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教案
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教案
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2.掌握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差异和联系;3.学习中国音乐的崛起和传统文化的传承;4.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和发展;2.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比较;3.中国音乐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4.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三、教学方法1.授课法:主要用于讲授中国音乐的起源、发展以及现代音乐的变化。
2.对比法:通过对比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区别来引导学生了解两种音乐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音乐欣赏法:通过欣赏经典的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作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音乐传统和现代音乐的魅力。
4.互动讨论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既加深了解,又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讲授中国音乐的起源和发展1.介绍中国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长远深厚。
2.介绍中国传统乐器和音乐体系,让学生了解乐器与音乐形式的关系。
3.欣赏经典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以及其与秦腔、京剧等表演艺术的联系。
第二步:对比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1.分析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差异,如音乐形式、音乐风格、演奏技术等方面。
2.欣赏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3.讨论当前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关系和前景,引导学生思考现代音乐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基因。
第三步:介绍中国音乐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1.分析中国音乐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如与社会、文化、艺术、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关系。
2.欣赏现代中国音乐代表作,让学生了解当代中国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3.讨论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国音乐,促进中国音乐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第四步: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1.介绍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探讨中外音乐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借鉴。
2.欣赏中外音乐的融合作品,让学生体验中外音乐文化融合的多元性和创造性。
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 走进新时代教案
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走进新时代教案【课题】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走进新时代【学时】1学时【教学目标】1、主动了解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创作方式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特征,并能作出简要的概述。
2、认识几位当代作曲家,了解其主要作品。
3、熟悉音乐作品中出现的音乐主题。
4、感受了解中国新音乐的多【课题】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走进新时代【学时】1学时【教学目标】1、主动了解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创作方式等方面的多元化发展特征,并能作出简要的概述。
2、认识几位当代作曲家,了解其主要作品。
3、熟悉音乐作品中出现的音乐主题。
4、感受了解中国新音乐的多样性风格,并能进一步关注中国新音乐的发展。
【教学重点】认识当代作曲家及作品、音乐主题【教学难点】作品的多样性风格及多元化发展特征【预习导学】一、《百年沧桑》之《南海渔歌》【背景搜寻】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在经历了百年风云之后,香港终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朱践耳的交响诗《百年沧桑》就是为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而创作的。
它完成于1996年,同年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等单位主办的“迎接97香港回归音乐作品征集活动“的金奖。
作曲家在总谱的首页上写下这样的题记:帝国主义的炮舰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给中国人带来了屈辱和困难,由此,激发了人民的觉醒。
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坚持斗争,走过了一条从斗争到最后胜利的漫长道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存!这段文字,为我们听赏和理解这部长达22分钟的大型作品,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根据音乐的结构和情绪的转换,可以分为入侵—苦难—觉醒—挖掘你的潜能铸造巨大的成功成功源于合作抗争—胜利、欢庆五个段落。
整部作品,用交响音乐的艺术形式,高度地概括了中国近一百多年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脉络。
【音乐分析】这一部分分为引子、呈示部、中段、再现段、尾声。
引子:富于东南沿海音乐特点的十面锣在钟琴、钢琴、竖琴等配合下,敲响了欢庆的节奏,音乐显得清新秀丽。
国内音乐变迁历史教案初中
国内音乐变迁历史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掌握主要的音乐流派和代表作品;2.了解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掌握主要的音乐流派和代表作品;3.通过学习音乐的变迁历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2.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3.音乐变迁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特点和变化;2.中国古代音乐和现代音乐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1)古代乐府音乐:以《庄子》和《离骚》为代表;(2)古代宫廷音乐:以《文王拘而演《周南》》为代表;(3)古代戏曲音乐:以《临终曲》为代表。
2.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1)民族音乐:以《茉莉花》和《稻草人》为代表;(2)流行音乐:以《成都》和《夜空中最亮的星》为代表;(3)网络音乐:以《朋友》和《丑八怪》为代表。
五、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示范:通过讲述音乐的发展历程和播放代表作品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变迁;2.讨论分组: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特点和变化,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3.观摩评析:通过观摩音乐作品的表演和评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中国古代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片段,引起学生对音乐变迁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讲述中国古代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介绍代表作品和艺术家。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特点和变化,然后进行总结和展示。
4.观摩评析:播放不同流派音乐作品的表演视频,让学生观摩并进行评析,拓展音乐欣赏视野。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激发学生对音乐变迁历史的热情和兴趣。
七、板书设计中国古代音乐:1.乐府音乐2.宫廷音乐3.戏曲音乐中国现代音乐:1.民族音乐2.流行音乐3.网络音乐音乐变迁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八、课堂作业1.整理一个关于中国古代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的报告;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音乐作品中的历史变革》教学案例分析
《音乐作品中的历史变革》教学案例分析摘自:《宝山教研网》日期:年月日行知中学高一()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在展示演唱辩论等活动中,体验并了解在重大历史变革中,音乐作品所起的作用,并认识他们的艺术价值。
通过演唱歌曲《东方之珠》以及辩论音乐作品与历史事件的关系,从感性体验与理性评价中,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
二教学方法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体验重大历史变革中,音乐作品所起的作用,并认识他们的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展开辩论,进一步探讨交流文艺作品与历史事件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一)展示与评议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课题:音乐作品中的历史变革。
子课题:①音乐作品与中国抗日战争。
②音乐作品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③音乐作品与前苏联保卫战争。
④音乐作品与中国长征。
分小组展示学生在课外就音乐作品中的历史变革这一主题的自选子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评议:每一组展示完毕,进行生生评议师生评议。
说明:此环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展示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二)实践与体验歌曲演唱《东方之珠》。
①欣赏原唱歌曲。
②学唱歌曲。
③启发学生进行歌曲处理。
④完整地演唱歌曲。
说明:此环节注重学生从演唱中体验感受歌曲的情感特征。
通过歌曲处理等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理解音乐作品在重大历史变革中的作用。
辩论会①出示辩题:历史变革是由音乐作品激起并决定成败的。
②分组进行讨论。
③正方反方进行辩论。
说明:从辩论中进一步探讨交流文艺作品与历史事件的关系,注重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心理为主动探究的学习心理。
(三)总结与归纳音乐作品在历史变革中的意义。
重大的历史变革,给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文艺作品在重大历史变革的当时起到鼓舞人们斗志的作用,重大事件成为历史后,帮助人们记忆历史的变迁。
提升高中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中有丰富的内涵,作为高中生,在欣赏时要注意由感性的欣赏逐步向理智的欣赏过渡,使我们的鉴赏水平向高一层次发展。
小学音乐百宝山下教学教案
小学音乐百宝山下教学教案小学音乐百宝山下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立志成材。
(二)知识与技能能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2、通过训练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3、通过演唱不同版本的《青春舞曲》,了解不同速度对歌曲情绪的影响。
4、在学唱《青春舞曲》的基础上加深对王洛宾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重点:歌曲情绪与风格特点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件播放几种常吃的水果,让学生说说这些水果是哪里的特产。
(新疆)2、展示地图,认识新疆的地理位置,了解本单元标题《天山之音》,即新疆音乐。
并简要介绍新疆。
3、明确本课学习内容——新疆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
二、初步感知歌曲1、播放《青春舞曲》,学生听后思考:歌曲旋律和节奏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2、再听歌曲,配合律动,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
三、学唱《青春舞曲》1、随范唱用“la”音模唱。
2、填词跟唱。
3、理解歌词寓意,启发学生珍惜时光,珍惜青春。
4、了解“别的那呀哟”的含义,对比演唱并思考:把“别的那呀哟”改成“小鸟哟”好不好?为什么?5、师生同唱歌曲,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形谱,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图形谱,并思考歌曲的结构特点。
6、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和旋律相似的地方。
了解歌曲的创作方法。
7、跟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8、跟慢速伴奏演唱《青春舞曲》,思考两种不同的速度演唱同一歌曲音乐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四、了解王洛宾及其作品。
五、欣赏视频欣赏历年春晚《青春舞曲》视频,鼓励学生和明星一起演唱。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也对祖国美丽的西部有了一些了解,希望同学们能喜爱新疆的民歌,热爱我们的民族。
高中音乐_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光明行姓名:单位:学科:高中音乐联系方式:学与教的过程教学随笔同音高重复出现,也叫位移。
分为严格模进和自由模进两种类型,是一种重要的旋律展开手法,首先我们来唱一遍音阶。
我们来唱一遍接下来我们来看两段视频来判断哪个是上行模进,哪个是下行模进?第一段视频是《音乐之声》的一个插曲《哆来咪》的一个片段;第二段视频是《亲爱的小孩》的一个片段;这两段旋律听完了,第一段是上行模进,因为他的旋律是越来越向上行的,我们来唱一遍;第二段是旋律下行的,所以是下行模进四、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运动主题时期《义勇军进行曲》1.进行曲:在刚开始进行音阶跟唱时,学生有点放不开,纠正了歌唱姿势和状态,声音好很多,但是整体上学生声乐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很多孩子还是羞于张嘴。
也需要在今后的课程中不断引导与鼓励多加练习。
学与教的过程教学随笔3.学唱与分析《义勇军进行曲》G大调,2/4拍子,富于动力音调节奏老师指挥学生们齐唱,注意音准唱出气势。
4.探究分析《玫瑰三愿》这首声乐作品一二句,前面两个音构成了四度音程开始,大调式属音到主音进行,节奏弱起强落,富于动力。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感觉有些时候讲课声音的音量音调不到位,没有很好的起到渲染情绪的作用。
在歌唱时候有的非常投入,有些孩子没有挖掘到歌词呐喊般的热情,强烈迫切的情绪不够真切。
需要我继续去探索挖掘孩子们可以接受的情绪和动力。
审阅(签名) 9月 9日《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学情分析: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大部分孩子没有过多的接触过音乐类的培训,有些学生有所接触也只是略知一二,我们鉴赏课程进行的难度也是有的,课改后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
音乐还是一门实践性的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尤其在表现领域更体现了这一特点,长期以来,我们的高中音乐课堂在注重学生感官体验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学生的表现能力的培养,我们一直认为活泼、律动的音乐课是小学和初中的音乐课特点,而高中音乐课堂应该是知性的、理性的。
精品文档 (58)第八单元第3课“音乐的发展与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19世纪以来音乐流派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民族性、多样性;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图表绘制,音乐再现,比较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着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
历史课程不同于音乐课程的使命,就是要使学生形成一个音乐历史的发展观,即让学生认识到任何音乐流派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是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上,主要通过师生共同探讨音乐家的创作历程来突破这一重点的。
2.教学难点:如何调动学生在课前、课中及其课后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新课标要求广大教师更新观念,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培养“让学生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本难点的突破正是基于以上新观念,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开放自己、主动参与,积累更多获取历史信息的技能,从中形成正确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本课。
根据兴趣分为古典主义音乐组、浪漫主义音乐组、流行音乐组(又可分为爵士乐组、摇滚乐组)等四个小组,分别通过互联网或图书查找其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的图片、生平、代表作简介及欣赏并做成课件;有音乐特长的同学准备表演。
2.教师:课前根据学生的兴趣将其分组;指导并监督学生完成各自任务;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向音乐老师请教,以便更好地调控课堂;制作本课课件。
四、课堂教学设计1.设计思路: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和20世纪音乐的发展与变化,当今中学生非常喜爱音乐,而且有音乐特长的学生也不乏其人,尤其是我校会演奏乐器、参加校园摇滚乐团的学生非常多,所以本节内容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容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教案
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百年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国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2.探究百年中国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变化,认识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不同风格和特点。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教学内容第一节:百年中国音乐的发展概述1.中国古典音乐的起源2.清代宫廷音乐的兴盛3.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音乐革命4.五四时期及之后的中国音乐变革5.当代中国音乐的发展第二节: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比较1.传统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二泉映月》等2.现代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月光》、《黄河大合唱》等3.对比分析不同风格音乐的演变和变化第三节:经典音乐作品的欣赏1.传统音乐作品欣赏:让学生欣赏《二泉映月》、《渔舟唱晚》等作品。
引导学生从音乐构造、旋律、节奏等方面进行认识和分析。
2.现代音乐作品欣赏:让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卡门幻想曲》等作品。
引导学生从配器、曲调、情感等方面进行认识和分析。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结合听音乐、看音乐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了解音乐的形式和特点。
2.小组讨论和演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学习相互交流、合作、发扬个性的意识和能力。
3.课后评析,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评价1.课堂听写及作业:让学生识别和掌握关键名词和概念,从而加深对音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积极参与度、感性理解、表现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3.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
参考资料1.《中国古代音乐史》高云峰2.《中国音乐史》吴文光3.《音乐欣赏指南:中国音乐》张晋安总结本教案旨在通过讲授中国百年音乐的历程和变化,让学生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时期的特点。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风格及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多样性和美妙之处。
教案还包括对经典音乐作品的欣赏,从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红旗颂教案
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红旗颂教案【摘要】:【课题】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红旗颂【学时】1学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建国后30年我国音乐蓬勃发展的状况及时代主题对音乐的题材和创作方式的影响。
2、熟悉四个作品的主题音乐;记住《红旗颂》的主题旋律。
3、在评论作品中,学会理性思考:“时代主题对音乐的题材与创作方精品源自政治科【课题】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红旗颂【学时】1学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建国后30年我国音乐蓬勃发展的状况及时代主题对音乐的题材和创作方式的影响。
2、熟悉四个作品的主题音乐;记住《红旗颂》的主题旋律。
3、在评论作品中,学会理性思考:“时代主题对音乐的题材与创作方式的影响”、“音乐在时代变迁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欣赏作品【教学难点】目标3【预习导学】一、《红旗颂》【背景搜寻】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就,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也得到空前的提高。
祖国日益昌盛、发展前景广阔而美好,作曲家吕其明由衷地欣喜和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深情充溢于他所创作的这部音乐作品——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当中。
这部作品创作于1965年春,同年5月,弦乐团联合首演。
《红旗颂》成为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深刻思想感情内涵的优秀中国管弦乐作品。
而这部作品自首演之后,常常成为重大音乐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曲目。
2003年,第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暨北京首届交响乐演出节开幕式音乐会演出的第一个作品,就是由中国爱乐乐团在德国人克劳斯•韦瑟的指挥下演绎的“红色经典”——吕其明的《红旗颂》。
【吕其明】(1930——)安徽无为县人,作曲家。
1955年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作曲。
代表作品有:交响诗《铁道游击队》、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
还有《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等歌曲百余首。
(二)《洪湖主题随想》挖掘你的潜能铸造巨大的成功成功源于合作【背景搜寻】这首作品是二胡演奏家闵慧芬根据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的唱段改编而成的。
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教案[001]
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教案[001]【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百年音乐的历史发展进程;2.了解中国音乐变与不变的特点;3.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中国百年音乐的历史发展进程2.中国音乐变与不变的特点三、教学步骤1.课前准备1.1 教师备课通过参考资料、音频、视频等多种途径对本课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为了让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更加深入,教师建议学生在课前提前听一些中国百年音乐的作品,尝试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和社会背景。
1.2 学生预习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课本资料,了解有关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和特点。
2.课堂展开2.1 介绍中国百年音乐的历史发展进程教师通过PPT或其他多媒体工具向学生介绍中国百年音乐的历史发展进程,从清朝民间音乐、戏曲、民间歌谣、西方音乐的引进到现代中国音乐的发展。
2.2 分析中国音乐变与不变的特点2.2.1 中国音乐的不变特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音乐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2)中国传统音乐强调情感的表达,不局限于音乐本身的技巧,而注重情感传达的效果;3)中国传统音乐注重即兴创作和变奏,艺术的过程是洋溢着创造性的。
2.2.2 中国音乐的变化特点:1)中国音乐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熏陶,西方音乐元素融入了中国音乐当中;2)中国音乐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更注重曲风与市场需求的匹配。
2.3 音乐鉴赏教师通过音乐播放、素材展示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展示中国百年音乐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2.4 讨论交流在音乐鉴赏环节之后,老师可以开展班级讨论,让学生针对不同的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
可以从音乐的情感、曲式、传统文化元素等方面进行交流。
3.课后拓展要求学生以中国百年音乐为主题,展开个人创作,可以创作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写作关于某首音乐作品的评论、画一幅以音乐为题材的素描等,发挥学生自己的创作才华。
四、教学评价1.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案
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教案《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花城版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授课年级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音乐的背景及相关音乐文化,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时代背景,初步分析音乐作品在题材、体裁、表现手法、旋律特征等方面的异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过程中能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理解“时代主题对音乐体裁和创作方法的影响”、“音乐在时代变迁中所起的作用”.欣赏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优秀作品,如《光明行》、《思乡曲》、《御风万里》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体验和讨论,进行理性思考.本课旨在通过引起兴趣——欣赏——体验——探讨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参与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不仅得到知识,更得到学习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学习的基础.本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花城版)第三单元第2节《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甄选了“光明行”、“思乡曲”、“红旗颂”和“走进新时代”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中国时代变迁的发展与中国音乐创作发展变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通过几部优秀作品的赏析,让学生理解历史变迁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时代的主题对音乐的题材和创作方式有影响.音乐在历史变迁的当时起鼓舞作用,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音乐又带领我们追忆历史,感悟历史.切入点教师演唱电视剧主题歌(让学生感受其强烈的时代气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与过程10分师生问好(分发课堂辅助教学所用的表格).一.导入——教师演唱电视剧主题歌(抗战时期民歌).导语——不只是文字和图片可以记录历史,音乐也可以.从音乐作品的内容,我们可以判断其所代表的时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环节意图:利用教师的音乐特长,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拉进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本课学习的热情.)聆听我国近现代不同时期的歌曲片断(如:《松花江上》、《东方红》、《歌唱祖国》、《红旗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聆听音乐作品,感受其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爱国主义情怀.师生讨论:(结合60周年国庆升旗仪式仪仗队的图片)20世纪前半叶,中国人一直在为踏上“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之路而艰苦斗争.而音乐则犹如一面“时代的镜子”,折射出人民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从鸦片战争至洋务运动.从维新变法至辛亥革命.从五四爱国运动至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同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基本相一致的,历史的发展推动了音乐的发展,音乐的不断发展又时刻反映着历史发展动态.(环节意图:通过聆听音乐,结合问答活动,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新课1.李叔同与学堂乐歌师:20世纪初,西方文化广泛地深入中国,私塾被新式学堂所代替,这一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学堂乐歌多为填词歌曲.它的发展,使西洋音乐及其相关文化得以在我国传播,对我国近代音乐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李叔同和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欣赏《送别》片断2.刘天华与《光明行》(1)教师用二胡范奏作品片断(2)师生讨论作品的音乐特点:进行曲,号角式音调,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师:《光明行》是刘天华先生创作于1931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一首二胡曲.这首作品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首“二胡进行曲”.全曲生机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刘天华于1922年被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聘为国乐导师,他大胆地吸取西洋音乐的技法,将二胡和琵琶引入高等学府的课堂,创作的作品如《病中吟》、《苦闷之讴》、《悲歌》、《良宵》,都体现出“五四”前后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中的苦闷、徬徨,要求变革,追求光明的精神.3.马思聪与《思乡曲》(1)简介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马思聪(1912-1987)是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法国,1931年回国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解放后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1967年后定居于美国,1987年在美国费城逝世.《思乡曲》是马思聪于1937年(当时年仅25岁)所写《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中的第二乐章.当年,日寇的铁蹄蹂躏了满蒙华北大地,东三省的学生流亡关内.马思聪听到内蒙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感受到了飘泊在外的青年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选择它作为《思乡曲》的音乐主题,是对当时战乱时期人们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真实写照.(2)学唱原民歌《城墙上跑马》,课本p.122(3)欣赏《思乡曲》(体会原民歌在作品中的运用)(4)拓展:《思乡曲》曾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广播的开始曲,但是在文革期间,<<思乡曲>>被停播,改为<<东方红>>.(让学生理解历史的变迁对音乐的作用)4.新中国建立后的音乐创作蓬勃发展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管弦乐曲《红旗颂》、钢琴协奏曲《黄河》为例并欣赏片断.5.郭文景与《御风万里》(1)简介中国新时代音乐的发展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轻的音乐家们将世界现代音乐观念和新的创作技法与中国民族音乐相结合,创作出一批具有探索性的作品,体现出新的美学观念,如谭盾交响乐《1997`天地人》,郭文景交响合唱《蜀道难》等.郭文景、谭盾、瞿小松和叶小纲4人被誉为中央音乐学院1978级的“四大才子”.当年中央音乐学院的学子,如今都已成为国际知名的作曲家,同时也是中国当代音乐的中坚力量.著名作曲家叶小刚说过:“如今,我们的听众接触欧美地区的音乐很多,但国外对中国的作品却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现在比较重要的工作是把中国的音乐推广到全世界.”(2)简介作曲家及作品创作背景郭文景(1956-)作曲家.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该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6次在全国作曲比赛中获奖.作品曾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被称为“唯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是作曲家郭文景应香港庆委会的约请,于1997年7月1日回归之夜在港首演.(3)作品简要分析,感受民歌《黄河船夫曲》.(4)作品片断欣赏.带着问题去欣赏:a.作品中融合各民族民歌,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b.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对祖国沧桑历史的回顾、对民族大团结的喜悦和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祝愿,理解音乐思维的联想过程的状态——过去回忆模式、现实印象发展模式、未来光明希望模式.)(指导学生填写相关音乐知识的表格.)(环节意图:作品欣赏中紧扣时代背景,重视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学生在欣赏时积极思索,理解音乐与时代的紧密关系.)三.本课相关欣赏内容小结,以表格呈现.历史背景音乐特征音乐情感《送别》李叔同辛亥革命学堂乐歌根据欧美歌曲曲调填词1.强烈的时代气息.2.对民族、和祖国的热爱.《光明行》刘天华独奏曲1931年五四运动后中国第一首“二胡进行曲”《思乡曲》马思聪小提琴独奏曲1937年抗战期间音乐主题来源于民歌《御风万里》郭文景管弦乐1997年香港回归民族大团结交响序曲形式民歌的结合从本课欣赏的几部作品中能否找出共同点?作品的创作上的某些共同点:a.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b.能反映其历史时代人民的心声.c.都充满民族情、祖国情.d.创作形式上洋为中用.(环节意图:通过表格形式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相关音乐知识,提高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并能对音乐的时代特征进行简要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加深所学知识.)四.思考与探究——音乐与时代有着怎样的关系?师生讨论:新音乐创作和时代大背景的关系.历史变迁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时代的主题对音乐的题材和创作方式有影响.音乐在历史变迁的当时起鼓舞作用,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音乐又带领我们追忆历史,感悟历史.(环节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进行师生讨论,让学生对音乐与时代的关系做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五.拓展欣赏——红歌的追忆在战争年代和艰苦奋斗的岁月里,诞生了许多荡气回肠、意义深远的歌曲,这些歌曲曾经激励、影响了几代人,而时代变迁后的今天,这些歌也让我们年轻一代了解了前辈们当年的奋斗与追求……(环节意图:结合学生喜爱的音乐内容,让学生理解音乐曾经是信仰与奋斗的艺术,而今它如同一个五彩斑斓的万花筒,愉悦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六.课堂总结当今时代,事物的变化日新月异,在音乐创作中,多变的是音乐的创作手法、创作技巧,而音乐情感中对人间真情、对民族情、祖国情的追求是永恒不变的!音乐是“时代的镜子”,优秀的音乐作品应是时代的信号,人民的心声,新时代的音乐创作更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超越时代.课后思考:你认为怎样的音乐作品才能既富于时代气息,又有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七.下课礼式,师生问好!。
高中音乐《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3.2.1 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光明行【导入】欣赏歌曲《送别》课前欣赏的歌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送别》,作者是著名音乐家李叔同,也就是我们尊称的“弘一法师”。
歌曲《送别》是“五四运动”之后出现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可以说,从“五四运动”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为踏上“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之路而艰苦奋斗。
音乐则犹如一面时代的镜子,折射出人民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时代变迁中的中国音乐——光明行》。
一、二胡曲《光明行》“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曾出现了一种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态度,认为中医、中国画、书法、京剧以及中国音乐等都是落后的、不科学的,统统予以轻视和排斥。
正是由于受“五四”精神的影响,产生了一批注重教育和学术性的音乐社团。
“国乐改进社”就是其中的代表。
面对西方音乐文化广泛地渗入中国,“国乐改进社”将“改进和振兴国乐”当做艺术的宗旨。
而这时,有一个作曲家则用毕生精力来实践他的音乐观念,他就是刘天华。
其中二胡音乐的创作是他实践中重要的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他的一首二胡作品——《光明行》。
在欣赏的时候,大家试着从旋律、速度、节奏和音乐情绪方面,来进行分析。
旋律:雄壮、明快坚定速度:欢快节奏:密集、富于弹性音乐情绪:振奋人心、热情奔放可以说,《光明行》这首二胡曲的出现,一改之前的传统二胡曲目给人的那种萎靡不振、绵软无力的感觉。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区别呢?我们通过谱例来看一下。
第一段大家会看到,基本上每个音符上面都有黑色的实心倒三角形。
这个符号叫做顿音记号。
那么这一段在演奏的时候,就需要运用二胡的“顿弓”技法。
(教师示范演奏)第二段(教师示范演奏)左手按弦的时候,有一个揉的动作,这种演奏技法叫做揉弦。
第三段特点很明显,右手运弓的时候,有颤抖的感觉,这种演奏技法叫颤弓。
(教师示范演奏)刘天华正是借鉴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法,融入到二胡演奏中(如:顿弓揉弦颤弓等)来展现其音乐形象。
湘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变与不变》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变与不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中的变与不变的概念和特点。
2. 研究并演唱与变与不变相关的歌曲。
3. 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体验变与不变的节奏模式。
教学内容1. 变与不变的概念解释和讲解。
2. 研究歌曲《变与不变的哥哥》,理解其中表达的变与不变的思想。
3. 节奏练活动,以体验变与不变的节奏模式。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通过简短的引言,激发学生对变与不变的兴趣。
2. 介绍变与不变的概念,以简单、生动的语言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3. 引入歌曲《变与不变的哥哥》,播放歌曲并让学生仔细聆听。
4. 指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歌曲演唱。
5. 分组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变与不变的思想。
第二课时1. 复上次研究的内容,回顾变与不变的概念和歌曲。
2. 小组展示,让学生将上次课的活动成果展示给全班。
3.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使用乐器或身体打击的方式演示变与不变的节奏模式。
4. 分组演练,让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展示他们理解的变与不变的节奏模式。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歌曲演唱和节奏练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通过小组展示和演练活动,评估学生对变与不变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创作歌曲,以表达他们对变与不变的理解。
2. 继续探索不同音乐作品中变与不变的元素,拓展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资源1. 歌曲《变与不变的哥哥》录音文件。
2. 乐器和打击乐器。
3. 活动场地和分组练区域。
厦门市 第一 中学 音乐 学科教案
第(四)阶段1996年-2001年
繁荣期:音乐排行榜“乱云飞渡”
各地广播电台的各种“音乐排行榜”纷纷出炉,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商业利益的驱使与DJ个人私欲的膨胀,使得“排行榜”离“繁荣乐坛”的美好初衷越来越远,DJ退榜另立山头的事情层出不穷,歌手花钱买榜“黑箱作业”的丑闻屡见不鲜。仅仅数年,曾经繁荣庞大的排行榜逐渐萎缩走向没落。【标志事件】田震南京摔话筒
“音乐的变化”是音乐一定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会烙上历史的痕迹;不变的是音乐一定是时代的反应、不变的是音乐总会表达爱国情怀,不管音乐是以什么形式出现,不变的是音乐是心灵的启迪和大众的呼声。
三、课堂回顾或语言总结
在歌声《闪光的记忆》中再次理清百年中国音乐的思路。
字幕中出现六大变化的结构图。随着歌曲的情景,再次让学生回忆巩固掌握百年中国音乐的6次变化,也让学生能在聆听歌曲中情感得到升华。
救亡歌曲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与当时敌战区、国统区的靡靡之音形成了鲜明的对立。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和作品。如聂耳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铁蹄下的歌女》,麦新的《大刀进行曲》等等
小结:
上海为代表的爵士音乐娱乐性较强(在烽火的年代里就自然而然被称为靡靡之音,当然也不排除确有歌词低俗的歌曲);
2、建设的进行时《老司机》:这首歌曲是为了纪念一汽解放牌卡车出厂并在北京接受国庆典礼检阅而谱写的工人歌曲.
3、希望的将来时《梁祝》:虽然故事是久远的,但所表达的内涵确是追求未来的自由爱情,突破旧社会的枷锁。所以说它是将来时更贴切。
第五变:音乐形态,说教感太强。
百年来的中国历经三次重大的变革,哪三次?
(辛亥革命新中国改革开放)
那么我们从清末民初开始探讨。
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充分说明了歌曲是最能表达我们心声和情感的,歌曲也是百年中国音乐的开端。那么我将大部分用歌曲的例子来说明百年的中国音乐是如何变迁的。也请同学们把百年来6次变化归类到这框架中。
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教案[001]
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历程和特点;2.分析中国音乐的传承和创新;3.探究中国音乐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2.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3.中国音乐传统的转化;4.中国音乐的创新和发展。
三、教学过程1. 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1.介绍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涵盖了从古代音乐到当代音乐的发展过程;2.让学生了解每个时期的音乐特点,以及音乐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
2. 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1.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2.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表演形式和特点,如京剧、曲艺、民乐、古琴等;3.分析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审美特点,如中国音乐的“中庸之道”和“韵律美”。
3. 中国音乐传统的转化1.让学生了解中国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如何保留传统特点,又如何进行创新和突破;2.分析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和特点,如西南民族音乐和广东音乐。
4. 中国音乐的创新和发展1.介绍中国音乐的创新和发展,尤其是当代音乐的发展趋势;2.分析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的交汇和融合趋势;3.探究数字技术在音乐领域的应用,以及数字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2.学生分组讨论;3.进行音乐欣赏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传承与发展、未来趋势;2.学生是否能够分析中国音乐的特点和创新;3.学生是否能够进行数字音乐和传统音乐的比较和分析。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传统特点,了解了中国音乐传承和创新的现状,初步掌握了数字音乐和传统音乐的应用和比较方法。
但同时也发现,学生在音乐欣赏和评价方面还有待加强,以及对一些文化背景和历史细节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感受和体验,尽可能讲解配以音乐演示,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教案
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教案一、教学背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音乐也在进一步的发展和变革中。
在这一进程中,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变迁,还需要深刻理解其演变的内在动机和逻辑,从而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深入思考其不断进化的原因和趋势。
2.学习和掌握中国古典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表演和欣赏的水平。
3.激发学生对于中国音乐的浓厚兴趣,并帮助其形成审美趣味和良好的音乐情感。
三、教学内容1. 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中国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最早的音乐是由农民创作的,鼓、瑟、箫、琵琶、笙等乐器都已开始使用。
这些乐器和音乐构成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
之后,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音乐也逐渐融入了朝廷、宗教和娱乐等方面,不同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导致了音乐的不同发展阶段。
2. 现代中国音乐的演变20世纪初,中国音乐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音乐从传统的吟诵、说唱和弹拨音乐开始向西方音乐的艺术化、学术化方向发展。
随着不断地演进和创新,中国音乐日趋成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为受欢迎的音乐体系之一。
3. 中西音乐的交融20世纪50年代之后,中国音乐开始与西方音乐交融,学习和吸取了一些西方的音乐元素,如爵士乐和流行音乐等,而西方音乐也受到了中国音乐的影响。
这种交流使得中西方音乐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呈现出新的音乐面貌。
四、教学方法1.参观音乐会和音乐展览,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音乐风格。
2.班内进行音乐分享和讨论,让学生参与课堂座谈。
3.视频学习,展现中国古典音乐的传统,教学生如何演奏中国传统乐器。
4.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唱歌、演奏和合唱等音乐表演。
五、教学评估1.思考题:通过老师给出的音乐片段,学生们思考并表述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并分析其产生原因和特点等。
2.参与度:作为课堂外的评估参考,可以对孩子们的参与度进行评估,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教案[001]
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教案[001]一、教学目标1.掌握百年中国音乐的时代特点及代表作品;2.了解音乐的文化意义及其对社会的影响;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增强文化素养;4.提高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和批评意识。
二、教学内容1.百年中国音乐的历史背景及时代特点;2.代表作品的赏析和分析;3.不同时期的音乐文化意义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概念导入法:利用多媒体工具,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2.讲授法:对代表作品进行讲解分析,介绍音乐表现手法和文化内涵;3.听课法:让学生聆听代表作品,让学生能够欣赏与感受音乐的美;4.讨论法:带领学生讨论不同时期音乐的文化意义及对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百年中国音乐的历史背景及时代特点1.首先,利用多媒体工具介绍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时期的特点;2.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音乐的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特征;3.让学生感受中国音乐的独特之处,了解中国音乐所表现的文化内涵。
2. 代表作品的赏析和分析1.分别选取各个时代的代表作品,包括中国音乐、流行音乐、民歌等;2.通过演唱、演奏等形式,进行现场赏析和分析;3.介绍音乐表现手法和文化内涵,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
3. 不同时期的音乐文化意义及其对社会的影响1.带领学生讨论不同时期音乐的文化意义;2.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社会的影响;3.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灿烂,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五、教学评价1.采用问答法、评分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2.学生提交作品并进行互评;3.老师和同学共同评价,督促学生改进。
六、教学反思1.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情感和思想的培养;2.学生对中国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读懂了音乐的文化内涵;3.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灿烂,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新课标音乐变化教案
新课标音乐变化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音乐的变化——新课标音乐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中的变化元素,包括音高、音速、音色和节奏的变化。
2. 能够听辨和分析不同音乐作品中的变化元素。
3. 能够创造和表达自己的音乐变化。
教学重点:1. 音乐中的变化元素及其作用。
2. 听辨和分析不同音乐作品中的变化元素。
教学难点:1. 创造和表达自己的音乐变化。
2.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读音乐作品。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录音。
3. 乐器或音乐软件,用于学生创作音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音乐播放设备播放一段具有明显变化的音乐作品,引发学生对音乐变化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变化的认识和体验。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介绍音乐中的变化元素:音高、音速、音色和节奏,并解释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
2. 通过示范和实例,让学生理解不同变化元素对音乐的影响。
三、听辨和分析音乐变化(20分钟)1. 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并尝试辨别其中的变化元素。
2. 引导学生分析和描述所听到的变化元素,例如音乐的高低变化、节奏的快慢变化等。
四、创作音乐变化(25分钟)1. 分发乐器或打开音乐软件,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变化元素,创造出具有个人风格和特点的音乐变化。
五、展示和分享(1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2.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提供建设性的反馈。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音乐变化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提供更多音乐作品和创作机会,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表达音乐变化的可能性。
教学延伸:1. 给学生提供更多不同风格和时期的音乐作品,让他们进一步欣赏和分析其中的变化元素。
2.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团体活动,如合唱团、乐团等,锻炼他们在合作中表达音乐变化的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听辨和分析音乐变化时的表现,包括对变化元素的准确理解和描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希望的将来时《梁祝》:虽然故事是久远的,但所表达的内涵确是追求 未来的自由爱情,突破旧社会的枷锁。所以说它是将来时更贴切。 第五变:不愿看到的“变”(文化大革命时期) 扭曲的时代,扭曲的音乐形态,说教感太强。 旋律:口号式 歌词:毛主席语录 八大样板戏: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交响音 乐《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白毛女》、舞剧《红色娘子军》 此时美的标准改变了,以政治斗争为重,作为宣传斗争的工具,音乐彻底 为政治服务,音乐具有很浓的革命色彩。 第六变:梦寐以求的“变”(改革开放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化禁锢,造成人民大众文化的枯竭。人们追求精神上 更自由的愿望更加迫切和需要。改革开放时期的音乐到来如久旱逢甘露似 的,尽管这个时候还有点争议,但似乎不管是什幺样的音乐(区别样板戏 的)总是能带来新鲜感并流行开来。 第(一)阶段 1978 年—1985 年 复苏期:抒情歌逐步获得认可 文革期间内地音乐一直被“高强硬响”的红色音乐统治着,港台、国外音乐 都被称为“靡靡之音”;改革开放之初,文艺打破禁锢,抒情歌曲开始复兴,但 两种音乐观念的冲突仍时有发生。1980 年秋天,在一场“新星音乐会”上,北 京姑娘苏小明借《军港之夜》一举成名,成为中国歌坛的偶像人物,也使她 成为中国大陆演唱通俗歌曲的先驱人物之一。这场演唱会让内地从此有了“歌 星”的叫法。 第(二)阶段 1986 年-1。活泼的旋律,通俗化的歌词,同样是李叔同 的歌就已经看出变化和发展了。 第三变:不得不变的“变”(20 世纪 20—30 年代) 幻灯:这个时期在不同条件下音乐的形态,上海、国统区、抗战区。 这个时期流行音乐体现了一种殖民地式的畸形的“繁华”,对于当时尖锐的 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采取了暧昧的回避态度。它的“暧昧性”体现在救亡与沉 沦的冲突、群体性与个体性的冲突。 救亡歌曲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与当时敌战区、国统区的靡靡之音形成了 鲜明的对立。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和作品。如聂耳的《毕业歌》、 《义勇军进行曲》,《铁蹄下的歌女》,麦新的《大刀进行曲》等等 小结: 上海为代表的爵士音乐娱乐性较强(在烽火的年代里就自然而然被称为靡 靡之音,当然也不排除确有歌词低俗的歌曲); 国统区里也有救亡的呼声但大多被镇压或假呼声; 救亡的歌曲以实用性,号召性为主要特点。 第四变:理所当然的“变”(建国后 1950—1966 年) 中国音乐文化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和歌唱社会主义国家的一派 景象中: 1、历史的过去时《洪湖赤卫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洪湖赤卫 队在保卫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战斗中屡建功勋。《洪湖水》从旋律到 歌词都很淋漓尽致地把洪湖人民的那种热爱家乡,乐观开朗,淳朴可爱的个 性表现了出来,很具有感染力。 2、建设的进行时《老司机》:这首歌曲是为了纪念一汽解放牌卡车出厂并 在北京接受国庆典礼检阅而谱写的工人歌曲.
课前情景创造:播放复兴之路中的歌曲《闪光的回忆》歌词: 星星雨请你告诉我 那往事又多远 还记得我们每个人 现在和从前 我们和岁月一路走 走过沧海桑田 多少眼泪默默流下了 没有更多语言 这些年还有这些事 所有这些改变 回首往事我们想一想 好像就在眼前 这些年还有这些事 所有这些改变 回首往事我们想一想 好像就在眼前 一、导入:钞票 幻灯展示:百年中国的钞票 说明:时代在变化,不变是钞票,变化的是衡量标准。 为何变化?因为需要。而音乐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为什幺要变为 什幺会变?还是因为需要。
二、新课 课题: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 百年来的中国历经三次重大的变革,哪三次? (辛亥革命新中国改革开放) 那幺我们从清末民初开始探讨。 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充分说明了歌曲是最能表达我们心声和情 感的,歌曲也是百年中国音乐的开端。那幺我将大部分用歌曲的例子来说明 百年的中国音乐是如何变迁的。也请同学们把百年来 6 次变化归类到这框架 中。 第一变:社会变革的“变”(20 世纪初学堂乐歌时期) 回顾历史来到了 20 世纪初,百废待兴,举国上下都在追求新的理想,也都 在积极探索救国之道。其中音乐文化更是贫瘠和落后,一些文人都在积极开 辟中国音乐的道路,但道路是坎坷的。 例案:《送别》美国的旋律李叔同笔下如诗的词。 特点:规整符合中国诗的特点,起承转合。因为刚刚从封建社会转变而 来,白话文还未兴起。 例案:《国民革命军军歌》儿歌的旋律,雄壮激昂达的歌词。 特点:在举国无人能曲的情况下,改编成这样的歌曲风格为激发人民群众 爱国不失为一种选择,但也折射出落后和悲哀。 第二变:尝试变化的“变”(20 世纪 10—20 年代) 尝试性音乐创作的开始,寥寥无几的中国音乐时代开辟者艰难地在音乐的 土壤里播下自己的种子,期待能在还在文化贫瘠的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看 看这位中国流行音乐的先驱—黎锦晖虽然努力开拓中国流行歌曲和歌舞剧音 乐已经有了音乐剧的雏形了,证明跳开时代去开创音乐的天地需要多大的勇 气。李叔同的《春游》同样也是初探性创作却比较成功,是中国的第一首合
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教案
课题 百年中国音乐的变与不变 花城版 课型 鉴赏 教育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音乐是时代的一种反应,是时代中人情感的表白,懂得判断时代 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音乐中的体现; 用历史辩证法来看待百年的中国音乐; 初步了解百年中国各个时期音乐的现象;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教材分析 重点 掌握时代变迁的“变”现象,理解音乐在时代变迁的不变的音乐本质;百年 中国音乐的纵向思维的把握。能在变与不变的对峙中理解和体验音乐。 教学过程
成长期:“西北风”唱遍大江南北 1988 年,歌坛“西北风”横扫大半个中国,《黄土高坡》、《信天游》、《山沟 沟》等红极一时,田震、范琳琳、杭天琪、韦唯、那英、程琳、孙国庆、常 宽等歌手借此上位,带来了中国音像市场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西北风”在音 乐上是对邓丽君式的温柔演唱风格的改变,喊唱成为一种突出的演唱方法, 风格慷慨激昂,是处于萌生状态的乡土摇滚与传统民歌的折中表现。 第(三)阶段 1991 年-1995 年 成熟期:广东成流行音乐“航母”和校园民谣 30 年来,广东的流行乐坛一直是中国流行音乐“航母”的发动机。1977 年 5 月 1 日,广东出现了全国第一支流行乐队“紫罗兰轻音乐队”,揭开了中国流 行音乐的序幕;广州的音像公司领先引进歌手签约制度,最早进行歌手“包 装”当时由广东起步的歌手杨钰莹、毛宁、甘苹、李春波、林依轮、高林生、 张咪等红极一时。同一时期,受台湾校园民谣的影响,一股校园民谣“新民谣 运动”热潮席卷了整个中国大地。老狼那首《同桌的你》成为校园民谣热潮中 的最亮点。【标志事件】校园民谣成热潮 体验:学生演唱《同桌的你》 第(四)阶段 1996 年-2001 年 繁荣期:音乐排行榜“乱云飞渡” 各地广播电台的各种“音乐排行榜”纷纷出炉,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商业利 益的驱使与 DJ 个人私欲的膨胀,使得“排行榜”离“繁荣乐坛”的美好初衷越来 越远,DJ 退榜另立山头的事情层出不穷,歌手花钱买榜“黑箱作业”的丑闻屡 见不鲜。仅仅数年,曾经繁荣庞大的排行榜逐渐萎缩走向没落。【标志事件】 田震南京摔话筒 第(五)阶段新世纪时期