必需和非必需元素缺乏和过量对有机体的影响曲线
(a)必需元素,如Cu、Zn;( b)非必需元素,如Cd、Pb
当前幻灯片位置 8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地球科学系 Kunm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当前时间2021/10/25
当前时间2021/10/25
非地带性的地球化学环境 在自然界中,某些局部地球化学环境不受地理纬度分
[医学]第九章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拮抗作用:是某些元素具有抑制生物体吸收其 它元素的作用,这种作用称之为拮抗作用。
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 反的作用。
二 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和地方病
人体具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能力以适应环境的变 化。当环境异常变化超出人体自我调节的能力时, 则将发生人体生理的异常,从而引发疾病。
第九章 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
第一节 表生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一 地壳中的元素
克拉克值(丰度): 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百分比。
元素存在的方式: 少数单质,多以化合物形式出现。
地壳主要元素平均质量分数(%)
由图可知,O、Si、Al、Fe、Ca、Mg、Na、K,这8种元素占99.24%,其 中O、Si、Al、Fe占88.31%。在地壳中己知的90多种元素中,其余80多种元 素总和仅占0.76%。这说明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是极不均匀的。
(四)影响地表环境元素迁移的外在因素 1 PH值 2 Eh值 3 络合作用 4 腐殖质 5 胶体 6 气候 7 地质与地貌
三 表生环境地球化学的地带性特征
表生环境地球化学的地带性与气候、植被、 土壤的地带性基本一致。P219表9-1
四 人类活动对原生地球化学影响
地方性氟中毒就是由于人们通过空气、食物、饮水长期 摄入过量的氟,引起以骨骼和牙齿损害为主的全身慢性 蓄积性中毒 。
表现症状:
氟中毒最突出的表现是骨骼和牙齿受损害。骨骼损害引 起氟骨症,出现全身关节疼痛,四肢或躯干麻木,手足 抽搐、僵硬,严重时还有关节活动困难,弯腰驼背,胸 廓变形,甚至不能直立行走,丧失劳动能力。牙损害发 生氟斑牙,也叫氟牙症,表现为牙齿表面粗糙、没有光 泽,出现白垩、黄色、棕黑色的花纹、斑点或缺损,尤 以门牙损害最严重。7-8岁以前摄入氟过多就会引起氟 斑牙,8岁以后摄入氟过多就会引起氟骨症。氟斑牙一 旦形成,可遗留终生。此外,摄入过多的氟还会损害身 体其他许多重要器官并影响一些重要的代谢活动,致使 体力、脑力和抗病力等功能下降,身体发育较差。
预防医学地质环境与健康七年制
1
2
(2)甲状腺功能障碍:
四、防治措施
我国原来碘盐加的是碘化钾,但因其不稳定,易氧化、升华,近年来已改为碘酸钾。世界各国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加碘量不尽一致,多则1/万,少则1/20万。1979年国务院296号文件规定,我国食盐加碘的比例以1/5万至1/2万为宜。—般认为,每人每天摄人100μg~200μg碘,即可预防本病。
甲状腺代偿性增生 垂体促甲状腺素分泌
发病原因
早期表现为甲状腺轻度肿大,一般无自觉症状。
中晚期严重肿大的甲状腺压迫气管和食管引起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
同时在晚期,因胶质压迫滤泡上皮细胞,并因供血不足,使细胞变性、坏死,继之腺泡破裂,局部出现纤维化结节或钙化。检查可见并触及肿大的甲状腺。
1983年提出用碘缺乏病来代替甲状腺肿和克汀病,因为上述疾病实际上是程度不同的碘缺乏对机体不同发育时期所造成的损害,包括缺碘地区出现的胎儿早产、死胎、先天畸形、亚临床型克汀病、单纯聋哑、甲状腺肿和克汀病.甲状腺肿和克汀病是碘缺乏病最明显表现。
02
虽然碘缺乏病的主要病因是缺碘。但是目前认为,食物中所含的硫氰酸盐、硫葡萄糖苷、水钙含量过高和水源有机污染严重等也有致甲状腺肿作用,高碘是另一导致地甲病的原因。
第五节 土壤及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P32、P7 第一节 土壤 P32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地球表面岩石长期风化和生物学作用形成,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组成的复杂综合体
岩石和土壤圈
地质环境与健康
地质环境与健康地质环境是指我们生存的土地,包括了地球上各种地质形态、构造、岩层和土壤等,这些地质因素共同构成了我们的生命支撑系统。
地质环境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存在于地球表面、地下和大气层中,它们不仅对地球系统的构成和演化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地质环境与健康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地质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地质环境中的化学元素主要以土壤、水和空气的形式存在,其中一些元素在体内得到合适的水平是非常关键的,在不同的浓度下,它们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有益元素在地质环境中的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益,例如铁、钙、镁、硒等,这些元素在适宜的浓度下对人体各种器官的正常运作和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铁是造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缺铁会导致贫血。
钙是骨骼发育的重要元素,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等疾病。
镁和钙一样,也是骨骼组织中的重要元素,它还参与了人体神经、肌肉的调节以及心脏健康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硒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在促进人体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害元素地质环境中的一些元素对人类健康有害,例如铅、汞、砷有害元素等。
这些元素常以其无色、无味的形式存在于地下水、土壤中。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进展,它们也被广泛地释放到环境中。
无论是对于大自然还是对于我们的生命,这些元素都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它会累积在人类体内,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严重的危害。
汞是另一种有害的元素,它可以通过空气、水和食物进入人体,对中枢神经系统、肾脏和免疫系统等器官产生影响。
砷元素是一种常见于地下水中的有毒物质,砷中毒会导致慢性病或对人类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
研究地质环境中元素的分布情况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地质环境中元素的分布情况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领域。
例如,在污染的地下水中,针对重金属元素等有害物质,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分析,找出问题领域,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防治。
地质环境与人类健康
Page ▪ 7
地方病与预防措施
(1)火山活动区发病带:火山爆发喷出的火山灰、火山气体等喷发物中 含有大量氟,这些喷出物在火山门周围呈环状分布。生活在火山周围 的居民多患氟斑牙病和氟中毒症。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火山,如意大利 的维苏威火山、那不勒斯火山、冰岛的火山区等,均有地方性氟中毒 病发生。
In I
Zr
MoRo Pd Sn
PtHg
Y
Ag Te Rh Cd Sb
CcNd
Os Au Hg
Nb
Ro Pd
CsLaPr
SmCdDyErYb
Re Hf
Lf
Ti
Rh 40
In Te
ReIrPt
EuTbHoTm Lu 260
W Os
A8u0
Bi Th
U
元素原子序数
Page ▪ 2
人体中元素含量与地质环境中的元素的相关性
现代人体的化学成分是人类长期在自然环境中吸收交换 元素并不断进化、遗传、变异的结果。人体中某种元素的 含量与地壳元素标准丰度曲线发生偏离,就表明环境中该 种元素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环境的任何异常变化 ,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如人在某 一地方长时间居住,就会发展自己体内的种种代谢或代偿 功能,以便从环境中获取适量的微量元素。而一旦当他到 新的地点进行生活时,由周围环境通过饮食进入体内的微 量元素含量会有变化,这时人就不得不重新调节自己体内 的技能。而在这一改变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一系列不适的 反应,而这一综合反应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水土不服” 。
2.化学元素性(地球化学性) 病因为当地水或土壤中某种(些)元素或化合物过多、 不足或比例失常,再通过食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 疾病。
人文地理与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人文地理与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引言: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而健康与疾病是人类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人文地理与健康与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地理环境和人类行为都会对健康和疾病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文地理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环境与健康1.1 自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状况。
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此外,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和干旱也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1.2 建筑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建筑环境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的健康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噪音控制等因素会影响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研究表明,长期生活在拥挤、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会增加呼吸道感染和过敏疾病的发病率。
二、人类行为与健康2.1 饮食习惯与健康人类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饮食,容易导致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而均衡的饮食结构,包括多样化的食物和适量的营养摄入,有助于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2.2 生活方式与健康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对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缺乏体育锻炼、长时间久坐、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肥胖和抑郁症等疾病的风险。
相反,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保持良好的工作休息规律和合理利用电子产品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疾病和提升健康水平。
三、地理因素与疾病3.1 地理分布与疾病地理因素会影响疾病的地理分布。
例如,热带地区的高温和湿度有利于蚊虫繁殖,从而增加了疟疾和登革热等传染病的发病率。
而高海拔地区的低氧环境则容易导致高原病的发生。
因此,了解地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3.2 地理环境与传染病地理环境也会影响传染病的传播。
例如,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易于传染病的传播,而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传染病的传播相对较少。
地理环境对健康状况与疾病分布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健康状况与疾病分布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因素的影响。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和疾病分布。
本文探讨地理环境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不同地理环境下疾病的分布情况,并提出对策以改善健康状况。
一、气候和地形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气候和地形是地理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健康状况。
例如,热带气候下的高温多湿容易导致蚊虫滋生,从而增加了热带地区疟疾等传染病的发病率。
而寒冷地区的低温和干燥气候则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如感冒、哮喘等。
此外,地形也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
山区地形多起伏,气候多变,容易导致山地病的发生,包括高原反应和高山病等。
而海洋地区的潮湿气候则容易导致一些皮肤病的发生,如湿疹、脚气病等。
二、水资源和健康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地理环境中的水资源分布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一方面,水的稀缺和不洁净会导致水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从而增加疫水传播的风险,如霍乱、腹泻等。
另一方面,水资源的丰富和清洁则能够提供健康的饮用水和卫生设施,有助于保持人类的健康。
一些地理因素会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可用性和质量。
例如,沙漠地区的干旱气候和缺乏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导致缺水问题严重,人们的健康面临一定的风险。
相比之下,山区的降雨量丰富,水源丰足,但由于地势复杂,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人们需要面临更大的挑战来获取清洁饮用水。
三、城市化和健康问题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地区的人口密度增加,各类健康问题也随之出现。
城市地区的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大气污染会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交通拥堵不仅给人们带来压力,还会导致交通事故和身体损伤的风险增加。
与此同时,城市化也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改变,例如饮食结构变化、运动减少等。
这些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增加密切相关。
土壤与健康ppt课件
生化 检测
排除单纯性甲肿、 甲亢、甲状腺炎和
甲状腺癌等疾病
尿碘低于50ug/g 肌酐,甲状腺吸131I 率呈“饥饿曲线”
甲状腺吸碘率呈饥饿 曲线.(参考指标)
地方性克汀病(endemic cretinism)
地方性克汀病是由于胚胎期缺碘,胎儿 的甲状腺激素供应不足,胎儿的生长发 育障碍。由于胚胎期大脑发育分化不良, 可引起耳聋、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等, 以及出生后至两岁摄碘不足,使甲状腺 激素合成不足,引起甲状腺激素缺乏, 明显影响身体和骨骼的生长,从而表现 出体格矮小、性发育落后、粘液性水肿 及其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症状。
织的分化发育落后 性发育落后 智力低下 聋哑 运动神经障碍 甲状腺肿
-
++++
+
++++
+
+++
++++ ++
++++ +
++
-
±
-
(3)地方性克汀病的诊断
1) 必备条件
出生、居住在碘缺乏地区 有精神发育不全,主要表现在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2) 辅助条件
神经系统症状 听力障碍;语言障碍;运动神经障碍
第三节 地质环境和土壤
.
一、地质环境与疾病 生物体内的元素可以分为宏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宏量元素(macroelement)11种 ✓微量元素(trace element) 必需微量元素
.
图 2-3 必需元素和非必需元素的剂量—反应关系
.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地球的 地质化学条件可能存在着区域性差异。如 果这种区域性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 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 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称为生物 地球化学性疾病,又称为化学元素性地方 病(endemic disease)。
人卫第八版《卫生学》生活环境与健康(第二部分)教学文稿
有机硫化物:如硫氰化物、硫葡萄糖甙和硫脲
类等,它们主要存在于木薯、杏仁、黄豆、芥 菜、卷心菜等中。
某些有机物:包括生物类黄酮、酚类、邻苯二
甲酸酯和有机氯化合物等。
某些无机物:如水中的钙、氟、镁、锂等以及
硝酸盐等。
4. 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
3)其他原因
(2)临床表现
1)早期
甲状腺轻度肿大,一般无自觉症状。
2)中晚期
对周围组织(如气管、食管、喉返神经、颈交 感神经、上腔静脉)的压迫症状。
异位甲状腺肿(如胸骨后甲状腺肿),压迫颈 内静脉或上腔静脉,造成胸壁静脉怒张或皮肤 瘀点及肺不张。
4. 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 goiter) 1)甲状腺肿大
因。据报道,摄入总氟量超过每人4mg/ d 时即可引起慢性中毒。
4.发病原因和机制
氟骨症好发年龄为青壮年,女性常高于男性, 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升高。妊娠和哺乳妇女更 易发病或病情加重。
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钙、维生素供给缺 乏时,机体对氟的敏感性增高。
4.发病原因和机制
(2)发病机制 1)破坏钙、磷代谢:过量的氟进入人体后与钙结 合成氟化钙,主要沉积于骨组织中,少量沉积于 软骨中,使骨质硬化,甚至骨膜、韧带及肌腱等 硬化,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由于血钙减少,使 甲状旁腺分泌增多,溶骨作用加强,加速了骨的 吸收,使骨质疏松或软化。
卫生学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
第二章 生活环境和健康
徐兆发
第三节 地质环境和土壤
第一部分 地质环境与疾病
形成土壤的母质(岩石)成分/气候/地形地
貌等因素的不同 地球表面的元素分布不 均 一些地区的水、土壤、空气中某些或 某种化学元素过多/缺乏。
卫生学考试大纲-国家医学教育题库院校联盟
卫生学考试大纲适用专业: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课程简介:卫生学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环境与健康”关系为主线,以“维护人的健康”为中心,教授与临床医学相关的预防医学知识与技能,建立学生“预防为主”和“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使教材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对临床医学人才的预防医学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需要;适应临床医学人才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基本技能需要;适应临床医学人才识别和参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需求。
《卫生学》正文分为三篇十五章,第一篇阐述环境与健康,包括环境对健康影响的一般规律、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生活环境、食物、职业环境及社会、心理、行为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以及改善和控制影响健康环境因素的卫生学要求和预防措施的理论依据及实施原则。
第二篇阐述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主要包括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三级预防”、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社区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内容。
第三篇阐述医学统计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医学科研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
考评方式:闭卷,百分制使用教材1.《卫生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朱启星主编,2013年绪论【考试要点】1. 预防医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特点2. 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3. 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章人类和环境【考试要点】1. 环境的定义、构成环境的因素2.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及其构成、生态平衡、食物链、生物放大作用3.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1)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2)环境污染物的迁移与自净(3)环境污染物的常用毒性参数及安全限值(4)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5)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第二章生活环境和健康【考试要点】1.空气(1)大气圈的定义;太阳辐射、空气离子化、室内小气候的定义及其卫生学意义。
(2)大气污染及其来源;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常见大气污染物(SO2、NO X、颗粒物、光化学烟雾、铅、多环芳烃、二噁英)对健康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避免碘的丢失,炒菜、煮汤时应在出锅时再加碘 盐,碘盐储存容器放于避光处,并加盖
补碘的重点人群一儿童、新婚妇女,孕妇和哺乳 期妇女
2. 第二级预防 • 1.进行碘盐含碘量的监测, 保证碘含量的稳定; • 2.注射或口服碘化油时, 应随访,以确定无甲亢或 甲低; • 3.进行定期调查和比较食 用碘盐前后人群甲状腺肿 发病率动态变化; • 4.必要时,进行碘代谢和垂 体甲状腺系统功能状态的 检查。
十世纪人们才普遍认识到可以用碘来预防碘缺乏 病并获得成功 。
克汀病 碘缺乏时,出现胎儿早产、 死产、先天畸形、单纯聋 哑、甲状腺肿及痴呆、矮 小等,即克汀病(Cretinism)。 克汀病是涉及机体神经系 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 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一种 全身性疾病。
呆小病因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丧失,使发育过程受阻,尤 其表现在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因而出现侏儒症。本病的主要 表现是软骨生长和骨化延迟,骨化中心的出现和愈合均延迟。 长骨的长度和宽度均不正常,10岁儿童的长骨长度仅相当于正 常23岁儿童的长度。四肢长骨与躯干骨的比例亦不相称。
• 一种世界性疾病,其流行最广,病人最多,危害最 严重。 • 1994年WHO儿童基金会指出,全球IDD流行国家 有110个,病区人口16亿,由缺碘造成智力低下的 约3亿人,占病区人口的18.7%,因母体缺碘每年至 少有3万流产或死胎,每年约有12万新生儿发生不同 程度的智能损伤,智力障碍人群中的80%是缺碘所致 中国是IDD流行严重的国家,全国除上海市外,所有地 区都有该病的流行,山区是重病区分布集中的地方. 全国4.25亿病区人口,新生儿智残者每年以100万人 的速度增长.
氟中毒的高危人群
(3)工业氟污染地区: 某些加工厂如:
– – – – 铝厂 钢铁厂 硫酸厂 磷肥厂等
都可排出大量含氟废气污染环境。 居民通过呼吸可吸入一定剂量的氟。
氟中毒的高危人群
(4)因饮用或摄入含氟量高的粗制茶及粮食、蔬菜 等使人均日摄氟总量增加而引起氟中毒。 茶可富集氟: • 世界茶氟含量平均为97mg/kg • 我国的红茶、绿茶及花茶平均氟含量为125mg/kg • 我国砖茶可高达493mg/kg,最高为1175mg/kg
第三节 地质环境与疾病
第三节
地质环境与疾病
• 地球表层各种环境要素均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由于 地质历史发展的原因或人为的原因,在地壳表面的局 部地区出现各种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的现象,某些化 学元素相对过剩,某些化学元素相对不足,以致各种 化学元素之间比例失调等,使人体从环境摄入的元素 量过多或过少,超出人体所能适应的变动范围,从而 引发某些地方病,又称“地球化学性疾病”。 • 发生在某一特定地区,同一定的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 的疾病称地方病。地方病多发生在经济不发达,同外 地物资交流少以及保健条件不良的地区。我国最典型 的地球化学性疾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和地方 性氟中毒等。
人体元素
宏量元素 macroelement C, H, O, N, P, S, Cl, Na, Ka, Ca, Mg 微量元素 trace element
必需微量 元素
非必需 微量 元素
Fe, I, Cu, Zn, Mn, Co, F, Cr, Sn, Mo, Ni, Se, Si, V源自2.地方病病(疫)区基本特征
碘缺乏病
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甲病(Endemic Goiter)
主要由于摄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种地方病. 个别地区也可因摄入过量碘所致。 主要表现是甲状腺增生和肥大。
History 我国在公元前七世纪就有文字记载,称为瘿(Ying) 病,晋代的葛洪首次提出用海藻、昆布治疗地方
性甲状腺肿(碘缺乏病中的一种疾病)。直至二
3. 氟在体内的代谢
• 氟主要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体内。 • 吸收率与氟化物的水溶性有关。水溶性高的 氟化物吸收率非常高,但受到体内钙、镁、 磷等水平的影响。 • 氟化物颗粒和气溶胶可以通过呼吸道吸收, 其吸收率与颗粒大小和水溶性有关。
氟的分布
• 氟进入体内后迅速向全身各组织分布,体 内99%的氟分布在牙齿和骨骼。 • 母体中的氟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 • 氟主要通过尿排泄:
– 成人体内60%的氟潴留在体内 – 儿童体内氟蓄积的比例高达80%~90%。
氟中毒的高危人群
(2)大量使用含氟燃煤的地区:
• 在我国高寒山区,当地煤贮量丰富,但煤质低劣, 含氟量高。 • 最关键的是当地居民燃煤方式的落后,室内煤火 终年不熄,使室内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其含氟量 可高达0.039~0.5mg/m3 。 • 同时存放在室内的食品、当地的饮水也受到污染, 可以通过消化道摄入氟。 • 这种燃煤污染是当地居民发生氟中毒的直接和主 要原因。
(一)、碘的生理需要量和供给量 • 碘是必需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关系最密切 。 • 正常人的甲状腺能够耐受供应量的波动范围较大, 碘在很大程度上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加速调节, 使之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一般根据尿碘来制订其推荐的每日碘供给量。 10岁以下儿童为40~120µ g/日,成人为150µ g/日,孕妇、 乳母为200µ g/日(该标准仅适用于非碘缺乏地区)
(二)地方性氟中毒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是由于外环境中氟 元素过多,居民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斑牙 和氟骨症为特征的全身性慢性疾病。 地球上分布最广的地方病之一 世界5大洲的50多个国家有该病 我国目前除上海市和海南省外都有该病分布,病情严 重 到2000年,全国有病区县1306个,占全国总县数的 46.54% 病区村150445个,病区村人口11241.52万人 现有氟斑牙患者4066.32万人,氟骨症患者260.32万人, 其中残疾氟骨症约有几十万人
发病原因 ﹡缺碘:
缺碘
甲状腺素合成减少
血液T3
、 T4
甲状腺代偿性增生
垂体促甲状腺素分泌
﹡高碘:占据过氧化酶活性基,妨碍酪氨酸氧化
(四)、碘缺乏病的预防 1. 第一级预防 碘盐:食盐加碘是首选方法。每人每天碘的供 给量150μg。 碘油 :长效、经济、方便、副作用小。 对非缺碘性碘缺乏病流行区,查清原因,针对 性防治。
3、时间趋势: 采取补碘干预后,IDD的流行状况明显改善 在未进行大规模干预前,我国估计有3500万地甲病 人,按当时病区人口3.2亿人计,患病率约11%。 1995年-1999年,各省病情均呈下降趋势,8-10岁儿 童地甲患病率由20.3%降低到8.8%
我国流行情况 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约有7.27亿人口受到 碘缺乏的威胁,几乎占世界全部缺碘地区人口的一半 (46%) 广大农村是防治碘缺乏病的重点地区,大、中 、小城市也未逃脱碘缺乏的困扰。
﹡地方性克汀病: 胚胎发育期及出生后早期严重缺碘所致, 主要表现为:矮小、痴呆、聋 哑、神经系统症状 等 (聋、哑、傻、瘫、矮)。 见于古老的严重病区。
﹡亚克汀病:
发育迟滞,人数远多于克汀病患者 智力轻度落后,神经系统轻微受损
正常儿童,亚临 床克汀病儿童与 地方性克汀病儿 童
地方性甲状腺肿, 正常人和地方性克 汀病病人
该地方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显著高于非地方病病(疫 )区。
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引起该地方病的自然因素. 健康人进入病(疫)区,有患该病的可能。 从病(疫)区迁出的健康者(潜伏者除外)不会再 患该种地方病。 病(疫)区内的易感动物也可罹患。
根除致病因子,病(疫)区可转变为健康化地区。
3.地方病的流行特征 • 病种多,病情复杂
据2001年卫生部统计资料: • 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县(区)418个,现症病人 82万人; • 克山病病区县326个,现症病人4.25万人; • 大骨节病病区县352个,现症病人81万人; • 碘缺乏病监测县2702个,现症病人871万人; • 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1069个,现症病人134 万人; • 煤烟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201个,现症病 人159万人;
17
(二)、碘缺乏病的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地的山区, 共同特点是地形倾斜,雨水冲刷严重,降雨量 集中、水土流失大、土壤中碘极少。 山区多于丘陵,丘陵多于平原。 地区分布的总规律:
山区发病率高于平原 内陆发病率高于沿海 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
2、人群分布 儿童期开始出现,青春发育期升高,40岁后下降; 女性最高患病率在12~18岁,男性在9~15岁。以后随年 龄的增加而降低; 男性成年后,患病率下降,而成年女性仍保持在较高水 平。 在流行区,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发病年龄一般在青春期,女性早于男性; 越是流行严重的地区发病越早 成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越是流行严重的地区,男女患病率差别越小; 重病区到轻病区男女患病率的性别差异可从1:1到 1:8
一、地方病的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1.分类 自然疫源性(生物源性):地方病(Natural biological endemic disease) 病因为微生物和寄生虫,是一类传染性的地方病。 化学元素性:地方病(地球化学性地方病,geochemical disease) 由于地壳表面各种化学元素分布不均,造成某一地 区的水和土壤中某种元素过多或不足,再通过食 物和饮水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疾病。
• 既有自然疫源性疾病(如血吸虫病、鼠疫等), 也有地球化学因素有关的疾病(碘缺乏病)。
• 常见的地方病有:
地方性氟中毒
–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方性砷中毒
地方性克汀病
地方性硒中毒
二、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 碘缺乏引 起的疾病统称。 碘为甲状腺激素的必需成分。 IDD是指从胚胎发育到成人期由于碘摄入不足所引起 的一系列病症或生理障碍。 缺碘不仅可导致甲状腺肿大、克汀病,还可引起包括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 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在1983年第四届亚洲营养学会上,Hetzel等人提出用 碘缺乏病 的新观念取代原来局限于地甲、地克病的 旧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